2022年《论语》十二章学案模板精选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子曰:“君子食无求( 要求 )饱( 饱足 ),居( 居住 )无求安,敏( 勤勉 )于( 对 )事而( 表并列 )慎于言,就( 到,靠近,表趋向 )有道( 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 )而( 表顺承 )正( 匡正 )焉( 语助词 )——可谓好学也已( 语助词 )。” (《学而》)
子曰:“人而( 如果 )不仁,如礼何( 把……怎么样 )?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
子曰:“朝( 名作状 )闻道( 道理 ),夕( 名作状 )死可矣。” (《里仁》)
子曰:“君子喻( 知晓,明白 )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子曰:“见贤( 贤能的人 )思齐( 向……看齐 )焉,见不贤而内(名作状,在内心 )自省( 反省自己 )也。” (《里仁》)
子曰:“质( 质朴、朴实 )胜文( 华美、文采 )则野( 粗野、鄙俗 ),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 )。文质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 ),然后( 这样之后 )君子( 成为君子 )。” (《雍也》)
曾子曰:"士( 读书人 )不可以不弘( 广、大 ,指志向远大 )毅( 意志坚强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 把……当作 )己任,不亦重乎( 不是……吗 )?死而后已( 停止 ),不亦远( 遥远 )乎?" (《泰伯》)
子曰:“譬如( 好比 )为山,未成一篑( 盛土的竹筐 ),止,吾止( 停下来 )也。譬如平地( 填平洼地 ),虽覆( 倒 )一篑,进,吾往(前往 )也。” (《子罕》)
子曰.“知(同“智” )者不惑(迷惑 ),仁者不忧( 忧愁 ),勇者不惧。” (《子罕》)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 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 )为仁。一日( 一旦 )克己复礼,天下归( 称赞,称许 )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条目,细则 )。”子曰:“非( 不合乎 )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 虽然 )不敏( 聪明 ),请事( 实践,从事 )斯( 这 )语( 言语,话 )矣。” (《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 一个字 )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 大概 )恕( 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想要的事物,不要强加给别人 )。” (《卫灵公》)
子曰:“小子( 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何( 为什么 )莫学夫( 那 )《诗》( 《诗经》 )!《诗》,可以( 可以用来 )兴( 激发人的感情 ),可以观( 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 ),可以群( 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可以怨( 讽刺时政 ):迩( 近 )之事( 侍奉 )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
二、文言知识总结
1、通假字:知者不惑(“知”同“智”)
2、古今异义
仁以为己任
【以为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一日克己复礼
【一日 古义:一旦 今义:一天】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可以 古义:可以用来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小子何莫学夫诗
【小子 古义:老师对学生和称呼 今义:1.男孩子。2.僮仆、奴仆。3.对人轻慢或戏谑的称呼】
譬如平地
【平地 古义:填平洼地 今义:表面平坦的土地】
然后君子
【然后 古义:这样之后 今义: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一言 古义:一个字 今义:一句话】
3、词类活用
朝闻道,夕死可矣 【 朝、夕名作状】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贤形作名,贤者,贤能的人,内,名作状,在内心】
譬如平地 【平,形容词使动,使……平整,填平】
就有道而正焉 【正,形作动,匡正】
然后君子 【君子,名作动,成为君子】
4、特殊句式
1、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如……何,固定句式,把……怎么样】
2、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不亦……乎?固定句式,不也……吗?】
3、敏于事而慎于言【介宾短语后置】
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介宾短语后置】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介宾短语后置】
6、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介宾短语后置】
7、止,吾止也 进,吾往也【判断句】
8、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定语后置】
9、仁以为己任【宾语前置】
5、一词多义
(1)、虚词
而 敏于事而慎于言(表并列)
就有道而正焉(表顺承)
人而不仁,如乐何?(表假设)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表顺承)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表顺承)
之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补足音节 )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结构助词,的)
以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把)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用来)
于 敏于事而慎于言(对,对于)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对,对于)
(2)、实词
质:①燕太子丹质于秦(《战国策·燕策》)【抵押品,作为保证的人或物,名作动,作人质】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质地、底子】
③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论语.雍也》)【质朴,朴实,缺乏文采,与“文”相对】
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通“锧”,刑具,铁砧】
⑤余立侍在右,援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质询,问】
⑥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通“贽”,见面礼】
⑦质明避哨竹林中(《后序》)【质明:天刚亮的时候】
居 ①佛印居左,鲁直居右(《核舟记》)【处在】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处于,位于】
③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谏太宗十思疏》【处于,位于】
④昂其直,居为奇货(《促织》)【囤积,积蓄】
⑤居无求安【居住】
⑥居则曰:“不吾知也!”【平日,平时】
⑦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停留】
施 ①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摆放,陈设】
②探石发穴,靡计不施(《促织》)【用】
③然后施行(《出师表》)【实行,施行,执行】
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加,施加】
⑤功施到今(《谏逐客书)【延续,yì】
就 ①金就砺则利(《劝学》)
②就有道而正焉(《论语》)
③轲自知事不就(《荆轲刺秦王》)
④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促织》)
⑤使吾勇于就死也(《与妻书》)
⑥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谏逐客书》)
⑦若无罪而就死地(《齐桓晋文之事》)
就 ①金就砺则利(《劝学》)【接近,靠近】
②就有道而正焉(《论语》【接近,靠近】
③轲自知事不就(《荆轲刺秦王》)【完成,成功】
④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促织》)【即,便】
⑤使吾勇于就死也(《与妻书》)【走向】
⑥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采用】
三、成语
1、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饮食不追求饱,居住不追求安逸舒适。指对生活要求不高】
2、朝闻夕死【如果早上明白了道理,哪怕当晚就死去,也是值得的;比喻对真理或目标的追求,非常热切】
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4、见贤思齐【见到有才德的人就想着与他齐平】
5、文质彬彬【原义是人的文采和实质配合适当,形容气质温文尔雅,行为举止端正】
6、任重道远【责任重大,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7、死而后已【到死方才罢手。形容贡献一切力量,至死方休】
8、功亏一篑【原指筑土山,只差一筐土而未能成功。后多用于比喻做一件事只差最后一点努力未能完成,多含惋惜之意】
9、克己复礼【指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举止合乎礼节】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11、敏于事,慎于言【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12、兴观群怨【指诗的社会功能】
四、文化常识
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 丘 ),字( 仲尼 ),( 春秋 )时期( 鲁 )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 )家、( 政治 )家、( 教育 )家,( 儒 )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开创( 私人讲学 )之风,倡导( 仁义礼智信 )。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 《诗》《书》《礼》《乐》《易》《春秋》 )。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 论语 》。该书被奉为( 儒 )家经典。
2、《论语》
《论语》由( 孔子 )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 儒 )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全书共( 20 )篇( 492 )章,以( 语录 )体为主,( 叙事 )体为辅,较为集中体现了孔子的( 政治主张 )、( 伦理思想 )、( 道德观念 )及( 教育原则 )等。
五、默写(重点字词)
《论语》十二章
子曰:“(),居无求安,(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 )。” (《学而》)
子曰:“人而不仁,()?人而不仁,( )?”(《八佾》)
子曰:“朝闻道,()。”(《里仁》)
子曰:“君子()于义,( )。”(《里仁》)
子曰:“(),见不贤而内自( )也。”(《里仁》)
子曰:“(),文胜质则( )。文质( ),然后君子。”(《雍也》)
曾子曰:“( )不可以不( ),( )。( )以为己( ),不亦重乎?死而后( ),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如为山,未成一( ),止,( );( )如平地,虽( )一( ),进,( )。”(《子罕》)
子曰:“( )者不惑,( ),勇者不( )。”(《子罕》)
颜渊问仁。子曰:“克( )复礼为仁。(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 ),(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 ),非礼勿听,( ),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 )斯语矣。”(《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乎!( ),( )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 ),可以群,( ),( )之事父,( ),( )。(《阳货》)
六、默写(情境)
1.在《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人而不仁,如礼何?
2.在《十二章》中,“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3.在《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在《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在《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在《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在《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仁以为己任”和“死而后已”。
8.在《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吾止也”,而能够持之以恒是因为“吾往也”。
9.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之道主要有三个方面,这三方面分别是: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0.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在《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学生要多读《诗经》,因为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还“可以群,可以怨”,意思是还可以团结群众,抒发不满。
12.在《十二章》中,孔子强调诗的重要性,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还可以“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3.在《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是: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14.在《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做事和说话方面提出了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他认为君子做事要敏捷、迅速,但说话要谨慎。
15.在《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吃饭、居住、做事和说话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后,还要求君子“就有道而正焉,”,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好学的表现。
16.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克己复礼为仁”。
17.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的句子是: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18.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