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二十六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篇一
1、热爱幼儿教育事业,能用爱心、耐心、细心对待每一名幼儿,能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知识,在教育教学中喜欢并尝试创新,把现代的教育技术运用在实际教学活动中、
2、本科学历,有一定的幼儿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和艺术素养,在键盘乐器、声乐方面,均荣获等级证书,愿意把所学知识传授给幼儿,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
3、能认真解读新《纲要》等有关资料,体会新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能从幼儿发展水平出发,有计划有目的的设计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1、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调动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发挥好教师的诱导作用、
幼儿的发展是在自身内部进行的,幼儿借助自身的潜力,主动活动着、发展着、内部因素是幼儿发展的动力,只有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激发幼儿的内部动机,才能实现幼儿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就要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千方百计想办法激发、诱导幼儿的主动性逐步发挥出来、
2、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使幼儿主动发展,就要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的作用不仅仅限于被动地围着幼儿转,给他们当顾问、在教育过程中还应通过多种方法关注幼儿心理发展的变化,刺激和引导幼儿主动地向可能达到的更高水平发展、如在活动中先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让幼儿自发的学习,教师设计相关问题,使幼儿想知道答案想发现结果,最终达到主动的目的
3、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发挥好教师的指导作用、《规程》在对教育活动的要求中非常重视幼儿的主动活动、如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机会、注重活动过程等,体现了幼儿是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得发展的教育思想、因此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凡是要幼儿动手操作的、亲身接触获得知识的都应该让他去操作、去经历和体验、在幼儿操作、接触、经历、体验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在适当的时机,用恰当的方法对幼儿进行指导、指导幼儿如何与自然环境、人工环境、文化环境发生交互作用,并使幼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获得发展、
总之,为了充分发挥幼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我作为青年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内涵,加强日常工作中对幼儿的观察与反思,通过教育研究与实践,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在教育活动中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篇二
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连我睡觉都梦见了——我的高考作文也是0分。
我总想去找个“赛半仙”来算算我的命运。但一看见他算个命还要扳手指,也不带计算器,也不背个公式什么的,我就有点心酸了。算命也是算嘛,该是数学的一部分。比如解方程,我做的梦就是个未知数,总该打个草稿打个算盘吧。等到推算出来我的高考作文确实是0分的时候,我看见了草稿,了解到过程,也能死得安心呀。
我担心考0分也不是没缘由的。因为我作文确实写得不好,我担心阅卷老师看到我的作文会走火入魔。
从小我就很崇拜鲁迅先生,我是看着《孔乙己》《阿q正传》长大的。后来又邂逅了韩寒。看了他们的作品,我就觉得很牛逼。那时我就明白了写文章是可以用来骂人的。于是有着幼小心灵的我,写作的文风逐渐趋向于了他们。从小学开始,我就热衷于写批评和负面的文章。因为我实在写不出可爱的一面来。即使写出来我自己也觉得虚伪,因为我生活中从未有过可爱的一面。那就撕毁掉吧。
事到如今我才明白,这就是所谓的“非主流”。而那些“主流”都在赞美祖国,谈诗论词,因为这是高考要求的。从八股文到现在,考场作文都有着这么一条潜规则,那就是内容必须是积极向上的。哪怕你作文写得完全不通,只要你说一句“热爱祖国热爱党”就可以及格。哪怕你文采飞扬,激情四射,只要你批评应试教育一句,你就得是零分,没有商量的余地。连^v^都这么说的,因为他不喜欢鲁迅那张乌鸦嘴。
可我太老实了,我写作文总是不经营地流露出自己的思想品德。有时随便说件小事,就要吹得老远,完全偏题不说,还要把有些见不得人的事写出来骂两句,比如应试教育。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才是真的英雄。
我也喜欢这句话。
敢于直面惨淡的应试教育,也是真的英雄。
可惜阅卷老师不喜欢,教育部门不喜欢。她们都是专业搞语文的,都很文柔。大都喜欢看郭敬明那种柔情的文章,但必须是与爱情无关,最好引用点古诗词。诗情画臆,带给她们的是享受,带给我的是虚伪。(因为最诗情画意的东西往往是她们无法接受也没机会看到的东西,那就是情书。)
我的脑子都被英语单词,物理数学公式,化学方程式装满了,哪还有内存来装美景?所以我很悲观,我的作文也很消极很愤青。但这的确是我的真情实感呀。何必要我去学郭敬明去学装处呢?咱好逮也是个爷们,爷们就得写点阳刚的东西,矫揉造作的是太监。
写到这里我也不知道再写点什么了,刚才灵感在我洗澡的时候闪现,现在磕睡把他赶走了。所以我也不打算再写了。
注:洗澡的时候我想到一句古话:“汝子不可教也。”
于是灵光一现,我想到一句粗话:
“老子不可教也。”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篇三
认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根据纲要内容,我们应该将教育的眼光放得更长远,从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方面提出我们的教育观必须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等都紧紧围绕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目前,我国农村(少数发达地区、富裕地区除外)广大地区,教育现状堪忧,校舍破旧(或者根本就是危房),实验室缺乏(或者干脆没有),运动场不标准(或者压根儿没有),医疗卫生设施缺乏,教学设备不足,住宿生活条件差以及师资特别是合格师资严重缺乏,教学质量不理想等问题,
1、教学设施的改进:
配备实验课(实践课)所必需的标准的设施、场地,尽可能为所有农村学校建标准运动场,这是培养健康人才所必需!配备必要的取暖、降温、饮水等设施,避免广大农村师生在痛苦的煎熬中上课。为所有的农村学校设立医务室、心理咨询室,保障广大师生健康。
2、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城乡学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特别是城镇教师定期到农村学校支教的制度:目前,我国优势教育资源绝大部分集中在城市,这是造成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普遍不高的重要原因,要改变这种不合理布局,就必须建立城镇学校教师定期到农村学校支教的制度,具体做法:
1、高中阶段应取消文理分科,高中阶段的文理科课程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分科之后造成很大弊端,使学生的知识面非常狭窄、偏科!这大大降低了我国人才的国际竞争力!也降低了我国人才的创造力!包括我本人在内的很多人都是文理分科的受害者!希望这种悲剧尽快结束!
2、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办法措施:
a、转变观念;改革学生、教师考评制度,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重的原因从根上讲有体制的原因,也有观念的原因,目前的体制和观念直接导致了应试教育和填鸭式教学方式!
b、减少学生作业;删掉某些陈旧过时的课程,增加选修课(如艺术类、科研类、体育类等课程);减少课时、增加课外活动时间;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考试。
3、改革考试、招生制度:考试制度改革,我主要谈升学考试,这方面我国应参考发达国家经验,一方面可以增加升学考试次数,比如一年搞两次。另一方面,升学考试不能以一张试卷定终身!还应参考学生平时成绩、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特殊才艺、诚信记录、身心健康状况及面试表现等综合因素。招生制度:我国目前的招生制度明显存在几个不平衡,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沿海与内地之间、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农村学生、落后地区学生在高校学生中的比列越来越小,长此下去,会形成恶性循环,降低整个国家的竞争力!
4、在整个纲要中,一共有7个明确的“教育公平”的表述,促进教育公平的一种方法就是远程教育,而且在报告的各处都有所体现。注重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尤其是中小学的教学资源,同样也体现了促进教育公平的思想。这里的远程教育主要针对的目标是成人教育,需要提供硬件以及资源,同时也要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对于终身教育来讲,远程教育的作用是无可取代的.。可是目前人们对它的认识还不够,所以需要建设的不但有一些资源性的软件,而且还有基础作用的硬件。国家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但在将远程教育应用于少数民族地区时,因当学习者的可能特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远程教育的相关要素可能要有一定的变化,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服务。《纲要》中提到对“农远工程”的进一步开展,同时,也看到了“强化信息技术应用”这一说法,我们很多地方的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还有待提高。这一点,也是我们教育技术应该努力的。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篇四
作为一个大学生,对职业认识不强是客观存在的大问题。对职业的是认知不够,从而导致大学生在择业的时候,不能从自我认识出发,不能从兴趣、价值观、能力等方面深入分析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位。在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学习的目的性、方向性不足。或许,再考大学的时候,很多人能明确的认识到自己喜欢什么、知道将来选取那个专业。但这并不意味着随着高考压力解除,接触到不同于高中被动式学习的环境,每个人都能够明确的知道将来自己要走上什么样的道路。很多学生要么对学习感到很茫然,要么就跟风的去考取各种各样的证书。最终直到毕业的那一天,才认识到大学四年的时间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这也将导致择业的时候,不清楚职业的具体要求,对选择的职业不喜欢从而跳槽,或者没有获得所择职业要求的能力,在升迁的路途中并不顺利。
职业发展教育这门课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毕学业,促进全面发展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要求,指导和帮助学生在学制系统中完成学习任务,完毕学业。并在此基础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上告知学生全面发展,并逐步确立职业生涯设计目标,并从思想上、能力上和心理上预备求职。我国高校在职业发展教育上有所短缺。很多高校并没有一个完备的、健全的职业教育组织。很多学校只是设立了大学生职业就业中心,而中心仅仅指导大学生如何去获得一个职业,并没有指导学生怎么去选择自己的职业。就业指导局限于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准备就业材料、提高就业技巧等方面,以便毕业生就业时现学现用。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大学生知道自己将来要工作,可不明白自己将来的工作和自己所学的知识有何联系学生正处在职业的探索期间,需要对自己的未来做出决定,他们所需求的远远要超出一门职业教育课所给予的。没有专门机构的负责,没有专业老师的指导,学生的内在需求给本得不到满足。
社会也要对职业教育的缺失负起责任。现代社会商业化、市场化的转变是必然的。这就意味着大学教育和要和市场紧密的接轨。大学教育固然要负起指导职业教育的重任,市场也不例外。很多企业公司只在用人的时候抱怨员工在某一方面的欠缺,指责教育的不完善,却不明白自身对职业教育知道的不作为。一些专家认为大部分的大学生将来所就的职业和大学生的所学专业是没有关系的。这个理论在社会上甚是流行。好像还得到了很多认可。甚至有的学者专一写书来阐释:大学的学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会一种生活态度。大学四年所学知识无助于就业,大学重要的是学习生活态度。这就导致了新的“读书无用论”的产生。这是对大学教育的否定。这是对知识的否定。这种理论将会误导整个社会。职业发展教育对学生的择业、就业有着重要的指导和教育意义。学生对职业的认识需求是很强烈的,仅仅几节课的时间是远远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的。
当今社会处于激烈的变化过程中,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也要相应地改变,打破传统的^v^一业定终身^v^的理念,。就业,再就业是大趋势,职业生涯规划也随之根据各种变化来调整。所以环境的变化导致自我观念的变化,反映到职业生涯规划上来,就不能一次把终生的职业生涯的每一个具体细节都确定下来。
再者,我觉得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内容应该是职业准备,职业选择与职业适应。从职业生涯发展过程来看,职业生涯发展经历了不同时期,一种观点认为职业生涯的阶段分为四个时期:
①职业准备期:职业准备期是形成了较为明确的职业意向后,从事职业的心理,知识,技能的准备以及等待就业机会。每个择业者都有选择一份理想职业的愿望与要求,准备充分的就能够很快地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顺利地进入职业角色;
②职业选择期:这是实际选择职业的时期,也是由潜在的劳动者变为现实劳动者的关键时期。职业选择不仅仅是个人挑选职业的过程,也是社会挑选劳动者的过程,只有个人与社会成功结合,相互认可,职业选择才会成功。
④职业稳定期:这一时期,个人的职业活动能力处于最旺盛时期,是创造业绩,成就事业的黄金时期。当然职业稳定是相对的,在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人才流动加快的今天,就业单位与职业岗位发生变化是很正常的。
大学生要对职业进行物质,心理,知识,技能等各方面充分的准备,还要根据各方面的分析与自己的职业锚合理客观地对职业做出选择。对即将踏入的职业活动要有一定的合理的心理预期,包括工作的性质,劳动强度,工作时间,工作方式,同事以及上下级关系都要快速适应,迅速成为一个成功的职业者。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篇五
教育环境上的匮乏语言的学习与掌握需要相应的环境,这是毋庸置疑的,目前大多数幼儿园的英语活动还是孤立的教学活动,缺少良好的学英语的、耳濡目染的语言环境及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使幼儿不能学以致用,甚至不会运用,英语教育遇到很大的难题。
二、幼儿英语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幼儿园英语教育一定要坚持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一边研究,一边教学;一边教学,一边研究。以此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英语教育的科学性,并为幼儿英语教学理论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此,要根据英语知识结构、英语教学的规律及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语言发展的规律等全面考虑幼儿英语教学,并进行研究。如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教材的编写、方法的研究及环境的创设等。
(一)目标的确定目标是行为的指南,我们应本着全面发展观、幼儿的兴趣特点以及幼儿最大的接受能力等提出幼儿英语教育的目标及任务,这就需要研究幼儿在学习英语中,接受能力与学习水平究竟怎样,从而确定目标,指导实践。
(二)内容的选择目标要通过教学内容才能得以实现,这就需要在教学中以目标为导向,以各年龄阶段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为前提选择内容,所选的内容一定是为幼儿将来的身心发展,一定是经过幼儿努力可以学会的。所以,哪些英语教学内容可被幼儿接受,可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需要在教学中进行研究与探讨。
(三)方法的采用方法是实现目标、贯彻要求的手段,手段不当,就可能出现“欲速则不达”的后果。为此,在幼儿英语教育中应采用哪些方法是很重要的,我们应借鉴已有的教学组织形式,结合幼儿英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研究幼儿英语教育的组织形式,从而实现教育目标。
(四)环境的创设语言的学习离不开环境,幼儿英语教育更离不开语言环境的熏陶,如何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是我们应该研究的课题。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篇六
认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之后,收获很多,感受很多。在20xx年,能够这样清晰的感受到国家在未来10年对于教育的整体规划方向,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明确自己国家的教育特点和方向,改变观念,适应潮流,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思想基础。
从纲要上看,未来中国10年,教育大方向不变,在目前基础上做一些改革。某些改革,很有前瞻眼光的南校区里已经在试行或者考虑中了。作为教师当中的一名,理所应当为改革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我来艺术文学系刚刚一年,对于很多情况,也还在熟悉之中。目前来看,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实践环节非常重要。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较差,很需要老师来调动。现在的情况是,动手能力差,听课可以,让写就写不出来。正常一周一次的作业,在他们那里,两周能完成一个就不错了。
到底怎么能让学生积极主动起来呢?我想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主要是针对我们系):
一是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有的学生文学功底不够,还不了解如何去看书看电影。可以增加“一起看书,一起看电影”这个环节。也就是所谓的讲书和拉片子。到后来,发展到让学生来主讲,看看能讲出来多少,刺激一下。
二是培养学生的阅读量。不读书,就写不出来好东西,这是必然道理。现在的学生心里浮躁,看不进去书,就需要强制手段去读书。因此建议增加阅读课,老师开书单,定期进行面试,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这种课不需要上课讲述什么,让学生看书就可以,写读书笔记。阅读课的成绩与专业课相同,学分一样,学生就必须认真对待了。这实在是无奈之举。现在也给开书单,但是因为不记入期末成绩,学生就偷懒不看。
三是定期进行作品竞赛,建议学校给系里增加一点这样的奖金。每个学期,在每个班级里选出两名最优秀的作品(歌词、舞台小品、影视小品均可),进行物质奖励。没竞争,也就没动力。奖学金奖励的是总体的学科成绩,再有个专业成绩的奖励,学生就会加倍努力了。这次系里举办的作品展示,就特别好,参加展示的同学,都会觉得很骄傲。像这样的活动,期待以后多举办。
另外,现在招生比较困难,考生素质不高,学苗不好。现有的4个年级的学生,一年比一年数量少。今年来考试的学生,好多是为了多弄几个保险才来的。真的喜欢文学,想考文学系的不多。但是这样的考生在全国肯定是很多的,只要我们宣传得好,学校教育上去了,出名了,就一定能招来好学生。
最近学校在商讨在附中开设专业课的事情,知道了之后很兴奋。这无疑是在为我们自己培养后备力量。毕竟文学专业需要文学功底,需要对文学的热爱,早点培养这样的好苗子,对我们是非常有好处的。也希望能在社会上多造成一些影响,多宣传,如果有这样的培养学校,老师们去给上上课也非常好。
关于社会服务方面,学校已经开始了这样的行动,百万市民进校园,轰轰烈烈的开始了。对于文学系,我觉得可以着眼于中小学生,在他们当中培养文学爱好者。如果让他们来校园不方便的话,可以跟一些中小学达成协议,老师们定期去给学校的文学社上课,当然,我们的在校生也可以去,顺便培养一下他们的实践能力,侧面督促他们的学习动力,也是非常好的。
艺术文学是个很好的专业,很有发展潜力和空间。现在国内影视剧的发展很稳定,也急需优秀的编剧人才。从市场和时代角度说,文学系都不落伍。目前我国在影视文学这块,能做到非常专业的,只有那几个知名的老牌艺术院校。如果南校区的艺术文学系能在新兴同类专业中站稳脚跟,脱颖而出,前途是不可估量的。
国家的教育规划,是未来10年的。我们南校区,也应该把眼光定在10年以后,逐渐的,一步一步的,把南校区打造成一个精品校园,有一流水平、一流学科的知名大学。期待中!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篇七
今天温明正校长给我们交流的是《以生为本的教育发展》。讲座中他谈到:教育改革之初,强调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后来强调三维,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过程与方法;现在提倡核心素养,强调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念、思想、方法,解决真实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和优秀品格。
目前我们课堂的现状,还有相当多的老师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他们似乎一直在那里停留,被困住了,老师需要勇气跳出旧有框架与改变,他们需要更新理念,改变自己,更需要学校领导的支撑。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课程改革已经充分意识到学生是教育之本,是教育能够生动存在的灵魂。无论是改变课堂教学思路,亦或更新课堂教学方法,我们始终不能忘记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
“以生为本”即以学生为本,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正确地学习,要充分利用有效的资源,激发与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帮助他们拟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教育是国力的根基,孩子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提升教育质量是政府对人民的责任,也是国家对新世代的教育承诺。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需从课堂改革开始。教师必须调整上课方式,不重复教学生可以自学的内容,协助学生在高科技化的环境中学习、协助学生组合最适合自己的跨领域学习内涵,形成自学能力,培养探究精神。
当然,将书本知识的掌握放在首位,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不可取的。因为,孩子的分数并不代表一切,应该关注孩子的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能武断的仅用分数衡量孩子的好与坏。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篇八
【关键词】科技教育人文教育道德教育
***
20世纪,科学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带来了人类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和人的智力、体力的巨大解放。但是,由于片面强调发展科技而忽视人文教育,也给人类生活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诸如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资源溃乏、科技犯罪和道德颓废等。这些问题正成为影响全球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阻力。回顾过去,深刻反思,人们认识到:只有科技的进步并不能促使人类全面幸福,只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才有利于人类走向彻底解放。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关注对年轻一代的人文教育,重视思想品德教育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本文将从探寻原因和介绍几个国家德育发展状况两方面,论证上述结论。
一、原因的分析
(一)崇尚科技教育,轻视品德教育造成严重后果
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生产达到了空前发展,人类从中获得了巨大利益。科学知识爆炸性增长,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现代化生产日益电脑化、智能化、信息化,把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获得了充分的闲暇与物质享受。以上这些,充分显示了科学技术的功利性价值和实用性价值,容易使人们认为科学技术能解决人类的一切问题,产生“科技至上”思想。学校教育中,科技教育被摆到了绝对重要的位置。重视理科教学,关注智力开发,增加对科技教育的投入,这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发展教育时不约而同的选择。与此同时,道德教育近乎荒芜,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仅仅作为一种点缀,被淹没在庞大的、完备的科技教育体系之中。
科技教育长期独占教育领地,使其自身的局限性日益暴露出来。一方面人们发现,造福于人类的科学技术如果不能得到合理利用,同样可以残害人类。比如二战中,美国的两颗^v^使日本广岛夷为平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进行的细菌实验到了惨绝人寰的地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件的阴影至今还笼罩在人们心头。1955年52位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发表了著名的《迈瑙宣言》,他们说:“我们相信科学是通向人类幸福之路,但是,我们怀着惊恐的心情看到,也正是这个科学在向人类提供自杀的手段。”[①]此外,为了发展科技,人类疯狂地向自然索取,造成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日益加剧,直接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另一方面,片面强调科技教育,轻视道德教育,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人际冲突、利己主义、吸毒、、、暴力行为等大量充斥。最为严重的是,这些问题大多发生在青少年身上。日本警方公布的报告表明:1986年,14—20岁的中学生因违反刑法而被检举的人共计292286人,与1976年相比,增加50%。1988年1~6月份,中学生犯罪案件急剧增加,杀人、抢劫、、伤害、暴力、盗窃等案件,占各种犯罪案件的46.8%。[②]美国也有类似报道:在全美各地进行的一次抽样调查中发现,在127所中学的15900名高中学生中,竟有49%的人在使用麻醉品。早孕现象也十分令人担忧,仅1985年,就有75000名十几岁的女学生怀孕或作母亲。[③]
道德危机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危机之一,引起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普遍关注。^v^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题为“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在讨论分析21世纪人类面临哪些挑战的问题时,被列为第一位的是道德、伦理、价值观的挑战,并因此将会议主题定为“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会议号召人们学会关心,关心个人、他人、群体、全人类;关心社会、经济、生态、全球生存环境;关心真理、知识、学习等生存技能及其人道取向。因为,只有关心才能较好地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二)未来社会的竞争是人的竞争,道德教育有利于开发人类潜能
人类发展的过程就是竞争的过程。20世纪以前,人类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人类向自然的挑战。20世纪以后,人类的竞争则以人类向自身的挑战为主。一方面因为,经过人类长时期的挖掘,自然界的能源近乎枯竭。今天正以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向人类发出警告,使得人类不得不收起砍向自然的利斧,将目光转向人类自身。另一方面原因在于,科学的进步,现代化的发展是以人类自身的发展为基础的。未来社会,科学更加高深,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越发需要对人类潜能的挖掘。相对于自然的开发来说,人类自身还是一个神秘的、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巨大宝藏。当今社会,哲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纷纷将研究重点转向主体化研究,正是人类开发自身潜能的一种趋势。
就现代科学水平而言,人的潜能到底有多大,一时还难以说清。不过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人类道德的巨大潜力及其对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决不能忽视。原因有二:
第一,当两个人或两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基本相当时,道德水平往往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美国学者普丽西拉·玛丽和安娜·布利克通过对美、日两国的经济、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得出结论:在日美两国的竞争中,日本人不断取胜的奥秘在于日本民族坚韧的品质。两位研究者在文章中引用其他学者的论述表明自己的观点,“现代日本社会基础的基本构成因素之一便是由过去保持下来的持久的坚韧的精神。现代日本最有运气的是远在西方工业影响尚未到达本国海岸线之前,坚韧精神就以现代日本人的一种基本性格而存在。坚韧的品质深深植根于日本人的心灵,它萌发于生命的幼芽,伴随终生。”[④]他们说,这种坚韧的性格不仅表现在日本儿童完成艰苦任务时所具有的持久力比美国儿童强。还表现在日本母亲很早就将孩子送入学前班,让他们适应独立生活和集体生活。还有日本雇员表现出强烈的完成任务的愿望和对所在公司的认同感,而美国雇员则表现出旷工率高,失业率高,雇员流动率高。[⑤]
我国学术界关于“非智力因素”的研究也证明了上述观点。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动机、情感、意志、理想、追求、事业心、敬业精神等非智力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巨大作用不容忽视。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指出: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和能力的发展都有作用,主要表现为动力作用,定型作用和补偿作用。他说:“任何有成就的人,他们都热衷于自己的事业,甚至达到了入迷的程度。天才的秘密就在于强烈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产生无限的热情,这是勤奋的重要动力。”[⑥]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研讨会”上,澳大利亚未来委员会主席埃利雅德博士介绍了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关于未来人都应掌握“三张教育通行证”的讨论。一张是学术性的,一张是职业性的,第三张则是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他认为过去人们往往重视前两张通行证,而忽视人的事业心和开拓精神。如果一个人缺乏这方面的素质,学术和职业潜能就不能发挥,甚至变得没有意义。
第二,未来人类所面临的挑战已远远超出个人、地区和一个国家的范围,尤其需要道德的力量将人类凝聚在一起,共同发展。美国卡内基促进教学基金会主席欧内斯特·l·波伊博士在专题报告《学术水思——教授工作重点的领域》一文中指出: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转变是从重点培养竞争到重点培养合作。“如果我们的学院和大学不能帮助学生超越自我去看问题和更好地理解我们世界相互依存的性质,每一代新人有责任感地生活的生活能力将危险地遭到削弱。”美国一教改报告强调:“对共性的主张必须予以充分肯定。所谓共性,我们是指……帮助学生超越个人利益,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发展一种公民和社会责任意识,发展作为个人的他们如何能够为他们自己也是其中一员的大社会做出贡献。”[⑦]英国剑桥大学戴维·哈格里夫斯指出:“所有学校都应开设一种专为多元文化社会制订的共同公民教育课。这种社会需要一些基本的共同价值观以产生国家内聚力所必需的社会粘合剂。[⑧]
上述学者们的远见卓识来自于他们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清醒认识。首先,现代化生产以系列化、集团化为特征。每个人只能承担生产线上的一个流程,没有个体之间的相互合作,整个社会生产将无法正常运作。在这里,个人的存在既是别人发展的条件也是别人发展的结果。一个人不能以道德的人格参与社会生活,就无法拥有生存空间。其次,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竞争加剧,经济和贸易竞争地区化、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日益明显,将世界各国推向了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的发展格局。从而使得国与国、地区与地区间的竞争中,任何单一力量都不足以对抗结成集团的竞争对手。再次,当今人类共同面临着一系列的来自自然的威胁,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问题根本无法用国界加以限止。人类必须倡导一种“全球合作精神”,共同担负起保护环境、珍惜能源、拯救人类的责任。这不但需要当代人的觉醒,尤其需要通过道德教育唤醒青年一代的责任感。
二、一些国家重视道德教育的具体做法
(一)以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
美、日属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顶尖国家。但经济的发达、物质的充裕并没有带来社会道德水平的同步发展。相反因道德滞后而引发的社会问题正成为影响社会进步的严重障碍,使两国政府痛下决心,制订政策,加强对年轻一代的道德教育。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篇九
时下的教育太折腾了,折腾得好些老师不知道如何上课,不愿上课,不敢上课了。教育要是还不平静一点,或者说睿智一点,我们的教育肯定是很危险的。今天是这种教法,明天是那种教法,明天的教法常常否定今天的教法。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些教育决策者为了推行一种教法,往往把以前的教法贬得一钱不值,为了推行“启发式”,就得贬低“注入式”,为了推行“问题式”,就得贬低“主讲式”。无学术包容,有学术霸气或者说匪气。认真想一想有些教法的出台,有些教法的群众运动,不是教育的必然,不是某一学校,某一班级,某一届学生的必然,老师的实际必然,而是领导所谓的改革必然,所谓的政绩工程必然。一个地区、一所学校实施哪种教法,不是由教育实际而定,而是因主管领导人的更替而论,尤其是因主管领导的个人好恶而定。好些教育官员在新的岗位上大多不太尊重已有的决策,原有的制度,而喜欢另起炉灶,当然其结果是“三把火”烧得教育不断的“创新”,也不断的折腾。
事实上,一种教法的好坏效果是不能在短期验证的,教育改革成果或是所谓的创新成果更不是立竿见影的。好些教育成果要等上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可见出成果。就像当年一以“学农、学军、学工”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好些人因为一而否定它,直到一、一、王歧山等人作了中央常委之后人们才发现它才它的好处来。
我曾研究过新西兰的教育制度,发现这个国家行政部门原则上不干涉教师的学术选择,教法选择,只要不违法,教师,尤其是一线教师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有相当大的学术自由。而我们是行政命令办教育,不是学术办教育。
这种教育还美其名曰“中国特色”,实质上是盲目的教育,利己不利人的教育,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教育,再说白一点,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教育要出成果,需要一定的冷藏期,一定的封闭期,一定的稳定期。想想陶行知、晏阳初等世界级的教育家,他们哪个不是在一定的封闭期出的成果,假如我们的行政干预面太大,大频繁,他们有现在的成果吗?当然,我不是反对教育的改革,时下的教育也需要实实在在的改革,而是说我们的改革是要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前提下的改革,而不是想当然的改革。再想想中国一些科学家,在未出名的时候能潜心搞科研,一当出名之后,尤其是当官之后,今天作报告,明天作演讲,他哪有精力高科研,当然,其水平也就原地踏步了。
每年诺贝尔奖结束之后,我们好些人都会分析中国人为什么没有得奖的原因,几乎所有的文章都会说到中国的教育,指责的人多,有建设性意见的人少,骂人的多,走极端的人多,能提供可操作性的办法人少。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篇十
四十载岁月流逝,高考仍然是每一代人心中难以忘却的青春记忆。从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到如今千万寒门子弟“跃龙门”的“阳光道”,高考,已演变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四十年前,高考是一座通往理想彼岸,却随时有跌落深谷的危险的独木桥。我的父辈都是农民,却也饱受高考所带来的利弊之苦。曾经,大学生是知识与文化的象征,却也是高贵与财富的象征。那时的教育远未有如今这样普及与发达,能考上大学的因素也远不止努力与勤奋,“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是最贴切的形容,反映了当时考大学之困难与艰辛。
四十年后,高考是一条宽阔稳固的阳光大道,是付出便有收获的寒门子弟的成功之道。随着我国国力与日俱增,教育现状已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考上一所大学早已并非难事,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获得高水平知识的权利。随着科技的进步,人文关怀的逐步提升,高考的公平性也日益明显,使高考从一个冷酷多变的“刑场”成为了无数人的梦想腾飞之地。
从独木桥到高考如今的阳光大道,这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兴盛,一个民族的崛起。“少年强则国强”,高考转变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导向。德国总理xxx认为,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未来国力。当越来越多人不再恐惧于高考的淘汰率而转向期待高考所会带来的人生改变时,高考就真正达到了它培育人才、挑选人才的真实目的。
高考仍然需要改革,需要从“阳关道”向不定方向的“自由原”转变。尽管我国的高考在对人才的培育上已获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唯分数论”依然束缚着考生的发展。浙江等地推行的高考新政有望改变这一现状。当文理不再分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的学科,不再一考定终身,不再为文不择理而忧愁时,高考才真正地成了一个“自由原”,考生则是原野上驰骋的骏马,自由而奔放,挣脱缰绳,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肆意奔跑。
高考,这个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这个凝聚了几代人理想与回忆的“独木桥”,正完成了向“阳关道”蜕变,正声势浩大地开辟成一片“自由的原野”,为下一代人提供更加完善的腾飞之地,理想之港。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篇十一
摘要:时事政治教学是指在思想政治课中,对学生进行党和国家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是透视社会热点,把握时代特征,正确认识形势的一种教学。它不仅能使学生透过这扇“窗口”了解国内外大事,而且能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育效果,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时事教育 时事热点
时事教育主要是指对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及有关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教育,是独立于思想政治教材之外,又与教材紧密联系牟重要学习内容,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社会,学生的参与能力、民主意识、表现欲望越来越突出,他们对于社会现实、时政热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需要我们提供合理的空间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如果教师不及时学习、更新教学观念,就会出现“考的没教,教的没考”的问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该把握时代脉搏,加强热点教学。
一、时事热点分类
1.政治方面。
(1)会议类:包括党代会、人大会、政协会等重要会议。如xxx在党的xxx上作的报告、xxx在人大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等,都是重要的热点问题(特别是民生问题)。
(2)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类:主要包括台湾问题、xxx、新疆问题等,如今_势力在国内外频繁活动,在西藏、拉萨等地制造_事件等问题;台湾“人联公投”问题、xxx主席吴伯雄访问大陆等。
(3)外交类:主要指中外主要领导人互访。如xxx2008年5月访问日本,“暖春之旅”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4)反腐倡廉案件:近年来,反腐倡廉取得重大突破,如xxx宇腐败案等。
2.经济方面。
(1)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主要包括进出口贸易、大型工程建设等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如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热点专题。
(2)节能减排问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资源环境问题一直要高度重视。如xxx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明确规定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3)重大疾病和自然灾害:如“非典”、禽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疾病和洪水、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每当大灾来临时, xxx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最终取得了抗灾的重大胜利。如“;rdquo;汶川大地震后的抗震救灾就是今年的一个热点专题。
(4)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等非法经济活动。媒体(如央视“;rdquo;晚会特别节目)报道的关于制假售假、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案例很多,教学时可选择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专题训练。
(5)三农问题:国家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建设新农村、关注农民工等涉及三农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3.文化方面。
(1)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如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等活动,都是很好的专题训练材料。
(2)教育方面。国家不断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两免一补”、师范生免费教育、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交学杂费、课本费等,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
(3)科技方面。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成就)、每年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等历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如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就是今年的热点专题。
(4)体育方面。中国已成为世界体育强国,中国运动健儿每年都为国家争得很多荣誉。20084f北京奥运会举世瞩目,当然要作为热点专题训练。
二、时事热点与教学
1.热点材料的使用。
(1)往年的热点材料照常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时感到教材中的材料已经陈旧,可是又缺少新的(当年的)热点材料,教师不妨把往年(去年)的热点材料拿出来暂时先用。
(2)热点材料补着用。教师在教学中还会遇到一种情况,就是教学内容在先,热点材料出现在后,教师可以把热点材料补着用,或者放在后来复习时用。
(3)热点材料选着用。同一方面的热点材料后来也许不止一个,教学时最好选用那些典型的材料,因为越典型越有说服力。
(4)热点材料慎重用。我们重视热点专题教学,但并不是滥用热点材料。教学时首先要以正面材料为主一宣扬真、善、美,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其次,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大的材料不用,材料是服务于教学的。
2.平时训练和综合训练相结合。
有些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重视热点专题的训练,而是等到考前(中考或期末考试前)集中训练。思想品德课教学无论平时还是考前都应该重视并体现热点教学,这是新教学理念的要求和体现,也是热点专题教学的需要。热点专题教学是通过某一热点问题来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它涉及的问题非常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在平时上新课时,由于受课程内容的局限,只能考查与热点相关的某一个或某几个问题,如果因此而不进行训练的话,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新课结束后的复习中,热点专题教学就要体现综合性的要求,设计的问题应该涉及不同单元甚至不同年级的有关问题。
3.热点问题的设计。
热点专题所设计的问题,一是要联系教材有关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二是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是与学生有关或相关的问题;三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设计的角度要巧,设计的问题要新;四是要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教育或思想教育。此外,教师为了搞好热点教学,平时要多关注国内国际重大时事,积累大量热点资料,建立热点专题教学资料卡片,手中积累的热点材料多了,教学时使用就方便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思想品德课教学一定要把握时代脉搏,加强热点教学,做到与时俱进。
总之,时事政治教学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内容,作为政治教师应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积极实践,使时事政治教学向着更加科学、完善、实用、易教、乐学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程的方向性、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篇十二
新学期,新挑战,新起点,新目标!为落实县领导在“抓落实、勇担当,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实践大会上的讲话精神,2月13日下午,我校召开了“抓落实、勇担当,走品质化办学之路”动员部署会。
罗校长主持了会议,他向全体教师传达了黄局长在1月20日全县中小学(园)工作亮点展示评估会和2月10日《“抓落实、勇担当,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两个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并针对我校今后如何实施品质化办学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实施举措,一要提振精神状态,全力提升师表形象;二要落实精致管理,持续提高教学效益;三要拓宽德育渠道,提升学生文明素养;四要搭建成长平台,打造优质师资团队;五要推进重点项目,做好西通北征工程;六要树立标杆意识,创建和谐平安校园。
作为一名实小教师,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担当。敢于担当是一种责任、一种勇气、一种能力,要敢于承担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敢于破解困难、敢于承认工作中的失误、敢于工作中提出自己的见解。
要做敢于担当的教师,首先必须自身过硬,敢于冲锋在前,要有一流的能力、水平,有智慧、有本事。需要认真学习,认真专研,潜下身来搞调查和研究,不断积累知识,做到厚积薄发。只有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才有敢担当的自觉、善担当的本领。
作为一线老师,“担当”就是兢兢业业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上好每堂课、批好每本作业、管好每个学生;作为管理人员,“担当”就是尽职尽责完成自己的岗位工作,做实每件事、做细每件事、做好每件事;作为校长,“担当”就是全心全力做好服务工作,为学生成长服务、为老师进步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进一步讲,在家长面前、在学生面前、在人民群众面前,我们就代表教育。社会表扬每件有关教育的事情,我们每个教育人都会脸上有光,社会指责每件有关教育的事情,我们每个教育人都应面带羞色。所以,面对教育责任,我们是责无旁贷的,是无法逃避的。
在失误面前善于总结反思,勇敢地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积极主动加以弥补和整改。在教育教学中,有时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但我们必须勇敢面对,做诚实守信的表率。实则其背后是一种品格、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人格魅力的升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教学生“求真”、“学做真人”。
此次动员大会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了工作任务与要求。新学期,新希望,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实小美好的明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篇十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规划了未来10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要实现的目标,令人鼓舞,非常振奋,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教育改革发展的美好蓝图。它紧扣国情,实事求是,目的明确。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我从中深受启发:教育优先发展,以人为本,均衡公平的发展,也就是国力增强,必须以提升人的素质,更新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同时提高教师道德水准和专业化素质。
我校的教师教龄都比较年轻,这样的好处就是教学有创新,容易接受新事物,做事敢于拼搏,有冲劲。但同时也暴漏出一些弊端,那就是缺乏教学经验,同时教学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学校的发展也要求青年教师继续学习的必要性。现代教育提出了^v^终身学习^v^的观念,因为我们生活在知识爆炸的年代,当今高新技术发展飞速,面临着时代的挑战,身为教师如果用昨天的知识来教现代的学生去做明天的事,那就太可悲了,所以这种学习不只是我在进入课堂教书以前要做的事情,一个真正的教师总是在寻求机会学习更多的知识不断拓展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规划纲要差不多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强调改革,《规划纲要》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处于深水区的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那就是:教育目前的供给水平,包括质量的水平,跟人民群众旺盛的需求以及各行各业对劳动力专门人才的需求这两方面不太相适应。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如何能让我们的学生在大学毕业之后能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成了高等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专业教师在课堂上的与时俱进和教育改革。我觉得想要让学生更快的适应社会,更多的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就要做到在课堂上除了讲解专业知识以外还要给学生多讲一些课外的和本专业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时事新闻以及媒体的体制等等,这样有助与学生在实习或是工作的时候上手快,接受能力强。并且要让学生尽早的树立职业观念,不要什么东西都去尝试,每一样都学,但是每一样都不能坚持下来,这样到头来学生自己什么都会,什么都不精,自然而然的就会被社会所淘汰。我觉得作为专业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是学生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的综合。从某种角度上说,这是学生求职成功的关键。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现在的就业竞争就是人才能力的竞争,是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竞争。这些素质会有助于综合体现学生的交际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能力的提高就会使学生自己有信心,有了信心就能够比较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我相信,在这些宏伟目标的指引下,教育能够真正成为人民满意的事业,成为群众拥护的工程,我校也能够将“让音乐舞蹈走向大众”的理念更好的发展下去。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篇十四
本学期,按照学校和数学组的要求,我们认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根据纲要内容,我们展开交流讨论。下面市我的体会:
教育优先发展,以人为本,均衡公平的发展,也就是国力增强,必须以提升人的素质,更新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同时提高教师道德水准和专业化素质。
我想到中国的许多大集团大企业,都是在运用人才资源方面成功的典范。比如:北大方正集团公司,将产、学、研一体化,知识分子和科研人员自主研发中国第一代计算机“奔腾四”,中国第一台激光照排打印机。让中国信息产业技术建设,走在时间的前面。海尔集团也是在运用中国自己的人力资源,创造了世界品牌,走向世界。中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必须要走独立自主创新发展的道路,就必须依靠人才资源建设。教育的进步,将源源不断的为社会培养数以千万计的普通劳动者和无数专家学者等专门人才。“行行出状元”,只要是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实践创新能力,敬业奉献精神,为国家为社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有所贡献,都是社会需要的人才。
由此更深刻理解了陶老先生“生活即教育”,孩子有能力在体验后思考和决定,在犯错误和改正错误中有效地学习。孩子由此获得的学习能力是可持续的,由此获得的成长动力也是可持续的!因此我们更应该“
1,解放孩子的头脑;
2,解放孩子的双手;
3,解放孩子的嘴巴;
4,解放孩子的空间;
5,解放孩子的时间。”(陶行知先生《创造的儿童教育》(1944))因为在玩中学习,是遵循了兴趣牵引孩子进步的规律,由此获得效率,不是约束和传统的激励可以实现的!
坚持能力为重。就是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养成善于思考、实践和创造的优秀品质,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求我们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贯彻新课程理念,开齐开足上好每一门课程。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保证体育课和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体质。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防教育、安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纲要》是我国当前及以后一段时间教育发展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它包含的内容深刻而广泛。由于学习时间很短,加之水平有限,所以认识也很肤浅,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当然我将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努力开拓自己的视野。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篇十五
好教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作为一位专业课教师既要紧跟时代步伐,研究考纲、专研教材、琢磨高考形式和就业趋势,还要不断学习本专业新技术,不断为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补给营养,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新知识、新技术,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学生。我认为做一名合格敬业的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要想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是需要全心全意去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它容不得三心二意,你要全心全意地去做才能做得好,另外对我来说,教师他不仅是一个职业,他更是一个事业,更是一种信仰。
2、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献身教育,甘为人梯。这是教师忠于党和人民教育事业高尚道德境界的具体体现。在教师的岗位上辛勤耕耘、兢兢业业为学生授课,不计地位、不计名誉、不计报酬,为培养教育人才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
3、要有耐心和信心做好学生的引航者
教师的工作是繁杂的,不只是限于工作上的八小时。教师的工作又是精细的,它需要教师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它还需要教师要有无私奉献的爱心。教师既要了解学生的爱好、才能、个性特点和他们的精神世界,更要在学习、生活实践中正确引领和激励学生们向正确的人生不断前行!
教师的职业与其它的职业比较更具有其示范性、公众性和教育性,因此,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师应该具备更高、更严格的职业道德修养。师德修养的核心就体现在一个“爱”字上,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我们有些教师年复一年的教,教了一辈子书,却从未在教书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心中也从未涌起爱的激情,因此,他也没有把握到教育的真谛,也没有取得教育的成功。良好的师德修养,应该是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只有充满爱的慧眼才会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不断的探索,使学生的闪光点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你热爱教育事业,方能在工作中充满热情、传递正能量,你才会真正体会到教育成功的意义和乐趣;进而才能得到学生的爱戴和社会的认可!
教师是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殿堂和激励学生攀登科学高峰的领路人。崇尚科学,弘扬科学精神,进行科学创新,是教师的主要职责。科学最基本的要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教师的科学精神体现在教学科研的方方面面:在教学中敢于提出疑问,提出自己的新见解,并不断地探索真理;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自然地融入到授课内容之中,既要灌输知识,更要教授方法,既要学习先贤,又能突破陈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学校管理队伍,首先必须是有科学创新精神的队伍,这样学校才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才能有效地推动素质教育,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刀不磨会生锈,人不学习会落后”。非常贴切的反映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把工作当成人生的追求,把工作当成人生享受的那种人,才是爱岗敬业的人。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水平。教师是人类科学技术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以及人类精神文明的继承者、传授者、开拓者。不断更新自己的已有知识,向最新的知识进军,是社会向前发展对教师职业劳动提出的必然要求。
说得具体点,就是要做好本职工作,把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时间抓牢。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生活的岗位,这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日记中的一段话,它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无论做着什么样的工作,都要发挥最大的能力,做出最大的贡献。今天重新体会这段话的含义,联系到我的实际工作,便发现它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那就是青春献给教育我无怨无悔。
总之,我愿把自已的青春、智慧和汗水都献给学生,献给我热爱的教育事业,我要沿着这条路不断前行。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篇十六
当今中国的教育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模式化生产。
打一个比方,如果学校是一个工厂,那么老师就是工厂的工人,学生就是从生产线生产出来的产品。同样的模子把我们打造成了千篇一律的读书机器。
如果说生产产品是为了合格出厂,那么培养学生则是为了“达标”,培养书呆子。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的老师可谓是费尽了心机:今天让你买资料,明天周末补课。惟恐自己的学生“饿”着。而我们的家长也今天送补习班,明天请家教,惟恐自己的孩子“吃不饱”。
对于那些面临“殿试”的“贡生”们,学校还给予特殊照顾:取消一切与考试无关的课程。如果某个老师特别偏爱你的话,那么你幸运了:他将会另行给你“加营养”。你可不要轻视了这些“营养”,说不定它又是通向某某大学的钥匙,也许你在“殿试”的“八股文”中就能用到。这个时候,你也不用感谢这个老师,因为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更多的培养“状元”,至少也是为了更多的培养“进士”。
这个时候,喜欢看书的同学可以不用担心没有书看了:你会有大堆大堆的资料看。到时候你也许会觉得一天25小时都还少。而对于喜欢画画的同学,你也会充分发挥你的特长:你可以画几何图形画到“呕心呖血”’“手无缚鸡之力”。而视力超好的同学也不要得意,因为你很快就会因秉灯夜读而架起“望远镜”。请不要多虑,这绝对不是学校抹杀了你们的特长,这是学校为了让你充分展示你的特长而特意为你提供的舞台。
如果你能做到看见试卷抓过来就做,一做试卷就得高分的境界,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是合格厂品了,你将会被贴上“合格证”而送上社会。请不要担心你会因一无所长而不被社会认可,因为你才是学校生产出来的“书呆子”型正规产品。而那些能有一技之长的人,则可能是因为不符合“标准化”生产而被学校丢弃的边角余料。他们注定了是“废品”。
这就是中国式的教育,为了应试而忽略了太多的其它教育,这将会抹杀了太多的人才,甚至会引起整个中国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崎形。
所以,救救孩子吧!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篇十七
4月份和5月份,我们学习了《^v^职业教育法》,目的是让从事职业教育的老师更好的了解职业教育,融入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
职业教育从此以后不再是“二流教育”“次等教育”,而是一种和普通高等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不存在层次之别。职业学校的学生上升通道已经打通,接受职业教育不再是“断头路”,职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通道,构建起服务全民终生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职生考大学不再是天方夜谭,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给职业学校和学生明确了发展目标和方向,身为职教老师,肩负责任重大,今后我将更加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为我校发展职教事业出一份力。
义务教育后实行“普职协调发展”,让每一个人在不同的赛道上都能活出精彩的人生。多措并举,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转变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思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基础性转向,中职是职业教育的基础阶段,重点是要放在提升中等职业教育自身质量,拓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成长成才的通道。形成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我们职教人应不辱使命推动职业教育乘势而上。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个年轻人,掌握一技之长,既可安身立命,又能报效祖国,是值得称赞、感到光荣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内在本质和核心特色,更注重实训教学,让学生提前进入职业角色,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精神。
总之,《^v^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给职教学生带来了福音,从此职教学生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职教一员,围绕培养高质量的职教人才为工作重心,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为国家职教事业奋斗终生!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篇十八
现阶段,我国钢琴音乐教育科研工作中存在如下两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具体如下所析:
(一)钢琴教师重技巧,轻理论
由于钢琴音乐是一门演奏技术较强的学科,因此,当前的钢琴音乐教师对于理论性较强的钢琴教育科研工作有一定的厌烦和抵触心理。很多钢琴教师宁可开个人演奏会或者录制唱片,也不愿意从事钢琴教育理论研究工作,并对国家强制执行的科研理论研究成果的指标颇有怨言。
(二)钢琴教师重教学,轻科研
很多钢琴教师都是一线教师,因此他们更加注重钢琴教学工作,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科研工作在钢琴教学工作中的作用。不少教师对钢琴教学实践工作的态度十分积极,却对钢琴教学的理论研究工作不屑一顾。他们认为,钢琴音乐教育的唯一内容就是钢琴教学实践,钢琴教学科学研究工作只是教育管理部门的要求实施的形式主义。
二、钢琴音乐教育科研工作对钢琴音乐教育发展的影响
针对钢琴音乐教育科研工作对钢琴音乐教育发展的影响这一问题,笔者根据个人多年的钢琴学习、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经历,认为钢琴音乐教育科研工作对钢琴音乐教育发展是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的,具体分析如下所述:
(一)钢琴音乐教育科研工作促进了我国钢琴音乐教育体系的形成
(二)钢琴音乐教育科研工作有利于加速钢琴音乐教育理念
更新和经验交流应该说,钢琴教育工作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教师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教学实践工作中,而很少有时间与同行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因此,其教学理念也往往不能得到及时更新,而显得十分陈旧。钢琴教育实践工作很容易产生经验主义的弊端。教育管理部门加强钢琴音乐教育科研工作,鼓励钢琴教师研究课题、、撰写专著,是有利于敦促教师将其各自的钢琴教学实践经验文字化的。钢琴教师借助于纸质文本或电子文本的形式将其科学研究的成果发表出来,以此达到与同行之间进行“无声地对话和学习”的目的,这是有利于广大钢琴教师提高其钢琴音乐教学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篇十九
摘 要 中学历史教学的困境之一在于历史离学生太远,如果能将时事与历史相结合,则会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教学成效,还能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人文教育意义。
关键词 时事 历史 教育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虽然学业负担沉重,但仍是“心游万仞、胸纳寰宇”,对书本之外的世界充满着好奇与疑问,尤其关心每天发生的国际新闻、天下大事。笔者在教学中感到,中学历史教学的困境之一在于历史离学生太远,若能将时事与历史相联系,就能消除横亘于学生头脑中“历史”和“当下”的时间界限,就能拉近“过去”与“现在”的时空距离,既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心怀天下的视野与时代责任感,因而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
通过时事与历史的联系而达到教育的目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三种做法:
1 时时不忘育人,处处都是课堂
教师的教书育人,不只在45分钟内和三尺讲台前,只要身为人师,就应时时处处地履行天职。在中日xxx局势日趋紧张之际,课间组织学生收看新闻,新闻刚刚结束,一个男生突然站起来问:“老师,说秦始皇当年派出去求仙药的徐福带着童男童女到日本定居了,那么,日本人就是我们的后代了?”这一问立刻点燃了其他学生的情绪,马上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我课下查过了,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是中国人后裔,他还不止一次回福建祭祖。他怎么也跟中国争黄岩岛?”面对一双双渴盼的眼睛,我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已经超越了时事,也超越了历史,而是关系到文化心理的问题。我首先指出阿基诺三世是中国人后裔确有其事,徐福和日本人的关系则是一个传说,是没有得到历史考证的,因而不能成为信史。接着给学生剖析了这两个问题背后的文化心理,这是一种危险的阿q心理,这种国民心理对近代中国贻害不浅,作为当代的年轻人,我们还能存有这种心理吗?学生在沉思中纷纷摇头。
这只是“破”了学生的旧有疑问,还要及时帮助学生“立”起新的文化心态,我便即兴给学生来了一段爱国主义教育:“徐福的传说不可妄信,阿基诺三世的中国血统不能改变他代表菲律宾的现实,我们要清醒的是,只有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470万平方公里的海疆才是我们的,我们要做的是,好好学习,强大国家,好好地爱脚下的这片土地和海疆!”让我始料未及的是这平日里显得“枯燥”的教育,竟得到了学生热烈的掌声,有不少学生在周记中都写到这是一次难忘的教育。
2 构建勾连古今的历史课堂
教育研究表明,学生学习历史的困境在于,历史离他们太遥远,那些黑纸白字上的千古烟云让学生不能触摸、难以感怀。因此,历史老师在课堂上总是努力将历史描述的生动,以唤起学生兴趣。我在教学实践中感到,将历史与实现有机地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例如,在讲xxx战争的时候,结合2009年12月29日学生收看的新闻:中国对英国毒犯阿克毛执行死刑。“由于英国首相布朗、英国外交部和众多媒体的强势介入,一下拉抬到国家层面,在长达六个月的时间里,英国政府竟然十次和中国交涉,最后布朗本人甚至放弃首相之尊,向中国发出请求。然而中国不为所动,依法执行了死刑。”①对于xxx战争和此条新闻学生很自然地想到几个关联处:英国、xxx、司法,围绕这些关联,组织学生讨论了三个问题:
问题1,中国对阿克毛的判刑及执行,你能得到什么认识?问题2,近代史上的中国面对相似问题又是怎样的命运?问题3,两个事件的结果为什么会如此不同?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非常圆满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第一,中国不仅捍卫了司法主权,更表示了要让中国国民免除xxx侵害和打击xxx的决心。第二,1840年的xxx战争英国因xxx而开战,而且就是中英之战之后,西方才在中国建立了治外法权,中国的司法主权逐渐丧失。”②第三,近代中国国力衰落,所以丧权辱国;当今中国不但独立自主,而且日益强大,所以能坚决地维护司法主权。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勾连,不仅理解了《xxx战争》一课的内容,还轻松自然地实现了三维课标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也培养了学生评价历史,以史鉴今的能力。
3 时事天天有,历史人人讲
在教学中我发现一般情况下一个班级里对历史喜欢的、不喜欢不讨厌的、不喜欢的学生各占三分之一左右,我一直在探索改变的办法,行之有效的是开展“历史上的今天”和“历史和我”演讲活动,给学生提的要求是“有趣”、“有义”。“历史上的今天”是每次上历史课让学生讲述历史上的今天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历史和我”则是在历史课上有当天生日的学生,讲述发生在自己生日的历史,二者都不超过三分钟,实践证明,两项活动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能动性。比如,一位学生说:“我的生日是10月8日,在1950年的今天,xxx命令xxx入朝参战,这是新中国立国的一战,中xxx队从这一天开始打败了十六个国家组成的联合xxx,从而彻底将五十年前被八国联军侵略的历史埋葬。中国人不但站起来了,而且令西方人尊敬。”这样“有义”的演讲受到了学生的真心喜爱。这两个短、平、快活动的开展,达到了积跬步至千里的效果,学生们每一节历史课都另有所得,一个学期下来获得了不少历史知识,那些对历史不喜欢的学生,在同学们时而“有趣”时而“有义”的演讲中,慢慢觉得历史挺有意思,有的开始留意历史,努力在那三分钟内讲好历史。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针对高中生的认知特点,中学历史老师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教科书”,不但因为历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在,历史还具有非常高的人文教育意义,就如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约翰·洛克所说:“没有什么比历史能给人带来更多的教诲,同样,也没有什么比历史能给人带来更多的快乐。惟其教诲最多,成人应该对历史加以研究;惟其快乐最多,我以为历史最适于年轻人。”③
①②宋鲁郑.谁杀死了英籍毒犯阿克毛?[z].
③ 约翰·洛克.教育片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48.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篇二十
过去看到电视剧的一个片段:晚上,一个美国富人把自己刚出生的孩子放在另一个房间里,让他单独睡。别人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她只是说:“我迟早都会照顾不到他”看到这一电视剧的时候我还小,并不理解话是什么意思。但人都是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后来的我,终于明白了这一个道理。
现在很多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却不会心怀感恩。也有很多孩子与之相反,他们随父母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家庭经济贫乏,渴望像别的孩子一样吃好的穿好的。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开始是无法感知的,只会随着几年后慢慢拉开这一个差距。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距,家庭情况是一个主要的因素,这就比如温室里的花朵和外面风吹雨打的小草,它们成长的环境决定着它们对抗外界压力的能力,所以形成了最后的境遇。在这里,我想说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过去的穷孩子早当家,在爸妈的带领下早早结婚生子,而过去的富孩子呢,他们娇生惯养,被父母宠着护着,最后宠出了一身的毛病,但由于社会还算安定,这也并没有什么问题,也都像穷孩子一样成家了。这两类人的生活差不多,也都以“过日子”为主了。只是,同样的公式不能应用到所有的问题里面。如今,社会变了,养孩子、教育孩子这一套题的答案也变了。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优越,孩子们的教育方式也变了,以前哭着闹着的孩子打他两下就乖了,现在要理智教育了。以前不问你要钱的孩子,现在花钱如流水了。现在的富人家庭和穷人家庭也都颠倒过来了。富人的孩子听话,穷人的孩子很多成了败家子。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其实,只要是个人都会有自尊心和虚荣心,不管大人还是小孩子。而人的虚荣心就好像是一捆干柴,星星之火一点即燃。穷孩子的父母一般缺乏社会经验,跟不上形式,只想让孩子不要吃自己吃过的苦头。他们怕委屈了孩子,便对他们关爱有加。富孩子的父母往往更懂得教育孩子,他们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他们教育孩子着重在孩子的心理和学习上,而不是在物质上。大家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而过去的确是这样。现在呢,不一样了,现在很多是穷人的富二代了。而我刚刚说的,或许就是这两类家庭问题的根本原因。
父母的爱,虽然都是无私的,但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让孩子变成“败类”,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希望天下的父母在争取给孩子幸福生活的同时,也能够让他们有独立的人格。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篇二十一
纲要在高等教育各个方面都作出了重要部署,而且细化条款,有的放矢地提出新的要求,如大学人才培养,人才质量,科研水平,办学特色等。感到把握时代步伐,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针对我校发展特色,谈谈本人对纲要理解。
南校区在多年办学摸索中逐渐找到自己办学特色,那就是^v^音乐舞蹈走向大众^v^,也围绕这一口号,各个教学单位历来把实践引入教学中。我们艺术传媒系也加大实践的力度,如联合创作实践课等。教师在课堂上也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引导,加大教学实践环节。如本人在《电视广告创作基础》讲授中针对云南干旱及玉树地震等事件让同学制作广告宣传片,引导学生对社会的思考,引发学习兴趣。
在办学特色上,高校教学不应以填鸭教学为主,应针对社会需求而培养专业人才。《规划纲要》的文本也明确要求到2014年我们的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现在高校同质化教学很普遍,应找好自己定位,教出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学科,改进教学管理模式,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绩效评估,进行动态管理。只有特色教学才能培养技术型、复合型人才。
高校教学不应是社会的孤岛,它应带动社会向前发展,为社会服务。应以学习为思想中心,辐射社区、居民。我院目前开展的^v^百万市民学艺术^v^活动就是最好的证明。艺术不应与社会有距离,曲高和寡偏离了艺术的初衷,艺术应走向社会,与社会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展现它真正的艺术价值。高校不仅仅是一所大学,它能带动相关经济、文化发展,能给社会以精神面貌。这个活动不仅仅体现了我院的办学特色,也造福于社会,为社会文化发展做了很大贡献,让师生意识到学校不是一个孤立的校园,与社会隔绝,它处处都要反映社会发展。
新的纲要要求素质教育渗透教学环节,学生应改变原有思想框架,打破固有的传统思想。在学习中,大学生不要总是只针对本专业去学习,还应拓宽思维模式,积极主动学习,带着兴趣去思考,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在这方面要适当引导,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纲要中提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积极参与决策咨询,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鼓励师生开展志愿服务。我院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就不断进行社会实践,为社会服务,如很多学生参与^v^百万市民学艺术^v^教学实践中,把自己所长报答给社会,让其他市民也受益,在教授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社会能力,对专业知识进行了反思,利于以后的学习。
教师在教育改革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教师队伍建设及激发教师从教积极性,是今后应多注;其次,采用绩效考核措施鼓励教师多有教学成果;另外,职称评定上还应有待改进,改革死板的条条框框。只有教师生活水平提高,有更多精力投入教学研究中,学校的教学质量才能有很大提高,才能配合改革稳步前进。
学校不是一个封闭的校园,应是学习交流的平台。应鼓励教师走出去,多交流,学习兄弟院校教学经验。教师不应仅仅在书本上有所钻研,还应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应多开展高校交流活动,给教师充足时间和机会去听课、学习、锻炼。教师除了参与社会各种实践活动外,还要加强科研成果研究,每年都要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真正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与学生发展同步进行,有效的配合改革进程稳步前进。
高校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不断改进的过程。既要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还要与社会的发展相一致。在校教师要随时调整自己,找出劣势,分析现实,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改革落实到实处,真正实现其目标。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篇二十二
(1)引言
历史证明:教育乃国家昌盛,民族兴旺发达之本,是世界人类进步之本。所以全社会都应重视教育弘扬师道。
(2)事实论据
岳飞祭师
宋代民族英雄岳飞,幼年丧父,家庭贫寒,无钱上学。岳飞少年时十分好学,常在私塾窗外听课,无钱买纸笔,就以树枝为笔,大地为纸。塾师周侗十分喜欢这个勤学的寒门之子,免费收岳飞为学生。
周侗老师看出岳飞是个好苗子,着意培养他,教育他如何做人,帮助他树立忠君爱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还向他传授武艺,教会他射箭绝技,岳飞后来终于成为使金人闻风丧胆的一代英豪。
周侗去世后,岳飞以父礼葬之,且朔望(初一、十五)之日,无论在外行军打伏,还是驻孔营中他都要祭拜自己的恩师。
xxx元帅敬师
张澜老先生是xxx元帅上中学时的老师。张先生才学渊博,人品高洁,极受学生尊敬,他常常教导学生,当立志为国为民。xxx年青时就牢记张老师的教诲,收益颇大。后来他为国为民奋斗大半生。这是与青年时期受张澜先生的教诲是分不开的。
革命成功以后,xxx对老师关怀备至。1949年张老至京,xxx亲赴车站迎接。1955年张老病逝,xxx元帅亲自担任治丧委员会主任,真正做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叩之以礼”。
(3)理论论据
不但学生应当尊重老师,整个社会都应当尊重老师。xxx
人不能生而知,必待学而后知;人不能皆好学。故作之君,作之师,所以教养之也。xxx《上李鸿章书》
不愿向小孩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陶行知《陶行知文集》
择其善者以为师资。鲁迅《坟文化偏至论》
教育儿童的教师应得到比父母更多的尊敬。父母只是生养了儿童,只是给予了他的生命,而教师则将赋予他有益的人生。[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引自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
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陶行知《我们的信条》
教师力量的全部秘廖在于深信人是可以改造的。[美]爱默生《目记》
教师当然须教,而尢宜致力于“导”。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
教师的严厉比父亲的溺爱更有益。[波斯]萨迪《蔷薇园》
教师应该严格,不要严厉。徐特立《各科教学法讲座》
教员的天职是变化,自化,化人。陶行知《湘湖教学讨论会记》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陶行知《创造宣言》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在浙之演说》
当教师的实在需要园丁的智慧。陶行知《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
中国的青年不要高帽皮袍,装腔作势的导师;要并无伪饰,——倘没有,也得少有伪饰的导师。鲁迅《我还不能“带住”》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篇二十三
又是三月,又是春天。融融的春意不禁又一次让我忆起了去年中考改革的春风吹入初三教室时同学们那种企望已久的轻松。而今年当“减负”这一词从班主任口中吐出时,那似乎固有的欢呼却显得有些犹豫——我们这班经历过多次“雷声大,雨点小”的教改的高中生,思想上大概早已有了使自己冷静下来的戒心。
然而事实却暂时让我们惊诧了。课节的减少,上学时间的推退,周六、晚自习课程的取消以至诸多课外辅导班的取缔,似乎都在表明我们当初判断的错误。不久,“减负”的影响充斥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在小学里,稚嫩的声音竟以对薄公堂来威胁布置作业的老师;游戏厅的生意亦是异常火爆;教学辅导书销量锐减;各媒体争相报道,大肆渲染。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但惟独高三、初三出人意料,却也是理所应当地被“减负”所遗忘。
正当我们在突如其来的“轻松”与无所适从的混乱局面中困感的时候,曾经的怀疑却变成了现实。报上说,广州某中学的学生在享受了第一个完整的双休日之后,校方便恢复了周六的补课。我们的许多课程自然也加了上来,甚至比原来还紧些。也罢。当初本就没抱太大的希望,现在便也无几多失望可言。
我国教育落后,教育改革更是举步维艰。喊了四十几年的口号,得到的却仍只是应试教育的桂格。然而这并不是教改本身的错误。这次“减负”的目的——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培养其创造力、交往能力及自学能力,以塑造综合全面的高素质新型人才——原本无可里疑,但许多人对“减负”目的的曲解,以及现行体制与政策两者的矛盾,却使这一构想面目全非。
教育决策者们站在于国有利的立场上制定改革计划,希望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但个人却渴望在竞争中取胜,正如有人所说,家长们都希望别人的孩子“减负”,自己的孩子“增负”。而目前对于教育,最激烈的竞争便体现于高考。高考所具有的难以摆脱的片面性、局限性使得分数与素质,个人前途与国家利益在某一时期内产生矛盾并激化,从而阻碍了新教育方式的推行。
但且不要将一切错误都归咎干商考。因为在某种意义上,与其说是高考制度束缚了“减负”的进行,不如说是人们的传统观念在作怪家长、学生、教师以至社会,都或多或少地受其影响。一些高中生对在余暇时间的社会活动极为冷淡是因为他们未把交往能力作为一门“必修课”来看待;小学生的贪玩儿与家长的变本加厉是因为他们只把“减负”当做减轻课业负担来看待。而上两种现象也恰恰说明了诸多社会部门“局外人”、“旁观者”的态度,它们未能提供相应的社会辅助力量以帮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完善自己,从而造成了一些学生固步自封抑或荒废学业的现象,其本质正是一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严重脱节。’而当我们已经意识到某些问题的产生是缘于我们自身的思想的时候,我们不更新自己的观念,却幻想着“减负”取得更大的成就,岂不是自欺欺人么?
教育改革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不只是单单针对学校或课业负担,它的成功需要全社会在体制与观念上共同更新。只有如此,中国的教育事业才会振兴,中华民族才会更新崛起。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篇二十四
在政府宏观调控的约束下,目前现代远程教育大体呈现出较为良好的发展态势,违规现象得到了有力的制约。同志在^v^报告中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的科学发展观是审视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标准,也是指导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健康发展的思想灵魂。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看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办学主体的定位不尽合理。定位是指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结合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选择开设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办学层次、不同的学习中心区域来满足相应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目前,各高校现代远程教育的办学层次以专起本为主,还有高起专、各类培训等,专业设置文科类居多,一些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设置比较少,校外学习中心东南部分布较密,西部地区分布较少,总体来讲分布差异较大。
3.从业教师队伍建设欠缺。在教育理念、教育技术和手段等方面,现代远程教育都与传统的面授教育有很大差异,培养从业人员的教育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我国一方面缺少专门从事远程教育的专业教师,另一方面,正在从事远程教育教学的教师也很少经过系统的远程教育理论及技能培训。国内也缺乏进行培训及资质授予的权威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远程教育的质量。
5.管理服务体系不完善。当前,有些学院不能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招生规模扩展迅速,而相应的教学教务管理、学习支持服务、质量监控机制没有完善,导致难以保证良好的教育质量,社会声誉受到影响。
二、深入改革,促进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到现代远程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除了国家政策的导向外,主要是由教与学在时空上的分离而产生的一系列教学、管理上的问题,社会对远程教育质量的质疑也由此而来。要解决这些问题,高校的职责在于要全方位加强教学服务能力。
1.明确未来发展定位。《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不同层次高校要有明确的办学定位,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应努力满足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地方本科院校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高职院校要坚持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教育规划纲要》对各类学校的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这是国家在政策层面上对各类学校在办学思想上的指导。各类学校应参照《纲要》对自身的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明确本校的办学方向和定位,并树立具体的发展目标,在不同的方向上加以努力。
2.完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目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各级各类教育最为紧迫的任务。现代远程教育是面向从业人员,为地方培养适用型人才,应建立多样化的质量评价指标。一方面,各高校要有清晰的定位、明确的目标、合理的组织机构、完善的办学条件,有质量监控的教学管理过程;另一方面,也要引入社会多方面的元素,共同参与质量评价,建立完善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3.加强从业队伍建设。从事现代远程教育的人员自身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对高校来说,高校应加强对现代远程教育的研究,并开设相应的专业,如远程教育学,培养熟悉掌握远程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规律、教学教务管理的专业人才。还应建立从业人员上岗培训制度,对专职、兼职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考核,确保从业人员掌握远程教育的特点和具备必需的基本技能。在教学过程中,从业人员应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服务,确保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篇二十五
目前,我又一次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通过这次的学习,对于一个从事教育的我再次豪情满怀、热血沸腾,对祖国的教育事业充满了坚定的信心和久久的希望,从而对我国目前的教育和未来教育发展前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通过这次学习,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充满了责任感和事业心,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
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我个人更大贡献。
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员,学习贯彻纲要精神,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
我一定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职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作为教师学习之余应该认识到四个坚持的重要意义:即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坚持全面发展。
今后我将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勤恳敬业,甘为人梯,甘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篇二十六
十年教育改革,相对与^v^爷爷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来讲,只是一个短短的十年,相对于中国教育迷失的这么一段时间以来,也是一个不长不短的时间段。
中国教育在近几年以来,一直被老百姓所诟病,遥望十年之前,大学生的社会地位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境地,如今却是民工,蓝领,还是白领,都会有大学生的影子,在城市,被称为蜗居,蚁族;在城镇家乡,被称为啃老族;在自己的世界里,对于未来分外的迷茫
十年反思。我们模仿西方教育,小学中学的义务教育逐渐健全,但是却因为升学率等面子问题,让我们的下一代在学校失去了童年的,少年的,青年的乐趣,过上了比成年,中年,老年人更繁重悲惨的生活;高中大学的高等教育,因为急功近利,高校扩招,教育产业化,导致现在的大学,甚至研究生含金量直线下降,学术腐败,学校学习气氛极差,甚至培养出一批连生活抖很难以自理的大学生。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意见征集稿,就是为了改正错误。犯错不可怕,只要认错,就怕错了不认。长期以来,积蓄在心里对于教育的一切问题,都在这个纲要里面提到了,让我们对于未来十年的教育改革充满了憧憬。但是也看到了很多相互之间难以协调的内容,比如培养同学的个性与全面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些都是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慢慢协调的。
下面我就以具体内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本纲要在战略的角度谈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改革的目的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作为二十字的工作方针,确定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以及目的性。教育作为一个国家的根本,个人认为是跟国防,经济,同样重要的三个点。任何一个点失去了平衡,都会导致国家机器的运转不能。而教育恰恰是关系到未来的国防,经济的运转正常,所以教育可以说是国家的第一重点。
学前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儿童的思维方式以及生活习惯,这个是至关重要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教育,做好学前教育,教育机构必须历尽全责,而更重要的是向家庭,家长灌输学前教育的方法方式,帮助儿童在小的时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可以为以后孩子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还有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提出,农村因为家长基本忙于生活的奔波,比如外出务工或者下地劳作,会比较缺乏时间对孩子进行学前教育,或者送孩子上学前教育班,我建议国家应该出很大的资金和宣传,选一批有爱心,希望从事教育事业,希望回归田园的大学生或者培养一批这样的人,深入到农村,为农村的学前教育服务。
高中阶段教育,我觉得高中阶段最重要的是一个人人生观建立的过程,就现在的高中生,甚至大学生而言,包括我们当时在高中考大学的时候,对于自己的人生究竟应该走怎样的路,还是相当的迷茫的,我觉得高中阶段,在加强价值观德育教育的同时,应该加强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同时,纲要提出的高中教育多样化,应该是我们非常想看到的。
继续教育,这是一个新概念,学习型社会就是因此而来,其实先进社会,稍微繁华一点的地方,已经渐渐的植入了这种思想,在社会的竞争压力下,不学习的同志,会被时代的浪潮所抛弃。如果全民都列入了继续教育的范围,中国以后的社会,必定是竞争激烈,也必定是蒸蒸日上,飞速发展的。
纲要还提到了特殊教育,对于特殊教育的人群,社会和国家都应该给予充分的帮助和正确的态度,同样是为了稳定社会,发展社会必不可少的部分。
纲要第三部分体制改革,作为很多概念的更替,学术交流,师资力量,高考问题,教育腐败等,这些都是教育体制的诸多问题,在纲要中充分做了很多的任务安排以及战略部署,我个人认为教育最薄弱的环节还是师资,老师作为古代天地君亲师排位的第六位,在现代社会,完全没有资格上排位,并且也处于一个比较弱势,或者比较奇怪的位置。老师自己不尊重自己,学生不尊重老师,家长不尊重老师,社会不尊重老师,导致老师在这样的环境中,对学生的责任感相当的有限。在教育学生知识的同时,老师应该随时保持高尚的情操,对自己的价值观不断的鞭策,因为你们要教的,是中国的未来,而不仅仅是那么几个学生。纲要提到了很多改良师资力量的方法,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组织老师学习,需要老师随时保持用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再达到德育学生的目的,最后才是知识的教育,向这样的老师,才能在这个世纪中担起中国教育的重任。
纲要的最后,就是一些试点改革的注意事项,以及实践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相信通过这一轮的教育改革,中国的未来,也许会相对明朗一些。
现在《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改革创新的举措大体沿着这两个方向推进。我们相信,在这些宏伟目标的指引下,教育能够真正成为人民满意的事业,成为群众拥护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