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寓言》语文教案设计 寓言类课文怎么教(十四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寓言》语文教案设计 寓言类课文怎么教篇一
1.了解破折号的作用并会使用。
2.自主阅读两首寓言诗,理解其中蕴涵的道理,初步了解寓言诗的特点。
3.选择自己喜欢的童话或寓言故事,按要求讲给大家听。
1.自主阅读两首寓言诗,理解其中蕴涵的道理,初步了解寓言诗的特点。
2.选择自己喜欢的童话或寓言故事,按要求讲给大家听。
1.学生自主阅读两首寓言诗,理解其中蕴涵的道理,初步了解寓言诗的特点。
2.选择自己喜欢的童话或寓言故事,按要求讲给大家听。
1.字义的理解。
给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时,要先把句子反复读上几遍,结合加点字所处的语言环境来确定各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2.认识破折号。
破折号是表示话题或语气的转变,声音的延续等的符号。“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用破折号标明。”“话题突然转变,用破折号标明。”“声音延长,拟声词后用破折号。”“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表示语气的转变、声音的延续、时空的起止,或用为夹注。”即破折号的作用是:①解释说明;②表示递进;③表示声音延长;④表示转折;⑤加强重点。
破折号是一个用途比较广的标点符号。它的主要用法可以归纳如下:
①用以表示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或补充。②表示话题的转变。③表示话语的中断。④表示声音的延长。⑤表示引出下文。⑥表示总结上文。⑦分行列举,每个分列项前用破折号。⑧用在副标题的前面。⑨用于引文后标明作者。
3.拓展交流。
阅读三个小朋友的发言,结合课文的内容体会他们的想法,感受中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自己从文中找一些重点词句或重要的场面、情节,仔细想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并与同学、老师交流。
1.这两则寓言诗都告诉我们不能从自己的角度,以个人的眼光去认识事物,要遵循事物的本来面目,才能客观地、公正地去认识它们。
2.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1)“我并不羡慕你这种囚徒的生活。”意思是鲤鱼对金鱼的“自由”并不羡慕,在鲤鱼看来,金鱼永远生活在鱼缸里,这根本不是自由,只是像生活在牢笼中的囚徒罢了,体现了鲤鱼对真正自由的追求。
(2)“我虽然由于不慎遭受了灾难,但我毕竟领略过江湖的广阔。”这句话是鲤鱼对金鱼的反驳。鲤鱼说自己虽然大难临头,但以前自己在广阔的江湖中自由自在地生活,见识过许多美好的事物,虽死无憾。而金鱼虽然能苟活一世,却毫无自由,这样的生活和囚徒没什么区别。
这部分十二个词语都是成语,每个成语都有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学生可以查找资料,把这十二个成语故事找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道理,理解成语的含义。
1.导入:这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畅游在童话、寓言故事的海洋中,亲历着一个个惊险有趣的故事,结识了一个个天真可爱的故事人物。今天,让我们召开一个讨论会,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童话或寓言故事。
2.请学生阅读“活动建议”,将关键的要求用笔画下来。
交流明确:
(1)讲故事,还要说明喜欢的理由。
(2)故事要讲清楚明白、重点突出。寓言故事可以讲明寓意,也可以让大家思考。
(3)倾听别人的发言时要边听边思考。
3.准备发言。
自己再看一看活动建议,进一步明确要求。
准备自己的发言提纲,想一想自己是否按前三点要求准备了,还需要补充哪些内容,做一些调整和完善。自己先小声说一说。
4.进行活动。
(1)结合教材中“活动评价”发放《活动评价表》,进一步明确对听、说者的要求。
(2)小组内发言,大家共同评价,推选最佳发言者。
(3)每组代表在大家的帮助下完善发言,然后在全班展示,评选出“优秀故事大王”。
1.出示习作要求。
(1)以“假如我有一只尼尔斯的鹅”为题,想象自己有哪些经历。
(2)要写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你是怎样得到尼尔斯的鹅的,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等。
(3)通过这个故事,你想告诉别人什么?想象一下再确定习作内容。
2.开始习作。
(1)学生认真阅读习作要求,弄清写作的内容和题目。
(2)以课文内容为基础,体会尼尔斯历险的经过,想象自己将要经历的故事情节。
(3)语句要通顺,内容要具体,写完后认真修改。
范文:
假如我有一只尼尔斯的鹅
我家养了许多鹅。一天,我正在院子里看故事《尼尔斯骑鹅历险记》。不知不觉时间过去了,我一看表,离上课只有几分钟了。“怎么办呢?”我心急火燎地叫着,准备走出家门。这时,突然从鹅群中间站出一只比普通鹅大几倍的天鹅,我吓了一跳:“这是什么?难道尼尔斯的鹅来到我家了?”我正疑惑着,天鹅说:“快来,我驮你去上学。” 我心里感到又害怕又新奇好玩儿。我试着爬到天鹅的背上,天鹅拍着翅膀飞了起来。三四分钟就到学校了,我激动地叫道:“我到了!”
天鹅轻轻落在校园里,周围的同学目瞪口呆地看着我从鹅背上下来。天鹅飞走后,一下子围上来许多同学问我怎么回事,我也有点儿说不清。
下午放学,天鹅从天空飞下来接我回家。我向同学们炫耀:“这是我的私人飞机!”平时走回家要四五十分钟,而现在五六分钟就搞定了。我的作业也很少,写完作业后就去河边玩儿。现在既然有天鹅了,我就可以好好在河里玩儿了。我指给天鹅看河里的鱼,天鹅把头伸进水里,等伸出水面后,嘴里已有三四条鱼了。我把鱼放进大口袋里,高兴地想:如果把鱼卖了,不就赚钱了吗?我们一直捉到天黑,捉了满满一袋鱼。我拿到菜市场,卖了好多钱,啊!太爽了!几天下来,我赚了一百多元钱。
我越来越喜欢这只天鹅了,简直和它形影不离。
这天,我们学校到山区举行马拉松比赛。我故意跑得很慢,等到周围没人时,我吹了一声口哨,天鹅从天而降,驮上我向终点飞去。不一会儿我就到终点了。天鹅飞走了,我坐在终点等着同学们。同学们跑到终点,看到我,都十分奇怪,我没理他们。最后,我得到了冠军奖杯。
现在,除了上课我一步也不离开天鹅了。平时,我和天鹅经常在天空中闲游。有一次我们无意间落在一个院子里,我看开着门,就走进屋里,屋里没有人,突然我看见桌上放着200元钱,我想到老早就想买一个mp4,可才攒了一百多块钱,如果加上这200元钱……我再次环顾四周,没人!我赶紧把钱装进了口袋,叫天鹅把我带回家里。
第二天,没人发现。第三天,没人吭声……我得意极了,又要天鹅带我去那个地方。但天鹅就是不起飞,可能它识破我的诡计了。我生气了,就说:“你不去,我去!”
我一个人跑到那个院子里,翻起钱来。突然,从门外进来一群拿着棍棒的家伙,嘴里喊着:“抓住他,是他偷的钱!”我慌了,赶紧从窗户逃了出来,他们紧追不放。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天鹅从天而降,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和他们打了起来。我想帮天鹅,可天鹅扇动翅膀不让我靠近,好像在说:“快走!这里有我!”我赶紧往家跑,身后只听见噼噼啪啪的敲打声。
我边跑边流泪。我知道我错了,一开始我就错了。我把天鹅当作我的工具,让它接送我上学,让它帮我捉鱼挣钱,让它帮我作弊跑完马拉松……我错了,我完全错了。我跑回家,拿出那300多元钱,站在家门口等着天鹅回家……
《寓言》语文教案设计 寓言类课文怎么教篇二
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钟”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插图、动画理解本文意思,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并用这个词造一个句子。
4、诵读这则寓言。
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能用“掩耳盗铃”造句。
图片、小黑板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二、揭示课题、解题
1、听故事
猜猜故事的结尾,来给这个故事取这个名字:掩耳盗钟(板书),读题。说说“掩”“盗”的意思,做做“掩”的动作——捂。连起来说一下这个词的意思。
2、过渡:我们的课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讲述出来了,我们来走进这个故事。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单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画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诵读课文。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度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和结果怎么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课内容和寓意。
(1)理解字的含义:掩——捂,盗——偷、窃,亡——逃亡,欲——想、要,走——跑,椎——槌儿,闻——听。
(2)在书上画出“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怳然有音”,齐读。
(3)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槌儿打钟的后果,没有就此打消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①同示思考题:掩住自己的耳朵,用槌儿砸钟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企么?
②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声音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
(4)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
(5)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砸钟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板书:自作聪明,十分愚蠢)(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
(6)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小故事。
(7)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②齐读全文,注意诵读时要把盗钟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
1、出示思考题:
(1)掩耳盗钟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提示寓言《掩耳盗盗钟》与“掩耳盗铃”的关系。同桌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3、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掩耳盗钟》。
4、总结扩展。
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钟”的事?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1、小黑板:选择成语填空
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学这学那,这真是()!
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吧!
有的同学做练习册上的题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2、你喜欢读寓言吗?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从哪儿知道的?
3、选择作业:
①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②找几个小伙伴,把这个故事演给别人看;
③把你课外看到的其他寓言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④用“掩耳盗铃”说一句话并背诵这则寓言。
板书计划:
掩耳盗钟
↓
自作聪明
十分愚蠢
《画蛇添足》教学设计
1、学习《画蛇添足》,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感悟寓言背后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画蛇添足》这篇文章。
感悟寓言中所蕴含的道理。
1、幻灯片
2、古筝乐曲
3、小黑板
一、激趣,引入新课
昨天,我们学了一篇文言文《掩耳盗铃》。从中我们明白了文言文读着让人觉得拗口、别扭,甚至有点难理解,但是同学们只要认真,相信自己就一定能学会。在这里我想问大家:“你们有不有信心?”(生答:“有!”)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画蛇添足》。
(一)、出示幻灯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学生自由读文,老师指导。
1、学生自己读。
2、教师出示下列生字词,指名读一读。(用小黑板出示)
祠者赐舍人卮酒相谓遂
3、指名读课文,集体评议。
4、教师范读,学生倾听。
5、学生齐读。(播放古筝乐曲)
(三)、小组合作探究,感悟道理。
1、教师导:其实文言文光会读还不行,我们还要读懂它。而读懂文言文关键是要理解文言文的意思,那么怎样去理解文言文的语句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句。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用小黑板出示)
2、那么“祠者”、“舍人”、“卮酒”分别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释)
3、教师小结:不错,对于不了解的字词,我们可以看看注释,它能帮助我们读懂文言文。你再根据注释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4、教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自学文言文后面的句子。学习的时候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进行。
5、反馈:说说文言文的大意。
6、课堂比赛: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7、学生讨论:不是说先画好的人可以一个人饮这壶酒吗?他为什么没有喝到酒呢?
8、指名说一说:从这个人身上,你们得到了什么启发?
(四)、拓展延伸,警醒学生。
1、教师:你们能从现实生活中举些类似的例子来谈谈对这个道理的体会吗?
2、小结:是呀,这个寓言说明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今天,我们从这个文言文中不但获得了快乐,而且还懂得了为人处事的道理,希望大家以后多读读寓言故事。最后我建议大家以后要多读书,读好书,你一定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有更多收获!
背诵这则寓言。
板书设计
先画完蛇有酒喝
画完蛇后又画脚没酒喝
道理: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的道理。
《寓言》语文教案设计 寓言类课文怎么教篇三
教学目标
2、能流畅地朗读课文。
3、能落落大方地把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4、让学生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更不应该自欺欺人。
1.通过圈字划词的方法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让学生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更不应该自欺欺人。
1、能落落大方地把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2、了解寓言所揭示的寓意。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更不应该自欺欺人。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1、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幅图讲的是什么故事?
对啊!这是我们上个学期才学过的《狐假虎威》,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狐假虎威本来是一个寓言故事,由于常被人们反复提及,就成为了一个成语。可以说,许多成语来自于寓言。
那么,什么是寓言呢?
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
3、今天我们要学习两篇寓言故事。
出示《寓言两则》。
齐读课题。
4、理解课题。
什么是则?
则就是篇幅比较短小的文章。寓言两则我们可以说是寓言两篇。下面就让我们一则一则地来学习吧!
1.直接出示《自相矛盾》。
你能从图片中找到矛和盾吗?用你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这两种古代的武器。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矛是用来攻击的武器。柄是木头的,头是青铜制成的,呈尖锐状。
盾是用来防御的武器。圆且宽大,青铜制成,十分沉重,但坚固。
学习生字:矛:不要漏掉撇。撇就像矛头下挂着的红纓络。
盾:提醒:不是厂字头。为什么里面有“目”呢?(学生思考交流)
2、学习课文内容
在市集上,就有这么一个人在卖矛和盾呢!我们一起去看看他是怎么叫卖的。
出示句子:“我的矛锐利得很,不论什么盾都戳得穿!”
“我的盾坚固得很,不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自由读。
(1)对于这个人在介绍矛和盾时的样子,课文中都用了一个词――夸口。
(2)什么教“夸口”?谁来学学这个人的样子,来鼓吹一下他手中的矛和盾?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生字:锐:金字旁说明这个字在发明出来的时候就是形容金属制品的。
(3)他卖力地介绍自己的矛和盾,结果怎样?在书上划出有关的词语。
出示:哑口无言(简单学习哑。)
(4)他为什么从一开始的夸口到最后会变成哑口无言呢?
(5)总结:这个人不顾实际情况地随便夸口,让自己的话
自相矛盾(板书:自相矛盾)最后哑口无言,说不出话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
1.整体感知,理解词义
(1)出示:掩耳盗铃(读准题目)
(2)理解:掩,盗(用动作来表示)耳、铃
(3)说说掩耳盗铃的字面意思。
(4)学习生字:掩:换部首“淹”、“腌”。
盗:回顾皿字底的字。
铛:与金属相关,形声字。
2.阅读寓言故事,理解寓意。
(1)他想像中捂住耳朵偷铃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学生找出关于他的想法的句子。
(2)实际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3)你想对这个掩耳盗铃的人说什么?
(4)小结:小朋友,其实,你语重心长的对偷铃人说的话就是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做事、做人不能自己欺骗自己,
1、你还知道哪些从寓言而来的成语呢?
媒体出示部分图片,请学生们猜一猜。
2、学习剩下的一个生字“零”:模仿铃铛的声音“丁零丁零”,并回忆雨字头的字。
3、开火车朗读词语。
4、形近字组词。
5、听写句子:
(1)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辞。
(2)做事不要自欺欺人。
1、熟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3、分层作业:摘录一个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并将其中的道理说给同伴听。
23寓言两则
自相矛盾: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
掩耳盗铃: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在教学的设计中我把第二则寓言故事的寓意通过让学生对那个盗铃者说说心里话这样一个环节来揭示。在这一环节中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们通过小组形式的讨论,根据课文的内容,试着对那个盗铃者说说心里话,应该说这一环节老师是完全放手让孩子自主学习。但从实际的效果来看,一部分优秀的学生,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孩子,自主学习的效果明显,能根据课文的内容通过对盗铃者说的话来揭示寓意,这样的设计对那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等方面的确有很大的帮助。但对于一些后进的学生,效果就不容乐观,因此我在教学中引导:在孩子们说心里话后,增设这样一个环节:他们说得好吗?你能学着他的样子也来说说吗?这样既可以给那些学习有困难、害怕发言的学生一个示范,也可以激发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欲望,从而更好地达到预期的目标。
《寓言》语文教案设计 寓言类课文怎么教篇四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过不少寓言故事,还记得有哪些呢?(学生说)这些寓言故事简短有趣,都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2、观察谈话:出示《揠苗助长》插图,启发谈话: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通过这两则寓言,我们会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引出课题)《揠苗助长》
3、解题引入:同学们,你们听过寓言故事吗?(学生交流)。教师介绍:寓言和童话、记叙文一样,是一种文章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寓”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说话包含着某种意思。“则”在这里是一个量词,表示条数。“二则”就是二条。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画出生字词。
2、讲讲大致内容。
(一个种田的人想出了一个让禾苗长得快的办法,他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最后,他的禾苗全枯死了。)
1、出示生字。
2、自由拼读。
3、组成小组自行解决读音问题。
4、拼读音注意点:
寓、焦、喘
5、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要求读正确、流利。
1、读题思考: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相机教学“揠”字的读音和意思,“长”在这里读“zhang"。
2、出示课件或录像资料,变“话”为“画”,引导学生观看,细致了解故事内容。
3、自读课文。轻声朗读课文,找出并读准生字、新词。利用用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互相讨论。
4、全班交流生字词语的识记。教师充分鼓励学生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适时地强调重点字词。
5、指导读第一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种田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生长?种田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而禾苗长得如此之慢,他的心情怎样呢?在学生交流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巴望”一词,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焦急和自言自语的语气。
指导读第二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种田人想出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呢?他又是怎样做得?理解“终于,筋疲力尽”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出“焦急而又疲惫”的感觉。
引导学生从农夫的自信的语言和最终的结果中,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和表现。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弄清,结果为什么是这样?初步体会寓意。
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情吗?
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
引发学生讨论,教师相机点拨,抽象出寓意。
1、出示“我会写”中的“焦、费、望、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结构和笔画上的特征,交流观察的收获,教师适当强调。如:“焦”的上面,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住”;“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费”字上面的是“弗”,要先写“弓”字;“望”字上面左半部的“亡”字的最后一笔有变化。
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重点笔画的书写。
3、学生自主练写,写后互相评议。写得不好的多写几个。
揠苗助长
巴望 终于 结果
做事不能急于求成
《寓言》语文教案设计 寓言类课文怎么教篇五
本课由《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两篇寓言组成。课文分别勾勒出了古代两个可笑的人物形象。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一个是对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不认真做事,结果一事无成。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
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裁。教学中应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插图,抓住理解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或课文插图、课文内容的`录音或录像。
两课时。
〖切入举偶
1、观察谈话:
出示《揠苗助长》插图,启发谈话: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通过这两则寓言,我们会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引出课题)《揠苗助长》 。
2、解题引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寓言故事吗?(学生交流)。教师介绍:寓言和童话、记叙文一样,是一种文章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寓”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说话包含着某种意思。“则”在这里是一个量词,表示条数。“二则”就是二条。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发学生的交流讨论。自然引出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寓言的常识性知识,丰富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对话平台
学习《揠苗助长》
一、初读
1、读题思考:
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相机教学“揠”字的读音和意思,“长”在这里读“zhang”。
2、出示课件或录像资料,变“话”为“画”,引导学生观看,细致了解故事内容。
由题引入,变文字为画面,激发学生的热情,了解故事的内容,为学文奠定基础。
3、自读课文:
轻声朗读课文,找出并读准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互相讨论。
4、全班交流生字词语的识记:
教师充分鼓励学生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适时地强调重点字词。
5、游戏巩固识字:
采用“字词大转盘”“摘果子”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强调自读自学,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掌握。通过交流丰富识字经验,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二、朗读
1、引导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说出朗读体会:
你为什么这样读?结合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情,教师相机启发、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如:
指导读第一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
种田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生长?种田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而禾苗长得如此之慢,他的心情怎样呢?在学生交流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巴望”一词,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焦急和自言自语的语气。
指导读第二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
种田人想出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呢?他又是怎样做得? 理解“终于,筋疲力尽”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出“焦急而又疲惫”的感觉。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最好手段,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现了当时的场景,理解了人物。在对情节的深刻体悟中,读出理解、读出个性,解读文本。
3、引导学生从农夫的自信的语言和最终的结果中,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和表现。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弄清,结果为什么是这样?初步体会寓意。
抓住事情发展的最终结果,联系农夫的表现,进行鲜明的对比。从强烈的反差中,理解寓言所要揭示的道理,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讨论
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么道理?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情吗?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引发学生讨论,教师相机点拨,抽象出寓意。
升华对寓意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概括性,在对寓意的理解中,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事情,促进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
四、拓展
1、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让你给这个农夫起个名字,你认为他应该叫什么?说出自己的理由。
2、 你还知道什么寓言?讲给大家听一听,并说说从寓言中你有哪些收获?
开阔学生思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问题设置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融合学生个性化的见解,丰富了语文积累,促进了学生想像能力、思维水平及表达能力的提高。
五、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焦、费、望、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结构和笔画上的特征,交流观察的收获,教师适当强调。如:
“焦”的上面,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住”;“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费”字上面的是“弗”,要先写“弓”字;“望”字上面左半部的“亡”字的最后一笔有变化。
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重点笔画的书写。
3、学生自主练写,写后互相评议。写得不好的多写几个。
抓住生字特征,加强范写指导,自主写字评议,提高学生书写能力。
〖对话平台
一、回顾
1、利用生字词语卡片,组织学生回顾。
2、启发交流:
从《揠苗助长》的学习中,你得到了哪些收获?教师相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
关注基础知识,实现自然引入。
二、初读
1、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⑴ 利用生字词语卡片,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交流识字记字方法,教师肯定学生个性化的记字方法,并适当点拨重点字在记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⑵ 分段指读课文,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3、启发思考:
通过读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以学生自读汇报为主,组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抓好基础的同时为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研读
1、启发学生思考:
根据读文和自己的理解,学习这则寓言你想提出些什么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梳理学生回答,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如:种田人为什么要守株待兔?他是怎么守株待兔的?结果怎么样?这个人做得对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结合着学生学习第一则寓言的基础和课文内容短小,语言平实的特点,充分放手。引导学生根据读文提出问题,教师梳理指导,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像能力,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结组学习:
引导学生围绕着梳理出的问题研读课文。教师巡视,适当提示,比如:要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情等。
3、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读书汇报,适时地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丰富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蕴含道理的感悟和体验。如:
抓住“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又肥又大的野兔。”引导学生体会“白”字,指导朗读该句,读出种田人那种捡了便宜心满意足的语气;捡了野兔后,他想些什么?指导朗读该句,读出种田人那种期盼的心情;守株待兔的结果怎样?指导学生读出惋惜的语气等。
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交流:
这个人做得对吗?
合作读书,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点拨,提高了学习效益。互动的形式,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研读氛围,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加深了对寓意的感悟。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拓展
1、讨论:
读了这篇寓言,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
在生活中,你见过像课文中的种田人一样的人和事吗?
3、思考:
种田人正坐着等待兔子,假如你经过看见了,你会怎么样来劝说他?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结合自己的认知实际,创设情境,创造新的思维发展点,引发学生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
五、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守、丢、此、桩、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
2、教师示范书写。
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揠苗助长:揠:拔。比喻不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也作“拔苗助长”。
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灵活变通。也比喻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或不经过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
巴望:盼望。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也作“精疲力尽”。
〖相关链接
1、寓言:文学体载的一种,是含有讽谕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人民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少数是哲学家与作家个人的创作,多数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
〖阅读在线
鹤和狼
狼吃东西特别馋。在一个宴会上,他吃得太急,把一根骨头鲠在嗓子里,差一点送了命。很幸运,这时刚好一只鹤从那里经过。狼便向她做手势,请她过来帮帮忙。
女大夫立刻开始做手术。她以高超的技术为他取出了骨头,然后,要求付给她一定的酬报。
“你的报酬?”狼说,“我的好大嫂,你是在开玩笑吧!我让你从我的喉咙里缩回脖子,难道这还不够厚道么?快滚吧,你这没良心的东西,千万别再落到我的爪下!”
《寓言》语文教案设计 寓言类课文怎么教篇六
1、会认“寓”等10个字生,会写“守”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两个寓言故事。
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言,从中受到教育。
识字、写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寓言。
新授课
生字卡片,录音
2课时
一、揭示课题,弄清题意
出示课题,解释课题,“寓言”是用故事说明一个深刻道理或教训,“遇”是“寄托”的意思,“则”的意思就是“篇”。
二、教学《揠苗助长》
1、讲解题意:“揠”是拔的意思,“助”是帮助,“长”是生长。
2、按“理解题意→了解故事→理解内容→认识道理”的顺序来进行学习。
3、听录音范读,要求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细读课文。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
(3)同桌互教互学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5、巩固生字。
(1)出示生字卡,指名学生读,齐读。
(2)a、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在朗读中巩固生字。b、感悟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思考:
(1)种田人看到禾苗几乎没有长高时,他心情怎样?画出种田人的心情有关的词,理解:巴望、焦急,读出种田人的焦急心情。
(2)种田人在这种情况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结果怎样?
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那个人卖力拔苗的情景及禾苗死后,十分失望的心理。
(3)寓言给你什么启示?学生结合实际读读。
(4)种田人的愿望是好的,如果你是种田人的朋友、邻居或亲属,你怎样帮他实现自己的愿望?(诵读全文,复述课文)
课堂小结:
你学了这篇寓言故事,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和教育。
一、激趣导入,提示课题
1、谈话导入,明确教学目的。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寓言都是通过有趣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寓言《守株待兔》说明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
板书课题,齐读两遍。
2、揭示课题。
3、录音范读,边所边标出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理解寓言。
1、学习1、2自然段。
(1)自由读,想想那个人为什么会守在树桩旁等待兔子呢?
(2)默读课文,说说那个种田人是怎么得到这只野兔的,找出文中有关句子读读。
出示生字“窜”“撞”,理解:窜——乱跑;撞——碰
(3)他捡到兔子后,心里是怎样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2、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这个人原来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守坐,庄稼全完了)
(2)齐读了自然段。
3、理解寓意
(1)他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小组讨论)
(2)写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教师总结:
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对于偶然得到的东本,我们不应抱有侥幸的心理,只有踏踏实实地做事,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会取得收获。
4、齐读课文。
课后小结:
这篇寓言,你懂得了什么?你从中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和教育。
《寓言》语文教案设计 寓言类课文怎么教篇七
课题: 6 寓言两则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寓言故事受到教育:应该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失,懂得掩盖过失会有不良的后果,懂得看问题,做事情要多换角度去想一想,做一做。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学讲、表演寓言故事。
3.认识11个字,会写11个生字。
教学重点:学会书写11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对寓言故事的情感体验和生活体验中感受寓意、明白道理。
教学准备:课文挂图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言:首先解题《寓言两则》,告诉学生,“寓言”就是通过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做人、做事的道理,两则就是两的意思。
二、通过第一则
问:《掩盖过失的猫》掩盖过失什么意思?
区别“寓言”与“语言”
文中的猫有几次“过失”?他都是怎么掩盖的?
这样做对吗?你明白恶劣什么道理?
三、读懂第二则
问:说说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表演,看谁表演的好。
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营造情境,催发他们入情入境和角色同步合作。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引入。
二、分角色激发兴趣。
三、学习生字
1.认读11个生字,会组词。
2.会写11个生字。
3.难学指导,突出重点。
左右结构:脸、掉、满、阵、根
半包围:逃、瘦
上下:等、冒
5.实践活动:
(1)把这两则故事讲给家长听
(2)用简笔画画出下面的词语。
吹嘘失望虚掩
教学反思:
《寓言》语文教案设计 寓言类课文怎么教篇八
授课日期:年月日总课时:
教学目标
①理解寓言的含义。
②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③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重点
①理解寓言含义。
②学习精美的表达。
第一课时《白兔和月亮》
教学内容
①介绍寓言。②解读寓意。
③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把握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人们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我们今生今世。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
出示课题。
介绍寓言
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感受语言。
2、整体感知,学生谈感受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2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a.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要求学生完整地复述课文。
b.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为什么会患得患失?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d.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以上问题难度不大,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略加点拨,学生可以自己完成。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赏析。
例如,“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除让学生分析上述词语的妙用之外,还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有关的词句再作分析,并让学生试着仿写。
1、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
2、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让学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3、这则寓言提到了人类有什么含义?寓言的讽刺意义。
4、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1、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
2、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3、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
②预习《落难的王子》。
第二课时《落难的王子》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2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教学目标
①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②与《白兔与月亮》比较阅读。
○教学设计
同学们,上节课我给大家讲过,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好生活中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还要告诉大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难、挫折甚至灾难打交道。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警示。
1、朗读、默读课文,仔细推敲课文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认真揣摩故事情节与中心的关系。
2、整体感知
①这篇寓言说了个什么故事?要求学生熟练地复述课文。
②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可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③“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提示:线索人物。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
④“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提示]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其实未必如此,假如灾难真的落到了人们的头上,谁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引导:
①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2
②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编排情节有何用意?
让学生理解作者设置这样的极端情节的典型意义。
③“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2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提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④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提示]王子落难的故事还会不断发生,而旁观者的叹息也将无限循环地延续下去。只有经历厄运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⑤只有落难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研讨二)
这个问题要启发学生辩证地来谈,谈透彻,让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观的教育。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辨析: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训练学生的赏析能力。
学生可自由评说,教师不必加任何框框,可适当点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将问题归结到以下几点。
①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②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
③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④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以上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教师引导得当,还是可以完成的,可根据情况处理。
①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此我们应怎样面对?
②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是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的。
③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毕竟不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我们学习了两篇寓言故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应当怎样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2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①积累警句
②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
《寓言》语文教案设计 寓言类课文怎么教篇九
背诵、默写《刻舟求剑》
分组讨论理解课文,提示寓意
培养学生联系客观实际分析问题的方法
通过理解词句,懂得“刻舟求剑”的意思和含义。
难点: 理解课文,明白那个人的想法错在哪里。
想象描述法、直观演示法
一、带入情境,揭题初读。
1.全班同学分成两队进行“成语接龙”竞赛。(5分钟)
教师评点: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看来同学们学过的成语很多而且记得很牢,今后继续努力。
2.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刻舟求剑”。板书课题。
3.学生齐读课文。
4.教师范读课文。 请同学们边听边想:
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谁做的什么事?
(这个放事发生在江上。江中有一“小舟”,舟上立一佩剑之人。他…...在船舷上刻记号、捞宝剑。)
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句:
1.剑掉到哪里?
——“自舟中坠于水”
2.宝剑掉进水里,让人多着急啊,那个人会怎样做呢?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3、“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他找得到剑吗?
——不能。
4、为什么?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三、想象情境,领悟寓意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引导想象,续说故事。
师:是啊,他这样捞永远也捞不着宝剑。可他是否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谁愿意帮助他,给他说说道理?(模拟情境续说故事。)
3.拓展:这个成语故事,说的是生活中的哪种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四、作业:
1、练习:二、三
2、《训练册》
五、教学后记:
《寓言》语文教案设计 寓言类课文怎么教篇十
本课用两教时完成,教学目标确定为:
1、 知识目标:
⑴ 学会七个生字.
⑵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3、情感目标:在日常生活中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对事物不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应该遵守客观事实。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讨论,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两课时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激发主体意识的前提。)
1、先学《矛与盾》:
教师范读,领读。使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语气。(“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读古文的经验,同样也适合初学文言文的学生。文言文的朗读特别要注意节奏和韵味,还要特别注意该停顿的地方要停顿,因此,老师的范读是十分关键的。)
2、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然后,整体感知寓言大意,试着说一说: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个性化朗读可以将无声的文字变成生活中活泼的语言。教师创操性的编加插图,鼓励学生尝试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人物的个性朗读,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活跃了文言文课堂!)
1、自己边读句子边看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
2、小组合作练习说句意,提出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词句。
3、全班交流质疑。教师重点指导难句:“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引导学生注意三句中“之”字的意思。
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形式可以灵活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
4、把句子意思连起来,练习讲寓言故事。先自己讲,再指名讲。评议:讲得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1、小组讨论:
⑴ 卖矛又卖盾的人可笑在哪里?帮那个人总结一下教训;
⑵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2、班级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指导点拨: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不实事求是,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境地的人,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引导学生回忆、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让事实说话,既检验了学生对寓意的理解,又有效地引进生活的活水,加深寓意的体会。)
1、 练习读出感情,再分角色演读(分叙述人,卖矛与盾的人,观看的人),体会寓言的情境。(教师没有纠缠于字意词性,支离破碎的让学生去理解句子的意思,自始自终都是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去读去悟,有效品味语言,培养语感。)
2、练习背诵课文。(“熟读成诵”,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达到“其词若出吾之口,其情若生吾之心”的境界。)
3、读写生字。
矛与盾
盾之坚:莫能陷誉? 弗能应
矛之利:无不陷事实求是 前后一致
1、简述学习《矛与盾》的方法。
2、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则寓言《郑人置履》。(板书课题)谁能解释一下题目的意思?有一个郑国人买鞋。那他又是怎样买鞋的呢?让我们来看看课文。
1、结合注释,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想一想,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哪些词句不理解?提出来讨论。
2、检查自学情况。
⑴ 指读短文。(要读通句子)
⑵ 本文讲什么事?(有个郑国人去买鞋,到集市上不相信自己的脚而相信尺码,最终没有买到鞋的事。)
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词句和短文内容。
2、交流:教师应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理解:“郑人有且置履者”,意思是:“有一个郑国人打算买一双鞋”或“有一个打算买鞋的郑国人”均可。“已得履”,“已经拿到了鞋”。“乃曰”是“于是说”的意思。“及反”是“等到返回来”,“人曰”即“有人说”。“何”是“为什么”。
译成白话文。(有一个郑国人打算买鞋,先自己量了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上才发现忘了拿尺码。他拿到了鞋鞋说:“我忘了拿尺码了”,于是,返回家里取尺码。等到返回时,集市已经散了,因此他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那个人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什么地方?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具体情况下应采取具体的办法。)
4、指导朗读。背诵短文。(读出买鞋人的可笑。)
郑国那个买鞋人和楚国卖矛和盾的人同样可笑。在生活 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举例说一说。
准备一次古代寓言故事会。(讲故事或用演故事的形式,明事理。)
郑人买履
度 置 忘
郑人 不得履
反归取度 市罢
墨守成规
迷信教条
不遵守客观事实
《寓言》语文教案设计 寓言类课文怎么教篇十一
1、了解并掌握有关寓言的基本知识。
2、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
3、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概括寓意。
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概括寓意。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用具体形象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选讲《伊索寓言》中的故事--《驴与愚蠢的狼》导入。
同学们,这个饶有趣味的寓言故事的出处大家知道吗?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伊索寓言》。那么,谁还能讲出这部古希腊寓言汇编中的故事呢?(学生讲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伊索寓言》中的两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请同学们从阅读提示中圈点出有关寓言和《伊索寓言》的知识要点。
课堂实录
一、文学常识简介。
【设计意图: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养成阅读名著的习惯。】
1、寓言。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二、学习《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设计意图:理解寓意,引导学生明白爱慕虚荣的危害。】
1、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1)正确朗读下列生字。
赫拉( )宙斯( )庇护( )粘住( )
(2)掌握词义:
庇护:袒护,保护。
爱慕虚荣:喜欢名利和荣耀,羡慕钱财。
2、研读课文。
(1)这则寓言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色?
明确:第一段讲述故事,第二段点明寓意。
(2)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
明确:赫耳墨斯所关心的不是怎样造福人类,而是自己的身价和荣誉,“想知道”是掩饰之辞,实际上是“想得到”,暗示他是一个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神。
(3)赫耳墨斯笑着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中“笑”说明了什么?
明确:一个“笑”字,描写赫耳墨斯的表情,使形象更显得真切。赫耳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个银元,他骄矜的“笑”,使他傲然的神情跃然纸上。
(4)比较赫耳墨斯与雕像者三问三答中句式、语气的起伏变化。
明确:故事主要是通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三问三答的对话来叙述的。雕像者的回答略有区别,第一次用确数,第二次比较而言,只说概数,第三次不用数词,贬低得一分不值。雕像者的答语,如烘云托月,造成文意的陡转,给人以巨大反差,讽喻之意暗寓其中,是反衬手法的巧妙运用。
3、概括寓意。
明确:这则寓言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三、学习《蚊子和狮子》。
【设计意图:不要取得一点成绩就自满,忽略了自己的短处。】
1、集体诵读,梳理寓言故事的主要情节。
这则寓言的结构安排和前一则相同,也是分叙讲述故事,结叙点明寓意。先写蚊子所获得的胜利及其原因,后写蚊子所遭遇的悲剧及其原因。
2、蚊子为什么敢于向狮子挑战?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蚊子向狮子挑战时说的那一番话,表明它对敌我双方的长短看得很清楚,并相信能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可以战胜对方,所以它很自信地“吹着喇叭冲过去”。
3、“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写出了蚊子的什么特点?
表现出它得意忘形、目空一切的性格特点。
4、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通过哪个词语表现出来的?它的悲痛说明了什么?
蚊子的醒悟是通过“叹息”表现出来的。“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句中的“最强大”与“小小”、“较量过”与“消灭了”形成强烈反差,两相比照,尖锐地讽刺了胜利后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思想意识。
5、蚊子为什么能战胜狮子又会败给蜘蛛?从中可以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便得意忘形的人,由于忽视自己的短处,势必要被小人物打败。“骄兵必败”能概括故事的寓意。
课堂小结
这两则寓言的主人公不同,有神,也有动物;赫耳墨斯有“权力”,蚊子有打败狮子的骄人胜利花环。它们的共同弱点是--不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特别是在权力、荣誉面前不能够正确对待自己。这两则寓言,以其深刻的寓意,在警示着我们。
布置作业
展开想象、续编情节。
1、赫耳墨斯听说自己的雕像当饶头只作“白送”之用后,他的心情、神态会怎样?会说些什么掩饰这难堪、尴尬呢?
2、想象一个蚊子不被吃掉的奇迹情节,给寓言安排一个与课文不同的结局。
板书设计
寓意四则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寓意:批评了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寓言》语文教案设计 寓言类课文怎么教篇十二
《伊索寓言》阅读交流会阅读指导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知识。
2.总结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3.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二、教学重点、难点:
交流中体会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三、教学准备:
1.师:相关的资料和作业纸
2.生:①仔细阅读《伊索寓言》
②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一见如故
说起寓言,大家一定不陌生吧。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教训。
[课件]提示:寓言是一种带有劝谕性的小故事。
最近,我们读了《伊索寓言》。
1.通过阅读和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请你简要地介绍伊索和《伊索寓言》。(伊索,古希腊寓言作家。传说是奴隶,后凭借聪明才智获得自由。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发表,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其中《农夫和蛇》、《狼和小羊》、《狐狸吃葡萄》等故事寓意深刻,常被引用。有各种文字译本,对欧洲文学中的寓言创作影响很大。)材料:伊索介绍
2.小结、过渡。
关于《伊索寓言》,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一段对白值得向大家一读:你连伊索寓言都没有读熟,可见你是多么无知和懒惰。确实,《伊索寓言》是一本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也是世界上读者量最多的一本书。《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每一篇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寄托着教训和哲理,有对富人贪婪自私的揭露;有对恶人残忍本性的鞭挞;有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肯定还有许多寓言,教人如何处世,如何做人,怎样识别是非好坏,怎样变得聪明、智慧。《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人民留给世界的一笔精神遗产。所以,我们有必要去阅读,甚至一读再读。今天我们就再来读读《伊索寓言》。(二)、一睹为快
自我发现
1、《伊索寓言》一共十卷,翻开目录,读读题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故事中的人物大都是动物或与动物打交道,出现的频率最多的如:狼、狮子、狗牧人、渔夫)板书:[人物形象:动物、与动物打交道的人、神]
2、哪些寓言故事非常熟悉?你读过哪些故事?和你的书香小队成员合作读一读讲一讲其中的一个故事,好吗?
集体交流、展示
3、在没有读过的这些故事中,哪个故事题目最吸引你?读读题目,猜猜故事情节,看看与你想的是否一样?4、议一议,说说这些故事的结构特点。板书:[结构特点:先讲故事,再点明寓意]总之,伊索寓言中反映的生活经验非常丰富多彩。这些经验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指导生活,这就是伊索寓言的生命力所在。伊索寓言中每则故事后面都附有教训,这些教训显然是后人添加的,其中有的比较切题,有的并不切题,甚至牵强附会,阅读时不必受这些教训的束缚,这样更可以体会寓言所蕴含的智慧的丰富性。(三)、边读边聊
汲取营养
1、说说人物
(1)在这些(读过或听过的)故事中,你喜欢或讨厌哪些人物?为什么?
(2)说说《蝉和狐狸》中的蝉。(善于观察,机警、聪明的人)
具体表现:仔细观察,察觉有诈,摘树叶试探
用一句话概括: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老师这儿也有两句话说明这个意思:
推荐出示:
(1)英国哲学家罗索说: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是教育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2)善于吸取教训会使一个人迅速成长起来。
2、明白寓意
寓言最大的写作手法是比喻、拟人,以物喻人,以此喻彼。
以《蝉和狐狸》为例,在读过的故事中或生活中有没有类似这样的人或事呢?板书:[写作手法:比喻、拟人]交流心得:例故事中:《亡羊补牢》中的牧羊人;《装病的狮子》中的狐狸。
生活中:手机上接到中奖的短信不加理睬
3、小结: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书中的很多故事,反映的生活经验丰富多彩。这些经验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指导生活,这就是《伊索寓言》的生命力所在。
4、最近所读的《伊索寓言》故事中,还有哪些故事和故事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像?
交流读书感受。
(四)、拓展延伸
激发兴趣
《伊索寓言》寓言还有许多值得向大家推荐的地方:
1、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幽默夸张,生动、形象地再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蝉和狐狸》中的狐狸,它的语言再现了它的狡猾、爱说奉承话的特点。)
2、不同的故事中相同的人物形象有着不同的性格。(如《狼和小羊》中的小羊是弱小的,《小羊和狼》中的小羊是智慧的。)
(五)、后续活动
深化效果
《伊索寓言》是一本非常耐读的好书!再读寓言,选择完成相应的作业:
1、选择喜欢的故事表演给同学欣赏。
2、续编故事:有一天,《蝉和狐狸》中的蝉遇见了《乌鸦和狐狸》中的乌鸦
3、确定故事的角色,创编一个新的寓言故事。(六)、意犹未尽
特别推荐
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东西。也有人说寓言是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见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寓言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美在语句。
1、继续读《伊索寓言》
(1)《伊索寓言集》有许多版本,选择合适自己的一本进行阅读,要持之以恒,读完整本书。
(2)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如果是自己的书,可以在书上圈圈划划,也可以在书上随手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如果是借来的书,就要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作记录,也可以自制读书卡片,抄写点明故事寓意的语句,采用多种方式留下自己读书的痕迹。
(3)制订读书计划,坚持每天必读,根据自己的情况规定一个时间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整本书读完。2、另推荐《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全集》、《希腊寓言》。
(七)、成果展示
1、以小组为单位,将读书卡粘在事先准备的白纸上作为一份小报。
2、将小报贴在读书栏上,在全班展示。
《寓言》语文教案设计 寓言类课文怎么教篇十三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两则寓言故事。
3、理解寓言内容,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在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1、本课课件。
2、布置学生搜集、阅读寓言故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都爱看故事听故事,谁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个有趣的寓言故事。板书:寓言两则(指导“寓”的书写)。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3、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二、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朗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3、指名朗读课文,相机检查字词的学习情况。
4、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三言两语概括?(先四人小组内练说,再指名回答。)
三、交流体会,明了寓意
1、小组内分角色读、演课文。
2、组内交流:我从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
3、全班交流(引导联系学习、生活实际去谈感受)。
四、总结学法,自读自悟
1、我们是怎么读懂这则寓言的?(引导学生总结寓言的学习方法。)
根据回答,板书
寓言故事学习法:
(1)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2)了解故事内容
(3)体会故事寓意
2、根据学法,自学第二则寓言故事《南辕北辙》。
3、组内交流各自的自学所得,提出疑难组内探讨。
4、汇报交流,释疑解惑。
第二课时
一、复述故事
1、熟读课文,同桌互练,用自己的话讲述两个寓言故事。
2、指名上台复述故事,师生评议。
二、拓展延伸
1、小组成员互相展示各自搜集的寓言故事资料,商讨汇报形式,做好汇报准备。
2、小组上台汇报。
3、评出最佳汇报小组。
三、堂上写字
1、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指导难写字的书写)
2、抄写生字词。
3、听写生字词。
四、布置作业
1、把这一课的两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小练笔:我从某个寓言故事想到的
《寓言》语文教案设计 寓言类课文怎么教篇十四
1、认识六个生字,会写十三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联系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两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1、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羸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2、出示句子: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3、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交流讨论,感悟课文。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汇报纪昌是怎样学射的,指导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
a。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叫他开弓放箭?
b。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小结: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掌握( )本领,就要( ),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c。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并说说有什么体会。
小结:看来,对学习来说,好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 识字、写字、写词。
1、识字:妻、虱。
2、写字:重点指导“冒”“妻”“刺”。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著名人物,他是谁?又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呢?
板书课题:扁鹊治病。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3、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所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三 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指名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交流讨论:
a。 交流学生的疑问。
扁鹊是有名的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指导学生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来读。扁鹊的话要诚恳耐心。
扁鹊第二次来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他心里会怎么想?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他心里会想什么?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蔡桓公会怎么想,怎么说?
“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此时浑身疼痛得他,又会怎么想呢?
b。交流受到的启示。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适时点拨:蔡桓公怎样才不会死呢?本来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是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固执己见的道理。
c。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四、 认读生字,抄写字词。
比较字形:肠、烫、汤。
指导书写:睬、蔡。
课后反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