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天的怀念教案一等奖(九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秋天的怀念教案一等奖篇一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对学生是一次很好的关于感恩、母爱、珍爱生命等方面的教育。学生被史铁生的故事感动,也被他的精神所震撼,更深深钦佩这位伟大的母亲。于是我趁热打铁,选取了这篇《秋天的怀念》,希望让学生再次接受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接受 “爱”的教育,并感悟生命。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史铁生通过对几件平常的小事的细致描写,来表达母子之间的血脉深情,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可是这份母爱绝不仅仅只是母亲对我的操劳和宽容,更难得的是母亲用自己的行动乃至生命教会了我如何对待人生,“好好活”这三个字字字千钧!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拥有的人生态度,是文本的意义所在,所以在教学文本时要以这句话为把手,让学生通过交流,悉心体会。
1。运用课件、音乐营造情境
2。组织讨论探究主题
【
理解“母爱”的内涵,获得“自己”的思考
1课时
展示“教学目标”
1.通过把握事件理解“母爱”的厚重。
2.通过反复品读感受“好好活”的内涵。
3.通过领悟文本获得“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山一般稳健的儿子,那是母亲多大的骄傲!可是她的儿子却在二十岁上忽地残废了双腿!从此她不仅要默默收藏起自己的病痛,还要默默承担起儿子残疾和消沉给自己的打击。可是她不能放弃,不能抱怨,甚至不能流泪!她用自己的顽强、坚忍,用自己的心智甚至生命教会了儿子该怎样好好活下去!这是怎样的一位母亲!
今天就让我们和史铁生一起来怀念这位伟大的母亲!
(课前预习时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能体现史铁生精神意志的资料,并选取最为典型的加以记录和摘抄。)
教师选取这样两段出示ppt:
1.史铁生如是说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2.史铁生的坦荡辞世
20xx年12月30日傍晚,史铁生静静地躺在朝阳医院急诊区的手推板床上,呼吸微弱,命悬一线。没有太多的解释,夫人陈希米平静地签署了停止治疗的知情同意书。陈希米说,这不是她即兴的决定,而是史铁生生前郑重的预嘱。
庄严肃穆的气氛中,所有在场的医护人员在安魂曲中向铁生鞠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然后虔诚地取出他捐献的器官,认真、细密地缝合好躯壳,整理好妆容……9个小时后,史铁生的肝脏、角膜在两个新的生命体中尽职地工作,生命在延续。史铁生坦荡地、从容地、诗意地、利他地、死去了,正如哲人所言,肉身是无法永恒的,永恒的是人类的精神和爱。史铁生做到了。
小结:史铁生坚强的意志,坦荡的胸怀,博爱的精神让我们无比感动和敬仰。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历练了他?是谁影响了他?是谁成就了他?
1。瘫痪后,我是怎样的状态?(学生回答,补充,找出关键词)
明确:暴怒无常 消沉绝望
2。文中哪些词语细致入微地传达了母亲的心理,找一找并加以揣摩。(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取长补短,展示成果)
明确:几个动词
扑:扑灭儿子想死的念头;抓:抓紧儿子活下去的信念;忍:自己的病痛。
儿子残疾带给自己的打击;儿子无常的暴怒、发作。
反复使用的副词:悄悄地
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理解、细心;母亲对我的包容、耐心;母亲对我的敏感、翼翼小心。
母亲不止一次要求甚至央求推我去北海看菊花,却终于没能实现。这,成为我一生的遗憾。母亲走了,妹妹和我终于去北海看了菊花。
3。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母亲告诉我该怎样“好好活”?
(朗读最后一段。组织讨论交流展示。ppt出示多幅北海菊花的画面,让学生视觉感受泼泼洒洒的态势。)
( 把学生分成三个组,分别侧重讨论他们最喜欢哪种颜色的菊花以及喜欢的原因。)
明确:淡雅是黄菊的特点,高洁是白菊的气质,热烈而深沉是紫菊的本色。他们各有不同,却同样泼泼洒洒地开着,热热闹闹地烂漫着。母亲没有告诉儿子你是哪一色花,哪一色花更美丽,但她告诉儿子,无论你选择人生的那一条道路,都要像菊花一样,泼泼洒洒,活出自己的个性,活出自己的风采!
播放歌曲《懂你》,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的旋律让学生动容并陷入思考。
4。在那个树叶“刷刷拉拉”飘落的季节里,母亲离我远去了。我怀念我的母亲,怀念她为我付出的艰辛,为我承受的苦痛和她给予我的爱。除此,母亲还给了我更为宝贵的东西,那是什么?
明确:是母亲交给我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她让我有了直面苦难的勇气、信心和力量。
这世间有很多东西,当我们懂得珍惜,回头却发现他已经不在了。比如说光阴、健康、生命、亲情、友情……
史铁生和母亲的故事,史铁生“好好活”的人生一定让你有所触动,有些问题你可能没有想过,有些话你也没有说过,因为你还拥有着。
(让学生充分展示,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小结:这是一位病入膏肓的母亲,一位苦难坚忍的母亲;这是一位强大智慧的母亲,一位大爱无声的母亲!这个母亲养育了我,陪伴了我,成就了我。
天底下每一位母亲都同样伟大。她们为儿女同样倾我所有,操尽心机;她们同样青丝白发,毫无保留。
爱是可歌可泣,爱也是寻常日子里的点点滴滴呀。
病入膏肓
苦难坚忍
强大智慧 母亲教会我 ————————————— 好好活
大爱无声
这篇文章重在品味和感悟。课上的配乐朗读和歌曲的播放营造了浓重的气氛,学生们被引领着自然而然走进了文本,也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语言的感召之下达成了情感上的共鸣,课堂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这正是互联网、多媒体带给教学的便捷和无法取代的审美效应。绝大多数学生对母爱的体悟应该说是到位的,他们也展示了自己许多的看法和对母爱的理解,教师应在准确引导的前提下给予认可和鼓励。当然,课堂之上也难免不尽人意的地方:有些学生参与意识不强,有些同学表达上障碍较大,这些还需要慢慢克服和培养。
秋天的怀念教案一等奖篇二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子情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一、从课题引入 齐读课题。秋天是我们看菊花的时候,在这时候作者想到了谁?(母亲)。这是史铁生为了怀念母亲,写下的文章,谁能介绍一下有关作者和作品的资料吗?(学生介绍老师补充)然后,让学生读一读本课的生字(投影打出,读准即可)。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从整体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可简单说)教师板书:“关心我” 2、默读课文,标出母亲关心我的四件事,并且画出课文的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并把简单的体会批注在书旁。 3、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 4、在全班交流,老师引导学生抓信“母亲”的表情、动作、语言来说,尽量说得详细,让学生透过这四件小事概括出母亲的爱是一种什么样的爱? 板书:坚强、无私、伟大
三、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这种情感 同学们刚才体会得不错,你能把你感受到的这种爱读一读吗?学生自由读自己感受深的句子或段落,然后指名读,互评后再读。
四、讨论交流 然而当时“我”未能体会母亲的这一片苦心,这无私而伟大的爱,就在母亲与“我”诀别的时候,“我”才真切地体会到了母亲的深情,才真正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们想想这话是什么意思?学生读书,联系上下文后说出:母亲希望“我”和妹妹好好活着,“我”和妹妹都知道母亲对我们的希望,一定不让母亲失望。
五、进行口语训练 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伟说些什么呢? 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概括出词语板书:愧疚、热爱、怀念。
秋天的怀念教案一等奖篇三
一、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抓住四件事情中蕴含的浓浓母爱之情。
2、品味人物语言,从母亲的只言片语中感受母亲浓烈而深沉的爱子之情。
二、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从中感悟蕴含在字里行间的那份隐忍而深沉的母爱。
三、教学时数:
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有一种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母爱;有一个人,一生一世值得我爱-母亲;
二、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 1972年(21岁)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了《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的传说》等多篇小说。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xx年,《病隙碎笔》(之六)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代表作《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的著名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深圳中学生杨林在他的文章的鼓励下,走出了车祸带来的阴影,以《生命的硬度》夺得了一个全国作文大奖。
本文写于1993年。
三、朗读课文
四、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思考:围绕母亲对我的无微不至的照料写了几件事。
“我”发脾气,母亲抚慰我。母亲为“我”隐瞒病情。母亲央求“我”去看花。母亲临终嘱托。
2、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5)看菊花第二部分(6)明母意
3、一句话概述内容
用”本文写了……”说话。
写了母亲在“我”因瘫痪变得暴怒无常后默默地忍受并且以关爱照顾我的故事,
五、布置作业
把“读一读写一写”抄写5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导入
二、朗读第一自然段
1、哪些地方表现了我的“暴躁无常”?为什么我会“暴躁无常”?
抓住砸”、“摔”等动词。痛苦和绝望
2、母亲在我“暴躁无常”时,态度怎样?表现了什么?
“悄悄”、“躲” 不忍心看儿子受折磨“听” 担心儿子想不开
3、“我”的双腿瘫痪之后,母亲侍弄的花为什么都死了?
因为她一心扑在瘫痪的儿子身上,无心再侍弄花。
这里交代“母亲侍弄的花都死了”是插叙,文中有几处插叙?分别表现什么?
第一处:“母亲喜欢花……”。
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
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
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
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
第三处:“别人告诉我……”。
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三、朗读第二自然段
1、文中写到“我”坐在窗前看落叶,“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你怎样理解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
母亲害怕落叶的景象更引起“我”的伤感。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2、“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 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3、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明什么?
因为母亲觉得儿子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终于又有了兴趣;能使儿子得到快乐就是她最大的快乐,即使责备她,她也不放在心上;这说明母亲有着最伟大、最无私的母爱
四、朗读第五自然段
已悟透生活的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
艰难的现实处境:自身体弱多病;儿子没有走出痛苦的精神阴影;自身病情不能也不愿让儿子知道。
五、朗读第六自然段
1、文中最后写到“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的烂漫。”这段描写是否多余?请谈谈你的看法?
2、前面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最后“我”说“要好好活”个有什么意义?这样写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用?
第一段母亲说的意思是你虽然瘫痪了,但是还有娘照顾,要有勇气和信心好好活下去。这是母亲的心愿,也是母亲的恳求。
最后一段“我”说的意思是母亲虽然离开了,仍要和妹妹相依为命,遵照母亲的意愿好好地、坚强地活下去,作为对母亲的纪念。
这样写有首尾呼应的作用。
六、主题探讨
用”本文写了……,表现了……,表达了……”说话。
写了母亲在“我”因瘫痪变得暴怒无常后默默地忍受并且以关爱照顾我的故事,表现了母爱的崇高、伟大,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之情。(主旨)
七、课外拓展:
关于母爱的名言
八、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2、课外阅读《我与地坛》
秋天的怀念教案一等奖篇四
深刻领会母爱无私、博大、宽容、深厚的特点。
学习本文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
{教学过程读写结合,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我有一个难题,想请大家帮我解决一下,可以吗?
我有一个学生,他很想买一盘周杰伦的专辑《八度空间》,可是他的妈妈怎么也不肯。结果母子俩大吵了一架。妈妈很伤心。这位学生在日记里说:“老师,我不明白妈妈怎么会如此蛮横不讲理。我该怎么办?难道我真的做错了吗?”
各位同学,你觉得这位同学做错没有?他到底该怎么办呢?
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引起学生兴趣,导入课题。
感谢大家七嘴八舌地给我出主意,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与父母的意见不合甚至是争吵都时有发生,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更应该多体谅父母的苦心。我在想,或许,人,就是在这样的误会与争执中走向成熟,逐渐懂得生命的真谛。那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一篇散文,我们来看看这位残疾人作家是如何读懂母亲,读懂生命的。请看〈秋天的怀念〉。
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欣赏一下。你们需要音乐吗?
播放音乐,供学生自己选择。——〈命运交响曲〉、〈春之声圆舞曲〉、〈秋日私语〉。学生选择后,配以〈秋日私语〉,师生共同自由诵读,欣赏散文的美。
刚才大家读得很投入,看来,一篇美的散文确实能让人深陷其中。读完之后,感觉怎么样?(引导学生能抓住文章的感情基调。)
大家的发言都很不错。那么,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不足千字的质朴叙述,何以有如此大的感染力呢?哪些描写或者说哪个字,哪个词感动了你?
学生自由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畅谈自己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当一个忠实的听众,并要注意适当点拨。
1、当学生提出第三段写得好时,激发学生兴趣,进行朗诵训练。要求读出母亲的无奈和心痛,儿子的不耐烦和对母亲的不理解。可以以比赛的方式进行。
2、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在生活中与母亲的冲突,对母亲的不理解与伤害。
3、在学生提到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利用课件展示有关菊花的画面,巧妙地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熟读成诵。
4、和学生一起体会文中人物的感情,写一段内心独白。训练学生写的能力。
从大家的发言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史铁生对母亲的痛惜之情和不屈的精神。确实,秋是一个感伤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万物都将从繁华走向衰败,从灿烂走向苍白。可是,刚才我发现大家都提到了菊花。对这对命运多舛的母子来说,菊花,又意味着什么呢?
以此问题导入学生对不懂之处的探讨。
史铁生曾说过:“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情,是一件无论如何也不会错过的事情。”
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让这唯一一次的活热烈而辉煌,至于死,又何必忙着去奢谈?但愿大家从这篇文章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母爱,还会看到作者对生命的思索。——当灾难来临的时候,我们究竟该怎么办?
好,课后请大家从网上搜集有关菊花的文章。
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到母爱是世界上最崇高、最圣洁、最无私的一种感情,学习母亲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美好品质。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到我双腿瘫痪以后,脾气变得暴躁无常,而母亲容忍我、体谅我。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我想大家将会对母亲有更多的了解。
1、轻声读课文,思考填空题,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所填词语的意思。
当我独自看着窗外的落叶时,母亲(央求)我去北海公园看菊花。我勉强同意了,她(喜出望外)。我同意明天去,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然后便(絮絮叼叼)地说了许多话,最后又忽然不说了。
2、读后试填,一生填,齐读
3、你从这段话可能看出母亲对我怎样?(关心)从所填这些词可以看出来吗?
(1)“央求”什么意思?(恳求)母亲央求我去干什么?她为会么央求我?
(a、联系前文,“她总是说,而我总减不去”怕我不肯;b、我又在看落叶,心情悲哀,让我散心,忘掉烦恼、疾病)
(2)“喜出望外”什么意思?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这里,母亲遇到了什么出乎意料的喜事?勉强同意,母亲竟这么高兴,说明母亲把我看得很重要。
(3)“絮絮叼叼”什么意思?形容说话哆嗦,来回地说。
母亲说了些什么呢?(知道我最爱吃的,记得我童年的趣事)a、对子女的点滴小事都记得,把心放在子女身上。b、我嫌烦,母亲还要说。省略号什么用?(怕我听到“踩”、“跑”这些字,会想到自己不会跑而伤心)c、母亲为什么又忽然不说了?
(4)找出母亲的话读一读,体会体会。
(5)母亲的四次话,写法不同,一、二句说的话在前,提示语在后;四句说的话在后,提示语在前,第三句没有提示语,表达方式灵活。
小结:母亲在我脾气暴躁时容忍我、迁就我,在我言语冲撞时,体谅我、迁就我。母亲对我的关心真是无微不至,体贴入微啊!
4、让我们分角色读,师读“我”的话,你们读“母亲的话”(叙述的话不读)
过渡:这样一位对子女病痛关怀备至的母亲,对自己的病又怎样呢?
1、课文中两处提到母亲的病,哪两处?
2、出示“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种程度,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
(1)母亲病得怎样?(——)
(2)比较
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肝疼得睡不着觉。
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
与原文中的句子比,哪一句更能反映母亲病得厉害?
“整宿整宿”就是整夜整夜,这是说她疼得时间长。
“翻来覆去”来回翻身,是说她疼得不知如何是好,难以忍受,说明疼得程度厉害。
“常常”不止一次,是说她疼的次数多。
(3)母亲的肝病已经到了这种程度,可我一直都。
(4)指导读
3、出示“邻居们把她招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过渡:母亲的肝病那么厉害,我不知道,直到邻居们把她招上车时(引读)
(1)这里连用了两个没想到,中间用“也”字连接。
(2)先看第一个,我没想到什么?病成那样是什么样?(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可见母亲病得怎样?
“吐着鲜血”
病人危险,不由自主血从口中涌出。
“大口大口”
血吐得多,吐得猛。
“还”
吐得时间长,邻居们未把她招上车前就吐了。
(3)母亲病得这么严重我没有想到,我也绝没有想到(引读)。
诀别?(不会再见的分别)
永远的诀别?(永远不会再见,今生今世不能再见)
(4)读
4、母亲生病期间,病得那么厉害,我不知道,后来母亲病得那么严重,那么危险,我却没想到,这是为什么呢?
a、瞒着我,一直未说,一直未表示出来。
b、照顾我、迁就我,操持家务(洗衣、做饭、打扫屋子)一如既住。
c、在倒下来前还催促我去看花。为什么瞒着我?
不想让我担心、难过,
病体再受折磨。
小结:母亲有病,病得那么厉害,可她嘴上从未提过一句病痛,脸上从未显出一丝痛苦,夜里她强忍着肝病的折磨,白天她依然操持家务,照顾瘫痪的我。哪怕到了生命的最后,昏迷前还念叼着自己的有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
5、你觉得这是怎样一位母亲?(无私、高尚,一心想着别人,唯独没有自己)
6、指导读。
1、描述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公园看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它们在秋天中正开得烂漫,我忽然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2、母亲说了什么话?没有说完的话是什么?
3、我和妹妹懂得了什么?
4、最后一句怎么理解?
“我俩在块儿,要好好儿活------”
(1)“我俩”指谁?(我和妹妹)
(2)我是一个双腿瘫痪的人,我怎样才算好好儿活?(战胜疾病,不自暴自弃,不被病痛打垮,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妹妹是一个未成年人,她怎样好好儿活?(克服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成为有用的人才)
为什么说“我俩一块儿?”互相依靠、互相支持、互相照顾,顽强地面对生活,活下去。
5、文章结尾为什么写花?
(1)照应文章开头。
(2)原先美好的东西我无心看,我之所以现在看花,觉得花儿很美,很艳丽,是因为母亲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品质鼓舞了我,使我有了生活的勇气,要做生活的强者,像母亲那样热爱生活。
是呀,母亲虽然去世了,但母亲那种无私而崇高的母爱却留在我的心间,母亲那种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将永远鼓舞我勇敢地生活下去。齐读课题。这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秋天的怀念教案一等奖篇五
师: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那么,课文中有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生:令我印象深刻的语句是——“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师:这是对母亲的什么描写呢?
生:这是对母亲的语言描写。后面还有对母亲的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
师:说得真好。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这篇课文——《秋天的怀念》。
师:谁来介绍一下作者史铁生的命运?
生:他命运坎坷。21岁时,他双腿瘫痪,他的人生坍塌了;23岁时,他母亲去世,他的世界坍塌了。但即便如此,他仍然坚强地活了下去,这离不开母亲对他的细心照料和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
师:很好。老师今天带来几个问题,与同学们共同品读。
(教师课件出示学习目标:1. 用心品读作者对母亲的描写,说说母亲是怎样关心照顾“我”的。2. 透过文字,你能感受到母亲怎样的心理活动?3. 作者怀念母亲,为什么要写赏菊花这部分内容?)
师:老师给同学们一些学习建议。先自主学习,认真阅读,在感受深的地方进行简单批注;再合作学习,把自己的感受和组内的同学交流;最后进行小组展示汇报,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板演。现在开始学习吧。
(学生自主学习,围绕问题展开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交流、品读)
师:老师看到各小组已经把要展示的内容呈现在黑板上了。刚才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老师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发现了一个非常好的地方,就是各组的小组长能够起到组织、引领、分配的作用。组员呢,也能够积极配合,大胆地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老师给每个组都打满分,大家继续努力。
第一组展示
生1:我们组抓住了3个关键词——“挡”、“躲”、“注意”。请我们组的组员为大家读一下,关于“挡”这个词的相关语句。
生2:“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生3:联系上下文,我们知道当时已经是深秋了,外面都是一片凄凉的景象,所以母亲挡住的,就是外面的一片凄凉和伤感。
师:看到树叶唰唰飘落,大家都会有一份伤感。老师想说,一声呜咽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史铁生几次想到过自杀,母亲为他挡住的,仅仅是秋风后的萧瑟吗?她还可能挡住了什么?
生4:她想挡住儿子心中的那份阴影。
生5:我想母亲可能还想挡住儿子心中的那份痛苦。
生6:还有儿子心中的那份绝望。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母亲不仅想挡住秋风后的萧瑟,更希望能挡住儿子心中的那份绝望,希望儿子对生活充满自信,对生活充满希望。
生1:看这两个关键词——“躲”、“注意”。
生2:我为大家读一下。“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我的动静。”
生3:作者在自己最好的年华,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在阳光下奔跑,肯定是很痛苦的。所以,他心里那份痛苦得发泄出来。母亲体谅他内心的痛苦,没有阻止他,悄悄地躲了出去。
生4: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可是她又怕儿子在发泄的时候伤到自己。所以,母亲在儿子看不见的地方,偷偷注意着他的动静。
师:“理解是爱的别名”是泰戈尔的名言。没有理解,就没有真正的爱。母亲给予作者的是真爱。“理解”这个词,老师摘录到黑板上。
第二组展示
生1:我们组展示的也是这个问题。其中“挡”、“躲”等词语已经品读完了。我们重点补充一下“翻来覆去”这个词。
生2:“我却一直不知道……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生3:从这里,可以看出母亲这时已经是病入膏肓了。可是,她心里没有自己,只有自己的儿子。她只希望儿子对生活充满希望,却没有顾及到自己的病情。
生4:母亲不想让儿子担心,所以才隐瞒着自己这么重的病。这份疼痛一直没有被儿子看出来,可见,母亲对儿子的爱有多么深啊。
第三组展示
生1:我们组抓住“憔悴”、“央求”这两个词,重点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照顾。
生2:“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的神色。”母亲的憔悴,不仅因为自己的病痛,还因为她担忧儿子。
生3:在刚才提到的“翻来覆去”一词中,也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情感。母亲自己宁可翻来覆去忍着病痛,也不想让儿子知道。
生4:母亲在自己病重的情况下,还苦苦央求儿子,可以看出,母亲是真的希望儿子可以走出阴霾,找回对生活的希望。
(其他展示内容略)
师:《秋天的怀念》让我们感受到了母子情深。但对史铁生来说,一篇文章还不足以表达这份怀念,“母爱”一直都是他写作的主旋律。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他写的另一篇文章——《合欢树》,进一步体会这份母子情。
(学生阅读课文,边读边批注)
师:谁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生1:10岁那年,作者的作文获奖了,母亲没有表扬他,而是激励他。母亲不希望作者因为获奖而骄傲,希望他能更加努力。
生2:“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从这里,可以体会到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她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儿子身上了。
师:文中有个情节提到,母亲亲手为儿子栽下一棵合欢树。你们觉得母亲有什么想法呢?
生3:我觉得,母亲栽下合欢树,是想告诉儿子,希望他能像合欢树一样,坚强、勇敢地活下去。
师:《合欢树》和《秋天的怀念》,仅仅是史铁生散文随笔中的两篇。老师推荐大家阅读史铁生《我与地坛》、《我21岁那年》等作品。读过之后,相信我们对人生也会有更多的领悟和思考。下课!
秋天的怀念教案一等奖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语言和人物描写手法,分析母亲形象,理解母爱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文本的“好好儿活”,联系生活体验,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母亲的语言、动作、神态这些细节描写来体会母爱。
教学难点:
通过品悟菊花的描写深刻理解母亲“好好儿活”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这则网上调查图示,我们可以得出:妈妈,根深蒂固的雄踞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对母亲本能的依赖和依恋”。“如果有一天你找不到了母亲或者再也感受不到母爱,你会——
学生活动:(着急上火,会手足无措,更会痛哭流涕……)”
教师活动:是的,这种情感,有位残疾作家曾经用他的文字做过表达(出示史铁生《有关庙的回忆》语句:)“……在梦里,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地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去品悟他对母亲的情感。
第二环节 以“读”引领,感知内容
1。 学生活动:自读课文,找出你认为重点的生字词,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初步揣摩文中蕴含的作者情感。
2。 师生对话:生概括回答(对母亲的怀念、感激等情感),师问“何以见得?”(引导学生用课文具体语句回答)。当学生说出“自责、愧疚”的情感时,问:为什么?引出“好好活儿”。
第三环节 合作探究、品读悟爱
教师过渡:那我曾经不好好活吗?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读课文语句,找出答案。请同学们听读第一自然段,用笔划出“我”不好好活的语句对人物描写的词句和最使你动情的词句。
1。 教师活动:师配乐朗诵第一段。
学生活动:听读时用笔划出体现“我”不好好活的语句和对人物描写的词句。
2。师生活动:课堂交流展示 “我”不好好活的语句,分析这些语句体现出的作者情感,进而带着这种情感去读、去演读。(如“我可活什么劲!我使劲捶打着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不,我不去!’”一句。)
3。师生活动:在我不好好活的时候,母亲是怎么做的?(提示学生也从母亲的动作、语言和总要推我去北海看花等角度来分析人物。)母亲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让“我”好好活)除了正面写出母亲所做的努力,哪个地方也体现出母亲一心想让儿子好好活下去?(母亲爱花,可自从我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4。师生活动:这些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的语句中蕴含的怎样的情感?进而带着那种情感试读。
这一环节提示学生做批注,可以指导朗读。并提示从母亲和作者的角度划分词句。注意叠词:望着望着、听着听着、走走、悄悄、偷偷等。(此环节中引导学生对去掉“悄悄”后的句子和原句进行比较,还有两处“悄悄”在不同语境中对表现人物的不同作用。) 动词:摔、扑、抓、忍体现的母爱的谨小细微。
教师活动:并教给学生朗读技法:添字、变语气法等比较指导朗读(幻灯片“巧诵出情感”)。尤其注重对“母亲忍住哭声说:‘咱娘两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句的朗读指导。”这样一来,人物语言、性情特点和蕴含在其中的情感自然品出。
总结过渡:是啊,母亲用她细心的爱和小心翼翼的举动,想要让暴怒无常的儿子好好活下去;那么,她的爱最终促使儿子好好活下去了吗?请同学们自读2—5段,从中去寻找答案。
5。学生活动:学以致用,学生自由独特的读。要求用刚才分析第一段的方法研读2—5段,找出体现“我”好好活下去的词句,注意对人物描写的语句,并体会蕴含在其中的情感。学生自由朗读、圈点勾画、交流展示。(我答应去看花,一个“笑”字,让我们看到了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
6。 学生活动:小组成员合作,分角色演读屏幕上出示的语言和旁白。班内展示。(要求:动作、表情自然,语气到位,情感恰当。)
7.师生点评:查漏补缺、完善自我。(这一环节学生要进行自评互评,老师就要点拨引导:同学们觉得我们刚才读演的怎样?好在哪里?不足的地方在哪里?怎样提高?)
过渡:等到我要去看花的时候,母亲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第四环节 深入文本,拓展升华
1。 学生活动:生读母亲未说完的话。解读省略号,提示用文中的话补充完整。“你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那我好好活下去了吗?何以见得?请同学们
2。 学生活动:齐读最后一段,以烂漫菊花感悟母亲让我好好活的意义。(学生谈自己的理解。明确母亲希望我的生命如花般多彩美丽或怒放,生命的形式可以跟菊花一样有好多种颜色,或淡雅、或高洁、或热烈深沉。)
3。 学生活动:发挥想象补写句子。如今又是一个秋天,(发挥想象,任选一处填空)
4.配乐插入作者简介,加深对其好好活的理解。
师:是啊,后来他用思想代替双腿奔跑,成为了著名作家,活出了人生的精彩。但精彩背后有我们想象不到的努力和坚忍。
(1生读)《病隙碎笔》中史铁生对生病和生命的感悟,
师:所以华语文学大奖给了他这样的颁奖词:(幻灯片,齐读颁奖词)以及他死后捐赠眼角膜和肝脏使人重见光明重拾健康的感人事迹,(师读)。加深学生对作者好好活的理解。
5。师适时总结,从这两段文字中,我们确信史铁生已经好好活了下来,并且用他的思想和灵魂,在他人生的秋天里站成了一个春天!!如果母亲天堂有知,该是多么的欣慰!
6。 学生活动:(那么,史铁生的故事启发我们)引导生谈自己面对人生挫折时应该如何好好活。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也来表达对妈妈的情感。(这个环节能激起学生们的表达欲望,如用实际行动表达,用古诗《游子吟》表达,用歌词表达等。)
7。总结: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过渡:推荐同学们多读一些史铁生的作品,能帮助你更好的理解他的爱母情感和他这个大写的人!也请学习老师,多动动笔,写点读后感之类的文字。
8.教师活动:下课之前推荐阅读史铁生作品《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务虚笔记》等,展示老师读本文后的随笔《你是一只雄鹰》,意在抛砖引玉,培养学生良好读书写作习惯。
下课
学生活动:填写评价量表,语文课代表口头总结本节课优秀成员和小组表现情况。
课后习题
测评练习
一、当堂检测练习
发挥想象,任选一处填空:
如今又是一个秋天,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 ;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 ;
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我 。
二、课外拓展
推荐阅读:
《我与地坛》
《病隙碎笔》
《务虚笔记》
板书
秋天的怀念教案一等奖篇七
《秋天的怀念》作者以看似平淡,却饱含深情的笔调,写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作者在字里行间,以对母亲爱的“漠视”,透露着一种自责。在这种“自责”中,更能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同时,通过细节,体会文中流露的情绪,引导学生反思:沐浴在亲情中,我们是否只知接受,不会感动,也不懂回报呢?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通过阅读,找出细节描写,体会课文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
3、通过朗读,体会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从而体会母亲对我的“爱”。
4、通过片断写作训练,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亲情,懂得回报。
5、通过学习,激发学生阅读《我与地坛》的兴趣。
从细节描写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1、ppt课件
2、文本解读。
3、准备预习清单。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在当代文坛,有这样一位特殊的作家,他叫史铁生。20多年的轮椅生活,他没有放弃对生命的感悟,一直与病魔抗争。而这种力量来自于他的母亲。
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史铁生的文字,去怀念一下他的母亲,感受一下那伟大的母爱。
板书课题:秋天的怀念
(二)听朗读,找疑问。
1、听课文朗读。思考:听完课文朗读,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在哪里,请用划出相应的语句。
师生交流。
2、默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可以是词语的理解方面,可以是语句的理解方面。
学生提问,教师梳理归类。
(三)找细节,谈感受。
1、请学生朗读课文,划出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做批注:写下感动的原因。
2、学生交流令自己感动的细节描写,畅谈感受。
3、重点出示: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四)品味语句,体会情感。
1、“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2、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3、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4、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5、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一)分角色朗读,揣摩人物情感。
1、课文第1段和第3段两次写到“我”与母亲的对话。请小组合作,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标出两段文字的节奏,朗读时,注意传达出“我”和母亲在两次对话中不同的心情。
2、在第1段里,母亲说:“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在课文的哪里还出现了?请认真地读一读,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为什么取题《秋天的怀念》?
(三)片断练习,提升情感。
1、学习了《秋天的怀念》,我想同学们会在不自觉中想到自己与母亲之间的一些事情,那么,现在回想一下,你与母亲的一些亲切的经历,用你自己的语言,写一写对母亲的爱的接受与感动。
2、师生交流。
(1)教师读一读自己的文章。
(2)学生交流片断。
(四)推荐阅读——《我与地坛》
秋天的怀念教案一等奖篇八
《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选自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属精读课文。本单元课文主题为:人间自有真情在。这一组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一个“情”字贯穿文章的始终。《秋天的怀念》是当代作家史铁生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用凝重的笔触,回忆了母亲在自己瘫痪时几件小事,一个个平凡的细节为读者诠释了伟大母爱的内涵。课文是作家对母亲的追忆,更是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课文语言含蓄,情感真挚细腻。七年级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时期,本课的出现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熏陶与感染,感悟人间真情,及时的给学生作一次爱的洗礼。同时七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并不难,关键是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感恩母亲,热爱生活!在感恩中理解爱,在感动中树立“好好儿活”的信念。
根据以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认为这种情感浓重的作品应该重在阅读与感悟。《新课程标准》对作品阅读的要求是“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因此本课的教学我综合运用了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式,咀嚼语言,感悟真情。在整体阅读中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同时也灵活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据以上分析和《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赏析文章的写作方法,体会伟大、无私的母爱。(2)合作交流并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感恩情怀。
(3)积极思考,探寻“好好儿活”的含义。
通过教学目标的设定,由此确定本课文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感恩情怀。教学难点为:学习作品中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这篇课文设计的教学时间是两个课时,今天我所说课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这篇课文的作者史铁生是中国当代一位令人敬佩的作家,课文所写内容属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在介绍作者的同时也就交待了课文的创作背景。因此我就设计了通过介绍作者来导入新课的方式。
在中国当代的文坛上,有一位“硬汉”作家,他的名字叫史铁生。他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他在与病魔抗争的同时,在病榻上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 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3年、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那么是什么力量让史铁生写出这么多震动中国文坛的好作品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史铁生,从他所写的这篇文章《秋天的怀念》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全文,整体把握。
1、我从网上下载了本篇课文的配乐朗读录音,先让学生听朗读录音,整体把握作者情感。
2、提出问题,由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后回答。因为本篇课文作者是以“看菊花”为线索
来写,我在本课时也是以作者三看菊花为线索来分析文章内容和作者感情的,因此我首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由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后进行小组讨论并回答。
文中几次提到了秋天里去看菊花?简要叙述。
学生讨论。
教师明确:第一次(第1自然段):。母亲是怎么说的?我什么态度?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母亲: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我:“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
第二次(第2自然段):
母亲:“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我:“什么时候?”
第三次: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看了菊花。
这一个问题,只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不做过多的分析。通过以上三看菊花的叙述,学生已经从整体上了解了本文主要内容情节和作者的感情变化,下面就很自然地进入了第三个教学环节,也是本节课教学的主要环节。
(三)、三看菊花见真情
三看菊花是本文的叙事线索也是感情线索,但在具体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研读赏析时是各有侧重的,以避免授课方式重复给学生带来的疲劳感。对第一次看菊花,侧重于从母亲与我的言行描写的对比中,发现母亲关爱儿子的深情,让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1、一看菊花,对比之处见真情。
问题:第一次看菊花时,“我”是什么样的表现?有怎样的情绪和心态?母亲是什么样的表现呢?她为什么想让我去看菊花呢?
我:情绪上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四周的墙壁。
心态上悲观绝望:“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
母亲: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眼边红红的;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好好儿活;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地睡不了觉。
母亲不愿看到儿子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她想让儿子走出去,走出这个压抑的空间,走出心理上阴影。
总结:母亲生病,默默承受——儿子生病,脾气暴躁
母亲生病,儿子毫不知情——儿子生病,母亲默默鼓励
通过这样一个直观的对比,让学生明白:母亲在自己身患身病的情况下,对儿子的暴怒无常依然能够理解并宽容,并坚强地鼓励儿子要好好儿活。她对病痛的艰难忍受,对儿子的宽容理解、坚强鼓励都源于她对儿子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
2、二看菊花,细微之处见真情。
第二次看菊花,我侧重于从细节描写方面来引导学生感悟,让学生明白母亲的爱不仅是伟大的、无私的,也是最细腻的。
问题:从本段中找一找,你能从哪些地方发现母亲的细心,母爱的细腻?
学生在浏览、讨论后,会指出以下细节描写的地方,然后师生共同明确:
(1)“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为什么要挡在窗前?
怕儿子看到窗外萧瑟的秋天景色而触景伤情。
(2)“她忽然不说了??比我还敏感”。
由于儿子瘫痪,怕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勾起儿子伤心。
总结:这是一位心细如发的母亲,疼爱而又理解儿子,她在乎儿子的感受胜过她自己,这样的母爱是细腻的。
(3)这样的一位细心的母亲,怎么会让“她侍弄的花儿都死了”呢?
讨论后明确:这样一位细心的母亲,爱花的母亲,她怎么会漠视花的死去呢?她定然是有心无力。母亲病得那样厉害,还要为儿子日夜操劳,她柔弱的肩膀实在无力承受这么多啊!可她还是将自己的病痛隐瞒,唯恐自己的病情会给儿子的心理再加上了一丁点的负担,这一切,只因她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儿子啊!
3、三看菊花,“重生”之后悟真情。第三次看菊花,侧重于从文章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中,体会作者生活态度的变化,对应教学目标设计中“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1)第三次看菊花时,母亲已经去世,妹妹推“我”去看了菊花,仔细阅读最后一段,与第一段相比较,说说作者的生活态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是什么促使了这种变化?
第一次时,作者情绪上暴怒无常,心态上悲观绝望,可以从动作与语言的描写中看出来。例如:“望着望着天上??四周的墙壁。”“我狠命捶打??我可活什么劲!”
第三次时,“黄色的花淡雅??好好儿活”,对花的描写,暗示我走出了心理低谷,重新捡拾起了生活的信心,决定和妹妹一起“好好儿活”。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揭示了主旨,“我”说要好好儿活,体现了心中的坚强与自信。
是母爱促使了这一转变。
4、感悟作者的愧疚之情
找出文中写母亲病痛的句子或表现我愧疚的句子,大家讨论一下:
示例:a.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睡不了觉。
b.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已经病成那样。
“我”在生病时只顾着自己的感受,完全忽略了母亲的身体状况;而母亲却忍受着病痛和心痛鼓励儿子,这怎能不让“我”感到愧疚和自责呢?正是这种愧疚与自责,带给“我”心灵的震颤与反省,让我彻底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看到了自己以前的任性与懦弱,也获得了重新生活的动力和信心。
四、总结
本文用朴实无华的语言,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位伟大无私的、坚强的母亲对儿子理解、宽容和关爱,也深情地表达了儿子对母亲的愧疚与怀念。
五、作业
推荐阅读史铁生的作品《我与地坛》《有关庙的回忆》,体会史铁生对母亲的无尽怀念。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一看菊花 二看菊花 三看菊花
我: “不,我不去” “什么时候” 妹妹推我去看了菊花
母亲: 听说北海??去走走 北海的??去看看吧
母爱:伟大、无私、细腻
我: 怀念 愧疚
秋天的怀念教案一等奖篇九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1.听配乐朗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2.怀念的对象有很多,这篇课文是怀念谁呢?(母亲),为什么怀念母亲呢?下面我们来学习《》一课,来体会一下伟大的母爱。(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想想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这些小事,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
3.联系实际(可以是亲身体会到的,也可以是收听、收看到的)说说自己的收获。
1.母亲重病缠身,还要推着下肢瘫痪的“我”去北海公园看花,结果怎样?(母亲带着重病的身体,最终没能满足我而死去。)
2.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在我因双腿瘫痪而暴怒无常时,母亲耐心地安慰我;为了让“我”散心,母亲又想方设法帮我去北海;在临终前,还在念叨生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
3.作者是怎样透过这些小事,来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母亲的深切关怀今生已无法报答,只有无尽的思念缠绕心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子深情。
1.平时生活中父母是如何关怀我们的?我们又是如何回报父母的?
2.教师归纳小结,教育学生父母抚养我们不容易,应报答父母的恩情。
让学生说说学完这篇课文后的感受,说说作者想对母亲说的话。
10
我 母亲
暴怒→安慰
思念←去逝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爱,在有生之年爱我们的母亲吧,这才是美的开始。通过学生自己阅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共同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母子之情。并由此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受到爱自己的父母,关心自己的父母的教育。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随处都可以体会到妈妈对我们的关心和无私的爱,请你仔细回忆一下,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自己的妈妈写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