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读昆虫记有感400字(八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昆虫记有感400字篇一
说干就干!
第二天,我在邻家的废墟里捉到了一只蟋蟀。这只蟋蟀身躯铁青,翅膀是翠绿色的,一对大牙利得好象能把人的手指咬下———好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样子。
开头几天,它常常吵得我睡不着觉,气得我火冒三丈。说来也怪,又过了几天,我渐渐感受到了蟋蟀的叫声中竟然蕴含着一种大自然原始纯粹的气息:蟋蟀靠着它的双翅摩擦发出两种不同的声音‘瞿瞿、瞿瞿瞿,这也许就是最原始的‘音乐吧!后来,几乎每一夜,我都得听着这美妙的‘大自然小夜曲才能甜甜入睡,只是小夜曲的作曲者不是莫扎特和萧邦,而是小蟋蟀,哈哈!
八月的天气是多么的炎热,蟋蟀的叫声没过几天便嘶哑了。我心想:蟋蟀也许是饿了吧!可是蟋蟀又该吃些什么呢?我没有这方面的常识。我怕这只蟋蟀会因为突然饿死而离开我,急得团团转。妈妈告诉我:蟋蟀是一种杂食性昆虫,无论荤素它都爱吃。植物的根、茎、叶、果实都是它们的家常便饭。于是,我每天都用煮熟的饭粒喂养蟋蟀。起初几天,蟋蟀对我怀有敌意,放进的食物总是视而不见,等我走了才偷偷吃上一点,还有一次,蟋蟀竟然用牙狠狠地咬我。更可恶的是有几天还来了个绝食抗议。唉!真是拿它没辙。
一日三餐的美食伺候,日复一日,这只蟋蟀终于接受了我这个小主人。每当我给它喂食时,它便友好地把头伸出来,狼吞虎咽之后,来一首悦耳的歌儿以示报答,那些日子,我简直是如同喝了蜂蜜般的甜蜜。就这样,慢慢的,我与我的昆虫朋友蟋蟀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可是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发现这只蟋蟀渐渐失去了以往的强壮态势,慢慢变得垂头丧气,萎靡不振,我看在眼中,急在心里。我猜想着,并且最终痛苦的意识到:也许,蟋蟀是想家了吧!这里再好,毕竟不是它最终的生命家园啊!它也许在思念自己的蟋蟀父母,想念蟋蟀小伙伴们……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我终于作出了一个明智的决定:这只蟋蟀是属于大自然的,而不属于我自己,我要给它真正的家园———大自然。于是在一个凉爽的夜晚,我依依不舍的把蟋蟀放回到了美丽而自由的大自然的怀抱中,看着蟋蟀蹦蹦跳跳离开的身影,我在心中暗自祈祷:愿你,我的昆虫朋友,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生活的快乐而幸福!再见,蟋蟀,我将永远记得我们之间的情谊,我们之间的故事,永远!
与这只蟋蟀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感受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也学到了一些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我感觉自己真的长大了,也懂事了。
读昆虫记有感400字篇二
法布尔的这本《昆虫记》记录了大约100多种的昆虫,但他不会像其他研究者一样,只会凭着传说,凭着口头上不合实际的、荒唐的言论,便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他有一个荒石园,虽然是一处废弃的地方,但却成了法布尔时常光顾研究各种各样昆虫的实验基地。
这里有那些开始时随着风吹的土粒而来的,而后又常年积存起来的植物,最主要的是犬齿草,是一种禾本植物;其次是矢车菊,浑身长满刺,或者长满棘,其中又可分为两年生矢车菊,蒺藜矢车菊,丘陵矢车菊,苦涩矢车菊,而尤以两年生矢车菊数量最多……这里还有各种各样的昆虫,有黄斑峰,它在两年生矢车菊那蛛网般的茎上刮来刮去;还有切叶蜂,它的腹部下方有一个花粉刷刷子,颜色各异,有的呈黑色,有的呈白色,有的则是火红火红的颜色;还有十倪峰他们专门加工水泥和卵石的等等。因此,法布尔称它为美丽迷人的伊甸园。
翻开法布尔的《昆虫记》,你仿佛走进了一个美妙绝伦的昆虫世界,这里有残忍的食肉动物,如直翅目食草昆虫中的一个例外——螳螂,它专门吃活食,它是昆虫界和贫民界的老虎,是埋伏着捕捉新鲜肉食的妖魔,可想而知它力大无穷,又嗜肉成性,外加它那完美而可怕的捕捉器,使他可能成为野地上的一霸,“祷上帝”可能变成了凶神恶煞般的刽子手;还有绿蝈蝈。绿蝈蝈是夜间凶猛凌厉的猎手,它向蝉扑去,拦腰将蝉抱住,使它开膛破肚,掏心取肺,欢歌曼舞之后,竟是杀戮……这里还有宽容善良的蝉,虽然民间的传说竟是它伤害蚂蚁的故事,但是事实上,法布尔却发现,蝉和蚂蚁之间确实有一些关系,只不过这些关系与人们讲给我们听的正好相反,这些关系并不是出自蝉的主动,它从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好活下去,而是来自蚂蚁,这个贪得无厌的剥削者,它把所有可吃的东西全都搬到自己的粮仓里,无论何时蝉都不会跑到蚂蚁门前嚷饿去,还一本正经的许诺,将来连本带利的一并奉还,恰恰相反,蚂蚁实在饿得不行,跑去掠夺那个歌手的,而蝉也非常宽容的给予给它食物,蚂蚁得寸进尺,贪得无厌,使得蝉在冬天里经常会饿死……还有粪金龟、食粪虫,这些可爱的环境保护者们,它们孜孜不倦的为我们的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并用巧夺天工的雕塑手法,繁衍着后代。他们也是昆虫记里极少的一类身上凝聚着最充分的母爱,他们所有的本能才干都倾注于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觅食谋物,他们是畜群的,挥之不见的客人,它们身上可散发出一种苯甲酸的微微香气,可以净化一下羊圈里的空气。
在这本书中,我也深深感受到了法布尔一丝不苟的对待研究昆虫事业的热忱与认真,他每研究一种昆虫都会亲自去抓十几只,放在他的实验室,精心的喂养它们,然后便开始了做成百上千次的实验,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因素,不同的方法来研究昆虫,像在写朗格多克蝎时,他还把普通的黑蝎与它进行了对比,从而使读者更加形象,更加生动,更加具体的了解到了这一昆虫的体态及生活习性。
在《昆虫记》里,法布尔在“粪金龟与公共卫生”中也提到了如今我面对的一大灾难——传染性极强的疫情,他是这样描述的:“人类最可怕的种种灾祸都能在微生物中找到根源,微生物与霉菌相近,属于植物界的极边缘的生物,在流行病爆发期间,这些可怕的病原菌在动物的排泄物中迅速大量的繁殖,他们污染着空气和水这两种生命的第一要素,他们散布在我们的衣物食物上,把疾病传播开来,凡是被这些病原菌污染了的东西,通通都要用火烧掉,用消毒剂消灭掉,用土深埋掉。”
所以法布尔是伟大的,他的话也恰好与今天的疫情有很大的关联。读完这本书,我不仅被法布尔持之以恒、追求真理的精神所震撼,而且也获得了很多的知识。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种昆虫研究,研究它们也是一项大学问呐!《昆虫记》里奇妙的昆虫世界,让我流连忘返!
读昆虫记有感400字篇三
从小我对昆虫充满了兴趣,经常观察屋外的各种昆虫,于是十万个为什么就抛给了妈妈,有时妈妈也无法解答我的各种疑惑。直到我们在书店发现了一本配有各种昆虫插图的书――《昆虫记》,妈妈便买下来送给了我。
这本书满足了我对昆虫的一切好奇心,里面详细记载了上百种昆虫,例如“金步虫”、“螳螂”、“蝎子”等。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他花了三十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部伟大的著作。
我每天如饥似渴地读着《昆虫记》这本书,里面的昆虫各式各样,大的,小的,凶残的,温驯的,应有尽有。我在生活中发现了昆虫,就会趴在地上仔细观察一番,甚至细细研究着这些可爱的昆虫。如为什么蚂蚁一搬家就会下雨,蚂蚁可以永远都不要睡觉。我还从书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蝴蝶可以用后腿品尝各种食物的味道,更令人惊奇的是蜜蜂居然有五只眼,其中三只长在头顶上,另外两只才长在头的正面,它们还能振动翅膀制造出“嗡嗡嗡”的声音,这时我才知道,原来声音不是靠蜜蜂的嘴巴发出来的,蜜蜂可以通过翅膀高频率的振动发声。走在田野上,经常能听到蟋蟀的声音,仿佛在演奏着美妙的乐曲。于是,我又到书中去探寻它的奥秘。蟋蟀的耳朵长在了它的腿上,我们可以通过蟋蟀的叫声就能判断出气温的高低。昆虫的世界里,真是奇妙无比呀!
在这本书中,“地下毒王”狼蛛令我印象深刻,她有着如同狼一样的凶残,令人畏惧。但她也有着作为母亲温柔的一面。当狼蛛宝宝还在卵中时,狼蛛妈妈生怕它们出半点差错,于是她便整日将宝宝们随身携带着。为了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她还经常带它们晒晒太阳。狼蛛的爱不仅给了自己的孩子,还给了敌人的孩子。母狼蛛经常为了食物与地盘而发生争斗,另一方死了,她便会宽容地将对方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一起抚养长大。
我最喜欢的昆虫是朗格多克蝎子,它们喜欢在偏僻的地方居住,极其隐秘,所以便有了“隐士”的外号。它们还生性怕冷,喜欢居住在日晒比较充足的地方。另外,它们还喜欢独居,如果一块石头下有两只朗格多克蝎子,那就只有一种可能:婚礼刚结束,雌蝎子正在吞食雄蝎子,这是凶残的女“隐士”结束婚礼的独特方式。朗格多克蝎子同黑蝎子相比,很是低调,只要人类不去打扰它们,它们就不会去打扰人类。它们还是攀爬高手,连光滑至极的墙壁都能轻松地爬了上去。
法布尔笔下的昆虫,每一个种类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性格。在《昆虫记》里,我能探索到昆虫的奥秘,能探访昆虫的奇妙世界,满足了我的好奇心,我喜欢读这本有趣的、图文并茂的书。
读昆虫记有感400字篇四
有一本书在昆虫学界和文学界都有很深的影响力,它描述了昆虫世界的多姿多彩,并以文字的方式带领我们打开了昆虫世界的大门。让我们一起去领略这“虫趣”吧。
书的开头就讲述作者是如何迈入昆虫世界的,讲述了他从小到大的对于昆虫的喜爱和对于昆虫学的贡献。往后,作者先后介绍了蝉、泥水匠蜂、螳螂、萤、两种稀奇的蚱蜢、蟋蟀、娇小的赤条蜂、寄生虫、条纹蜘蛛、蛛网的建筑和蜘蛛的几何学。
这本书的作者法布尔是一个家庭比较贫困的孩子,他从小就喜欢大自然,对待一切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在昆虫学上创造出这样的丰功伟绩。法布尔用自己勤奋的双手.充满智慧的头脑和一颗对万物怀有好奇的心,创造出了一个属于昆虫的天地,他自己一个人,独自在那里工作着,天天以昆虫为伴,活得既孤独,又快乐,这种快乐,并不是一般的获得物质的快乐,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我们虽不能像他那样伟大——为事业奉献出生命的很多时间,但我们可以像他一样,用一颗充满好奇的心去看世界,去发现世界,去改造世界。让世人们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受益,仍世界因我而精彩。
《昆虫记》虽然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但面孔却十分和善,不故作深刻,没有干巴巴的学究气,没有学术著作的晦涩枯燥与一本正经,没有言之无物的公式、一知半解的瞎扯,而是准确地描述观察到的事实,一点儿也不忽略。正是由于没有忽略,法布尔才会发现昆虫界与大自然柔美的一面,法布尔才会让那些我们平素看来陌生的生物变得亲切有趣。
法布尔就是少了忽略,用他求真求实,勇于探索发现的科学精神,在为我们讲解生物知识的同时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大自然的大门,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广阔。
读昆虫记有感400字篇五
《昆虫记》的作者是一位名叫享利·卡西米尔·法布尔的,一位法国作家。
这本书是有关于生物学的,其中有很多生活中不起眼的小动物,比如食蚕、蜣螂、蝉、螳螂等。他们在作者的笔下都有着独一无二的个性。把那些原本枯燥乏味的文字写得活灵活现,生动有趣,让人读来回味无穷。
书中主要写了昆虫们的繁衍生活,习性劳作,狩猎死亡等等。还有作者实验的亲身经历,这些仿佛都让我身临其境一般。
在一行行的文字间都透露了作者的情感,把那些昆虫们写的无所不能,生动有趣,独一无二。松毛虫,那个天气的预报家;那位真正的闲游家萤;蜣螂善于合作,但其实却是一个用狡猾的手段来行骗的盗贼;在别人眼里看似温柔的螳螂,却是一个毫无人性的伪装者;和蝉一样有名气的蟋蟀,一向是很乐观、积极向上的,他对于自己拥有的房子,以及它的那把简单的小提琴都相当的满足和欣慰,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蟋蟀是个地道的哲学家,他似乎看清了世间万物的虚无缥缈,并且能够感受到那种躲避开盲目地、疯狂地追求快乐的人的扰乱的好处;孔雀蛾是一位用生命诠释什么叫做爱情的浪漫家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真实,那样的有趣,使我沉浸在昆虫的世界里,无法自拔。我似乎成为了一位旁观者,成为了一只昆虫,感受着只属于昆虫世界神秘与奇妙,感受着大自然美好,感受着世间万物的生灵。一切似乎都浮现在了我的眼前,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
大自然有许许多多稀奇的东西,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昆虫多么渺小的生物啊,可就是昆虫让大自然显得多么和谐。万物都有它存在的道理,一个物种消失,迎来的便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崩塌。尊重渺小,是我们应该做的。
感谢《昆虫记》,它让我懂得了昆虫的奥秘;感谢荒石园,他是昆虫记的来源;感谢法布尔,一切都是他亲手创造出来的。
读昆虫记有感400字篇六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所作的《昆虫记》,是我最欣赏的一本书之一。今天,当我再次合上这本书,感慨便不由地涌上心头……
在科学的世界里,优秀的著作浩如烟海,为何只有这本书,这本单单给小虫子“立传”的书,受到了青少年的狂热追捧?我认为,这与它的诸多优点密切相关。
首先,它是一部蕴藏着丰富知识的科学宝典。不瞒你说,在读这本书之前,我还真不知道那些小巧可爱的.虫子的存在呢!就拿舍腰蜂来说吧,这种“孤僻”而难以令人捉摸的蜜蜂,宁愿冒着被人类“追杀”的危险,也不肯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非要独自“闯荡江湖”;而找个宽敞干净的住所也就罢了,他们偏偏要窝在黑乎乎炉灶旁……我知道蜜蜂是不太可能有人类的“青春叛逆期”的,转念一想,才明白了真实原因——舍腰蜂喜欢炎热的地方,黑乎乎的炉灶就更是他们的“雅座”,这样,一切疑难就迎刃而解了。
不仅是“不走寻常路”的舍腰蜂,《昆虫记》里还有着许多个性各异的角色,“精通几何题”的蜘蛛、“貌美心恶毒”的螳螂、“尾上挂灯笼”的萤火虫、“穿衣赶时髦”的被管虫……都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扣人心弦。哦,说到“扣人心弦”,就不得不提《昆虫记》的文学价值了。
其实,看看我刚才说得眉飞色舞的样子,你就大概能感受到这本书语言的生动形象了。没错,的确如此,《昆虫记》这本
书,按照法国著名戏剧家罗丹的话来说,是“像文学家一般地写”的,它的描写,细致入微;它的语言,趣味十足……如果你读过这本书,定会觉得,现今为止人们对它那文学成就的赞颂之言,都显得苍白无力……
话说回来,我虽是个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的、又偶尔喜欢舞文弄墨的人,但我却是更热衷于哲学的,这也是我爱上《昆虫记》,而不喜欢读其他科学著作的原因。怎么说呢,书中虽没有明确点出什么“至理箴言”,但从字里行间,我却总能淡淡地品出一些颇富有哲理的“味道”。例如,从黄蜂不辞劳苦“白手起家”的行为,我明白了不应坐待成功、空耗流年,而应勤奋钻研,自力更生;从萤火虫巧妙捕食蜗牛的故事,我知道了做事要有针对性,找对方法、对症下药往往可以事半功倍甚至一劳永逸;从蝗虫缩身蜕皮的经历,我悟出了想要成功,要学会忍耐,学会从“弯曲”种聚集力量,来创造下一次“伸直”的辉煌……
《昆虫记》这本书,就是一席盛宴,给了使我前进的知识动力,赋予我乐于思考的钻研精神,启示我以发人深省的精妙文字……它似乎有一种魔力,缠绕着你的手,在它的每一页、每一行留下指纹……
这本书,值得一读!
读昆虫记有感400字篇七
《昆虫记》,当我接过这本书后,看了看书名,我的头大了。虽然我的头上挂着小书迷的招牌,可是谁又知道“真正”的我呢?
我也想,像在老师眼中的“坏学生”那样,在操场上疯玩,大概是从小就树立了“书呆子”、“乖乖女”的形象,我不敢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打开自已的极乐世界。
有一句话说得好,“上帝关上一扇门后,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上帝关上了我自由自在的天堂的大门,却开启了通往文字世界的道路。
是《昆虫记》,它成为我通向文字世界的引路灯,让我真正体会到字里行间的美妙与精彩。
《昆虫记》里描写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昆虫故事。在常人眼里,可爱而又温和的萤火虫却是一个阴险狠毒的小家伙;螳螂竟然会把自己的亲人吞食掉,它产下卵后,便会头也不回的走了;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后代安排食物……
作者在《蝉》这篇文章中,用细腻生动的语言写出了蝉脱壳的全过程,给人一种跃然纸上的感觉:蝉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裂开,里面露出淡绿色的背。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翅膀……然后,它会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身体腾起在空中,只有一点儿固着在旧皮上,翻转身体,使头向下,花纹布满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
我佩服作者的观察能力,能把昆虫写的栩栩如生,能把这些平常令我们讨厌的小东西写得生动可爱。让我们不由的生起保护环境的想法:如果我们少扔一张废纸,少砍一棵树,夏天把空调的温度调高一点点……灭绝的虫子是不是还会存在呢?现在的环境恶化,以后他们是不是会绝种了呢?想到这里,我不禁打了个寒战,我们以后可要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为这些小家伙们创造一个美好的家园。
《昆虫记》这本书引领我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妙趣横生的昆虫乐园。
读昆虫记有感400字篇八
我带着对小昆虫的种种好奇,打开了这本书——《昆虫记》。《昆虫记》的作者,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就是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1823年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圣莱昂的一户农家。此后的几年间,法布尔是在离该村不远的马拉瓦尔祖父母家中度过的,当时年幼的他已被乡间的蝴蝶与蝈蝈那些可爱的昆虫所吸引,因此对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在读完大学后,便转身投入了昆虫的世界,写成了这本《昆虫记》。
《昆虫记》这本书中,记录了许多有关昆虫的故事,写了昆虫从出生到死亡的一生。它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通过昆虫生活折射出人类的世界。
有吝啬鬼似的杨柳天牛,有“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的甲虫,有即使被毒蜘蛛咬伤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的小麻雀……
住在城市里的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看在眼里怕丢了的孩子,如果有空到广阔的田野中看一看,一定会惊奇地发现,大自然是如此的丰富多彩,每一朵花,每一只昆虫,似乎都会向着我们诉说关于它们的故事。
一个人,能每天呼吸大山中那清新的空气,那是一种多么美妙的享受啊!
可是,这恰恰是在城市中的我们感受不到的,每天出去,都是汽车排放的废气,呛人的烟酒味,还有那垃圾桶的腐臭味,根本没有清新的空气。
在农村,虽然条件不好,但是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使人神清气爽;然而在城市里,虽有良好的条件,却没有良好的空气能呼吸,使人人死气沉沉。
同学们,放下你们手中的遥控器,放下正在打开冰箱的手,放下你们正在鼠标、键盘上的手,放下你们手中的智能手机,离开你那沉迷已久的网络游戏吧!
多去感受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到那广阔的田野中,寻找那些昆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