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的读后感 五柳先生传总结(四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五柳先生传的读后感 五柳先生传总结篇一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今读斯文,好生感慨。“五柳先生”字号源于宅边五棵柳树,突出特征为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三大志趣为读书、嗜酒、著文章;生活境况为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让人刮目相看。
此文以安贫乐道为主旨,以“不”统领全文:不知何许人也,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家贫不能常得,不蔽风日,曾不吝情去留。此文寓意尽在九“不”中,其“恬淡自足、胸襟开阔、开朗乐观、意存高远、耿直率真”之性情跃然纸上。
掩卷沉思,此“五柳先生”也谓陶渊明人生写照:“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萧统《〈陶渊明集〉序》)。
持此心态者,非独陶渊明也。魏晋时期,高压政策及门阀制度,与读书人自由个性矛盾尖锐,正直之士深受压迫,且无力反抗,往往借酒浇愁,于醉乡获闲静。实则读书人之无奈选择。
五柳先生借酒浇愁,虽洁身自好、不入世俗、安于闲静,但其消极避世心态应为当今社会所摒弃,理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五柳先生传的读后感 五柳先生传总结篇二
前几天,听了我校赵老师的《五柳先生传》一文,收获很多。
本文是文言文,老师特别注重课堂上让学生多读,个人读、齐读等形式多样。另外,在每次朗读之前,都有要求。如第一遍,读准字音,声音响亮。第二遍,在参照有关注释和有关资料,理解课文基础上,要求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第三遍,在已然把握文章情感的基础上,男生女生有感情的朗读比赛。在这节语文课堂上,都将阅读贯穿始终。在本节课结束时,引导学生根据板书,试着齐背课文,效果特别好。
赵老师在让学生自主翻译课文时,课件上给学生出示“学习方法”小提示:怎样翻译课文?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地名、人名、等,可照录不翻译。删:删去不需要翻译的词。补: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换: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调: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让学生收获一种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
这次听课最大的感受就是,赵老师执教的课比较朴实,不花哨,评课时大家都说是一节扎扎实实的课。注重学生的学习效率,课件很精简,精简的幻灯片代替了华丽惹眼的图片,言简意赅的问题、扎实的读书练习,真正还原了课堂本色。
课堂及时评价,对学生进行适时鼓励和评价。并且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自己的体态语言、手势、眼神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特别是一直微笑,很亲切。让学生很放松。有一名学生朗读的非常好,赵老师及时鼓励,给学生莫大的支持。
赵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比较的深厚,她具有一定的人文底蕴,课堂上讲授五柳先生,先分析五柳先生的性格,然后分析三大志趣,什么样的人?接着合作探究,为什么“好读书不求甚解”?巩固练习,最后,拓展你喜欢陶渊明吗?环节清晰,基本功扎实。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对此我也仔细的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学,认识到自己的专业基本功还应需加强,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方法应须改进,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五柳先生传的读后感 五柳先生传总结篇三
最近几天看了几节文言文的讲课视频,就以《五柳先生传》为例,谈一谈我的感受吧。
文言文是初一正式接触的一种体裁,不同于小学语文,文言文本身就比较晦涩难懂,当然初一的文言文是较为简单的。
作为初二语文的《五柳先生传》是写人的,标题就点明了课文的中心人物——五柳先生。文言文的讲授一般都是从字词入手,逐步深入体味文中的思想感情。讲五柳先生时,也是先解决疑难字词,再梳理文章大意,最后深入到五柳先生个人的高洁品质。基本步骤大致都是如此。但其中的细节很难把握,比如如何能让学生身临其境,与文中人物感同身受,这种细腻的情感体验学生很难掌握,也是老师的教学难点。也是我一直很难攻克的问题。
视频中讲文言文的深层意蕴和思想感情时,一般有重复朗读或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感知文中的思想感情,这种方法的效果课上不明显,需要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进行检验。比如将课文中的`一些重要段落或情节改编成一个小故事,也可以编成话剧,让学生进行表演,加深理解。
而对初一的学生来说,重点是文言字词句式的积累,其他方面以认识为主。
以上是我对讲授文言文的一些想法,希望对即将到来的顶岗实习有些帮助!
五柳先生传的读后感 五柳先生传总结篇四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第一句就有出其不意之感:写传为何不说姓名,甚至作传者连自己的住所也不知道?
他什么文不名?通读全文,理解文意之后大有感慨。五柳先生不慕荣利,隐居山间,著文章示己志,以自娱,从不随意为他人俯首相屈。这一篇《五柳先生传》,作者故意隐去了姓字和住地,既往不提,只因宅边的五柳树,随性自号“五柳先生”,这一点让我颇为叹服。
没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这样淡泊随性,更何况是有风骨的文人!他的号写出了他对自然的向往,对隐居的向往。他认为退隐于山野,干自己所喜爱的事才是最重要的,名号无足轻重。后来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种豆南山下”、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这一选择不经意竟名垂千古了。
陶渊明是田园诗派的元老。正是因为娴静少言而向往山居的性格,这让他得以通过文字抒发自己由衷的情感,留下优美的诗篇。从先始的“自娱”,变成了经典的千古传颂,不知这样是否有悖他的初衷?然人已千古,却再也问不到了。但我认为自己的感受与人分享,以至于影响他人是快乐的,你也能将自己的快乐带给他人,先生应该是愿意的吧。
“箪瓢屡空”、“环堵萧然”的环境也让我吃惊。读到此,一度想象四面土墙立在那里,边角苟连着,头顶上的树冠便是屋顶的画面。或许田园隐居的生活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所谓“清高自闲”,那其中的艰苦环境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在那个时代,陶渊明因不想入仕而隐居,不论条件多么不好,他却仍然自娱自乐,他是真正的自适在这山林里。或许这也没什么好强调的,在他的心里,早就有充足的精神食粮和抵御困境的勇气。他性格随性豪爽,“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做法虽是得罪了不少官人,但我确信他因此却拥有不少知交好友,他们之间定不吝啬,或置酒而招之,心情定是舒畅罢。在这样的生活中,或许他才是最幸福的。
“安能摧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归去也!脱离了樊笼的陶公,得返自然,好一个五柳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