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设计(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设计篇一
1.通过“读读认认”,认识7个生字。
2.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
3.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4.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5.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3课时
教学目标:
1.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将看到的事物写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列文虎克在观察中发现了显微镜和微生物,老人在观察中发现了商人的骆驼,那么这段时间你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这节课让大家畅所欲言,把自己的观察告诉同学们。
二.板书:
观察中的发现
三.分小组先汇报自己在观察总的发现。
四、小组派代表汇报,师生评议。
五、建议将观察到的事物写成。
1.出示一、两则,指导格式。
2.口头,看看如何将观察到的事物写的具体。
3.试着将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继续写观察。
教学目标:
继续将看到的事物写成。学会修改自己的。
教学过程:
一、教师简述本周的基本情况。
1.格式正确与否。
2.观察的事物及发现是否有新意。
3.叙述是否较完整。
二、对典型作品进行评议
1.出示佳作。
·生读。
·生评。
·齐读。
2、比较差的。
·生自由读。
·生评。
·生改。
三、根据所学知识在学习小组内评改作品。
四、修改并抄正自己的。
五、作业
抄写改后的。
通过课外阅读和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1.回忆这学期学过的生字中有形近字的例子。
2.出示小黑板。
3.自由读,汇报带点字的特点。
4.指导识记这些字。
5.说说除了这些字以外,还有哪些字也有类似情况。
6.进行课堂练习巩固。
1.出示小黑板。
2.学生各自借助拼音、字典将顺口溜读通。
3.指名或小组汇报读
4.归纳顺口溜的内容。
5.试着背诵顺口溜。
6.学生自由汇报课外积累的顺口溜。
7.出示人体挂图。
8.指名上前指出人体部位,根据指出标出器官的名称。
9.指导看图读、记名称。
10.指导识记生字。
11.指导书写。
1.抄写“我的发现”词语。
2.背顺口溜。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设计篇二
1、交流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有趣的现象。交流时说的同学态度自然大方、口齿清楚、表达流利,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
2、交流自己的观察日记,在此基础上再写一则。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3、发现一些音同或音近、形近字,准确区别。
4、读背农谚歌谣。
5、读词语,认识“肩”、“臂”等七个生字。
6、引导学生拓宽学习途径,了解、搜集更多资料。
口语交际:观察中的发现
1、启发谈话: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妙:夜晚的天空,北斗七星最引人注目;清澈的水底,鱼儿总是睁着眼睛睡觉;一碰到含羞草,它就闭拢叶子,多有趣啊!这段时间,你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呢?让我们一起分享吧。
2、前后四位同学为一小组,把自己观察中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其他同学的发现。
3、自由组合,把自己的有趣发现说给自己的好伙伴听。对谁的发现感兴趣,跟他交流交流。
4、全班交流。选择几个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发现在全班交流。可以互相问答,呼吸补充,互相评价。
习作、指导
一、交流
1、在上次口语交际课上,老师分享了大家发现的乐趣。现在,让我们大家再来交流交流我们的“观察日记”。
2、同桌交流观察日记。
3、评一评同学的或自己的观察日记。引导学生明白:日记内容重点将观察,以及观察中的新发现。
二、再写一则观察日记
1、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准备写哪些内容,观察中有什么新发现。
2、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3、写好后自己读一读,是否写通顺了,写出了自己的新发现没有。
4、再把自己的习作给同伴读一读,评一评,根据同学的意见改一改。
5、誊写作文。
第三课时:讲评作文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让小作者自己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3、四人小组内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互相评议。
修改誊写展览
1、各人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张贴栏内张贴。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三个词语中的带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
3、齐读巩固。
4、交流各自的发现。
5、区分这些带点字。可以用带点字组新词,可以说说不同的意思。
6、布置课外作业:从本期学过的生字中,举一些形近音同、音近形近的例子,并给它组词。
日积月累,读读背背:
1、一年四季,瓜果飘香。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些农谚歌谣。
2、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
3、教师范读、师生对读。
4、齐读、指名读。
5、试着背一背。
读读认认:
1、借助拼音各自轻声读词语。
2、抽读。
3、说说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4、在自己身上指一指这些器官。
5、齐读。
6、选几个字再组新词。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设计篇三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
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语言能力,学会写作。
2、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快乐,产生对秋天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以及习作的能力。
1、让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秋天。
2、实物投影仪。
3、把自己在秋天里所做的事拍成照片或画成图画。
4、词语卡片。
4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秋天的快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欣赏了五彩缤纷的秋色,聆听了美妙的秋声,感受到了秋雨带给我们的欢乐,也体验到在秋日中放飞风筝的乐趣。在这美丽的秋天里,你们快乐吗?让我们进行一次快乐的展示会,把所有的快乐与大家分享,好吗?
2、师生共同制订快乐展示会的规则:
(1)把事情过程说清楚。
(2)讲的时候要有感情,把心中的快乐表现出来,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二、快乐展示。
1、展示自己在秋天里所拍的照片或亲手所画的图画,可以张贴在教室四周墙上,全班学生一起观看、欣赏。
2、分组介绍:
(1)按不同的兴趣,同学自由组合成小组,轮流讲述最快乐的事情,与大家分享。
(2)按照展示规则评选出代表参加课堂展示。
3、课堂展示:
(1)各小组代表参与课堂展示,可用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照片或图画,有感情地讲解。
(2)评选最佳展示员。
【第二课时】(习作:写一幅秋天的图画)
一、感悟秋天──创设情境,引发真情。
1、图片、录像引入。
(1)教师:同学们,上周我们学习了第三单元的四篇描绘秋天的课文,谁来说说秋天在你心目中是怎样的景象?(学生们可以根据手中搜集的秋天的资料或结合自己身临秋天的感受来谈。)
(2)教师渲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小伙伴们放风筝的身影、玩耍嬉戏的场面都让我们回味无穷。秋天里红红的枫叶,黄黄的叶子,清凉的秋雨这么美丽的秋天,同学们想亲眼去看看吗?(播放录像,帮助学生丰富秋天的印象。)
2、教师:刚才同学们自己描绘了秋天,现在我们又亲眼看了看秋天的景象,我相信此时此刻你们心中的秋天一定是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吧!那就请你借助手中的画笔,把心中的秋天画出来吧!播放一段轻音乐,边听边画。(通过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展习作思路。)
3、教师小结:同学们利用画笔画出了心中的秋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说说秋天吧!
二、说秋天──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1、小组交流。
教师:请大家把你心中的秋天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2、集体交流。
(1)指名上台描绘秋天,及时进行评析与指导。
(2)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相机指导。教师抓住学生发言的重点,在习作的内容上给予指导。(例如,写作时要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描写秋天时不仅可以写景,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人;描写秋天的文章里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事情以及秋天带给我们的欢乐。)
3、教师小结。
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丰收的季节,为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三、写秋天──引导习作,抒发真情。
1、习作导入。
教师:同学们描绘的秋天这么美,那现在就请你们提起笔,把你们心中的秋天写下来,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别忘了用上咱们平时积累的词句,好吗?
2、开始习作。
学生根据要求,结合自己的画或图片开始进行秋天的片断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作文:讲评)
一、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评议:
(1)是否扣住“秋”;
(2)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把内容写得清楚明白;
(3)用词、造句是否妥帖、顺畅。
二、出示习作的范文。
迷人的秋色
秋天多么迷人啊!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不过最美的当数田野和果园。秋天,田野里的稻子熟了,远远望去,像铺了一地金子。沉甸甸的稻穗低着头,弯着腰,像是在向人们招手;玉米黄了,农民伯伯把它们垛在木头架上,像一座座金字塔;高粱也熟了,火红的一片,直伸向远方,像是给大地镶上了一层
花边;大豆荚咧开了嘴,露出圆圆的金灿灿的大豆,更像是一个喜气洋洋的豆娃娃这边菜畦里,蕃茄红、茄子紫、冬瓜绿,嫩生生的、水灵灵的地里,辛勤的农民一边擦着汗,一边笑眯眯地望着眼前的景象,仿佛在说:又是一个丰收的秋天啊!
田野里丰收在望,果园里更是热闹非凡。你瞧,果树上,黄澄澄的梨,金灿灿的桔子,红彤彤的柿子挂满了枝头。农民伯伯正满怀喜悦,或是踩在树上,或是站在凳子上,采摘着浸透了他们辛勤汗水的果实。箩筐里,菜篮子里,农用车上,都堆满了各种水果。他们想趁着这大好季节,把他们的劳动果实送到城里,让城里的人们也和他们一起品尝这丰收的果实,一起分享这丰收的喜悦!
啊!我爱秋天,更爱这迷人的秋色!
习作评析:作文向我们展现了两个地方的场景:丰收的田野,热闹的果园。语言生动、具体,想象丰富,避免了空洞无物的现象。可见,只有用心观察,才能写出好文章来。
三、评析习作,交流真情。
1、小组评析。
教师:请同学们写好后读给小组内同学听听,让同学们评一评。
2、集体评析。
实物投影出示几个学生的习作,让全班同学评议。
四、小结延伸。
教师:同学们,习作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将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课后,请大家把习作念给家长或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然后根据别人的意见自己改一改,抄一抄,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好吗?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一、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词语中相同的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读不准的字可同桌间相互请教。
2、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师生共同正音,再指名几位后进生读读,然后齐读巩固。(每组都是以一个表示颜色的单音节词打头,接着在这四个词的后面,扩展出表示前面这种颜色的新的词语。)
3、能不能说出更多的表示黄、红、绿、蓝颜色,且含有这个字的词。(如:浅黄、黑红、深绿、靛蓝等。)
4、围绕其他颜色进行词语的扩展和积累。如“紫”“黑”。
二、日积月累。
(一)读读背背。
1、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对子,读不准的借助注音拼读。
2、比赛:谁读得正确、流利。
3、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也可以说说读后感受到的画面。
4、安排拓展活动,鼓励学生自己编类似的对子,可以仿照课本中的样子写一写,如能押韵的更好。
5、学生背诵,积累对子。
(二)我会填。
1、学生练习填空。
2、参考答案:匆匆地(离开)快活地(唱歌)悄悄地(说话)拼命地(工作)轻轻地(飘落)好奇地(盯着)甜甜地(笑了)认真地(思考)
三、趣味语文。
1、指名让学生朗读绕口令,要读准字音,然后自由读,同时展开想象,感受文中美好的景象。
2、教师简单介绍——绕口令。
绕口令是我国一种传统的语言游戏,又称“急口令”“吃口令”“拗口令”。由于它是将若干双声、叠词词汇或发音相同、相近的语、词有意集中在一起,组成简单、有趣的语韵,要求快速念出,所以读起来,使人感到节奏感强,妙趣横生。
3、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读出速度,再指导背诵。
4、在自练的基础上可进行绕口令比赛。比赛可分组来进行,再从每组选一至两名同学参加全班的比赛。
5、拓展活动——鼓励学生课余搜集绕口令,进行交流。
6、出示课外绕口令,学生进行比赛:
墙上一根钉
墙上一根钉,钉上挂条绳,绳下吊个瓶,瓶下放盏灯。掉下墙上钉,脱掉钉上绳。滑落绳下瓶,打碎瓶下灯。瓶打灯,灯打瓶,瓶说灯,灯骂绳,瓶说绳,绳说钉,丁丁当当,乒乒乓乓。
板凳与扁担
板凳宽,扁担长,扁担没有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扁担要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扁担绑在板凳上。
本组教材是以“秋天”为主题展开的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大家感悟秋天的快乐,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教师要明白,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双方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例如本次习作,教师的任务不是硬要学生怎么写,而是引导、启发,让学生在选材、构思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感受,自由抒发。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习作素材,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条件和广阔空间。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设计篇四
1.能交流、总结一段话中关键语句可能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
2.认识“蝌、蚪”等6个生字,能说出“蝌、鲤”等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
3.能说出“懒洋洋、慢腾腾”等词语想象到的画面,并能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
4.能围绕给出的关键语句说一段话。
5.朗读、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一)导入新课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
第六单元围绕“祖国河山”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有描写山水美景的《古诗三首》;有表现海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南国风光的《海滨小城》;还有展现北国四季迷人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通过第六单元的学习,我们领略了祖国各地的美丽风光,学习了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复习学过的知识并积累新的知识。
我们首先走进交流平台学习。
(二)学习“交流平台”
1.找出关键句
我们一起来复习本单元学过的课文,找一找这些段落的关键语句。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课件出示)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五自然段,关键句就是第一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后面通过写“鸟种类多、鸟蛋多、鸟粪多”写出了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
再看《海滨小城》的第五自然段。
小城的公园更美。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海滨小城》第五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一句“小城的公园更美”。我们再看《海滨小城》的第六自然段。
小城的街道也美。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
《海滨小城》第六自然段的关键句是“小城的街道也美”。
同学们,你们是怎样借助关键句理解段落意思的?
看下面的段落,说说段意,找一找关键语句吧!
校园的东墙边有一张乒乓球台。球台的四周围满了同学,不时传来喝彩声和欢笑声。乒乓小将们打得多精彩啊!他们你攻我挡,一个球常常打了几十个回合还不分胜负。
这段话前半部分通过写同学的反应,来体现乒乓小将打得精彩,后面直接写乒乓小将打球时的精彩场面。“乒乓小将们打得多精彩啊!”就是这段话的关键句,这个关键句,在段落的中间。
春天在哪里呢?到大自然中找春天去!春在枝头,柳条嫩绿,桃花鲜艳。春在空中,和风送暖,燕子翻飞。春在水里,鱼儿追逐,鸭子戏水。春在田间,麦苗返青,菜花金黄。到处都有春天,春满人间。
这段话对“春天在哪里呢?”这个问题自问自答,紧紧围绕“到处都有春天,春满人间”这个关键句的意思写。这段话的关键句在句子的结尾。
原来一段话的关键句可能位于一段话的开头,也可能是中间,还可能是结尾。你发现了吗?
2.和学习伙伴交流
我们现在去读读学习伙伴的话,看看他们有哪些发现吧!(课件出示)
有的时候,一段话的开头就表达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开头这句话来写的。
这样的句子也有可能在一段话的末尾或中间。
找到这样的句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我们习作的时候也可以学着这样写。
同学们,你们读懂了吗?这几个学习小伙伴说到的“这句话,这样的句子”指的是什么?
有的时候,一段话的开头就表达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开头这句话来写的。
这样的句子也有可能在一段话的末尾或中间。
找到这样的句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我们习作的时候也可以学着这样写。
对,指的就是关键句。关键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我们在今后的阅读中,要善于发现关键句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意思。当然,我们也可以在习作中,围绕关键句的意思展开写作,让我们的表达更精彩。
接下来让我们学习“识字加油站”。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自由读词
读一读,认一认,想一想加点的字有什么特点。
让我们先自由读词,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蝌蚪
飞蛾
螃蟹
鲤鱼
鲫鱼
鲨鱼
2.发现特点—形声字
你们发现了吗?第一行加点的字,都有虫字旁,但是有的事物并不是昆虫,比如:“螃蟹、蝌蚪”,这是怎么回事呢?这里的“虫”不是现代科学意义上的昆虫一类,在古代,“虫”可是一个大类呢!包含很多动物,比如:第一组中的“蝌蚪、螃蟹”。还有“青蛙”“龙虾”等等。
第二行加点的字都有鱼字旁,和“鱼”有关。这里都有什么鱼呢?鲤鱼、鲫鱼、鲨鱼。
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有些同学还发现了“蝌蚪”的“蝌”,和它右半部分“科”读音相同。“蚪”和它右半部分“斗”的读音相近。“飞蛾”的“蛾”和它右半部分“我”的读音接近。“螃蟹”的“蟹”上半部分的“解”是个多音字,我们学过jiě这个读音,其实它还有另外一个读音xiè。他们都是形声字。表意思的部分是形旁如这些字中的“虫、鱼”,提示读音的是声旁,如这些字中的“科、旁”。
3.借助形声字特点记住生字
去掉拼音,你们还能读准这些字吗?读一读吧!(课件出示)
蝌蚪、飞蛾、螃蟹
鲤鱼、鲫鱼、鲨鱼
让我们给这些词语找到对应的图片吧!你们找对了吗?
你们能借助形声字的特点,猜出这些词语的读音吗?
蟑螂
蝴蝶
蟋蟀
鲶鱼
鱿鱼
鲈鱼
汉字中,有很多形声字,我们运用这一规律可以积累更多汉字。但是我们可不能“秀才认字读半边”,因为有些形声字只是和声旁的读音接近,比如“鲫鱼”的“鲫”字,整个字读jì,右半部分读jí,所以要想真正读准字音,必须查字典验证一下。
接下来我们学习词句段运用。
(四)词句段运用
1.词语积累
读题目:看到下面的词语,你的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选一两个词语写句子。
先借助拼音,把这些词语读准确吧!
懒洋洋
慢腾腾
颤巍巍
兴冲冲
静悄悄
空荡荡
乱糟糟
闹哄哄
你们读准确了吗?第一行词语和动作有关,同学们可以边读边做动作。第二行词语和环境有关,同学们可以边读边想象。有的同学还发现它们都是abb式的词语。重叠的形式突出了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
接下来,同学们默读词语,想象画面。这一组和动作有关的词语,我们来边表演边理解一下吧!(懒洋洋
慢腾腾
颤巍巍
兴冲冲)
“静悄悄
空荡荡
乱糟糟
闹哄哄”这样的景象,你见过吗?当时是怎样的情形呢?结合自己的'经历,回忆一下吧!
同学们,想好了就可以选择一两个词语来写一两句话,开始吧!(停顿)
我们看看其他同学都是怎么写的。
下课铃一响,同学们就兴冲冲地跑到操场上玩起来。
人们上了火车以后,闹哄哄的站台一下子就变得空荡荡的。
他拿着得了第一名的奖状兴冲冲地跑回家,却发现家里静悄悄的。
同学们都能结合自己的真实经历,恰当地用上这些词语来准确地表达。我们常用的abb式的词语还有很多,比如描写神态的“笑呵呵”“喜滋滋”“气呼呼”等;描写环境的“黑漆漆”“光秃秃”“阴沉沉”;描写颜色的“绿油油”“白茫茫”“黑乎乎”等。同学们,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积累、运用这些有趣的abb式词语。
接下来,我们练习围绕给出的关键语句说一段话。
2.说句子
用下面的句子开头,试着说一段话。(课件出示)
车站的人可真多……
我喜欢夏天的夜晚……
读了这两个句子,你想到了什么?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车站的人可真多……描述这个画面,你会怎么说?我们可以从人的数量、动作等方面来说“人真多”这个意思。(课件出示)
再来看第二句话:我喜欢夏天的夜晚……(课件出示)
同学们,这句话,请你们发挥想象,可以从喜欢做的事情、看到的景色、听到的声音等方面来表达“喜欢”这个意思。
现在回忆一下你积累的描写“人多”“喜欢”的词语,然后运用这些词语,围绕关键句尝试自己说一说吧!
同学们,你们说得怎么样?有没有围绕这两个关键句来说呢?我们来看看下面两位同学们是怎么说的吧!
车站的人可真多,人来人往的乘客络绎不绝。车站外的道路上、天桥上、广场上挤满了人。有的坐着,有的站着,还有的玩手机。售票处早就排起了一条长龙,售票大厅被挤得水泄不通,进站口人潮涌动,人们提着行李,慢慢地向站台走去。
我喜欢夏天的夜晚。静谧的花园里,小花、小草都安静地睡着了;竖起耳朵细细聆听,虫儿们奏响了属于他们的交响乐。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夜空中,月光普照着大地,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深蓝的夜空中。我昂着头,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星空,全神贯注地数着满天的星星,一颗,两颗,三颗……一直数到几百颗。夏天的夜晚真美呀!
这两位同学紧紧围绕一个意思从不同方面写出了“人真多”和“喜欢”的段落,这样写既清楚又明白。你学会了吗?我们也可以给自己出一个喜欢的开头,然后围绕这个句子说一段话。
下面我们来学习“日积月累”里的一首古诗《早发白帝城》。
(四)日积月累
1.初读
我们先借助拼音来读李白的这首古诗《早发白帝城》,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教师范读
同学们,你们读准确了吗?这里有两个多音字,朝,朝向;朝,朝阳。这里读zhāo。早晨的意思。还,这里读huán,一日还,意思是回来。它的另个一读音是hái,还有。同学们,你们再试着读一遍。
“辞”是“告别”的意思。“白帝城”在现在的重庆奉节,“江陵”在现在的湖北荆州,它们都在长江沿岸;“还”是“回”的意思。“彩云间”指笼罩在云彩之中,这里说明白帝城非常的高。“千里”与“一日”对比,写出了小舟速度快和诗人心情愉悦,“猿声啼不住”和“已过万重山”也写出了舟行速度之快和诗人内心的畅快。
同学们,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作者愉悦的心情。
3.指导理解
这首诗的意思是:早晨,我告别笼罩在云彩之中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之外,但船行的速度极快,只一日的时间便可到达。长江两岸的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同学们理解了意思,再试着读一读,读出作者愉悦的心情。
3.背诵
同学们,把这首诗多读几遍,边读边理解,背诵下来。如果你对李白的诗歌感兴趣,课下也可以搜集积累他的古诗。
(六)作业布置
今天我们学习了语文园地六,相信同学们会有不少的收获,课下我们要及时复习、积累所学的知识啊!下面布置作业。
1.复习第六单元。
2.预习《大自然的声音》。
同学们,以上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全部内容,下课!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设计篇五
1、认识“宣、处、诱”等12个生字,理解“争先恐后、七上八下”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的心理变化过程,同时体会他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美好精神品质。
重点:准确感受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的心理变化过程。
突破方法: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前后一共四次给蚂蚁们下达命令,从中感受他下命令时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体验,并抓住最能反映内心活动的词语“七上八下、生气、犹豫”等,深入体会其心理所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难点:懂得具有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美好精神品质的重要意义。
突破方法: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将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前后的不同态度与其他蚂蚁的反应进行比较,感受蚂蚁们因为蚂蚁队长首先做到遵守纪律、严于律己才激发更多的敬重之情;另一方面,还要借助其他关于遵守纪律的小故事进行补充感知,进一步树立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主观意识。
教法:提纲挈领法,结合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教师要抓住课文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这根主线组织学生进行品读感悟,实现对故事内容及主旨的准确感知;质疑导学法,借助教师精心提炼的问题作为学生探究交流学习的突破口,引导他们深入到故事中,感受故事所蕴含的深刻主旨,从蚂蚁队长的身上受到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学法:自主探究与交流延伸相结合学习法,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感知故事内容,并通过与同学、老师交流,不断深化对故事内涵的体会,再将从课文中获得的感悟延伸到生活中,实现认知的内化;想象体验法,感悟蚂蚁们面对诱惑时的表现,学生需要将自己假想成故事角色,从而深入到蚂蚁们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毅力和纪律性的可贵。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关于纪律的名言警句。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搜集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小故事。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一:
一、谜语激趣,引入学习
1、课件出示谜语:“忙碌小兵丁,工事勤又精。力气何其大,合作又热忱。(打—昆虫)“引导学生边读边根据谜面的提示,试着猜出谜底。
2、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谜底(补充出示“蚂蚁”),同时引导学生根据对谜语的理解,简单说说蚂蚁都具有怎样的精神。教师归纳(勤劳、团结),同时引入:今天我们学习的这则童话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勤劳、团结的小蚂蚁。孩子们,你们想了解故事的内容吗?那就赶快打开课本,翻到第11课吧。
3、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读题,指导读准“奶酪”(“奶”的声母是鼻音,“酪”的声母是边音)。
【设计意图】利用谜语创设趣味导入情境,不仅遵循了孩子的认知心理,也能够让他们在初步感知蚂蚁特点的基础上自然引出了要学习的童话故事。
导入二:
一、话题交流,引出课题
1、板书“奶酪”一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词语,教师适时提醒他们读准字音(“奶”的声母是鼻音,“酪”的声母是边音),同时出示一组奶酪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观图感受(特别想吃、感觉非常诱人……)。教师适时激趣:不光你们想吃,小蚂蚁们见到奶酪也会馋得流口水呢。孩子们,小蚂蚁们面对这样美味的奶酪,他们会有怎样有趣的反应呢?接下来让我们到童话故事中去一探究竟吧!
2、补充板书,指导学生齐读课题,再次强调读准“奶酪”的读音。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直接由关键词语创设话题交流情境,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也让他们瞬间产生了认同心理,进而渴望了解蚂蚁们面对奶酪时的反应。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边听边试着简单交流自己对故事都有哪些了解。教师及时肯定他们对故事的初步感知,同时引导他们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同时想一想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情。
2、指名分自然段轮读课文,教师适时进行部分字词的朗读提醒,重点范读指导生字:“诱”读“yòu”,不要读成了“秀”的音节;“舔”读第三声,同时引导他们借助动作理解词义;“禁”的韵母是前鼻音,且在文中读第四声;“稍”是一个多音字,在“稍息”一词中读第四声,教师同时用肢体动作引导学生明确词义。
3、指名学生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课文讲了由“一块奶酪”所引发的故事(重点讲清楚故事的经过、结果),并予以归纳(主要讲述了一只蚂蚁队长带领蚂蚁们在搬运一块奶酪时,面对美味的诱惑,他选择了遵守既定的禁令,从而赢得了其他蚂蚁的敬重的事),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对故事的了解,说说故事中的“禁令”究竟是什么,又是谁定下的。
4、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第1—3自然段,找到“禁令”的具体内容,同时体会蚂蚁队长宣布“禁令”时能够做到一视同仁,正因为如此,所有蚂蚁才能够争先恐后地参加到搬运粮食的活动中来(随文理解“争先恐后”:文中指蚂蚁们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学习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认真的自主读课,初步扫清了文章认读障碍,也整体感知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更感知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三、探究交流,感知人物
1、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蚂蚁搬运奶酪的内容所在段落(4—13),同时认真朗读课文第4—13自然段,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奶酪?蚂蚁们面对奶酪时又是怎样反应的?
2、学生交流对奶酪的了解。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第5、11两个自然段感知奶酪“味道香”,同时引导他们从蚂蚁队长以及蚂蚁们对奶酪的反应“多诱人啊、淌口水、趁机舔一下、趁机吃掉它”以及“他低下头,嗅嗅那点儿奶酪渣子”等词句,体会奶酪对他们充满了诱惑,他们每只蚂蚁心里都想偷着吃奶酪。
3、质疑:孩子们,读了这个故事,你们喜欢文中的这位蚂蚁队长吗?简要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喜欢,因为他虽然想吃奶酪,但是因为遵守纪律放弃了,还让一只年龄最小的蚂蚁吃了奶酪渣)。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同时引入:那么,这位蚂蚁队长是不是从一开始就能够坚持做到遵守纪律呢?孩子们,再认真读一读故事,相信你们会对他有更多的了解。
4、引导学生再读故事第4—13自然段,看看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前后心情都有什么不同变化,找出最能反映其心理活动的词语,想一想自己从中都体会到了什么,简单写出自己的理解。
(1)学生读画、思考,同时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
生:蚂蚁队长一开始特别想偷吃掉在地上的奶酪渣子,但又害怕犯禁令,所以心里十分矛盾。
师:你从哪个地方体会到他的矛盾心理的?
生:我从课文第6自然段对蚂蚁队长想法的描写中体会到的。
生:我还从第6自然段中“七上八下”这个词语看出他已经拿不定主意了。
教师板书(七上八下),引导学生随文理解词语(形容心里慌乱不安),并进行同类词语的拓展(忐忑不安)。同时想象自己面对奶酪时的反应,更好地体会蚂蚁队长的感受。
师:再找一找,看看蚂蚁队长的心理接下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引导学生继续交流表现蚂蚁队长心理变化的词语,教师适时归纳板书(生气犹豫坚定),同时引导他们随文理解词语(犹豫:心里拿不定主意),引导他们想象蚂蚁队长的心理活动,并朗读几次“下令”的话,读出语气所发生的微妙变化。
(3)引导学生说说,面对这样的蚂蚁队长,自己会产生怎样的感受?(敬佩)同时引导他们再读课文第13自然段,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蚂蚁们对于蚂蚁队长的敬佩之情,更加团结)。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蚂蚁队长对于奶酪的态度变化直接影响着其他蚂蚁的态度,因而明了作为“领袖”人物对于团队战斗力的影响意义。
5、讨论交流:你觉得文中的蚂蚁队长是一只怎样的蚂蚁?(带头遵守纪律……)教师归纳补充板书:遵守纪律、严于律己。
6、深化巩固: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演一演故事,然后再选择1—2组班内展示,师生评价,重点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抓主线”法,让学生重点抓住蚂蚁队长的心理及情感的前后变化进行品读感悟,不仅准确感知了人物,还深化了对文旨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1、延伸拓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对于“遵守纪律、严于律己”重要意义的理解(也可以说说不遵守纪律、不严于律己会造成怎样的后果),课件适时出示关于“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名言警句(a、不要过分地醉心于放任自由,一点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处与危险实在不少。——克雷洛夫b、在危险关头,要拯救大家的生命,所有的人就得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恩格斯),学生齐读句子。
2、可爱的蚂蚁队长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只有懂得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人,才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也才能够成为一名真正有魅力的领袖!
板书设计:
11、一块奶酪
七上八下→生气→犹豫→坚定
遵守纪律、严于律己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设计篇六
《掌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因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同学们掌声的激励下,鼓起生活的勇气,从而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说明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关心别人,特别是要关心身处困境的人。
本组课文的主题是“关爱和自信”。教学时应该充分抓住这个主题线索,逐层深入地展开教学。通过感情朗读、交流体验,注意英子的神态、动作变化,感受英子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在谈自己感受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通过品词析句、研讨对话、朗读感悟等方式,体会文本的价值,启迪学生的思想情感。加强阅读与生活的联系。以文本为载体,拓展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的同情之心,自信之心,关爱之心。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懂得课文中两次“掌声”的含义。
3、通过学习懂得做人的道理: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英子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
(一)、谈话:你得到过别人给你的掌声吗?
(二)、复习生字词
(三)、研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描写了几次掌声。分别是哪几次?请同学们用笔画下来,并标上序号。
2、出示两次描写掌声的句子,指导朗读,着重引导学生通过热烈的鼓掌来体验“热烈”,体验“持久”和“经久不息”,这两个词要读得时间长一点,重一点。
解读第一次掌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出示句子、齐读)
1、请同学们读读第一次掌声前面的内容,说说给她掌声的理由。
⑴找到相关的句子读悟。指导学生从“低下了头”“慢吞吞”“忧郁”体会英子的内心世界
⑵了解原因: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ⅰ、你们见过腿有残疾的人走路的样子吗?演一演
师引读课文她总是(生默默地坐在……)指名演一演
ⅱ、此时的英子,在犹豫什么呢?你觉得英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①小组讨论
②汇报交流(板书:自卑、忧郁)
⑶体会英子战胜自我:英子犹豫了一会儿,她想,又想。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⑷身体的残疾使她难过,使她紧张,使自卑,但她终于站起来了,让我们为英子鼓掌。
出示:那掌声,似乎在说:“()”同学们,身体的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的残疾,让我们为英子站起来,走上讲台讲故事鼓掌,更为她战胜了自己而鼓掌。
2、如果老师就是英子,你会对我说些什么?
①说给同桌听一听
②个别说
解读第二次掌声: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1、为什么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普通话正确,声音好听;向她表示祝贺)
2、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同学,此刻你想说什么或做什么?
3、面对同学们的掌声,英子有多少话想说呀,她想说:“()。”千言万语化作深深地一鞠躬。
4、现在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
(板书:开朗、自信)
5、原来忧郁的英子,现在变得开朗、快乐,什么使英子变了?
小结:掌声的力量真的如此的神奇,如此的强大?
解读三:英子的来信。
1、出示:英子的来信,师范读最后一段:请你想一想:英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这封信的?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课文。
2、引读课文:英子要感谢的是,生读:没有……
要感谢的是,生读:大家的掌声给了她……
掌声使英子不再自卑,变得快乐与开朗,能微笑着面对生活,使生命焕发出新的活力。
(四)总结全文,感情升华:
1、配乐朗诵诗歌(爱的奉献)
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爱是一句友善的话语
爱是炎炎夏日一缕清凉的风
爱是还寒冷严冬的一杯热茶
爱是瓢泼大雨中的一把小花伞
爱是黑暗中的一只蜡烛
这个世界事由爱组成的,只要人人都现出一点爱,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2、总结:同学们,掌声真的充满着神奇的力量,我们的生活需要掌声,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掌声,我们可以把这充满神奇的力量掌声送给自己,送给别人,让我们的掌声响起来。
(五)积累语言:
1、摘录课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
2、写一写:读着英子的来信,我又想起了上小学时那次讲故事的情景,我想对英子说:_____
附:板书设计
掌声
自卑(尊重、鼓励、感激、关爱)自信
忧郁开朗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设计篇七
1、 师:有人给你鼓过掌吗?为什么给你鼓掌?得到别人的掌声你的心情怎样?你为别人
鼓过掌吗?为什么给别人鼓掌?
2、 板书课题,齐读
3、 读了课题想知道什么?
1、 自由读,读准字音,语句读通顺。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思考:掌声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响起的?
1、 指名说。
2、 先走进演讲前的小英。指名读一自然段。
理解体会、指导读。板书:忧郁自卑
英子的忧郁还表现在哪儿呢?读2、3小节,画出表现忧郁的词句。
3、 交流反馈
过渡:后来,英子变了,她变得怎样了?指名读第4自然段。
板书:开朗自信
是什么原因让忧郁自卑的英子变得开朗自信?板书:掌声
4、 出示两次掌声响起的句子
理解“骤然”。假如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英子什么?
掌声再次响起,此刻小英会说些什么?
指导读句子
5、 读英子的来信,你对掌声有没有新的认识?
交流
听到掌声响起来,我们的心更明白,珍惜别人送给我们的关爱,同时把鼓励送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下面我们就行动起来,写一句鼓励或赞美的话送给你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设计篇八
1、知识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中要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谁说一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则寓言。齐读课题,那这则故事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让我们赶快学习吧!
二、感知大意
1、自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做上符号。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解决问题。重点词语:提醒、把式、盘缠。
三、熟读自悟
1、采用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知识,从而抛弃教师烦琐的讲解。)
2、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要到楚国去的那个人取个名字,并说明理由。(学生说理由实际就是在评价此人)
3、这给人真的很笨吗?他是不是蛮不讲理的人?他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解析课文)
4、假如你是这个楚国人的朋友你会劝他吗?怎样劝?同桌、小组表演。
5、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到楚国?说说自己的理由。(相机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6、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点什么呢?
四、总结寓意
讨论:这个人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
五、学习生字
重点提示:“街”可同“衔”对比;“缠”字别忘一点。
六、小结
板书设计:
朋友 楚国人
在南边 马跑得快
越远 车夫是个好把式
哪一天才能到 盘缠多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设计篇九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语言的生动优美,积累描写天空的语言。
2、朗读品味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拉萨天空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3、在朗读中,读懂课文内容,初步体会比喻、夸张等写法的生动,感受作者对拉萨天空的赞美之情。
重点:课文通篇均以优美的文笔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这么美的文章只有让学生以声如文,读中赏析才能感悟情景,因此,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就是本课的重点。
难点:只读不讲,学生就会对文中大量生动贴切的描述缺乏真切的感悟,如何让学生建立起感性,理解课文语言中的意蕴和情感是本课的难点。
1、通过检查学生预习、针对学困生加强指导训练,落实字词、读书的教学目标。
2、在读书感悟中,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背诵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读写结合的小练笔活动,促进学生对写作方法的习得和运用。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
学生:完成预习单,搜集有关拉萨的资料。
(一)复习回顾
1、听写“美妙纯净视线忍心蓝晶晶依山而建圣地窗帘贴着”等词语并矫正。
2、说说拉萨的天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设计篇十
1. 了解杜甫生平以及诗歌创作背景。
2.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3. 诵读诗歌,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掌握诗歌鉴赏的三种方法。
诵读诗歌,体会作者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教学方法:诵读鉴赏法、合作讨论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音像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飞花令”形式导入
规则:先指定一位同学说一句关于秋天的诗,再由其指定其他同学接力。
(板书:登高 杜甫)
二、整体感知:
首先,听录音朗读,注意节奏和读音。
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思考:本文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找一生示范朗读,另找一生评价。明确:(景物)描写、抒情。
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用诗中的一个字来回答。
生:悲
分析“哀”、“苦”、“恨”与“悲”哪个更适合作诗眼。
明确:“悲”是作者直接抒发情感的表现,“苦”、“恨”和“哀”都是作者间接抒发情感的表现,因此用“悲”字更恰当准确。
师:这是诗的感情基调,即诗眼。
三、写作背景
师:请学生回忆作者的生平事迹。
明确:杜甫诗歌创作风格:沉郁顿挫。在初中学过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 现了诗人具有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情怀。
本诗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767年作者流落夔州时写的。“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但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好友李白、高适和严武相继去世,此时恰逢九月初九,杜甫登高写下了这首诗。三年后,杜甫病死在离开四川的途中。
总结鉴赏诗歌的方法之一:知人论世法(并板书)。
四、分析意象
师:作者“登高”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同桌之间讨论。
生2展示。
明确:景物 特点
风 急
天 高
猿 啸哀
渚 清
沙 白
鸟 飞回
落叶 无边 萧萧 下
长江 不尽 滚滚 来
师:补充意象和意境的概念、“落木”和“落叶”的区别。
明确:意象:诗歌中具体的融入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人、物和景等;
意境:作者将自己的情感通过生动的画面表达出来,达到“内情”与“外物”统一而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境界。
“落叶”给人一种枝繁叶茂之感,“落木”给人一种干枯干燥的感觉,因此用“落木”更符合秋天的特点。总结鉴赏诗歌的方法之二:由象入境法(并板书)。
师:找一生朗读描绘画面的文字,请大家闭眼,试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诵读指导:首联两句,“风急”——要读得很凄凉,似乎在唇齿间颤抖的读出来;“天高”——调子要很高并带拖腔;“猿啸哀”——要有欲哭的感觉;“鸟飞回”——联想到作者,孤独漂泊、远离家乡,他还有回到家的那一天吗?!
颔联两句,要将苍凉之感和旷达之悲读出来。
五、体会情感
师:宋代罗大经曾说颈联含有八层意思,你能读出几层意思来?
生3展示。
明确:万里—地之远也;
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齿暮也;
多病—衰疾也;
台—高炯处也;
独登台—无亲朋也。
师:点拨通过具体的字词来体会作者的情感。总结鉴赏诗歌的方法之三:情景交融法(并板书)。
诵读指导:“万”“悲”“常”都要重读。读“万”,开口要大,腔调要拖长,以描绘遥远之状;读“常坐客”,要倍感自己身世凄凉。“百年多病独登台”,要深感自己多病孤独,形单影只,无所依傍。“百”“多”“独”都要重读,其中“独”字要读得特别痛苦。
最后一联,“艰难”要读得稍慢、稍低,“苦恨”要快、要高,要特别重,从牙缝中吐出这两个字;“繁霜鬓”又要稍缓,但声音不能低。当读“新停浊酒杯”时,把欲罢不能的情绪表达出来。
六、课堂小结1.情境式默写(ppt15中几句话对应的诗句)
2.背诵全诗
七、课后作业
根据本课学习的几种方法,自学《秋兴八首(其一)》
八、板书设计
登高
杜甫
《登高》教学设计 自然之秋 知人论世法
“悲” 人生之秋 由象入境法
国家之秋 情景交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