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黄山奇松原文 黄山奇松的简介(十五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黄山奇松原文 黄山奇松的简介篇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新的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解释词语的意思。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理解课题。
板书黄山,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介绍黄山
你知道松树有哪些品种吗?
从课题看“黄山松”有什么特点?
你还想了解“黄山松”的什么?
观看有关图片:你的感受怎样?
导入:今天我们共同走进课文,通过对课文的品读,了解黄山松书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思考、讨论:
(1)课文中介绍了黄山的那些特点?重点写了哪一点?
(2)文中写了哪些松树?是在哪一节写的?
(3)每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第一节: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节: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节:千字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2.找出文中具体描写黄山奇松的段落,读一读。
3.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
4.小结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节有几句话?你从这两句话中知道了什么?那些词语用的特别好,为什么?(理解“四绝”“情有独钟”)
2.第一句中是怎样引出黄山的?第二句与第一句有什么联系?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作业。
1.抄写词语。掌握词语。
2.钢笔描红。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过渡谈话: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并学习了第一自然段,知道黄山松的姿态——潇洒挺秀,人们对黄山奇松真是情有独钟。这黄山松到底奇在哪儿,引得人们对他如此偏爱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
二、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想想这段主要写什么。
2.快速读,分别找出描写这三大名松的句子来。
分别指名读有关的句子: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细读课文,体会每棵松的动人姿态并练习背诵。
(1)学习“迎客松”。
(出示图片)大家看,这就是黄山第一大名松。(板书:迎客松)
请同学们自由读写迎客松的第一句话。读完想迎客松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指名交流。
(相机板书:优美、遒劲、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解释词语:遒劲——雄健有力。郁郁苍苍——形容草木苍翠茂盛。)
“饱经风霜”是指什么意思?(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饱:充分。)这里指谁饱经风霜?这说明了什么?(古老)还有哪些地方看出它的古老?
谁能读出迎客松的古老苍健之美呢?(练读)背诵。
学习第二句。
过渡:迎客松不仅秀美,而且神奇,各自读第二句,读完说说你又读懂了什么。
(这是一个比喻句。找出把什么比着什么。对照图做动作比较,说说这样比喻是否贴切。)
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第三句。
引读: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古朴苍健,姿态雄伟,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乃至——。解释“乃至”(意思更进一层)
练习说话:这句话怎样用“不仅……而且……”来表达。
有感情地朗读写迎客松的句子。指导背诵。
(2)学习“陪客松”。
过渡:黄山松真神奇呀!当游客被迎客松热情地迎到黄山后,接着陪客松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板书:陪客松)
(出示画面)自由读写陪客松的句子。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体会比喻句的优美、形象)比较句子。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陪客松以及名字的由来。)
有感情地朗读。指导背诵。
(3)学习“送客松”
过渡:黄山松真神奇啊!当游客饱览美丽的黄山风光后,接着送客松来向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板书:送客松)
默看有关内容:写了几句话?
自己读,先读写送客松的句子,再读写迎客松的句子,比较这两棵松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从中不难发现作者观察非常细致。)
有感情地朗读。指导背诵。
黄山松造型优美,姿态雄伟,蔚为奇观。集体朗读写黄山松的部分。
这么神奇的黄山松,在哪里观看最好呢?
齐读第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
4.小结朗读:现在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登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观赏姿态独特的黄山奇松。配乐朗读第二段。
二、学习第三段,拓展延伸
1.老师引读课文第三段,思考:这段主要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指名回答
3.出示有关图片,导读:黄山松千姿百态:或 ,或 ,或 ,或 ,或 ,或 ;有的壮如 ,有的形如 。
4.省略号说明什么?这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总分)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三、总结课文。
1.快速默看课文,说说课文写了黄山松哪几方面的内容,用“先……然后……最后……”说一段话。
2.联系全文,说说黄山奇松“奇”在哪儿。
3.你还知道黄山有哪些奇观吗?(交流课外获得的有关知识。)
4.总结课文
四、作业。
1.造句:“屹立”、“郁郁苍苍”
2.背诵课文第二段。
3.完成练习册。
板书:
迎客
情有独钟 陪客 千姿百态
送客
黄山奇松原文 黄山奇松的简介篇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的5/7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和“郁郁苍苍”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教学时间:二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自学生字,预习生词,练读课文;
2、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 (师生共同);
3、制作多媒体课件;
4、提供课前阅读《黄山奇石》(原人教版教材);
5、导游用具(导游旗、太阳帽、喇叭等)。
【点评】:《课程标准》之《课程目标》中在第二学段的综合性学习中要求学生: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因为这篇课文的内容决定了其丰富的人文性。而在课前让学生与老师一起收集相关资料,这不仅仅是对课文的预习和培养良好的收集资料的习惯问题,而且是为了实现课堂上合作交流型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此处让学生参与备课,能让他们储备交流的资本,以实现真正成为学习主人的重要目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到过哪些地方?又想去哪些地方?
不知同学们是否听过这样一句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板书:黄山)
你对黄山了解多少?谈你的感受?你最喜欢黄山的什么呢?如果你
没去过黄山,你又最想了解黄山的什么呢?
过渡:看来对黄山感兴趣的人还真不少,为了做好黄山风景区的旅游宣传工作,我作为黄山诚信旅游局的工作人员,今天特地来这里准备招聘几位小导游。想报名的请举手。(哗然)
【点评】:教者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就是要轻松自如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主题,然后适时地在他们的活动中进行必要性的点拨。以旅游为话题已经让学生很兴奋了,再来一个招聘竞争,学生个个是跃跃欲试,他们此刻的感受是:在这里不是为了完成某种学习任务的,而是来“应聘”的。
现在宣布招聘细则:a:热爱祖国,有奉献精神,乐于为大家做事;
b:普通话发音标准,具有很好的朗诵水平(如:情感丰富、句读正确、抑扬顿挫);
c:热爱旅游事业,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d:容貌端庄,身体健康。
为了公平起见,对于普通话的测试工作,我们特地提供了一份统一文稿《黄山奇松》。今天就以介绍黄山的松为主题,现在给你们五分钟的准备时间参阅文稿。
二、自读文稿:(提出要求)
1、生字读音要正确,可用工具书帮助理解生词,读通每句话,尽量做到流利、有感情;
2、用笔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在下面的读书过程中留心向别人学习;
3、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多练习,并尝试着进行感受体会。
【点评】:课文成了教者对学生“应聘”的资料提供,这在学生的心理上有一种受助的感受,特别亲切。所以对所提出的要求会认真对待。
三、分组练习,交流推荐:
集体读第一段,朗读指导,并结合媒体欣赏“四绝”;结合朗读理解词语:“情有独钟”、“潇洒”、“挺秀”。
分组进行朗读训练,并推荐出小组里最优秀的参加应聘,练习内容:
1、说说读完课文后你有哪些收获?
2、对于黄山是如何评价的?课文又是如何引出黄山松的?
3、选读自己爱读的语句。
过渡:课文中写得最美的是哪一段呢?
四、导读第二段:
1、黄山的松树满山遍野,面对着这看不完、说不尽的松树们作者是如何向我们介绍的呢?(相机板书:迎客 陪客 送客)
2、自由读第二段,要求:
①找一找,分一分,看看这段课文可分成几部分;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
②读一读,划一划,用“——”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用“……”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用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③选自己喜欢的松树,并认真练读描写它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像课文中所描写的松树的形象。
3、交流: ①谈谈结构,说说分层的理由;
②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理解;
总起句:最妙-----绝胜 “当然”的语气指导。
③学习描写迎客松部分:句式“虽然…… 却…… ”为何这样用?
结合投影理解“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
写作手法(拟人、比喻)的体悟;
④按照这样的学习方法自学描写“陪客松”、“送客松”的语句,通过读书体悟语言的优美;
4、比赛读课文;
5、分别说说你自己喜欢的松树“奇”在何处。(相机板书:优美挺秀 独特)
过渡:黄山的松树就这几种姿态吗?
【点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何种形式都是以知识的获取为目的的,语文教学更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所以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环节是不容忽视的。可见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者“在阅读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引导学生随文学习了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这有利于学生今后阅读质量的提高。
五、学习课文第三段
1、自由读课文,同桌讨论,自由设计造型:我是一棵松(可用舞蹈动作、绘画、组合等等方式)
2、齐读;
3、根据概括完成板书“千姿百态”;
4、欣赏黄山松树。
【点评】:这是一个巧妙的设计,与其说是理解课文词语,还不如说是一个课堂中间休息,学生经过前一段的集中学习,大脑有些疲倦了,此刻的“活动”不仅将“千姿百态”演活了,更是学生的个性在同学们面前的一种释放。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导游竞选评选最佳导游
【点评】:这是与课堂开头的一个呼应环节,也是对学生学习的一个检查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阅读理解、口语交际、组织能力都得到了展示。
七、自己设计作业:
1、去黄山旅游;
2、画出黄山松树的姿态;
3、收集更多的黄山资料;
4、背诵;
……… ………
【点评】: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在教学中我们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课外就更应该让学生充分自由地利用所学到的各种知识技能来帮助理解某个知识点,亦或让刚刚获取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旧有知识和生活。
课外延伸:完成作业,交流资料。(多媒体提供资料查寻)
资料内容:1、黄山的来历;
2、关于黄山的传说;
3、有关黄山的诗词;
4、有关黄山的名言;
5、黄山风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人文景观;
……… ………
【点评】:这是为学生打开的一扇门,下课铃声的响起并不标志着结束,恰恰相反,它是学生学习的一个真正的起点。
附板书设计:
黄 山 奇 松
优美迎客
千情
姿挺秀陪客深
百意
态独特送客重
………
第二课时
教师利用电脑设计简单的制作程序。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收集的资料(图片、文字、诗词、音乐……),再进行自我配音合成。分组进行制作专题片比赛。(具体内容略)
【整体评价】:《黄山奇松》主要描写了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课文语言优美舒畅,读来朗朗上口,是一篇非常好的阅读课文。黄山本身所具有的魅力早就为文本奠定了人文性的基础。而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在“对话”上做足了文章。教师在具备了现代教育所必需的大语文观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入一个融解语文的大化的语文世界,将语文的人文性人文化地如春雨般无痕地浸入学生的心田。就能通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角色进行人与自然、与文本、与人之间有意义的轻松而坦诚的对话,将语文的工具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黄山奇松原文 黄山奇松的简介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预习的基本方法。
2、能利用预习的方法预习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黄山的美。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的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一、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板书:黄山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话吗?是什么意思呢?(那么老师来告诉大家,这句话说明了看过黄山以后就什么上都不用看了,在黄山上可以看到各大名山的特点。因此,黄山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奇山”,今天,我们学习黄山奇松(指课题)(板书:奇松)(一起读一下)
二、教会学生预习方法:
过渡: 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当我们打开课本的时候,就会拿起笔来,边读书,边圈、勾、画,做读书的笔记,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平时是怎么预习的?
2、交流预习方法,相应板书:
预习符号(圈勾画符号)
生字生词 下加“ ”,并注音,释义。
重要词语 下加“……”或“▲▲▲”。
重要句子 下面“ ”。
比喻句子 下面“ ”
拟人句 下面“ ”
疑问句子 下加“?”
自然段前标 1 、2、3
自然段中分层标志 “/”
意义段标志 “//”
五步预习法:
第一步: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按全班统一的符号边读边标出各自然段的段号,圈点出字词,找出认识的生字和理解的词语。
第二步:查工具书,理解字词。对文中的疑难字词,用符号标出,查工具书法辨析、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词义。
第三步:试分段落,思考质疑。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大体了解,试着划分段落和层次,思考段意和层意。还要熟读课文,多问几个为什么,标出疑点。
第四步:瞻前顾后,揣摩练习。每篇课文后都设计了练习题,预习时可联系前面的预习提示,思考这些练习。
第五步:重点朗读,反复吟诵。
三、学生预习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四、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
出示生字:(略)
(1)这是课文中的生字,你会读了吗?你觉得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2)谁愿意把生字组成词语,领着大家读一读?
(3)这些生字你还能组成别的词语吗?
2、检查读书:
课文读的怎么样了?谁愿意来读读课文?
(1)当一个同学读的时候,我想请其他同学和我一起做评委,我们要认真听,并且对他的朗读进行评价,或者勇敢地站起来说:“老师,我能读得比他好。”好吗?
(2)指名学生朗读,即时评价。
3、小结:同学们对生字和课文的预习很到位!(鼓励性)
五,审题,提问:
过渡:我们知道,学习一篇文章,要一边读一边想。我们就从读课题开始边读边想,好吗?
2、提问: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题,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如:黄山在哪里?黄山名称是怎么来的?黄山有哪些奇松?奇在哪里?为什么课文要以黄山奇松做题目?黄山除了有奇松,还有什么奇?。。。。。。
六、阅读课文,探究问题:
1、 过渡:既然提出了问题,我们就要解决这些问题。老师想请大家通过一边读一边想,也可以借助你收集到的资料,在头脑形成画面,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2、你们想先解决哪一个问题?(黄山奇松奇在哪里?)
3、讨论、解决这个问题:
(1)仔细阅读课文,想想黄山奇松究竟奇在哪里?边读边想,边在书上做做记号,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2)学生个人自己整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并适当地引读课文呢中的某些段落。
4、讨论解决其他问题。
5、小结:同学们通过一边读一边想,在头脑中展现画面,自己解决不少问题。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用这种方法读书,我们就可以开展课外阅读,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命题高我们的读书本领。
七、作业:下节课,我建议同学们开展一次语文综合性活动,当一回黄山小导游。要当好小导游,你准备做些什么呢?
黄山奇松原文 黄山奇松的简介篇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中的安排:首先,通过录像初步感知黄山风光。使学生对黄山有大致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奇松的特点。接着,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这个问题,让学生研读全文,探究体会。并根据学生的讨论相机出示图片或录像,在问题的讨论中从整体上把握“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特点。然后,精读这段,落实训练点。最后,引导学生想象其它奇松的形态,把训练拓展向课外。
1、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对于学生“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因此,本课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质疑问题、自读解疑和读议领悟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创新意识。
一、设境激趣,再现生活,触发情感。
1、回忆课文,体味美感。
昨天老师又从电视中看到了四川九寨沟的风光介绍片,感觉九寨沟的水确实风光旖旎,太令人神往了。你们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谁能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下九寨沟的水给你的感受?
2、欣赏黄山“四绝”的风景。
[多媒体演示:黄山“四绝”录像]
(借助“课件”演示和老师的解说,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形象快捷地让学生对黄山有形象、生动的印象,激起学生想了解黄山的兴趣。)
3、请你也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黄山给你的感受?
4、看来,黄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人们对黄山奇松却特别有感情,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
过渡:通过欣赏,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5、指读、质疑课题。整理分析,确定研究方向:黄山奇松“奇”在哪?
二、自主研读,创设情境,体会奇特。
㈠、小组研读课文,讨论:黄山奇松“奇”在哪?
㈡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自主学习相应部分。)
1、位置奇
(提醒:黄山松的“家”都安在哪?)
2、形态奇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山奇松的形态特点,并指导感情朗读最后一节,加强体会黄山松形态奇的特点。)
㈢观看录象,准备介绍黄山奇松的特点。
1、观看“黄山奇松”的录象,谈谈感受。
2、小组准备,以黄山奇松的身份作“自我介绍”。
3、交流汇报:
(在学生的自主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朗读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语句,加深理解这三种松树的特点。)
“迎客松”
⑴、出示句子: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指导朗读)
⑵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
[多媒体出示迎客松的图片]
说话想象训练: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每天不知要迎接多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假如你是迎客松,你会说些什么?
(指名说)
⑶小结:是的,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
(引导学生对迎客松有初步总体的印象。)
同法相机学习“陪客松、送客松”这部分语句。
三、抒情表达,发挥想象,丰富情感。
1、发挥想象:黄山只有这几种松树吗?
2、引导学生以松树的身份介绍其它松树的形态。
四、拓展延伸,创造生活,积淀情感。
1、“五一”长假快到了,溧阳的天目湖旅行社准备开辟“竹箦——黄山”的游览线路,请你代写一句广告词。
(学生写广告词,教师巡视指点)
2、交流汇报。
(评:让学生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并超越文本,使课堂充满浓浓的创新气息和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把学习语言文字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融为一体,使语文学习展现生命活力。)
3、你知道黄山“四绝”还有那些优美的姿态?我们再去欣赏一下大自然的神工鬼斧之笔。
[多媒体演示:黄山“四绝”的另一个风景片]
四、布置作业 :
同学们,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这些景色,黄山全有,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的确令人着迷。同学们,可以记下这句话,回去后还可以把黄山的奇松或其它“三绝”介绍给爸爸妈妈,说不定爸爸妈妈听了你精彩的介绍后,暑假就能带你到黄山去游玩呢!
黄山奇松原文 黄山奇松的简介篇五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
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2、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目标检测
1.指名简介三大名松的奇特之处?
2.作者具体描写了哪种黄山之松?
二.新课教学: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秀美,有许多风景名胜,其中黄山更是著名,去过黄山吗?黄山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想不想去黄山游览一番?
3、好的。现在,老师为你们做导游,你们就跟着老师一起去黄山一饱眼福吧!瞧,我们已经到黄山了。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4、看了黄山风景,你想说点什么吗?
三:自读
1、黄山真美啊!而黄山奇松更是黄山的骄傲。自己读第二节,看看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黄山松。
2、课文第二节主要介绍了哪几种黄山奇松?(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四:学习“迎客松”部分
1、同学们,现在,老师已经把你们带到了黄山最奇妙的观松处——玉屏楼,这儿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在这儿,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我们就在这儿观赏黄山奇松吧。(出示三幅挂图)
2、(出示三种松的名称)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黄山松啊!我们先来认识最有名的迎客松,
3、谁来把写迎客松的话读给大家听?
4、自己读一读,想想你从这几句话中体会出迎课松奇在什么地方。
5、你从这几句话中体会出迎客松奇在什么地方(图文对照)?能把它读好吗?(注意: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
6、迎客松已经在悬崖上屹立了一千多年,可想而知,它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雨吹打、多少烈日的暴晒。它虽然饱经风霜,但是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让我们一起来赞美它。迎客松姿态优美——
五:学习“陪客松、送客松”部分
1、迎客松真是奇特!陪客松和送客松也有自己的特点,仔细观察图二),读读关于它的文字,小组讨论:它奇在什么地方。
2、谁喜欢陪客松?能把它读好吗?
3、谁喜欢送客松?能把它读好吗?
六、学习第三节
1、看完了玉屏楼前的三棵奇松,你一定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深深地吸引住。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现在,老师把你们带到了黄山奇松的世界。同学们仔细观察挂图,看一看它的样子。
2、谁来做小导游介绍你喜欢的黄山松是什么样儿的。
3、小导游当得真不错。(出示\引读第三节)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省略好表示什么?你会着样子说一说吗?再读第三节。
七、拓展
同学们,我们领略了黄山松的风采,也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些千姿百态不畏风险的黄山松。 黄山松不仅外在美而且内在美,它的生命力多么顽强!同学们,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可见,黄山风景的确令人着迷。想了解黄山更多的景致吗?
八、布置作业
同学们,今天的黄山游过瘾吗?黄山松这么奇特,你们回去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说不定他们听了你的介绍,暑假就带你去游览黄山呢!
板书设计
迎 客 松
陪 客 松
送 客 松
黄山奇松原文 黄山奇松的简介篇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品读迎客松的部分。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教学谁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知道“天下第一奇山”指哪一座山?(生:黄山)板
书黄山
师:黄山有四绝,以( ),( ),( ),( )闻名天下,于是古人赞美黄山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今人也说:“感受黄山,天下无山“然而人们对黄山奇松却情有独钟,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同去欣赏黄山的奇松。
2、补板课题:奇松的“奇”用红色粉笔写大。
3、师:这里的“奇”你是怎样理解?(生回答)
4、师:带着你对“奇”的理解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奇”
生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难读的句子和段落多读遍。
出示生字新词:誉为,陡崖,屹立,玉屏楼,宾客,卧,枝干遒劲,枝干蟠曲,郁郁苍苍 (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指名学生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请几名学生说。
三、品读探“奇”
1、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师:黄山是松的世界,松的海洋,而最妙的观松处是玉屏楼。在玉屏楼上,你会看到哪些名松?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带问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生读文,指名说。
四、品读“迎客松”
1、过渡:看来这三棵名松已经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墨去感受迎客松。板书:迎客松
2、师:请大家自由轻声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迎客松的语句。多读几遍,把读后的感受写在书中空白处。
3、集体交流:
其一:体会迎客松的姿态优美。
a师: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在这句话中哪些词最能体现迎客松的特点?
b指导学生理解枝干遒劲,郁郁苍苍,重点理解饱经风霜。
c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自由练读,分男女读。
其二:体会迎客松样子的奇特。
a师:你从哪里看出来?你还读懂了什么?
b师:假如你是这棵迎客松,会怎么介绍自己?(指名说)
c正是因为我姿态优美,样子奇特,人们给我取名迎客松,来,迎客松们伸出你们的手臂,读出你们的热情。
其三:体会迎客松的象征意义。
a师:迎客松近千年如一日,如今……(师引读,生续读)板书象征。
b师介绍在中南海大厅,人民大会堂安徽厅挂迎客松的挂图。
c师:在这种神圣的地方都有迎客松的倩影,这种心情无法语言表达。但我相信大家会读好这句话。(生齐读)
d师:所以人们去黄山就会去看,想起黄山就会想起。
小结,对着板书理清脉络。
五、全文总结
同学们,在你们浏览黄山的途中不仅仅有让你宾至如归的迎客松,还有默默相伴的陪客松,还有恋恋不舍目送你的送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又会给你带来怎么样的感受?下节课,我们继续采用学习迎客松的方法学习。
六、布置作业
1、学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迎客松的语句。
板书 16 黄山奇松
遒劲
迎客松 (象征)
郁郁苍苍
黄山奇松原文 黄山奇松的简介篇七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断。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简介黄山。
初读课文
自学课文。
1, 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 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
3, 理解词语。
陡崖 屹立 遒劲 郁郁苍苍
宾客 盆景 饱经风霜 情有独钟
巡视、适时指导。
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试读课文。
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检查复习
听写词语。
指名读课文。
细读课文
指名读第1自然段。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的四绝的绝是什么意思?
闻名于世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情有独钟?
黄山松奇在什么地方?潇洒挺秀表现在什么地方?
能说说黄山松的潇洒挺秀吗?
齐读第1自然段。
指名读第2自然段。
第一句说了什么?
这一句中的绝胜和那个词语的意思相同?
第二句说了什么?
迎客松的姿态怎么样?地位怎么样?
陪客松的位置在哪儿?他给人们怎样的感受?
送客松的姿态怎么样?动势怎么样?他给人们怎样的感受?
写三大名松用了两个如同和一个好象,这是为什么?
齐读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3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第一句起什么作用?第2句有几个分句?
分别说了什么?
第三课时
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重点写黄山松潇洒挺秀,形象独特,千姿百态,把黄山装点得更加神奇、秀美。
指导背诵。
听录音。
利用板书提示,串联背诵。
各自轻声试背。
全班齐背。
练习
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默读课文,说说奇在哪里?
板书设计 :
处处都有 潇洒 挺秀
优美 遒劲 郁郁苍苍
迎客 枝干斜伸 如同迎接 玉屏楼 陪客 如同巨人 陪同观赏
观 松 独特 蟠曲
送客 深出 好象告别
屹立 斜出 弯曲
千姿百态 仰 俯 卧
状如 形似
黄山奇松原文 黄山奇松的简介篇八
教学目的 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 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感悟黄山松的奇美。
难 点 在读中感悟黄山松的奇美。
教学方法 朗读法 指导法
教 具 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16 黄山奇松
名字
神奇 样子
生长情况
所用参考资料 《语文教学参考用书》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有许多名山大川,你知道哪些?然而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更是集群山之美于一身,以它独特秀美的风景吸引了无数游客,黄山以四绝闻名,分别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在这四绝中人们对奇松更是情有独钟,“情有独钟”是什么意思呢?(生答)为什么会对它情有独钟呢?(神奇)
对,正是因为它的神奇,让人们对它情有独钟。现在为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山去一堵奇松的风采。
二 学习第二段
请同学们认真地高声朗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几棵松树?(迎客 陪客 送客)它们神奇在哪里?
1、你是从哪句话感受到它的神奇的?
2、交流。
“姿态优美,枝叶遒劲”
样子优美、神奇
“饱经风霜,郁郁苍苍”
年代久,经历风风雨雨,依旧茂盛
“迎客、陪客、送客”
名字很奇特
“天然盆景,枝干蟠曲”
天然美
3、在优美的音乐中看图欣赏
4、指导朗读
我们已经知道了黄山松的神奇,那怎么样通过自己的读,让听的人也能感受到神奇呢?
5、指导说话
作者的描写让我们身临其境,现在你就是黄山上的一棵松树,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自己吗?(生长情况)
三 学习第三段
1、齐读课文第三段
2、谈谈感受
3、指导朗读
4、欣赏黄山松
5、写话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
四 总结
黄山是神奇的,是黄山上不可缺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难怪古人会说:“黄山之美始于松”呀,可见黄山松真是魅力无穷令人着迷。
五 作业
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用诗、画、文章赞美黄山。
黄山奇松原文 黄山奇松的简介篇九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随文理解字词,重点理解“饱经风霜”“屹立”并学会用其中一个来造句。
3抓住“情有独钟”,通过朗读感受黄山奇松的“奇”,激发学生对黄山的热爱与向往。
教学流程:初读,整体感知,走近黄山奇松——悟读,感受情有独钟,品味奇——总结升华情感
教学流程:
一初读,整体感知,走近黄山奇松
1 师:潍坊被称为风筝之都,让咱们潍坊人感到骄傲的是风筝;而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让黄山人感到骄傲的是什么?
生:黄山奇松
师:(板书:黄山奇松),今天就让咱们一同走进黄山,去欣赏那里的奇松。
2自由读一读课文,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想,在作者笔下黄松奇松奇在哪?
3(出示:四绝——)读完了吗?同学们请看,这就是黄山四绝。在这四绝之中,人们最钟爱什么?哪一个词体现?
生:情有独钟
师:好一个情有独钟!今天咱们就带着这个词走进黄山,去欣赏黄山最有名的三棵松,它们分别是: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板书: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写完:同学们,我们一起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三大松的奇,你对那一棵松情有独钟,你可以多读几遍,读时有什么感想,用笔在旁边写一写。好,开始。
二 悟读,感受情有独钟,品味奇
(一)悟迎客松的奇,总结学法
1师:今天咱们也来当一回游客来到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了,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迎客松(出示:迎客松图)
师:来,郭老师了解一下:哪些同学对迎客松情有独钟的,举手。
起来回答的同学,先读,再说说你为什么对迎客松情有独钟?
生读(师相机指正),说说理由,
(生读: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我喜欢它的理由是它虽然经历了很多,却仍然保持活力,生命力很强。好,读一读,读出迎客松那蓬勃的生命力!
谁还对迎客松情有独钟?
(生读:他有一从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一个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得到来。我喜欢它的理由是它伸出的枝干很像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说明他很好客)你是被它的热情感染了,对吗?是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也来当一回迎客松,表现一下你的热情!谁还能配上动作表现?
(生读:再说。我发现你在读遒劲的时候加重了语音,为什么?遒劲什么意思?很苍劲有力!能通过你的朗读来体现吗?你读出了一棵刚劲的迎客松!(有气势,雄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这棵迎客松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八百多年的,它要经历多少磨难?文中哪一个词能体现?。饱经风霜。是啊!多简单的一个词,可这里面却要包含着迎客松经历的多少艰辛与困苦!
假如请你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迎客松经受的磨难,你会用哪一个词?比如——风吹雨打。
800多年的岁月,虽然它历经(风吹雨打),
虽然它历经( ),
虽然它历经( ),
虽然它历经( ),
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这是一棵多么顽强的迎客松!它姿态优美,枝干遒劲——————————(外形);它又是一棵多么多么热情的迎客松!它有一丛————————(联想);如今,这棵迎客松————————
同学们,对迎客松情有独钟的同学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读出你内心深处的那一棵迎客松的形象吧。(齐读这段话)
我们刚才学习迎客松的时候,
先找:描写迎客松的句子读一读。
再找:关键词 “遒劲”“饱经风霜”等理解迎客松的奇。
请同学们按这种方法学习陪客松与送客松。
出示:送客松。,同学们请看,这是——陪客松。
谁来读一读?
生读。(我发现你读到一个词:巨人,很有力。从这个词中你看出什么?)
陪客松很大,好,请你用你的声音读出它的大!
9同学们,迎客松热情好客,陪客松彬彬有礼,那么,在你的眼中,送客松呢?
师:对送客松情有独钟的同学请站起来,咱们一起读一读。(生读完,师相机出示送客松的图片:你看,送客松正在陡崖边跟你们挥手告别呢)
10同学们,咱们来说一说,你觉得送客松奇在哪里?
生:(就像依依不舍告别。)依依不舍说明什么?不舍的,什么不说了,你用你的声音表现出来。
生:姿态独特 枝干盘曲 天然盆景 (引导到天然盆景)
师:一般的盆景是由人工修剪的,而天然盆景是谁修剪的?大自然
好,让我们读一读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吧!
11 是啊,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黄山松潇洒 挺秀的身影,怎么能不让人流连忘返! 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黄山松数目众多,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它们有的形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黄山松可真是:——千姿百态。(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大家请看,这里有一个词:屹立,立就是站着的意思,那么屹立是什么意思?(引导偏旁:像山一样站着)这些词能用来形容哪些人?谁能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14学了这么多了,你们想不想看看其他黄山奇松的图片呢?
出示:四张图片 最后合四为一
师:来,同学们,请你们认真观察你情有独钟的那一棵松树或想想你心目中想象的那一棵松树的样子,写一写。写的时候,我们学习迎客松的写法:先写它的外形,再根据它的外形特点展开你的想象。
(3——4分钟)
师:好,同学们,俗话说:三分写,七分读。谁来读一读你心目中的那一棵松。(生读,师随机评价)(秀美 挺拔 神奇高大俊秀的一棵松)
老师发现写的好的同学还有很多,课后可以互相读一读。
三 情景升华情感
最后,让我们一起走进黄山,去欣赏那里奇异的风景,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同学们,黄山欢迎你们。
黄山奇松原文 黄山奇松的简介篇十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新的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三、教学课时:
二课时
四、教学准备:预习课文(解释:情有独钟、屹立、遒劲、蟠曲、郁郁苍苍、饱经风霜。找资料,练习册上有很好的资料,提醒学生读。)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大意,知道黄山松“奇”在哪儿。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理解课题。
你知道松树有哪些品种吗?
从课题看“黄山松”有什么特点?
你还想了解“黄山松”的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渎课文。
思考讨论:
(1)课文中介绍了黄山的那些特点?重点写了哪一点?
(2)文中写了哪些松树?是在哪一节写的?
(3)每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第一节: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节: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节:千字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2.集体朗读课文。
3.交流自学的字词。
三、学习第一节。
1.这一节有几句话?你从这两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理解“四绝”“情有独钟”)
2.第一句中是怎样引出黄山的?第二句与第一句有什么联系?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
四、作业。
1.抄写词语。掌握词语。
2.钢笔描红。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过渡谈话: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并学习了第一自然段,知道黄山松的姿态——潇洒挺秀,人们对黄山奇松真是情有独钟。这黄山松到底奇在哪儿,引得人们对他如此偏爱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
二、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读完想想主要写什么。
2.快速读,分别找出描写这三大名松的句子来。。
分别指名读有关的句子: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细读课文,体会每棵松的动人姿态并练习背诵。
(1)学习“迎客松”。
(出示图片)大家看,这就是黄山第一大名松。(板书:迎客松)
请同学们自由读写迎客松的第一句话。读完想迎客松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指名交流。
(相机板书:优美、遒劲、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解释词语:遒劲——雄健有力。郁郁苍苍——形容草木苍翠茂盛。)
“饱经风霜”是指什么意思?(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饱:充分。)这里指谁饱经风霜?这说明了什么?(古老)还有哪些地方看出它的古老?
谁能读出迎客松的古老苍健之美呢?(练读)背诵。
学习第二句。
过渡:迎客松不仅秀美,而且神奇,各自读第二句,读完说说你又读懂了什么。
(这是一个比喻句。找出把什么比着什么。对照图做动作比较,说说这样比喻是否贴切。)
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第三句。
引读: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古朴苍健,姿态雄伟,如今这棵
迎客松已经成为——,乃至——。解释“乃至”(意思更进一层)
练习说话:这句话怎样用“不仅……而且……”来表达。
有感情地朗读写迎客松的句子。指导背诵。
(2)学习“陪客松”。
过渡:黄山松真神奇呀!当游客被迎客松热情地迎到黄山后,接着陪客松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板书:陪客松)
(出示画面)自由读写陪客松的句子。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体会比喻句的优美、形象)比较句子。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陪客松以及名字的由来。)
有感情地朗读。指导背诵。
(3)、学习“送客松”。
过渡:黄山松真神奇啊!当游客饱览美丽的黄山风光后,接着送客松来向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板书:送客松)
默看有关内容:写了几句话?
自己读,先读写送客松的句子,再读写迎客松的句子,比较这两棵松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从中不难发现作者观察非常细致。)
有感情地朗读。指导背诵。
黄山松造型优美,姿态雄伟,蔚为奇观。集体朗读写黄山松的部分。
这么神奇的黄山松,在哪里观看最好呢?
齐读第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
小结朗读:现在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登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观赏姿态独特的黄山奇松。配乐朗读第二段。
二、学习第三段。
1.老师引读。
2.省略号说明什么?这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总分)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三、总结课文。
1.快速默看课文,说说课文写了黄山松哪几方面的内容,用“先……然后……最后……”说一段话。
2.联系全文,说说黄山奇松“奇”在哪儿。
3.你还知道黄山有哪些奇观吗?(交流课外获得的有关知识。)
四、作业。
1.造句。(先理解词义,再造句。)
2.背诵课文第二段。
3.完成练习册。
和大家分享我的收获:
我对第二课时这样设计中,作者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用一句话来概括感受,再仔细地读读课文,说说从哪里可以感受到黄山松的奇?三读课文,请学生思考,同样是写黄山松的奇特句子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引导学生用这样的学法学了第2自然段后,再欣赏一些黄山松的图片,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张,学习作者的写法,写一段话来介绍一种松树。
这样三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朗读再加上写话练习,逐渐由理解文本的内容(写什么)、品味语句(怎样写)向语言的内核(为什么这样写)进军,这样三次由浅入深水到渠成的朗读,让学生掌握了语言的规律:对于同一事物,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可以避免今后在习作中表达的单一呆板,真正达到学习语言、提高语文的目的。
今天听了顾老师的精彩的教材解读之讲座,我想明天的语文课堂上我也要去这样尝试,不断地转变观念,更新理念,真正地引导学生去读书,而不是表面上的朗读,要带着学生去读去思考去研究,关注语言的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提高语文水平!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昨天听了顾老师的讲座后,我进行了认真地思考,反思自己的教学一直停留在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知道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的,虽然也涉及到了写法,让学生揣摩,但是有时候只是浅层次的,有时候又不知道如何让学生感悟写法之高超。昨晚在网上看了那个教学案例后,引导学生三读课文,从“写什么”到“怎样写”再到“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读书,真正意义上读懂了课文,学习了语言,并学会了写法。
我不仅让学生读懂句子,感受到松树的奇特,反复地朗读和背诵句子,并做了一个简单的投影片课件,让出示三大名松的图片,让学生再读课文,来指出到底分别是哪种松,陪客松是不难找的,但是“迎客松”和“送客松”却有点混淆,我并没有立即给学生指正,而是让学生分别找出依据,两种松树都有一丛枝干伸出来,不容易分辨,但是有个明显特征,我稍微作点提示,学生很快从语句中找到“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找到了理由可以充分证明它的身份。我感到欣喜!学生三读课文,找到了文中写三大名松的句子,并品味出写法的不同,感悟到比喻、拟人等手法的运用,使语句更生动具体,知道作者不仅写出了所看到的,还能发挥想象写出名字的由来,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黄山松的奇特!到这里,我的第二课时教学似乎完成了!但是我想,学生积累了这样精美的语言,学会了写法,我应该让学生学会运用!于是,我出示了一组图片,让学生欣赏千姿百态的黄山松,再学习课文的写法介绍一种松树。呵,我班的小家伙们可真聪明,我夸他们都是小作家,小才子,所介绍的松树可真神奇秀美!以下就是我任意选择的几位学生的作品和大家分享,请多提宝贵意见:
孔雀松秀丽挺拔,树枝向两边舒展,虽然经受千磨万击,但是它还是屹立在斜坡上。孔雀松的树跟就像孔雀的双脚笔直地站立在那儿,茂密而苍翠欲滴的枝叶又像孔雀的大尾巴。这只孔雀在山坡上亭亭玉立,热情地招待客人去参观黄山。(魏薏文)
握手松姿态奇异,树干挺直,虽然它经历风吹雨打,但是看上去仍然容颜不老,生机勃勃。它有一根强壮的枝干斜伸出去,虽然看上去光秃秃的,但是只要你仔细观察一下,就会不难发现这根枝干的顶端有茂密的叶子。如果你在远处看它,就会觉得它是以个伸出手臂,想和你握手的松呢!(苏俊杰)
冰淇淋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虽然经历过风风雨雨,却还是郁郁苍苍,生机勃勃。它从上往下看,好像圆形的冰淇淋。如今,它已经成为孩子们喜爱的松树了!(徐思凯)
悬舞松生活在陡崖边,姿态富有特色,枝干弯曲。前后两棵松树像一男一女正在翩翩起舞,每时每刻都给游客观赏着自己独特的舞姿,让游客们心旷神怡!(熊亦俊)
顶天松中间有一条粗壮结实的主干,高得一眼望不到顶,好像顶天立地的盘古,从远处看又像一个还未熟的青苹果。我怀疑爬上它,是否能到达传说中的天堂?它又如同一个三角形,尖尖的“头”伸到了云层中……
…………
(教学时间:11月15日,教学后即刻写下心得,还有许多学生的作品未能打处。)
课前思考:
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用“黄山奇松”作课题?黄山的松树奇在那里?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并且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
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黄山的四绝,了解黄山的三大名松,了解黄山松的千姿百态。
精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来品读黄山松树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描写黄山松树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第一自然段来整体感知黄山松树的奇,抓住“四绝”、“闻名于世”“情有独钟”,体会黄山松树的名气之大。再扣住“处处”、“潇洒”、“挺秀”等词语,体会黄山松给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象。学习全文的重点段——第二自然段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本段的层次。知道本段采用了总分结构后,细细体会三大名松的特点。最后一段的学习,通过三组结构工整的短语来真切的感受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并且仿照这样的句式,在图片的帮助下展开合理的想象。
学习了姚老师的设计,我也考虑尝试让学生来描写松树,不知会有什么结果出现。期待着……
课前思考:
这篇课文描写了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黄山奇松》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网络资料对课文的题目和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初读课文后估计能提出了比较多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给予肯定,并从中筛选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供学生在课堂上研究。如学生有可能会问“‘黄山奇松’奇在哪儿?”“为什么说迎客松是黄山奇松的代表,是整个黄山的象征?”“为什么黄山松和别处的松树不一样,为什么会呈现出千姿百态”等等,对于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可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研究。
教学反思:
扣重点,自主探究,感知深入。教学须有详有略。了解黄山松的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其中三个层次,采用一详两略的教学方法。
迎客松,先请学生自读文本体验,了解它的姿态优美,了解这种美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美?通过朗读,学生领悟了“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这句话,了解了迎客松在黄山松中独特的地位。
在学生对迎客松有了生动印象的基础上,请学生感情朗读。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迎客松给我们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呢?学生通过探究,进而知道是描写、拟人、比喻、想象等表现方法,准确鲜明地展现了迎客松的奇特点。此刻,学生再读“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整个黄山的象征”时,词的内涵就都能表达在他们的表情、声音、语调之中。
教学反思:
因为前几天听了顾老师的辅导,知道课文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解读,逐渐从理解文本的内容(写什么)、品味词句(怎样写)。所以在上这堂课时,心中有了底。一堂课上下来总体觉得不错。课上先介绍了祖国的五岳,(特别要提的是杨立洲,他都能说出名称,并且还知道他们各自的特点。)接着介绍三大名松,让学生了解他们的名字都是按照他们的姿态来命名的,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还有那些松树,当然我们写得没有(2)班学生写得精彩。
书中描写迎客松时有一个词,叫“遒劲”,学生借助词典都知道这个词的意思是“强健有力”,可是我觉得学生可能并不真正了解这个词的意思。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遒劲”是什么意思?(雄健有力)知道这个词是用来形容什么的吗?(树干,有的说还有书法作品)这时我出示了一张放大了的松树枝干的图片,我问:“这回你会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是“遒劲”了吗?”学生很容易就明白是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的意思,我觉得这样的学习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思路很清晰,篇幅短,语句美,学生很爱读。通过同事向我介绍顾老师的讲座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高年级语文教学与中年级的要求的确存在着差距。我们不光要让学生读好语言,读懂语言,积累语言,更要在推敲作者如何进行语言表达的方面进行探究。《黄山奇松》,曾经作为四年级的教材,我教过好几回了,但从来没有像这一次,这么关注作者的写作特色。仔细辨来,的确有这么几点写作特色供我们品味。一是文章的先总后分的写法,二是作者注意抓住典型进行具体描绘,三是介绍名松的时候注意实与虚的结合,等等。见这篇文章也是一篇习作的好范文,于是我也模仿了姚老师的做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介绍自己命名的松树”,实践下来,效果真的很好。看来,多探讨,多交流,收获还真的很大。
在后来的小练笔中,我发现学生能够继续学以致用,将课堂积累的写作方法加以运用。例如,有的学生在介绍家乡美景时注意了模仿课文第二自然段采用先总后分的写法;有的学生尝试课文第三段的排比写法,用整齐划一的句式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在生动地表达内容的同时,也起到了增强语气的作用;有的学生模仿了介绍三大名松的有关写法,注意了突出重点,等等。看来阅读与作文教学是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
黄山奇松原文 黄山奇松的简介篇十一
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这篇课文描写了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读懂课文的内容。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教材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把课文内容与网络教材上的图片、文字、影片结合起来进行阅读感悟课文的能力。
4、赏读品味,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视频播放,激趣导入
1、播放黄山风光片,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哪儿的风景吗?
2、激趣导入:在黄山“四绝”中,人们为什么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呢?它们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去看看黄山奇松,好吗?为此,老师特地制作了一个网站,里面搜集了许多有关黄山奇松的资料,而且里面还有一篇介绍黄山奇松的文章写得特别美,只要同学们进去看一看,相信大家一定能够解开心中的谜底,保证你们不出教室门,尽览黄山景。听老师这么一介绍,同学们是不是很想进入看一看呢?
今天,让我们乘坐网络快车进入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去触摸黄山松,去欣赏黄山松,去感受黄山松。
【孩子读课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教师要善于把握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由景入情,以情观景,启发想象,步入情境。教学《黄山奇松》时,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课文的情境和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淀,启动情感。】
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1、展示学习目标。(利用投影仪在大屏幕显示)
①仔细读一读《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选择文中最美、最生动有趣的一句话好好读一读,读懂意思,读出感情。
②边读文章,边查阅相关资料,把你认为黄山奇松最神奇的地方说给同座位听。
2、学生自主学习。(学法指导:你可以先读读课文,再看看有关资料,也可以围绕问题先看看有关资料,再去读课文)
3、汇报自学情况:
(1)好!你们通过自主学习,阅读《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那么,黄山奇松给你留下了怎样印象?根据“自学提示”你读懂了什么?请你向大家汇报一下。
(2)启发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资料对课文的题目和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给予肯定,并从中筛选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供学生在课堂上研究。如“‘黄山奇松’奇在哪儿?”、“为什么把黄山称为‘天下第一奇山’?”、“为什么说迎客松是黄山奇松的代表,是整个黄山的象征?”、“为什么黄山松和别处的松树不一样,为什么会呈现出千姿百态?”等等】
三、合作学习,研究问题
1、好!有了问题就需要解决问题,请你围绕这些问题去朗读课文,利用网络教材提供的图片、影片、文字资料自己去学习、解决这些问题。
2、学生根据问题进行研究学习。
【这一环节为学生进一步研究问题、伙伴间的合作学习提供一个便于研究的场所,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影响,从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有了问题,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资料,引导学生自己去读文,去解决问题。】
四、汇报评读,点拨提高
1、重点汇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
①“迎客松”的句子:
感悟:针对“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一句,你读懂了什么?
欣赏介绍:“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迎客松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展开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黄山旅游。
探究:为什么说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呢?
想象品读:面对天下游客的到来,迎客松怎么说呢?能用你的身姿表现出来吗?
②陪客松:
感悟:读了“陪客松”这一句,你想说点什么吗?
品读:陪客松正伸展那宽大的臂膀,遮挡住炎炎烈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那博大的胸怀、那浓烈的情感、那无私的奉献怎能不让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③送客松:
探究:为什么送客松被称为“天然盆景”呢?
想象品读:单击“送客松”,欣赏图片,师语:多么热情的送客松啊!像是在挥手告别,又仿佛是在作揖送客,又俨然是在伸手挽留。送客松面对着即将离开的游客,它会怎么说呢?
3、配乐朗读全文。
【学生通过阅读,心中已经有了丰富的语言和情感的积淀。这时组织学生围绕自己研究的问题进行精读品味,在精读品味中注意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并及时点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探究创造,拓展迁移
1、学习《黄山奇松》一文,简直就是一种美的享受,文章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我们不仅要学会感受美,而且也要像《黄山奇松》的作者一样去创造美。
(出示黄山怪石图片)
黄山怪石也别有情趣,请任选一个画面,用你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让这美丽的石头动起来、活起来。
2、学生准备,教师个别指导,组织学生汇报,适时点评。
3、作业:黄山怪石,千姿百态。我建议你们课后上网浏览黄山的网站,有选择地进行介绍,可以进行合作,制作一张电子小报,好吗?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教师还要精心设计,拓展迁移。《黄山奇松》是一篇很好的习作范文。我在引导孩子品读课文以后,展示黄山“怪石”的图片:“我们不仅要学会感受美,而且也要像作者一样去创造美。黄山四绝中的‘怪石’也别有情趣,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块怪石,用你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让这美丽的石头动起来、活起来!”课堂练笔训练扎实有效。布置的作业学生很感兴趣,探究合作的积极性很高,也提高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黄山奇松原文 黄山奇松的简介篇十二
黄山奇松遍布黄山,峰壑百龄以上的古松数以万计,著名的有迎客松、送客松、卧龙松等31棵。许多奇松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体花岗岩的裂隙之中;因峭壁陡滑,雨水难留,为寻找水源,根部要不断潜入岩体深处有水的断层,所以根的长度往往超过树身数倍。
黄山延绵数百里,千峰万壑,比比皆松。黄山松,它分布於海拔800米以上高山,以石为母,顽强地扎根於巨岩裂隙。黄山松针叶粗短,苍翠浓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态。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有的循崖度壑,绕石而过;有的穿罅穴缝,破石而出。忽悬、忽横、忽卧、忽起,“无树非松,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
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
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迎客 松 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挺立于玉屏峰东侧,文殊洞上,破石而生,寿逾八百年,树高10米左右,胸径64厘米,地径75厘米,枝下高2.5米。树干中部伸出长达7.6米的两大侧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展开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黄山旅游。它是黄山松的代表。姿态苍劲,翠叶如盖,刚毅挺拔,彬彬有理,形象可爱。
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陪客松 位于黄山玉屏峰前文殊台上,海拔1670米处。四棵古松,犹如仙女,亭亭玉立,姿态秀丽,常年累月在此陪伴游人观景,故名。树龄均已500年,均高5米。东侧两棵,干围1.15米;西面两棵,干围1米。冠幅直径均为5米。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奇松是“黄山四绝”之首,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黄山松,以石为母,以云为乳,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且不说那展翅欲飞的凤凰松,玉麒腾跃的麒麟松;也不说那轻歌低吟的竖琴松,缠绵亲妮的连理松。单是那漫山遍野普普通通的无名松,就足以把黄山装点得妙不可言。
正因有了遍布峰林沟壑的黄山松,于是,黄山的景美了,山活了,风动了,云涌了,雨多了,泉响了……连山石也有了灵气。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
英姿飒爽的迎客松
黄山松针叶短硬,树冠扁平,颈干粗韧,叶色浓绿,盘根于石,傲然挺拔,生态适应性极强,1961年,著名林学家郑万均等通过考察和鉴定发现黄山松与中国台湾松其实是同一树种。
黄山松,是植物学上一个独立的品种,是以黄山命名的两针叶松树,广布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中国台湾诸省及河南南部、湖北东部,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峰山顶、陡坡、山脊、裸岩等地段。黄山松针叶短硬,树冠扁平,颈干粗韧,叶色浓绿,盘根于石,傲然挺拔,生态适应性极强,在悬崖陡壁上形成树冠平展的旗形树,在平缓的山坡或山脊上形成不同年龄级的黄山松林,姿态各异,构成景区独特的景色。黄山松的外形与华北、西北的油松极为相似,故过去很长时间里人们一直把黄山松当作油松。1936年,中国植物学家来黄山进行实地考察,经鉴定认为黄山松针叶短,微细,树脂的数量、位置与油松截然不同,是一种新树种,因为这一科学现象是在黄山首次发现,所以就以黄山来命名这一树种。1961年,著名林学家郑万均等通过考察和鉴定又发现黄山松与中国台湾松其实是同一树种,于是将黄山松与中国台湾树合并为一种,改学名为pinus chinese taiwanensis,仍保留“黄山松”这一中文学名。
双龙松
黄山松盘根于危岩峭壁之中,挺立于峰崖绝壑之上,或倚岸挺拔,或盘曲虬劲,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有的循崖度壑,绕石而过;有的穿罅穴缝,破石而出。忽悬、忽横、忽卧、忽起。巨松高数丈,小松不盈尺,破石而生,苍劲挺拔。那姿态,美得让人称奇,奇得让人叫绝。
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和黄山的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黄山松的种子能够被风送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去,以无坚不摧、有缝即入的钻劲,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黄山泥土稀少,但花岗岩中肉红色的长石中含有钾,夏天雷雨过后空气中的氮气变成氮盐,可以被岩层和泥土吸收,进而为松树的根系吸收;松树的根系不断分泌一种有机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矿物质和盐类分解出来为己所用,花草、树叶等植物腐烂后,也分解成肥料,被黄山松吸收,这样黄山松便在贫瘠的岩缝中存活、成长。由于大部分黄山松都有是依峭壁而生,植物天生的喜光性,向阳性和求取水份的本能,使得黄山松的枝枒都明显地向一边倾斜。正是因为地理环境和阳光、云雾、风霜等气候条件的影响,造化出黄山松千姿百态的奇状。
连理松(冬)
黄山松是黄山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1990年,黄山列入《世界双遗产名录》,其中有54棵古树名木被列入了《名录》,这54棵古树名木中有32棵就是黄山松。
黄山松坚韧傲然,美丽奇特,但生长的环境却十分艰苦,因而生长速度异常缓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黄山松,往往树龄上百年,甚至数百年;根部常常比树干长几倍、几十倍,由于黄山松的根扎得很深,能够汲取岩石深处的养份,黄山才松能坚强地立于岩石之上,虽历风霜雨雪却依然永葆青春。
龙爪松
黄山松是黄山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数出名字的松树成百上千,每颗都独具魅力。黄山园林部门从1982年3月开始,陆续为黄山古树名木登记建档,目前已完成110株古树名木的登录工作,其隶属21科、32属、36种。1990年,黄山列入《世界双遗产名录》,其中有54棵古树名木被列入了《名录》,这54棵古树名木中有34棵就是黄山松。
黄山松的观赏价值自然不用多说,黄山松同时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南唐李廷珪曾用黄山松松烟为原料,制作出丰肌腻理,光辉如漆,经久不褪,香味浓郁的佳墨,直到今天,李廷珪墨仍然是文房四宝之一徽墨中的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黄山松具有使人陶醉的魅力,富有雄浑浪漫的诗意和含蓄深邃的意境,诱发艺术家无限的遐想和创作,并且付之笔端,跃然纸上,摄入镜头。
竖琴松(冬)
黄山是“黄山文化”的发祥地,而黄山松则具有使人陶醉的魅力,富有雄浑浪漫的诗意和含蓄深邃的意境,诱发艺术家无限的遐想和创作,并且付之笔端,跃然纸上,摄入镜头。因此,以黄山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大量涌现,这些文艺作品不仅有鲜明的艺术特色,而且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艺宝库。
明末清初,有一批画家寄情黄山,描绘黄山的美景,如渐江、石涛、查士标、梅青、虚谷、雪庄,其中最有成就的是石涛。现代名家有黄宾虹、汪采白、张大干、傅抱石、刘海粟、李可染等,他们笔下的黄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中国山水画宝库中留下了珍贵的遗产,形成了黄山画派。黄山松则是他们笔下最重要的创作对象之一。
探海松与石笋峰
古往今来,咏赞黄山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最早吟咏黄山的文学作品出现在唐代,大诗人李白游历黄山,写下了《送温处士归白鹅峰旧居》和《赠黄山胡公晖求白鹇(有序)》两首,最早记述黄山的游记是宋代吴龙翰的《黄山记游》,作于宋咸淳戊辰(1268)年,明万历年间潘之恒编纂的《黄海》,就记载了宋代、元代、明代的一些名人游黄山所写的游记。据不完全统计,从晚唐到清末,描写黄山的诗词歌赋就有近3万首,后人写黄山的诗文就更加不计其数了。让我们看看诗人笔下的黄山松吧——
明代诗人朱鹭在《黄山松》中写道——
松无五仭高,矮者二三尺。
敷枝或横亩,平翠可布席。
咄咄离奇者,石端绝上滋。
根大于其本,短干特修枝。
高既不盈寻,大亦不盈斗。
霜藓封苍肤,纠结百重厚。
一松王一石,苍古看不厌。
清代文人施闰章在《黄山怪松歌》中呤咏:——
山中老松多诡绝,风伯手揉云绾结。
青枝如组踵屈铁,根似引绳长百折。
高可寻丈短尺许,寄生以石不以土。
餐风饮雾无凡姿,倒身拂地翩跹舞。
清代诗人黄景仁在《黄山松歌》中赞叹——
黟山三十有六峰,峰峰石骨峰峰松。
有时松石不可辨,一理交化千年中。
当代诗人张万舒在《黄山松》中大声叫好——
好!黄山松,我大声为你叫好,谁有你挺的硬,扎的稳,站得高;
九万里雷霆,八千里风暴,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
要站就站上云头,七十二峰你峰峰皆到,
要飞就飞上九霄,把美妙的天堂看个饱! ……
你的雄姿象千古高峰不动摇,每一根针叶都闪烁着骄傲;
那背阳的阴处,你横眉怒扫;
向着阳光,你迸出劲枝千万条!……
原新华社社长穆青在《金缕曲•黄山抒怀》中感叹——
昂首青霄界,惊造化,黄山幻景,松奇石怪。
雪虐风摧亿万载,芙蓉娇娆不败。接瑶池,无边云海;
绝壑虬枝傲苍穹,欲飞腾,破壁出天外,挽长虹,巡九派。
贴壁松
人们来到黄山,不仅能感受到黄山松的美丽,更能从中感受到一种精神,黄山松精神不就是民族精神吗?不就是时代精神吗?
人们来到黄山,不仅能感受到黄山松的美丽和坚强,更能从中感受到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可以从六个方面加以浓缩和概括,那就是:
顶风傲雪的自强精神
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
众木成林的团结精神
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广迎四海的开放精神
全心全意的奉献精神
望泉松
当你来到黄山的玉屏景区,有迎客松伸展着巨臂欢迎你远道而来,有陪客松陪伴你观景揽胜,当你离开玉屏峰往后山进发的时候,有送客松为你送行,还有立于峭壁上的望客松深情地目送你远去,你是不是已经深深地感受到黄山人民的热情友好和深情厚意了?
当你来到始信峰,看到虬劲的黑虎松,坚毅的龙爪松,热情的接引松,你是不是已经从中感受到了一种精神的力量?
当你看到相依相偎的连理松,你会有什么样的感想?有人从中感受到了“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好祝愿,而有人则从中理会了“一分为二”的辨证思维,甚至还有人从树的上部往下看,从而悟透了“合二为一”的玄机,比如天人合一,比如人与自然合而为一,似乎都能从中找到直观的注解。
送客松
当你驻足于竖琴松旁,你是不是能感受到那曼妙的音乐穿过远古的时光隧道响起,越过空旷的自然空间响起,或者从你的心灵深处响起。
2001年5月,时任中共中央总来到黄山,在西海的团结松前,被这棵铁根盘结,侧干众多,团团簇簇,围抱生长,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大团结的黄山松深深打动,他亲自带领大家唱想了《团结就是力量》。当你来到团结松旁,当你看到一棵松树也试图诠释团结的内涵,教会人们如何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你的内心会不会有一种震撼?
当你一次次解读黄山松精神内涵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在山体的雕塑中,黄山松是不屈不挠的灵魂,是干涸而贫脊的山崖上无比生动的音符,是禁锢不住的生命于岩石的缝隙中透亮的纯洁之绿;你甚至会感觉到,那古朴而苍凉的岩石下有一股温暖的潜流,你甚至会感觉到,你的心灵会被一种精神的光芒点燃和照耀。这时的你是不是会突然顿悟——黄山松精神不就是民族精神吗?不就是时代精神吗?
云涛汹涌托日出,送客松独展英姿
黄山是中国的名片,黄山五绝是黄山风光浓缩的精华,而黄山松位列黄山五绝之首,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黄山松是中国名片上的点睛之笔。
黄山松是黄山景观中的精华,而立于玉屏峰上的迎客松,是千千万万黄山松中的至宝,她雍容端庄,仪态万方,让人魂牵梦绕,流连忘返。迎客松是黄山的代表和象征,更是黄山人的化身和骄傲,她不仅被黄山人视为珍宝,更被中国人视为国宝。于是她的倩影走进了人民大会堂,走进了各族人民的心中,如今,又伴随着改革开放,和黄山旅游事业的发展而走出国,走向世界。
扇子松
迎客松是黄山松中的杰出代表,是珍品中的极品。黄山人极为重视迎客松的保护工作。黄山园林局自1983年起,就为迎客松配备了一位专职特护,对她实行全天候科学守护。一个人守护一棵松,这在世界范围内可能也是绝无仅有的,20年来,迎客松未出现过任何意外。
迎客松代表着中国的形象在人民大会堂迎接嘉宾。1959年,由安徽芜湖工艺厂精心制作的巨幅铁画《迎客松》被悬挂在人民大会堂,这幅铁画由宋亦英、王石岑作画稿,由著名铁画工艺家储炎庆率领他的六大弟子和女儿储金霞锻制,40多年来,迎客松作为党和国家*人会见中外贵宾的背景而永驻青史。这是任何一棵树或任何一个树种都无法享有的殊荣。
迎客松曾牵动着敬爱的周总理的心。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对黄山迎客松情有独钟,他会见外宾时经常在人民大会堂的迎客松巨幅铁画前合影留念。1972年12月8日,是黄山人的记忆中极其痛苦和灰暗的一天,一外地游客吸烟乱丢烟头,导致天都峰失火,大量的黄山松和黄山杜鹃花被烧毁,此事惊动了中央,周恩来总理亲自打电话询问火情,并指示一定要保护好迎客松。由于发现及时抢救得力,火情得到了及时控制,迎客松安然无恙。
陪客松
迎客松曾为一代伟人小平同志送行。1997年2月19日,小平同志与世长辞,第二天,黄山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怀着沉痛的心情收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小平同志的追悼会,节目最后打出了“小平同志永垂不朽”的字幕,画面上紧接着出现的是黄山迎客松的长时间定格,笔者当时和在坐的许多黄山人一样都觉得很意外,这个时候怎么会出现迎客松?是不是导播出错了?后来我们在接待中央电视台总编室的一位同志时谈及此事,对方说:“这决不是导播出错,而是我们的精心安排。我们当时想要在节目的最后选用一个画面为小平同志送行,这个画面的要求很高,一要能代表我们的祖国,二要能代表我国人民,三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四要有画面的美感,五要为全国人民熟悉,大家想了很多很多,最后一致认为,只有黄山的迎客松能担此重任。”
倒挂松
1996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世界遗产中心主任冯•德罗斯特在考察了黄山风景区以后,翘起大拇指说:“黄山——中国的名片,我为她骄傲!”黄山是中国的名片,黄山五绝是黄山风光浓缩的精华,而黄山松位列黄山五绝之首,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黄山松是中国名片上的点睛之笔。
黄山松,热情而又稳重,好客却不谦卑,亲切略带矜持,迎宾绝无虚意,她不仅体现了黄山人的性格,更代表了中国人的风采!
附:《黄山名松谱》
迎客松 黄山奇松之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挺立在玉屏峰东侧、文殊洞之上,破石而生,寿逾千年,姿态苍劲,枝叶平展如盖,两大侧枝横空斜出,似展臂迎客,颔首向五湖四海的宾朋致意。迎客松名始见于民国《黄山指南》。地处海拔1680米,树高10.1米,胸径65.6厘米,枝下高2.5米,冠幅10.7米×13.7米,两只巨臂斜出7.6米。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陈列有巨幅铁画《迎客松》。
望客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玉屏峰至莲花沟途中,立于石罅之中,枝叶苍劲,姿态优美,俯望游人,似在点头致意。树高5.6米,胸径42.3厘米,冠幅6.6米×8.1米。树龄约450年。
送客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立于玉屏楼右侧道旁,虬干苍翠,枝叶侧伸,似作揖送客。树高4.8米,胸径25.5厘米,冠幅4.5米×2.5米。树龄约450年。
探海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立于卧云峰陡腰,地处海拔1670米,树高仅3.5米,枝叶茂盛,根扎悬崖,侧枝倾伸前海,犹如苍龙探海,戏搅浮云。树龄约500年。
蒲团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玉屏索道上站附近,地处海拔1610米,树身不高,侧枝密集盘曲,针叶簇集冠顶,铺展平整,状似蒲团。树高2.9米,胸径35厘米,冠幅9米×9.5米。树龄约350年。
黑虎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生于白鹅岭索道站下坡至始信峰岔路口海拔1650米处,传说狮子林有一高僧入定时,见一黑虎卧于松顶,后寻黑虎不见,只见古松高大苍劲,干枝气势雄伟,虎气凛凛,故名为黑虎松。该松枝稠叶密,遮天闭日,覆盖面积约百余平方米。树高8米,胸径71.3厘米,地径79.6厘米,枝下高5.2米,冠幅12.5米×10米。树龄约450年。
卧龙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旧志列为九大名松之二。原先的卧龙松在文殊院道上,不知何年“破壁飞去”。现指卧龙松,横生于卧云峰悬崖石壁中,树干分两*盘曲生长,角崭髯张,似苍龙卧坡。树高2米,胸径30厘米,枝下高0.3米,冠幅3.5米×5.8米。树龄约300年。
麒麟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生于北海至清凉台路边海拔1470米处,树干1.5米处分作两枝斜展伸长,两翼高低错落,状如送子麒麟。树高4.6米,胸径47.4厘米,地径55.9厘米。树龄约500年。
团结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生于打鼓峰海拔1520米处,铁根盘结,侧干众多,6大主枝,团团簇簇,围抱生长,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该松树高17.4米,胸径68.5厘米,地径71.7厘米,枝下高3米,冠幅9米×10米。树龄约400年。
连理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始信峰途中海拔1630米处,拔地而起,一根两干,并蒂齐肩,如情侣相依。树高20.6米,胸径69.4厘米,地径76.4厘米,枝下高3.5米,冠幅12.7米×12.5米。树龄约400年。
竖琴松(辕门松) 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卧云峰侧的北坡,地处海拔1660米,主干挺直,顶状如伞,侧干伸出成倒“u”状,形似竖琴,又如古时官署中的辕门。有游道从辕门中穿过。树高8米,胸径48.8厘米,地径66.9厘米,冠幅11.3米×12米。树龄约550年。
陪客松(西、东)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两株古松相对而生,绿荫如盖,和迎客松遥相呼应,默默陪伴着游人揽胜观景。陪客松东西两株胸径分别为34.8米和37.9米,树高5米,枝下高分别为2.6米和3.1米,冠幅分别为5.3米×7.2米、8.4米×8.7米。树龄约400年。
棋枰松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旧志列为九大名松之四。生于光明顶至天海途中,盘踞道旁,华顶如盖,冠幅荫广逾丈,冠平如棋盘。树高4.7米,胸径33.2厘米,地径38.9厘米,枝下高1.9米,冠幅7.8米×9.1米。树龄约200年。
凤凰松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海心亭东百米处,树干分为两大主干,继而又分成四股平整枝桠,状似凤凰展翅欲飞。树高2.9米,两根主干胸径分别为23.1厘米、24.7厘米,地径37.7厘米,枝下高1.6米,冠幅6.9米×5米。树龄约200年。
破石松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生于西海排云亭海拔1470米处,树生石上,根扎石中,将整块岩石劈成三块。破石松树高6.4米,胸径37厘米,枝下高1.2米,冠幅7.5米×5米。树龄约150年。
大王松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生于北海至西海途中海拔1490米处,主干粗壮,高耸挺拔,冠幅荫广,形如巨伞,尽显王者风范。大王松树高14.4米,胸径70.1厘米,地径87.6厘米,主枝有40多根,树冠浓密庞大,伸展开来方圆达150余平方米。树龄约450年。
孔雀松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生长于白鹅岭至白鹅山庄路旁海拔1550米处,主枝向上,侧枝旁伸,头高尾长,似孔雀昂首挺立,振翅欲飞。树高6.6米,胸径34.1厘米,地径36.8厘米,树龄约150年。
龙爪松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始信峰,5根主侧根裸露土表,粗大,扇形伸张,似苍龙之爪,苍劲有力,深扎岩中。树高12.5米,胸径45.5厘米,冠幅12米×5米。树龄约300年。
接引松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旧志列为九大名松之三.始信峰三面临壑,唯有东南与另一峰相隔丈许.早先断木为桥,以渡游客.此松生于两峰隔谷边缘,清人刘大櫆记述:“北岸有松,横枝直抵南岸。”似在接引游人。后改木桥为石桥,名“渡仙桥”,游者仍扶此松枝过桥。接引松树高4米,胸径30.5厘米,冠幅3.5米×5.5米。树龄约500年。
连根松(西、东)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生于北海狮林饭店后侧,地处海拔1450米,一根两干,树体极度偏冠,树冠上部分三*,唯树干基部和树根相连。树高分别为5.9米、8米,胸径分别为46.2厘米、57.9厘米,地径分别为49厘米、59.2厘米,枝下高分别为5米、2.5米,冠幅分别为11.2米×9.4米、8.1米×11.1米。树龄约350年。
扇子松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北海清凉台海拔1500米处,树干极短,扎根悬崖峭壁,侧枝似从岩缝中伸出,扇形张开,犹如展开折扇,带来清凉世界。枝叶茂密,冠幅4.5米×5米。树龄约350年。
盘羚松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生于天都峰,地处海拔1680米,树干不高,树冠多层平展,盘根错节于形似羚羊的怪石上,松石搭配成景。树高4.2米,胸径35厘米,冠幅7.2米×6米。树龄约250年。
望泉松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生于天都新道海拔1680米,立于悬崖,虬干三折,斜向伸展,冠向汤泉,似在探望温泉之胜。树高3米,地径26.2厘米,枝下高0.5米,冠幅3.5米×2.5米。树龄约300年。
盼客松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生于天都峰新道海拔1670米处,树冠生于一侧,似伸展巨臂,翘首期盼四海宾客。树高7.5米,胸径47厘米,地径52厘米,枝下高2.7米,冠幅8米×9米。树龄约400年。
蜡烛松(西、东)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生于云谷寺旧寺庙址旁,地处海拔890米,东西两株相对,树冠整齐,如一对点燃的蜡烛。树高分别为10.1米、11.9米,胸径分别为47.6厘米、48厘米,地径分别为54.5厘米、57厘米,枝下高分别为4.7米、3.8米,冠幅分别为10.5米×12.1米、9.6米×10米。树龄约200年。
梅松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生于云谷寺至白鹅岭途中喜鹊登梅景点处,,海拔1330米。松似古梅,枝干盘曲古朴,其旁有巧石状如喜鹊,松石揉和成景“喜鹊登梅”。树高3.5米,冠幅5米×3.5米。树龄约450年。
贴壁松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天海白云景区,地处海拔1600米,隔岸相观,此松主干挺拔,侧枝向两边平展,树体紧贴峭壁而生,犹如一幅天然壁画。据目测,树高9米,胸径20.1厘米,枝下高2米。树龄约220年。
双龙松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生于白云景区步仙桥往西海大峡谷洞口北侧,立于悬崖绝壁间,从石缝挣出,分作两干盘曲伸展,如双龙探海。此松为第三代双龙松。第一代双龙松生于西海回音壁,1977年遭雷击后枯死;第二代双龙松位于白云景区步仙桥下方,于1988年开发白云景区时发现,2002年春自然死亡;第三代双龙松,于2002年发现。
倒挂松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原松被旧志为列九大名松之八,位于莲花峰老道中,已枯死。现指倒挂松,生于莲花新峰“一线天”左侧峰壁上,根盘生于石缝,主干粗短,侧枝多长,逆悬危崖,似虬倒挂。树龄约300年。
罗汉松 生于云谷寺海拔910米处,树干端直,树冠偏于一侧,呈三层排列,形似罗汉。树高23米,胸径74.5厘米,地径89.2厘米,枝下高11.5米,冠幅9.2米×8.8米。树龄约260年。
灵芝松(披云松) 生于鳌鱼洞老鹰石下,树冠浓密,偏向一侧,侧枝斜向伸展,枝叶集中于冠顶,形似一棵巨大的灵芝,又如鳌鱼洞前的一朵浮云。树干自基部分三大主枝,胸径分别为16厘米、21厘米、28.5厘米,树高3.7米,枝下高0.2米,冠幅7.2米×8米。树龄约180年。
聚音松生于始信峰顶,主干直立,树冠整齐平展,可会聚八方佳音。此松于1992年7月枯死。2002年7月就地移植一株松树,仍名聚音松。
飞龙松生于莲花峰顶海拔1863米处,虬干曲结,树冠偏生一侧,松形如苍龙腾空欲飞。树高5.5米,胸径30.8厘米。树龄约170年。
注:关于“黄山名松”,古今有不同的记载:
《黄山丛刊》(第四辑)《黄山史概》(作者清•陈鼎)中记载16大名松:迎送松、卧龙松、鹤盖松、锡杖松、蒲团松、美人松、接引松、扰龙松、棊枰松、仙盖松、文松、破石松、春睡松、倒挂松、缥缈松、耕云松
《黄山丛刊》(第四辑)《黄山松石谱》(作者清•闵麟嗣)中列9大名松:扰龙松、迎送松、卧龙松、蒲团松、接引松、棊枰松、破石松、倒挂松、困龙松
现在所说的10大名松是指:迎客松、探海松、蒲团松、连理松、麒麟松、竖琴松、黑虎松、接引松、龙爪松、凤凰松等。
以上所选的32棵名松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黄山松,同时也是位于黄山风景区精华游线上游人可以观赏到的名松。
黄山奇松原文 黄山奇松的简介篇十三
教学课题
16、黄山奇松
课型
新授
本课题课时数:2 本教时为第2教时 备课日期 11 月 23 日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图文对照,合作探究,展开想象,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3、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难点:1、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2、通过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导法 讨论法 圈画法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
2、请谁来把这些词语读准确了?(指名读-齐读)
出示生词:
姿态优美 枝干遒劲 饱经风霜 郁郁苍苍 充满生机 姿态独特 枝干蟠曲 千姿百态
潇洒 挺秀
3、这些词语都是形容什么的?
二、感悟黄山松的奇特
1、黄山被誉为——( )以——( )闻名于世。而人们对——( )更情有独钟。现在让我们再次进入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去触摸黄山松,去欣赏黄山松,去感受黄山松!
2、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告诉大家哪里是黄山最好的观松处。(玉屏楼)
出示句子“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你是如何理解“黄山绝胜处”的呢?
3、为什么玉屏楼是最妙的观松处呢?
学生找出句子 “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板书: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4、很好,在玉屏楼前我们可以看到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这三大名松,所以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 )
5、黄山是“无石不松,无松不奇”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奇在哪里呢?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奇”在何处,可以圈圈画画。
(一)奇在姿态
1、品味迎客松
(1)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是哪棵松树呢?(迎客松)谁来把迎客松的句子读一读?(出示整段)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的评价很高?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2)请同学们细细品味课文中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体会迎客松奇在哪儿?
(3)交流:
a奇在姿态优美
文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迎客松姿态优美独特?
a、抓住关键词“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郁郁苍苍”
b、出示图片,边看图边理解遒劲(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
c、从“郁郁苍苍”这个词中你感觉迎客松长得怎么样呢?(苍翠、茂盛) 再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树叶的苍翠茂盛。
d、总结:它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郁郁苍苍,真是一棵——奇松
师:你还从哪里看出姿态很奇特呢?
b“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里用了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a、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像) 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现在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出来。
谁还能再来读一读迎客松的句子?
b、读得真好!它正在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想一想它会说哪些欢迎词?
c、迎客松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它的姿态——太独特(板书:姿态独特),难怪它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4)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出示:人们看到了迎客松就想到( ),人们来到了黄山就想到了( )。
(5)这真是一棵姿态独特的松树,现在
让我们一起再来完整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语句。
(6)听了你们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咱们已经来到了黄山,迎客松就生长在这里,旁边还有陪客松。
2、交流陪客松
(1)现在,请你轻声地读读有关陪客松的句子,看看陪客松“奇”在哪里呢?
(2)谁来读读陪客松的句子?(出示句子)
(3)作者把陪客松比作什么了?(绿色的巨人)从中你感受到陪客松长得怎么样?
抓“绿色的巨人”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补充讲陪客松的高度,进一步体会比作“巨人”的妙处。
(4)(出示图片)看,陪客松正伸展那宽大的肩膀,遮挡住炎炎烈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你说它的姿态奇不奇?真是一棵奇松!
(5)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把这种奇特读出来好吗?
(6)同学们读得真好, 经过了迎客松热情的欢迎,陪客松彬彬有礼的款待,接下来便是——(送客松的送别)
3、品味送客松
(1)谁来读一读送客松的句子。出示“送客松姿态独特......依依不舍地告别。”
(2)送客松独特在哪儿,从哪些词里能感受到它的独特?
(枝干蟠曲 天然盆景 向山下伸出 依依不舍 )
(3)出示图片,看图理解“蟠曲”的意思
(4)(出示各种盆景图片)这就是盆景,它经过人工精雕细琢,姿态十分优雅。
(5)这里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说明什么呢?
送客松没有经过人工的加工,却也像经过精雕细琢的盆景一样姿态优美独特,奇不奇?
(6)谁能把这份奇特读出来?
(7)引读“它向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想象一下,送客松会怎么样依依不舍地跟游客告别呢,会说些什么?
(8)同学们的想象很丰富,我都能感受到送客松的依依不舍了,现在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学生齐读,读出对送客松的依依不舍。
(9)这真是三棵姿态独特的奇松,现在让我们一起完整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二)奇在千姿百态
1、那么是不是黄山的松树就这三种呢?(不是)
是啊!黄山松星罗棋布,争奇竞秀。
(板书:...)
2、(出示第三自然段)它们或——,或——,或——;或——,或——,或——;它们有的——,有的——......黄山奇松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更加——。
3、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板书:千姿百态)
4、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呢?都有哪些姿态呢?
5、文中“或”是什么意思呢?你能从这段文字中找到解释吗?(有的)把“或”换成“有的”一起读一读这段话。
6、最后一小节中哪个标点符号比较吸引你呢?省略号说明了什么?
省略号表示还没说完,这里用了省略号说明黄山松千姿百态,还有好多别的形态,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播放各种松树的图片)
7、想象说话:ppt出示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 ),有的如同( ),有的仿佛( )……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8、的确,黄山松不仅姿态独特,而且黄山处处都有它们的身影。有这么多千姿百态的奇松的装点,才使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让我们把对黄山松的赞美,把它们的千姿百态读出来。齐读第三段。
(三)奇在生命力的顽强
1、同学们,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可人们为什么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呢?仅仅因为它“姿态独特”“千姿百态”吗?(不是)那它还奇在哪呢?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课文第二自然段。
提示:找找看,课文中告诉我们黄山松是长在什么地方的。(悬崖上)
还有哪里写到黄山松的生长地方呢?
2、出示: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
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3、这些黄山松都长在悬崖上,生长在石缝里,同学们请看(出示图片)它们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它们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
夏天,它们饱受——
冬天,它们饱受——
暴雨中,它们经受——
少雨年份,它们又经受——
4、黄山上的每一棵松树都是无数次地经历这样的磨难,用书上的一个词语说,那就是——饱经风霜。可是它却能长得如此潇洒挺秀,你说它奇不奇?
5、对,它饱经风霜,却依然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板书:生命力强)
6出示:( )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三、总结全文
通 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欣赏了黄山奇松,(指着板书)你看,多有礼貌的黄山松啊,客人来了,他们迎客、陪客、送客,他们不仅姿态独特、千姿百态而且有着顽强的 生命力,难怪人们对它情有独钟,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今天,学了课文以后,我们要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松。”
学生朗读生词
齐读生词
学生一起回答形容的是黄山奇松
学生齐答
学生找出句子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自读课文,体会奇在哪里。
生自读课文
生交流
生有感情地齐读
生交流
生齐说,再朗读
指名读
生齐读
生自读课文
生交流
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生边看图边理解词语
生交流
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学生回答并朗读
学生通过观看了图片后再来练习说话
学生自读课文
生答
——风吹日晒、骄阳似火;
冬天它经历风吹雨打、——寒风呼啸、飞雪压顶;
——雷电交加,暴雨如注;
——干旱
学生仔细读课文从中找到“饱经风霜”
学生练读
这一环节教学注重对基本知识,特别是词语的训练,通过朗读复习词语。
从读中体会“奇”
抓住关键词品味语言
抓住关键词体会“奇”
说话练习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图片的播放,增加形象性降低了想象说话的难度。
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奇”
板书设计: 16 黄山奇松
迎客松 姿态独特
陪客松 千姿百态
送客松 生命力强
...
授后小记:
授课日期 月 日
黄山奇松原文 黄山奇松的简介篇十四
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能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新的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教 法:谈话法、情景体验法、迁移法
学 法:自主 合作 探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解释词语的意思。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重点:读好句子,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板书“奇”,用“奇”组词。
2、板书“奇松”,说说词义。
3、板书课题,齐读。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朗读生字表上的生字和课后的词语。
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前鼻音:宾客盆景
后鼻音:玉屏楼状如黑虎
翘舌音:状如黑虎
(2)朗读下列词语:陡崖屹立饱经风霜姿态优美盆景宾客情有独钟郁郁苍苍枝干遵劲枝干蟠曲
2、朗读课文,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指导读好下列句子: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指名逐段朗读时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事先布置预习):
誉地情有独钟黄山绝胜处遒劲
3、逐段齐读课文,边读边想每段分别讲了什么。
三、导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交流:读了这一段,你懂得了什么?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结合理解“誉”“情有独钟”“闻名于世”(换词)。
4、练习:
(1)黄山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山“四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卡片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4)在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______。所以课文
说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________”。
卡片出示“情有独钟”,指导朗读。
5、投影出示: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指导朗读:黄山奇松那么“潇洒、挺秀”,你喜欢吗?朗读时就要读出赞美、偏爱的感情。
自由读,齐读。
设疑:那么,黄山奇松“奇”在什么地方呢?——下节课学习。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自读生字,说说哪些字不易写好,哪些地方书写时应注意。
2、范写下列生字:
誉:撇和捺要舒展。
遒:“西”内别忘了一横。
盆:撇和捺的位置要摆正。
屹:右边不要多横。
俯:右边“府”的一撇要到位。
状:同“壮”要区别开来。
四、作业:
1、见习字册。
2、比一比,再组词。
状陪府盆
壮部俯贫
黄山奇松原文 黄山奇松的简介篇十五
《黄山奇松》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六年制第八册的一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黄山的四色之一——奇松,概括了黄山松树姿态独特、潇洒、挺秀,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适合学生朗读。可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你对黄山了解多少?谁能用搜集来的资料介绍一下。
3、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黄山松到底奇在哪儿,引得人们对它如此偏爱呢?请同学们到文中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渐入意境。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思考:黄山松到底“奇”在哪里?
三、细读课文,感悟生活。
1、自由读课文,读完想想课文主要写什么?(具体描绘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板书:三大名松)
2、快速读,分别找出描写这三大名松的句子来。
分别指名读: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细读课文,体会每棵松树的动人姿态。
●学习“迎客松”。
⑴课文是怎样描写迎客松的?从文中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说说迎客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看插图说话) (板书:迎客松)
指名回答、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饱经风霜”什么意思?这里指谁饱经风霜?说明什么?谁来读一读?
(2)作者为什么说饱经风霜的迎客松是黄山第一奇松?(学生回答后板书:虽然……却…)
“如同”相当于什么?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想象迎客松的样子,做做动作。
再读这句话,想想你还读懂了什么?(因为他的姿态很像……所以人们称它为迎客松)
(3)引读: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名松,古朴苍健,姿态雄伟,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 ),乃至( )。
边读边想想这句话怎样用“不仅……而且……”来表达。
(4)看图试背诵描写迎客松的句子,边读边想象和体会。
●学习“陪客松”
过渡:黄山松真神奇啊!当游客被迎客松热情地迎接到黄山上后,接着谁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板书:陪客松)
(1)自由读描写陪客松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这里把陪客松比作了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如果没有如“绿色的巨人”,效果有什么不同?(板书:……如同……)
(3)再读句子,说说陪客松的样子,它与迎客松有什么不同?
指名读,试背描写陪客松的句子。
●学习“送客松”
过渡:当游客饱览美丽的黄山风光后,接着谁来向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板书:送客松)
(1)指名读描写送客松的句子。(看插图)
(2)比较描写送客松的第一句和迎客松的第一句,说说这两棵松树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3)指名读第二句。
想想这里的“好象”可以换成哪些词(板书:……好象……)
说说送客松名字的由来。
指导背诵。
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黄山松“奇”在哪里?边看图边朗诵描写黄山松的精彩词句,再次感受黄山松的神奇魅力。
5、这么神奇的黄山松,在哪里观看最好呢?
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句话。
6、现在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登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观赏姿态独特的黄山奇松。配乐朗诵课文第二部分。
四、引读课文,移步赏景。
1、引读:黄山松不愧是黄山第一绝,它们千姿百态,近看或……或……或……远看或……或……或……从整体上看有的……有的……。省略号说明什么?理解“千姿百态”一词,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师生引读,生生引读,指名引读。
(板书:千姿百态)
2、这里写出了黄山松的什么?谁来读一读?
五、总结全文,体验情感。
1、黄山松树以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闻名天下,此时你对黄山奇松是一种怎样的情感,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可以朗读文章的精彩语句、可以写一段话或一首诗,可以画一幅画,也许你还有更好的方式,那就更好了。
2、交流展示。
3、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