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于永正《草》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草教学设计语文(16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于永正《草》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草教学设计语文篇一
生:这首古诗讲的是草。我是从题目看出来的。
师:好!从题目里能看出文章的意思,题目就好像文章的眼睛一样。那么,你知道诗里写的是什么地方的草吗?
生:(一个接着一个说)是高原上的草;是平原上的草;是原野上的草;是原来的草。
师:同学们能大胆发言,很好!好多同学都说得不错,是高原上的草、平原上的草、原野上的草。但是有个同学说是“原来的草”,对吗?
生:(纷纷回答)不对!不对!……
师:为什么不对呢?(学生面面相觑,教师稍作停顿)咱们问的是“什么地方的草”,高原呀、平原呀、原野呀,说的是“地方”,而“原来”是地方吗?比如说“我原来上幼儿园”,这里的“原来”是表示什么呢?
生:过去。
师:对,过去。“过去”是表示时间的,不是表示地方的。这句诗写的是原野上的草。大家想一想,在广阔的原野上,那么一大片草,长得绿油油,非常茂盛。那样的景色该多美啊!(稍顿,把学生引入到美的意境中)那么,诗句中的“离离”是什么意思呢?
生:茂盛。
生:旺盛。
生:非常茂盛。
师:好!说的都很好。现在谁能把“一岁一枯荣”的意思讲一讲?同桌、前后桌的同学可以围在一起议一议。(学生讨论)
师:好!谁能先用“岁”字说个句子?
生:过了新年后,我长了一岁。
生:我爸爸30岁了。
师:对。“长了一岁”就是过了一年。“岁”在这里就是“年”的意思。接着看,“枯荣”是什么意思呢?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
生:四个。
师:对。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在春天的时候,草长得怎么样呢?
生:非常茂盛。
师:对。“荣”就是“茂盛”的意思。“枯”又是什么意思呢?大家想一想,在北风呼呼、大雪飘飘的冬天,草是什么样子呢?
生:黄黄的,干干的。
生:都快要干死了。
师:说得对。“枯”就是“干枯”“死去”的意思。那么,“一岁一枯荣”的意思是什么呢?
生:“一岁一枯荣”就是一年枯死一次,茂盛一次。
生:“一岁一枯荣”就是每一年都要茂盛一次,又要枯死一次。
师:说得真好。那么,在下面的句子里,“野火烧不尽”的“尽”是什么意思?“烧不尽”是说草的哪一部分没有烧尽呢?
生:是说草的根部没有烧尽。
生:是说草的根部没有烧完。
师:好。再看最后一句“春风吹又生”是什么意思?
生:春风吹,小草又生出来了。
生:春天来了,春风温和地吹着,小草又生长出来了,更茂盛了。
师:说得很好。现在,咱们看一段录像。(放显示诗意的课件:原野上小草一大片,非常茂盛。冬天来了,一片枯黄。野火熊熊,好像把草烧光了。但是,春天来了,小草又茂盛地长起来了。)看完录像,谁能把全诗的大意说一说?
生:(纷纷举手)原野上的草非常茂盛。每年都要枯黄一次,茂盛一次。野火烧不完草根。春天,小草又茂盛地长起来了。
师:你看,原野上的小草是多么坚强啊!那么大的野火也烧不尽它,春风一吹,它又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了。现在,同学们把全诗读几遍,争取很快背下来。
(学生朗读)
师:现在,我们进行一个小表演。一个同学扮爷爷,一个同学扮小孙孙。孙孙放学回到家里,给爷爷讲这首古诗。(学生纷纷要求表演。教师指名两个学生分别扮演爷爷和孙孙。)
孙:爷爷,我背首诗给您听好吗?
爷:好!背什么古诗?
孙:背《草》。今天上午我们刚学的。
爷:那么多的花儿不写,干吗写草呀?
孙:(一愣)嗯,因为……因为小草很顽强,野火把它的叶子烧光了,可第二年又长出了新芽!
爷:噢--我明白了。背吧!
(孙背)
爷:“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孙:“离离”就是很茂盛的样子。这句诗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爷: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
孙:不是“一岁一窟窿”,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干枯;荣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长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爷:哈!你看俺孙孙多有本事,小小年纪就会背唐诗,还会讲意思呢!
师:这两个同学表演得非常好,大家用掌声鼓励。(同学们热烈鼓掌)
【评析】这段教学实录具有三个特点:1.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从对词义的理解到对诗句整个意思的领会,从启发体会到组织表演,都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2.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低年级学生喜玩好动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了表演练背古诗的情境,寓知识教学于富有情趣的活动之中。3.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注意了提问形式的多样性。
于永正《草》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草教学设计语文篇二
师:《草》这一首古诗讲的是什么事物?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生:这首古诗讲的是草。我是从题目看出来的。
师:好!从题目里能看出文章的意思,题目就好像文章的眼睛。那么,你知道诗里写的是什么地方的草吗?
生:一个接着一个说,是高原上的草、是平原上的草、是原野上的草、是原来的草、……
师:同学们都大胆发言,很好!好多同学都说的不错,是高原上的草、平原上的草、原野上的草。但是有个同学说是“原来的草”。对吗?
生:(纷纷回答)不对!不对!……
师:为什么不对呢?
(学生面面相觑,教师稍作停顿。)
师:咱们问的是“什么地方的草”,高原呀、平原呀、原野呀,说的都是“地方”而“原来”是地方吗?比如说“我原来上幼儿园”。这里的“原来”是表示什么呢?
生:过去。
师:对,过去。“过去”是表示时间的,不是表示地方的。这句诗写的是原野上的草。大家想一想,在广阔的原野上,那么一大片草,长得绿油油,非常茂盛。那样的情景该多美啊!
(稍顿,把学生引入到美的意境中。)
师:那么,诗句中“离离”是什么意思呢?
生:茂盛。(旺盛、非常茂盛。)
师:好!说的都很好。现在谁能把“一岁一枯荣”的意思讲一讲?同桌、前后桌的同学可以围在一起议一议。
(学生讨论)
师:好!谁能先用“岁”字说个句子?
生:过了新年后,我长了一岁。
生:我爸爸今年30多岁了……
师:对。“长了一岁”就是过了一年。“岁”在这里就是“年”的意思。接着看,“枯荣”是什么意思呢?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
生:四个。
师:对。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在春天的时候,草长得怎么样呢?
生:非常茂盛。
师:对。“荣”就是“茂盛”的意思。“枯”又是什么意思呢?大家想一想,在北风呼呼、大雪飘飘的冬天,草是什么样子呢?
生:黄黄的,干干的。
生:都快要干死了。
师:说得好。“枯”就是“干枯”“死去”的意思。那么,“一岁一枯荣”的意思是什么呢?
生:“一岁一枯荣”就是一年枯死一次,茂盛一次。
生: “一岁一枯荣”就是每一年都要茂盛一次,又要枯死一次。
师:说得真好。那么,在下面的句子里,“野火烧不尽”的“尽”是什么意思?“烧不尽”是说草的哪一部分没有烧尽呢?
生:是说草的根部没有烧尽。
生:是说草的根部没有烧完。
师:好。再看最后一句“春风吹又生”是什么意思?
生:春风吹,小草又生出来了。
生:春天来了,春风温和地吹着,小草又生长出来了,更茂盛了。
师:说得很好。现在咱们看一段录像。看完录像,谁能把全诗的大意说一说?
(放显示诗意的课件:原野上小草非常茂盛。冬天来了,一片枯黄。野火熊熊,好像把草都烧光了。但是,春天来了,小草又茂盛地长起来了。)
生:原野上的草非常茂盛。每年都要枯黄、茂盛一次。野火烧不完草根。春天,小草又茂盛起来了。
师:你看,原野上的小草是多么坚强啊!那么大的野火也烧不尽它,春风一吹,它又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了。现在,同学们把全诗读几遍,争取很快背下来。
(学生朗读)
师:我们做一个表演:一个同学扮爷爷,一个同学扮小孙孙。孙孙放学回到家,给爷爷讲这首古诗。
孙:爷爷,我背首古诗给您听好吗?
爷:好!背什么古诗?
孙:背《草》。今天上午我们刚学的。
爷:那么多的花儿不写,干吗写草哇?
孙:(一愣)嗯,因为……因为小草很顽强,野火把它的叶子烧光了,可第二年它又长出了新的芽!
爷:噢──我明白了。背吧!
爷: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孙:离离”就是很茂盛的样子。这句诗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爷: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
孙:不是“一岁一窟窿”,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干枯;荣,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长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爷:哈!你看俺孙孙多有本事,小小年纪就会背唐诗,还会讲意思呢!
师:这两个同学表演得特别好,大家用掌声鼓励。
(同学们热烈鼓掌)
于永正《草》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草教学设计语文篇三
佚名
(一)谈话导入 。
同学们咱们学过几首古诗?你能背给大家听吗?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诗,题目是“草”,(板书课题)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借助拼音学生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2.认读生字卡片,扫清字音障碍。
3.再读课文,质疑。
(三)学习古诗,理解意思。
同学们在哪儿见到过草?(路旁、校园、公园、草原)小草不像花朵那样鲜艳多彩,它是极为平凡的,甚至于我们都不去注意它。诗人要写小草什么呢?
1.理解第一行诗句。
(1)出示挂图。
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草原)
(2)你从哪句诗中知道的?(离离原上草)这里的“原”是平原。
(3)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引导学生说出“茂盛”一词。“离离”就是草长得很茂盛。
(4)谁能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草原上的草长得非常茂盛)
2.理解第二行诗句。
(1)“一岁一枯荣”,谁能用“岁”说一句话。
(我今年七岁了。……)
“七岁”,也就是从出生到现在已七年了。一岁就是一年。
(2)一年当中,草有哪些变化呢?引导学生说出:春天小草发芽了。夏天,小草很茂盛。秋天小草变黄了。冬天小草干枯了。
(3)谁能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请两三位同学说,通过比较确认谁说得好。(一年当中,草茂盛一次,干枯一次。)
3.理解第三行诗句。
(1)“野火烧不尽”的尽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查字典,选择“完”的解释。
(2)“尽”是完的意思。冬天的草都干枯了,大火一烧,用不了多长时间肯定会把草烧得干干净净,为什么说烧不尽呢?看书上插图,同桌讨论。得出:因为地下的草根没烧着。
(3)请同学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野火是不能把野草完全烧掉的。因为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草根埋在泥土里;是烧不到的。
4.理解第四行诗句。
(1)生是什么意思?(生长)
(2)试说这一句的意思。
(春风一吹,野草又会重新生长。)
5.朗读全诗说诗的意思。
(四)小结
1.从古诗中我们看到了,凶猛的野火把小草烧得干干净净,可到了春天,小草又铺满草原。你觉得小草怎么样?(引导说出小草生命力顽强)
2.用赞美小草的语气背这首诗。
(五)巩固练习。
1.填写诗句,写出加粗字的意思。
离离原上草,__________。( )
野火烧不尽,__________。( )
2.填空练习“离离”是形容( )茂盛的样子。“一岁一枯荣”中;前面的“一”指( )的意思,后面的“一”是( )的意思。
3.照样子把诗句写在( )里。
例:原野上的草长得很茂盛。(离离原上草。)
野草每年秋冬都枯萎一次,春夏季节又茂盛地生长起来。( )
春风一吹,野草又会重新生长。( )
野火不能把野草完全烧掉。( )
于永正《草》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草教学设计语文篇四
《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离、枯、荣、野、烧、尽”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说出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初步懂得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4、启发儿童想象,让学生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离离”、“枯”、“荣”、“尽”的词义。
2、懂得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
课前准备:
1.让学生观察路边、田边、河边等处的野草。
2.生字卡片,荒原野草图,朗读课文的音频。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情感描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播放背景音乐)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草原吗?这一节课,就由老师带你们到大草原去走一趟,领略一下大草原生机勃勃的美丽风光。现在,先请大家闭上眼睛, 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跟着老师到大草原去。
师口述: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这些野草每年都会枯萎一次,又会茂盛地生长一次。熊熊的野火也烧不完这些顽强的小草,来年春风 一吹,它们又会重新生长出来了。
师: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看看。(出示草原图)
这就是我们所去的大草原了。你觉得这大草原美吗?我国唐朝的伟大诗人白居易看到小草在茫茫的大草原上不怕风、不怕雨,顽强地生长,触发了内心的感情,就写下了一首诗,名字就叫──草。 (板书:草)
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古诗,先请同学们来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每个字的读音,边读,边思考三个问题。
(出示问题,听范读音频。)
(1) 课文是怎样写草的?想想每句写什么?
(2) 联系课文内容,想想“离离”、“枯”、“荣”、“尽”的意思。
(3) 文中哪两句诗点明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①个人读;
②同桌读;
③指名读;
④检查读。
要求:借助拼音练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读一读,再放进句子里读正确。
3、交流初读情况
a 、刚才,大家都读得非常认真。现在,我要请几位同学给大家朗读一次,看看怎么样?(出示课文内容)
b 、学生评议,教师正音后听课文录音。
c 、现在,我们再来学着录音朗读。
二、读诗句,识字
1.第一行(指名读)
识字:离原
指导读句:离离/ 原上/草,
2.第二行(齐读)
识字:岁枯荣("岁"平舌音,"荣"翘舌音。)
指导读句:一岁/一枯/荣(提示:两个"一"声调不同)
3.第三行(指名读)
识字:野火烧尽(注意读准"烧"的音。)
指导读句:野火/烧/不尽
4.第四行(齐读)
识字:吹又(注意"吹"翘舌音)
指导读句:春风/吹/又生。
三、指导写字
原:半包围结构,"厂"里面是"白"、"小",不能写成"泉"。
岁:上下结构。"山"要写扁些。上短下长。
枯:左边是木字旁,右边可分成"十""古"来记忆。
火:笔顺是
吹:右边是"欠"(欠字旁),上面不要写得太宽,下面"人"左右伸长。
又: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在格内要居中。
四、朗读课文
1.听朗读课文的音频,想象原上草的样子。
2.反复练习朗读,达到背诵要求。
五、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含要认识的字)。
2.完成课后练习2。
3.用"春风"说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背诵课文。
2.说说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不作过高要求,学生说到什么程度皆可,说通就行。)
3.认读生字。用"原、岁、吹、火"口头组词。
二、深入学习诗文
1、具体分析诗意和字词义。
a 、齐读“离离原上草”(软件出示)
b 、问: (1) 课文写的是哪里的草?你从诗中哪一个词知道的?
(2) 草原上的草长得怎样呢?(引导学生看图)
(又高又密,非常茂盛,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3) 诗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野草茂盛的样子?
(对,“离离”就是又高又密,非常茂盛的样子。)
(4) 让一两位同学说出诗意。
(5) 指导朗读。
师:第一句诗主要写出了草原上野草茂盛的样子,读的时候,“离 离”两字读重一点。
c 、师:谁来告诉老师,这些野草有什么生长常规呢?
(对极了,那你们看看诗中又是怎样写的?)
(不知道也没关系,相信你们学习了下一句诗后一定会知道的。)
(1) 指导朗读:“一岁一枯荣”
问:“一岁”是什么意思呢?(一年)
一年中有哪几个季节?
师:请你们告诉我,一年四季野草的生长情况一样吗?
(软件出示:春、夏、秋、冬图,即发芽──茂盛──变黄──干枯)
(2) 看图后要求学生分别说出四季的野草的生长情况。
(多请几位同学说说)
(3) 看了图片,我们知道,野草长得最茂盛的是哪一个季节?在哪一个季节野草会枯萎呢?
(4) 师:现在,谁愿意帮老师一个忙,把“枯”、 “荣”两个字摆在相应的季节下面,并请他说说“枯”、“荣”的意思。
(5) 现在,谁来告诉老师,“一岁一枯荣”是什么意思吗?
(让一两位同学说说)。
d 、 (1) 师:到了冬天,原野上的草一片枯黄,野火一烧,烧了个清光,但为什么又说"烧不尽"呢?(边讲边将草改成黄色,画上熊熊大火烧枯草的情景,擦去原野图地上的草)
(2) 让学生说说(野火烧去了野草的茎和叶,埋在泥土里的根是烧不掉的)。
(3) 教师画简笔画
(4) 诗中是怎样写的呢?请读出有关的诗句。(强调“尽”的意思。)
"尽"字中的"尺"像杯子,杯子倒过来,里面没有水了,所以"尽"意思是"完"。
(5) 由于草根没有烧掉,所以草会怎样呢? (出示软件,并说出诗句意思)。
(6) 教师让几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第4句诗的意思,学生根据"春风吹又生"的诗意,画出了短短的草芽。教师又让学生说说他画的意思。
(7) 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求用高扬的语气朗读)。
(春天一到,野草又重新生长出来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所以读的时候要高扬的语气去读。)
2、师:小朋友,野火烧得这么厉害,野草的茎和叶都被烧光了,可是 第二年的春天,春风一 吹,小草又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你觉 得这些小草怎么样?(板书:非常顽强)
师:你喜欢这些小草吗?为什么?
(很好,我相信你以后遇到困难,一定会像小草一样勇敢、顽强 拼搏。)
3、朗读最后的两句诗
(现在,我们一齐来用高扬的、令人振奋的语气朗读最后两句。)
三、复读阶段,熟读成诵。
1、朗读全诗(分男、女同学)
2、师:学习这首诗,你最欢那一句呢,为什么?
3、背诵全诗(开火车背、小组齐背 、指名背)
《草》我们学过了,现在我要和大家一起听着音乐,听着诗歌,再次到大草原去领略大草原生机勃勃的美丽风光。)
四、课外延伸
《草》这首诗原来的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原诗的后边还有下面的内容呢!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草》,了解了诗中的意思,初步知道了小草这种小植物虽然不起眼,可它那顽强的意志、顽强的生命力是非常值得我们欣赏的。我们也要像小草那样,遇到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
六、巩固练习。
1.填写诗句,写出划线字的意思。
离离原上草,__________。()
野火烧不尽,__________。()
2.填空练习“离离”是形容()茂盛的样子。“一岁一枯荣”中;前面的“一”指()的意思,后面的“一”是()的意思。
3.照样子把诗句写在()里。
例:原野上的草长得很茂盛。(离离原上草。)
野草每年秋冬都枯萎一次,春夏季节又茂盛地生长起来。( )
野火不能把野草完全烧掉。( )
春风一吹,野草又会重新生长。( )
【课后反思】
《草》是唐代白居易写的一首送别诗,课文选的是前四句。低年级儿童对古诗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前我先伴着背景音乐,口述出诗文内容,让学生在脑海中初步有一个印象,然后采取"以读带译"的教法,即先读通、读熟、读懂、读好译文,然后再读读通、读熟、读懂、读好古诗。在讲解古诗时,一是通过质疑来解词、析句、翻译;二是画诗为画,使诗句内容形象化。最后配以诵读、吟唱。这样学生就能领悟内容,体会诗情,让学生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6个生字。能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阴、急走、无处寻”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能根据诗中描绘的情景,结合插图,编写一个小故事。
教学重点:
1.读懂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2.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急走”意思,能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音乐。
一、前提测评
1.复习《草》的诗文内容,口述诗意,诗人表达的情感。
2.回顾学习方法。
二、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看图说话。出示《初夏荷塘》图。请小朋友们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的景色。
2.看图背诵。图上的景色让你想起了哪一首诗?请你背诵给大家听。(学生背诵《小池》)还记得写这首诗的诗人是谁吗?(杨万里)
3.揭题。今天,我们要跟随南宋诗人杨万里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板书:宿新市徐公店)
4.认读“宿、徐”。(注意指导把“宿”的平舌音读正确)
5.解题。你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字?知道它们的意思吗?(预测学生在招牌上见过“宿”,引导理解“宿”就是住宿、投宿,这里的“店”就是住宿的客店,就是现在的旅馆、酒店。学生在同学等人的姓名中认识了“徐”,引导理解“徐公”指一位姓徐的老人。)请你说说这题目的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6.读诗题。现在请你根据明白的意思把诗题读正确。(指导根据意思停顿,读好诗题)提问: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三、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四、指导学习古诗
1、 理解词语,读懂词句。
(1)理解第1句:第一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疏疏:稀稀落落、不密的样子。 篱落,指篱笆;
径,是指小路。 深,远,很长的路。
诗意:菜园边的篱笆稀稀疏疏,有一条小路伸向很远的地方。
板书:篱笆 (疏疏) 一径(深)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2)理解第2句:又写出什么景物呢?谁能说说“枝头”、“未成荫”的意思。
树头:树枝头。 未:没有。 阴:树荫。
诗意:树枝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不很茂密,不能遮盖地面成为树
板书:树头 未成阴
师: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3)理解第3句:抓住哪些景?板书:儿童 黄蝶 菜花
“急走”:奔跑。
这诗句的意思:儿童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
师:儿童追到了蝴蝶没有?
(4)说出第4句,让学生说说这句的意思后,教师讲讲:
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再看图(后两句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跑、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2、说出诗意,感受意境。
(1)自由朗读,试说说古诗的意思,同桌相互练说
(2)集体朗读,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3、体会感情,背诵默写。
(1)讨论:这首诗描绘了怎样一幅图画面?作者表达怎样的感情?板书:喜爱
(2)讨论后,教师小结: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春夏这交儿童们在菜园里天真活泼地捕蝶嬉戏的生动画面,作者也受到感染,童心萌生,非常高兴。全诗充满欢乐。请大家用活泼、向上、欢乐的感情读,背诵诗歌。
四、巩固练习
1.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呢,看看图,说一说。
( )的篱落 ( )的小径 ( )的儿童
( )的蝴蝶 ( )的菜花 ( )的树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呢?
填空:诗中通过----------、---------、----------、----------这些情景来说明是----------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心情。
3.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听到了什么呢?[想象练说]
五、图文对照编故事
1.这虽然只有二十八个字。但在诗人眼里不仅仅是一个镜头。仔细看,你能看到这个追蝶的孩子脸上的表情吗?黄蝶停停歇歇又是怎样的情景,那孩子会怎么想怎么做?展开想象,说给同学听听。
(附片断:这时,从小路的远处,跑来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他正在追赶一只黄色的蝴蝶。黄蝶儿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好像故意与他捉迷藏。追了一会儿,黄蝶儿大概也飞累了吧,它停了下来,歇在路旁的篱笆上,小男孩也停住了脚,眼睛紧盯着蝴蝶,一边用袖子去擦脸上的汗珠。诗人这时仔细地打量起眼前的小男孩: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透出他的天真和可爱。淡紫色的短褂,蓝色的长裤在暮春的田野里显得更加艳丽。说时迟,那时快,小孩双手一拢,猛地朝蝴蝶扑去。可是还没等他把手合拢,那蝴蝶已机灵地扇动翅膀,飞进油菜花丛里去,再也找不到了。看着那一片金黄的菜花。小男孩非常懊恼,满脸的不高兴。他瞅了诗人一眼,便蹦跳着跑开,去寻找新的快乐。)
2.课外作业:这一句诗,就是一幅画,就是一集故事,请你先把诗背给爸爸妈妈听,再把诗句编成故事说一说。
于永正《草》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草教学设计语文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离、枯、荣、野、烧、尽”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教师手拿一棵小草提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你对什么季节的草最感兴趣?为什么呢?(学生可结合查找资料。)
2.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古诗《草》,看看诗中写了小草的什么特点?
二、范读课文,学生领会。
听准读音和速度。想一想老师是怎么读的,注意停顿和重音。
三、自读课文,指导朗读,初步感知课文。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
2.指名读(1)注意两个“一”的读法,前一个“一”读yí,后一个“一”读y@(2)注意纠正错音。(3)注意读出节奏。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放课件,整体感知诗的意境。
先出现生长着茂盛野草的大草原。配音: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再出现草叶枯黄的秋景,在烈烈劲风中,野火燎原。
最后,展现春回大地,小草钻出灰烬,一派勃勃生机的画面。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师做重点指导。
离离:形容野草茂盛的样子。
岁:年。
尽:完。
生:生长。
荣:茂盛。
4.质疑问难,深入理解诗句。
提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呢,
议答: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草根理在泥土里,是烧不掉的,所以来年春天,草还会重新长出来,从而体会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生:白居易为什么要写草呢?
议答:白居易赞赏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告诉人们要学习草顽强的精神,不怕挫折。
5.学生边想象诗意,边练习背诵。
五、自学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自己分析字形。
2.班内交流。
3.指导书写。
原:半包围结构,“厂”字里面是“白”,“小”上下结构。
岁:上下结构,由“山”“夕”上下构成。
火:独体字,注意笔顺。
吹:左右结构。
又:独体字,两笔写成。
于永正《草》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草教学设计语文篇六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2、理清本文的线索,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
3、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4、理解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教学重点:
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的生活是幸福的,也是多姿多彩的,但是,请同学们记住的是: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在这些先烈中,你最熟悉的是哪一位,能否给大家介绍他的故事呢?(学生讲故事)今天我们再跟随当代作家王愿坚,去结识一些为我们取得幸福生活而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的人们今天,我们学习王愿坚的《草》,看这篇小说里作者是怎样把红军战士过草地的艰难,又是怎样把周副主席和草联系在一起,从而表现周副主席的伟大人格的(教师板书课题)
二、揭示目标,明确任务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焦灼( ) 薄雾( ) 愠怒( ) 惶惑( ) 湿漉漉( )
蔫巴( ) 飒飒( ) 抽噎( ) 一霎( ) 踉踉跄跄( )
2.作者简介
王愿坚,现代作家1944年参加革命,1953年深入老根据地,采访了许多革命前辈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从而激发了创作热情,丰富了创作题材从1976年年底到1977年7月,王愿坚连续写了10篇以长征为题材的短篇小说,“这些作品,是用短篇小说这种艺术形式来塑造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的一个尝试”本文就成功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他从1954年开始,陆续发表了十多篇短篇小说,其中有《党费》、《粮食的故事》、《支队》等反映苏区人民斗争生活的;也有《七根火柴》、《三人行》、《赶队》等反映长征路上战斗生活片断的;还有《普通劳动者》、《妈妈》、《休息》等表现革命前辈在新中国建设时期精神风貌的
3.关于草地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高原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四、自主活动,指导自学(学生轻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果断作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
2.请按照概括故事情节的脉络“开端—发展——结局”来概括这篇文章的结构
【明确】开端—战士误食毒野草 班长摸黑去报告(误食毒草)
发展—撇开毒草忙救人 引出担架设悬念(持草求救)
—主席下令辨毒草 不顾安危尝毒草(尝草辩识)
结局—平易近人议吃草 启迪战士悟真理(议草救人)
小结:由此来看,本文所展示的野草已不再是我们以前所读到的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的草,也不是所看到的滚着晶莹的露珠的朝气蓬勃的草,而是和国民党反动统治者一样要争夺红军战士生命的毒草,那么这篇文章为什么还要以“草”为题呢?
线索是谋篇布局的重要因素,是指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常见的有:时间变化、地点转移、某一事件、某一事物、某一人物、感情发展变化、所见所闻等
3.结合引文的内容,理解全文以“草”为题的作用
【明确】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还暗示了文章的主题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
4.这篇小说描写了哪些人,作者想要刻画的人物是谁(主人公)?
【明确】 周副主席(主人公) 战士杨光(线索人物)
以他的所见所闻展开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又以他的眼睛及他的所感向我们展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光辉形象从普通人的角度来反映红军长征中感人肺腑的事迹,更令人信服,更显得亲切感人同时,杨光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优点也正是千千万万红军战士身上所共有的优点,也让我们更深地体会到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战士、这样的队伍,我们的革命事业才会成功
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毒草而中毒的险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野草,而且亲口咀嚼野草,果断做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正确对待困难的故事,突出展现了周副主席高尚的人格魅力、高超的领导艺术和高屋建瓴的风范,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敬仰之情
五、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杨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应?
【明确】立刻惊住(因突然来的刺激而精神紧张)、惶惑(疑惑而不知所措)、不安(心神不定而深感内疚)、大吃一惊、心头像刀在绞
这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形象而细腻的描绘了杨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复杂的心情变化过程,充分地表现了杨光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
2.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如何?细细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
【明确】动作:举起、看了看、放进、咬下了、闭住、抖动、吐掉、还给
神态: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眉头
这些词语,充分地表现了作为红军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的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事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贵品质和伟人的气度
3.请你用一个或长或短的句子来说一说你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认识
【参考】周副主席有着关爱战士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人格,有着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
4.说说你以前对周副主席的有哪些了解,结合本文提供的材料,谈谈你的副主席的认识
六、拓展延伸 鉴赏文本
大家读完文本,周副主席的高尚的人格魅力、高超的领导艺术和高屋建瓴的风范不禁令人肃然起敬,语言虽平淡无奇,却使人感受到巨大的力量请大家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参考】
1.革命斗争需要我们吃草,我们就去吃它而且我们还要好好总结经验,把草吃得好一些!
【理解】周副主席指引红军战士要承认困难,更要能面对困难
2.(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理解】强调了青年一代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必要性,强调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对于壮大队伍、克敌制胜的重要性
3.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理解】 前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是“全军都敬爱的人”,后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关爱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惟独没有自己的高尚人格,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以及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七、课时小结 布置作业
1.“总理的惊人之处有六:一是死不留灰,二是生而无后,三是官而不显,四是党而不私,五是劳而无怨,六是去不留言周恩来的六个‘大无’,说到底是一个无私……总理在甩脱自我,真正实现‘大无’的同时,却得到了别人没有的‘大有’有大智、大勇、大才和大貌——那种倾城倾国、倾倒联合国的风貌,特别是他的大爱大德”—梁衡《大有大无周恩来》
2.以“吃草”为话题,联系今天的生活谈谈自己的看法
(1)从周副主席尝毒草、议毒草,学习他的高尚人格、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闪光的辩证法思想
(2)要懂得植物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学会识别无毒和有毒的野菜,以便保护自己,战胜困难
(3)今天,人们已解决了温饱问题,过上了小康生活,开始以吃野菜这时尚,这是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表现,体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4)鲁迅先生曾说:“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是血”又把自己当做是人民大众的“孺子牛”从牛感受鲁迅先生倡导的奉献精神
(5)忆苦思甜,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于永正《草》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草教学设计语文篇七
顺德市北滘镇中心小学 徐福源、陈慧芬
导练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初步懂得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3、启发儿童想象,让学生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导练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导练难点:
1、理解“离离”、“枯”、“荣”、“尽”的词义。
2、懂得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
教具准备:
电脑软件、录音带
导练过程:
一、初读阶段。
1、情感描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播放背景音乐)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草原吗?这一节课,就由老师带你们到大草原去走一趟,领略一下大草原生机勃勃的美丽风光。现在,先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跟着老师到大草原去。
述: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这些野草每年都会枯萎一次,又会茂盛地生长一次。熊熊的野火也烧不完这些顽强的小草,来年春风一吹,它们又会重新生长出来了。
师: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看看。(出示草原图)
这就是我们所去的大草原了。你觉得这大草原美吗?我国唐朝的伟大
诗人白居易看到小草在茫茫的大草原上不怕风、不怕雨,顽强地生长,触发了内心的感情,就写下了一首诗,名字就叫──草。
板书:21、草
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古诗,先请同学们来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每个字的读音,边读,边思考三个问题。
(出示问题,教师读一次。)
(1) 课文是怎样写草的?想想每句写什么?
(2) 联系课文内容,想想“离离”、“枯”、“荣”、“尽”的意思。
(3) 文中哪两句诗点明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2、交流初读情况
a 、刚才,大家都读得非常认真。现在,我要请几位同学给大家朗读一次,看看怎么样?(出示课文内容)
b 、学生评议,教师正音后听课文录音。
c 、现在,我们再来学着录音朗读。
师:《草》这首古诗我们已经会读了。现在,我们来做一道练习题,看看大家能不能自己弄懂诗句的意思。做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同桌互相讨论,你们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二、深读阶段
1、做练习题
a 、师:那好,现在请大家拿出练习题,完成第一题。(软件出示后,教师明确要求)
b 、评讲(逐句评讲,统一答案)
c 、评讲后学生自由朗读一次。
师:现在,我们再来细心分析诗中每句话写什么?
2、具体分析诗意和字词义。
a 、齐读“离离原上草”(软件出示)
b 、问:(1) 课文写的是哪里的草?你从诗中哪一个词知道的?
(2) 草原上的草长得怎样呢?(引导学生看图)
(又高又密,非常茂盛,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3) 诗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野草茂盛的样子?
(对,“离离”就是又高又密,非常茂盛的样子。)
(4) 让一两位同学说出诗意。
(5) 指导朗读。
师:第一句诗主要写出了草原上野草茂盛的样子,读的时候,“离离”两字读重一点。
c 、师:谁来告诉老师,这些野草有什么生长常规呢?
(对极了,那你们看看诗中又是怎样写的?)
(不知道也没关系,相信你们学习了下一句诗后一定会知道的。)
(1) 指导朗读:“一岁一枯荣”
问:“一岁”是什么意思呢?(一年)
一年中有哪几个季节?
师:请你们告诉我,一年四季野草的生长情况一样吗?
是的,一年四季野草的生长情况是不一样的,先看春天的草。
(软件出示:春、夏、秋、冬图)
(2) 看图后要求学生分别说出四季的野草的生长情况。
(多几位同学说说)
(3) 看了图片,我们知道,野草长得最茂盛的是哪一个季节?在哪一个季节野草会枯萎呢?
(4) 师:现在,谁愿意帮老师一个忙,把“枯”、“荣”两个字摆在相应的季节下面,并请他说说“枯”、“荣”的意思。
(5) 现在,谁来告诉老师,“一岁一枯荣”是什么意思吗?
(让一两位同学说说)。
d 、(1) 师:熊熊的野火燃烧起来了,草原上的野草会怎样呢?
(软件:出示燃烧图,观察。)
(2) 让学生说说
(野火烧去了野草的茎和叶,埋在泥土里的根是烧不掉的)
(3) 教师画简笔画
(4) 诗中是怎样写的呢?请读出有关的诗句。(强调“尽”的意思。)
(5) 由于草根没有烧掉,所以草会怎样呢?(出示软件)并说出诗句意思。
(6) 指名到黑板上把最后一句的意思画出来,并告诉大家所画的意思。
(7) 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求用高扬的语气朗读)。
(春天一到,野草又重新生长出来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所以读的时候要高扬的语气去读。)
e 、师:小朋友,野火烧得这么厉害,野草的茎和叶都被烧光了,可是第二年的春天,春风一吹,小草又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你觉得这些小草怎么样?(板书:非常顽强)
你喜欢这些小草吗?为什么?
(很好,我相信你以后遇到困难,一定会像小草一样勇敢、顽强拼搏。)
f 、朗读最后的两句诗
(现在,我们一齐来用高扬的、令人振奋的语气朗读最后两句。)
三、复读阶段
1、朗读全诗(分男、女同学)
(读后很好,那全诗你们也能读得这么好吗?请试试看)
2、问:学习这首诗,你最欢那一句呢?
(对啊!我也最喜欢这一句。因为这句诗写出了小草顽强的意志。)
3、背诵全诗
(拉火车背、小组背( 站起来) 、指名背)
4、做练习题2. 评讲
(诗我们都会背了,那诗中的词意我们理解了没有呢?现在我要来考一考大家,请大家一起做练习2. )
5、两、三位同学背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欣赏(播录音)
《草》我们学过了,现在我要和大家一起听着音乐,听着诗歌,再次到大草原去领略大草原生机勃勃的美丽风光。)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草》,了解了诗中的意思,初步知道了小草这种小植物虽然不起眼,可它那顽强的意志、顽强的生命力是非常值得我们欣赏的。我们也要像小草那样,遇到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
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课文的生字词,完成课后练习。
于永正《草》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草教学设计语文篇八
教师在教学的巩固阶段,创设了学生背诗给家人听的情境。教师先后扮演了妈妈、哥哥、奶奶。下面是一个给“奶奶”听的片断。
师: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文化,耳朵有点聋,请注意。
生:奶奶,我背古诗给您听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什么时候学的?
生:背《草》,今天上午刚学的。
师:那么多的花儿不写,干吗写草哇?
生:(一愣)嗯,因为……因为草很顽强,野火把它的叶子烧光了,可第二年又长出了新芽!
师:噢——我明白了。背吧!
(生背)
师:“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离离”就是很茂盛的样子。这句诗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
(众笑)
生:不是“一岁一窟窿”,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干枯;荣,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长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师:后面两句我听懂了。你看俺孙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唐诗。
(众笑)
[评析]
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并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通过师生表演练背古诗,让学生去感悟、识记和品味语言,寓知识教学于富有情趣的活动之中。
这是一种较好的寓教于乐的方法。在游戏性的小品表演中,检测了形义较难的字词(离离、枯荣),加深了对中心思想的理解(干吗那么多花不写要写草哇),情境的设置与语言的训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于永正《草》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草教学设计语文篇九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情节,感悟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2.学习文中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的线索。
前课准备:
1、熟读课文,熟记文中生字词的音、形、义,了解文学常识。
2、能够根据文本注解和学案提示对诗歌内容进行理解。
3、阅读《补充习题》中的“预习提示”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翻开历史的画卷,是无数的革命先烈和战士用生命换来了今天我们甜蜜而安逸的生活环境,标题草所展示的不再是你读到的富有顽强生命力的草,也不是你看到的滚着晶莹露珠的草,而是争夺红军战士生命展现革命家高尚人格的草。
1、作者简介
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当代作家。创作《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说。本文是作者从1976年底到1977年7月连续写的十篇以长城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中的第四篇。
2、关于“草地”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二、学一学:我非常聪明
1、给加点的词注音
焦灼(zhuó) 湿漉漉(lù lù ) 飒飒( sà sà )蔫巴(niān)
踉踉跄跄(liàng qiàng) 绽(zhàn )开 愠怒(yùn)抽噎( )
2、 解释词语
惶惑:疑惑不安。 酸涩:又酸又苦涩。
围追堵截:围剿、追击,迎面拦截。
花天酒地:形容沉湎于吃喝嫖赌的荒淫腐化生活。
湿漉漉:形容物体潮湿的样子。
警戒:军队为防备敌人的侦察和突然袭击而采取的保障措施。
焦灼:非常着急。
踉跄:走路不稳。
愠怒:愤怒,生气。
蔫巴:枯萎。
抽噎:抽搭。
3、提出预习中不懂得问题
三、议一议:我潜力无穷
1、 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 用简要的语言概述这篇课文主要内容。
3、抓住线索理情节
组织交流,围绕文章的题目,请用几个含“草”的小标题来概括文意
4、阅读课文,思考,交流
战士误食野草 班长摸黑报告(开端)
撇开毒草忙救人 引出担架设悬念(发展)
主席下令辨毒草 不顾安危尝毒草(发展和)
平易近人议吃草 启迪战士悟真理(结局)
第一部分(1—5)故事的开端:红军过草地的第四天,二班战士因误食有毒草野菜而中毒,二班长杨光摸黑寻找部分向上级报告。
第二部分(6—16)故事的发展:杨光找到一支红军小队伍,恳求医生前往救人,而医生也有紧急任务在身,于是杨光拦住路口不让医生走,一时陷入僵局。
第三部分(17—36)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和:杨光的举动惊醒了昏迷之中的周副主席,周副主席询问战士中毒的原因,仔细观察并亲口咀嚼有毒野菜,提出处理意见。
第四部分(37—结尾)故事的结局:杨光和其他战士聆听周副主席评说吃草的意义,从中获得巨大力量,立即执行命令。
四、讲一讲我特别自信
1. 怎样理解文章开头的“题记”?
明确:(1)、在文章的开头用一两句话或一段简短的文字作为“题记”是文学作品中常常采用的手法,因为它往往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选作“题记”的文字要么是富有哲理的话,要么是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话,要么是能引人深思或受启发的话,且这段文字都是和文章紧密相连的。(2)、本文借用了藏族同志的一段话作为“题记”,含义颇深。在红军走过的地方,建一座糖厂且是最甜的地方,既说明了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无数感人的事迹,也隐含着我们今天甜蜜的生活就是他们换来的,还让我们体会到藏族同胞对他们深深的怀念与感激。读了“题记”,使读者顿生敬意,会以一种崇敬的心情去读完全文。
2.杨光在整篇文章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明确:杨光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以他的所见所闻展开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又以他的眼睛及他的所感向我们展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光辉形象。从普通人的角度来反映红军长征中感人肺腑的事迹,更令人信服,更显得亲切感人。同时,杨光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优点也正是千千万万红军战士身上所共有的优点,也让我们更深地体会到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战士、这样的队伍,我们的革命事业才会成功。
3、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两个“就会”强调了青年一代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必要性,强调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对于壮大队伍、克敌制胜的重要性。
(2).就这样,他摸黑冲进了烂草地;开始是跑,然后是走,最后体力实在支持不住了,就在地上爬。
这一段动作描写具体地展示了杨光在烂草地上行进的情形,表现了他对同志生命安危的无限关切之情
(3)、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前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是“全军都敬爱的人”;后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关爱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人格,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以及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圈出来。
(4)先是“立时惊住”,接着感到“惶惑”;面对周副主席的招手,杨光又深感“不安”;当眼见周副主席病得十分严重时,杨光“大吃一惊”,“觉得心头像刀在绞”,这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形象而细腻地描绘了二班长杨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那复杂的感情变化过程,最后聚焦到对周副主席病体的关切和忧虑,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
4、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如何?
周副主席仔细观察有毒野菜时的神态:“仰起了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详细询问有毒野菜长在哪里和它的味道,这些都为紧接着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的情节加大了蓄势的力度。
周副主席亲自尝有毒野菜是全文的。作者描写一系列动作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的动作和神态的词:“举起”“看了看”“放进”“咬下了一点”“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吐掉了残渣”“还给杨光”,
把描写周副主席动作、神态的词圈出来。细细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
这些词语和句子,充分表现了作为红军革命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
接下来写周副主席“非常明确”的命令,以及对年轻卫生员惊叫的回答和示意,进一步表现了周副主席的高尚品质和伟人气度。
5、课文以“草”为题目,有什么含义?
课文以“草”为题目,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还以此引发出思想的火花。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
五、练一练:我定会成功
拓展练习
从课文提供的材料想开去,以“说吃草”为话题,谈一点或几点自己的看法。
提示:与同学交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忆苦思甜,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2、从周副主席尝毒草、议毒草,学习他的高尚人格、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闪光的辩证法思想。
3、要懂得植物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学会识别无毒和有毒的野菜,以便保护自己,战胜困难。
4、今天,人们已解决了温饱问题,过上了小康生活,开始以吃野菜这时尚,这是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表现,体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5、鲁迅先生曾说:“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是血。”又把自己当做是人民大众的“孺子牛”。从牛感受鲁迅先生倡导的奉献精神。
完成课时训练
六、本课小结
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果断作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于永正《草》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草教学设计语文篇十
(一)谈话导入 。
同学们咱们学过几首古诗?你能背给大家听吗?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诗,题目是“草”,(板书课题)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借助拼音学生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2.认读生字卡片,扫清字音障碍。
3.再读课文,质疑。
(三)学习古诗,理解意思。
同学们在哪儿见到过草?(路旁、校园、公园、草原)小草不像花朵那样鲜艳多彩,它是极为平凡的,甚至于我们都不去注意它。诗人要写小草什么呢?
1.理解第一行诗句。
(1)出示挂图。
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草原)
(2)你从哪句诗中知道的?(离离原上草)这里的“原”是平原。
(3)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引导学生说出“茂盛”一词。“离离”就是草长得很茂盛。
(4)谁能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草原上的草长得非常茂盛)
2.理解第二行诗句。
(1)“一岁一枯荣”,谁能用“岁”说一句话。
(我今年七岁了。……)
“七岁”,也就是从出生到现在已七年了。一岁就是一年。
(2)一年当中,草有哪些变化呢?引导学生说出:春天小草发芽了。夏天,小草很茂盛。秋天小草变黄了。冬天小草干枯了。
(3)谁能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请两三位同学说,通过比较确认谁说得好。(一年当中,草茂盛一次,干枯一次。)
3.理解第三行诗句。
(1)“野火烧不尽”的尽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查字典,选择“完”的解释。
(2)“尽”是完的意思。冬天的草都干枯了,大火一烧,用不了多长时间肯定会把草烧得干干净净,为什么说烧不尽呢?看书上插图,同桌讨论。得出:因为地下的草根没烧着。
(3)请同学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野火是不能把野草完全烧掉的。因为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草根埋在泥土里;是烧不到的。
4.理解第四行诗句。
(1)生是什么意思?(生长)
(2)试说这一句的意思。
(春风一吹,野草又会重新生长。)
5.朗读全诗说诗的意思。
(四)小结
1.从古诗中我们看到了,凶猛的野火把小草烧得干干净净,可到了春天,小草又铺满草原。你觉得小草怎么样?(引导说出小草生命力顽强)
2.用赞美小草的语气背这首诗。
(五)巩固练习。
1.填写诗句,写出加粗字的意思。
离离原上草,__________。( )
野火烧不尽,__________。( )
2.填空练习“离离”是形容( )茂盛的样子。“一岁一枯荣”中;前面的“一”指( )的意思,后面的“一”是( )的意思。
3.照样子把诗句写在( )里。
例:原野上的草长得很茂盛。(离离原上草。)
野草每年秋冬都枯萎一次,春夏季节又茂盛地生长起来。( )
春风一吹,野草又会重新生长。( )
野火不能把野草完全烧掉。( )
于永正《草》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草教学设计语文篇十一
佚名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4个生字。认识“离、枯、荣、野、烧、尽”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材说明
这首古诗原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原诗8行4句,课文摘用其前4行,诗题改为《草》。这4行诗句的意思是:原野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这些草年年都是秋冬枯萎了,春夏又茂密地生长,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它的根还在,来年春天,草儿又重新发芽生长。课文概述了野草的特点,赞颂了它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是学会4个生字,背诵课文。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观察路边、田边、河边等处的小草,了解有谁种它,长得怎么样。
准备本课的生字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荒原野草图。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学习生字,注意读准“原、岁、吹”的音,记住“原”的里面由“白”“小”组成,不能写成“泉”;“吹”右边第二笔是“乛”,下面是“人”,不能写成“乂”。
2.写字教学
指导写字,要引导学生整体识记生字的间架结构,注意重点笔画的写法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如:“岁”字上部的“山”与下部的“夕”的比例是上短下长,不能写得一样长;“吹”字左边的“口”稍窄些,右边的“欠”稍宽些;“又”字的下部基本平齐,撇、捺相交在中线上。
(三)词句教学
古诗中的词语不要求学生全都准确理解,学生只要熟读背诵大概了解诗意就行了。本课中个别词与学生日常用语有所差别,可直接告诉学生词语在诗中的意思,如:“离离”,形容野草茂盛的样子;“岁”指“年”;“荣”就是茂盛的意思。
(四)朗读指导
朗读古诗,一是每个字都要读得正确、清楚,速度稍慢一些;二是要读出节奏、韵脚,五字一句的诗一般都是前两个字连起来读,后三个字中按词语稍有停顿,句末的字要读满。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教学时要通过教师范读,听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掌握读法。注意诗中的两个“一”读音不同,可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五)练习提示
第三题是区分平翘舌音的练习。要让学生独立完成,选正确后,再读一读古诗,达到把每个字读正确。
第四题为的是复习巩固生字词,加深对课文的记忆。练习前可先背一背课文;填写时要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填写后同座可交换看一看,检查一下填对了没有。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谈话引出课题,范读课文。
1.提问:在花、草、鱼、鸟中,你们最喜欢什么?
2.揭示课题,简介课文:诗人白居易赞美草的古诗。
3.范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三)学习生字词,解释“离离”“岁”“荣”。
(四)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五)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六)完成填空练习。
五、参考资料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远芳侵古道,
一岁一枯荣。晴翠接荒城。
野火烧不尽,又送王孙去,
春风吹又生。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通过对野草的描绘来表达与朋友分别时的情感和友情的深厚。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唐代大诗人。陕西渭南县人。出身比较贫寒,29岁中进士。经历了安史之乱时期,使他对当时社会的激烈矛盾和人民的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许多创作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与荒淫腐朽的本质,具有同情人民的思想,成为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一生写了近三千首诗,著有《白氏长庆集》。
于永正《草》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草教学设计语文篇十二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理清情节,从中感悟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2、揣摩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习如何通过文学语言展现人格魅力
学习过程:
导语 :翻开历史的画卷,是无数的革命先烈和战士用生命换来了今天我们甜蜜而安逸的生活环境,标题草所展示的不再是你读到的富有顽强生命力的草,也不是你看到的滚着晶莹露珠的草,而是争夺红军战士生命展现革命家高尚人格的草。
一、 整体感知悟精神
1、 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 用简要的语言概述这篇课文主要内容。
二、 抓住线索理情节
战士误食野草 班长摸黑报告——撇开毒草忙救人 引出担架设悬念——主席下令辨毒草 不顾安危尝毒草——平易近人议吃草 启迪战士悟真理
三、 揣摩妙点品人物
1、 跳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高潮部分对周副主席的神态和动作的描写。
2、 分角色演读,在跳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高潮部分,并能通过一定神态和动作来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要求:小组成员自选认为自己最有把握的角色,并确保每一个人都担当一定的角色,组长注意调控。)
教师点拨:要求能抓住周副主席亲自尝有毒野草时的一系列动作和神态,以体现主席的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高度关注战士生命的高尚品质。
3、 评析人物:同学们可以用一个或长或短的句子来说说你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或认识。
教师点拨:周副主席有着关爱战士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人格,有着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
3、师生共同小结:从情节入手,剖析小说的人物,可以感受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四、 比较阅读显能力
比较阅读《七根火柴》思考:
1、 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主人公是谁?
2、 假如让你来围绕这篇小说的情节设计一次活动,你准备如何安排?写出你的方案。(可以以历史博物馆的解说员的身份介绍七根火柴,可以以招聘导演和演员的形式从人物入手理清情节)
3、 阅读同一位作家的两篇文章,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可以从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的角度去思考)
五、 作业 设计
选择一位你熟悉的人物,通过富有个性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于永正《草》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草教学设计语文篇十三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离、枯、荣、野、烧、尽”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一、谈话引出课题。
1.教师手拿一棵小草提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你对什么季节的草最感兴趣?为什么呢?(学生可结合查找资料。)
2.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古诗《草》,看看诗中写了小草的什么特点?
二、范读课文,学生领会。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
2.指名读(1)注意两个“一”的读法,前一个“一”读yí,后一个“一”读yì。(2)注意纠正错音。(3)注意读出节奏。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放课件,整体感知诗的意境。
先出现生长着茂盛野草的大草原。配音: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再出现草叶枯黄的秋景,在烈烈劲风中,野火燎原。最后展现春回大地,小草钻出灰烬,一派勃勃生机的画面。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师做重点指导。
离离:形容野草茂盛的样子。
岁:年。
尽:完。
生:生长。
荣:茂盛。
4.质疑问难,深入理解诗句。
提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呢,
议答: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草根理在泥土里,是烧不掉的,所以来年春天,草还会重新长出来,从而体会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生:白居易为什么要写草呢?
议答:白居易赞赏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告诉人们要学习草顽强的精神,不怕挫折。
5.学生边想象诗意,边练习背诵。
五、自学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自己分析字形。
2.班内交流。
3.指导书写。
于永正《草》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草教学设计语文篇十四
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只有情趣盎然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情趣盎然的氛围才能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自由王国。
――于永正
于老师教学古诗《草》,进入复习阶段。
师:小朋友,回到家里,谁愿意把新学的古诗《草》背给妈妈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好,现在我当你妈妈,你背给我听好吗?想想回到家里该怎么说?
生:妈妈,我今天学习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好。(生背诵)我的女儿真能,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
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现在我当你哥哥,你该怎么说?
生:哥哥,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听好吗?
师:哪一首?(生答《草》)弟弟,这首诗我也学过。他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
师:反正都有个“白”字。(众笑)我先背给你听听: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哎,最后一句是什么?
生:春风吹又生。
师:还是弟弟记性好,谢谢你。(众笑)谁愿意背给奶奶听?(指一生到前面)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您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生答背《草》)
师:草?那么多花儿不写,为什么写草啊?
生:因为草有一种顽强的精神,野火把它的叶子烧死了,可是第二年春天,它又长出了新芽。
师:哦,我明白了。你背吧。(生背)“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
生:不是!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叶子黄了,干枯了;荣,就是茂盛。
师:后面两句我听懂了。看俺孙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呀?(众笑)
这个教学片段受到了华东师大李伯棠教授的高度称赞,已经成为于老师教学中的经典片段。笔者认为这一教学环节的最大成功就在于富有情趣!于老师匠心独运,一会儿变成妈妈,一会儿变成哥哥,一会儿又变成奶奶,把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教学环节通过角色换演绎得曲折有致、情趣盎然。尤其是能过耳朵有点聋的奶奶,巧妙地引导学生准确说出了诗意,强化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肯定能够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鲜明的印记。可见,情趣犹如教学的润滑剂,它让课堂变得生机盎然,让学习成为愉快的享受。
于永正《草》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草教学设计语文篇十五
一 教学要求:
1 通过朗读,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2 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养成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
二 重点难点:
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正确理解诗意,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2 通过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相关图片,查找有关诗人的资料和作品,词典字典。
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文题目。
我们学习了《找春天》,通过朗读我们发现了春天的特点。今天我们来学习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大家对春天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初读古诗
1 自由读《草》这首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
不懂的词语,自读自语
2 小组合作朗读,
提出不懂的词互相讨论,
(三)细读理解诗意。
通过学习我们对诗有了大概的了解,共同来学习。
离离:指草长的非常茂盛。
岁:年
烧不尽:烧不完
你喜欢小草吗?喜欢它什么?
小草那种顽强的生命力。
小结:是啊!小草虽然狠渺小,但它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即使是无情的大火也不能将它烧尽,只要春天温暖的风一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
四 总结;
这首古诗使我们加深了对春天的认识,感受春光的美好和小草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让我们热爱大自然吧!
五:作业
填空;
离离—( ) 一岁—( )野火—( )春风—( )
于永正《草》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草教学设计语文篇十六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初步懂得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3、启发儿童想象,让学生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1、理解“离离”、“枯”、“荣”、“尽”的词义。
2、懂得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
电脑软件、录音带
一、初读阶段。
1、情感描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播放背景音乐)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草原吗?这一节课,就由老师带你们到大草原去走一趟,领略一下大草原生机勃勃的美丽风光。现在,先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跟着老师到大草原去。
述: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这些野草每年都会枯萎一次,又会茂盛地生长一次。熊熊的野火也烧不完这些顽强的小草,来年春风一吹,它们又会重新生长出来了。
师: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看看。(出示草原图)
这就是我们所去的大草原了。你觉得这大草原美吗?我国唐朝的伟大
诗人白居易看到小草在茫茫的大草原上不怕风、不怕雨,顽强地生长,触发了内心的感情,就写下了一首诗,名字就叫──草。
板书:21、草
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古诗,先请同学们来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每个字的读音,边读,边思考三个问题。
(出示问题,教师读一次。)
(1) 课文是怎样写草的?想想每句写什么?
(2) 联系课文内容,想想“离离”、“枯”、“荣”、“尽”的意思。
(3) 文中哪两句诗点明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2、交流初读情况
a 、刚才,大家都读得非常认真。现在,我要请几位同学给大家朗读一次,看看怎么样?(出示课文内容)
b 、学生评议,教师正音后听课文录音。
c 、现在,我们再来学着录音朗读。
师:《草》这首古诗我们已经会读了。现在,我们来做一道练习题,看看大家能不能自己弄懂诗句的意思。做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同桌互相讨论,你们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二、深读阶段
1、做练习题
a 、师:那好,现在请大家拿出练习题,完成第一题。(软件出示后,教师明确要求)
b 、评讲(逐句评讲,统一答案)
c 、评讲后学生自由朗读一次。
师:现在,我们再来细心分析诗中每句话写什么?
2、具体分析诗意和字词义。
a 、齐读“离离原上草”(软件出示)
b 、问:(1) 课文写的是哪里的草?你从诗中哪一个词知道的?
(2) 草原上的草长得怎样呢?(引导学生看图)
(又高又密,非常茂盛,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3) 诗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野草茂盛的样子?
(对,“离离”就是又高又密,非常茂盛的样子。)
(4) 让一两位同学说出诗意。
(5) 指导朗读。
师:第一句诗主要写出了草原上野草茂盛的样子,读的时候,“离离”两字读重一点。
c 、师:谁来告诉老师,这些野草有什么生长常规呢?
(对极了,那你们看看诗中又是怎样写的?)
(不知道也没关系,相信你们学习了下一句诗后一定会知道的。)
(1) 指导朗读:“一岁一枯荣”
问:“一岁”是什么意思呢?(一年)
一年中有哪几个季节?
师:请你们告诉我,一年四季野草的生长情况一样吗?
是的,一年四季野草的生长情况是不一样的,先看春天的草。
(软件出示:春、夏、秋、冬图)
(2) 看图后要求学生分别说出四季的野草的生长情况。
(多几位同学说说)
(3) 看了图片,我们知道,野草长得最茂盛的是哪一个季节?在哪一个季节野草会枯萎呢?
(4) 师:现在,谁愿意帮老师一个忙,把“枯”、“荣”两个字摆在相应的季节下面,并请他说说“枯”、“荣”的意思。
(5) 现在,谁来告诉老师,“一岁一枯荣”是什么意思吗?
(让一两位同学说说)。
d 、(1) 师:熊熊的野火燃烧起来了,草原上的野草会怎样呢?
(软件:出示燃烧图,观察。)
(2) 让学生说说
(野火烧去了野草的茎和叶,埋在泥土里的根是烧不掉的)
(3) 教师画简笔画
(4) 诗中是怎样写的呢?请读出有关的诗句。(强调“尽”的意思。)
(5) 由于草根没有烧掉,所以草会怎样呢?(出示软件)并说出诗句意思。
(6) 指名到黑板上把最后一句的意思画出来,并告诉大家所画的意思。
(7) 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求用高扬的语气朗读)。
(春天一到,野草又重新生长出来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所以读的时候要高扬的语气去读。)
e 、师:小朋友,野火烧得这么厉害,野草的茎和叶都被烧光了,可是第二年的春天,春风一吹,小草又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你觉得这些小草怎么样?(板书:非常顽强)
你喜欢这些小草吗?为什么?
(很好,我相信你以后遇到困难,一定会像小草一样勇敢、顽强拼搏。)
f 、朗读最后的两句诗
(现在,我们一齐来用高扬的、令人振奋的语气朗读最后两句。)
三、复读阶段
1、朗读全诗(分男、女同学)
(读后很好,那全诗你们也能读得这么好吗?请试试看)
2、问:学习这首诗,你最欢那一句呢?
(对啊!我也最喜欢这一句。因为这句诗写出了小草顽强的意志。)
3、背诵全诗
(拉火车背、小组背( 站起来) 、指名背)
4、做练习题2. 评讲
(诗我们都会背了,那诗中的词意我们理解了没有呢?现在我要来考一考大家,请大家一起做练习2. )
5、两、三位同学背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欣赏(播录音)
《草》我们学过了,现在我要和大家一起听着音乐,听着诗歌,再次到大草原去领略大草原生机勃勃的美丽风光。)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草》,了解了诗中的意思,初步知道了小草这种小植物虽然不起眼,可它那顽强的意志、顽强的生命力是非常值得我们欣赏的。我们也要像小草那样,遇到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
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课文的生字词,完成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