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名称(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名称篇一
通过阅读五种基本地形素描图以及高原、丘陵的等高线图,使学生了解五种基本地形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形态特征并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它们。通过阅读海底地形示意图,了解全球海底地形图。
通过学习制作地形模型,使学生初步了解七大洲主要地形的分布,初步学会概括各大洲的地形特征。
通过读图和制作地形模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的精神,增强学习兴趣,进一步锻炼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建议
关于“海底地形”的教材分析
关于海底地形的知识,课文主要讲了两点:
(1)海底与陆地一样是高低起伏的;
(2)主要的海底地形及其分布特点。对于海底地形,重点让学生了解与人类活动有直接关系的大陆架的有关知识。
关于“海底地形”的教法建议
关于“海底地形”可通过阅读“海底地形示意图”,认识海底地形也是高低起伏,复杂多样的。在“海底地形示意图”上明确大陆架的含义,了解海底地形组成。
读图巩固:看“海底地形示意图”,说出大陆架、大陆坡,以及洋盆、海沟、海岭的分布。
(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
关于“陆地地形”的教材分析
课文在讲述五种地形的形态时,没有对每种地形的形态作具体描述,更没有采用定量描述的方法,只是结合地形景观图,从海拢高低和地面起伏状况两方面作了简单的比较。这样编写的意图是:(1)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适当降低了难度;(2)加强教学内容和直观性,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地形的定义,而是侧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这一部分内容出现的地理概念,除“山系”外,都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知识;出现的地名,今后分区地理中还会再现,这里不必要求学生都记住。
关于的总体教材分析
前一节概述了地球的海陆面貌,本节则对地球的面貌作具体的描述。地形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它是影响自然环境及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的重要因素。因此,地形这一节内容是重要的基础知识。
本节有“多种多样的陆地地形”、“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海底地形”三个标题,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第一,陆地和海底地形的基本类型及其形态特点;第二,在世界地形图上了解主要地形的分布。其中,“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关于“陆地地形”的教法建议
充分利用地理景观图,以景观图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形态特征为出发点,首先以直观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表象,再通过比较,找出它们之间最显著的差异,通过复习支配地形形态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海拔和相对高度(坡度),用这两个基本要素的数值大小,来概括地形的特征,使学生头脑中既有生动的形象,又能根据一定的思路进行分析,有助于正确理解概念,为在地形图上识别各类地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然后让学生列表比较、归纳五幅地形的特点,边回答边列出下表:
地形类型
海 拔 高 低
地表起伏特征
山地
较高
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平原
很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平坦广阔
丘陵
较低
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高原
较高
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
盆地
没一定标准
四周高,中间低
关于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1.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初步在世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地形。
2.了解海底地形的基本形态
3.进一步提高阅读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教学难点 〉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及教材中的各种景观图、示意图。
〈教学过程 〉
(板书) 第三章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引课)下面请看一组图片,书p30图3.16---3.20 五幅景观图,它们的形态如何?(形态差异很大),我们把地表的各种形态总称地形。人们把地形分为上面的五种基本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你能把他们区分开吗? 你能描述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吗?
(学生活动)观察这几幅图?找出它们的主要差异?如果比较两个人的身材,要从哪几个方面考虑?(高矮、胖瘦和身段)。所以,地形的差异:一方面是高低不同,另一方面是地面的起伏状况不同。
那么判断地面高低依据什么?(海拔)地面的起伏大小呢?(用相对高度来表示)。我们可以根据地面的高低起伏的状况,来判别各种各样的地形。
(影像资料)看p32图32珠穆朗玛峰,我们知道它是世界的最高峰。首先,先看一段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影像资料,然后,再归纳山地的形态特征。
(学生活动)山地的特征:1.海拔高 2.险峻,也就是坡度较大。山体往往是成组分布的,常用峰峦起伏,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的方向延伸很长,叫山脉。世界有哪些著名的山脉呢?
(计算机演示)世界上有很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有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有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学生活动)那么平原有什么特征呢?由同学来分析。
平原的特征:(海拔低,平坦,坡度小)。
那么高原呢?(海拔高,高原面上平坦,边缘陡峭)。
它们之间最主要的不同是什么?(海拔高度)
做“想一想”
(计算机演示)盆地和高原的地表形态差异很大,但在等高线图上,图形相似,(高原特点: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盆地的特点:四周高,中间低。它们的形态差别很大,但在等高线图上,图形很象,都是边缘的等高线密集,因此,需要拿出来专门做比较。)它们的本质差异在哪儿?(等高线的排列关系――高原:等高线从里到外,数值逐渐降低;盆地:等高线从里到外,数值逐渐升高。)
大家已了解了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学会了区分它们的方法,下面我们做一个总结。请填下表:
地形类型
海 拔 高 低
地表起伏特征
山地
平原
丘陵
高原
盆地
(承转)我们知道海洋中分布着许多岛屿,这些岛屿是海底隆起高出水面的部分。从这一事实中我们可以推测海底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读图p33图23海底地形示意图,和陆地地形相比更简单吗?
(1)看“海底地形示意图”,找出大陆架、大陆坡以及洋盆、海沟、海岭的分布。
(2)看着海底地形示意图,试着解释什么是大陆架、大陆坡以及洋盆、海沟、海岭并和书中的定义比较。(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
大陆架和我们人类活动的关系最大。
(总结反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它们是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这里有许多故事,还有很多的迷没有揭开,希望你们做一个勇敢的探索者,继续探索着美丽的世界。
(板书设计 )
一、地形
二、地形的种类
地形类型
海 拔 高 低
地表起伏特征
山地
较高
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平原
很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平坦广阔
丘陵
较低
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高原
较高
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
盆地
没一定标准
四周高,中间低
教学重点:七大洲的地形特点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概括各大洲的地形特征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下的学生活动
教学工具:世界地形挂图、各大洲轮廓图、不同颜色的橡皮泥、直尺、写有地形名称的小旗。
〈教学过程 〉
(导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地表有五种基本的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不仅如此,我们还能在分层设色的地形图上,把它们判读出来;今天,我们就用我们已掌握的本领放眼世界。
(板书)七大洲地形的基本特征
(组织)调整学生座位,分成七个组,围绕课桌做好
(分工)每组学生的桌子上放着一张某个大洲的轮廓图。七大洲有七个小组承包。
(学生活动)依照世界地形地图,在你们这个大洲的轮廓图上,用橡皮泥制作出它的地形模型,并试着描述本大洲的地形特点(从海拔高低,起伏大小,地形的种类组合方面分析)向同学介绍本大洲的地形单元。15分钟完成。
(教师指导)1)去各小组指导模型的制作、加工把握地形特点,识别不同的单元。
2)指导学生把做好的模型按各大洲的位位置拼合成全世界地形模型。
(板书)
七大洲
地形特点
亚洲
欧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州
南极洲
(学生活动)现在我们借助各组做的模型。对世界七大洲进行初步的了解。
请亚洲组来两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亚洲有哪些主要的地形单元。一位同学指着模型给我们介绍,另一位同学在他介绍的同时,在分层设色地形地图上也把这个地形单元指出来,一方面便于我们更好地把模型和地形图对立起来,另一方面,也检查一下他们组的模型做的是否准确。
(教师)全班同学在你们的引导下对亚洲的地形的分布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那么这些地形单元组合在一起又表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呢?再请你们组的同学来给我们概括一下(指图回答)
(小结)的确像他们描述的一样,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板书)中间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下面我们请亚洲的邻居之一,欧洲组来介绍。
请两位同学同时指图和模型,介绍欧洲的主要地形单元;再请一位同学介绍欧洲的特点,对照模型做检测。
(小结)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比较低平。
依次类推,由同学完成其他五个大洲。
(板书)
七大洲
地形特点
亚洲
中间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欧洲
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
非洲
以高原为主
北美洲
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南美洲
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大洋州
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南极洲
冰雪覆盖,海拔最高的大陆
通过各组的介绍,对各大洲哪儿是什么地形有了大概的了解,特别是对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长度最长的地形单元记忆最深。老师这儿有几个写有地形单元名称小旗,看哪个小组又快又准地把它插在模型中,并猜一猜这个地形单元是什么地形之最?
发给每一组一面小旗,上面分别写着巴西高原、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东欧平原、刚果盆地。
(教师讲评)从世界地形图上看,不同地区的地形差异很大。有的地区海拔高,有的地区海拔低;有的地区地面崎岖,有的地面平坦;在更大的区域,还有不同类型的组合,如有的地区地形复杂多样,有的地区地形单调。一个地区的地形特点,一般是从海拔、地面起伏和地势、地形类型及分布等方面来说的。
按洲来说,欧洲、和非洲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较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平原分别在大陆周围地区。
今天我们做出了全世界的地形模型,很不简单。借助这个模型,对七大洲的地形有了十分直观的认识,对我们今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板书设计 )
三、七大洲
七大洲
地形特点
亚洲
中间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欧洲
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
非洲
以高原为主
北美洲
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南美洲
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大洋州
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南极洲
冰雪覆盖,海拔最高的大陆
四、四大洋:
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海岭
探究活动
制作地形模型
目的:
1.制作地形模型。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和不同类型地形的形态特征来完成这个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迁移。
2.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制作模型的成功,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就感,体验到了知识的价值和学习的重要性,有利于今后更积极主动的学习。
3.探究活动的实践过程,也是一个创造活动,鼓励中国学习联盟胆创新,勇于实践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空间。
活动准备:
1.世界地形图,五种类型的分层设色地形图,沙盘,泥沙,直尺。
2.学生被分成五个小组,教师有五张设色地形图,发给每组一张。
活动内容和步骤:
请每个小组的同学依照教师发给的图,完成下列工作:
步骤一:
(1)依照分层设色地形图,以1:15000为吹垂直比例尺,动手在沙盘中出这种地形模型。
(2)观察模型,描述这种地形的形态特点。
(3)参照分层设色地形图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这种地形的同类
(4)对照模型和分层设色地形图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步骤二:
各组作完以后,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模型,描述描述这种地形的形态特点。找出这种地形的同类,对照模型和分层设色地形图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名称篇二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五种基本地形素描图以及高原、丘陵的等高线图,使学生了解五种基本地形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形态特征并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它们。通过阅读海底地形示意图,了解全球海底地形图。
通过学习制作地形模型,使学生初步了解七大洲主要地形的分布,初步学会概括各大洲的地形特征。
通过读图和制作地形模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的精神,增强学习兴趣,进一步锻炼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建议
关于“海底地形”的教材分析
关于海底地形的知识,课文主要讲了两点:
(1)海底与陆地一样是高低起伏的;
(2)主要的海底地形及其分布特点。对于海底地形,重点让学生了解与人类活动有直接关系的大陆架的有关知识。
关于“海底地形”的教法建议
关于“海底地形”可通过阅读“海底地形示意图”,认识海底地形也是高低起伏,复杂多样的。在“海底地形示意图”上明确大陆架的含义,了解海底地形组成。
读图巩固:看“海底地形示意图”,说出大陆架、大陆坡,以及洋盆、海沟、海岭的分布。
(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
关于“陆地地形”的教材分析
课文在讲述五种地形的形态时,没有对每种地形的形态作具体描述,更没有采用定量描述的方法,只是结合地形景观图,从海拢高低和地面起伏状况两方面作了简单的比较。这样编写的意图是:(1)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适当降低了难度;(2)加强教学内容和直观性,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地形的定义,而是侧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这一部分内容出现的地理概念,除“山系”外,都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知识;出现的地名,今后分区地理中还会再现,这里不必要求学生都记住。
关于“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总体教材分析
前一节概述了地球的海陆面貌,本节则对地球的面貌作具体的描述。地形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它是影响自然环境及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的重要因素。因此,地形这一节内容是重要的基础知识。
本节有“多种多样的陆地地形”、“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海底地形”三个标题,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第一,陆地和海底地形的基本类型及其形态特点;第二,在世界地形图上了解主要地形的分布。其中,“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关于“陆地地形”的教法建议
充分利用地理景观图,以景观图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形态特征为出发点,首先以直观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表象,再通过比较,找出它们之间最显著的差异,通过复习支配地形形态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海拔和相对高度(坡度),用这两个基本要素的数值大小,来概括地形的特征,使学生头脑中既有生动的形象,又能根据一定的思路进行分析,有助于正确理解概念,为在地形图上识别各类地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然后让学生列表比较、归纳五幅地形的特点,边回答边列出下表:
地形类型
海 拔 高 低
地表起伏特征
山地
较高
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平原
很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平坦广阔
丘陵
较低
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高原
较高
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
盆地
没一定标准
四周高,中间低
关于“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1.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初步在世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地形。
2.了解海底地形的基本形态
3.进一步提高阅读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教学难点 〉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及教材中的各种景观图、示意图。
〈教学过程 〉
(板书) 第三章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引课)下面请看一组图片,书p30图3.16---3.20 五幅景观图,它们的形态如何?(形态差异很大),我们把地表的各种形态总称地形。人们把地形分为上面的五种基本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你能把他们区分开吗? 你能描述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吗?
(学生活动)观察这几幅图?找出它们的主要差异?如果比较两个人的身材,要从哪几个方面考虑?(高矮、胖瘦和身段)。所以,地形的差异:一方面是高低不同,另一方面是地面的起伏状况不同。
那么判断地面高低依据什么?(海拔)地面的起伏大小呢?(用相对高度来表示)。我们可以根据地面的高低起伏的状况,来判别各种各样的地形。
(影像资料)看p32图32珠穆朗玛峰,我们知道它是世界的最高峰。首先,先看一段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影像资料,然后,再归纳山地的形态特征。
(学生活动)山地的特征:1.海拔高 2.险峻,也就是坡度较大。山体往往是成组分布的,常用峰峦起伏,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的方向延伸很长,叫山脉。世界有哪些著名的山脉呢?
(计算机演示)世界上有很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有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有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学生活动)那么平原有什么特征呢?由同学来分析。
平原的特征:(海拔低,平坦,坡度小)。
那么高原呢?(海拔高,高原面上平坦,边缘陡峭)。
它们之间最主要的不同是什么?(海拔高度)
做“想一想”
(计算机演示)盆地和高原的地表形态差异很大,但在等高线图上,图形相似,(高原特点: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盆地的特点:四周高,中间低。它们的形态差别很大,但在等高线图上,图形很象,都是边缘的等高线密集,因此,需要拿出来专门做比较。)它们的本质差异在哪儿?(等高线的排列关系――高原:等高线从里到外,数值逐渐降低;盆地:等高线从里到外,数值逐渐升高。)
大家已了解了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学会了区分它们的方法,下面我们做一个总结。请填下表:
地形类型
海 拔 高 低
地表起伏特征
山地
平原
丘陵
高原
盆地
(承转)我们知道海洋中分布着许多岛屿,这些岛屿是海底隆起高出水面的部分。从这一事实中我们可以推测海底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读图p33图23海底地形示意图,和陆地地形相比更简单吗?
(1)看“海底地形示意图”,找出大陆架、大陆坡以及洋盆、海沟、海岭的分布。
(2)看着海底地形示意图,试着解释什么是大陆架、大陆坡以及洋盆、海沟、海岭并和书中的定义比较。(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
大陆架和我们人类活动的关系最大。
(总结反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它们是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这里有许多故事,还有很多的迷没有揭开,希望你们做一个勇敢的探索者,继续探索着美丽的世界。
(板书设计 )
一、地形
二、地形的种类
地形类型
海 拔 高 低
地表起伏特征
山地
较高
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平原
很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平坦广阔
丘陵
较低
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高原
较高
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
盆地
没一定标准
四周高,中间低
教学重点:七大洲的地形特点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概括各大洲的地形特征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下的学生活动
教学工具:世界地形挂图、各大洲轮廓图、不同颜色的橡皮泥、直尺、写有地形名称的小旗。
〈教学过程 〉
(导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地表有五种基本的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不仅如此,我们还能在分层设色的地形图上,把它们判读出来;今天,我们就用我们已掌握的本领放眼世界。
(板书)七大洲地形的基本特征
(组织)调整学生座位,分成七个组,围绕课桌做好
(分工)每组学生的桌子上放着一张某个大洲的轮廓图。七大洲有七个小组承包。
(学生活动)依照世界地形地图,在你们这个大洲的轮廓图上,用橡皮泥制作出它的地形模型,并试着描述本大洲的地形特点(从海拔高低,起伏大小,地形的种类组合方面分析)向同学介绍本大洲的地形单元。15分钟完成。
(教师指导)1)去各小组指导模型的制作、加工把握地形特点,识别不同的单元。
2)指导学生把做好的模型按各大洲的位位置拼合成全世界地形模型。
(板书)
七大洲
地形特点
亚洲
欧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州
南极洲
(学生活动)现在我们借助各组做的模型。对世界七大洲进行初步的了解。
请亚洲组来两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亚洲有哪些主要的地形单元。一位同学指着模型给我们介绍,另一位同学在他介绍的同时,在分层设色地形地图上也把这个地形单元指出来,一方面便于我们更好地把模型和地形图对立起来,另一方面,也检查一下他们组的模型做的是否准确。
(教师)全班同学在你们的引导下对亚洲的地形的分布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那么这些地形单元组合在一起又表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呢?再请你们组的同学来给我们概括一下(指图回答)
(小结)的确像他们描述的一样,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板书)中间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下面我们请亚洲的邻居之一,欧洲组来介绍。
请两位同学同时指图和模型,介绍欧洲的主要地形单元;再请一位同学介绍欧洲的特点,对照模型做检测。
(小结)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比较低平。
依次类推,由同学完成其他五个大洲。
(板书)
七大洲
地形特点
亚洲
中间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欧洲
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
非洲
以高原为主
北美洲
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南美洲
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大洋州
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南极洲
冰雪覆盖,海拔最高的大陆
七大洲
地形特点
亚洲
中间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欧洲
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
非洲
以高原为主
北美洲
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南美洲
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大洋州
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南极洲
冰雪覆盖,海拔最高的大陆
四、四大洋:
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海岭
探究活动
制作地形模型
目的:
1.制作地形模型。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和不同类型地形的形态特征来完成这个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迁移。
2.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制作模型的成功,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就感,体验到了知识的价值和学习的重要性,有利于今后更积极主动的学习。
3.探究活动的实践过程,也是一个创造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空间。
活动准备:
1.世界地形图,五种类型的分层设色地形图,沙盘,泥沙,直尺。
2.学生被分成五个小组,教师有五张设色地形图,发给每组一张。
活动内容和步骤:
请每个小组的同学依照教师发给的图,完成下列工作:
步骤一:
(1)依照分层设色地形图,以1:15000为吹垂直比例尺,动手在沙盘中出这种地形模型。
(2)观察模型,描述这种地形的形态特点。
(3)参照分层设色地形图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这种地形的同类
(4)对照模型和分层设色地形图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步骤二:
各组作完以后,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模型,描述描述这种地形的形态特点。找出这种地形的同类,对照模型和分层设色地形图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名称篇三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五种基本地形素描图以及高原、丘陵的等高线图,使学生了解五种基本地形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形态特征并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它们。通过阅读海底地形示意图,了解全球海底地形图。
通过学习制作地形模型,使学生初步了解七大洲主要地形的分布,初步学会概括各大洲的地形特征。
通过读图和制作地形模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的精神,增强学习兴趣,进一步锻炼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建议
关于“海底地形”的教材分析
关于海底地形的知识,课文主要讲了两点:
(1)海底与陆地一样是高低起伏的;
(2)主要的海底地形及其分布特点。对于海底地形,重点让学生了解与人类活动有直接关系的大陆架的有关知识。
关于“海底地形”的教法建议
关于“海底地形”可通过阅读“海底地形示意图”,认识海底地形也是高低起伏,复杂多样的。在“海底地形示意图”上明确大陆架的含义,了解海底地形组成。
读图巩固:看“海底地形示意图”,说出大陆架、大陆坡,以及洋盆、海沟、海岭的分布。
(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
关于“陆地地形”的教材分析
课文在讲述五种地形的形态时,没有对每种地形的形态作具体描述,更没有采用定量描述的方法,只是结合地形景观图,从海拢高低和地面起伏状况两方面作了简单的比较。这样编写的意图是:(1)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适当降低了难度;(2)加强教学内容和直观性,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地形的定义,而是侧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这一部分内容出现的地理概念,除“山系”外,都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知识;出现的地名,今后分区地理中还会再现,这里不必要求学生都记住。
关于的总体教材分析
前一节概述了地球的海陆面貌,本节则对地球的面貌作具体的描述。地形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它是影响自然环境及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的重要因素。因此,地形这一节内容是重要的基础知识。
本节有“多种多样的陆地地形”、“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海底地形”三个标题,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第一,陆地和海底地形的基本类型及其形态特点;第二,在世界地形图上了解主要地形的分布。其中,“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关于“陆地地形”的教法建议
充分利用地理景观图,以景观图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形态特征为出发点,首先以直观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表象,再通过比较,找出它们之间最显著的差异,通过复习支配地形形态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海拔和相对高度(坡度),用这两个基本要素的数值大小,来概括地形的特征,使学生头脑中既有生动的形象,又能根据一定的思路进行分析,有助于正确理解概念,为在地形图上识别各类地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然后让学生列表比较、归纳五幅地形的特点,边回答边列出下表:
地形类型
海 拔 高 低
地表起伏特征
山地
较高
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平原
很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平坦广阔
丘陵
较低
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高原
较高
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
盆地
没一定标准
四周高,中间低
关于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1.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初步在世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地形。
2.了解海底地形的基本形态
3.进一步提高阅读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教学难点 〉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及教材中的各种景观图、示意图。
〈教学过程 〉
(板书) 第三章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引课)下面请看一组图片,书p30图3.16---3.20 五幅景观图,它们的形态如何?(形态差异很大),我们把地表的各种形态总称地形。人们把地形分为上面的五种基本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你能把他们区分开吗? 你能描述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吗?
(学生活动)观察这几幅图?找出它们的主要差异?如果比较两个人的身材,要从哪几个方面考虑?(高矮、胖瘦和身段)。所以,地形的差异:一方面是高低不同,另一方面是地面的起伏状况不同。
那么判断地面高低依据什么?(海拔)地面的起伏大小呢?(用相对高度来表示)。我们可以根据地面的高低起伏的状况,来判别各种各样的地形。
(影像资料)看p32图32珠穆朗玛峰,我们知道它是世界的最高峰。首先,先看一段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影像资料,然后,再归纳山地的形态特征。
(学生活动)山地的特征:1.海拔高 2.险峻,也就是坡度较大。山体往往是成组分布的,常用峰峦起伏,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的方向延伸很长,叫山脉。世界有哪些著名的山脉呢?
(计算机演示)世界上有很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有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有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学生活动)那么平原有什么特征呢?由同学来分析。
平原的特征:(海拔低,平坦,坡度小)。
那么高原呢?(海拔高,高原面上平坦,边缘陡峭)。
它们之间最主要的不同是什么?(海拔高度)
做“想一想”
(计算机演示)盆地和高原的地表形态差异很大,但在等高线图上,图形相似,(高原特点: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盆地的特点:四周高,中间低。它们的形态差别很大,但在等高线图上,图形很象,都是边缘的等高线密集,因此,需要拿出来专门做比较。)它们的本质差异在哪儿?(等高线的排列关系――高原:等高线从里到外,数值逐渐降低;盆地:等高线从里到外,数值逐渐升高。)
大家已了解了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学会了区分它们的方法,下面我们做一个总结。请填下表:
地形类型
海 拔 高 低
地表起伏特征
山地
平原
丘陵
高原
盆地
(承转)我们知道海洋中分布着许多岛屿,这些岛屿是海底隆起高出水面的部分。从这一事实中我们可以推测海底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读图p33图23海底地形示意图,和陆地地形相比更简单吗?
(1)看“海底地形示意图”,找出大陆架、大陆坡以及洋盆、海沟、海岭的分布。
(2)看着海底地形示意图,试着解释什么是大陆架、大陆坡以及洋盆、海沟、海岭并和书中的定义比较。(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
大陆架和我们人类活动的关系最大。
(总结反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它们是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这里有许多故事,还有很多的迷没有揭开,希望你们做一个勇敢的探索者,继续探索着美丽的世界。
(板书设计 )
一、地形
二、地形的种类
地形类型
海 拔 高 低
地表起伏特征
山地
较高
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平原
很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平坦广阔
丘陵
较低
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高原
较高
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
盆地
没一定标准
四周高,中间低
教学重点:七大洲的地形特点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概括各大洲的地形特征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下的学生活动
教学工具:世界地形挂图、各大洲轮廓图、不同颜色的橡皮泥、直尺、写有地形名称的小旗。
〈教学过程 〉
(导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地表有五种基本的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不仅如此,我们还能在分层设色的地形图上,把它们判读出来;今天,我们就用我们已掌握的本领放眼世界。
(板书)七大洲地形的基本特征
(组织)调整学生座位,分成七个组,围绕课桌做好
(分工)每组学生的桌子上放着一张某个大洲的轮廓图。七大洲有七个小组承包。
(学生活动)依照世界地形地图,在你们这个大洲的轮廓图上,用橡皮泥制作出它的地形模型,并试着描述本大洲的地形特点(从海拔高低,起伏大小,地形的种类组合方面分析)向同学介绍本大洲的地形单元。15分钟完成。
(教师指导)1)去各小组指导模型的制作、加工把握地形特点,识别不同的单元。
2)指导学生把做好的模型按各大洲的位位置拼合成全世界地形模型。
(板书)
七大洲
地形特点
亚洲
欧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州
南极洲
(学生活动)现在我们借助各组做的模型。对世界七大洲进行初步的了解。
请亚洲组来两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亚洲有哪些主要的地形单元。一位同学指着模型给我们介绍,另一位同学在他介绍的同时,在分层设色地形地图上也把这个地形单元指出来,一方面便于我们更好地把模型和地形图对立起来,另一方面,也检查一下他们组的模型做的是否准确。
(教师)全班同学在你们的引导下对亚洲的地形的分布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那么这些地形单元组合在一起又表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呢?再请你们组的同学来给我们概括一下(指图回答)
(小结)的确像他们描述的一样,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板书)中间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下面我们请亚洲的邻居之一,欧洲组来介绍。
请两位同学同时指图和模型,介绍欧洲的主要地形单元;再请一位同学介绍欧洲的特点,对照模型做检测。
(小结)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比较低平。
依次类推,由同学完成其他五个大洲。
(板书)
七大洲
地形特点
亚洲
中间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欧洲
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
非洲
以高原为主
北美洲
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南美洲
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大洋州
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南极洲
冰雪覆盖,海拔最高的大陆
通过各组的介绍,对各大洲哪儿是什么地形有了大概的了解,特别是对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长度最长的地形单元记忆最深。老师这儿有几个写有地形单元名称小旗,看哪个小组又快又准地把它插在模型中,并猜一猜这个地形单元是什么地形之最?
发给每一组一面小旗,上面分别写着巴西高原、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东欧平原、刚果盆地。
(教师讲评)从世界地形图上看,不同地区的地形差异很大。有的地区海拔高,有的地区海拔低;有的地区地面崎岖,有的地面平坦;在更大的区域,还有不同类型的组合,如有的地区地形复杂多样,有的地区地形单调。一个地区的地形特点,一般是从海拔、地面起伏和地势、地形类型及分布等方面来说的。
按洲来说,欧洲、和非洲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较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平原分别在大陆周围地区。
今天我们做出了全世界的地形模型,很不简单。借助这个模型,对七大洲的地形有了十分直观的认识,对我们今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板书设计 )
三、七大洲
七大洲
地形特点
亚洲
中间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欧洲
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
非洲
以高原为主
北美洲
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南美洲
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大洋州
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南极洲
冰雪覆盖,海拔最高的大陆
四、四大洋:
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海岭
探究活动
制作地形模型
目的:
1.制作地形模型。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和不同类型地形的形态特征来完成这个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迁移。
2.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制作模型的成功,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就感,体验到了知识的价值和学习的重要性,有利于今后更积极主动的学习。
3.探究活动的实践过程,也是一个创造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空间。
活动准备:
1.世界地形图,五种类型的分层设色地形图,沙盘,泥沙,直尺。
2.学生被分成五个小组,教师有五张设色地形图,发给每组一张。
活动内容和步骤:
请每个小组的同学依照教师发给的图,完成下列工作:
步骤一:
(1)依照分层设色地形图,以1:15000为吹垂直比例尺,动手在沙盘中出这种地形模型。
(2)观察模型,描述这种地形的形态特点。
(3)参照分层设色地形图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这种地形的同类
(4)对照模型和分层设色地形图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步骤二:
各组作完以后,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模型,描述描述这种地形的形态特点。找出这种地形的同类,对照模型和分层设色地形图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名称篇四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五种基本地形素描图以及高原、丘陵的等高线图,使学生了解五种基本地形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形态特征并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它们。通过阅读海底地形示意图,了解全球海底地形图。
通过学习制作地形模型,使学生初步了解七大洲主要地形的分布,初步学会概括各大洲的地形特征。
通过读图和制作地形模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的精神,增强学习兴趣,进一步锻炼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建议
关于“海底地形”的教材分析
关于海底地形的知识,课文主要讲了两点:
(1)海底与陆地一样是高低起伏的;
(2)主要的海底地形及其分布特点。对于海底地形,重点让学生了解与人类活动有直接关系的大陆架的有关知识。
关于“海底地形”的教法建议
关于“海底地形”可通过阅读“海底地形示意图”,认识海底地形也是高低起伏,复杂多样的。在“海底地形示意图”上明确大陆架的含义,了解海底地形组成。
读图巩固:看“海底地形示意图”,说出大陆架、大陆坡,以及洋盆、海沟、海岭的分布。
(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
关于“陆地地形”的教材分析
课文在讲述五种地形的形态时,没有对每种地形的形态作具体描述,更没有采用定量描述的方法,只是结合地形景观图,从海拢高低和地面起伏状况两方面作了简单的比较。这样编写的意图是:(1)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适当降低了难度;(2)加强教学内容和直观性,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地形的定义,而是侧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这一部分内容出现的地理概念,除“山系”外,都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知识;出现的地名,今后分区地理中还会再现,这里不必要求学生都记住。
关于的总体教材分析
前一节概述了地球的海陆面貌,本节则对地球的面貌作具体的描述。地形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它是影响自然环境及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的重要因素。因此,地形这一节内容是重要的基础知识。
本节有“多种多样的陆地地形”、“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海底地形”三个标题,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第一,陆地和海底地形的基本类型及其形态特点;第二,在世界地形图上了解主要地形的分布。其中,“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关于“陆地地形”的教法建议
充分利用地理景观图,以景观图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形态特征为出发点,首先以直观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表象,再通过比较,找出它们之间最显著的差异,通过复习支配地形形态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海拔和相对高度(坡度),用这两个基本要素的数值大小,来概括地形的特征,使学生头脑中既有生动的形象,又能根据一定的思路进行分析,有助于正确理解概念,为在地形图上识别各类地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然后让学生列表比较、归纳五幅地形的特点,边回答边列出下表:
地形类型
海 拔 高 低
地表起伏特征
山地
较高
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平原
很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平坦广阔
丘陵
较低
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高原
较高
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
盆地
没一定标准
四周高,中间低
关于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1.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初步在世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地形。
2.了解海底地形的基本形态
3.进一步提高阅读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教学难点 〉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及教材中的各种景观图、示意图。
〈教学过程 〉
(板书) 第三章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引课)下面请看一组图片,书p30图3.16---3.20 五幅景观图,它们的形态如何?(形态差异很大),我们把地表的各种形态总称地形。人们把地形分为上面的五种基本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你能把他们区分开吗? 你能描述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吗?
(学生活动)观察这几幅图?找出它们的主要差异?如果比较两个人的身材,要从哪几个方面考虑?(高矮、胖瘦和身段)。所以,地形的差异:一方面是高低不同,另一方面是地面的起伏状况不同。
那么判断地面高低依据什么?(海拔)地面的起伏大小呢?(用相对高度来表示)。我们可以根据地面的高低起伏的状况,来判别各种各样的地形。
(影像资料)看p32图32珠穆朗玛峰,我们知道它是世界的最高峰。首先,先看一段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影像资料,然后,再归纳山地的形态特征。
(学生活动)山地的特征:1.海拔高 2.险峻,也就是坡度较大。山体往往是成组分布的,常用峰峦起伏,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的方向延伸很长,叫山脉。世界有哪些著名的山脉呢?
(计算机演示)世界上有很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有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有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学生活动)那么平原有什么特征呢?由同学来分析。
平原的特征:(海拔低,平坦,坡度小)。
那么高原呢?(海拔高,高原面上平坦,边缘陡峭)。
它们之间最主要的不同是什么?(海拔高度)
做“想一想”
(计算机演示)盆地和高原的地表形态差异很大,但在等高线图上,图形相似,(高原特点: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盆地的特点:四周高,中间低。它们的形态差别很大,但在等高线图上,图形很象,都是边缘的等高线密集,因此,需要拿出来专门做比较。)它们的本质差异在哪儿?(等高线的排列关系――高原:等高线从里到外,数值逐渐降低;盆地:等高线从里到外,数值逐渐升高。)
大家已了解了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学会了区分它们的方法,下面我们做一个总结。请填下表:
地形类型
海 拔 高 低
地表起伏特征
山地
平原
丘陵
高原
盆地
(承转)我们知道海洋中分布着许多岛屿,这些岛屿是海底隆起高出水面的部分。从这一事实中我们可以推测海底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读图p33图23海底地形示意图,和陆地地形相比更简单吗?
(1)看“海底地形示意图”,找出大陆架、大陆坡以及洋盆、海沟、海岭的分布。
(2)看着海底地形示意图,试着解释什么是大陆架、大陆坡以及洋盆、海沟、海岭并和书中的定义比较。(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
大陆架和我们人类活动的关系最大。
(总结反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它们是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这里有许多故事,还有很多的迷没有揭开,希望你们做一个勇敢的探索者,继续探索着美丽的世界。
(板书设计 )
一、地形
二、地形的种类
地形类型
海 拔 高 低
地表起伏特征
山地
较高
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平原
很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平坦广阔
丘陵
较低
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高原
较高
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
盆地
没一定标准
四周高,中间低
教学重点:七大洲的地形特点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概括各大洲的地形特征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下的学生活动
教学工具:世界地形挂图、各大洲轮廓图、不同颜色的橡皮泥、直尺、写有地形名称的小旗。
〈教学过程 〉
(导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地表有五种基本的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不仅如此,我们还能在分层设色的地形图上,把它们判读出来;今天,我们就用我们已掌握的本领放眼世界。
(板书)七大洲地形的基本特征
(组织)调整学生座位,分成七个组,围绕课桌做好
(分工)每组学生的桌子上放着一张某个大洲的轮廓图。七大洲有七个小组承包。
(学生活动)依照世界地形地图,在你们这个大洲的轮廓图上,用橡皮泥制作出它的地形模型,并试着描述本大洲的地形特点(从海拔高低,起伏大小,地形的种类组合方面分析)向同学介绍本大洲的地形单元。15分钟完成。
(教师指导)1)去各小组指导模型的制作、加工把握地形特点,识别不同的单元。
2)指导学生把做好的模型按各大洲的位位置拼合成全世界地形模型。
(板书)
七大洲
地形特点
亚洲
欧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州
南极洲
(学生活动)现在我们借助各组做的模型。对世界七大洲进行初步的了解。
请亚洲组来两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亚洲有哪些主要的地形单元。一位同学指着模型给我们介绍,另一位同学在他介绍的同时,在分层设色地形地图上也把这个地形单元指出来,一方面便于我们更好地把模型和地形图对立起来,另一方面,也检查一下他们组的模型做的是否准确。
(教师)全班同学在你们的引导下对亚洲的地形的分布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那么这些地形单元组合在一起又表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呢?再请你们组的同学来给我们概括一下(指图回答)
(小结)的确像他们描述的一样,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板书)中间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下面我们请亚洲的邻居之一,欧洲组来介绍。
请两位同学同时指图和模型,介绍欧洲的主要地形单元;再请一位同学介绍欧洲的特点,对照模型做检测。
(小结)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比较低平。
依次类推,由同学完成其他五个大洲。
(板书)
七大洲
地形特点
亚洲
中间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欧洲
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
非洲
以高原为主
北美洲
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南美洲
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大洋州
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南极洲
冰雪覆盖,海拔最高的大陆
通过各组的介绍,对各大洲哪儿是什么地形有了大概的了解,特别是对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长度最长的地形单元记忆最深。老师这儿有几个写有地形单元名称小旗,看哪个小组又快又准地把它插在模型中,并猜一猜这个地形单元是什么地形之最?
发给每一组一面小旗,上面分别写着巴西高原、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东欧平原、刚果盆地。
(教师讲评)从世界地形图上看,不同地区的地形差异很大。有的地区海拔高,有的地区海拔低;有的地区地面崎岖,有的地面平坦;在更大的区域,还有不同类型的组合,如有的地区地形复杂多样,有的地区地形单调。一个地区的地形特点,一般是从海拔、地面起伏和地势、地形类型及分布等方面来说的。
按洲来说,欧洲、和非洲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较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平原分别在大陆周围地区。
今天我们做出了全世界的地形模型,很不简单。借助这个模型,对七大洲的地形有了十分直观的认识,对我们今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板书设计 )
三、七大洲
七大洲
地形特点
亚洲
中间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欧洲
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
非洲
以高原为主
北美洲
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南美洲
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大洋州
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南极洲
冰雪覆盖,海拔最高的大陆
四、四大洋:
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海岭
探究活动
制作地形模型
目的:
1.制作地形模型。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和不同类型地形的形态特征来完成这个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迁移。
2.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制作模型的成功,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就感,体验到了知识的价值和学习的重要性,有利于今后更积极主动的学习。
3.探究活动的实践过程,也是一个创造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空间。
活动准备:
1.世界地形图,五种类型的分层设色地形图,沙盘,泥沙,直尺。
2.学生被分成五个小组,教师有五张设色地形图,发给每组一张。
活动内容和步骤:
请每个小组的同学依照教师发给的图,完成下列工作:
步骤一:
(1)依照分层设色地形图,以1:15000为吹垂直比例尺,动手在沙盘中出这种地形模型。
(2)观察模型,描述这种地形的形态特点。
(3)参照分层设色地形图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这种地形的同类
(4)对照模型和分层设色地形图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步骤二:
各组作完以后,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模型,描述描述这种地形的形态特点。找出这种地形的同类,对照模型和分层设色地形图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名称篇五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五种基本地形素描图以及高原、丘陵的等高线图,使学生了解五种基本地形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形态特征并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它们。通过阅读海底地形示意图,了解全球海底地形图。
通过学习制作地形模型,使学生初步了解七大洲主要地形的分布,初步学会概括各大洲的地形特征。
通过读图和制作地形模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的精神,增强学习兴趣,进一步锻炼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建议
关于“海底地形”的教材分析
关于海底地形的知识,课文主要讲了两点:
(1)海底与陆地一样是高低起伏的;
(2)主要的海底地形及其分布特点。对于海底地形,重点让学生了解与人类活动有直接关系的大陆架的有关知识。
关于“海底地形”的教法建议
关于“海底地形”可通过阅读“海底地形示意图”,认识海底地形也是高低起伏,复杂多样的。在“海底地形示意图”上明确大陆架的含义,了解海底地形组成。
读图巩固:看“海底地形示意图”,说出大陆架、大陆坡,以及洋盆、海沟、海岭的分布。
(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
关于“陆地地形”的教材分析
课文在讲述五种地形的形态时,没有对每种地形的形态作具体描述,更没有采用定量描述的方法,只是结合地形景观图,从海拢高低和地面起伏状况两方面作了简单的比较。这样编写的意图是:(1)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适当降低了难度;(2)加强教学内容和直观性,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地形的定义,而是侧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这一部分内容出现的地理概念,除“山系”外,都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知识;出现的地名,今后分区地理中还会再现,这里不必要求学生都记住。
关于的总体教材分析
前一节概述了地球的海陆面貌,本节则对地球的面貌作具体的描述。地形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它是影响自然环境及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的重要因素。因此,地形这一节内容是重要的基础知识。
本节有“多种多样的陆地地形”、“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海底地形”三个标题,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第一,陆地和海底地形的基本类型及其形态特点;第二,在世界地形图上了解主要地形的分布。其中,“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关于“陆地地形”的教法建议
充分利用地理景观图,以景观图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形态特征为出发点,首先以直观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表象,再通过比较,找出它们之间最显著的差异,通过复习支配地形形态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海拔和相对高度(坡度),用这两个基本要素的数值大小,来概括地形的特征,使学生头脑中既有生动的形象,又能根据一定的思路进行分析,有助于正确理解概念,为在地形图上识别各类地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然后让学生列表比较、归纳五幅地形的特点,边回答边列出下表:
地形类型
海 拔 高 低
地表起伏特征
山地
较高
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平原
很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平坦广阔
丘陵
较低
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高原
较高
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
盆地
没一定标准
四周高,中间低
关于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1.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初步在世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地形。
2.了解海底地形的基本形态
3.进一步提高阅读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教学难点 〉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及教材中的各种景观图、示意图。
〈教学过程 〉
(板书) 第三章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引课)下面请看一组图片,书p30图3.16---3.20 五幅景观图,它们的形态如何?(形态差异很大),我们把地表的各种形态总称地形。人们把地形分为上面的五种基本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你能把他们区分开吗? 你能描述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吗?
(学生活动)观察这几幅图?找出它们的主要差异?如果比较两个人的身材,要从哪几个方面考虑?(高矮、胖瘦和身段)。所以,地形的差异:一方面是高低不同,另一方面是地面的起伏状况不同。
那么判断地面高低依据什么?(海拔)地面的起伏大小呢?(用相对高度来表示)。我们可以根据地面的高低起伏的状况,来判别各种各样的地形。
(影像资料)看p32图32珠穆朗玛峰,我们知道它是世界的最高峰。首先,先看一段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影像资料,然后,再归纳山地的形态特征。
(学生活动)山地的特征:1.海拔高 2.险峻,也就是坡度较大。山体往往是成组分布的,常用峰峦起伏,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的方向延伸很长,叫山脉。世界有哪些著名的山脉呢?
(计算机演示)世界上有很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有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有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学生活动)那么平原有什么特征呢?由同学来分析。
平原的特征:(海拔低,平坦,坡度小)。
那么高原呢?(海拔高,高原面上平坦,边缘陡峭)。
它们之间最主要的不同是什么?(海拔高度)
做“想一想”
(计算机演示)盆地和高原的地表形态差异很大,但在等高线图上,图形相似,(高原特点: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盆地的特点:四周高,中间低。它们的形态差别很大,但在等高线图上,图形很象,都是边缘的等高线密集,因此,需要拿出来专门做比较。)它们的本质差异在哪儿?(等高线的排列关系――高原:等高线从里到外,数值逐渐降低;盆地:等高线从里到外,数值逐渐升高。)
大家已了解了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学会了区分它们的方法,下面我们做一个总结。请填下表:
地形类型
海 拔 高 低
地表起伏特征
山地
平原
丘陵
高原
盆地
(承转)我们知道海洋中分布着许多岛屿,这些岛屿是海底隆起高出水面的部分。从这一事实中我们可以推测海底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读图p33图23海底地形示意图,和陆地地形相比更简单吗?
(1)看“海底地形示意图”,找出大陆架、大陆坡以及洋盆、海沟、海岭的分布。
(2)看着海底地形示意图,试着解释什么是大陆架、大陆坡以及洋盆、海沟、海岭并和书中的定义比较。(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
大陆架和我们人类活动的关系最大。
(总结反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它们是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这里有许多故事,还有很多的迷没有揭开,希望你们做一个勇敢的探索者,继续探索着美丽的世界。
(板书设计 )
一、地形
二、地形的种类
地形类型
海 拔 高 低
地表起伏特征
山地
较高
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平原
很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平坦广阔
丘陵
较低
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高原
较高
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
盆地
没一定标准
四周高,中间低
第 1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