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11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篇一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
2、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二)能力目标
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三)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二、教学重点
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远征中国的态度和感情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引导法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语
法国作家雨果先生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同学们都听说过圆明园吗?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的,现在又变成什么样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大肆抢掠,并将这个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废墟。作为当时法国统帅将领之一的巴特勒上尉称这次远征中国是体面的、出色的,并征求雨果的意见。那么雨果对这个事件持怎样的态度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作者介绍
雨果,(1802--1885)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左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三)书信格式
一般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祝愿语、署名、日期六部分。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字词
赃(zāng)物箱箧(qiè)制裁(cái)给(jǐ)予恍(huǎng)若
琉(liú)璃(lí)珐(fà)琅(láng)眼花缭(liáo)乱惊骇(hài)
晨曦(xī)瞥(piē)见劫(jié)掠
2、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五)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雨果评价圆明园的一个关键词是什么?
明确:奇迹
2、圆明园作为奇迹,它的价值体现在哪?
明确: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成就。
2、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3、圆明园是亚洲文明的剪影。
3、按照雨果的描绘,圆明园中有哪些物品?
明确:大理石,玉石,青铜,瓷器,异兽,花园,水池,喷泉,成群的天鹅、朱鹭、孔雀等
4、雨果认为圆明园是为谁而建?为什么?
明确: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5、“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它是怎样消失的?
明确:被两个强盗--法兰西、英吉利毁了
6、两个“强盗”在圆明园犯下了哪些罪行?
明确:洗劫,放火,行窃
7、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谁?
明确:小额尔金(对照书*释,区分两个额尔金的所作所为)
8、对两个强盗的所作所为,作者持什么态度?
明确:谴责的态度
9、他是用很激烈的言辞从正面谴责的吗?
明确:不是,是用反语(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也称“倒反”、“反话”,多用在揭露、批判、讽刺等方面。
10、雨果使用了哪些反语?
明确: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赞誉
11、雨果批判所有英国人与法国人吗?
明确:不是,“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或答“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不会是强盗”亦可算对。
12、你怎样理解“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侵略压迫别国人民的殖民者不能以被压迫者的过错为借口,以此来掩盖自己的罪行。作为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人民永远不会做出像英法两国政府那样的强盗行径。强盗为自己所犯罪行百般抵赖的丑恶嘴脸昭然若揭
13、作者说:“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这句话反映了他在这件事上的什么立场?
明确:作者从其正直的人道主义者的立场出发,坚信未来一个解放了的,彻底清除了强盗的干净的法国一定会把劫得的中国人民的财物归还给它的主人。反映了他是站在人类的立场、正义的立场、中国的立场上来看待这件事。
14、请你说说结尾两句话有什么含义?
明确:结尾作者再次指出英法联军自诩的远征中国的成就是彻头彻尾的无耻的偷窃,以辛辣的讥讽点明主旨,体现了作者明确的立场、鲜明的态度和对中国人民的深切同情。
(六)拓展延伸
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有了什么觉悟和进步?
(七)结语
一代名园圆明园毁灭了,它毁于英法侵略者之手,也毁于清政府的*无能。它的毁灭,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又是文明古国落后也要挨打的证明,我们中华民族不想欺侮其他民族,但也决不能允许别人欺侮我们,只有强盛的国家才有可能维护自己的尊严。这就需要我们大家好好学习,为我们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布置作业
以书信的格式给雨果先生写封信,谈谈你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火烧圆明园的看法。
(八)板书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圆明园--赞美--奇迹
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
侵略者--讽刺--强盗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渴望,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体味有特色的语言。
3、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作者的思想过去,精彩的语言。
教学内容:
法国作家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中,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地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对人类文化成果的无比珍惜。
教学设计
一、导入
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他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在全世界广泛流传,我们今天学习他一篇文章,同学们会对他有更全面的认识。
二、整体感悟
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
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地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和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2、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一个外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
三、合作探究
投影圆明园的图片
1、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语言有什么特点?
2、雨果怎样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语言有什么特点?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积累“赃物、箱箧、制裁、荡然无存、富丽堂皇”等词语,把握字音及字义。
⑵了解作家及背景资料。
⑶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2、能力目标:
⑴整体把握文意,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⑵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这篇短文的深刻内涵。
3、德育目标:
作为一个法国作家,雨果公开*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表现了一个作家的正义、良知;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展现了一个作家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学习本文,应学习作家的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全人类,为祖国的壮大、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幸福贡献自己的一生。
【教学重点】
重点把握雨果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谴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关键语句,理解其丰富的意蕴。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
本文语言精彩,充溢着浓浓的情感,要求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借声音传情,充分融入文章的氛围中,深切感受作者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襟。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揣摩语言,教师须引导学生利用比较法、替换法、设问法深入理解句意。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助读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读懂文意,读出情感;把握文章大意,体味作家的思想感情;揣摩语句,理解文章丰富的意蕴。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请同学翻到课本前面的插图)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作家及背景资料介绍
多媒体显示雨果画像、圆明园建筑。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1、作家简介: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1827年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剧本序言反对古典主义,成为浪漫主义的宣言。后又创作剧本《欧那尼》《国王寻乐》,表达人民对*的不满;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反对*和教会。1861~1869年创作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海上劳工》歌颂浪漫主义爱情在与大自然斗争和克服人类弱点方面的巨大精神力量;《笑面人》通过流浪艺人的悲惨遭遇,描写人民的苦难生活。1874年完成长篇小说《九三年》,描写法国革命*一年的动人场景。
2、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英法联军之役,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清咸丰六年(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进犯广州,挑起这场战争。次年英法组成联军,12月攻陷广州。1858年5月英法舰队在俄美支持下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清政府派桂良、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赴天津谈判,6月分别与俄、美、英、法四国代表签订《天津条约》,11月又在上海签订中英、中法、中美通商章程。沙俄趁机于5月间用武力迫签《中俄瑷珲条约》,割去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大片领土。1859年英、法、美借口换约又派军舰北上,6月突攻大沽炮台。清军奋勇抗击,重创英法舰队。1860年英法再组联军,扩大战争。8月英法联军二万五千人由北塘登陆,攻陷大沽,进占天津,9月在通州(今属北京市)八里桥击败清军后,直攻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遗留恭亲王奕䜣媾和。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后奕䜣分别与英法代表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和批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沙俄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帝国主义的蛮横侵略与清朝封建统治者的妥协投降,使中国继鸦片战争之后又一次大量丧失领土和主权。
3、圆明园:
清代名园,在北京海淀附近。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为环绕福海的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周约十余公里。凿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仿照国内外名胜四十景,有建筑物145处。其中除具有独创形式的庭园建筑外,长春园中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并利用长廊、墙垣、桥梁与自然景物相联系。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园之园”。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园中珍物,并纵火焚毁。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要求学生画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细细体味。
3、学生齐读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提问: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请理清文章第3段的思路。
明确:先总体评价,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接着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
⑴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成就;
⑵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⑶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然后,具体讲述园中之物,依次说了建筑材料、建筑、陈设、装饰、园林景观。以耗费劳动之巨作结。
最后讲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提问: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思考,明确: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4、学生齐读讽刺侵略者的语句:
提问: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为什么用了不少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
学生联系课文第1段思考。
明确: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此次胜利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活画出强盗的丑态,讽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径。如“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最后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
5、学生齐读课文3~6段,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揣摩语句,理解文章的丰富内蕴
多媒体显示(逐句显示):
1、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把“世界”改为“中国”,好不好?)
2、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这里为什么要谈到“巴特农神庙”?)
3、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这一句话有什么特殊含义?)
4、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回到了欧洲。
(这一句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5、这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注意品味加粗词。)
6、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7、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干干净净”是什么意思?雨果的这个夙愿怎样才能实现?)
8、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出雨果什么样的品质?)
教师示范分析第1句:替换法是揣摩语言常用的方法。“世界”不能改为“中国”,雨果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以全球的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的地位,体现了作者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学生独立品味以下几句。
明确:第2句巴特农神庙是希腊最负盛名的古建筑,是欧洲人心中的神庙。与巴特农神庙相比较,突出圆明园的艺术成就,让更多的欧洲人了解中国,了解圆明园。人类最杰出的成就,却一同被强盗毁灭,其行径之卑劣,令人发指。
第3句,圆明园虽然当时是*,但归根结底,是属于全人类的,雨果的这种见解是非常深刻的,这表现了雨果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珍视,对人类文明创造者的尊重。结合全文分析,雨果以全人类的名义谴责侵略者的强盗行为,义正辞严,批判力强。
第4句,以漫画的形式形象再现强盗相互勾结的丑恶嘴脸、肆意掠夺的卑鄙行径,讽刺力强。
第5句,这一句中的“文明”“野蛮”等反语,正是强盗恬不知耻的狡辩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这个强盗政府颠倒黑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厚颜无耻。
第6句,雨果以人类的立场区分政府与人民,强盗政府不能代表人民,法兰西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圆明园是英法政府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政府犯下的罪行。他公开指斥强盗政府,这需要极大的勇气。
第7句,法兰西政府入侵中国,掠夺、焚毁圆明园,是卑劣的强盗行为,劣迹斑斑。“干干净净”是友爱、热爱和平、崇尚正义的意思。
这个夙愿迟早会实现,但前提是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强民族之林。只有强盛的国家才有可能维护自己的尊严。
第8句,我们完全为雨果的人格魅力所震撼,他公开*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不顾个人安危,公理至上。他那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非凡的勇气是难能可贵的。
学生齐读这些句子,深层体味句子的丰富意蕴。
五、课堂小结
中国晚清政府由于朝政*,致使国力衰颓,只能靠奴颜媚骨求得苟延残喘,这是历史的耻辱,民族的耻辱。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的复兴时期,它以年轻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我们坚信,这个“超人的民族”定会青春勃发,焕发新的生命力,在世界历史的画页上留下精彩绚丽的一笔。
六、课堂练习
中国是被掠夺者,我们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位法国作家,却公开指责本国政府,为中国人鸣不平,这实在非常了不起。请以“谢谢你,雨果”或“雨果,好样的”为题,说一段话,谈谈你的感想。
选三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点评。
七、布置作业
1、仔细阅读文章第三段,展开想像,写一段话,描绘那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圆明园。
2、运用“富丽堂皇”“荡然无存”各写一句话。
【板书设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赞美圆明园──尊重,同情
}正直的良知公正的产场
*侵略者──讽刺,谴责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赃物、箱箧、制裁、荡然无存、富丽堂皇”等词语,把握字音及字义。
⑵ 了解作家及背景资料。
⑶ 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2、能力目标:
⑴ 整体把握文意,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⑵ 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这篇短文的深刻内涵。
3、德育目标:
作为一个法国作家,雨果公开*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表现了一个作家的正义、良知;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展现了一个作家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学习本文,应学习作家的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全人类,为祖国的壮大、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幸福贡献自己的一生。
【教学重点】
重点把握雨果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谴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关键语句,理解其丰富的意蕴。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
本文语言精彩,充溢着浓浓的情感,要求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借声音传情,充分融入文章的氛围中,深切感受作者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襟。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揣摩语言,教师须引导学生利用比较法、替换法、设问法深入理解句意。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助读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读懂文意,读出情感;把握文章大意,体味作家的思想感情;揣摩语句,理解文章丰富的意蕴。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请同学翻到课本前面的插图)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作家及背景资料介绍
多媒体显示雨果画像、圆明园建筑。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1、作家简介: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1827年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剧本序言反对古典主义,成为浪漫主义的宣言。后又创作剧本《欧那尼》《国王寻乐》,表达人民对暴政的不满;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反对专制和教会。1861~1869年创作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海上劳工》歌颂浪漫主义爱情在与大自然斗争和克服人类弱点方面的巨大精神力量;《笑面人》通过流浪艺人的悲惨遭遇,描写人民的苦难生活。1874年完成长篇小说《九三年》,描写法国革命高潮一年的动人场景。
2、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英法联军之役,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清咸丰六年(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进犯广州,挑起这场战争。次年英法组成联军,12月攻陷广州。1858年5月英法舰队在俄美支持下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清政府派桂良、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赴天津谈判,6月分别与俄、美、英、法四国代表签订《天津条约》,11月又在上海签订中英、中法、中美通商章程。沙俄趁机于5月间用武力迫签《中俄瑷珲条约》,割去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大片领土。1859年英、法、美借口换约又派军舰北上,6月突攻大沽炮台。清军奋勇抗击,重创英法舰队。1860年英法再组联军,扩大战争。8月英法联军二万五千人由北塘登陆,攻陷大沽,进占天津,9月在通州(今属北京市)八里桥击败清军后,直攻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遗留恭亲王奕䜣媾和。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后奕䜣分别与英法代表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和批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沙俄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帝国主义的蛮横侵略与清朝封建统治者的妥协投降,使中国继鸦片战争之后又一次大量丧失领土和主权。
3、圆明园:
清代名园,在北京海淀附近。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为环绕福海的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周约十余公里。凿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仿照国内外名胜四十景,有建筑物145处。其中除具有独创形式的庭园建筑外,长春园中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并利用长廊、墙垣、桥梁与自然景物相联系。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园之园”。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园中珍物,并纵火焚毁。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要求学生画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细细体味。
3、学生齐读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提问: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请理清文章第3段的思路。
明确:先总体评价,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接着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
⑴ 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成就;
⑵ 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⑶ 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然后,具体讲述园中之物,依次说了建筑材料、建筑、陈设、装饰、园林景观。以耗费劳动之巨作结。
最后讲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提问: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思考,明确: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4、学生齐读讽刺侵略者的语句:
提问: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为什么用了不少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
学生联系课文第1段思考。
明确: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此次胜利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活画出强盗的丑态,讽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径。如“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最后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
5、学生齐读课文3~6段,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揣摩语句,理解文章的丰富内蕴
多媒体显示(逐句显示):
1、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把“世界”改为“中国”,好不好?)
2、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这里为什么要谈到“巴特农神庙”?)
3、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这一句话有什么特殊含义?)
4、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回到了欧洲。
(这一句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5、这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注意品味加粗词。)
6、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7、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干干净净”是什么意思?雨果的这个夙愿怎样才能实现?)
8、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出雨果什么样的品质?)
教师示范分析第1句:替换法是揣摩语言常用的方法。“世界”不能改为“中国”,雨果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以全球的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的地位,体现了作者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学生独立品味以下几句。
明确:第2句巴特农神庙是希腊最负盛名的古建筑,是欧洲人心中的神庙。与巴特农神庙相比较,突出圆明园的艺术成就,让更多的欧洲人了解中国,了解圆明园。人类最杰出的成就,却一同被强盗毁灭,其行径之卑劣,令人发指。
第3句,圆明园虽然当时是皇家花园,但归根结底,是属于全人类的,雨果的这种见解是非常深刻的,这表现了雨果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珍视,对人类文明创造者的尊重。结合全文分析,雨果以全人类的名义谴责侵略者的强盗行为,义正辞严,批判力强。
第4句,以漫画的形式形象再现强盗相互勾结的丑恶嘴脸、肆意掠夺的卑鄙行径,讽刺力强。
第5句,这一句中的“文明”“野蛮”等反语,正是强盗恬不知耻的狡辩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这个强盗政府颠倒黑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厚颜无耻。
第6句,雨果以人类的立场区分政府与人民,强盗政府不能代表人民,法兰西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圆明园是英法政府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政府犯下的罪行。他公开指斥强盗政府,这需要极大的勇气。
第7句,法兰西政府入侵中国,掠夺、焚毁圆明园,是卑劣的强盗行为,劣迹斑斑。“干干净净”是友爱、热爱和平、崇尚正义的意思。
这个夙愿迟早会实现,但前提是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强民族之林。只有强盛的国家才有可能维护自己的尊严。
第8句,我们完全为雨果的人格魅力所震撼,他公开*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不顾个人安危,公理至上。他那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非凡的勇气是难能可贵的。
学生齐读这些句子,深层体味句子的丰富意蕴。
五、课堂小结
中国晚清政府由于朝政腐败,致使国力衰颓,只能靠奴颜媚骨求得苟延残喘,这是历史的耻辱,民族的耻辱。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的复兴时期,它以年轻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我们坚信,这个“超人的民族”定会青春勃发,焕发新的生命力,在世界历史的画页上留下精彩绚丽的一笔。
六、课堂练习
中国是被掠夺者,我们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位法国作家,却公开指责本国政府,为中国人鸣不平,这实在非常了不起。请以“谢谢你,雨果”或“雨果,好样的”为题,说一段话,谈谈你的感想。
选三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点评。
七、布置作业
1、仔细阅读文章第三段,展开想像,写一段话,描绘那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圆明园。
2、运用“富丽堂皇”“荡然无存”各写一句话。
【板书设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赞美圆明园──尊重,同情
}正直的良知 公正的产场
*侵略者──讽刺,谴责
【活动与探究】
一、写作活动设计
1、给雨果写封信,谈谈你读本文的感想。
要求学生用书信的形式和大师对话,抒写读后感,可以从“你对雨果的观点如何评价?你对雨果产生了什么感情?英法联军的罪行,其根源是什么?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雨果对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作了高度评价,这对坚定我们民族的自信心有什么作用”等几方面来谈。
2、假如你正漫步在圆明园的遗址上,你会有什么感想,请以“叩问圆明园”为题写一段话。
3、1861年2月23日至4月10日,拿破仑三世公然将抢来的圆明园文物在杜伊勒里宫展出,请你想像当时展出的情形和周围人们的议论。假如你在法国见到了圆明园的遗存物品,你会有什么想法呢?请把它写下来。
4、请以“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运用第一人称,以中国人的身份来写。
二、关于组织以“请战争走开”为题的演讲比赛的设想
人类历,血与火的战争屡屡爆发。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我们坚信真善美必将战胜假恶丑,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本单元我们不同程度地涉及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对战争及战争涉及的多方因素有所了解。开展此次演讲比赛旨在激发同学了解战争、认识战争,呼唤和平、追求和平。
三、讨论
“铸剑为犁”的雕像在联合国总部前已矗立了四十余年,可是和平的钟声并未敲响,战火与死亡仍然时时践踏着公理和正义,这是为什么?请就此展开讨论 。
提示:可联系美、英对伊拉克发动的战争谈起,要对战争的根源有所了解。
四、开放性探究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观点和见解:
废墟
余秋雨
不能设想,古罗马的角斗场需要重建,庞贝古城需要重建,柬埔寨的吴哥窟需要重建,玛雅文化遗址需要重建。
这就像不能设想,远古的铜器需要抛光,出土的断戟需要镀镍,宋版图书需要上塑,马王堆的汉代老太需要植皮丰胸、重施浓妆。
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详地交给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没有废址的人生太累了,没有废墟的大地太挤了,掩盖废墟的举动太伪诈了。
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
──这就是人类的大明智。
当然,并非所有的废墟都值得留存,否则地球将会伤痕斑斑。废墟是古代派往现代的使节,经过历史君王的挑剔和筛选。废墟是祖辈曾经发动过的壮举,会聚着当时当地的力量和精粹。碎成齑粉的遗址也不是废墟,废墟中应有历史劲的韧带。废墟能提供破读的可能,废墟散发着让人留连盘桓的磁力。是的,废墟是一个磁场,一极古代,一极现代,心灵的罗盘在这里感应强烈。失去了磁力就失去了废墟的生命,它很快就会被人们淘汰。
并非所有的修缮都属于荒唐。小心翼翼地清理,不露痕迹地加固,再苦心设计。让它们既保持原貌又便于观看。这种劳作,是对废墟的恩惠。全部劳作的终点,是使它更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废墟,一个人人都愿意凭吊的废墟。修缮,总意味着一定程度的损坏。把损坏降低到最低程度,是一切真正废墟修缮家的夙愿。也并非所有的重建都需要否定。如果连废墟也没有了,重建一个来实现现代人吞古纳今的宏志,那又何妨?但是,那只是现代建筑家的古典风格,沿用一个古名,出于幽默。黄鹤楼重建了,可以装电梯;阿房宫若重建,可以作宾馆。滕王阁若重建,可以辟商场。这与历史干系不大。如果既有废墟,又要重建,那么我建议,千万保留废墟,傍邻重建。在废墟上开推土机,让人心痛。
不管修缮还是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如果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完全崭新的圆明园,那么得不偿失。大清王朝不见了,熊熊火光不见了,民族的郁忿不见了,历史的感悟不见了,抹去了昨夜的故事,去收拾前夜的残梦。但是,收拾起来的又不是前夜的残梦,只是今日的游戏。
提示:只有能帮助我们解读历史的废墟才值得留存,修缮也要科学合理。
【备课资料】
一、课文补遗
圆明园文物今何在:
圆明园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集大成者。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大肆抢劫并放火灭迹。时至今日,圆明园文物已在异国他乡漂泊了130余年,他们的境况又如何呢?
枫丹白露的中国宫:
与欧洲的其他一些王宫的城堡、宫殿一样,枫丹白露宫内也陈列着许多来自欧洲各国的古代油画、石雕,而其独具特色的是在楼内二层有一处“中国宫”,宫内的全部陈列品都来自圆明园中国宫内最重要的一间展室。屋顶上是三幅巨大的工笔重彩三世佛像,画上清晰可见乾隆的鉴赏御印。大厅正面是镶嵌珠宝的奇椅、屏风、宫扇,在其左侧依墙是两个大多宝阁柜。在展室的另一侧是几个各自独立的展柜,里面全是大型的器物。在一件硕大的雕绘镶嵌有双龙图案的景泰蓝瓶的足边上,清晰刻写着“大清乾隆年制”。
西挪威实用艺术博物馆:
在挪威西部有一座依山傍海的重要城市名为伯尔根。西挪威实用艺术博物馆就坐落在城市沿海平原上。西挪威实用艺术博物馆最不寻常的是圆明园石雕。在该馆一层的整个陈列室中,几乎全部陈列的是雕刻精美的圆明园建筑石构件,有残断的柱础、栏杆、望柱、石像……在大厅墙壁上还挂着一幅印在白布上的圆明园海宴堂铜版画。这座展厅也被起名“圆明园厅”。
散落欧洲的圆明园文物:
在欧洲,除枫丹白露和西挪威实用艺术博物馆外,一些的博物馆、图书馆也都收藏有圆明园文物。惟一幸存的、能使人们了解圆明园原貌的《圆明园全景图》保存在法国巴黎博物馆,清朝宫廷画师沈源、唐岱所绘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原画和郎世宁所绘的《西洋楼透视图铜版画》则保存在巴黎国家图书馆。英国大英图书馆收藏着原藏于圆明园文源阁的《四库全书》部分分册,大英博物馆有来自圆明园的瓷器、金器、玉器,馆内专门有一座徐展堂中国艺术品陈列馆,展出中国古代文物。
二、时文超市
1、荐读《圆明园》:
八国联军的炮火
轰开了万园之园
一双双数不清肮脏的手
伸向了圆明园
把秦砖汉瓦一齐搬进了船舱
而后火舌爬满了圆明园的名字
爬满了一个民族的耻辱的记忆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
那耻辱
凝成铅字
在教科书上,在讲台上
向后一代讲述
不要忘记
不能忘记
那段屈辱的历史
记住
落后就要挨打
──《语文报》高中版162期,作者:陈兆萱
2、荐读《致切尔西的父亲美国总统克林顿的信》:
克林顿先生:
我是一名中国人,是一个有两个可爱的女儿、一个女婿的父亲,我现在是从南斯拉夫的首都贝尔格莱德给您写信。今天,我刚刚去看望了在您领导下的北约对中国大使馆的袭击中被夺去生命的大女儿朱颖和女婿许杏虎的遗体。看着他们被杀死的惨状,我悲痛的心情真是无以复加。我的家庭非常幸福,两个漂亮的女儿非常知道疼爱父母,每当一起上街的时候,他们总是一个拉着我的右胳膊,一个挎着我的左胳膊,亲密之状很令我的邻人们羡慕和称赞;大女儿朱颖工作后第一个月,就用自己的工资买了一个很好的电动剃须刀送给我,说是报答我的养育之恩;她1997年秋天刚刚结婚,我们在一起吃饭的时候,餐桌上总是洋溢着欢乐的笑声。我可以想象得到,您和您的夫人、女儿切尔西在一起的时候,一定也是这样愉快吧?可是,现在,我却只能看着女儿和女婿的遗体,他们再也不会向我欢笑,再也不会向我问候,再也回不到我的身边了。想到这里,难以抑制的恸哭几乎使我无法再写下去了。我的女儿朱颖只有27岁呀!她和她的丈夫妨碍了您的什么?就因为他们是住在中国大使馆里的中国记者吗?您和您的北约为什么要袭击中国大使馆?我和我的夫人都认为他们住在中国大使馆内是最安全的,可谁能想到,您和您的北约竟敢袭击中国大使馆呢!
两个年轻人在您的炸弹下死去了,被无辜地夺去了生的权利。我的夫人在北京的家里终日以泪洗面,等待着,可能够等来什么呢?女婿的母亲远在江苏乡下,听到噩耗,立即昏死了过去,美好的生活瞬间如天塌地陷一般。面对您造成的这种悲惨局面,您作为一名父亲,作为一个人──一个一贯主张人权的人,觉得不应该说点什么吗?
我真希望您能接到我这封信,如果有可能,译成英文在美国报纸上发表就更好了。我真心地希望您能了解,中国人和美国人一样不愿意失去幸福的生活,他们同样拥有生存的权利。请记住,我们的血不能白流,中国人是不会任人欺侮的!
最后,祝您和您的夫人、女儿合家幸福!
朱颖、许杏虎的父亲 朱福来
1999年5月10日于贝尔格莱德
──选自《人民日报》
提示:这是和着血泪写就的一封信,这是控诉美国野蛮暴行,伸张正义、呼唤良知、企盼和平的一封信,文中对美国一面宣扬“人权”、标榜“人道”,一面却扼杀人的生存权利,制造人道主义灾难的伪善面目、丑恶嘴脸暴露无遗。
3、世界恶霸(魏巍):
现在,世界上
有一个恶霸。
它,面带微笑,
内藏奸诈。
它,满嘴的人权人道,
干的是强盗生涯。
它,说制裁谁就制裁谁,
说搜查就到谁家里搜查。
不管哪国的事,
似乎都是它的家事;
好像整个地球
都归它的国务院管辖。
它,真是一个恶霸,
世界恶霸!
曾记否?当然记得
我们的“银河号”
就遭到过强迫检查。
天天有强盗飞机跟踪她。
使得她在大洋里
漂呵,漂呵,
飘游了好几十天,
像一个没娘的娃娃。
这是谁干的?
世界恶霸!
现在,
他又骑上南斯拉夫的脖子拉屎,
每天都在那里狂轰滥炸。
那里夜夜火光冲天,
美丽的城镇桥梁轰轰倒塌。
那里许多妇女儿童倒在血泊,
英雄的人民在呐喊挣扎。
呵,这是谁造成的灾难?
世界恶霸!
现在,全世界都望着南斯拉夫:
人们的眼里燃着怒火,
心头淌着血宛如刀扎。
他们一致地愤怒高呼:
停止轰炸!停止轰炸!
可是这个恶棍只轻蔑地一笑,
挥挥手,更加紧了轰炸。
也难怪,它是流氓成性的
世界恶霸!
突然,噩耗传来,
我们的驻南使馆也遭到了轰炸。
顿时,中国人的怒火
像火山一般爆发。
新血债,旧血债,都告诉我们:
帝国主义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
我们该如何来惩罚这个世界恶霸?
有人在摇头叹气,
似乎没有办法。
可是我忽然想起毛泽东
有一条长长的绳索。
他说,只要将它套上恶霸的脖子,
就能彻底制服它。
全世界人民呵!
快快把这条绳索扯紧,
猛拉!猛拉!
总有一天,
我们要像审判希特勒那样,
来审判这个
世界恶霸
1999年5月8日
4、霸权者的自白(郭立河):
为了“缓和”巴尔干半岛的危机,
为了“拯救”科索沃的难兄难弟,
为了使贵国人民享有真正的“人权”,
请接受我们北约导弹的“洗礼”!
工厂受狂轰是我们献出的“爱心”,
医院挨滥炸是我们赐予的“友谊”,
桥梁被毁坏是我们作出的“贡献”,
平民遭伤亡是我们立下的“功绩”……
我们不怕世界舆论的谴责,
因为我们有“责任”去铲除“人道”的大敌;
我们不怕扣上“世界警察”的“桂冠”,
因为我们有“义务”去制造震惊全球的重大惨剧!
用不着遮遮掩掩,
我们有炮火轰不透的脸皮;
用不着战战兢兢,
我们有*、*者的“支持”!
谁道这是法西斯野蛮暴行?
no,这是人类文明的“文明”之举!
谁道这是粗暴干涉别国内政?
no,这是“爱”出国界的“爱国之旅”!
──选自《人民日报》1999、5周末副刊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篇五
◆知识与能力
1.体会文中反语的运用。
2.领会文章中语句的意蕴,分析其如何体现作者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3.掌握文中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
4.文章语言精彩,细心揣摩可提高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l.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
2.讨论法、问答法、诵读法、点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l.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2.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疑点剖析
◆重点
1.分析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2.把握文中反语的运用。
3.引领学生回顾文中的那段历史,了解文中相关知识,丰富知识面。
◆难点
1.领会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2.感受作者富有特色的语言。
◆疑点
作者谴责英法联军的行径用了不少反语,这些反语有何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准备几幅圆明园的图片。
◆学生准备
1.查资料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那段历史。
2.预习课文,准确认读文中的生难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看着插图,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把特勒上尉的信》。
二、介绍作家及背景资料
1、雨果 2、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 3、圆明园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示范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章。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细细体味。
3.齐读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提问:1)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理清第三段的思路。
2)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4.齐读讽刺侵略者的语句。
提问: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为什么用了不少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
(用反语画出强盗的丑态,讽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径)
5.齐读课文3-6段,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揣摩语句,理解文章的丰富内涵
学生朗读所划的语句,细细体味语言
1.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把“世界”改为“中国”,好不好?)
2.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这里为什么要谈到“巴特农神庙”?)
3.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这一句话有什么特殊含义?)
4.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回到了欧洲。
(这一句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5.这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注意品味加点词)
6.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7.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干干净净”是什么意思?雨果的这个夙愿怎样才能实现?)
8.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出雨果什么样的品质?)
五、拓展练习
1.雨果作为一名法国人,很容易被*制造的舆论所蒙蔽,容易被狭隘的爱国狂热所支配。而雨果能够这样做就越发显得难能可贵了,请具体说说他的难能可贵之处有哪些?
雨果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都是难能可贵的。
他的立场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人类的立场。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了文明的创造者。
2.中国是被掠夺者,我们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位法国作家,却公开指责本国政府,为中国人鸣不平。这实在非常了不起。请以“谢谢你,雨果”或“雨果,好样的”为题,说一段话,谈谈你的感想。
选三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点评。
六、小结全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中心:这封书信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愤怒地谴责了侵略者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震撼读者心灵。
中国晚清政府由于朝政*,致使国力衰颓,只能靠奴颜媚骨求得苟延残喘,这是历史的耻辱,民族的耻辱。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的复兴时期,它以年轻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我们坚信,这个“超人的民族”定会青春勃发,焕发新的生命力,在世界历史的画页上留下精彩绚丽的一笔。
七、布置作业
1.仔细阅读文章第三段,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描绘那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圆明园。
2.运用“富丽堂皇”“荡然无存”各写一句话。
3.预习下一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体会文章中铺陈和反语手法的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语言。
3、感受雨果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接受真是人类文明成果、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
感受雨果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接受真是人类文明成果、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熏陶。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中铺陈和反语手法的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语言。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生字词,了解英法联军侵华历史资料,查阅有关雨果的资料,阅读雨果的相关作品。
准备多媒体设备和ppt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
法国作家雨果先生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同学们都听说过圆明园吗?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的,现在又变成什么样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大肆抢掠,并将这个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废墟。作为当时法国统帅将领之一的巴特勒上尉称这次远征中国是体面的、出色的,并征求雨果的意见。那么雨果对这个事件持怎样的态度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资料助读
1、作者介绍
雨果,(1802——1885)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2、圆明园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历时150年陆续建成。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被世人冠以“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东方凡尔赛宫”等诸多美名。
令中华民族抱恨千古的是,这一世界园林艺术的伟大杰作,于1860年遭英法联军的野蛮的劫掠和焚烧,使一代名园化为废墟。现在,经整修后的遗址,已成为人民群众凭吊和游览的场所。
3、书信格式
一般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祝愿语、署名、日期六部分。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字词
赃(zāng)物 箱箧(qiè) 制裁(cái ) 给(jǐ)予 恍(huǎng)若
琉(liú)璃(lí) 珐(fà)琅(láng) 眼花缭(liáo)乱 惊骇(hài)晨曦(xī) 瞥(piē)见 劫(jié)掠
2、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1)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两大部分。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a、站在人类的立场,立场明确,态度坚定,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和辛辣讽刺。
b对被侵略者和被掠夺者表示巨大同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3)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明确: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
四、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 自读1-3段,找出雨果评价圆明园的句子并对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行鉴赏品味。
(二)自读4-10段,找出雨果讽刺侵略者的句子并对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行鉴赏品味。
教师结合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合作探究,交流时教师可以结合以下问题进行引导:
1、雨果评价圆明园的一个关键词是什么?
明确:奇迹
2、圆明园作为奇迹,它的价值体现在哪?
明确: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成就。
2、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3、圆明园是亚洲文明的剪影。
3、按照雨果的描绘,圆明园中有哪些物品?
明确:大理石,玉石,青铜,瓷器,异兽,花园,水池,喷泉,成群的天鹅、朱鹭、孔雀等
4、雨果认为圆明园是为谁而建?为什么?
明确: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5、“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它是怎样消失的?
明确:被两个强盗——法兰西、英吉利毁了
6、 两个“强盗”在圆明园犯下了哪些罪行?
明确:洗劫,放火,行窃
7、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谁?
明确:小额尔金(对照书下注释,区分两个额尔金的所作所为)
8、对两个强盗的所作所为,作者持什么态度?
明确:谴责的态度
9、他是用很激烈的言辞从正面谴责的吗?
明确:不是,是用反语(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也称“倒反”、“反话”,多用在揭露、批判、讽刺等方面。
10、雨果使用了哪些反语?有什么作用?
明确: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赞誉
运用了一系列的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具有极其辛辣和尖锐的嘲讽意味。
11、 雨果批判所有英国人与法国人吗?
明确:不是,“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或答“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不会是强盗”亦可算对。
12、你怎样理解“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侵略压迫别国人民的殖民者不能以被压迫者的过错为借口,以此来掩盖自己的罪行。作为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人民永远不会做出像英法两国政府那样的强盗行径。强盗为自己所犯罪行百般抵赖的丑恶嘴脸昭然若揭
13、作者说:“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这句话反映了他在这件事上的什么立场?
明确:作者从其正直的人道主义者的立场出发,坚信未来一个解放了的,彻底清除了强盗的干净的法国一定会把劫得的中国人民的财物归还给它的主人。反映了他是站在人类的立场、正义的立场、中国的立场上来看待这件事。
14、请你说说结尾两句话有什么含义?
明确:结尾作者再次指出英法联军自诩的远征中国的成就是彻头彻尾的无耻的偷窃,以辛辣的讥讽点明主旨,体现了作者明确的立场、鲜明的态度和对中国人民的深切同情。
五、拓展延伸,探究升华
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有了什么觉悟和进步?
六、课堂练笔,对话大师
以书信的格式给雨果先生写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要求:格式正确,观点鲜明。
七、课堂结语,激励学子
一代名园圆明园毁灭了,它毁于英法侵略者之手,也毁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它的毁灭,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又是文明古国落后也要挨打的证明,我们中华民族不想欺侮其他民族,但也决不能允许别人欺侮我们,只有强盛的国家才有可能维护自己的尊严。少年强,则中国强!让我们大家好好学习,为我们祖国的强大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板书设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圆明园——赞美——奇迹
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
侵略者——讽刺——强盗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篇七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2.过程和方法目标:
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情感。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文中反语的运用。
难点:感受作者富有特色的语言;领会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三、 教学课时 1课时
四、 教学方法 自读探究法
五、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图”话圆明园,通过图片展示圆明园又有的盛景,及今的断壁残垣。从而引出那一场中华民族的旷日四年的浩劫--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掀起第二次鸦片战争及火烧圆明园等历史。
(一)导入
在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了我国北京,对我国的艺术瑰宝圆明园进行了大肆的劫掠,并且焚烧了圆明园。在这件事之后,英法联军统帅之一巴特勒上尉就这次远征征求法国作家雨果的意见。雨果会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
(二)检查预习
1.检查作者简介:
雨果,法国作家。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2.联军远征中国历史资料简单交流
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攻占北京,焚毁并掠夺圆明园。
3.检查字词
(三)整体感知
教师投影思考题,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读思考
1.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两大部分。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a、站在人类的立场,立场明确,态度坚定,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和辛辣讽刺。
b对被侵略者和被掠夺者表示巨大同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3.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明确:
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
(四)合作探究,品味文章
默读课文
1.雨果用哪些词语称呼、评价圆明园?
明确:“世界奇迹”(总称)“巨大的典范”“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恍若月宫的建筑”“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亚洲文明的剪影”
2.雨果通过什么语言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请从文中找出。使用这种语言有什么作用?
明确:通过反语来谴责,如“更彻底”“更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全部赞誉”
使用反语的作用是讽刺。
重点研读 自读1-4段,找出雨果评价圆明园的句子并对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行鉴赏品味。
1.文章的第三自然段整段的内容都是雨果在评价园明园,代表性的句子有:
明确: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作者以全球的眼光,高度概括地评价了圆明园的艺术价值在世界上的地位。
“请你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光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作者调动充分的想象,用“恍若月光”形容圆明园,足见圆明园的美丽与神奇。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展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饰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圃,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大理石”、“玉石”是中国特色的建筑材料,“青铜”、“瓷器”是中国的特产,“神像“异兽”是圆明园里的陈设,它综合了洞府、神庙、宫殿的所有优点,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圆明园美的赞美。
“希腊有巴特勒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把圆明园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建筑相提并论,足见圆明园的地位。
“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用诗一般的语言赞美了圆明园不朽的艺术价值,窥一斑而见全豹,圆明园是亚洲文明的象征。
阅读5---10段回答下列问题:
1. 文中的“两个强盗”指谁?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
英国和法国,这样说揭示了英法联军的强盗本质,使世人看清其掠夺者的丑陋面目
2. 文中的两个强盗都作了哪些事情?请你概括举出。
两个强盗进入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一个强盗放火。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最后,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3.对两个强盗的所作所为,作者持什么态度?
作者毫不客气的指出英法联军的行为是强盗行径,对其提出强烈的*,指出他们终将受到历史制裁
4.作者说“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这句话对表达文章中心有何作用?
作者这样说使用反语给予强盗以辛辣地讽刺,以文明和野蛮相对照,使世人一眼就能看出正是自诩为文明人的欧洲人做出了毁灭文明、劫掠文明的野蛮行径,而创造了惊世文明的中国人却遭受了侵略,圆明园这一人类文化瑰宝也荡然无存,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5.“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的回到了欧洲。”作者在这里指出了一个什么事实?
作者在这里指出了两个胜利者在圆明园肆意毁灭文明,任意劫掠,不容抵赖的事实
6.你怎样理解“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这句话的含义?
侵略压迫别国人民的殖民者不能以被压迫者的过错为借口,以此来掩盖自己的罪行。作为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人民永远不会做出像英法两国政府那样的强盗行径。强盗为自己所犯罪行百般抵赖的丑恶嘴脸昭然若揭
7.作者说:“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这句话反映了他在这件事上的什么立场?
作者从其正直的人道主义者的立场出发,坚信未来一个解放了的,彻底清除了强盗的干净的法国一定会把劫得的中国人民的财物归还给它的主人。
8.请你说说结尾两句话有什么含义?
结尾作者再次指出英法联军自诩的远征中国的成就是彻头彻尾的无耻的偷窃,以辛辣的讥讽点明主旨,收束全文
(五)品味语言
同学们,大家探讨分析了课文后,对雨果的语言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细细品来,你觉得雨果先生高超的语言表达,表现在那些地方呢?找出具体句子加以分析。
预设:
1.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把“世界”改为“中国”,好不好?)
明确1:
替换法是揣摩语言常用的方法。
“世界”不能改为“中国”,雨果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以全球的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的地位,体现了作者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2.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这里为什么要谈到“巴特农神庙”?)
明确2:
第2句巴特农神庙是希腊最负盛名的古建筑,是欧洲人心中的神庙。与巴特农神庙相比较,突出圆明园的艺术成就,让更多的欧洲人了解中国,了解圆明园。人类最杰出的成就,却一同被强盗毁灭,其行径之卑劣,令人发指。
3.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一句话有什么特殊含义?)
明确3:圆明园虽然当时是皇家花园,但归根结底,是属于全人类的,雨果的这种见解是非常深刻的,这表现了雨果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珍视,对人类文明创造者的尊重。结合全文分析,雨果以全人类的名义谴责侵略者的强盗行为,义正辞严,批判力强。
4.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回到了欧洲。(这一句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明确4:以漫画的形式形象再现强盗相互勾结的丑恶嘴脸、肆意掠夺的卑鄙行径,讽刺力强。
5.这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注意品味加线词)
明确5:
这一句中的“文明”“野蛮”等反语,正是强盗恬不知耻的狡辩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这个强盗政府颠倒黑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厚颜无耻。
6.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6:
雨果以人类的立场区分政府与人民,强盗政府不能代表人民,法兰西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圆明园是英法政府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政府犯下的罪行。他公开指斥强盗政府,这需要极大的勇气。
7.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晶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干干净净”是什么意思?雨果的这个夙愿怎样才能实现?)
明确7:法兰西政府人侵中国,掠夺、焚毁圆明园,是卑劣的强盗行为,劣迹斑斑。“干干净净”是友爱、热爱和平、崇尚正义的意思。
8.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出雨果什么样的品质?)
明确8:我们完全为雨果的人格魅力所震撼,他公开*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不顾个人安危,公理至上。他那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非凡的勇气是难能可贵的。
(六)拓展延伸
1、在外人掠夺我们国家财富的时候,我们的百姓为什么会旁观、哄抢?
【明确】有人说老百姓有三种:第一种是奴隶,或者叫顺民;第二种是盗贼,或者叫暴民,第三种叫“人民”。奴隶是被人欺压的,暴徒是欺压别人的,这两种人都算不得“人”,真正的大写的“人”是既不会被人欺压,也不会欺压别人的。中国历多有做奴隶的顺民,多有做盗贼的暴民,少有独立自主的“人民”! 1860年,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候,奴才们在旁观、迎接;暴徒在抢劫。
2、在地上跌得粉碎的中国如何才能重新站立起来? 如果雨果当时在中国,他会做什么?
【明确】几千年前的姜子牙说过一句名言:“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为了保护属于我们的“圆明园”,为了不做奴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雨果学习。爱国不等于爱政府,爱国是要让自己的祖国变得文明。如果这个政府是像1860年的法国政府一样野蛮的或者是像清政府一样腐败的,那么,每一个爱国的人都有责任批评它,改变它!
3、给雨果写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七)布置作业
猜测巴特勒上尉读完雨果的这封信后的情态,并把他此时的动作、心理、神情等描写下来,字数200字左右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积累“赃物、箱箧、制裁、荡然无存、富丽堂皇”等词语,把握字音及字义。
⑵了解作家及背景资料。
⑶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2、能力目标:
⑴整体把握文意,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⑵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这篇短文的深刻。
3、德育目标:
作为一个法国作家,雨果公开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表现了一个作家的正义、良知;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展现了一个作家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学习本文,应学习作家的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全人类,为祖国的壮大、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幸福贡献自己的一生。
【教学重点】
重点把握雨果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谴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关键语句,理解其丰富的意蕴。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
本文语言精彩,充溢着浓浓的情感,要求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借声音传情,充分融入文章的氛围中,深切感受作者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襟。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揣摩语言,教师须引导学生利用比较法、替换法、设问法深入理解句意。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助读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读懂文意,读出情感;把握文章大意,体味作家的思想感情;揣摩语句,理解文章丰富的意蕴。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请同学翻到课本前面的插图)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作家及背景资料介绍
多媒体显示雨果画像、圆明园建筑。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1、作家简介: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1820xx年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剧本序言反对古典主义,成为浪漫主义的宣言。后又创作剧本《欧那尼》《国王寻乐》,表达人民对*的不满;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反对*和教会。1861~1869年创作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海上劳工》歌颂浪漫主义爱情在与大自然斗争和克服人类弱点方面的巨大精神力量;《笑面人》通过流浪艺人的悲惨遭遇,描写人民的苦难生活。1874年完成长篇小说《九三年》,描写法国革命*一年的动人场景。
2、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英法联军之役,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清咸丰六年(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进犯广州,挑起这场战争。次年英法组成联军,12月攻陷广州。1858年5月英法舰队在俄美支持下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清政府派桂良、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赴天津谈判,6月分别与俄、美、英、法四国代表签订《天津条约》,11月又在上海签订中英、中法、中美通商章程。沙俄趁机于5月间用武力迫签《中俄瑷珲条约》,割去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大片领土。1859年英、法、美借口换约又派军舰北上,6月突攻大沽炮台。清军奋勇抗击,重创英法舰队。1860年英法再组联军,扩大战争。8月英法联军二万五千人由北塘登陆,攻陷大沽,进占天津,9月在通州(今属北京市)八里桥击败清军后,直攻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遗留恭亲王奕䜣媾和。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后奕䜣分别与英法代表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和批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沙俄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帝国主义的蛮横侵略与清朝封建统治者的妥协投降,使中国继鸦片战争之后又一次大量丧失领土和主权。
3、圆明园:
清代名园,在北京海淀附近。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20xx年)。为环绕福海的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周约十余公里。凿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仿照国内外名胜四十景,有建筑物145处。其中除具有独创形式的庭园建筑外,长春园中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并利用长廊、墙垣、桥梁与自然景物相联系。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园之园”。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园中珍物,并纵火焚毁。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要求学生画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细细体味。
3、学生齐读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提问: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请理清文章第3段的思路。
明确:先总体评价,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接着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
⑴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成就;
⑵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⑶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然后,具体讲述园中之物,依次说了建筑材料、建筑、陈设、装饰、园林景观。以耗费劳动之巨作结。
最后讲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提问: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思考,明确: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4、学生齐读讽刺侵略者的语句:
提问: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为什么用了不少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
学生联系课文第1段思考。
明确: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此次胜利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活画出强盗的丑态,讽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径。如“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最后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
5、学生齐读课文3~6段,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揣摩语句,理解文章的丰富内蕴
多媒体显示(逐句显示):
1、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把“世界”改为“中国”,好不好?)
2、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这里为什么要谈到“巴特农神庙”?)
3、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这一句话有什么特殊含义?)
4、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回到了欧洲。
(这一句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5、这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注意品味加粗词。)
6、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7、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干干净净”是什么意思?雨果的这个夙愿怎样才能实现?)
8、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出雨果什么样的品质?)
教师示范分析第1句:替换法是揣摩语言常用的方法。“世界”不能改为“中国”,雨果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以全球的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的地位,体现了作者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学生独立品味以下几句。
明确:第2句巴特农神庙是希腊最负盛名的古建筑,是欧洲人心中的神庙。与巴特农神庙相比较,突出圆明园的艺术成就,让更多的欧洲人了解中国,了解圆明园。人类最杰出的成就,却一同被强盗毁灭,其行径之卑劣,令人发指。
第3句,圆明园虽然当时是*,但归根结底,是属于全人类的,雨果的这种见解是非常深刻的,这表现了雨果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珍视,对人类文明创造者的尊重。结合全文分析,雨果以全人类的名义谴责侵略者的强盗行为,义正辞严,批判力强。
第4句,以漫画的形式形象再现强盗相互勾结的丑恶嘴脸、肆意掠夺的卑鄙行径,讽刺力强。
第5句,这一句中的“文明”“野蛮”等反语,正是强盗恬不知耻的狡辩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这个强盗政府颠倒黑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厚颜无耻。
第6句,雨果以人类的立场区分政府与人民,强盗政府不能代表人民,法兰西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圆明园是英法政府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政府犯下的罪行。他公开指斥强盗政府,这需要极大的勇气。
第7句,法兰西政府入侵中国,掠夺、焚毁圆明园,是卑劣的强盗行为,劣迹斑斑。“干干净净”是友爱、热爱和平、崇尚正义的意思。
这个夙愿迟早会实现,但前提是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强民族之林。只有强盛的国家才有可能维护自己的尊严。
第8句,我们完全为雨果的人格魅力所震撼,他公开*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不顾个人安危,公理至上。他那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非凡的勇气是难能可贵的。
学生齐读这些句子,深层体味句子的丰富意蕴。
五、课堂小结
中国晚清政府由于朝政*,致使国力衰颓,只能靠奴颜媚骨求得苟延残喘,这是历史的耻辱,民族的耻辱。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的复兴时期,它以年轻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我们坚信,这个“超人的民族”定会青春勃发,焕发新的生命力,在世界历史的画页上留下精彩绚丽的一笔。
六、课堂练习
中国是被掠夺者,我们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位法国作家,却公开指责本国政府,为中国人鸣不平,这实在非常了不起。请以“谢谢你,雨果”或“雨果,好样的”为题,说一段话,谈谈你的感想。
选三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点评。
七、布置作业
1、仔细阅读文章第三段,展开想像,写一段话,描绘那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圆明园。
2、运用“富丽堂皇”“荡然无存”各写一句话。
【板书设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赞美圆明园──尊重,同情
}正直的良知公正的产场
*侵略者──讽刺,谴责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篇九
知识目标:
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能力目标: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教育目标: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重点难点: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策略和方法: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
一、导入。
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强盗,为了共同的利益,进入了一个富贵的书香门地的家中去抢劫。由于他们事先勾结了那个大户人家中的仆人,所以一夜之间,将能带走的东西洗劫一空。不能带走的全被毁坏了。
顷刻间,昔日富丽堂皇的景象在瞬间化为一片乌有。映入眼中的只是一片断瓦残垣。这个家庭的许多文物都流落在外。几百口人都被杀了,可是唯有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存活了下来。他长大后,被告知了家中当年的惨况。于是,他发愤图强,终于有一天,他打败了那两个强盗。夺回了本该属于他们家应有的尊严与地位。
我们现在只知道,那两个强盗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请问:亲爱的你能猜出来,那个婴儿是谁?那几个可恶的仆人又代表了什麽?那个受难的家庭又是什麽?
二、整体感知。
1、大家知道答案的请举手?
很简单的问题当然有很多人回答。
那个受难的家庭就是我们的祖国呀!那可恶的仆人就是那些*狗腿子呀!而那个婴儿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们大家呀!
2、有谁能给大家讲一下英法联军的情况呀?
有许多学生因为在历史课上讲过,所以这是一方他们自主发挥的空间。许多学生讲得比我知道的都多都精彩。
3、请大家先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在写法上有没有不和谐的地方?
(一般孩子们觉得有不妥的地方,但是却不容易找出来。)
语句上的鲜明对比。
1)、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2)、讽刺劫掠者的语句。
4、雨果具体是怎样赞美圆明园的?
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成就。
2)、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3)、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这个问题我没有给学生讲。我觉得他们没必要分得这麽详细。也不知道到底对不对。)
5、那麽就写法上有何特点?
概括——具体——概括。(这一点,学生都能总结出来。但话语还不准确。)
6、那麽雨果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持什麽态度?(谴责态度。)用了怎样的语言?(反语)有什麽作用?
布特勒上尉恬不知耻的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英法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的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7、那麽他不帮着自己家的人,他是站在谁的立场上的?
人类的立场。(这里有说,正义的立场,中国的立场,或者是人民的立场等等。)
8、如果说,你们家有个人犯了罪,你的第一态度是什麽?(有个学生说,我会原谅他的,再给他一次机会。)是的,你肯定不会主动站出来去指证他。但是雨果却能,因为他有着我们所没有的什麽品质?
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
“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我们要学习雨果的博大的胸怀与高尚的品格。
9、好了,现在我们给雨果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件事的感想。
课后记:先用有趣的故事吸引住他们,故事明白了。那麽这篇课文就好理解了。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篇十
◆知识与能力
1.体会文中反语的运用。
2.领会文章中语句的意蕴,分析其如何体现作者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3.掌握文中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
4.文章语言精彩,细心揣摩可提高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l.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
2.讨论法、问答法、诵读法、点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l.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2.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疑点剖析
◆重点
1.分析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2.把握文中反语的运用。
3.引领学生回顾文中的那段历史,了解文中相关知识,丰富知识面。
◆难点
1.领会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2.感受作者富有特色的语言。
◆疑点
作者谴责英法联军的行径用了不少反语,这些反语有何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准备几幅圆明园的图片。
◆学生准备
1.查资料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那段历史。
2.预习课文,准确认读文中的生难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看着插图,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把特勒上尉的信》。
二、介绍作家及背景资料
1、雨果 2、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 3、圆明园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示范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章。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细细体味。
3.齐读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提问:1)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理清第三段的思路。
2)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4.齐读讽刺侵略者的语句。
提问: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为什么用了不少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
(用反语画出强盗的丑态,讽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径)
5.齐读课文3-6段,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揣摩语句,理解文章的丰富
学生朗读所划的语句,细细体味语言
1.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把“世界”改为“中国”,好不好?)
2.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这里为什么要谈到“巴特农神庙”?)
3.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这一句话有什么特殊含义?)
4.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回到了欧洲。
(这一句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5.这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注意品味加点词)
6.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7.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干干净净”是什么意思?雨果的这个夙愿怎样才能实现?)
8.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出雨果什么样的品质?)
五、拓展练习
1.雨果作为一名法国人,很容易被*制造的舆论所蒙蔽,容易被狭隘的爱国狂热所支配。而雨果能够这样做就越发显得难能可贵了,请具体说说他的难能可贵之处有哪些?
雨果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都是难能可贵的。
他的立场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人类的立场。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了文明的创造者。
2.中国是被掠夺者,我们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位法国作家,却公开指责本国政府,为中国人鸣不平。这实在非常了不起。请以“谢谢你,雨果”或“雨果,好样的”为题,说一段话,谈谈你的感想。
选三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点评。
六、小结全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中心:这封书信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愤怒地谴责了侵略者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震撼读者心灵。
中国晚清政府由于朝政*,致使国力衰颓,只能靠奴颜媚骨求得苟延残喘,这是历史的耻辱,民族的耻辱。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的复兴时期,它以年轻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我们坚信,这个“超人的民族”定会青春勃发,焕发新的生命力,在世界历史的画页上留下精彩绚丽的一笔。
七、布置作业
1.仔细阅读文章第三段,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描绘那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圆明园。
2.运用“富丽堂皇”“荡然无存”各写一句话。
3.预习下一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篇十一
知识目标:
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能力目标: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教育目标: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重点难点: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策略和方法: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
一、导入。
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强盗,为了共同的利益,进入了一个富贵的书香门地的家中去抢劫。由于他们事先勾结了那个大户人家中的仆人,所以一夜之间,将能带走的东西洗劫一空。不能带走的全被毁坏了。
顷刻间,昔日富丽堂皇的景象在瞬间化为一片乌有。映入眼中的只是一片断瓦残垣。这个家庭的许多文物都流落在外。几百口人都被杀了,可是唯有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存活了下来。他长大后,被告知了家中当年的惨况。于是,他发愤图强,终于有一天,他打败了那两个强盗。夺回了本该属于他们家应有的尊严与地位。
我们现在只知道,那两个强盗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请问:亲爱的你能猜出来,那个婴儿是谁?那几个可恶的仆人又代表了什麽?那个受难的家庭又是什麽?
二、整体感知。
1、大家知道答案的请举手?
很简单的问题当然有很多人回答。
那个受难的家庭就是我们的祖国呀!那可恶的仆人就是那些*狗腿子呀!而那个婴儿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们大家呀!
2、有谁能给大家讲一下英法联军的情况呀?
有许多学生因为在历史课上讲过,所以这是一方他们自主发挥的空间。许多学生讲得比我知道的都多都精彩。
3、请大家先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在写法上有没有不和谐的地方?
(一般孩子们觉得有不妥的地方,但是却不容易找出来。)
语句上的鲜明对比。
1)、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2)、讽刺劫掠者的语句。
4、雨果具体是怎样赞美圆明园的?
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成就。
2)、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3)、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这个问题我没有给学生讲。我觉得他们没必要分得这麽详细。也不知道到底对不对。)
5、那麽就写法上有何特点?
概括——具体——概括。(这一点,学生都能总结出来。但话语还不准确。)
6、那麽雨果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持什麽态度?(谴责态度。)用了怎样的语言?(反语)有什麽作用?
布特勒上尉恬不知耻的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英法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的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7、那麽他不帮着自己家的人,他是站在谁的立场上的?
人类的立场。(这里有说,正义的立场,中国的立场,或者是人民的立场等等。)
8、如果说,你们家有个人犯了罪,你的第一态度是什麽?(有个学生说,我会原谅他的,再给他一次机会。)是的,你肯定不会主动站出来去指证他。但是雨果却能,因为他有着我们所没有的什麽品质?
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
“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我们要学习雨果的博大的胸怀与高尚的品格。
9、好了,现在我们给雨果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件事的感想。
课后记:先用有趣的故事吸引住他们,故事明白了。那麽这篇课文就好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