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生演讲稿三分钟(十六篇)
演讲稿首先必须开头要开门见山,既要一下子抓住听众又要提出你的观点,中间要用各种方法和所准备的材料说明、支持你的论点,感染听众,然后在结尾加强说明论点或得出结论,结束演讲。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演讲稿,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演讲稿,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生演讲稿三分钟篇一
同学们,你们的成功无疑还凝聚着全国人民的支持、初中高中母校的栽培,特别是你们父母的辛勤的汗水,借此机会也请你们向辛勤培育你们获得初步成功的家长和老师们转达诚挚的问候。“国势之强弱,视乎人才;人才之盛衰,源于学校”,天津商学院是改革开放后快速起来的年轻高等学府,现已成为工、管、经、法、文、理兼有的多科性学校。她拥有一支实力很强的科研教学队伍,专职教师700多人,她同时拥有来自全国30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1万6000多名莘莘学子,老师和同学们分别在12个研究生领域、31个本科领域共同学习,这里是人才汇集的地方,是播种未来的地方,也是收获智慧的地方。
近年来,学校不断加深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提出建设以本科为主、兼有研究生教育,文理相兼、结合的多科性、有特色、高水平教学型工商大学和以特色办学保质量把事业做大,以重点学科创品牌把学校做强的发展战略,努力培养复合型、适用型人才,成效显著,令人振奋,也为社会所关注。各位新同学,你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也是学校发展的生力军,希望你们珍视现在,向往未来,学业有成,也希望你们做学校的主人,为学校的发展增辉。在此,作为大学校长谈几点认识与你们共勉:
一、做一名现代大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历来十分重视立身处世之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立身的本质,是成才的导向。对民族、对社会、对未来家庭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是立身之内涵、成才之起码条件。学校将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以各种形式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这既是学校教育的责任,也是大学生自我修养的任务。希望你们认真学习,加强修养,在人生这个重要时期塑造好真、善、美的心灵与健全人格。
二、做一名现代大学生要把握好成才之路。
大学本科阶段是由基础知识学习向专业知识学习转型的关键时期,它为以后的、继续深造打下基础,同学们要在四年的时光中学会“学习”,开发潜能,这是成才的关键。为适应知识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的形势要求于田田家居旗舰店,学校致力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就是使学生修好本专业的同时,选修跨学科课程,甚至获得第二学历、第二学位,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发挥 于田田家居旗舰店,并可能在两种知识的结合中产生出高人一筹的能力。
学校致力于培养适应性人才,就是将在外语、数学、和法律等重要基础课程上加大师资和财力的投入,让学生在大学充分地学到离开这个年龄段和学校难以学好的必需知识。为今后更新知识、转换专业、调整发展方向打好坚实的基础,培养这两种人才是我们办学特色之一,它的基本目标是让我们的毕业生有更宽的就业门路和在社会上获得稳定的良好位置和待遇。原创文章,尽在第一范文网网。
三、做一名现代大学生要准备好多种能力。
同学们要以祖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目标,以做成功人为目的,提早对自己的人生道路进行科学、宏观规划,对自己学习时代进行周密设计,对自己生涯进行理性决断,从而绘制切实可行的蓝图。建议你们在这张蓝图上绘入创新思维的能力;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情报的能力;更新知识继续学习的能力和社会交往处理公众关系的能力。同学们,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世界范围内的机遇和挑战扑面而来。
我们可以感到惊人的发展速度。变化太快的世界,给大家带来了惊喜和困惑,同时也带来了人才价值大大提升的机会,因此,只要你是人才,“脱颖而出”的机会就在眼前。同学们,今天,你们选择天津商学院是迈向新的人生历程的起点,我想四年后,当你们满载收获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时,将无悔于今天的选择,必定也会为自己获得的成功和亲历天津商学院的变化与发展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为个人、为事业、为集体、为学校的未来拼搏、奋斗!
最后,祝同学们学习顺利、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生演讲稿三分钟篇二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是你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各位新同学从五洲四海汇聚到这里,与未名湖、博雅塔结缘,为古老的燕园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既是同学们人生新的起点,也是北大120xx年校史上崭新的一页。作为校长和老师,看到大家一张张鲜活的面孔,我由衷感受到"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快乐。在此,我代表北京大学全体师生员工,祝贺同学们,欢迎同学们!
各位新同学,我们身处的这个园子,被几代中国知识分子视为精神的家园,甚至被称为"圣地"。从今以后,你们将无数次地听到这些口号的召唤:"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它们绝不是一些空洞的口号,而是120xx年来一代又一代北大人实实在在的人生实践。北大是一部厚重的书。无论初入燕园还是已经在这里磨砺过几年,同学们都应该读一读我们的校史,了解自己所在院系和学科的历史,认真思考我们的前辈所走过的道路。所谓"守正",就是要铭记历史、坚守传统,始终扞卫我们北大的精神。回顾历史,不仅仅是为了缅怀过往,更是为了开拓未来。从今天起,百年北大所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学风将在你们身上传承下去,并被赋予新的内涵。
北大是各位同学曾经的梦想。来到这里,你们又站在了一个实现更大梦想的起点上。进入北大,意味着进入了一个更宽广的舞台,从这里眺望世界,会让你豁然开朗。这里的机会很多,资源也很多,再加上北大崇尚自由、张扬个性的传统是如此深厚,有时难免会让人目迷五色、眼花缭乱。这是北大的优势所在,也可能给你们带来许多"幸福的烦恼",因为你将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比如,该选什么课?那么多的名师,谁的课都舍不得放弃,可时间又是有限的;该参加什么社团?"百团大战"真是让人兴奋,可哪个社团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晚上是到图书馆自习,还是去百年讲堂看精彩的演出?暑假是学外语、做科研还是出国交流?将来毕业的时候还必须考虑人生的大方向,是治学、从政还是经商?是留在让人又爱又累的北京,还是扎根基层、报效家乡?而在我们这个象牙塔之外的世界,变化就更快了,人们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各种思潮激荡碰撞,每个人都会遇到困惑、烦恼,会受到诱惑,也遭遇挫折。大家都在问,路在何方?
当你四顾茫然时,请不要急躁,路永远都在自己的脚下。对于很多年轻的北大人来说,缺少的往往不是雄心壮志,而是"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精神。在今天这堂开学第一课上,我想送给各位新同学的,也正是这八个字。
守正,就要有主心骨。做人不能没有主心骨。没有挺拔的脊梁,再光鲜亮丽的外表也只是浮华,一个人没有精气神,没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这个人是立不起来的。1920xx年7月,北大教授胡适在"少年中国学会"演讲时,提到三种人生观是"少年中国"的"仇敌":"第一种是醉生梦死的无意识生活,第二种是退缩的人生观,第三种是野心的投机主义。"虽然时代已经改变,但这三种错误的人生观并没有完全失去市场,仍然值得我们警惕。希望同学们把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扣好,传承和发扬北大精神,积攒和激发正能量,铸就守正、刚毅的主心骨,再来观察社会万象、制订人生规划,那时对一切疑惑和彷徨就会洞若观火、清澈明了,也自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笃实,就是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主题。现在同学们来到北大,未来几年的主题毫无疑问应当是"求学",研究学问最要紧的是踏实、勤奋,是老老实实、一丝不苟的态度和苦学、苦干、苦熬的工夫。蔡元培先生1920xx年就任北
大校长时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他希望同学们"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今天的北大,学科齐全,大师云集,文理医工交融并蓄,学术资源得天独厚。大学阶段是学习的黄金时期,请同学们务必珍惜。北大提倡博雅教育,希望同学们不要囿于一隅,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抓住可以利用的时间广泛涉猎,研习古今中外的经典。未来几年是大家打基础的阶段,既是打学问的基础,也是打人生的基础,这个基础要宽一点、厚一点、深一点才好。比如,近年来,学校专门开设了"才斋讲堂",邀请各学科的名师大家举办讲座,就是希望帮助同学们打开视野,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
有的同学说,北大重视基础学科,强调基本功的训练,这固然是好,可在将来就业的时候用处恐怕不大。其实,看似"没用"的知识可能是最"有用"的,基础扎实、博采众长的人才有无穷的后劲。前不久,有一篇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里很火,题目叫《一只海绵的自我修养》。作者是我校数学学院的毕业生,经过十年数学竞赛训练和四年数院学习的她,毕业之后直接选择了就业,她喜欢文化创意,所以到了一家着名的国际广告公司工作。不到一年,她成为同批入职的同事中第一个升职的。这个"跨界"的过程当然不是一帆风顺的,文章中说"我不是没有质疑过自己,但意志力无非就是两件事:别回头,别低头。应该做一只小海绵,别管自己有理没理,你就去吸收,吸进去,不好的吐出来,吸进去,再吐出来。"在经常被问到"学数学对工作有什么用"时,作者以实际经历告诉师弟师妹——"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读到这名毕业生初入职场的心得感悟,我很感动,也很欣慰。北大培养人才,重在"道"而不在"术",重在"打通"而不在"隔断",这就是博雅教育的精髓。同时,这位校友的故事也说明,人生选择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坚信自己的选择,笃实、苦干,条条大路都能通向罗马。
久久为功,就是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难免遇到荆棘坎坷。不能见风就是雨,不能当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如果这样,就做不了大学问、大事业。各位要想获得成功,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希望各位同学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不要目光短浅,为急功近利所驱动。
这里,我还想跟同学们分享1958级校友、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的人生故事。1963年,作为一个柔弱的女生,樊锦诗从北大考古专业毕业,她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选择到千里之外的敦煌。她的父亲不同意这样的选择,还专门给学校写了一封信,但这封信最后还是被樊锦诗扣了下来。初到敦煌之时,她也有过犹豫动摇,因为"和北京相比,那里简直就不是同一个世界,到处是苍凉的黄沙。"但她坚持了下来,在敦煌已经坚守了51年。她说,"当年决定来敦煌并没有想到过干一辈子,只是觉得要找到一样自己喜欢干的事儿。干着干着就爱上了,就离不开了。现在,别说离开哪怕出差时间长点,就会想敦煌,想尽快回到敦煌。"
像樊锦诗这样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北大人还有很多,比如坚守在人迹罕至的西北边陲十余年如一日的邓稼先校友,比如潜心数学研究最终赢得世界尊敬的张益唐校友,比如不久前因长期超负荷工作,劳累过度,牺牲在岗位上的甘肃临洮县长柴生芳校友,还有刚刚去世的汤一介先生,他们从不随波逐流,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宠辱不惊,处之泰然。
他们的事业之所以成功,人生之所以有意义,还因为他们志存高远,将个人选择同国家需要、人民利益和人类文明进步结合在一起。我们北大人,与生俱来就被赋予了"吾曹不出如苍生何"的历史使命感和理想主义情怀。正如中文系谢冕教授在《永远的校园》中所写:"北大人具有一种外界人很难把握的共同气质,他们为一种深沉的使命感所笼罩。今日的精英与明日的栋梁,今日的思考与明日的奉献,被无形的力量维系在一起"。
暑假期间,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受到观众追捧。看过这部戏的同学应该知道,剧中有许多以北大为背景的情节。其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在北京大学经济系的开学典礼上,老校长马寅初勉励新生们说:"你们来到这里,不仅为自己开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未来,同时还肩负着开创伟大祖国未来的使命。我衷心地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在你们当中看到共和国的部长、世界银行的行长、经济学的大师。"这段剧情经过了艺术的加工,但反映的情感却是真挚的,讲的这番话,振聋发聩,令人心潮澎湃。我自己也是1977年高考的亲历者,当时我们这批学生都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而事实上,许多77级、78级学生日后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成为了国家改革发展的中流砥柱。
当然,胸怀大志的同时,也要着眼于小事情,从"扫一屋"做起,方能"扫天下"。中秋节当天,我看到了学生会发起的倡议,号召大家把自己的自行车规范停放。这几天我在学校里看到,在图书馆前,在宿舍旁,自行车都摆放得整整齐齐。看到这样的场景我很有感触,这是一件小事,但大家都做到了,不仅收获了整洁、安全和便捷,更从中汲取了正能量。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北大人,才是永远立得住、打不败的北大人!
同学们,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今天,也是在开学典礼上,我和所有的老师都对大家寄予厚望。希望你们珍惜韶华,发愤图强,希望你们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希望你们不仅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还要勇于担当,实现梦想,致力于造福他人、造福社会、造福世界。
亲爱的同学们,北大欢迎你们!谢谢大家!
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生演讲稿三分钟篇三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起,你们成为了一个复旦人,我首先代表的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你们在国内外如此众多的一流大学里选择了复旦,我要对各位表示感谢!
从今天起,复旦将成为你们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地方。但是,我相信有一个问题你们还来不及思考,那就是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或者说到底怎么学?我们从刚才学长们和导师们的视频当中,听到了、看到了一些他们的感悟。所以,今天我并不想发表一个热情洋溢的讲话,而是要跟大家来分享一下我们对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的思考。
韩愈说过“古之学者必有师”。一般来讲,自学成才,几乎不可能存在。任何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定会有一个导师。他还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哪怕你不是复旦大学的教师,但如果你在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那你就是一个老师。对于学生来讲,来到复旦自然就是为了悟道、受业以及释惑。虽然你们最终会被归到某一个专业,或学科,会学习很多相应的专业知识,这或许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受业。然而英国的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怀特海德曾经批评上世纪30 年代的美国教育,他说大学教育的目的已经卑微到只教学生某些学科的一部分的专业知识,因为你不可能把专业也教完;而不是像古代书院里那样,哲学家们传递给弟子的是一种智慧。其实,当时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以他的切身体验发出呼吁,他说仅仅靠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得人类获得快乐而又有尊严地生活。虽然通过专业教育可以使他成为一部有用的机器,但不能造就和谐的人格。他同时也指出,学生必须对美和良好的道德有深切的感受,否则仅有专业知识的学生,不过更像是一条经过良好训练的狗。此话有点粗,但是爱因斯坦不是一个讲粗话的人。
然而,由于现代职业极度分化、多元化,随之也导致高等教育的过度专业化。各类明确的职业指向使各种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应运而生,让教育的意义变得越来越窄。教学的内容设定只是为了“就业”这个唯一的目标。这似乎是为了适应和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为社会提供一种及时的服务,但这样的教育其实是在自弃,不是育人。它严重地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基本原则,因为人不应仅仅是社会当中的一个部件而已。事实上,现在的大学包括复旦大学的毕业生的职业和所学专业的对口程度已逐年下滑,而且已经降到非常低了。也就是说你学这个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并不一定是跟这个专业有关的。因此,这就迫使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念、方法、内容进行新的思考,并做出相应的改变。必须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综合性的大学,包括复旦大学必须有别于通常的职业学校。大学不能沦为金耀基先生所批评的那种职业的培训所。专业知识固然是重要,大家固然必须去认真地学习,但是你们在复旦仅仅做这点是不够的。按照怀特海德的说法,如果你仅仅只想学一些专业技能的知识,那么你是非常卑微的。因为纯粹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不能够保证你真正能够学好专业,有时反而会扼杀你的文化生活和专业精神的基础。虽然专业知识是必须学习的,但是来到大学作为学生来讲,更重要的实际上是一个悟道的过程。
何为“道”?“形而上谓之道”,“道”首先是一套价值系统。儒学经典《大学》当中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中国人认为智慧是以善为基础的,因而道自然也就包含了善。不仅如此善还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是道的终极目标。然而就现实来看,如果一个人对人类的存亡一点都不关注,对未来国家和民族将赋予你们的历史责任和担当一点都没有感觉,对崇高的价值体系没有过执着的追求,他就会缺少一个积极而又严肃的价值系统。这样的人在思想和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必定会迷失自我。因此责任和担当应该是对道的一种悟,也是道的一种具体的外在表现。我曾经多次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对个人包括对自己、对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有责任感。如果学校的教育只是重视一些专业的知识教育,而不重视德性的培养,那么很可能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
我们每一个人在对积极而严肃的价值的追求当中,都不得不去思考一些十分基本的问题,这也是建立价值系统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这些问题包括人类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人类的终极命运到底会怎样等等。虽然这些问题很大,现在甚至于未来没有人能够对这样的问题提供一种完整的答案,但是我们必须对它进行思考。因为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才能获得一套崇高的价值。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人文精神应该总是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并宣示崇高的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他对崇高的价值体系的追求远远地高于他在物理上的巨大的成就。我们复旦大学实行通识教育,就是希望通过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以及专业课程改革,使得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到一种价值的追求当中去。虽然我们对这类问题不可能提供一个终极答案,但是我们至少能够提供一些思考线索,而这种思考线索的重要性在于启示人们如何让这个世界成为有道德、有精神和理智的世界,从而在充满着种种困难的现实世界当中不至于迷失。不仅如此,而且我们还要为这个世界提供新的希望和合理性。在今天的中国,这套积极而严肃的价值系统,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说来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践行这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使我们更具有使命感,才能让我们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中具有更大的担当。
习在今年的教师节讲话中指出,教师的第一要务就是传道,这个“道”就是传我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而我们学生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悟道,就是去追求,去践行这个崇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所谓的“道”也是一种智慧。智慧很难定义,在我看来,智慧是一种思考、分析和探求真理的综合能力,是掌握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方法,也包含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认识问题的方法。因此,智慧使人能够深刻地理解世上的事物乃至社会和宇宙。与智慧相比,知识只是获取智慧和悟道的一种途径而已。我们常说的升值引以为荣的智力只是“形而下谓之器”当中的“器”而已。就获取知识而言,在今天网络时代,我们有了更多的渠道来获取知识,尤其是诸如慕课等等网络视频课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大学教育获取知识的方式。以至于有人认为,在网络教育时代,大学教师将沦为节目主持人;而更加危言耸听的是,就连我们大学存在的必要性都应该受到质疑了。其实这种担忧并非什么新鲜的事,早在上世纪60年代,哲学家罗素就指出过学习并不是一个传播知识的过程,当然其中某些东西确实需要传播,但教师不是传播中唯一起作用的人,也不是最重要的人。注意,知识传播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任何一个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可以从图书馆获取信息,现在途径更多了。如果我们把大学只是理解为课堂上的知识传授,也就是传道授业当中的授业,学生也只是去接受授业,那么上述的担忧当然就不无道理。因此当时罗素就提醒我们,说教师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应该做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领悟知识。如果教师只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那么教师可能是要失业了。其实,教书育人自古就是为了使得学生的心智更加成熟、人格更加独立,惟有人格的独立,方可获得智慧。因此,教育更为重要的内涵是传授思维方法,而学习的本质那就是获取隐藏在各种知识背后的智慧。
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生演讲稿三分钟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今天能够代表我们xx级xx科新生在这里发言,我非常激动,更非常荣幸。
一个多月前,当我收到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看到"生命科学学院"这几个字的时候,那是我十几年来最幸福的一刻。北大生命科学学院拥有全国领先的师资力量和实验条件,也拥有全国最为优秀的学生们,能成为这优秀的100多名同学中的一员,能够在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得到四年的学习机会,已经成为我毕生的荣耀。
我想,无论是高考生、保送生还是自招生,我们走向北大的路,都是不平凡的。在高中的一千多天里,我们起得比太阳早,睡得比月亮晚,朗朗晨读声是我们每天的开始,沙沙笔记声是我们跟自己道的晚安。一叠叠试卷是我们努力的见证,一本本习题上镌刻着我们青春的足迹。那三年,我们也许没有多少的空闲用来游戏旅行;那三年,我们也许没有更多的精力钻研自己所感兴趣的领域、方向;那三年,我们也许都无法想像自己的未来究竟会是怎么样、自己的前途究竟如何、自己以后会成为怎么样的一个人......没错,过去的高中三年,我们是懵懂的,我们活在师长的安排中,我们活得按部就班,但是,我们活得充实而单纯,我们满怀着那种为了梦想而拼尽全力的激情!高中时拼搏努力的身影仿佛还在眼前,仿佛昨晚刚刚做完厚厚的习题,今天就已经坐在了大学开学典礼的现场,然而我明白:
一个与原先的中学生活截然不同的大学生活,已经开始了。
首先,我们获得了自己支配时间的权利,在大学里,没有老师再像中学那样紧紧地督促你一定要上什么课,一定要写什么作业,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课程,我们也可以拥有自己的课表;课余的时间,我们可以用来运动,可以用来交友,也可以用来社会实践,用来泡图书馆,甚至可以用来打游戏,我们自由了!可是真的是自由了么,许多学长学姐血淋淋的教训摆在我们面前,高中时风光无限的尖子生在大学却一蹶不振。究其原因,就是的所谓的自由,习惯了按部就班的我们,在真正获得了选择的权力后,却选择了放纵,这既是对自己过去努力的践踏,更是对北大、对国家的不尊重。我们不能忘记过去的努力,我们要对得起在台灯下伏案疾书的自己;我们不能忘记老师和家长的眼神,我们要对得起全社会对北大的期盼。我们作为高考生的身份结束了,但作为北大人的身份却开始了,环境在变化,节奏在变化,但我们的努力却应当一如既往,矢志不渝!
其次,我们远离了父母与家人。我参加了今年的新生党培,在党员报到的那天,我看到了许多学生是一家三口齐上阵,更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来的。对于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离家这么远生活也许是第一次,没错,我也是第一次。气候也许不适应,饮食也许不适应,方言也许不适应,会有许许多多的不适应,可是我们已经是飞出家巢的雏鹰,我们必须学着适应外面的环境,只有克服自己原先娇气的生活习惯,学会独立,才能展翅翱翔,承担风雨;只有打开心扉,结交更多的朋友,我们才能在这个美丽的园子里找到自己的精彩。
最后,我们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大家原先在自己的中学里必定是当之无愧的最优秀的人才,心里有着一股傲气。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现在脚下的这方土地,养育着百多年来最杰出的中华儿女;现在我们的周围,也聚集着全中国最优秀的同龄人,总会有比我们更强的人,这是一个事实,我们必须学会去适应它,或是更努力地去赶超,或是寻找自己的长处进行发挥。取长补短,见贤思齐,谦逊自省,应当是我们作为学生的最好状态。只要调整好了心态,踏踏实实地从零开始,从默默无闻开始,甘于为集体奉献,我相信,四年之后,在座的各位同学,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大师身旁宜聆教,未名湖畔好读书。四年的时间很长,我们可以将每一天都过得充实精彩,四年的时间也很短,只怕一瞬之后,我们就已经是过往的少年。今天,我们带着城镇乡野的期盼走进北大,就应当在这里一同书写属于我们的壮美诗篇!
最后,感谢这几天院里为我们精心安排的融入校园的生活计划,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提点。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生演讲稿三分钟篇五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起,你们成为一个复旦人,我首先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你们在国内外如此众多的一流大学里选择了复旦,我要对各位表示感谢!
复旦将成为你们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地方。但是,我相信有一个问题你们还来不及思考,那就是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到底怎么学?从刚才学长们和导师们的视频当中,你们听到了、看到了一些他们的感悟。所以,今天我并不想发表一个热情洋溢的讲话,而是要跟大家来分享一下我对你们到复旦来到底要学什么的思考。
韩愈说过“古之学者必有师”。任何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定会有一个导师。这个导师可以是学校的老师,也可以亲戚、朋友或同学,等等。因此,在严格的意义上,真正的“自学成才”并不存在。韩愈还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与此对应,对于学生,来到复旦自然就是为了“悟道”、“受业”和“释惑”。
你们都会归属于某个专业学科,因此你们当然将要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这或许可以认为是学生的“受业”。
然而,英国的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怀特海(a. n. whitehead)曾经批评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学教育,他认为:大学教育的目的已经卑微到只教给学生某些学科专业的一部分知识,而古代书苑中的哲学家给弟子传授的是智慧。”当时,爱因斯坦(a. einstein)也以他的切身体验呼吁:“仅仅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得人类获得快乐而又有尊严的生活。虽然,通过专业知识的教育可以使他成为一部有用的机器,但不能造就其和谐的人格。学生必须对美和良好道德的有深切感受。否则,仅有专业知识的学生更像是一条经过良好训练的狗。”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点“粗”,但是爱因斯坦不是一个讲粗话的人。
反观当前,由于现代职业极度分化、多元化,导致高等教育的过度专业化。各类具有明确职业指向的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让教育的意义变得越来越窄。学校设定的教学内容只是为了“就业”这个唯一的目标,这似乎是为了适应和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为社会提供一种即时的服务,但这样的教育其实是在“制器”而不是“育人”。它严重地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基本原则,因为人不应仅仅是社会当中的一个部件而已。
事实上,现在的大学,包括复旦在内的毕业生的职业和所学专业的对口比例已逐年下降,而且已经降到很低了。换言之,你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并不一定是跟你学的专业有关的。因此,这就迫使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念、方法、内容进行新的思考,并做出相应的改变。
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综合性的大学,比如复旦大学必须有别于通常的职业学校。大学不能沦为金耀基先生所批评的那种“职业培训所”。
因此,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你们来到复旦当然要认真地学习足够的专业知识,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也是卑微的。恰如爱因斯坦一贯的认为,纯粹的专业技能学习并不保证你能够学好专业,有时反而“将扼杀相关的文化生活和专业的精神基础。”
专业知识是必须学习的,但是作为复旦的学生,更重要的是“悟道”。
何为“道”?“形而上者谓之道。”
“道”首先是一套价值系统。
儒学经典《大学》当中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中国人认为智慧是以善为基础的,道同时自然也就包含了善。不仅如此,善还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是道的终极目标。
就现实来看,如果一个人对人类的存亡一点都不关注,对国家和民族将赋予你们的历史责任和未来担当一点都没有感觉,对崇高的价值体系没有一点执着的追求,他就会缺少一个积极而又严肃的价值系统。这样的人在思想和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必定会迷失自我。责任和担当应该是对“道”的一种“开悟”,也是“道”的一种具体外在表现。我曾经多次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对自己、对他人,对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有责任感。如果学校只重视一些专业的知识教育,而不重视德性的培养,那么它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
我们每一个人在追求积极而严肃的价值过程中,都不得不去思考一些十分基本的问题,这也是建立自我价值系统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这些问题包括:人类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人类的终极命运到底会怎样?等等。虽然这些问题很大,现在甚至于未来没有人能够对这样的问题提供完整的答案,但是我们必须去思考。因为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才有可能获得一套崇高的价值。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人文精神应该总是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并宣示崇高的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他把他对崇高的价值体系的追求永远置于他在物理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之上。复旦大学实行通识教育,就是希望通过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与专业课程改革,使整个教学体系体现出一种对价值的追求。虽然,这些课程就这类问题也不可能提供一个终极答案,但我们至少能提供一些思考的线索。这种思考线索的重要性在于,它启示人们如何使得这个世界成为有道德,有精神和理智的世界,从而为这个仍然充满种种困难和困惑的现实世界中不至于迷失,并为它提供希望和理性。
在今天的中国,这套积极而严肃的价值系统,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才能够更具有使命感,才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具有更大的担当。
在今年教师节的讲话中指出,“教师的第一要务是‘传道’”,而这个“道”就是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学生的第一要务就是“悟道”,就是去追求、践行崇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系统。
“道”还是一种智慧。
智慧很难定义。在我看来,智慧就是一种思考、分析和探求真理的综合能力,是掌握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方法;它包含了一套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认识问题的方法。因此,智慧使人能更深刻地理解世上的事、物,乃至社会和宇宙。与智慧相比,我们常说的学习“知识”只是获取智慧和“悟道”的一种途径而已,而“智力”则只是“形而下谓之器”的“器”而已。
就知识的获取而言,在今天的网络时代,我们有了更多的渠道来获取知识。尤其是诸如慕课(moocs)等各类网络视频课程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获取知识的方式。以至于有人认为,在网络教育的时代,大学的教师将沦为只是一个“节目主持人”。甚至,更加危言耸听的是,传统的大学教育将面临生死存亡的挑战。
其实,这种担忧并非新鲜事。早在上世纪60年代,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就指出:“学习并不是一个传播知识的过程。当然,其中某些东西确实需要传播,但教师不是唯一起作用的人,也不是最重要的人”,因为,“任何一个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可以从图书馆获取信息。”现在,除了图书馆以外,我们有了更多的途径来获取信息。
如果大学只是起到课堂的知识传授,即“授业”的作用,学生也只是“受业”,上述担忧不无道理。因此,罗素提醒“教师不应该仅仅是知识传播者。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自己领悟知识。”其实,自古教书育人就是为了使得学生的心智更成熟,人格更独立。唯有人格独立,方可获得智慧。因此,教育更为重要的内涵就是传授“思维方法”,而学习就是“悟道”。
“悟道”就是要获取智慧。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既然道难以言说,中国古人说“学必悟”。因为他们认为,认识“道”的最佳方法就是“悟”。“悟道”这个过程我想是不太可能通过网络或者软件来完成的。
首先,网络和软件能够做什么?在我看来,只有当某些知识能够非常准确地被定义,且学生在学习这类知识的成效能够非常定量、精确地来进行考核时,那么相应的课程和教材确实可以实现一种网络化、自动化。然而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实现计算机编码,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授的能力,只有好的教授才能引导学生获得意想不到的洞见。
其次,网上论坛无法完整复制现实的讨论中的这种微妙的互动关系和各种对话的丰富性。除非在网络上参与讨论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小说家一样的娴熟技巧,有能力以散文的形式重现复杂的思想和体验。这个要求是太高了。
更为重要的是,“悟道”的过程贯穿于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微妙的互动关系中,大学教育的精髓所在。因此,除了课堂教育以外,复旦大学将通过“书院”的方式来创造更好的这种互动空间和方式。这种互动是任何机器无法模仿的,不管程序编制得如何先进,不管技术如何发达,人毕竟是人。学生会对课堂和书院里所遇到的辩论情境、以及他与他人的实时接触进行思考,机器无法复制。而恰恰就是这些,将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
因此,因此教师和大学的存在,其意义不仅没有被削弱,而且显得更为重要。在现代技术的挑战下,大学应将教育、教学更多的转向“传道”意义上的“智慧教育”,即“授人以渔”,以传授“思维方法”为主的教育。这种转变,与其说是变革,还不如说是高等教育的某种回归,回归到古代的教育理念,即,从注重“知识的传授”回归到更加注重“智慧的传授”,也是中国古人说的“传道”。而也能让学生在大学里的学习获得更多的智慧,获得一套崭新的、合适的思维方法。
“悟道”还必须持续地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就是思考和思想。若没有感觉到思想的力量,那是因为思想的贫乏。只有经过思考才能达到“释惑”,也才能解决你心中长期感到迷惑的问题。曾经有人说过,“没有经过审视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这也表明思考的重要性。
当然,“思”更是思想。我们经常人云亦云地说,“这个世纪确实是一个知识的时代。”这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我要强调,仅仅“知识”是不够的,我们更需要“思想”。脱离了思想,脱离了道德知识,无论其属于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一样都是“双刃剑”。它们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祸害人类,甚至于毁灭人类。要让“知识”真正服务于全人类的未来命运,我们更需要“思想”和“智慧”,即,我们更需要中国人所谓的“道”,以及对“道”本身的思考。我们要思考人类的“大道”,也要思考我们每一个专业学科中的“学科之道”。
人类近两个世纪的巨大发展基本上是基于20世纪以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们的思想。由于技术上的巨大成功,也包括社会科学知识的巨大成功,人们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对人类自由的限制,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思想贫乏的时代。因为,我们现在思考所依据的思想,大多尚未突破中世纪的思想家们的成就。因此,我更希望在新世纪里,将“知识的时代”转化为“思想的时代”,即成为一个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思想家辈出的时代。我曾经说过:“一个国家,有再强的经济、军事,但没有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它就成不了一个真正的世界强国,它至多是一个武装到牙齿的‘侏儒’而已。”同样,如果人类出不了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我们就很难解决当今和未来人类所面临的各类重大而又复杂的挑战。
“博学而笃志,切问近思,仁在其中矣”
复旦的先贤们为我们选择的校训十分深刻,我认为它是对传道、授业和解惑的一种具体诠释。所以我最近在对校训有关的诠释中提到,复旦的校训当中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在逻辑,也就是“唯有博学方可笃志,惟有切问方有近思”。如果这样去做了,那么自己内心,以及与自然、与他人和社会都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仁在其中矣”。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你们来到复旦学习一定是正确的选择,但是这也意味着你们将开始痛苦而又快乐的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我为什么要把痛苦放在前面呢?我个人认为,所谓的快乐学习的说法,就是刚才陈思和老师讲的,“只有当你热爱它了,那么乐就会在苦中。”若你们在复旦悟得了这个“道”,那么在你们离开的时候,你们不仅具备了专业知识,而且将变得更加智慧、更有思想,对国家民族就会更有担当,对整个全人类也会更有担当。
我希望大家成为这样的人!
谢谢大家
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生演讲稿三分钟篇六
各位领导、各位教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欢迎各位来到我们的广院,来到中国传媒大学!你们经过多年的拼搏,战胜无数的竞争者,成为这个校园的新主人。今天我有幸作为两千多名教师的代表在这里发言,非常高兴。首先,对20xx级本科、硕士、博士新同学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
30多年前,我和你们一样,幸运地成为北京广播学院的一名新生。所以,此刻,我能真切地体会到你们心中的那种喜悦和激动。我想我和大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向往传媒大学、敬仰传媒大学、热爱传媒大学,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你们来了,定福庄这个不大的校园增添了生龙活虎的新成员,我们以后就是一家人了!作为一枚血统纯正的“资深广院控”,在这样一个隆重的场合,我想跟年轻的你们分享几句话,同时与大家共勉。
第一,不忘初心,坚持理想
我们是一所以传媒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我想说,大家以优异的考试成绩进入了传媒大学,是十分睿智的选择。媒介是人体的延伸,传媒事业与人类如影随形。我们的祖先最初是在岩石上作画传递信息,后来在绢帛纸张上书写传播文化,接着又发明广播电视,给传媒插上了电翅膀,让古人“千里眼”“顺风耳”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近些年又从无远弗届的电子媒介发展到无处不在的互联网传播平台——然而,不论传媒的介质、渠道如何变化,它造福人类的特质都不会变。我们传媒大学培养的学生未来从事的就是这样一种为人民服务的工作,责任重大,非常光荣,而且,不会下岗。近几年,随着传媒业界一些人的离开,当下对初心的铭记和对梦想的坚守,显得更加难能可贵。因此,我们要力争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人文情怀的媒体人,为推动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第二,刻苦读书,勤于思考
没有思想的媒体是苍白无力的,更谈不上传播力和影响力。优质的媒体需要有思想、有深度、有高度、有温度、有速度的传媒人来打造。高考成功之后,考研考博成功之后,你们即将在心仪的广院开始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你会看到很多高颜值的同学,也会面临很多的机会和选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诱惑,你需要先确立一个小目标。不是要挣他一个亿,而是需要确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需要自己来发现、设计和决定自己的未来,并为此承担责任,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相当严峻的课题。无论你在几年后选择就业还是继续深造,从今天开始都要静下心来,用功读书,少看手机,独立思考,热爱自己的专业并为之不懈奋斗,为将来进入媒体行业做好知识和能力的准备。我和我的同事们也会竭尽所能,将自己所拥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包括社会资源,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同学们,因为,你们是传媒业的未来,世界归根到底是你们的,我们老师将为学生当好铺路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三,继承传统,共创未来
我们学校虽然只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但“立德、敬业、博学、竞先”八个大字不仅镌刻在校训石上,更是成为一代又一代广院人激励自己、不断前行的准则和纲领。就拿我所在的新闻传播学部来说,老一代新闻教育工作者赵玉明教授、曹璐教授、王振业教授等爱岗敬业,淡泊名利,乐于奉献,业务精湛,拥有金子般的人品,一流的学问,他们给我们晚辈后生树立了永远学榜样,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也培养出了以白岩松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传媒人。在教育部第三次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我校“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排名全国第一。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几代广院人筚路蓝缕的艰辛努力,几十年的深厚学科积淀。跟我们求学时期的广播学院相比,现在的传媒大学拥有更加丰富的学术资源。从海量的图书文献资料,到各种精彩纷呈的学术论坛讲座;从优秀的师资队伍,到才华横溢的同窗好友;我们的学术环境越来越好,在社会上口碑也越来越响亮,我们的校友遍布各级各地各类媒体,成为传媒界的中流砥柱和领军人物。老师和学生教学相长,营造出自由、开放、宽容的学术氛围。在这个美丽的校园学和成长,度过几年美好的时光,大家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现在,我们和你们需要做的是,将母校的优秀传统继承下去,用今天的拼搏和努力,创造中国传媒大学更加美好的明天。
传媒大学是很多人的梦想,祝贺大家今天圆梦“广院”。我知道,在每一位学子的心中,母校都是最美的。老师现在想说的是,有你们的广院会更美好。今天,你们从这里起航;未来,母校以你们为荣。
谢谢大家!
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生演讲稿三分钟篇七
各位老师,各位研究生、本科生:
热烈欢迎20xx级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成为我们这个学院的一员!
昨天我已经和20xx级研究生远远地见了一面,今天看到一双双热情洋溢的眼睛,我们的距离就更加接近了。这不仅是因为我们的地理距离更近,也因为你就是这个学院的一员,你就是我们的一部分,也是我未来四年、三年生命的一部分。我将支付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几年和你们在一起。
当你们走进这个学院的时候,我们的第一课是什么?我们的第一课,就是刚才我郑重地逐一介绍我们的老师,每一个人的学术经历、学术专长、工作亮点和性格。不仅介绍每一位专业老师,还介绍每一位负责教务、行政和学生工作的老师。我们郑重地介绍学院的每一位老师,以及在场的兼职教授。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仪式,我希望这个历时40多分钟的逐一介绍,能够成为这个学院的传统,每一个新学年的开学典礼都这样做。这是这个学院尊师重教的一个象征,是这个学院让每一个人有尊严、有成就感地工作的一个基础。
勉励青年学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今天是开学典礼,我帮你们扣的第一个扣子,就是请你记住,你们面前那些穿着打扮严肃的,或者是穿着打扮简单的;那些在讲台上累得声音可能变小的,或者那些在后面默默替你做过很多事情的老师,是值得你们尊敬的。
但这一课还没有完。我除了希望你们从心底尊重这些老师,今天,我还希望你们做的,是在今天的开学典礼之后,你给你的父母,亲手写一封信。不是用手机发,是手写一封信。这就是你人生的一个里程碑,对你的父母也是。你们很多人是独生子女家庭。对你们的父母而言,当孩子走进大学,他们就开始变成了“空巢家庭”。你开始怀着你的梦想展翅高飞,而他们却开始永远在期望着。所以,今天这开学第一课还包括,希望大家记住你以前的老师和你已经留在身后的家长。请今天晚上,给你的家长和亲人,用纸笔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一封信。这是我作为院长给你们的第一份作业。不管你的父母是在北京甚至是在这个校园里,还是远在天边,今晚都要手写一封家书。这件事情不要忘了,那将是你人生最重要的一份记忆,甚至同样是你父母最珍贵的一份记忆。
今天我想问,人生真的有里程碑吗?如果人生真的有里程碑,这样的人生是非常简单的,我们循着里程碑就可以到达某个地方。其实人生没有里程碑,所有的里程碑都是你的选择。在今天,你们走进这个学院,你们今后如何选择?我首先希望你选择的,是爱。爱这个国家,爱这个民族,爱这个学院,爱你身边的同学,爱为你奉献的老师和父母。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从心底真心体验,体验人们为你付出的一切。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第一课,我希望它是你人生的第一个里程碑。
第二个里程碑,是学会梦想。希望你今天许下一个梦想。你要学会梦想,更要学会不断重新审视梦想。梦想,是给自己的人生一个高度,是给自己一个目标,是给自己的未来一个期许,自己可以在未来给这个国家和民族做些什么,应当是这样的标准。你有了这样的标准,你才会有更大的格局。本科四年是很快的,研究生三年是更快的。这个目标就是你给自己的期许,也是你给这个社会的回报。这个梦想也许蕴含了很多内容,也许很具体扎实。今天开学典礼之后,全面教学开始。如果你愿意,在你心里,或者你还有日记本的话,写下你今天许下的梦想。
假使人生有里程碑,第三个里程碑,那就是学会追求。实际上,追求的过程就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孟盈老师刚才讲得非常好。我们选择孟盈老师作为老师代表来做今天的发言,就是因为她用四年的生命,送走了一批学生。而郑老师和徐老师,将用他们新的四年来陪伴你们。我也是破了中国政法大学的一个例,作为院长,我自告奋勇担任大一新生的大班主任。我非常想和你们一起重新梦想,更想和你们一起追求。这个追求过程,我们共同努力。
坦率地说,我不希望在那些彻夜开放的休息室或大厅里看到有我院的学生打麻将、打扑克的身影,我不想在这个校园里看见你总是闲荡;我不想在图书馆的借书单上很少看到你的名字。我希望更多地看到你在努力,你在追求。
在这个追求过程中,我更希望告诫你,能力的学习比知识的学习更重要。能力的学习,是需要自己构建方法论基础和方法论素养。一个人如果只是学会散碎知识的积累,那你最多就是一块蛋糕,稍稍一动,蛋糕屑就会掉下来。而如果你善于学习,具有方法论基础和方法论素养,你就可能成为一座大厦,人们一眼就可以看到你的骨架,因而人们也可以看到你的格局、你的潜力和你的发展空间。
昨天在学校的20xx年研究生开学典礼上,我希望研究生们要做有思想的实践者、有见识的担当者。我当然也希望每一个本科生都是这样。追求的过程,就是思索的过程,你要从学习者变成思索者,从思索者变成思想者。你能成为一个思想者,你的成长过程,才是坚实的,而不是那一个个蛋糕屑堆积起来的。
对我来说,我希望这个学院三年或四年后,出现一些有眼光、有立场、有爱心、更有创造能力的人。我希望这个群体,是一个不管放在法大校园里,还是拿到中国大学生群体,还是拿到中国新闻界、中国法律界,都是一个最有活力、最有创造力、最有战斗力、最有凝聚力的群体。这个群体的形成,依赖于你们的追求,和你们的创造。
三年和四年,对你们来说,可能是有一点长。对我们来说,却可能是有一点快。希望在这个三年或四年里,你们能够在同样长的时间里,比别人走的更远、看的更宽、站的更高;希望在这三年和四年里,你以你的努力和创造,让我因你而自豪,让这个学院因你而自豪,让这个学术共同体因你而自豪。那样,我们都对得起我们这三年或四年中所支付的时间成本和生命;希望三年后、四年后看到的你们,是一个让我为之自豪、为之骄傲、为之想对这个社会说“我做到了”的那样一个群体。
请你们努力。但是,所有的努力,请你从今晚手书一封家书给你的父母开始。
谢谢!
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生演讲稿三分钟篇八
亲爱的20xx级新生同学们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xx级新生开学典礼,共同迎接2590名本科生、4941名研究生加入北京师范大学这个大家庭。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各位新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同学们,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对中国人、对北师大人是个热情似火、激情澎湃的夏天。中国健儿在里约奥运会上顽强拼搏,屡创佳绩,为国争光。特别是北师大杰出校友郎平主教练率领的中国女排,一路奋勇拼杀,终于再次登上奥运冠军的领奖台,创造了中国女排新的时代辉煌!让我们为中国奥运健儿欢呼,为中国女排顽强拼搏、永不言弃、敢打敢拼、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欢呼!在这里,我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应学校党委川生书记的邀请,9月10日下午,郎平主教练将回母校,为同学们做精彩的专题讲座,与大家分享女排的奋斗历程与奋斗精神,届时我们将近距离领略世界金牌教练的风采!
同学们,北师大是一所有着深厚底蕴的百年学府。她的前身是1920xx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20xx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爱国进步、求真创新”的光荣传统,传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培养了30多万名毕业生,造就了众多杰出的革命家、教育家、哲学家、文史学家、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为中华民族的进步事业,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做出了卓越贡献。20xx年教师节前夕,来我校考察,高度肯定了我校的办学思路和重要贡献,并对学校的发展寄予厚望。习深切勉励广大师生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这不仅是对老师的要求,也是对同学们的希望。
同学们,从今天起,在未来三年、四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里,大家将在北师大刻苦攻读、勤奋钻研、谋划未来。从今天起,你们将踏上一条全新的道路,这将是一条拼搏之路、奋进之路,是一条成长之路、幸福之路。在这里,我送大家四句话,与大家共勉。
第一句话是:做事一定要坚定初心。
初心是什么?就是我们最热切的期盼,最渴望的理想,最高远的追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用“不忘初心”的八个方面强调,要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赢得光明的未来。同学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应当坚定“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理想信念,像北宋大哲学家张载说的那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树立远大志向,勇担时代使命。
前不久,《人民日报》专题报道了一个微信公众号——“章黄国学”。这是由我校资深教授、著名语言文字学家王宁先生带领学术团队创立的。他们通过幽默故事和趣味漫画、动画,将艰深的古代文字变成鲜活的现代体验,将扎实的史料和严谨的知识转化为“有深度的大众国学、有趣味的青春国学、有担当的时代国学”。这正是以王宁先生为代表的优秀学者推动中国文化走向创新的使命担当与学术初心。同学们,希望你们像王宁先生和她的团队那样,将个人的追求融入到祖国的需要中,将个人的奋斗融入到民族的发展中,为未来的人生发展培育崇高的理想情怀。
第二句话是:做人一定要有爱心。
习来北师大看望师生时,特别勉励大家要有仁爱之心,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爱不仅是一种情感,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力量,一份幸福的源泉。“爱人者,人恒爱之”,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即将在一起共同学习、生活,朝夕相处,当我们以友爱的心面对同伴,包容不同的个性、习惯与爱好,就会在温馨和谐的集体中收获爱与温暖。“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北师大有很多志愿团体和社会实践项目,当我们以仁爱的心面对社会,用志愿服务和公益行动帮助他人,就会在无私付出的过程中收获阳光与幸福。
今年7月,化学学院86届的70多位校友从祖国各地、从大洋彼岸返回母校,在学院举行了隆重简朴的柳荫励学金颁奖仪式。这是一项特殊的奖学金。从9年前开始,这些校友每人每年自发拿出一部分资金,为品学兼优生活困难的学弟学妹们献上一份爱心,到现在已经资助了94名的学生。他们用这种方式,纪念毕业30周年,感恩母校,畅叙友情,传递爱心,让我们深受感动。同学们,希望你们像这些学长们一样,珍视大学生活,珍视同窗情谊,珍视你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怀抱一份爱心,奉献一份爱心,关爱他人,为未来的人生成长储备丰厚的情感滋养。
第三句话是:学习一定要安心。
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古人常说:“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安心学习,就是要静下心来听课、读书、钻研、讨论。北京有很多机遇,对大家来说,最重要的机遇是:这里有全国最多的重点高校、科研机构,最多的图书馆、博物馆,最先进的研究理念和仪器设备,最充足最丰富的知识储备与信息资源,大家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多泡图书馆,多去逛书店,多关注学术前沿。要把自己的“洪荒之力”用在该用的地方……总之,要安下心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今年刚毕业的数学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叶专同学就是这样度过大学时光的。在校期间,他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当中,每天泡在工作室里学习、演算,寒暑假都不间断。在同学们的眼中,叶专永远在想公式,永远在算公式。五年中,他共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学科影响因子前20%的论文就有10多篇,是名副其实的学霸。谈起经验,他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不停的想,不停的计算。同学们,希望你们像叶专同学这样,将心思放在学习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为未来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学识基础。
第四句话是:探究一定要有恒心。
恒心是一种坚守,一种执着,一种对事业百折不回的坚定信念。苏轼曾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个志,就是指顽强的意志和持久的精神。欲做大事,必须要有恒心,欲做成大事,必须将恒心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
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郑光美院士为了开展中国珍稀濒危的雉类研究,长期坚持野外实践,带着学生起早贪黑、奔波跋涉,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数据资料。有一次,他们历经1年多时间才找到第一窝黄腹角雉的巢,可是仅仅观察了八天,这些鸟就被天敌捕食,让研究再次中断。郑先生安慰大家说:“没有关系,我所经历的困难太多,既然我们能发现第一窝,那就还会有第二第三,因为我们已经掌握了它的活动规律。”正是凭着这种在科学研究上百折不挠的精神,郑先生才能在研究中不断取得创新和突破,为我国的鸟类生态学发展,特别是在濒危雉类生态适应机制和生活史对策研究方面做出重大贡献。同学们,希望你们学习郑先生这种坚忍不拔的恒心和毅力,在求学之路上,不畏艰难、不惧失败、勇于坚持、永不言弃,为未来的人生奋斗磨砺坚毅的意志品格。
同学们,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宏伟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中华民族正焕发着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你们的人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希望同学们立足当代中国,放眼世界,树立远大理想,安安心心学习、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为实现自己的成才梦,实现建设中国特色、京师风范、世界一流大学的师大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最后,衷心祝愿祝大家在北师大未来几年学习期间,学有所成、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谢谢大家!
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生演讲稿三分钟篇九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在这里代表研究生导师,向20xx级研究生同学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的加入,因为从今天开始,你们不再仅仅是学生,还将作为导师的合作者,为学校的学术事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借此机会,我想谈两点体会。
第一点何为研究生。与本科阶段的学相比,研究生阶段更加侧重思考。如果把本科阶段的学比作知识的收集和储备的话,那么,研究生阶段更加注重知识的应用过程。系统的学术研究训练,以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成为研究生阶段的核心。希望大家在关心收获几条鱼的同时,更加注重自己渔的能力的培养;学知识的同时,更要关心一下自己发现问题的眼界;看到别入的不足的同时,更能看到别人独特的优点。
不可否认,你们可能会说,我毕业以后并不想从事学术研究。这可以理解,也很正常,因为真正能够从事或者需要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毕竟是少数,而且我也不是忽悠你们都去从事学术研究。但是,我真心希望大家能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因为不管你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不能否认科学的思维方式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希望你们在这个宝贵的阶段,能够少点享受,多点勤奋;少点浮躁,多点思考;少点附庸,多点清高,做好自己的研和究。
第二点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尽管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公,但毫不疑问,整体趋势是健康的,向上的。无论你是随大流,还是逃避或为了更好地就业,或者应父母之命,还是真心喜欢科研,也不管你来自985或者其他高校,大家今天坐到一起,则都处于同一个坐标系的相同零点。因此,要学会有肚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有勇气去改变那些可能改变的事,有智慧去区别上述两类事情。学会用“与其---,还不如---”的方式来勉励自己,因为人生不止是眼前,还有诗和远方。
人生犹如生命的起源一样充满了n多的不确定。可能也正是这种不确定,造就了生命的的珍贵。因此,要学会用概率的语言来描述和解释个人的机遇与运气,注重过程,看轻结果;注重内涵,看淡标签。
无论是人文还是理工,科学自身是整体的,而学科则是人为划分的。因此,科学的思维方式对不同学科没有选择性。因此,学会在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中培养健全人格,在交叉融合中启迪思想、拓展学术空间。正如杨叔子先生所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科学技术,就是落后,一打就垮;然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人文精神,就会异化,不打自垮。
最后,预祝同学们研究生阶段的学生活愉快,收获预期!
谢谢大家!
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生演讲稿三分钟篇十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 新同学们:
大家好!
在这个季节里,同学们的到来,给我们美丽的校园又增添了一片蓬勃的朝气,带来了青春的活力。在这里,我代表辽xx学院的全体教师,向你们的到来 表示热烈的欢迎!
同学们,社会、学校、家长都对你们寄以很高的期望,希望你们不负众望,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从现在开始,同学们应该树立起一个远大的理想,就像一棵树,正是有了对阳光的渴望,它才可能直插云霄;就像一只鹰,正是有了对蓝天的向往,它才可能遨游天际。只有有理想的人生,才是积极的人生,才能飞得更高、更远,才能真正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人生非坦途。同学们应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有很多困难。对于每位同学来说,大学的学习意义重大,然而大学生活又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完美,你会发现大学的学习生活是朴实的、平凡的、甚至是艰辛的:也许原来你们向往的课程很乏味,大名鼎鼎的教师也很平常,期末考试的紧张和辛苦,甚至比高考还要累。但是,你也会发现,大学的学习生活是美好的、丰富的:上课、讲座、演出、比赛、科技活动、社会实践、同学聚会,如果你愿意,你们也会忙得不亦乐乎。 作为教师,我们会本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宗旨,成为你学业上称职、合格的导师,也会努力成为你生活中的朋友,遇到困难时,老师们将会给你一份力量,也会跟你一起分担。获得成功时,请与老师们一道分享。
最后,我祝福同学们的大学学习生活是愉快的、幸福的,是你一生中,最骄傲和值得回忆的阶段。也期待着四年后,还是这个地方,毕业典礼上,见到硕果累累、更加成熟的你!
谢谢大家!
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生演讲稿三分钟篇十一
尊敬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师曹怀信。我非常荣幸在这里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树远大理想,攀科学高峰。首先,请允许我代表陕西师范大学全体教师,对20xx级新同学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欢迎你们来到古城西安,欢迎你们加入陕西师范大学!同时,我还想借此机会对你们及家长对陕西师范大学的信任与选择,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盛夏六月,同学们全力以赴,备战高考。个个晒出了真功夫,人人考出了好成绩。金秋八月,大家喜获丰收,得到了盼望已久的录取通知书,成为又一批师大新人。在我们陕西师大,不仅有着风景秀丽的校园,基础设施完善的办学条件,更有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这里将竭诚为大家的拼搏进取、成长成才提供最优质的资源与平台,成为同学们人生路上的加油站与攀登科学高峰的新起点。
今天是一个令人高兴的日子,也是一个值得回忆的日子。从此,你们的未来将和“陕西师范大学”这个名词紧紧相连。
亲爱的同学们,1978年的春天,我作为高考制度改革以后的第一届大学生,跟你们一样,带着激动与期待,踏进了陕西师范大学校门。经过4年的刻苦努力,我于1982年春天毕业并留校任教,成为一名光荣的大学数学老师。现如今,我已在师大连续工作了34年。在工作中,我始终坚持教学科研相长,教书育人并重。多次获得各种校级奖励。先后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和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次获得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主持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复变函数论》与陕西省《分析学》教学团队;曾获宝钢优秀教师奖、明德教师奖与陕西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今年又被评选为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与陕西省级教学名师。这些成绩的取得除了自身的不懈努力,还得益于陕西师大的优秀平台,更离不开广大师生的帮助与支持。
在此,作为老师,更是作为你们的学长,很高兴能与你们分享我的一些体会,希望能够帮助你们更快更好的成长!
首先,我想和讨论一下:为什么要上大学呢?如果说读中学的目的是为了考大学,那么读大学的目标又是什么呢?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本质区别何在?如果说中学是注重单向受教、被动接受的应试教育,那么大学则是强调自主学、主动学素质教育。这一命题正确吗?
同学们,你们是幸运的,因为你们是我校实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排头兵。我认为,对大家来说,这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又是一次严峻的“挑战”。说机遇,是因为这一改革将更有得于你们在宽松环境中自选专业、自主学与主动学;说挑战,是因为你们要在这“宽松环境”中,自己制定自己的学计划,确定发展目标,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陕西师范大学作为一所教师教育特色显著的综合性大学,被称为“教师的摇篮”。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中,继续秉持这里的优秀传统,将“抱道不曲、拥书自雄”的学风与“淳厚博雅、知行合一”的校风发扬光大。不仅要打好坚实的基础理论、练就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视野开阔、品行高尚、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
同学们,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希望你们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就要珍惜宝贵时光,全力投入学,将远大理想与日常计划相结合,还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牢记校纪校规。当你遇到困难时,千万不要退缩,要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要有“吹尽黄沙始到金”的毅力,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鼓起你“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气,去迎接人生风雨的洗礼。
记得马克思说过:“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让我们以伟大导师的这一至理名言共勉吧。
谢谢大家!
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生演讲稿三分钟篇十二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上午好!每年这个时候都激动人心,复旦又迎来了全国乃至全世界最优秀的青年。今年共有三千多名本科新生入校,你们的到来让这所有着120xx年辉煌历史的大学更加朝气蓬勃,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祝贺大家正式成为复旦大家庭的一员,复旦欢迎你们!至此之际,我们还要特别感谢各位中学校长及家长们,谢谢!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是你们人生的新起点。考进了复旦,证明你的过去是很有成就的,而你要证明你在未来有成就,必须在新起点上规划你的未来。在此,我送大家一句话,尽快发现自己,打造未来。自己的未来要自己掌握,不能等待!
你的未来可以冲上云霄,可以潜入大洋,复旦为你的飞跃或探底提供平台。复旦120xx年的沉淀,积累了文明的瑰宝,新时期的建设成就,使它焕发着青春的力量!我们最近提出要建立全方位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我们有令人羡慕的学科体系供你选择专业的爱好!2+2的教学组织模式给了你再次选择爱好的自由。通识教育让你知识宽广,打下人生发展的坚实基础。中国特色书院让你在课堂外修身养性,塑造自己优美的品质。创新创业和实践教育让你在活动中不断发现自己,调整人生发展志向。出国访学,让你胸怀全球!你的师长师兄师姐时刻在你身边,为你助威建言!复旦的平台是要让你们成为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养、国际视野”的领袖人才和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才!
亲爱的同学们:在复旦学习生活,是十分美好的,既有大量的挑战又有大量的机会。大家知道g20吧,但你不一定知道y20,它是g20的六个分会之一,让世界青年领袖聚集一堂,共议全球事务。今年就在复旦召开,他们共商世界和平发展。你不想参与这样的机会吗?刚刚过去的暑假,全校有超过270支实践队伍、20xx余名本科生奔赴祖国各地开展社会实践与调查研究,在最一线、最基层的地方认识国家、服务社会、增长才干。这个夏天,有800余名同学在耶鲁大学、加州伯克利分校等世界知名学府交流学习,开阔国际视野。近年来,我校本科生参加海外交流的比例超过了45%。当然,你要完成很多作业、很多考试,而同时要努力创新创业,不然就会落队,你的师兄师姐曾经创造了记录,一个人在本科期间发表了11篇sci论文,你们愿意向她学习吗?
亲爱的同学们:无论你如何的优秀,你将来如何的杰出,你首先是一名复旦人。去年,我送给你们的师兄师姐三句话,今天在此重提,就是你们要真正成为复旦人,首先要有复旦魂;复旦人要有本事;复旦人就要爱复旦。同学们要真正成为复旦人,首先要有复旦魂。同学们要读懂“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并用心铭记,一生践行。同学们要体验复旦“学术为魂”这一办学理念的核心内容,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为真理而不计名利的学术风骨。无论是中国学生还是海外留学生,同学们都要学习“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都要为中华民族、各自的民族和人类文明事业的进步而努力!同学们要不断追求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的完善与提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把正确的价值观落到生活的每个细节,落到你们的一言一行之中。复旦人是靠本领打造未来的。
同学们,今日之复旦,汇聚着原复旦大学与原上海医科大学两所名校的历史基业和共同财富。同学们要爱护她、保护她、珍惜她!原复旦大学是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私立大学,原上海医科大学是国人创办的第一所公立高等医学院校。现在复旦正处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时期,你们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加入复旦,也应担当起复旦人的共同使命。在未来的5-20xx年间,学校将秉持“守训笃实、融合创新、人心聚学、追求卓越”的发展理念,不断向世界一流的目标挺进。我们追求的是,拔尖的学生质量、优质的师资队伍、强的综合实力、大的社会贡献、优美的校园环境。这对你们来说,意味着幸运与机遇,你们将成为复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亲身参与者和见证者。学校将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努力构建全方位、全链条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本科生培养与教育提供有利条件,营造良好氛围,为大家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同时,这也意味着责任和担当,你们在复旦不断加速冲刺的阶段进校,就势必要严格要求自己,跟上复旦的加速度,和学校一起努力奋斗、砥砺前行。
复旦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为大家提供一流的资源与平台,我也相信大家一定有勇气、有毅力、有魄力开拓进取,创造未来!希望你们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勇于进取,开拓创新,在最美的青春年华奋斗,共同为复旦的发展添砖加瓦!
谢谢大家!
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生演讲稿三分钟篇十三
人们也许会说哈佛是天堂,充满了各种难以想象的机遇和好运——确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幸在她漫长而成功的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但这也对我们提出了要求:我们有责任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寻找属于我们的挑战,践行哈佛奋斗不息的精神。
在我准备今天演讲的时候, 我想到了音乐剧《汉密尔顿》中最后那首歌里的问题:
“谁来讲述你的故事?”
我想这个问题奠定了你们过去四年大学生活的基调,也将对你们未来作为哈佛毕业生和校友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无论是作为公民或是领袖——
谁,来讲述你的故事?
是你,你要来讲述你的故事!
这就是今天我要对你们说的话:讲你自己的故事,一个充满了无限可能性和新秩序的崭新故事,这是每一代人的任务,也是现在摆在你面前的任务。你在哈佛所接受的文理博雅教育,将会用以下三种重要方式,帮助你去完成这项任务。
“听别人的建议,做你自己的决定”
讲述你的故事意味着发现你自己是谁——而不是成为别人认为你的谁。你要参考别人的意见,但要做出自己的决定。讲述一个别人定义好的或别人希望听到的故事,那太容易了。
哈佛的传奇人物之一、可敬的彼得·戈麦斯教授曾说:“不要让任何人替你把话说完。”
戈麦斯教授自己经常“自相矛盾”,令人难以捉摸,但永远忠于他自己:他是一位剑桥市的共和党人(注:在哈佛所在的剑桥市,共和党是少数派);他是一位浸礼会的牧师,但同时是个同性恋(注:基督教大多不支持同性恋);他是朝圣者协会的会长,同时又是一位黑人(注:朝圣者协会白人居多)。
他对自己的信仰坚定不移,他不为外人的期望牵挂束缚。他说:“我的不同寻常,让开启新的对话变为可能。”
“开启与他人的对话,倾听他人的故事”
开启新的对话,这是我的下一个重点。讲述我们自己的故事并不意味着只关注我们自己。讲故事是与他人对话,借此探寻更远大的目标、探索其他的世界、探究不同的思维方式——你所受的教育不是一个真空的大泡沫。
如果我们只讲述单一的故事,那将是危险的,就像诺大的场地只有一个逃生口,令所有人变得异常脆弱。单一的故事不一定是假的,但它是不完整的。所有的故事都很重要,不能把单一角度的故事变成唯一的故事。
过去四年,你们感受到了倾听他人故事的益处,也体验到了忽略他人故事所带来的危险。只有意识到,世界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故事,我们才能想象一个不一样的未来。21世纪的医疗是什么样?能源是什么样?移民是什么样?城市将如何设计?面对这些问题,你要问的不是“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
“我能解决什么问题”?
“在不安和不确定中,不断修正你的故事”
这也引出了最后一个重点:不断修正。每个故事其实都只是一个草稿,我们连最古老的传说都会不断拿来重提——不管是汉密尔顿将军的故事、美国独立战争的史诗、亦或是哈佛自己的历史。
好的教育之所以好,是因为它让你坐立不安,它强迫你不断重新认识我们自己和我们周遭的世界,并不断去改变。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将在毕业典礼上为我们演讲,他就曾经这样解释他创作的基石:“恐惧是我的动力。当我濒临走投无路的时候,那也是我遇见最好的想法的时候。”
大学,不正是这样一个让每一个人都接受挑战、让每一个人都产生不确定性的地方吗?
就这样,大学四年间,你都一直在学习重新讲述你的故事:寻找你自己的声音,将自己放入一个故事中——无论是对气候变化采取反抗行动,发现你对统计学的热衷,还是发起了一项有意义的运动,你亲眼目睹故事不断被重新讲述。
“不要妥协,直奔你的目标”
这些年,我一直在告诉大家:
追随你所爱!
去从事你真正关心的事业吧,无论是物理还是神经科学,无论是金融还是电影制片。如果你想好了目的地,就直接往那里去吧。这就是我的“停车位理论”:不要因为觉得肯定没有停车位了,就把车停在距离目的地10个街区远的地方。直接去你想去的地方,如果车位已满,你总可以再绕回来。
所以在这里,我想祝贺你们,20xx届的哈佛毕业生们。别忘了你们来自何处,不断改变你的故事,不断重写你的故事。我相信这项任务除了你们自己,谁也无法替你们完成!
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生演讲稿三分钟篇十四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起,你们成为了一个复旦人,我首先代表的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你们在国内外如此众多的一流大学里选择了复旦,我要对各位表示感谢!
从今天起,复旦将成为你们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地方。但是,我相信有一个问题你们还来不及思考,那就是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或者说到底怎么学?我们从刚才学长们和导师们的视频当中,听到了、看到了一些他们的感悟。所以,今天我并不想发表一个热情洋溢的讲话,而是要跟大家来分享一下我们对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的思考。
韩愈说过“古之学者必有师”。一般来讲,自学成才,几乎不可能存在。任何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定会有一个导师。他还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哪怕你不是复旦大学的教师,但如果你在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那你就是一个老师。对于学生来讲,来到复旦自然就是为了悟道、受业以及释惑。虽然你们最终会被归到某一个专业,或学科,会学习很多相应的专业知识,这或许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受业。然而英国的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怀特海德曾经批评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教育,他说大学教育的目的已经卑微到只教学生某些学科的一部分的专业知识,因为你不可能把专业也教完;而不是像古代书院里那样,哲学家们传递给弟子的是一种智慧。其实,当时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以他的切身体验发出呼吁,他说仅仅靠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得人类获得快乐而又有尊严地生活。虽然通过专业教育可以使他成为一部有用的机器,但不能造就和谐的人格。他同时也指出,学生必须对美和良好的道德有深切的感受,否则仅有专业知识的学生,不过更像是一条经过良好训练的狗。此话有点粗,但是爱因斯坦不是一个讲粗话的人。
然而,由于现代职业极度分化、多元化,随之也导致高等教育的过度专业化。各类明确的职业指向使各种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应运而生,让教育的意义变得越来越窄。教学的内容设定只是为了“就业”这个唯一的目标。这似乎是为了适应和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为社会提供一种及时的服务,但这样的教育其实是在自弃,不是育人。它严重地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基本原则,因为人不应仅仅是社会当中的一个部件而已。事实上,现在的大学包括复旦大学的毕业生的职业和所学专业的对口程度已逐年下滑,而且已经降到非常低了。也就是说你学这个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并不一定是跟这个专业有关的。因此,这就迫使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念、方法、内容进行新的思考,并做出相应的改变。必须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综合性的大学,包括复旦大学必须有别于通常的职业学校。大学不能沦为金耀基先生所批评的那种职业的培训所。专业知识固然是重要,大家固然必须去认真地学习,但是你们在复旦仅仅做这点是不够的。按照怀特海德的说法,如果你仅仅只想学一些专业技能的知识,那么你是非常卑微的。因为纯粹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不能够保证你真正能够学好专业,有时反而会扼杀你的文化生活和专业精神的基础。虽然专业知识是必须学习的,但是来到大学作为学生来讲,更重要的实际上是一个悟道的过程。
何为“道”?“形而上谓之道”,“道”首先是一套价值系统。儒学经典《大学》当中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中国人认为智慧是以善为基础的,因而道自然也就包含了善。不仅如此善还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是道的终极目标。然而就现实来看,如果一个人对人类的存亡一点都不关注,对未来国家和民族将赋予你们的历史责任和担当一点都没有感觉,对崇高的价值体系没有过执着的追求,他就会缺少一个积极而又严肃的价值系统。这样的人在思想和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必定会迷失自我。因此责任和担当应该是对道的一种悟,也是道的一种具体的外在表现。我曾经多次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对个人包括对自己、对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有责任感。如果学校的教育只是重视一些专业的知识教育,而不重视德性的培养,那么很可能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
我们每一个人在对积极而严肃的价值的追求当中,都不得不去思考一些十分基本的问题,这也是建立价值系统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这些问题包括人类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人类的终极命运到底会怎样等等。虽然这些问题很大,现在甚至于未来没有人能够对这样的问题提供一种完整的答案,但是我们必须对它进行思考。因为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才能获得一套崇高的价值。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人文精神应该总是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并宣示崇高的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他对崇高的价值体系的追求远远地高于他在物理上的巨大的成就。我们复旦大学实行通识教育,就是希望通过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以及专业课程改革,使得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到一种价值的追求当中去。虽然我们对这类问题不可能提供一个终极答案,但是我们至少能够提供一些思考线索,而这种思考线索的重要性在于启示人们如何让这个世界成为有道德、有精神和理智的世界,从而在充满着种种困难的现实世界当中不至于迷失。不仅如此,而且我们还要为这个世界提供新的希望和合理性。在今天的中国,这套积极而严肃的价值系统,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说来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践行这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使我们更具有使命感,才能让我们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中具有更大的担当。
习在今年的教师节讲话中指出,教师的第一要务就是传道,这个“道”就是传我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而我们学生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悟道,就是去追求,去践行这个崇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所谓的“道”也是一种智慧。智慧很难定义,在我看来,智慧是一种思考、分析和探求真理的综合能力,是掌握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方法,也包含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认识问题的方法。因此,智慧使人能够深刻地理解世上的事物乃至社会和宇宙。与智慧相比,知识只是获取智慧和悟道的一种途径而已。我们常说的升值引以为荣的智力只是“形而下谓之器”当中的“器”而已。就获取知识而言,在今天网络时代,我们有了更多的渠道来获取知识,尤其是诸如慕课等等网络视频课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大学教育获取知识的方式。以至于有人认为,在网络教育时代,大学教师将沦为节目主持人;而更加危言耸听的是,就连我们大学存在的必要性都应该受到质疑了。其实这种担忧并非什么新鲜的事,早在上世纪60年代,哲学家罗素就指出过学习并不是一个传播知识的过程,当然其中某些东西确实需要传播,但教师不是传播中唯一起作用的人,也不是最重要的人。注意,知识传播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任何一个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可以从图书馆获取信息,现在途径更多了。如果我们把大学只是理解为课堂上的知识传授,也就是传道授业当中的授业,学生也只是去接受授业,那么上述的担忧当然就不无道理。因此当时罗素就提醒我们,说教师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应该做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领悟知识。如果教师只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那么教师可能是要失业了。其实,教书育人自古就是为了使得学生的心智更加成熟、人格更加独立,惟有人格的独立,方可获得智慧。因此,教育更为重要的内涵是传授思维方法,而学习的本质那就是获取隐藏在各种知识背后的智慧。
学习一定要悟道,悟道是获取智慧的过程。但是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既然道难以言说,中国古人就说“学必悟”。因为他们认为,认识“道”的最佳方法就是“悟”。悟道这个过程我想是不太可能通过网络或者软件来完成的。网络和软件能够做什么?在我看来,只有当某些知识能够非常准确地被定义,只有当学生在学习这一类知识的进步能够非常定量地、精确地来进行表征,那么相应的课程和教材确实可以实现一种网络化、自动化。然而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实现计算机编码,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授的能力;同样的知识,只有好的教授更能引导学生获得意想不到的洞见。
其次,网络上的论坛无法完整地复制现实当中的讨论这样一种微妙的互动关系和各种现实对话中的丰富性。除非在网络上参与讨论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小说家一样娴熟的技巧,有能力以小说或者散文的形式来重现复杂的思路和体现,这个要求是太高了。更为重要的是,悟道的过程实际上是贯穿于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微妙的互动关系当中的,这种微妙的互动关系才是大学教育的精髓所在。因此,除了课堂教育以外,复旦大学是通过书院的方式来创造更好的这种互动空间和方式。这种互动是任何机器所无法模仿的,不管程序编得如何先进,不管技术如何发达,人毕竟是人,学生对课堂和书院里所遇到的辩论情境,以及与他人实时接触时的思考,机器无法复制。而这些恰恰将对学生产生极其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和大学的存在,其意义不仅没有被削弱,而且在当今显得更重要。在现代技术的挑战下,大学应将教育、教学更多的转向传道意义上的智慧教育,即授人以渔,以传授思维方法为主的教育。这种转变与其说是变革,还不如说是高等教育的某种回归,回到古代、古典关于教育的定义,回到更加注重智慧传授的教育,回到中国人说的传道。从而也能够让学生在大学里的学习获得更多的智慧,获得一套崭新的、合适的思维方法。
悟道必须坚持持续的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就是思考和思想。只有经过思考才能达到释惑,也才能解决你心中长久存在的一些迷惑的问题。曾经有人说过,没有经过谨慎慎思的生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也表明思考的重要性。当然“思”还是思想,我们虽然习以为常地说这个世纪是一个知识的时代,这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仅有知识是不够的,我们更需要的是思想。脱离了思想,脱离了对道德的知识,无论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还是其它任何什么学科,一定都是一把双刃剑,可能造福于人类,也可能祸害甚至毁灭人类。要让知识真正服务于人类未来的命运,我们更需要的是思想和智慧,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道,以及对道本身的思考,思考人类的大道,思考我们每一个专业学科中的专业之道。人类近一两个世纪的巨大发展,基本上是基于20世纪中叶思想家们和哲学家们的思想而来的。人类在近一两个世纪以来,由于在技术上的巨大成功,也包括社会科学知识的巨大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自然法则、社会法则对人类自由的限制。但是我认为它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思想极度贫乏的时代,因为我们现在所依据的所有思想,其原初和原形基本上都是在中世纪时候所诞生的。因此我更加希望在新世纪初时,将知识的时代转换成为一个思想的时代,转换成一个一流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辈出的时代,转换成一个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思想家辈出的时代,因为科学也需要思想家。我曾经说过,一个国家有再强的经济军事,若没有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就成不了一个真正的世界强国,它最多是一个武装到牙齿的国家而已。同样,如果人类出不了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我们就很难解决当今和未来人类所面临的各种重大而又复杂问题的挑战。
复旦的先贤们为我们选择的校训十分深刻,我认为它是对传道授业解惑的一种具体阐述。“博学而笃志,切问近思,仁在其中矣”,所以我最近在对校训有关的诠释当中提到,我们的校训当中其实还有一个内在的重要逻辑,也就是唯有博学方可笃志,惟有切问方有近思,这样去做了,你们与别人包括与社会自然就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也就是仁就在其中矣。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你们来到复旦学习一定是正确的选择,但是这也意味着你们将开始痛苦而又快乐的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我为什么要把痛苦放在前面?从我个人来讲,我不相信那种所谓快乐学习的说法,这就是刚才陈思和老师讲的,只有当你热爱它了,那么乐就在苦中。若你们在复旦悟得了这个“道”,那么在你们离开的时候,你们不仅具备了专业知识,而且你们将变得更加智慧、更有思想,对国家民族就会更有担当,对整个全人类也会更有担当。我希望大家成为这样的人!
谢谢大家!
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生演讲稿三分钟篇十五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很荣幸和全体师生员工一起,欢迎你们加入清华大学——期待你们用蓬勃朝气,激荡水木清华的人文日新;见证你们以青春梦想,砥砺百年学府的自强不息。
和去年一样,我在给新生的邀请信中希望大家独自来报到。昨天上午,我在迎新现场,看到很多同学都是自己带着行李来的。新疆的再木然·乌斯曼同学一个人坐了40多个小时的火车;广西柳州也有四个同学,说服父母,结伴而行。在这里,我要向你们开始学会走向独立表示赞赏和敬意。
同学们,你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此时此刻,你们或许仍沉浸在旅途的兴奋和成功的喜悦之中,或许还在为终于摆脱应试教育的文山题海而如释重负;当然,你们更多充满了对大学生活的忐忑和期盼。今天,我想告诉你们,大学迎接你们的不仅有梦想、荣誉、激情和浪漫,大学生活更重要的是经历挫折、经历失败。第一次班会,你会发现自己思想不深、视野不宽,不再是群体的唯一中心;第一堂课,你会感到节奏太快、难以适应,不再是老师目光的焦点;第一次考试,你可能成绩靠后、大失所望,不再是熟悉的第一。于是,你们可能会开始怀疑以往的读书方式、学习习惯,甚至怀疑自己的专业选择和能力潜质。同学们,挫败感是走向虚空沉沦或者迎接成功希望的分水岭。经历挫败,从挫败中学习,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必经之路,也是大学的必修环节。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懂得反思、学会坚守。长期以来,你们接受的大多是中规中矩、有标准答案的教育,你们习惯于做“听话”的好孩子。作为知识的倾听者和接受者,你们无疑是优秀的。但大学是什么?大学是要为你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为你们走向成熟、走向社会做好准备。大学培养的不仅是已有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未知世界的创造者和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大学教给你的不再是唯一的答案,而是教你懂得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懂得甚至有了答案也不意味着成功。面对更多更复杂的选择和没有预设答案的探索,你们难免会在前行中跌跌撞撞。懂得反思,就是在挫败中重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重新定义什么是成功、什么是荣誉、什么是价值,不断追问生命的意义。学会坚守,就是在挫败中坚定自己的理想追求,在内心深处始终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对真理的渴望,在风险挑战面前始终坚持做人的原则、崇高的信念和远大的目标。同学们,只有懂得反思、学会坚守,你才能在挫败中把握自我、拥抱青春、走向成熟。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寻找自信、挑战自我。挫败会让人迷茫。很多人会在挫败中丧失自信、迷失自我,来清华之前还是“梦想家”,来清华后,可能会“梦”没了,只剩“想家”了。特别是看到各种知识、信息、机遇迎面而来,身边的“学霸”“神人”“大牛”比比皆是,你会更加迷茫和纠结,看不清自己要走的路。大学生活就是一个寻找和发现的过程,只有在挫败中发现自己的目标、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自信。搜狐ceo张朝阳当初在清华念书时,也对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很有挫败感,考试不拿第一心情就很糟糕,开始“虐待”自己:冬天在寒冷的水池里游泳,或者每天绕圆明园跑上几公里。正是经历了这种挫败,让他逐步增强了自信,敢于直面各种挑战,不断开拓自己的事业。同学们,清华园紧张充实的生活会让你慢慢认识到,成功不取决于你过去的成绩和基础,也不依赖偶然的机缘巧合,而是来自对自我的挑战,来自挑战中的成长和成熟。面对挫败,只有那些不断壮大自己内心的人,才能战胜自我、找到自信,从生活的自主走向人生的自立。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挑战权威、塑造人格。在中学里,面对中考高考的压力,你们难免养成依赖课本、相信权威、听从安排的习惯,努力在既定的路线上比别人走得更快、做得更好。到了大学,你们可以听到很多精彩的讲座报告,接触到很多学术大师。权威值得我们尊重,但尊重不是迷信和盲从。去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来我校演讲,介绍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五个实验。演讲的最后,在谈到自己不断取得新成果的体会时,他说:科学就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之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今年5月,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校长本萨森来访,我们说起犹太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虽然没有什么著名的宫殿建筑,却在思想、文学、科学等很多领域创造了不朽的辉煌。犹太人口占世界的0.2%,却获得了20%多的诺贝尔奖。交流过程中,谈到犹太民族和当今中国教育的区别,我说,在中国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中国学生回家后,家长一般会问“今天老师问了你什么问题”;而犹太学生回家后,家长会问“今天你问了老师什么问题”。我问他,是不是这样?本萨森校长说,不仅如此,犹太家长还会问“你问了什么问题老师没答上来?”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犹太文化的一个秘密,也是犹太民族保持巨大创造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最重要因素。同学们,你们是未来的创造者,只有勇于质疑,敢于发现前人的局限,才能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形成对世界本质的认知和判断,拓展理性的精神、塑造独立的人格;只有打破传统,敢于挑战权威的思想和理论,也才能激发新的思想、创造新的范式、建立新的理论,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同学们,挑战和超越的接力棒现在已经传到你们手中。希望你们经过四年的学习,毕业时带走的不止是老师教的知识和方法,更多的是自己未知的问题。祝愿你们在反思中学会批判,在挫败中经历成长,在挑战中赢得未来,在美丽的清华园度过不曾虚度的青春时光!
谢谢大家。
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生演讲稿三分钟篇十六
20xx级新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站在这里,我最纠结的是,作为教师代表,一位年长者的说教很可能让你们觉得无趣,恨不得以“葛优躺”的姿势,延缓即将到来的军训。我深知,几分钟的致辞,很容易落入鸡汤文与成功学的窠臼,你们的小宇宙或许已然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我不想进行灵魂安利,但是灵魂安利在蔓延,比如每年九月初开学,就会有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广为传播:“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在我看来,这自然是有道理的,但依然是精英教育的思维,与平民的现实相去甚远。
面对你们,我很自然会缅怀青春,以及与青春相关的一切,比如春天,比如爱情,比如生命力,比如疯狂、感性、浪漫、激切、迷茫、率真、单纯等等。这些都是青春的基因,你逃无可逃,为什么要抗拒呢?只有照单全收,方有成长的喜悦,这不就是成就感吗?
所以我歌唱所有的青春,比如50年代王蒙先生在《青春万岁》中的序诗: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
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
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
我也不止一次地吟诵80年代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毫无疑问,青春是人生最华彩的乐章,是天地最无私的赐予,她是《诗经》《楚辞》中的香草美人,她是唐诗宋词里的离愁别绪,她是徐志摩眼中的彩虹,她是林徽因的人间四月天。青春是穿越时空的美丽,于是德国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说,“青年,无论如何,是沉睡着的睡美人”。我觉得这也是阅读中国90后的正确打开方式。
此刻,我的思绪从“沉睡着的睡美人”漂移到“葛优躺”,然后来到了最近网络最欢乐的砍柴和放羊的故事:
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他的羊吃饱了,你的柴呢?
据说,请放弃你的无效社交是这个段子的正确解读,而别样的解读仍然在持续发酵。这让我联想到一则禅宗故事——
一位行者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些什么?”
老和尚说:“砍柴、挑水、做饭。”
行者问:“那得道后呢?”
老和尚说:“砍柴、挑水、做饭。”
面对一样的答案,行者不禁产生了疑问:“那何谓得道?”
老和尚回答说:“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挑水即挑水,做饭即做饭。”
禅意盎然的故事,对于互联网的“原住民”你们来说,自然是别有会心。因为互联网鼓励我们蜻蜓点水般地从多种信息来源中广泛采集碎片化的信息……我们变得对扫描和略读越来越得心应手,但是,我们正在丧失的却是专注能力、沉思能力和反省能力。这是互联网的问题,也是青春的问题。互联网带来的去中心化、游戏化、扁平化、碎片化、民主化;青春的浮躁、急迫、三心二意、瞻前顾后、贪多务得等等也会妨碍我们健康成长和“得道”。老子《道德经》里说:“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圣人总是执着地追求一个方面,为天下人思考最普遍的理论准则,有舍才有得,无为而无不为,这是道家的生活姿态。对于精力旺盛的你们来说,在大学学习阶段,在进行人生规划时,可以再三玩味这则禅宗故事。
很遗憾的是,我还是落入鸡汤文与成功学的窠臼。好吧,让我们唤醒内心的洪荒之力,吹响青春的集结号,我们继续读诗,把海子的诗歌读完: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 每一座山 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