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残奥会开幕式心得体会300字(9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残奥会开幕式心得体会300字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来之不易、意义重大,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高度契合。中国将进一步发展残疾人事业,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举办北京冬残奥会,为残疾人事业昂首奋进现代化新征程增添了信心和动力,对于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和全面发展是一个重大机遇。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指出了北京冬残奥会的深远意义,给残疾人运动员和残疾人体育工作者以极大鼓舞,为推动新时代残疾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6年多来,在“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引领下,北京冬残奥会和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实施”。2月20日,北京冬奥会圆满落下帷幕,冬残奥会时间随即开启。十几天时间里,各项转换工作迅速、有序进行。场馆中增设了无障碍标志和坡道,设置假肢与轮椅维修中心,媒体看台为残疾记者设置了无障碍坡道,餐厅重新规划,降低了手部消毒区的位置,无障碍座位和卫生间改造完成……中国向来言必信、行必果,我们有信心兑现“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承诺,举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残奥盛会。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冬残奥会是残疾人展示自我的大舞台,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残疾人运动员,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坚强地为实现人生梦想而拼搏,他们的精神意志令人敬佩、鼓舞人心。残奥会为各国搭建起了友谊的桥梁,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展示“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他们不仅是战胜自我的强者,更是传递友好的使者。北京冬残奥会必将进一步增进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了解,助力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助力建设一个更加包容的世界。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全国8500万残疾人是我们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得到了更好实现,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充分体现出中国事业发展的巨大成就。本届冬残奥会,中国运动员将参加全部6个大项73个小项的角逐。其中,85人为首次参加冬残奥会,全部运动员为业余选手。广大残疾人正通过积极参加各项体育运动,绽放出生命之花,不断迸发出向上的力量。这种奋勇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正是我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生动注脚。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每一个勇敢、坚定的追梦人都了不起。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践行“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让更多人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让残疾人更好融入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借北京冬残奥会的东风,让我们奏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动人乐章,一起向未来!
残奥会开幕式心得体会300字篇二
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在不同阶段的火炬传递仪式上,都能看到广东火炬手的身影。
3月2日,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火炬传递正式开启。当天下午,广东惠州籍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孙变变作为013棒火炬手,参加了北京天坛公园圜丘段的火炬接力。在去年举行的东京残奥会上,孙变变摘得公路自行车女子h4-5计时赛和h5大组赛项目两枚银牌,这是我国选手首次在残奥会该类项目中获得奖牌。
“能以火炬手的身份参与到北京冬残奥会中,我感到特别荣幸。”孙变变说。为了更好地完成此次火炬传递,她在半个月前就更换了可以跑步的假肢,还专门练习用假肢跑步。当天的火炬传递过程很顺利,也是孙变变自发生车祸意外右腿截肢后“第一次跑起来”。
她表示:“希望通过我们的身体力行,带动更多人关注残奥会,感受残疾人运动员超越身体极限、创造赛场奇迹的精神。”她说。她还祝愿中国残奥运动员能取得优异成绩,为国家争光,将中国残疾运动员的风采展现给全世界。
昨日上午,轮椅篮球运动员林穗玲在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参加了冬残奥会火炬传递,成为这一点位的第10棒火炬手。
林穗玲来自广东河源,现任中国女子轮椅篮球队队长。在去年东京残奥会女子轮椅篮球比赛中,林穗玲和队友们获得银牌,创造了中国轮椅篮球在残奥会历史上取得的最佳战绩。
“感觉好激动啊!虽然风很大,天这么冷,但是我的内心是火热的。很开心、也很幸运能担任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手。”林穗玲说,对此次参加冬残奥会的运动员们,她也送上祝福:“希望他们在赛场上取得优异成绩,比赛中遇到困难千万不要放弃,一定要坚持到最后。”
开幕式的亮点之一当属火炬传递,女子轮椅篮球运动员张雪梅从小在广州长大,担任第四棒火炬手。坐在轮椅上的她一边操控轮椅前进,一边挥手向观众热情致意。
“那一瞬间,我觉得很自豪,也很荣幸能作为冬残奥会开幕式的火炬手。”张雪梅对羊城晚报记者说,“现场的氛围让我深切感受到平等和残健共融,真正体现了‘一起向未来’的口号精神。”
自2月23日到北京后,张雪梅就开始了每天的排练,由于火炬传递环节靠后,候场时间较长,往往要等到凌晨。“虽然很辛苦,但是能为国家出一份力,是很值得的,大家齐心协力把这件事圆满完成。”她说。在家乡的父母也非常关注女儿的动态,得知女儿将参加开幕式后,张雪梅的爸爸妈妈专门守在电视机前看直播,爸爸还录了小视频发给她。“他们也感到很自豪,以我为荣,并勉励我继续加油。”她说。
残奥会开幕式心得体会300字篇三
3月4日晚,2022北京冬残奥会盛大开幕。在国家体育场,这场主题为“生命的绽放”的开幕式,展现残疾人生命闪光的动人时刻。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鸟巢奏响,国旗缓缓升起,在旗杆旁,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带领艺术团、北京联合大学等45名听障演员用手语“唱”国歌,虽无声,但意浓。
这是第一次把手语唱国歌作为一个表演元素增加到了奥运的开幕式上。“能够站在这个舞台,用手语唱国歌,就是国家关心、关爱残疾人的生动体现。”在排练的时候,邰丽华尤其注重细节的把控。“前进”手势的方向,“不愿”转头的幅度,邰丽华一遍一遍带着演员练习,纠正动作和表情。“国歌是庄严神圣的,我们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代表了我们残疾人的形象。”她给演员们加油鼓劲。
奏唱国歌时,不仅有残疾人代表,还有健全人。“残健融合理念才是最为重要的。”邰丽华特别强调了这次冬残奥会上,对于残健融合的充分展现。排练间隙,北体大的一位学生用手语和聋人演员交流,“几个月的训练,我们天天在一起,我都学会手语了。”来自中央戏剧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的大学生和残疾人共同完成一项项表演任务,他们推着轮椅,搀扶盲人,逐渐和残疾人融为一体。残疾人是人类大家庭的平等成员,他们渴望融入社会,共享社会发展,冬残奥会开幕式既体现了残奥精神,更是“平等、参与、共享”理念的体现,就像我们对祖国的那份热爱一样。
北京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会徽展示环节中一个和睦温馨的场景令人动容:一家三口鸟巢内放风筝、嬉戏,洋溢着幸福的画面。画面中的母亲叫俞彧,患有先天性白化病,弱视;父亲叫梁喜明,健全人。两人不仅是荧幕中的一家人,更是现实中的一家人。
谈起此次参加北京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的感受,梁喜明说:“之前都只在鸟巢看演出,这次我们有幸能在这么重要的场合登上奥运的舞台演出,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激动”。俞彧补充道:“我觉得这次的演出对我来说很难忘、很有纪念意义,之前的演出基本上都跟音乐、跟专业相关,这次有点像小话剧的形式,角色又正好就是我们生活中的角色,表演的时候就好像真的是我们一家三口在嬉笑打闹。我相信无论过去多久,再回想起来,我应该都会嘴角上扬!”
开幕式上,伴随着残奥会会旗冉冉升起,国际残奥委会会歌庄严磅礴的旋律回荡在体育场上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残疾人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传递着自强不息的中国力量。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演奏国际残奥委会会歌的乐手是47名来自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扬帆管乐团的盲人孩子。
2021年11月接到演出任务,根据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工作安排,扬帆管乐团从100余名团员中选拔出47名音准、节奏都比较好的团员参演。从拿到乐谱到参加正式演出,仅仅只有49天时间,管乐团师生们放弃了寒假休息,进行了高强度集训,一遍又一遍记谱、演奏、排练,师生们克服了种种困难,5天内完成了国际残奥委会会歌《未来赞美诗》的首次排练。
在北京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上,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浙江省残疾人艺术团、北京体育大学的90名演员,身着雪白的服装,跟随圆舞曲的音乐,在鸟巢幻化成一朵朵闪亮的雪花,舞动出流动的冰雪世界。最后呈现出了2022冬残奥会圣火的雪花的图案,伴随《冬奥之花多美丽》的音乐,圣火缓缓升起在鸟巢上空。
在69岁时登顶珠峰的“无腿登山家”夏伯渝也出现在开幕式上,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只要有梦想,什么时候行动都不晚。
引导员胸前佩戴了手工编织的雪容融挂饰。挂饰全部出自24名残疾人朋友之手。
盲人运动员李端是最后一棒火炬手,视力障碍的他在雪花火炬口慢慢摸索,寻找能把火炬安置平稳的接口,不停摸索的他等来了全场掌声,伴随着洪亮的“加油”响彻鸟巢。安装好火炬后李端握起拳头重重地挥了一下,网友们也因最后的点火细节“破防”。
残奥会开幕式心得体会300字篇四
3月4日,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办。在圆满完成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闭幕式手册设计任务之后,北京印刷学院发挥“创意设计 艺工融合”的办校优势,继续设计《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手册。该手册既是展现开幕式内容与流程的重要视觉媒介,也是呈现奥运礼仪与中国风范的核心载体,通过融贯古今、意蕴深远的视觉设计语言生动演绎奥林匹克精神,展现北京“双奥之城”的特色风采,为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增添了令人难忘的礼仪之美与视觉之韵。
手册的整体设计理念,在“冬日暖阳”的主题中融入了积极奋发的春之气息。设计团队与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导演沈晨进行充分沟通,将“温暖”“感动”“现代”“奋发”等核心元素融入视觉设计之中,既重视表现中国文化精神的博大气象,也着眼于通过灵动欢快的现代设计来表达“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
在创意元素的构思上,设计团队根据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的主要信息,确定了两类视觉元素符号,冬残奥会元素:冬残奥会会徽、雪容融、雪花、“we the 15%”标识、京张高铁、动感线条、冬残奥会场馆等;中国文化元素:青绿山水、长城、祥云图案等。通过冬残奥会元素与中国文化元素的充分融合,在富有现代美感的诗画空间中展现残疾人运动员们自强不息、勇于突破自我的精神。
在手册的整体色彩设计上,团队进行了创新性尝试,增添了更多的“暖色”表达。根据导演组对于冬残奥会温暖、感人、时尚的审美需求,在冰雪蓝的色彩基调上,融入了大面积的金盏黄。冰雪蓝突出冰雪运动的空灵与清澈,金盏黄则呈现人与人之间彼此温暖与关怀的热情。
开幕式手册设计依照“简约而不简单”的整体要求,对于画面的视觉设计既突出具有中国审美意韵的艺术感,又彰显简约时尚的现代创意,综合呈现竞技体育的精神之美。如“仪式前表演:《同在蓝天下》”的整体页面设计,在画面上方艺术化地运用商周时期的祥云图案,通过五彩祥云表达了吉祥喜庆、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的愿景,既为画面增添了一抹亮色,又将中国元素通过现代化的设计语言融入画面之中。下方的山川图形与设色灵感来自中国古代青绿山水名作《千里江山图》,传达出中国山川之壮丽与江河之秀美,也体现出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再如“短片:《燃烧的火种》”页面,设计构思突出了画面中央奥运圣火的视觉意象,通过腾跃而起的流动光点来表现火苗意象,以此象征生命的律动与能量的流动,展现运动员们顽强奋进的拼搏精神。
手册设计过程中,团队既重视传统与现代艺术设计元素的融会贯通,也重视在设计语言与设计元素的创意表达中,突显中国新时代创新文化成就与“双奥之城”北京日新月异的城市风采。如“主席致辞”与“宣布开幕”页面设计,既要烘托奥运开幕式的热烈气氛,又要体现庄重、沉稳的视觉氛围,同时强调环境与地域的独特性。除此之外,画面还用中国传统云纹进行背景衔接,通过现代简约的设计手法来链接大国气象、北京风采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温暖吉祥的美好寓意。
在构思开幕式手册的页面编排与创意元素时,设计团队注重将“超越、融合、共享”的理念融入整体设计之中。如手册内页中运用“we the 15%”标识(“我们这百分之十五”,即残疾人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15%),根据不同序号将图形方向进行相应调整与旋转,在完成12个流程之后将标志复位,象征着包容共生、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象。除此之外,序号数字还进行了冰雪消融质感的艺术化处理,点明冬残奥会的主题。“冬残奥圆舞曲”页面则在冰雪蓝与金盏黄交汇融合的视觉氛围中突显冬残奥会的雪花元素与灵动跳跃的音乐元素,以此来呼应圆舞曲的音乐主题。冰雪运动的痕迹与乐谱线条的视觉意象叠加,通过五彩的色点、舞动的音符围合成团结、圆满的视觉核心意象,在画面上营造出科技与现代、温馨与浪漫共存的视觉氛围。
本次手册设计是北京印刷学院为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呈现的美好而温暖的视觉记忆,为展现北京双奥城市风采贡献了力量,更增添了回味无穷的创意篇章。
残奥会开幕式心得体会300字篇五
前不久落幕的北京冬奥会,其开、闭幕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科技的加持下,两场盛典将中国的浪漫与文化底蕴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此前的采访中,北京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导演沈晨表示,将延续“简约、安全、精彩”的理念,让残疾人和健全人携手参与,把文艺演出融入仪式流程中,呈现一场温暖、感人、精美的开幕式。
沈晨还“剧透”称,倒计时环节值得期待,同时会徽展示环节将出乎所有人意料,会用一个不同且感人的方式呈现。
“通过残奥运动,构建包容性世界”,这是残疾人运动的愿景,也将推动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北京冬残奥会无处不在的人文关怀,从冬残奥村一个又一个的暖心细节中便可见一斑。
而通过举办冬残奥会,对政府决策和公众观念产生积极影响,使残疾人更充分参与社会生活,推动保障残疾人在体育、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平等权益,共享积极社会发展成果,也是北京冬残奥会的一大意义所在。
在开幕式以及后续比赛的场上与场下,这些人文关怀将如何更深入、更生动地呈现,也将是北京冬残奥会的一大看点。
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中国轮椅冰壶队6:5战胜挪威,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历史首枚金牌。北京冬残奥会,曾创造荣耀的他们能否卫冕成功,将是一大看点。
在位于北京顺义的国家残疾人冰上运动比赛训练馆冰壶馆中,“平昌夺冠已成历史,从零开始奔向北京”这句高悬的标语格外醒目。此前的采访中,中国轮椅冰壶队队员表示,要把压力变成动力,打好自己的比赛。
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轮椅冰壶决赛,中国队通过加时赛6-5击败挪威,夺得中国代表团历史上第一枚冬残奥金牌。
近年来,中国残疾人冬季运动发展迅速,全国冬残奥运动员由原来不足50人发展到近千人,技术官员从无到有,发展到100多人。
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由217人组成,其中运动员96人,是中国参加冬残奥会以来,代表团规模最大、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全的一届。
虽然其中有85名运动员为首次参加冬残奥会,占比88.5%,但多个项目展现出不错态势。例如2017年从零起步的中国残奥冰球队,仅用不到4年的时间,就达到世界a组水平,同时获得北京冬残奥会参赛资格。
平均年龄只有21.8岁的中国残奥单板滑雪队,是中国体育代表团中最年轻的队伍。领队张国生表示,这一年多下来训练效果很不错。“我们有信心在本届冬残奥会中展现出残疾人自尊、自强、自信的精神风貌。”
残奥会开幕式心得体会300字篇六
在中国志愿者的引导下,结束比赛的选手们会相继来到混合采访区。这样的场景在北京冬残奥会期间,已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上演了很多次。在国外运动员爽朗笑容的背后,他们又是如何看待此次中国之行的呢?
“我们非常享受这次中国的旅行。(延庆)残奥村真的很美丽,很享受在这里的生活。我们可以做游戏,也可以玩电子游戏,这太棒了!”在残奥高山滑雪运动员亚历山德拉·雷克索娃和引导员埃娃·特拉伊奇科娃看来,在残奥村中的愉快经历已经令她们印象深刻。
的确,北京冬残奥会三个残奥村为“村民们”在吃、住、行等方面提供了细致服务。延庆冬残奥村建筑群依山而建,彰显着中式建筑的独特风格。村内设有餐厅、特许商品零售店、健身娱乐中心等生活设施,努力满足了参赛人员的各类需求。
墨西哥残奥高山滑雪运动员佩尼亚洛萨盛赞道,“我真觉得房间非常好,床很舒服,可以调节床垫靠起来。此外,吃的太棒了。”
当谈及北京冬残奥会的无障碍设施,德国残奥高山滑雪选手安娜-莱娜·福斯特表示,“这里的(无障碍设施)是很完美的,我没有遇到任何问题。”参加过索契、平昌冬残奥会的荷兰残奥高山滑雪队教练尼基,同样对延庆冬残奥村以及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设施印象深刻,“这里的硬件设施以及无障碍设施,都是我所参加过的冬残奥会中最出色的!”
走上通往高山滑雪中心的高山缆车,宽敞的空间让人在享受窗外别致美景的同时,能在紧张比赛间隙感受到几分安逸。开赛前,不少运动员会背着滑雪装备,拿着雪板和雪具乘坐缆车上山训练。而为了更好地服务残奥选手们,在缆车入口处,志愿者会在此待命。此外,控制室会掌控缆车运行速度,以确保残疾人运动员的顺利搭乘。
奥地利代表团秘书长佩特拉·胡伯曾表示,“运动员们能非常方便地坐上缆车上山训练和比赛。”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媒体中心里,一位中国志愿者正俯身为国外记者讲解着场馆注意事项,不时在纸上写下几笔。“thank you for your writing”(感谢你为我写下这些),国外记者连忙道谢;在运动员餐厅中,志愿者们引导着视障运动员通过触摸盲文菜单获取菜品信息……
从媒体中心到赛场,再到摆渡巴士站点,总能看到中国志愿者热情服务的身影,在他们身边,中外运动员、记者脸上也总会写满笑容。
“志愿者们给了我们极大帮助,我们对所获得的帮助非常感激。延庆冬残奥村建得很好,房间和床都很舒适,交通也很便捷。真的很棒!” 澳大利亚代表团团长凯特·麦克洛克林这样说到。
“中国真的很美丽,开幕式的表演同样精彩,我们在这里很开心。”残奥高山滑雪运动员约翰内斯·艾格纳以及引导员马泰奥·弗莱施曼笑着回答到。而随着北京冬残奥会继续进行,在这个被友爱、美好充斥着的初春,相信会有更多的国外运动员将此次中国之旅视为珍贵记忆。
残奥会开幕式心得体会300字篇七
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盛会的气氛更为浓厚。场馆内随处可见的残奥标识和无障碍设施 冬残奥村里无处不在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以及训练场上紧张备战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无不在向我们发出一个讯息,冬残奥会,我们准备好了!
“从冬奥会到冬残奥会只有短短十几天的转换时间,这些天来同事们加班加点,进行了景观标识更换、雪场赛道调整、无障碍设施设置等多项工作,只为能在开幕前完成所有准备。火种传递爱与自强不息的精神,双奥之城已准备好践行冰雪的约定。 “一起向未来”,这是北京冬残奥会向世界发出的声音。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即将精彩亮相。世界的目光将再次聚焦国家体育场“鸟巢”。北京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透露,冬残奥会开幕式与冬奥会开闭幕式不一样。“冬奥会是冰雪蓝,而这次是五彩斑斓的感觉,表达一种热烈的、打动人心的情感。”
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导演沈晨则“剧透”称,开幕式的倒计时环节值得期待,同时会徽展示环节将出乎所有人意料,会用一个不同且感人的方式呈现。据悉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以“生命的绽放”为主题,将在8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通过10多个场上环节展现残疾人的故事。本次冬残奥会开幕式汇聚了来自全国多地、各行各业的参演人员,其中残疾人占比为30%。
主创团队运用仿真排练技术提高排练效率,凸显人文关怀。通过将残健融合的理念贯穿于内容和形式当中,阐释自强不息、同心与共的精神内核。据悉,开幕式从始至终无论是舞美空间、视觉空间还是表演空间都在强调“同心圆”的概念。“‘同心圆’本身是一个中国古老的文化概念,而且还有非常好的寓意。团结、友谊、平等对于残健共融的这届冬残奥会开幕式,是最重要的亮点。”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于3月4日至13日举行。96名中国选手将亮相,追逐梦想、挑战极限残奥运动员们,值得更多关注和掌声,让我们一起关注,北京冬残奥会赛程,为残奥运动员们加油!
残奥会开幕式心得体会300字篇八
前不久,张艺谋打造的冬奥会开幕式、闭幕式用中国式的文化,震撼了全球观众,因此大家也对冬残奥开闭幕式非常期待。
3月4日北京冬残奥会将正式开幕,据央视新闻 消息,冬残奥开闭幕式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就绪,今晚将进行演出前的最后一次彩排。
据介绍,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将以“生命的绽放”为主题,在80分钟左右的时长内,秉持残健融合的理念,通过十多个场上环节,在温暖、感动的氛围中,展现残疾人对“更美好的生活、更包容的世界”的不懈追求。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表示:已经跟冬奥开幕闭幕不一样,冬奥还是冰雪蓝,而我们是这样的一种五彩斑斓的感觉,表达出热烈的情感、打动人心的情感来,而这个特点恰巧是冬残奥会最能达到的。
张艺谋强调:“我们加班加点把这场开幕式充满感情的这个点突出,也许我们就成功了。”
据悉,本次冬残奥会开幕式汇聚了来自全国多地、各行各业的参演人员。
其中,残疾人占比为30%,主创团队运用仿真排练技术,提高排练效率,突显人文关怀,通过将残健融合的理念贯穿于内容和形式当中,阐释自强不息、同心与共的精神内核。
残奥会开幕式心得体会300字篇九
他们的家乡,缺冰少雪,在成为滑雪运动员之前,他们甚至从未看过雪花的模样。
他们的人生,因为意外,曾经一度陷入灰暗。然而,体育给他们的人生打开了另一扇窗,让他们走向了更广大的世界。
昨天,北京冬残奥会进入第二个比赛日,在越野滑雪赛场,两位来自南方的残奥选手创造纪录,为中国代表团接连夺金。多年的奋斗与磨砺,在他们冲过终点的瞬间,得到了最好的回馈。
以一路领先的姿态到达终点,昨天上午,中国选手郑鹏夺得北京冬残奥会越野滑雪男子长距离(坐姿)项目金牌,也为中国队取得了在该项目上的历史最好成绩。
夺冠后的郑鹏在受访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因为他实现了四年前的梦想——在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越野滑雪男子坐姿15公里比赛中,郑鹏获得第四名,创下了当时中国队冬残奥会个人项目的最好成绩。当时的他就暗下决心,四年后的北京,一定要站上最高领奖台。
在郑鹏的老家福建莆田,他夺冠的消息已经在朋友圈刷屏。郑鹏的父亲郑开华是莆田蓝天救援队的一名队员,他激动地在微信群里发红包,同队友分享这一刻的喜悦。
如果不是那场意外,郑鹏或许还是一名汽车维修工。2011年,郑鹏在深圳一家汽修厂开始实习,因同事操作不当,他被升降机砸伤,造成双腿瘫痪。出事之后,有4年时间,他基本都把自己关在家里,也不怎么说话——原本开朗的他躲了起来。
直到2016年,有朋友约郑鹏一起参加一场轮椅马拉松比赛,他才走出家门。此后在一位队友的推荐下,郑鹏加入了北京市残疾人越野滑雪队。生在福建长在广东,郑鹏从小没看到过真雪,他能成为滑雪运动员吗?没想到,练习滑雪一年多后,郑鹏参加加拿大世界杯比赛,就获得了一银一铜。
昨天赛后,郑鹏第一时间就是想找教练一起合影,“我的教练以前也是运动员,登上领奖台也是教练的一个愿望,这次是我们一起圆了一个梦”。
“我到现在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嗓子都还哑着。”直到面对长枪短炮的记者,杨洪琼依然不敢相信,从来没有什么成绩的自己,能拿到冬残奥会金牌。“我一直都希望自己悄悄努力,当个小透明,然后一鸣惊人。”杨洪琼说,这次自己做到了。
32岁的杨洪琼出生在云南罗平的一个小山村。小时候因为上山跌倒损伤了脊髓,导致双下肢瘫痪。残疾后,杨洪琼长期处于自闭的状态,不愿出门见人,甚至家里来了亲戚也不愿说话。
改变始于体育。上了中专,杨洪琼开始接触残疾人体育运动,在残疾人举重和轮椅篮球比赛项目中,她多次获得奖牌。抱着好奇的心态,她又“跨界”到了越野滑雪项目。
“对于一个南方人来说,滑雪这两个字太遥远了,有幸能接触它,就义无反顾地扎进来了。”杨洪琼说。
转项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和之前完全不一样的赛场节奏以及要适应新的比赛方式。从轮椅篮球到坐姿滑雪,无法掌握平衡的她一开始是在摔跤中度过的。甚至,因为她摔得最多,队里教练还给她起了一个外号:杨美娇——每天摔一跤的“杨每跤”。杨洪琼笑称,那时候队里只要有人摔倒了,所有队友都会把目光投向自己。但这并没有让她打退堂鼓,反而让她更加勤奋练习。
在昨天比赛冲线时刻,杨洪琼振臂高呼“中国万岁”。在赛后采访中,杨洪琼道出了背后的原因:“是强大的祖国让我们站在了世界最高领奖台!”她说,接触体育运动之后,她整个人都开朗了,不但走出自闭,而且还可以感染身边的人,经常把他们逗得哈哈大笑。“我经常想,全中国那么多残疾人,能参加冬残奥会的就我们96个,我怎么能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