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赤壁》阅读答案及解析(六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赤壁》阅读答案及解析篇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
1.题解:这是一首酬赠诗。公元826年冬,诗人与白居易在扬州相逢,白居易作《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为他的坎坷际遇鸣不平。刘禹锡遂作此诗作答。酬:答诗。乐天:即白居易。见赠:送给我。2.巴山楚水:指诗人被贬谪所到之地。3.二十三年:诗人遭贬的时间。4.闻笛赋:指晋人向秀所作《思旧赋》。三国操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邻人吹笛, 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5.翻似:倒好像。6.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王质进山打柴,见两童子下棋,看到局终,手中的斧柄已经腐烂。下山回到村里,发现已经过去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柯,即斧柄。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二十三年的感慨。7.长精神:振作精神。
诗句大意:
首联:我被贬谪,被弃置到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方,已经度过了漫长的二十三年。(从空间、时间的角度表达自己被贬谪的辛酸和悲凉。)
颔联:(如今回来,)老友已逝,空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如隔世之人。(用典故表达悲痛怅惘,感慨万千之情。)
颈联: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比喻,以“沉舟”、“病树”为反衬,描绘出富有生机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豁达襟怀。)
尾联:今日听到你为我所作的诗歌,暂且就靠着这杯酒振作精神吧!(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的关切表示感谢,也是与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乐观的精神。)
主题思想:
诗人通过写自己贬谪归来的感受,表达自己对仕宦浮沉,世事变迁的豁达乐观之情。
《赤壁》阅读答案及解析篇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前二首诗
2、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3、能抑扬顿挫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初步培养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学法指导:
初步了解一些诗人的生平事迹,体会他们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名句作一些浅显的分析
教师导学:
一、学习第一首《回乡偶书》
知识目标: 学会偶 鬓 衰三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忧伤之情。
二、作者简介及导入课题:贺知章,以写七绝为见长。他一生仕途顺利,直到八十六岁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了五十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揭示题目: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师板书课题)
三、据题质疑:
⑴这里的“偶书”是什么意思?诗人并非着意作诗,只是把回乡后感受最深的事和想法记下来
⑵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副板书,并梳理归纳)
㈡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师: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
⒈ 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⒉ 检查反馈:⑴①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②齐读生字新词。
⑵①指名读诗②范读,生画节奏③分组读诗④齐读古诗
㈢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思考:1、几十年后作者还回到家乡来这时他的心情如何?
指导朗读: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作者,在阔别多年后又返回到养育了自己的家乡与故乡的人们团聚,想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盛情款待的情景时一定会兴奋不已。现在谁能用读出作者此时的喜悦心情?(指名读、齐读)
总结学法: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
2、当儿童笑问客人的时候。你能想像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无奈、忧伤) 谁能通过朗读来表达这种感情? 指导朗读古诗
3、串讲诗意,体会情感: ⑴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全诗的意思讲一讲? (指名讲,同桌互讲,全班交流) ⑵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思乡) ⑶小结:是啊,“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就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4、主题:《回乡偶书》通过写诗人年老回乡的感慨和见闻,表达了他深感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无所适从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夜雨寄北》
1、学生齐读诗歌。
2、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李义山诗集》。作者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唐代诗人。25岁时中了进士,因受到党争的牵连,屡遭排斥,没有担任过重要官职,一生穷愁潦倒。他的诗多表现个人穷愁潦倒的生活、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对爱情的追求。但他开创了诗歌上新的风格、新的流派,在艺术技巧上他对我国的古典诗歌有所发展和丰富。
这首诗是李商隐留滞巴蜀时寄怀他的妻子王氏之作。也有人说是写给友人的。
3、品味感悟:
3、思考:①“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中是谁在问谁?
是妻子在问丈夫。这样一问一答,足见夫妻之间的感情是多么真挚。但这问答,并非一处,是彼此相隔一方;不仅超越了时间,也超越了空间。“巴山夜雨涨秋池”,说明自己身处的环境,不仅遥远,亦且惨淡,透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
②“何当”体现出主人公一种怎样的心情?
体现主人公当时急切回家见妻的心情,突出今夜的心境之郁闷、孤寂和内心的相思之苦。
4、主题:《夜雨寄北》通过写巴山夜雨景象和诗人对妻子的思念,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
课堂小结:《回乡偶书》抒写久客伤老之情。这首诗不事雕琢,言辞亲切平和,却深情表达了回乡的喜悦和对岁月流失的感伤。《夜雨寄北》(又称《夜雨寄内》),是爱情诗,表达诗人思念妻子的感情。诗人把秋雨夜景与思念家人的愁绪结合起来写,写得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淡淡的四句小诗,产生了不凡的艺术感染力。
作业:背诵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后三首诗
2、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3、能抑扬顿挫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初步培养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学法指导:
初步了解一些诗人的生平事迹,体会他们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名句作一些浅显的分析
教师导学:
一、《淮上与友人别》
1、诗人简介,见课文。
2、齐读全诗。
3、品析诗句:
4、思考:①诗中第①②句写了哪里东西?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握别的时间和地点,美好的春光。在这大好的春天,朋友之间却要分手,心中的离情别绪,恰好与这大好的春光形成鲜明的反差。那依依袅袅的柳丝,那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写到极致。
②诗中的“风笛”、“离亭”有什么意蕴?
烘托了离人的特殊的情境。
5、主题:《淮上与友人别》通过写春天里的离别,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听读诗文,划分节奏
放录音,要求学生边听边用笔在课本上划分节奏,可以小声跟读,注意
两诗的节奏划分规律。
2、学生回答,总结规律
教师引导,诗歌从内容上可划分为为叙事诗和抒情诗、写景诗等。从体
裁上可分为律诗和绝句,而律诗有八句,绝句四句。划分节奏的规律分别为
“二二一或二一二”、“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
3、学生齐读,体会诗歌节奏,掌握读诗的方法。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淮上与友人别》这两首诗都写了与友人的惜别之情。比较一下,它们在表达方式与格调上有什么不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从大处落笔,气势雄浑,对将要离别的友人是宽慰和劝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一种豁达的态度,诗的格调比较昂扬。《淮上与友人别》就近写景,情景交融,表达的是分别上路、愁上心头的惜别,诗风比较细腻、哀婉。
5、主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对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豁达态度。
三、《酬乐天扬州动迁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842),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评点:
4、名句赏析: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在当时这些地方都是很荒僻偏远的。
②怀旧空吟闻窗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也有人认为这句是对比了自己的沉沦与新贵的得势,诗人的愤激之情达到了顶点。(两种观点各有依据,讲授时不必强求理解的一致性)
④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点明酬赠之意,同时又友人共勉。体现出作者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本诗是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诗作,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5、主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通过写自身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
附:
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相关练习
2、默写背诵诗歌
《赤壁》阅读答案及解析篇三
《赤壁》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小编整理了《赤壁》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二乔:即大乔、小乔,她们分别是东吴前国主孙策和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
(1)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2)作者用形象思维,用假设语气提出的议论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诗中写到的历史事件是:赤壁之战
(4)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试从即小见大的角度进行赏析杜牧的《赤壁》。
《赤壁》阅读答案及解析篇四
作者:刘禹锡
文 本
译 文
原 文
文 本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赤壁》阅读答案及解析篇五
教学目的:
1、诗歌中表达的愤激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名句所包含的新陈代谢的自然哲理,以及现在对名句的新的理解
3、对学生进行诗歌赏析的训练,学习写简单的赏析文章。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训练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和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赏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景表演激趣,导入新课。
情景:小刚和小强是一对好朋友。初中毕业后,两人都没有考上高中。转眼已经有三年没有见面了。今天,在母校门口偶遇了,他们会有怎样的举动呢?请两位同学上来表演一下。
(预设表演:握手、拥抱、互相打招呼;交流别后的生活;回忆当年的学习生活等)。
(设计此环节主要是想让学生发挥想象,发挥潜力,通过表演来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 诗歌背景介绍。
感谢两位同学的精彩表演。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板书)诗中也有两位故人,他们是著名的诗人刘禹锡和白居易。
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这首诗,以答谢白居易。
三、 解题。
酬,这里是酬谢的意思。乐天,白居易的字。对“初逢”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到底是哪一种理解,现在尚无定论。我个人采用的是第二种理解。“席上见赠”是对白居易的诗的回赠之说。
四、 听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师生共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五、 发挥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一) 分组说话,生生互动。请每个同学在自己的小组里,用优美的语言把头脑里想象的诗歌画面描述出来,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力求全面理解诗歌的意境。
(二) 老师作简洁的诗歌赏析介绍,目的是帮助同学们深入地理解诗歌。
(这首诗歌的首联直抒胸臆。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遭贬。被贬到“巴山蜀水凄凉地”,一去就是“二十三载”,其间苦楚可以想见。“凄凉地”和“弃置身”两句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把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之情表现了出来。颔联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另一个是“烂柯人”。“怀旧”句表达了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颔联用典贴切,感情深沉。颈联承颔联而来。“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而“千帆”和“万木”则比喻在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后来的欣赏者和引用者不以“沉舟”和“病树”自比了,而只采取这一联所表达的哲理,来表明: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暇美好的道理。这种与诗人的理解不同的理解,并不奇怪,因为时代不同,欣赏某一作品的感受和作者不同这是很自然的。,尾联看似平淡,其实是点睛之笔。“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慨。)
板书:
首联:直抒胸臆。 “凄凉地” “弃置身” 愤激之情
颔联:运用典故。 《闻笛赋》 “烂柯人” 感叹之情
颈联:千古名句。 “沉舟” “病树” 自比之意
尾联:点睛之笔。“歌一曲” “长精神” 坚忍之慨
(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遍。
六、 学习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结构美。
(诗中运用了层层递进的手法,首联自叙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基调,颔联悼念战友,自己回故乡的情景,使愤激之情更进一步深化,颈联把自己的沉沦和新贵们的得势进行对比,使自己的愤激之情达到了顶点,尾联急转直下,以自勉、自励来结束全诗。全诗言简意深,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堪称刘禹锡的代表作品。)
七、 背诵大比拼。规定5分钟的时间,看谁背得最快最好。请背得快的同学介绍经验。
八、 作业;
(1)默写这首诗
(2)结合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理解,写一篇200——3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赤壁》阅读答案及解析篇六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
作品原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①
巴山楚水凄凉地,②二十三年弃置身。③
怀旧空吟闻笛赋,④到乡翻似烂柯人。⑤
沉舟侧畔千帆过,⑥病树前头万木春。⑦
今日听君歌一曲,⑧暂凭杯酒长精神。⑨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1)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2)巴山楚水:泛指今重庆和两湖一带,是作者当年接连被贬之地。
(3)二十三年:作者被贬外地到回归京城长安的时间约为二十三年。
(4)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5)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6)翻似:反而像。
(7)烂柯人:传说晋人王质进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看到局终,童子问王质为何不去,王质才惊悟过来,见斧柄已经腐烂。回到家乡,已历百年,无人相识(见《述异记》)。刘禹锡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8)歌一曲:指白居易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
(9)长(zhǎng):增长,振作。[1]
作品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编辑本段]
创作背景
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变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公元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初,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和县)返回洛阳,途经扬州时,遇到白居易。在筵席上白居易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赠他,他就写了这首诗作为答谢。[2]
[编辑本段]
作品赏析
“乐天”,白居易的表字。“见赠”指白居易赠给作者的诗,那首诗的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的这首答谢诗就是从这里开头的:“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意思是他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刘禹锡想改革时弊,遭到打击,被贬到朗州(在今湖南省)、连州(在今广东省)、夔州(在今四川省)等地。夔州属于古代巴国。朗州、连州等属于古代楚国。这些地区古代都很荒凉,所以用“巴山楚水凄凉地”来概括。“凄凉地”,指寂寞冷落的地区。这两句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贬谪到异地,空有怀念老朋友的心情也无由见面,一再吟诵《思旧赋》也没有用,所以说“空吟”。
“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西晋时,向秀和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很悲痛,一次他从嵇康的旧居路过,听到有人在吹笛子,笛声使他想起被杀害的好友,就以悲愤的心情写了一篇《思旧赋》来悼念嵇康,从侧面显示出对时政的不满。刘禹锡借这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烂柯人”的典故见《述异记》,传说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两个儿童在那里下棋,他就在一旁观看。一局棋刚完,儿童对他说,“你的斧柄(柯)已经烂了。”王质回到家乡,见同代的人都已死了,原来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作者借这个典故来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乍回家乡,仿佛有隔世之感。[2]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之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他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像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沉舟”二句描写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因而成为广为传诵的名句。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3]
末尾两句又回到席上酬答赠言上来,意思是:“今天听到您唱的这支歌曲(指白居易赠给他的诗),就暂且凭借酒的力量,来增长我继续努力的精神吧!”作者没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了。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
总体来说,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谪,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忍不拔的意志。
全诗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之上品。[4]
教学目的要求:
1. 反复诵读,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哲理。
2. 联系学过的送别诗,进行比较鉴赏。
3. 背诵、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教学目的要求1、3
难点:教学目的要求2
教学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 导入课文
背诵《赠汪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导入
二、学生自由读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三、说说读这首诗的初步感受。
四、讲解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从诗的标题看,这是刘禹锡写给白居易的回赠之作。两位诗友阔别多年后在扬州初次相逢,白于筵席上赠诗相赠,
刘乃作此酬答。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的心情。
诗的开头一、二句回首往事,抒发感慨。
三、 四句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
五、六句以“沉舟”“病树”自比,固然感到忧伤,却又相当达观。
末两句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
五、小结
在这首诗里,诗人抒写长期贬居生活的艰辛和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平。但诗人并未
因此消沉下去,而是振作精神面向未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
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六、学生背诵学过的送别诗。
简要说说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异同。
七、当堂背诵、默写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