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冬奥之约,冰雪有情征文(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冬奥之约,冰雪有情征文篇一
《我在北京等你》不仅旋律优美动人,mv更汇聚了两岸同胞祝福北京冬奥的画面,传递出全国各地人民迎接北京冬奥的热情与期待,更是海峡两岸手牵手、中华儿女心连心的生动写照。
血浓于水、守望相助的天然情感和民族认同感,让两岸同胞紧紧团结在一起,共赴冰雪之约。参与速滑、雪橇、高山等项目角逐的中国台北队的运动员,共享奥运圣火传递的5名台胞火炬手,30多名积极投身冬奥志愿服务的台湾学子……他们将与内地同胞一起,为世界奉献一场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另外,如冬奥摄影展、“云游大陆,相约冬奥”网红打卡墙、奥运知识问答等等,台胞们还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迎接冬奥的热情与喜悦。
为迎接北京冬奥会,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合作,也更为频繁和密切。从两岸音乐人共同创作的迎冬奥歌曲《我在北京等你》,到各地台青台生踊跃参与的迎冬奥活动,再到两岸同胞为北京冬奥送上的美好祝愿,都为两岸间的友好交流架起了连心桥。数十年来,两岸关系虽历经风雨波折,但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北京冬奥盛会的推动下,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势必更上一个台阶,谱写更新的篇章。
北京冬奥也是两岸人民共享发展荣光,共创未来图景的良好契机。国内冰雪经济方兴未艾,冰雪产业欣欣向荣,科技冬奥更是惠民利民。而对于台湾地区缺乏冰雪运动的场地,中国政府不仅优先将场馆设施和训练资源向台湾地区冰雪运动员开放,还敞开怀抱让更多的台湾同胞深入内地亲身体验冰雪运动的魅力。可以看到,“冬奥风”吹过海峡,在带动两岸间相关产业经贸往来的同时,也为两岸的交流互信积蓄了动能。
奥运的圣火不久即将在神州大地熊熊燃烧,五环的旗帜也将高高飘扬,诚如歌中所唱:“我们约好在北京相见”。相信在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北京冬奥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海峡两岸也将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冬奥之约,冰雪有情征文篇二
“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已经从愿景成为现实——北京冬奥会开幕在即,中国为奥林匹克运动献上一份珍贵礼物。全国各地居民均有不同程度参与冰雪运动,其中12个省区市冰雪运动参与率达到30%以上;通过科技助力、开展非雪季运动项目等方式,冰雪运动向四季延伸,多地形成了全年常态化的冰雪活动组织模式……冰雪运动正逐步打破地域和季节限制,成为生活新风尚。
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最根本的是增强人民体质、保障人民健康。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时强调:“要充分利用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形成的热潮,坚持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一体推进,推动我国冰雪运动持续发展。”我们办好冬奥盛会,不仅要为世界各国运动员提供竞技舞台,更要充分发挥奥运盛会的示范效应,让冰雪运动走进千家万户。
早在2014年初,在俄罗斯索契,习近平总书记就向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讲述了这一考虑:“我们申办冬奥会的最大目的,就是在三亿人中推广普及冰雪运动,推动中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为契机,让更多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这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题中应有之义;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为引领,推动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建设,这是时代赋予中国的发展机遇。
冬奥会申办成功时,109个冬奥小项中约1/3在我国尚是空白。6年多来,在“扩面、固点、精兵、冲刺”的备战方略下,109个小项“全项目开展、全项目建队、全项目训练”的目标已经实现。现在,中国选手已经在北京冬奥会7个大项、15个分项、95个小项上实时入围。17岁少年苏翊鸣成功完成内转转体1980度抓板,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这一超高难度动作的选手;短道速滑选手武大靖曾打破世界纪录和奥运会纪录,将再次出征奥运赛场;谢霆从崇礼当地一名保安成长为国家级裁判……从个人到团队,拼搏奋斗奏响了筑梦冬奥的时代强音,推动我国冰雪运动的竞技水平大幅提升、项目版图迅速扩大。
冰雪运动不仅属于专业运动员,而且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冬奥筹办6年多的时间里,通过大力推进“南展西扩东进”战略,我国形成了东南西北遥相呼应、冬夏两季各具特色、冰上雪上全面开花的新格局。冰雪运动实现了从小众向大众、从区域向全国、从冬季向全年的转变。大众冰雪运动参与人数大幅增加,冰雪运动在广大青少年中快速推广,残疾人冰雪运动广泛开展,冰雪运动竞技水平跨越式提升,各类冰雪运动赛事蓬勃开展,冰雪运动场地设施加快供给,冰雪运动人才队伍日益壮大。这不仅有益于增强人民体质,也为世界冰雪运动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冰雪运动作为现代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跨越式发展在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进程中不可或缺。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将推进冰雪运动发展作为“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借着这一届冬奥的“东风”,冰雪运动奏响了一曲“四季歌”;冰雪产业体系初具规模,由“冷资源”成为“热经济”。从竞技体育到群众体育,从体育强国到健康中国,人民的健康、人民的体质、人民的幸福一脉相承,映照着我们一以贯之的目标。
如今,冰雪运动的种子正在华夏大地上生根发芽,为更多人带来健康与欢乐,为美好生活增添时代光彩。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感言:“随着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世界冰雪运动的历史将以北京冬奥会作为分界线。北京冬奥会将成为世界冰雪运动发展的里程碑。”一届世界瞩目的北京冬奥盛会,不仅让中国冰雪运动从中受益,还将改变世界冰雪运动风貌,开拓奥林匹克运动新境界。
冬奥之约,冰雪有情征文篇三
雪花状彩灯、软萌可爱的“冰墩墩”“雪容融”。.。.。.“双奥之城”北京,街头随处可见的冬奥元素为年味增添了不一样的风味。
1月25日,因冬奥冬残奥工作需要,我被借调到冬奥会集结疏散部工作,从踏入办公区开始,我就被这里热火朝天的氛围所触动。
集结疏散部主要完成为期20天,共170多场比赛,近20万观众的组织协调、综合保障、应急处置等任务。巨大的工作量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刚到岗位就连续一周加班到凌晨,连春节也不例外。奇怪的是这里的每个人虽然都很疲惫,但却精神矍铄、斗志昂扬。因为大家胸中的一团火焰熊熊燃烧,为了心中共同的目标奋斗不息——不负冬奥之约。
2月3日,在完成了大量方案计划、核对完海量数据、勘察好群众机动路线、确定好集结疏散地域、沟通协调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指挥部在领导的带领下成立8个三人小组分散派往各个赛场,组织落实具体工作。我所服务的赛区是位处延庆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和国家高山滑雪中心。
2月5日晚,延庆场区第一场比赛就给了我们一次考验。夜里22时,最后一场比赛快结束时,山里突然刮起了大风,气温骤降。完成任务下山的时候,温度降到了零下13度,体感温度已经逼近零下20度,口罩粘在了脸上、睫毛结满了冰霜,赶回70公里外的驻地时已经凌晨一点。看着朋友圈里比赛的盛况和中国队夺金的消息,摸着手上又痒又痛的冻疮,不觉间心里泛起一丝丝甜蜜,这金牌大概或许有我自己的一丝丝贡献吧……
冬奥大幕已经拉开,我立志和千千万万个坚守在冬奥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一起,踏冰卧雪、迎难而上,因为我们心中有一份共同的浪漫:
冰雪为媒不负冬奥之约;
冰雪为媒共赴冬奥之约。
冬奥之约,冰雪有情征文篇四
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于2月4日开幕。在申办冬奥成功以来的筹办期内,中国交出了冬奥筹办和区域发展、产业推进的优异答卷。
首先,将冬奥会筹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筹办伊始,主办机构与主办城市一起,研究制定与区域长期发展目标相一致的发展计划,推动交通、环境、产业等领域协同发展,既有力保障了冬奥会筹办,又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发挥了重要牵引作用。此外,筹办冬奥会还有效提升了京津冀三地环境治理水平,促进了生态环境改善。
申办成功至今,北京朝阳、延庆、张家口、首钢园区在交通网络、基础设施、环境治理、公共服务和人文环境等方面形成诸多城市发展成果。京津冀三地交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京张高铁将张家口纳入北京一小时交通圈;北京的智力资源、教育资源、科技资源借冬奥会契机向张家口等地渗透,提升了京张沿线冰雪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冬奥会市场开发签约45家赞助企业,其品牌价值促进了京张、京津冀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顺畅流通,有效促进了冰雪资源、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在区域内的合理配置。
北京冬奥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支持。2021年,北京经济增长8.5%,北京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2.5万亿元提升至2021年的4万亿元,成为全国率先进入4万亿元俱乐部的城市。冬奥使昔日的国家级贫困县崇礼,成为中国滑雪之都和最大的高端滑雪圣地,2020年崇礼冰雪旅游度假区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延庆作为北京冬奥会三个赛区之一,借助此契机,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体育旅游产业,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16年至2020年旅游收入累计达到323亿元,同比增长30.3%。
其次,冬奥经济助推中国冰雪运动蓬勃发展。冬奥经济促进了冰雪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实现了冰雪运动由竞技向全民健身、产业发展辐射,推动了冰雪运动从小众向大众、从区域向全国、从冬季向全年的转变。北京冬奥会带动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进一步激发了全民健身热情。有数据显示,自申办成功至2021年10月,全国居民参与过冰雪运动的人数达到3.46亿人,冰雪运动参与率24.56%,“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从愿景逐步走向现实。
最后,冬奥经济助推中国冰雪产业发展。以冬奥会为契机,我国冰雪产业获得快速发展。以场地设施建设为基础,冰雪竞赛表演、冰雪会展、冰雪装备制造加速发展,冰雪旅游成为新的消费热点。筹办冬奥以来,我国冰雪产业规模连续迈上新台阶,产业链已基本形成完整闭环。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19年至2020年雪季冰雪产业遭受一定影响,但2020年至2021年雪季迅速反弹回升。到2021年初,全国已有654块标准冰场,较2015年增幅达317%。已有803个室内外各类滑雪场,较2015年增幅达41%。冰雪旅游业进入快速增长期,2020年至2021年,雪季冰雪旅游人数达2.3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3900亿元。冰雪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截至2019年,全国各地在建及拟建的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园区及小镇接近20个。到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5万亿元。其中,冰雪产业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文/陈剑)
冬奥之约,冰雪有情征文篇五
迎四方宾朋、展“东方之礼”,克服疫情影响,排除噪音杂音,如期为世界贡献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既是“言必信行必果”的坚持守诺,也在向世界传递中国之道,讲述一个更加自信的东方、一个“强起来”的中国、一个蓬勃焕新的北京。
春节脚步日渐临近,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千家万户忙年辞岁。一派喜乐祥和中,北京2022冬奥会也即将开幕,外国客人陆续抵达,冬奥村正式开村,赛事安排、首金归属等成为热门话题。中国年与奥运会的相逢,让壬寅新春分外不同。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新春佳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而奥运盛会,则是人类的盛大节日、全球的友谊聚会,展示着不同文化的绚丽风采。时隔14年,当奥林匹克大家庭再次聚首北京,恰巧将亲历中华文化的浓情时刻——开幕日是虎年第一个节气“立春”;第12个比赛日,恰逢元宵佳节。这份特殊的缘分、文化的邂逅点燃了许多人对精彩“冬梦”的期待。
纯洁冰雪掩映热烈中国红,从前奏序曲中,已经能感受到鲜明的中国味儿:会徽“冬梦”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舞动线条充满韵律;接力火种灯以“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为灵感,典雅设计彰显追求光明希望的永恒信念。起伏山峦间,“雪如意”“冰玉环”参考中国传统吉祥物件造型,融合着“国际范儿”与“中国风”;冬奥村里,院落景观设计灵感来自于清代乾隆年间名画《冰嬉图》,营造踏雪寻梅的古典园林意境……回望传统、聚焦当下,东道主迎四方宾朋、展“东方之礼”,全方位展示着中国式浪漫。
立足世界民族之林,每个国家都在追求“自我表达”,而奥运盛会则是向世界发声的绝好舞台。犹记14年前,北京夏奥开幕式上,我们打开“和”为底蕴的“历史长卷”,巨大矩阵“击缶而歌”、“巨人脚印”烙印夜空、《我和你》柔情似水,诠释着东方文化的价值与追求、现代中国的热情与包容。再看4年前的平昌闭幕式上,熊猫特使穿越隧道送来祝福,轮滑演员与智能机器人共舞美轮美奂,“北京8分钟”里,文化表达与科技实力深度融合,中国元素与中国力量互为表里。借由奥运平台,一场场文明灿烂的视觉盛宴,一段段生生不息的中国故事,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独特的身份标识: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古国、一个热情开放的新兴大国、一个现代自信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的复兴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文明衰落后再度复兴的奇迹。而从沉沦到奋起、由苦难而辉煌的历程,有太多故事值得与全世界共同分享。特别是近些年,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千年梦想,阔步行进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国民精神日渐昂扬,文化自信厚积薄发。诚如观察者所言,在国际政治的历史当中,中国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世界变化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世界更加渴望认识中国、了解中国、解码中国。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克服疫情影响,排除噪音杂音,如期为世界贡献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既是“言必信行必果”的坚持守诺,也在向世界传递中国之道,讲述一个更加自信的东方、一个“强起来”的中国、一个蓬勃焕新的北京。
有学者曾说,“中国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文化大国,最有可能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是中国文化。”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从来不是束之高阁的抽象理论,而是春风润物的生动实践,是可能具有世界意义的多元方案。在世纪变局与百年疫情交织的严峻背景下,经济低迷、地缘动荡、恐怖危机、文明摩擦,西方学者甚至惊呼人类正在走进“失序的世界”。但扛过各项风险、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追求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的中国,正在被更多的人看到与认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传统哲学,“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理想,讲信修睦、善待他人的平和禀性,强不凌弱、富不侮贫的民族情怀,中国文化正在为全球治理注入新的内涵。而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奥林匹克精神。
相约北京迎冬奥,寅虎欢腾贺新春。辞旧迎新“一起向未来”,就是中国文化和世界文明一起奏响的春之乐曲。我们相信,“双奥之城”必将续写浪漫荣光,让更多人感受到奥林匹克的精神鼓舞,感受到东方古国对世界最深的祝愿——冰雪消融,春暖花开,共同奔赴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