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写出两句黄河的诗句(8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写出两句黄河的诗句篇一
1、帐北天应尽,河声出塞流。——出处:李贺《塞下曲》
3、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出处:范云《渡黄河》
5、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出处:李流芳《黄河夜泊》
7、俯瞰黄河小,高悬白雪清。——出处:胡秉正《咏贺兰山》
10、波滔天,尧咨嗟。——出处:李白《公无渡河》
12、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出处:毛泽东《沁园春·雪》
13、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出处:岳飞《满江红·写怀》
14、影照河阳妓,色丽平津闱。——出处: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15、关河冻合东西路,肠断斑骓送陆郎。——出处:李商隐《对雪二首》
16、神椎凿石塞神潭,白马参覃赤尘起。——出处:温庭筠《拂舞词》
18、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出处:范云《渡黄河》
19、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出处:李流芳《黄河夜泊》
21、根绕黄河曲,影落清渭隈。——出处:惟凤《姑射山诗题曾山人壁》
24、风断阴山树,雾失交河城。——出处:范云《效古诗》
28、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出处:罗隐《黄河》
29、洪波舣楫泛中流,凫淑鸥汀揽胜游。——出处:罗元琦《黄河泛舟》
30、深涧饮渴虹,邃河生秋雷。——出处:惟凤《姑射山诗题曾山人壁》
32、河外孤城枕草莱,绝边风雨送愁来。——出处:李梦阳《夏城坐雨》
34、二水中分异旧时,河洲株柳少人知。——出处:俞益谟《中洲株柳》
36、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出处:李白《塞上曲》
38、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出处:李世民《咏雨》
39、数点渔舟歌欸乃,诗情恍在白苹洲。——出处:罗元琦《黄河泛舟》
43、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出处:范云《渡黄河》
46、公乎跃马扬玉鞭,灭没高蹄日千里。——出处:温庭筠《拂舞词》
49、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出处:张说《邺都引》
写出两句黄河的诗句篇二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二首》【唐】杜甫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咏史诗?黄河》【唐】胡曾 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
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
江上渔者——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惠崇春江晓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黄河》【宋】王安石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江上——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晓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写出两句黄河的诗句篇三
古人写诗作词非常注重炼字。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吟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诗赋以一字见工拙”等,都道出了古人对炼字的重视。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面,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另人刮目相看的,便是所谓“诗眼”、“词眼”。
下面我们仅举几个宋代的例子来看一下古人炼字的工夫。 “春风又绿江南岸”(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传说,王安石在写这句诗句时,在原稿上曾经换过许多字,先用“到”,又改作“过”,后改作“入”,再改作“满”,都不合意,修改了好多次,最后才选定了这个“绿”字。这个“绿”字用得很好,一个“绿”字把春风给江南披上了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又形象地写出来了,给人以动的感觉。
这句诗是写景,触景生情,为下句的抒情做了很好的铺垫。 “云破月来花弄影”(宋•张先•《天仙子》)。
这句词词少意丰,一语三折。“云、月、花、影”四字写了三物四景,中间又用“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字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
仅仅七个字,从天上写到地下,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把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宋•周邦彦•《满庭芳》)。
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以作动词,且一作就作得鲜活生动,呼之欲出。想那黄口雏鸟从昂首待哺的娇憨,慢慢丰了一身羽毛,再到展翅离巢,不是一天一日的时光,更待其中亲鸟的辛劳,形态种种,时日漫漫,到后来只得了一个“老”字,当真浓酽醉人。
我们的思想就在“老”字中徜徉,不留神便过足了几个月的时光。又一个雨“肥”梅子,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青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
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轻轻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润,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 最后,我们再来讲一个宋人炼字的故事。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
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的思索后,得意的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我们不妨也来玩味一番。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惟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 、“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了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
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
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诗人为了一个字而反复推敲,千锤百炼,这种一丝不苟的写作精神,对我们的启示应该是不言而明了吧。
炼字,在今天看来,我们不妨把它看作写作后的修改。我们同学写作文时不注意修改,总是喜欢“一气呵成”,然后万事大吉。
这不是一种好的作文习惯。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
我们真的应该向古人学学这方面的工夫。当然,我们大可不必“捻断数茎须”,但是文章写成后必要的修改还是很有必要的。
又想用“推”字,炼字定不 下来,便在驴背上吟咏,伸出手来做推敲的姿势,看到他这样的人都很惊讶。当时韩愈作代理京城地方的长官,正带着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地走到韩愈仪仗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作着手势。
这样一下不被左右的侍从推到韩愈面前。贾岛如实地回答说出所得的诗句,不知用了“谁”还是用“敲”字无法确定,所以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
韩愈停 下马思考了好一会儿,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于是两人并排骑着驴回家,一同议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呆了好几天,韩愈因此与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写出两句黄河的诗句篇四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二首》【唐】杜甫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咏史诗 黄河》【唐】胡曾 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
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
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惠崇春江晓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黄河》【宋】王安石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江上——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晓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
写出两句黄河的诗句篇五
“炼字”是我国传统的修辞艺术,锤炼的目的在于寻求恰当的字词,既生动贴切又新鲜活泼地表现人或事物,就是说不仅要求字词用得对,还要用得好。
朱自清的《春》是篇写景抒情散文,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价它毫不为过,其诗与画融,情与景谐尤为鲜明的表现在朱自清的炼字艺术的成就上,且不说“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的“偷偷的”和“钻”,也不说“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的“逼”用得是如何的好,我们单论“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的“闹”字。“闹”字生动贴切的表现了蜜蜂翅膀振动发出来的声音,新鲜活泼的描绘了争奇斗艳的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竞相采蜜的情景,而花的争奇斗艳与蜜蜂的竞相采蜜这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突出了一片喧嚣沸腾的境界。
而这只是花间的景象,只是春天的一个极小的角落,它更以小见大的展示了春天,让人联想到了无限的充满了盎然生机的春意。于是乎,锤炼过的词语,其动人处不仅在于它的生动贴切、新鲜活泼的表现了人和事,还在于它能够带给人巨大的想象的空间,使人展开联想的翅膀。
其实,这个“闹”字还值得我们深究。宋代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春光好》一词中有一句曰:“红杏枝头春意闹”。
后代评论者极为推崇其中的“闹”字,刘体仁《七颂堂词绎》认为:“‘红杏枝头春意闹’,一闹字卓绝千古。”因为这个“闹”字生动的表达了春天的生动景色,并唤起了读者无限的遐想,也就是红杏枝头有何许春意,并最终以小见大的让人联想整个春意。
可见,炼得极好的字,在对客观事物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不仅在于它的生动贴切和新鲜活泼,更深层次上说还在于它给人带来的巨大的想象的空间,让人展翅联想。当然,炼字并非信手拈来,那要花费极大的工夫,比如人们熟悉的王安石的《京口瓜洲》中的“绿”是诗人多次、反复锤炼得来的。
又如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一“就”字,如若我们为其拟换一字,如“醉”、“赏”、“泛”、“对”等,再与“就”字比较,不难发现这些字就相形见绌了。“就”字之所以妙,在于它不同“赏”、“对”那样直露而意浅,又不如“醉”、“泛”那样刻意雕琢和费解,“就”字平易自然,“语淡而味终不薄”,其靠近、趋向之意十分形象地表现了走近、欣赏这一动作和对村庄、故人的向往心情,其内涵就不仅仅是“观赏”这些字眼所能表现、包容的。
关于炼字艺术最为后人传颂的是唐代贾岛的“推敲”故事。推敲,指反复琢磨研究,也是炼字的诀窍所在。
此意由该故事得来,有书记载:“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尹,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后留连论诗。
此事反映了古人作诗的反复锤炼的严肃态度,被后世传为佳话。品尝古代诗人的炼字艺术,你一定会获益匪浅,并理解到炼字的诀窍所在。
一,要提高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以健康的思想为立脚点和出发点,以对客观事物的细致深刻的观察为依据,去选择恰到好处、特别具有表现力的词语。
例如:原句: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边觅小诗。改句: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写出两句黄河的诗句篇六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已时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叫桃李闹春风。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西赛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鲑鱼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竹外桃花三两只,春江水暖鸭先知。
差不多了吧
写出两句黄河的诗句篇七
因为您的表述不是很准确,故从3方面帮您解答 ——含有 “练”字的诗 能用来练“炼”字(锤炼、推敲的古诗) 能用来练字的 一、含有“练”字的诗句 《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 原诗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②。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③。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④。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⑤。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⑥。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⑦。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⑧? 注释 1、三山:山名,在今南京市西南。
还望:回头眺望。京邑:指南齐都城建康,即今南京市。
2、灞涘望长安:借用汉末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诗意。灞,水名,源出陕西蓝田,流经长安城东。
河阳视京县:借用西晋诗人潘岳《河阳县诗》“引领望京室”诗意。河阳:故城在今河南梦县西。
京县:指西晋都城洛阳。两句意为:我怀着眷恋之情,傍晚登上三山,回头眺望都城建康。
3、丽:使动用法,这里有“照射使……色彩绚丽”的意思。飞甍:上翘如飞翼的屋脊。
甍:屋脊。参差:高下不齐的样子。
两句意为:在日光的照耀下,京都建筑色彩绚丽,高高低低都能望见。 4、绮:有花纹的丝织品,锦缎。
澄江:清澈的江水。练:洁白的绸子。
两句意为: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一匹白练。 5、喧鸟覆春洲:形容鸟儿众多。
覆:盖。杂英:各色的花。
甸:郊野。 6、方:将。
滞淫:久留。淹留。
怀:想念。 7、佳期:指归来的日期。
怅:惆怅。霰:雪珠。
两句意为:分别了,想到何日才能回来,不由得令人惆怅悲伤,留下雪珠般的眼泪。 8、鬒:黑发。
他曾出任宣城太守,世称“谢宣城”,又因与谢灵运同以擅长描绘山水著称,被人称之为“小谢”,与谢灵运并称“大小谢”。他善草隶,长五言诗,合同沈约等人开创了以注重声律、讲究词采、对偶为特征的“永明体”。
其诗工于发端,以描绘山水的成就为高。诗风清丽俊美。
钟嵘称其“奇章秀句,往往警遒”。有《谢宣城集》五卷。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一诗是诗人于春晚登上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上有三峰,南北相接)回首眺望京城金陵(即今南京)所作。诗这样开端: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这里,诗人借用王粲“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七哀诗三首》其一)和潘岳“引领望京室”(《河阳县作诗二首》其二)之诗意,以他们的望京比况诗人自己的望京,虽连用前人诗意,却仿佛信手拈来,自然妥帖,无矫揉造作之态。如此开端,巧妙点破题旨,为全诗奠定了写景抒情的基调:明丽之中见深沉,与诗人另一首诗《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的开头“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有异曲同工之妙,颇有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所称誉的“发端结响,每获骊珠”之感。
既是登山望京邑,则必有望之所见,于是,诗在点题后便颇为自然地转入对所见景象的描绘: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白日”两句,写眺望中的错落有致的建筑,诗人没有精雕细琢,绘出建筑的全貌,而是大笔点染,勾勒出建筑的顶点–“甍”,突出了居高临下观望的特点。
而描写甍,又置它于明丽的阳光之中,这就使建筑更显得金碧辉煌,蔚为壮观。尤其是著一“飞”字,顿使本来是静止的无生命的“甍”活了,动了。
“余霞”两句是历来公认的写景警句。观其特色,至少有三点:一是巧比妙喻,“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画家无须煞费苦心地去捕捉艺术形象,只要依据这两句诗,就可画出一幅优美别致的春江晚晴图。因为,诗人在这里以“绮”和“练”分别比喻“余霞”和“澄江”,新颖贴切,使原是具体事物的“余霞”、“澄江”更具形象性、可感性。
二是色彩鲜艳明丽。彩缎般绚烂的晚霞与白绸般清澄的大江熔铸在一起,丽素分明,交相辉映,色调和谐。
三是如同谢朓自己对沈约所说的“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圆润流畅,一气呵成,对仗工整,浑然天成,无刻意雕琢之痕。“立片言而居要”的警句,往往能千古传颂,并使全篇生辉。
谢朓的这两句诗就大为后世诗人所赞道、引用。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就有“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的赞许与忆念,而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词中的“千里澄江似练”一句则是从“澄江静如练”稍加改动而来。
“喧鸟”两句,写群鸟、众芳,也写得妙趣横生,颇具特色。这两句主要着眼于人们的听觉形象和嗅觉形象,鸟喧是前者,花香是后者。
“覆”、“满”二字极言鸟之多、花之盛,“春”字则直接点明诗人登“三山”时的季节。 诗人登山眺望,京城的美景饱收眼底。
美景触动了诗人的情怀,他是那么从内心深深地怀念家乡: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ؤ “去矣”两句,承上启下,由上文的状物写景转为下文的直抒胸臆,由惋惜将不得不离开鸟语花香景美的京邑,切入诗人对昔日家乡欢宴的美好忆念,转笔自然。 “佳期”两句紧承上文,思乡之情又深了一层:诗人开始是回首往事,接着是盼望回乡,。
句子迷:
写出两句黄河的诗句篇八
描写春天的诗句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迟迟:缓慢。
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仓庚:莺。喈喈:鸟鸣声众而和。
蘩:白蒿。祁祁:众多。
《诗经·小雅·出车》 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阳和:春天的暖气 《史记·秦始皇本纪》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阳春白日风在香 晋 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晋 乐府古辞《盂珠》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秀:秀丽。屯:驻,聚集。
南朝宋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两句写冬去春来,鸟儿已经替换了。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覆春洲:落满了春天的沙洲。杂英;各种各样的花。
芳甸:郊野。 南朝梁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洛城:洛阳城。
风日:春光风物。道:说。
唐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海曙:海上日出。
梅柳渡江春:梅柳渡过江来,江南一片春色。淑气:春天的和暖气息。
转绿苹浪:使水中苹草转绿。四句意谓:彩霞伴着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绿柳把春意带过了江面,黄鸟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阳光催绿了苹草。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忆山中》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唐 李白《古风》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唐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唐 刘昚虚《阙题》 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 唐 刘昚虚《积雪为小山》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意为:道路被白云遮断,春景与青青的流水一样绵延不断。 唐 刘昚虚《阙题》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唐 李华《春行即兴》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 唐 杜甫《春运》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燕支:胭脂。
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 唐 杜甫《曲江对雨》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
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
唐 杜甫《腊日》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春城而色动微寒 唐 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朝: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 唐 钱起《春郊》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
唐 戴叔伦《苏溪亭》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半;多数。未匀:参差不齐。
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唐 张籍《春别曲》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此是清明时节的景色描写。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两句写白雪等不及春天到来,已穿树飞花装点早春之景。 唐 韩愈《春雪》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
绝胜;远远胜过。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芳菲:美盛的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