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教学反思《奇异的激光》作文精选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学反思《奇异的激光》作文作文篇1
1、没有及时抓住学生的回答进行深入理解“适当”。当我的课堂进入理解“适当”这个词时,我问,如果不能省掉,能不能用别的词语代替?有一位同学说可以用“适量”这个词代替,我有意识的让学生把这个词带到原句中读一读,体会一下,当他读完后,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我就找另外的学生说可不可以用“适量”。师傅下来给我指出了这一点,我也好好反思了一下,如果这个时候,我抓住这个契机,问其他的同学“适当”和“适量”的区别,让学生在区分这两个词语的基础上进行理解“适当”的含义,也许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这个词的用语准确。
2、有些语言略显生硬。因为我是按照师傅的教案进行教学,所以,龙老师下来以后,听出有些过渡语我稍显生硬了一些,给人的感觉像是不是自己的语言一样。师傅也说,有些过渡语也比较单一,比如,一个学生分享完的学习成果,问其他学生一样不一样的时候,都用了相同的方式。所以,通过这节课我懂得了平时应该上课时应该怎样去说,去引,同样的方式尽量不要出现在同一节课上,只有这样长此以往,才能令自己的课堂自然,精彩纷呈。
3、从今天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很喜欢这样愉快的上课。他们觉得老师的笑容绽放在他们中间,很美。师傅课前对我和孩子们的鼓舞,对孩子们着装的整理,都可以看出她对这节课,对我的重视,而我也注意到了,在我上课的时候,我师傅就坐在我们孩子的左侧,默默地给我竖大拇指鼓励我,默默地为我关注上课的时间,默默地在心里祝我成功……我知道,我的这一节课凝聚了师傅无数的心思和心血,我更知道,我的这一节课寄托的是无数人殷切的希望。
人们总是夸赞蝴蝶的美丽,孰不知,破茧成蝶那一刻的痛楚;人们总是看到成功者的光芒,孰不知,成就这种光芒的人的无私。有些东西,是微不足道的.,而有些东西,却是弥足珍贵的,这不正像阳光普照着大地,春雨滋润着万物一样,我们的师傅不也在用自己的心血浇灌着一株株尚未茁壮的幼苗吗?
我想,我会带着这“五彩的光芒”,像师傅一样,去做一个“学春蚕吐丝丝丝不断,做蜡烛照路路路通明”的优秀教师。
语文教学反思《奇异的激光》作文作文篇2
一、“读”什么
本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从“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这三个方面分别说明激光的三个特性:激光具有很强的方向性、激光经过凸透镜的汇聚可达到超高温度、激光的速度很快以及激光沿直线运行。
我想,孩子如果能够从课文中感受到激光的“奇异”,并从文中出激光的特性,应该算是“读懂”了吧?
所以,我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让学生畅谈对“激光”的印象,学生列举了许多实例,我顺势将着眼点落在“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上,并板书下这三个关键词,结合课题总结到:“这真是奇异的激光呀!”了解“奇异”的一方面含义——神奇的特点。并进一步导读:“为什么激光被称为‘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引导学生选择其中的一部分自读自悟,并辅以批注。在汇报交流的环节,学生说得杂乱而无章,我一步步设问,引着学生将激光的三方面特点总结出来并应用因果的关联词语将语言串联了起来。接下来,我对课文进行拓展,引导学生说一说激光的其它特点以及用途。最后再回扣到课题中“奇异的激光”了解奇异的另一方面含义——神奇的应用。我想,课上到这里,“读”的任务应该完成了吧?(之所以用问号,是我对“读”的深度与广度的把握也不太肯定,请大家看后给点意见。)
二、“学”什么
说明文中“学”的内容,我想应是以下几方面:生动、准确的说明方法;清晰、完整的文章结构;严谨的说明语言等。
“学”的环节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热情,依据这篇课文,我从比较阅读入手激趣。
上课伊始,我以复习导入,总结出了“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这三个方面,并让学生回顾了藏在这三个小标题之下的激光的三个特性。并出示课件将这三个特性用简炼的语言连缀成一段话,找学生读一读。读过之后,我问到:“你学得我这篇缩水的说明文与作者的文章相比,哪一个好一些?好在哪里?”学生众说纷纭,有说“激光经凸透镜汇聚温度很多,到底有多高,并不知道。”有的说“激光到底有多亮,亮到什么呈度没有作者写得清楚。”还有的说“这样写就解释不了激光为什么是最亮的光、最快的刀以及最准的尺了。”我顺势导学,问到:“看来还是作者写的这篇说明文让大家喜欢,那么,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将激光的特性写得那么的准确而生动呢?选择其中的一部分,自己细细读一读,并做好批注。”
学生在汇报时,从词句的角度入手,涉及到生动而准确的说明方法的运用和准确的语言上。我又引导着学生感受到“最准的尺”这一部分的开头与其它开头的不同,体会其设置悬疑、吸引读者的作用。从篇章的角度入手,我又引导着学生发现了文章总-分-总的结构特点,以及“小标题”的妙用。
困惑
1.两课时上下来,相比较于之前的《献你一束花》《凡卡》《普罗米修斯》等记事、抒情的文体来说,“读”得比较轻松也容易把握。但“学”得比较杂乱,对“学”的内容应用所侧重吧。就这篇说明文来说,侧重点应放在“说明方法”“小标题”的教学上。
2.对于文章含义较深刻的文章,如何把握“读”的深度与广度,教师怎样提高自身读文的能力?请各位老师给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