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500字(7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论语读后感500字篇一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主要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品读这本书,让我们在一句句话、一幅幅画、一个个人物中悟出许许多多的人生哲。
为人处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主张“仁”,而这句话正好体现出“仁”。“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像“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等等都能体现出。我的感受是:现实生活中我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并且做到“仁”,那么我们就会博得别人的好感和青睐。
道德品质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不足观也已。”孔子认为,作为一个人,不能骄傲自大而且吝啬小气,要宽容大气而且谦虚一些,这样就算得上是一个接近于完美的人了。我的感受是: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才能,如果骄傲自大,听不见别人的意见,这样的人也不会得到重用。
学而不厌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十分重视“博学”,全篇共四十三章言及学,共出现六十五个“学”字。由此可见孔子十分重视学习,并且教导学生也要勤思敏学。我的感受是:当我们学习时,一定要学透彻,学明白,不懂就问,不要不懂装懂。《论语》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朋友们,快快再次拿起这本书读一读吧!你会发现,《论语》其实充满了奥秘与神奇。朋友们,让我们多读好书,多读名著,丰富我们的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携手共同创造明天的辉煌吧!
论语读后感500字篇二
寒假中,我在爸爸的要求下,背完了《论语》,使我对孔子的思想有了初步的体会。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是语录体著作,涵盖了哲学、政治、伦理、文学、道德等诸多方面,内容十分广泛,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通过对《论语》的背诵,使我了解到孔子对各个方面的深入理解。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实行“有教无类”,只要“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他教育学生从不分贫富贵贱,只要拿十条干肉作学费,他没有不教育的,使教育不再是贵族的权利,他开创了私人教育的先河。从这一点来看,他不愧为是个伟大的教育家。他对学习和思考的论述非常精辟,比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思考,就会糊涂;只思考不学习,便会疑惑不解。说明“学”与“思”结合才是学习的正确途径。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孔子为了这个目标,终生去践行它。他的思想对现在的社会仍有启迪。他为了这个目标,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到了老年,他开始修订《春秋》、《诗经》等,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播做出了贡献。
通过对《论语》的背诵,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我决心在以后的生活中努力的去践行它。
论语读后感500字篇三
俗话说: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个高尚的人交谈。这次的作文课上,我们赏读了《论语》这本书,我从中获得许多感悟。
以前,我总是认为古人的经典文章很深奥,读不懂。而读这本书时,我就像坐在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身旁,和他面对面交谈,不断地汲取知识的营养。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就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是啊,“反省”是一件多么重要而且必要的事呀!只有不断地通过反省,我们才会及时发现错误,并且加以改正。正如上个星期日,表姐到我家玩,我不小心打碎她心爱的水晶星星瓶,却撒谎说是小猫弄翻的。现在想来,我感觉自己是个多么不诚实的人!交而不信是多么要不得!后来,我把这件事告诉了表姐,并向她道个歉。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会不断地反省自己,端正自己的言行。
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告诉我们,应该不断向有长处的人学习,拜他们为师。当然,看到有缺点的人,也要想想自己身上有没有这样的缺点,如果有就需及时改正。比如我们班的陈雨萌同学有很多长处,如唱歌,舞蹈,钢琴,书法等,我应该多多向她学习,让自己的品性更高;而我们班的梅子珊同学有害羞的缺点,我恰好也有这个缺点,所以我要改正,让自己变得胆大、自信,做一个勇敢自信的孩子。
……
《论语》这本书,一直放在我的床头,里面的经典句段,给我带来了真理无数,时时读来,获益匪浅!
论语读后感500字篇四
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不敢说后无来者,也起码是前无古人了)。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
作为一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索中去吗?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
这就是孔子的学习!这就是圣人的学习!
也许我们这些凡人是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师表的学习的内涵,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
论语读后感500字篇五
一代圣贤万代师表智者仁爱师传典范;国学《论语》儒家精论名句箴言昭示求者。实可谓:"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
穿越千年的时光隧道感悟经典的平凡智慧;之前求学之初片语浅识而今处世之时虔诚拜读;虽不能明晰其博大精深却也叹服其中受益非浅。
孔子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特别在教育方面成就卓著。他一生中有一大半时间致力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弟子三千七十二贤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创造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树立了良好的师传典范。
现代的人大多是从《论语》对孔子教育思想有一些细致的了解,其间发现他的教育思想与当前的教育有许多相通之处,很值得我们研究学习和借鉴。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我无以例外,寒假期间潜心拜读先师大智略有心得愚见贻笑大方。
欲教人德为先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教会做人",不仅是孔子提倡的德育目标,也是当代众教育家所提倡的德育目标。"务本"就是学会做人学会作一个有仁爱之心能"泛爱众"和"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人。孔子特别重视道德的作用,甚至存在着把知识纳入道德范畴的倾向,他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没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知识也不可能持续发展。"智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即使达到一定的水平,不能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加以保持,知识水平也会下降倒退以至完全丧失。孔子这种主张在揭示德与智的关系方面,指明了德对智的统率作用。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抓好德育要真正把德育放在整个教育的基础地位首要地位来抓。
论语读后感500字篇六
《论语》这本书虽然只是一些只言片语和对话,但却包含了文,史,哲,人生,教育,社会生活等多方面。
《论语》中有一些经典名言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巧言令色,鲜矣仁。"、"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一篇中孔子谈到孝悌忠信等行为规范和做人的原则。比如"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孔子看来,孝弟乃做人立世之根本。每个人如果对父母不尊敬侍奉,对兄长不听命维护,社会就乱套了。孝,悌,忠,信,是孔子经常涉及到的命题,也是孔子用以衡量做人的尺子。用今天的道德标准衡量,这些虽然并不是全都适合,但基本是合理的。毕竟跟封建社会不一样了,现在的人有了自己的规范,例如我们反对古人的"愚忠"、"愚孝"。
几千年过去了,可是孔子在做人与学习的关系问题上,所强调的做人第一,首先做好人,到现在依然受到肯定。
《为政》一篇也谈到了人生的修养。孔子把孝的问题,礼节的问题,忠信的问题,义勇的问题看得很重。认为一个人不具备这些品格,就谈不上有道德,也就无法立足于社会,更无法治理国家。另外,孔子对许多日常言行举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止,是知也。"孔子向我们强调了做人要实事求是,别不懂装懂。
2、"先引其炎而后从之。"则教到了我们要有重视实际的求实精神。
3、"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表露出孔子轻言重行的倾向。
我们可以从这些言论中学到孔子的思想,而对于我们当代人的人生取向也是有很大指引。
论语读后感500字篇七
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陆象山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朱熹说:“读书要眼到心到口到”。无论怎样读,最关键的是要读好书。
一本好的书,可以让我们的灵魂得到洗涤,一本好的书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做指引,一本好的书可以让我们受益匪浅,一本好的书可以让我们受益无穷。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可想而知它有多么大的影响力。
从内容上看《论语》包括伦理教育、哲学、政治、经济、历史、艺术、宗教等方面,许多内容从量上看并不多,但却非常深刻,孔子主张仁,是要推行仁政,希望通过实行仁政,保护奴隶主的利益,孔子主张仁是要加强人的自我修养,孔子主张仁最基本的意思是爱人。
从体例上看,它属于早期的语录散文,一是口语化,明白易懂,二是格言话,三是对华能够体现出人的性格品质甚至气质。
从教育的意义上看,它更是意义非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教我们如何有修养,“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教我们如何学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教我们要有诚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教我们要谦虚,“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教我们要珍惜时间。
读书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很多杰出的人物在青少年时代都酷爱读书,以书会友,以书为乐,毛泽东常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恕不可以一日不读”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曾经说:“我扑在书上,就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在书中遨游,在书中畅想,与书携手,读书,读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