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着读后感50字 活着读后感400字(7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活着读后感50字 活着读后感400字篇一
这位老人,叫福贵。可悲的是,你在他的一生中找不到太多荣华富贵的影子。相反,贫穷、饥饿、死亡在他看来已司空见惯。他遭受着时代纷乱与黑暗的折磨,在他一生的泥泞中奏出了生命的最强音——活着。
福贵用离奇地戏剧化的遭遇展现着生活的真实。人类总是无法忍受太多的真实,因为真实几乎都在诉说着丑恶和残酷,如同黑色的滑腻粘湿的泥浆从这里一直覆盖到终点,让人难以抽身解脱。可执意艰难前行的人们,在泥淖中吃力地拔出一条腿来,又立马把这条腿深深地往前方陷下去,就如同福贵。
福贵年少时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发誓重新做人后,却意外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千难万险熬过战争活着返乡,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凤霞不幸变成了聋哑人;生活不断继续,往往刚见起色,悲剧又接踵上演:儿子有庆被抽血过多而死,凤霞因生孩子而死,女婿二喜因打工事故而死,最后唯一的孙子苦根也死去了。他在生活的泥泞中跌跌撞撞地跋涉,一次又一次深陷绝望的黑暗。他目睹过战场上坑道里成堆的尸体,他抱过太多至亲至爱人的尸体,死亡挟裹着贫穷一次又一次向他狞笑,他只能任泪水夺眶而出。
可是这个富贵又能怎么样呢?继续走吧,两只鸡养大了变成鹅,鹅养大了变成羊,羊养大了变成牛。家里啊,也会越来越有钱了。正如他母亲所言:"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面对命运的无情,福贵是想得开的。"做人还是平常一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甚至在他孑然一身时,他都能宽慰自己:"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想想又很踏实,全家人都是我送的葬,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渺小脆弱的生命仿佛只能通过这样的"精神胜利法"一般的自我安慰,来获得一丁点苟活的力量;他的活着,也似乎只是一种蝼蚁般的苟且罢了。
是的,在时代齿轮的碾压下,福贵是弱者中的弱者。他没有办法从他的困境中抽身而出,他甚至没有想过去咒骂这永远也走不出的黑暗,他只是默默流泪,默默忍受,默默地,拔出腿来,继续向前走。然而,和别的弱者不同的是,他没有像县长春生,因为在文革中受到非人折磨而上吊自杀;他也没有像鲁迅笔下的小人物,因为自己生命艰难便在对他人的鄙薄中寻得安慰。是的,他并没在绝望中结束自己的生命,或者在黑暗中抽刀向更弱者。他只是挣扎,在埋葬了至亲至爱之后,面向死亡,继续活着。所以,这个向死而生的弱者,何尝又不是一个强者中的强者呢?尽管他无法改变,没有反抗,但他敢于直面死亡与绝望,于最浓黑的泥淖深处,在静态命运的默默承受中,绝不放弃,绝不认输。这哪里是"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消极苟且?面对死神,"活着"本身,恰恰就是一种进攻与反抗!
所以,中国几千年来的农民们,即便只是忍受和默默前行,他们也是脊梁;所以,世界上那些忍辱负重的民族,即便在艰难中喘息不已,他们也是英雄。《活着》能凭借福贵这样一个最卑微的生命而撼动了世界无数人的心灵,恐怕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吧。
只是福贵何以能够成为强者呢?他那坚忍不拔的信念又是从何而生的呢?
是家人。
在苦难面前,没有人能够孤军奋战。一家人,始终被放在福贵心头第一位。战后归来的他,看到家珍和一双儿女都活得好好的,他的心就放下了。"我只求每年都能给你做一双新鞋,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家珍的相濡以沫、不离不弃,不禁让福贵心里一阵酸痛又欣慰。妻、子、孙三代人,一路走来的温暖情意今生今世怎舍得弃掷!他在吆喝老牛时,他嘴里也呼唤着所有死去亲人的名字,仿佛看到一家人在泥泞中欢声笑语,勤劳耕作,仿佛在感受他们的温存……
家庭、伦理、亲情的支持下,福贵在苦难中与生活和解,看到了活着的希望与意义。也许人情,是人活下去最根本的支柱。李泽厚先生曾经强调,"情"作为人的感性生命存在基础,在实践活动中可构建人的理性能力,最后再次实现向感性生命的回归。亲情让福贵感受到活着的价值,它让苦难成为温暖亲情最鲜明的底布,亲情与苦难的交织,让最黑暗的泥泞也生出了不同寻常的况味,从而实现了对苦难的超脱与接纳。由此可见,亲情在福贵各个生命阶段中着?实具有深远的意义。
泥泞,是最令人困顿绝望的,也是最养人的。乡下人相信,无论身上哪弄破了,都往身上贴一块湿泥巴。当福贵两只脚深陷泥泞时,家人的关怀是他心灵的滋润与慰藉,不断激励他在泥泞中继续前行。
《活着》恐怕因为艺术的创作而带有戏剧化的成分,然而我们每个人仍然总避免不了有一段在泥泞中狼狈不堪,艰难探索的生命时光。只要生命永不退缩,乐观直面惨淡,泥泞中的"活着"就有了最真实而珍贵的意义。
活着读后感50字 活着读后感400字篇二
看到《活着》这本书时,我的脑际浮现出诗人臧克家的《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
“生命”是多么严肃的话题?我们仰观环宇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有生命都在竞先绽放自己的美丽,无论是亘古永恒的日月,还是昙花一现的流光;无论是长命上百的神龟,还是扑火而亡的飞蛾。然而,我们却幸运地成为茫茫生命体中一种特殊的存在:人。
几日之前,一篇新闻报道让我看完后坐立不安,思绪如扬起的尘埃久久无法落定。一位十七岁的少年,在与母亲争吵一番后,纵身跳桥身亡,独留母亲一人在桥边嚎啕大哭,瞬间崩溃。我想,像这样的例子在社会当中应是不胜枚举,而且世人也早已漠然,见怪不怪了吧!然而,对于一个如初升的朝阳般的孩子而言,放弃生命需要多大的勇气呢?我的思维凌乱且空洞,只得闭上眼睛跨越时空对话于那个坐在田间地头,满脸褶皱堆积起笑容,抽着烟袋笑对命运的“福贵”了。
福贵,本是大福大贵之意,其父母取名也是本着此意。然而,命运却总喜欢与人的愿想背道而驰,让人大跌眼镜。年少的福贵是标准的纨绔子弟,吃喝嫖赌样样俱全,琴棋书画一窍不通,因而浑浑噩噩虚度半生。但狗血的剧情总是在不经意间开始逆转,随着福贵无尺度的挥霍,整个家业终于走向溃败……贫穷后的福贵开始经历生活的苦难,开始顿悟生命的价值与生活的意义,然而,愿景中的命运只留下一阵冷嘲热讽,并扬长而去。经历战争,生死一线侥幸而活,归来却看到的是母亲亡故,女儿失聪;当一家人生活和美时,儿子因救人而离世;女儿嫁得良人,邂逅幸福,却因难产去世,紧接着妻子也悲痛离世;以为艰难的生活就要结束之时,女婿却因一场意外亡故,剩下祖孙两人相依为命;在福贵因这一棵独苗而勉强找到一丝慰藉之时,外孙因吃东西噎着没了气息。
我们当代人何其幸运,我们生活在一个富裕的时代,我们不用害怕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不用忧心茅屋为秋风所破,财富为盗贼所挟。然而富裕的背后也相继而生出一些骄奢淫逸之风,如习惯了娇惯的孩子们,便像是年轻时的福贵,不知生命存在的价值,肆意挥霍满足内在的迷茫,倘若这些富裕不复存在或被人拿去,便如大海上的船舶失了航线,只剩下望洋兴叹。
可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呢?为何刚十七岁少年会舍弃生命?为何当代人对生命漠视的人越来越多?为何我们现代人的生命如此脆弱?我疯了似的在思维的阡陌中穿梭,找寻着我想要的答案,却始终看着年迈的福贵佝偻着身子半倚在田间树下,望着散发着金色余晖的夕阳沉思,直到困顿的我栽倒在路边,思维如光速般穿越白瑕的云朵,暗黑的穹空,苍茫的宇宙,睁开双眼,才明白原来我们苦苦找寻的,活着的意义,只是:好好活着。
余华先生着《活着》一书,旨在告诉我们,无论面对何种灾难,遭遇人生的何种不测,都不要轻易放弃生命,如福贵一样,即便是家业的溃败,妻儿的离去,女儿的不幸,母亲的长逝,女婿、外孙的意外……即便心中已是千疮百孔,已是血滴成河,都要继续好好活着,如金色的夕阳般,为世间留下自身散发的五彩斑斓。
生命是一首歌,我们都是写歌的作者;生命是一首诗,我们都是赋诗人;生命是一条无止尽的河流,途中有流经细石的叮当作响,有烈日照耀下的闪闪发光,有暴风来临时的惊涛巨浪,有冬雪覆盖下的静静流淌……但无论经历生命哪种姿态,记得:好好活着。
活着读后感50字 活着读后感400字篇三
《活着》这本书,余华写得平静,没有刻意渲染,我看得也平静,面对书中老人的一生经历,心里并没有波涛翻滚,这是那个社会中再平常不过的生命。
少年去游荡。老人叫福贵,年轻时嫖赌败家,仗着几代家业,不听长辈教诲,辜负对他百般忍让,如故跟着他的妻子,最终赌光了几代人的积蓄,所有的风光如海市蜃楼般轰然倒塌,从富家少爷到下层百姓,如同一个晴天霹雳,将这个把灵魂都置于嫖赌中的少爷劈醒,才开始珍惜身边的亲人,打算重新开始。
中年想掘藏。命运似乎因为福贵犯的错而要刻意惩罚他,破产后接连着丧父,为母抓药是被抓去当壮丁,九死一生回了家,母亲早已亡故,女儿凤霞也因一次生病成为聋哑人。后来人民公社成立了,家里所有的东西都归了人民公社。妻子在这期间得了软骨病,而且日渐严重。福贵一家祸不单行,儿子有庆死于采血事故,为救县长夫人被一个无情的医生夺去生命。女儿凤霞死于生产,只留下了儿子苦根,四年后,女婿二喜死于工地事故,就剩富贵和外孙相依为命了。死神连这仅有的幸福都不肯给福贵,又夺去了苦根的生命。
老年做和尚。福贵亲手埋葬了所有至亲至爱的人,老来却是无牵无挂,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他似乎看透了一切,也不去抱怨,也不去哀悔。路是自己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不管是对是错。他说:“这就是命。”他唱响了“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用一句自嘲归结了自己的一生。
福贵的一生就像一叶小船,游荡在社会这个海洋里,小船的力量又如何反抗海洋呢?福贵只有受着命运的摆布,唯一能做的就是死死地抓住一切“稻草”不放手,忍者,活着,就像小船只有随着波涛时起时伏,唯一能做的是不让自己陷下去一样。
福贵的一生是平常的,却有一种力量让人在合上书后为他感叹。是他强忍着亲人生老病死的天灾,社会灰暗的人祸的力量,一种“忍”的力量;是他无论多苦多难,仍然磕磕碰碰地往前走,跌跌撞撞地活着的力量,一种生命的力量。
我常抱怨生活过于乏味,读初三的时候,日日夜夜想着盼着毕业,以为过了中考这一关就可以松一口气了,只要熬过初三,接下来就是轻松愉悦的日子了,好不容易盼着初中毕业了,可这却是高中的起点,还来不及畅快的舒口气,又得咬紧牙,开始高中的马拉松了。我曾问自己,这么苦是为了什么?却总也找不到结果。福贵的一生似乎让我有些明白。这就是生活。
耕牛活着,就得拖起耕犁,忍受风吹日晒,一步一步往前迈;骆驼活着,就得踏上沙漠的征途,忍受风沙和饥渴,一步一步向前走;人活着,就得忍受现实,现实不尽人意,你若无力改变,就必须得受着。福贵被拉去当壮丁时,想着远方的那个家,死里逃生活着回来了,我们在不尽人意的生活中也要牢记着心中的信念,为着信念忍着,看淡物喜几悲,忍住现实的坎坷,活着,好好活着。
身为一个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我经历的磨难是少之又少,与大人比,与福贵比,与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比,又算得了什么呢?初中坚韧是为了中考,那么高中坚韧便是为了高考。我们应该少抱怨,脚踏实地的前进才是正道。
活着读后感50字 活着读后感400字篇四
人越畏惧死亡,生活越会变本加厉地折磨你,唯有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才能看破"活着"的真正内涵,修得大彻大悟,自然无欲无求。
人因孤独而痛苦,因痛苦而倍感孤独,两者似天道轮回一般,无始无终,相辅相成。
读完余华先生的《活着》,回首匆匆而过的十几年时光,才发现自己并没有真正活过。
《活着》讲述了福贵从青年步入耄耋、从富庶沦为贫寒的历程,一生的起伏化为老人口中平静的讲述,那并非是强装的镇静,而是看破浮生后的一场迟来的沉淀。人需要回忆来反思,需要倾诉来解脱,需要静悟来释怀,需要肩膀来依靠。
浅斜的夕阳划过树干,吻着青苔,乡村袅袅的炊烟似梦一般的迷惘。些许的悔恨,偶然的静默,平静的神情,福贵用一下午的时间淡淡地叙述完自己的一生。
衰柳拂岸,枯草凄凄,曾是风流故地。
"曾经"被时间压缩成一部电影,放映时一帧帧的画面如此深刻。年少的福贵是地主家的少爷,人人对他毕恭毕敬,不必下地劳动却可以衣食无忧,甚至肆意挥霍。
烟柳之地好似一块巨大的磁石,福贵深陷于此,日日纸醉金迷,家珍苦苦劝阻仍是于事无补。当不再满足于肉体的欲求,福贵开始步入赌博的深渊。当他踹翻怀有身孕还来苦苦哀求他的家珍时,他已经无法自拔了,赌输了家里的所有财产。
福贵的父亲却显得十分平静,可表面的平静往往是一层虚伪的面具,只有内心的惊涛骇浪才是不为人知的真情实感。
福贵的生活随着地位的改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前半生充满了奇幻色彩,经历了大起大落,从此开始一种他从未接触过的生活。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家珍的父亲从城里赶来带走了家珍,福贵只能哑然地立于原地,没有挽回的资本,他深知自己犯了大错,无法给家珍更高水平的生活。他开始下地劳作,当看到年迈的母亲累得直不起腰,年少的凤霞没过几天好日子就跟着自己受苦,男人的自尊心被深深刺痛。
家珍终于在某一天重新出现在福贵面前,面带笑容,女人总是深情且坚强。
人们拥有一件东西时总是容易忽略它的美好,直到失去时才后悔莫及,现在的福贵开始疼爱妻子,他们之间的爱情也得到了质的升华。
生活像是永不停歇的过山车,它总要把圆满颠簸成支离破碎。
福贵进城为病重的母亲抓药时被拉去做壮丁,离家愈远,心愈感伤,这像是场恶作剧,让人经历生离死别,方得大彻大悟。
福贵遇到解放军,回到了阔别许久的家,他成功地从死神手中挣脱出来,他的求生渴望和对家庭的责任感,赋予了他无畏死亡的勇气。
可生活似乎并不赞许他这份勇气,妻子、女儿、女婿、外孙相继离去,留下福贵独身一人忍受着难捱的寂寞。他将自己对家人的无尽思念变相转移到耕牛身上,纵使倾诉得不到答复,他仍需要如此一个感情的宣泄口。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人活着,本就不应被赋予任何沉重的枷锁,是人们自己将太多事情压在身上,将太多烦恼埋在心底,于是,本就脆弱的生命被不堪其重的压力折磨得面目全非。福贵表面上是孑然一身,却做到了真正为自己而活,他已放下了所有的欲求,这一生,便就有了意义。
“我看到广阔的土地坦露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他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暗的降临。”我明白,无需追求一生福贵,活着,便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活着读后感50字 活着读后感400字篇五
余华的《活着》是一本很沉重的小说,沉重到令我不忍深读。书评上有一句话,我认为评价这本书最贴切不过了,那就是: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陪伴下活着。
小说中的人物——主人公的亲人、朋友,在主人公福贵平静得近乎外人的讲述中,在这个叫做活着的小说里一一死去。父亲因福贵赌博输掉全部家产气极而亡,母亲因福贵被抓充军思儿心切而死,充军期间身边的战友中弹而死,儿子有庆为老师献血过量而死,闺女凤霞因为难产而死,妻子家珍积劳成疾最终抱病而死,女婿春生在工地上被水泥板砸死,外孙苦根吃豆子撑死,最终年老体衰的福贵不得不与他在屠刀下救下性命的、也一样年老体衰的、也取名为福贵的老牛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可以说,中国过去六十年的种种发生在底层劳动人民身上的几乎所有苦难和艰辛,都在福贵身上发生了。
但是这本书也绝非只是单纯地想通过福贵讲述自己苦难的一生来表现人生的不易,而更多地展现的还是支撑着福贵的那些活着的希望。可以说,小说是以一种渗透的表现手法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那就是:人为何而活着?古罗马政治家西赛罗认为,人是为了思考而活着,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认为,人是为了自爱而活着,而本书的主人公福贵却说,人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看这本书之前,曾经看过一个电视专题节目,节目中小说的作者余华这样介绍了他写这部小说的缘起——"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
本说的主人公福贵就是这样一个与命运友好相待的人:虽然是他一一亲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亲人,但他依旧坚韧。虽然他经历了重重打击,但他仍然乐观的面对每一天,和与他相依为命地老牛一起认真的活着。有一句歌词写到: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对于福贵,或许是十分天注定,十分是态度吧!我想,作者写这部小说,最想要读者明白的恐怕是一个人对待命运的态度吧!无论命运对你眷顾或者虐待,你都要像福贵一样认真仔细的对待她,韧性的活着。
是啊,生命中的很多苦难是不期而至的,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学学福贵,与命运开始一段友情呢?当命运将我们压制得喘不过气来,我们不防与命运握一个手,与之和解,建立一份友情,这份友情也许便消散了层层困苦。
春来秋去,光阴倐忽,生命的脚步一刻也不停留地走向尽头。今天活蹦乱跳的人,明天有可能忽然消失。生命,不管你有过怎样的甘甜或苦涩,终将归于平淡。人世间的一切繁荣浮华,都不过是一场梦,所有的爱恨,最终都会像樱花飘落,繁华而后忧伤。生命是如此仓促,总是遗憾太多。在生命的时间轴里,我们匆匆来,匆匆去,其结果是一样的,只是过程不同,过程远比结果快乐。
我们活着的理由有很多,为了这些理由,我们还活着。活着的时候,我们要真切地去体验生命本身的安详、真诚、善良和美好,因此我们必须要与命运和解,也因此与命运开启一段友情。
《活着》通过福贵的故事告诉我们,生命中其实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的活着,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与平庸,也许这就是生命的力量吧!
读完这部小说,不知怎么,很自然地想起杨绛先生的那段话: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活着读后感50字 活着读后感400字篇六
一本好书是怎样的?很简单,凡是让你动之以真情的书便是好书。那种书像拥有魔法,挥动仙棒,让你心中充满了激情,久久回荡,而后留下一种感动,或喜或悲。这就是好书的魔力,他能赋予你力量,或影响人生路,或改变价值观……而《活着》就是这幺一本好书。
一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所以,人们都珍惜着。生命是一个过程,譬如画画,如何用色彩将一张白纸变得美丽;譬如写作,如何用字符将一个故事表达;譬如唱歌,如何用音乐将文字吟唱……生命的意义,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果,而是过程。这个过程叫做活着,那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付出了什幺,又得到了什幺?我们不断升华自我,又为了什幺?回答是我们付出了努力、汗水……得到了生命的延续,我们升华自我,为了生命的.精彩。总而言之,我们无论做什幺,都是为了活着。
那幺活着又是为了什幺?财富?知识?亲人?都不是,我觉得,活着就是为了活着,很纯粹,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
有人说:人类无法忍受太多的真实。似乎是对的,所以才有谎言,才有人不断编写结局完美的故事。或许那个放羊的孩子并没有错,或许牛郎一直挑着孩子在银河的一端等待和织女相会。曾经,我是这幺认为的。
但余华笔下的福贵告诉我,人是可以背负着残酷的真实,活着。
觉得忧郁是个美丽的词,绝望是个现实的词。但,《活着》告诉我,人可以为活着而忧虑并思考着,而不是花费时间走到落叶堆里去忧郁;人可以将生命走到尽头,但在尽头等着的决不是绝望,也许是世外桃源也说不定。换言之,绝望在世上是个美丽的修饰词,但并不是以一种真实存在的!
进入福贵的世界,前半个世纪是光鲜亮丽的,漫天飘荡着自由与不羁,是如此惬意,若是我,恐怕也难以逃脱沉溺的命运。世界本来就这么现实,这么残酷,对与错,不再单纯,而是由社会背景决定。在决定命运的赌局时,龙二的狡诈,也许并没有错,只是为了在那个动荡的社会生存,是为了活着。福贵的单纯,反而是他致命的错,世间的险恶,岂是他这个悠居深宅大院的少爷清楚的?
从赌博输的那天起,福贵便成了一介草民,似乎有点天子被贬为庶民的感觉,反正,从前的房子是他人的,从前的田地是他人的,从前的好友也形同陌路了,仿佛全世界在一夜之间翻了个个。福贵年迈的爹,不知是否是受不了这个打击,死了。我想他爹较后来的人来说应该是幸运的,毕竟没受那么多的苦。爹死了,可生活还得走下去,我不知道福贵是以怎样的心情去向龙二借租原本是自己的田,但我想一定不会好受。从此,福贵拿起了陌生的锄头,开始农作。
福贵他娘,一把年纪,还必须开始学习如何过生活,祸不单行,最终还是病了。福贵进城为她请大夫,却被抓去当兵。经过许多波折,福贵终于回到家,他娘在他走后过了两个多月,死了。女儿凤霞也在一场大病中成了哑巴。儿子有庆也早已出生了,却不认识自己。心情或喜或悲,具体只有福贵自己清楚。然而在那个大动荡的时代,磨难并不单单发生在福贵身上,诈骗福贵家产的龙二被认定为大地主,被抓了,他在被抓时,不断喊着,"福贵,我是替你死的!"
这也应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
不幸,还远远没有停止。福贵说他的两个孩子都是为生孩子死的,有庆是为了别人生孩子而死,而凤霞则是自己生孩子,他俩都是苦命的孩子。接下来的是凤霞的丈夫,在工作时出了意外。最后是凤霞的孩子——苦根,吃豆子撑死的。
所有的亲人都走了,只剩福贵一个。难以想象,他是怎样用自己的双手捧着一把一把的黄土,将亲人掩埋。更难以想象的是这个人,居然还有勇气,继续走人生路,继续活着。不可思议!
这是命,福贵的命,注定是要这样的。福贵没有背弃他的命运,而是决定和命运做朋友,和他同生死,共命运,哪怕是在如斯困苦田地。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背弃命运,即放弃生的希望,放弃好不容易才得来的生命。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既然你的父母将你带到了这个世上,就肯定希望你能好好活下去。人,活着,不单单是为自己而活,还为别人的希望而活,活得出色,活得漂亮。
人只有一次生命,即使拥有第二次,那也不再是原先的自己了。生的宝贵在于他只有一次机会,不能反悔,如时间般,过去了,就无法挽回,我们只能兴叹一句,好好珍惜接下来的所有,珍惜活着时的每一分钟,每一秒,直至死亡
有人说,生的价值,要在你死去时才看的到。当你看见你的肉体,躺在冰冷的棺木之中,请不要害怕地立即离去,请你花费一些时间,数数别人为你而流的如珍珠般宝贵的泪水,那是你生的价值,是你所拥有的希望,很美好,很纯净,感觉上,像冬天里的雪花。
我并不否认奥斯特洛夫斯基对生的看法,只是我认为,活着就是活着,只求无愧于天地,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凭着一颗赤诚之心,或为国,或为民,或为自己。活着就是要昂首挺胸,不是畏首畏尾。不但,要靠别人的希望而活,也要让自己成为值得别人依靠的希望!
活着读后感50字 活着读后感400字篇七
小说讲述的是一位叫福贵的老人悲惨的一生。福贵曾经是一个阔少爷,家境很好,但到了他爹这一代,家道开始衰败,他爹爹生活奢侈、挥霍。而福贵比起父亲来更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吃喝嫖赌,无恶不做,终于在一次赌博中,上当受骗,把自己家的土地全部输给了别人。他的家境一落千丈,父亲也被气死。从此,他和母亲、妻子、女儿相依为命,过起了自力更生的农家生活。母亲由于过于劳累,生病在床,一次,福贵去给母亲取药,被 抓住,作为庄丁送上前线。战场上,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看到了一次次的死亡,他思念自己的亲人,渴望能够活下去。两年后,他幸运的回到了家,母亲原来已经死了。悲伤之余,唯一能让他高兴的是他有了一个儿子,但是,他不幸命运这时候才刚刚拉开序幕。
福贵家庭虽然贫穷,一家人却生活的非常幸福,儿子有庆也在健康的成长,一次学校组织给县长的太太献血。有庆由于先天的营养不良,再加上抽血过多竟然死去。福贵又受到了一次严重的打击,自此,全家完全沉浸在了一种悲痛的氛围之中。一直到又聋又哑的女儿出嫁时,全家才有了一点欢乐。然而,上天并不怜悯这可怜的人,仍旧一次一次的把难以忍受的苦难向他降临。先是自己的女儿难产而死。接着是自己的妻子难以忍受丧子、丧女的双重打击而去世。福贵只得和女婿二喜以及外甥苦根生活在一起。然而更加让人难以意料的是,二喜却在劳动时,不慎被两块水泥板夹死。自己的唯一一个亲人--外甥苦根最后也意外的离老人而去!!最后,和老人相依为伴的只有一头老牛。
一次次的死亡,都是主人公老福贵不紧不满、平静宁和的叙述出来的,该长哭当哭时,他无动于衷,该唏嘘感慨时,他不肯多谈半点。老福贵把所有汹涌的情感都潜进了冷漠的叙述之中,我的心中却引起的最强烈的震撼。我不敢想象,谁也不敢想象,如果故事里的主人公换作是我们,我们是否还有活下去的勇气!但老福贵却活了下来,而且心里感到无比的踏实。
老福贵是这样说的: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个人过了,我总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长了,谁知一过又过了这些年。我还是老样子,腰还是常常疼,眼睛还是花,我耳朵倒是很灵,村里人说话,我不看也能知道是谁在说。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我也想通了,轮到自己死时,安安心心死就是,不用盼着收尸的人,村里肯定会有人来埋我的,要不我人一臭,那气味谁也受不了。我不会让别人白白埋我的,我在枕头底下压了十元钱,这十元钱我饿死也不会去动它的,村里人都知道这十元钱是给替我收尸的那个人,他们也都知道我死后是要和家珍他们埋在一起的。
我真的不想折腾我的感情,我真的不想继续我的痛苦。但是面对着这样欲哭无泪、欲叹无声的叙述,谁的感情不像一锅煮沸的水呢? 人为什么而活着?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更是一个众说纷纭而没有结论的话题。但是,我却觉得作者余华说的更有道理。
余华这样说:活着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着的人的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福贵的妻子家珍,她对人活着的意义看的明白清楚。她告诉福贵说:“我也不知道什么是福分,只求每年都给你做一双新鞋”。这不是对余华这种“活的哲理”的最好诠释吗?活着就是这样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
《活着》像一支古老的歌谣,在向我们倾述着一个生命中脆弱与顽强、欢喜与哀伤的真相,让我们懂得卑微生命中蕴藏着些微的却如金子般闪亮的光芒,让我们懂得人性的温情能够一步步把无边的苦难变成继续前进的力量。
好好活着,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好好活着,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