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10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篇一
认识时间“星期”(大班数学活动)
1.复习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
2.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活动。
教具学具方面:录音机,录有童话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的磁带一盒。星期转盘游戏的课件,星期转盘操作材料若干套(与幼儿小组数相同)。
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学习了7以内的序数和邻数,通过挂历、台历对“星期”时间概念有初步了解。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1~7序数,2~6邻数。
(1) 复习序数:出示1~7数字娃娃(排列无序),请幼儿帮助数字娃娃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并讲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哪个数字娃娃,老师出示大写数字表示。
(2) 巩固邻数:以“数字娃娃找邻居”的游戏形式进行。
例如:老师以数字娃娃的口气问,我是2,我的邻居是几和几?请小朋友帮助我,帮我找出好邻居。幼儿可回答二、二、二、你的邻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邻居。
2.新授: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
(1)听文学作品《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的童话故事,第一遍老师口头讲述故事后提问,童话的名称及故事里讲到谁?她想干什么?幼儿回答后,老师交代本节课新授内容是认识“星期”,并提出以下问题,星期妈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它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请幼儿边听故事录音,边思考。
(2)听录音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放录音同时随故事情节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星期日至星期六的顺序),然后请幼儿回答以上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子是谁……最后一个孩子是谁?让幼儿帮星期妹妹排队,明确星期的顺序性。
(3)转盘游戏:找邻居(老师示范转动转盘,然后可请个别幼儿操作)。
规则:转动转盘后,指针指到星期x,就请小朋友讲出星期x的两个邻居。(如,星期二,星期二的两个邻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游戏反复进行4~5次。
突出强调:星期六的邻居是谁呢(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这一难点,让幼儿具有明确的周期意识,即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星期结束,下一个星期开始)。
3.幼儿操作活动 :转盘游戏“找邻居”。
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星期转盘,一组幼儿轮流转动转盘,同组全体幼儿共同讲述指针所指星期x的两个邻居是星期x和星期x。(意在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感觉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形成星期这一时间概念。)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篇二
1、幼儿初步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知道茶叶是从哪里来的。
2、幼儿观察茶叶泡水后有何变化,了解渴茶的好处。
3、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1、干茶叶。
2、录相带(采茶情景)、音乐磁带。
1、品尝茶水。请幼儿说说你喝的是什么?
2、师:你都知道有什么茶叶吗?请你说一说。
3、你眼中的茶叶长什么样子?请你画一画,看看谁画的最像。(幼儿作画,并展示在展板上)
4、出示茶叶,幼儿观察比较各种茶叶的颜色形状有什么不同。
5、幼儿讨论茶叶是从哪里来的。
6、录像。讨论:你从录像里看到什么、知道什么。
7、茶叶泡水后会有哪些变化呢?
8、幼儿讨论:喝茶有什么好处。
9、律动::采茶舞
10、活动延伸
关于茶叶的由来,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请幼儿回家后让爸爸、妈妈帮助查找资料,下次活动时请小朋友们互相讲讲关于茶叶的故事。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篇三
1.获取有关雨的信息,体验雨中乐趣。
2.倾听雨声,模仿雨打在不同物体上发出的声音。
3.感知雨水与动植物的关系,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荷叶、塑料大蘑菇、小伞、搪瓷脸盆、报纸等。
2.每人一双雨靴、一件雨衣。
3.花、草、乌龟、青蛙、小鸭等头饰若干。
1.产生兴趣
①昨天天气预报说今天要下雨。看!现在果然下雨了,我们一起到雨中玩玩吧!
②请幼儿穿上雨靴和雨衣一起走出活动室。
2.体验雨中乐趣
①引导幼儿说说雨打在手上、脸上有什么感觉,尝尝雨水是什么滋味的。
②请幼儿看看雨是怎样从天上落下来的,然后用相应的动作表示出来。
③鼓励幼儿想出各种方法(可借助玩具材料)在雨中玩耍。
④让幼儿安静地倾听雨打在小伞、蘑菇、搪瓷脸盆、报纸、荷叶等物体上发出的声音,并自由模仿。
⑤请幼儿分别到大型玩具和屋檐下听一听雨滴的声音,看一看雨打在地上溅起的水花以及雨水流向下水道的景象。
3.初步感知雨水与动植物的关系
①提供花、草、乌龟、青蛙、小鸭等头饰,让幼儿分别扮演这些动植物,体验雨水与动植物的关系。教师可示范扮演花姐姐,说:“我是花姐姐,喝了雨水(做喝雨水状)特别舒服,花也开得更大更漂亮。”
②请幼儿分别以自岂扮演的角色口吻说出与雨水的关系。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篇四
这次幼儿园组织开展的素质教育一日活动参观海洋水族馆后,孩子们对海洋里的动物兴趣越来越高,好多孩子带来自买的玩具,谈论着看到的海洋动物,从孩子们的言语中发觉他们对鲨鱼兴趣特别浓厚,有的孩子说:“鲨鱼可真大,怪不得它要吃人”;有的孩子说:“原来鲨鱼长的是各色各样的”;还有的孩子说:“鲨鱼真坏,又要吃人,又要吃鱼,我们把它消灭掉。”……听着孩子们的话语,我觉得有必要让孩子们在认识了解鲨鱼的同时,知道鲨鱼和我们人类的关系,了解其功用,激发幼儿保护海洋动物的意识。
1、通过看看讲讲,进一步认识鲨鱼,了解鲨鱼的功用。
2、激发幼儿探索鲨鱼的兴趣及有保护海洋动物的意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1、环境布置:鲨鱼图片若干。
2、鲨鱼可制成的物品的实物或图片。
3、迷宫图若干。
1、引起兴趣:猜谜:牙齿像把刀,鱼儿见了逃,海中称霸王,全身都是宝。
2、说说鲨鱼的故事:你知道有哪些鲨鱼?鲨鱼有些什么本领?等。
3、讨论:鲨鱼要吃鱼和人,那么鲨鱼对我们人又有什么有用之处呢?
引导幼儿讲述,告诉幼儿鲨鱼对我们人的有益之处,如:肉可以吃、鳍又叫鱼翅是珍贵的食品、鲨鱼肝可以制成鱼肝油、鲨鱼皮可以制成皮包、皮鞋、皮手套等。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篇五
1.感知几种秋天常见的花,知道其名称和外形特征,了解花的基本结构。
2.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加深对菊花、一串红和鸡冠花的认识。
3.知道花好看不能摘的道理。提升环境保护意识。
1.请幼儿从家中带一盆花,菊花若干盆。
2.创设《我们的小花园》小园地。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幼儿介绍自带的花。
组织幼儿参观《我们的小花园》园地,让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带来的花卉,并与同伴自由交流。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大声地介绍。
组织引导幼儿观察感知—秋天的花。
教师:看一看这些花的花朵、花的叶子、花茎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鼓励幼儿轻轻抚摸观察物,并与幼儿进行自由交流。
集中围坐,由幼儿叙述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花,描述它们的形态、特点等。对幼儿中发出的疑问即使组织讨论或针对性观察,教师和幼儿一起梳理植物的概念。(根、茎、叶、花、果)。
全面针对性观察—菊花。
每桌一盆菊花,要求幼儿根据植物的结构对花、叶、茎进行有序观察、议论和介绍。
教师:这是什么花?花是什么颜色的?花瓣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
鼓励幼儿用简洁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告诉幼儿菊花是中国名花之一,深受大家喜欢。
观看幼儿用书,进一步感知认识菊花、一串红和鸡冠花。
教师: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花?菊花是什么颜色?花瓣是什么样子的?看上去像什么?
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感知菊花、一串红和鸡冠花图片,感知衙门,她它们的特点。
教师带领幼儿边指图文边感知阅读花卉名称汉字,并学习朗诵诗歌《鸡冠花》
教师简单小结:菊花的品种很多,且大小不一,有黄色、红色、白色等,有的花瓣是一丝一丝的像烟花;有的花瓣像卷曲的头发;一串红的花是红色的,一朵一朵排在花茎上,像爆竹;鸡冠花的花朵有红色的、黄色的很像公鸡的鸡冠。它们都是秋天的花卉,都在秋天开放。
开始部分调整为组织幼儿到小区内感知认识秋天的花卉。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篇六
1、 通过操作活动,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是否吸水,吸水之后又会有什么变化。
2、 体验小组合作的快乐,并学会将观察结果进行记录。
3、 增强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
1、 餐巾纸、瓦楞纸、报纸、木块、海绵、棉花、锡箔纸、雨衣布每小组一份。
2、 记录表、笔人手一份。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变个魔术。
将纸巾拧成的纸条竖着放进装有彩色颜料的盘子里,纸条慢慢变色了。
讨论:
1、把纸条放进颜料水里,你发现了什么?
2、为什么水会“爬”上去?
师:纸巾变色了,是因为它把颜料水吸进去了,那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能吸水呢?
1、 逐一出示物品,并加以认识。
2、 出示大表格,知道第一行是物品的名称,大家集体猜测、判断,能吸水的打√,不能吸水的打×,不能确定的打?
3、 幼儿分组记录猜测结果,记录在表格的第一行,教师巡回指导。
4、 集体讲述,每组选一个代表讲出本小组讨论的结果。
把各种物品放入水中,试试它们到底能不能吸水,并在表格第二行记录实验结果。
2、 验证猜测结果。
大家把猜测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看看哪个比较有争议,可以再次实验。
3、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实验结果,发现餐巾纸、瓦楞纸、报纸、木块、海绵、棉花都具有吸水性,而锡箔纸、雨衣布没有吸水性。
老师将一些吸水慢的和一些没实验过的物品投放在区角里,让孩子们利用其他时间自己去尝试,并做好记录。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篇七
1.初步了解物体沉浮,激发幼儿探索、发现的乐趣。
2.体验玩水的乐趣,对操作活动感兴趣。
3.学习把沉、浮物体作简单分类和记录。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雪花片,石头,积木,海绵,点心盘(幼儿操作材料)。
2.记录纸人手一份,
3、蚂蚁过河图片。
1、出示图片导入,激发孩子的兴趣。
师: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们出来玩了,瞧,这是谁呀?(小蚂蚁)
师:小蚂蚁爬着爬着饿了,发现远处有棵苹果树,就爬过去,可是面前出现了一条小河,请小朋友帮蚂蚁想想能用什么办法可以过河?
(1)请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2、幼儿自由操作探索。
师:“瞧,这些材料谁能帮蚂蚁过河吗?我们来试试吧!”
3、认识沉与浮现象。
(1)教师做沉浮实验。
(2)巩固幼儿对沉浮现象的认识
4、幼儿再次操作,并记录操作结果。
师:这次请小朋友操作,把能浮起来的材料贴在记录表上。
(1)幼儿自己操作,并记录结果
(2)个别幼儿上台操作教师请一幼儿操作,同时将结果记录下来。(规则:拿一操作材料放入水中,浮起来的就把这种材料的图片贴到小河里,沉的则不需贴。)
幼儿集体纠正。
4、小结
师:小朋友们想的办法真棒,可以帮助小蚂蚁过河啦,我们再去找找还有什么材料也可以让小蚂蚁过河吧(幼儿离开活动室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想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教师抓住幼儿园喜欢玩水的特性,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通过观察、探索,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初步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篇八
1.能运用多种感官探索感知沙子、石子、黄豆的不同特征。
2.会用耳朵辨别三种材料发出的不同声音。
3.关注身边的'自然物,有探索的兴趣。
沙子、石子、黄豆,盆子、罐子、椅子。
1、“我们身体有什么宝贝?他们各有什么作用?”(引导幼儿知道我们要用6个宝贝:眼睛、鼻子、耳朵、嘴、手、脚进行探索活动。)
2、“小朋友们请看,椅子下面藏着什么好玩的东西?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沙子、石子、黄豆.)
1、“你们想玩吗?想怎么玩?”(要求:蹲下来玩,轮流玩三种材料,注意不要把材料撒到盆子外面。)
2、“你怎么和他们玩的?你玩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师小结:不同的东西摸上去有不同的感觉,看上去也有不同的感觉。
1、“欢迎罐子宝宝,请小朋友们想办法用罐子宝宝和三种材料制作一种乐器。怎样才能让这些东西发出好听的声音?”
2、幼儿玩,教师引导幼儿:装一装、摇一摇、听一听、倒一倒。
3、反馈:“你是怎么让罐子宝宝发出好听的声音的?罐子是怎么会有声音的呀?(打开验证)谁能发出相同的声音?请相同声音的罐子宝宝来一起唱唱歌。”
4、思考:“你们的罐子宝宝为什么发出的声音不一样?”(不同的东西发出来的声音不一样)
1、出示三个罐子:“沙子、石子、黄豆玩捉迷藏躲进罐子里,你会把它们找出来吗?考考你们不打开盖子看,你有什么更聪明的好办法吗?原来听声音就能很快找出它们是谁?那我们仔细听听,这个罐子里是谁?”
2、再请几名幼儿上来辨别,教师引导:摇一摇、听一听、说一说(与它告别的话)。
1、沙子、石子、黄豆都有自己的家,看一看,这是谁的家?(示范送罐子宝宝回家)
2、幼儿探索游戏:摇一摇、听一听、送一送、说一说。
3、检查验证:老师带领幼儿打开验证,发现错误及时随机应变作出处理。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篇九
1.了解哪些材料特别能引起痒的感觉,人的哪些部位特别怕痒。
2.得到情绪的宣泄和释放。
羽毛、海绵、毛笔、积木、记录单、记号笔
1.师:你们知道自己身体的每个地方吗?
2.师:那听好我的口令做动作:跺跺你的小脚,拍拍你的大腿,对对你的小腰,捏捏你的胳肢窝,耸耸你的肩膀,摸摸你的脖子,拍拍你的头顶。
3.师:刚才我们用双手接触了身体的一些地方,相信大家都有不同的感觉,那在你们的身上有哪些地方特别怕痒呢?
4.师:请你们两个小朋友一组,相互挠一挠,在自己觉得痒的地方贴上即时贴。
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6.交流:你身上哪些地方特别怕痒?你怎么让他感觉痒的?
7.师:人身上怕痒的地方原来有这么多。
1.师:老师身上也有怕痒的地方,昨天晚上觉得脖子上特别痒,但不知道是碰到了什么东西才痒的,今天,我就把昨天碰过的东西都带来了,看看有些什么?(羽毛、海绵、毛笔、积木)
2.(出示记录单)师:这是它们的标记和记录单,请和好朋友用这些材料相互试一试,看看哪些材料特别能引起痒的感觉,在材料下面画上自己喜欢的标记。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交流:你认为老师是碰到了什么东西才会觉得痒的?为什么?
5.小结:原来老师昨天晚上碰到了羽毛、海绵、毛笔这些东西,才感觉痒的。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些毛茸茸、软绵绵的东西特别能引起痒的感觉,一些硬硬的东西不太能引起痒的感觉。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能够引起痒的感觉呢?那我们去找找看吧。
修改意见及建议:
1.教师可从生活经验导入,让幼儿回忆一下在家和大人一起玩挠痒痒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2.活动开始部分的动作做的过长,可以直接以生活经验导入。
3.目标二调整为“在相互挠痒痒的过程中得到情绪的宣泄和释放”。
4.准备一张大统计表,在小组统计表展示出来后,引导全体幼儿一起统计。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篇十
根据《指南》所提倡的“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我们设计了本次活动“好玩的冰”。通过两次探索:玩冰——冰中取礼物,让孩子们在与冰的亲密接触与操作中具体感知冰的特性并获得冰融化经验,最后在欣赏夹心冰块制作过程中激发幼儿动手制作冰制品的兴趣。
1.感知冰透明、冰冷,光滑,能化成水等特性。
2.能想办法让冰融化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冰块,杯子,夹心冰块,积木、筷子、热水、盘子,毛巾,盆,ppt
1.出示冰,激发兴趣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玩的东西,看看是什么?老师把冰放在后面的杯子里,请你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等一下回来告诉老师冰是怎么样的?
2.幼儿探索并交流。
提问:冰是怎么样的?
3.小结:原来冰看上去是透明的,摸上去凉凉的,滑滑的,玩一玩,还会变成水。
1.提出要求老师想送你们一些小礼物,可是这些礼物都藏在冰块里,你们要想个办法才能拿到礼物,想个什么办法呢,谁来说一说?你们觉得这么多的办法都能拿到礼物是吗?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热水、木块、小棒,请你去试一试,看谁能够拿到礼物。
2.尝试取物并交流你用了什么办法拿到了礼物?你发现最后冰变得怎么样了?
3.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出了好多办法,有的用热水泡冰块,有的用小棒搅拌,还有的用木块敲,冰块慢慢化掉了,越来越小,最后大家都成功地拿到了礼物,真开心!
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把礼物放在冰块里面的?谁先来猜猜看。(幼儿猜想)还是请夹心冰块宝宝自己来告诉你们吧。(播放ppt)
活动反思:
冬天是一个雪白的世界,冬天也是一个奇特的世界。晶莹剔透的冰,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他们对冰有着浓厚的兴趣,可对冰的认识仅仅只是一些感性的经验,对于冰的特性并不是很了解。在开展“冬爷爷的礼物”主题活动中,我从孩子们的生活中选材设计教学方案,让孩子自己动手实践,唤起他们的已有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