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极简欧洲史读后感3000(3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极简欧洲史读后感3000篇一
全书分为上下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只有两个章节,第一章是古典时期到中世纪的简史,主要讲述了欧洲文明的三个组成元素,
一是代表着科技和文化的古希腊罗马学术;
二是代表着政治和宗教的基督;
三是代表着军事武力和战士文化的日耳曼蛮族。
这三个元素相互影响,相互对立和强化,首先是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公开表态支持基督会,罗马帝国变成基督的天下;其次是基督为了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教义,将古希腊和罗马的智力成果保存下来;再次是日耳曼蛮族入侵后,发现自己在科技、政治等方面落后太多,逐渐接受了基督文明,最终这三大元素形成了欧洲文明的内核。
第二章主要讲述了自公元1400年开始的近代欧洲史。
通过古典时期三大要素的融合,掌握着先进文明的基督成为真正的统领者,拥有了无比的权力和财富,但宗教的腐败也从很大程度上造就了黑暗的中世纪。进入近代欧洲,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浪漫主义运动为代表,以各种方式消减了教会的权威,极大促进了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思想和自由更加解放,也造就了更加灿烂的欧洲文明。
第二部分由六个章节组成,均是一些细节性的描述,从战争、民主、宗教和政治、语言、平民生活等角度对欧洲历史和文明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一)要重视内部控制
从单位管理的角度,内部控制主要有两大核心内容,一是相互监督和制约,二是具备完善的规章制度。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看,结合本书的内容,以及我国历史的兴衰来看,也要讲求内部控制,一是要加强民主监督,加强对公权力的监督和约束。“并非所有东西都归国王所有”,是欧洲政府思维的基石,也是欧洲自由和繁荣的基石。
历史上欧洲的国王比较悲催,既受教皇的控制,又受贵族的制约,一不小心还容易被送上断头台,所以欧洲的君王大都谨慎低调。反观我国甚至整个亚洲的历史上,因权力缺乏约束而实施暴政、纵情声色的`君主屡见不鲜,造成国力衰落的同时,也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二是要依法治国。建立起完善的法律制度,并有效实施。从书中看,从《摩西十诫》、《查士丁尼法典》到《拿破仑法典》,欧洲的法治思想贯穿始终,现代社会的许多法律,几乎均根源于欧洲。
(二)要重视科技和创新
第三次工业革命之所以源自欧洲,很大程度上源自于欧洲对科技文明的重视一直没有间断,从古典时期希腊人的科学精神开始,到基督保存古希腊和罗马的智力成果,再到科学革命对传统的挑战和颠覆,欧洲的科技文化一直没有间断过。目前的中美贸易摩擦也再度证明,科技和创新的极端重要性。
极简欧洲史读后感3000篇二
这本书的是讲述从希腊文明到罗马文明再到蛮族入侵,进入中世纪,再开始新教革命,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工业革命的一段发展史。 整个文明的进程层层递进, 希腊文明奠基了哲学、科学,罗马文明保存了希腊文明并举国支持基督成为国教,而北方蛮族与东方伊斯兰的入侵让罗马帝国名存实亡,罗马帝国从此以宗教权威延续,进入长达一千年的中世纪。
中世纪主要分为农民、贵族、国王、教皇,国王与教皇不断争夺权力,如果国王胆敢公开反对教皇,教皇开除国王的宗教籍,国王的统治合法性降低,贵族就有不听命国王的可能,教皇本身没有真正的统治权,所以最终教皇与国王没有哪一家可以独大。
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新教开始独立,新教主张上帝在自己的心中,每个人都可以自己解读圣经,虽然同样信奉上帝,但是教皇、主教的地位高速降低,以英国为主开始真正宗教独立,此时浪漫主义开始开始拥有了自己的雏形。
不知道是宗教改革的原因,还是日心说的普世,宗教开始逐渐不再成为人们的核心,像希腊科学,以及很多古典的东西变成主流,文艺复兴兴起。
而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牛顿的万有引力,直接打开了科学革命的魔盒,从此主流观开始从,古典是最好的到未来是最好的。
间接推动了人权主义,从而有了英国的光荣革命,法国的法国大革命(我的理解是,由于宗教的削弱,导致了王权的不稳定,所以推翻王权成为了合理的借口)
而经过一系列的改革过程,英国率先工业革命,带领欧洲成为世界的先驱。
我在阅读全书读到的主流内容如上,在此还是需要写一写自己的理解,如果我是一个生活在中世纪的农民,我除了信仰上帝,每天种田缴税,几乎无事可做。 而其实大部分人现在的生活与中世纪的农民并无区别, 我们在一个黄金的时代,万类霜天竞自由,有很多的时间去完成自己的想法抱负,有很多的爱好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明朝那些事》在结尾的时候说: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希望大家能真正去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式,在目标与体验的人生中快乐的生活下去。
极简欧洲史读后感3000篇三
《极简欧洲史》将欧洲定义为一个"怪物",一个包含并且能坚持强多元的文化混合体,全文反复阐释、证明着这一点。而这个多元的混合体,大致发轫于爱琴海沿岸的希腊雅典,文中第一章就如此说到。欧洲拥有101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然而该书却仅以爱琴海沿岸地图为封面,这也能从侧面说明作者认为希腊思想指引了欧洲千年历史的奔流。
今天的欧洲是许多个国家组成的,但在很久很久以前,大部分的土地上只有一个帝国——罗马帝国。古罗马帝国的版图西起西班牙、不列颠,东到幼发拉底河上游、南自非洲北部,北达莱茵河与多瑙河一带,辽阔无边。
古罗马人虽然打仗一流,但哲学、数学、艺术、文化等还是要向古希腊学习,这是第一个元素的形成。另一个元素紧接着也奇妙的开出了花,本来基督是犹太民族中的一支,是个小众宗教,罗马人不信的,但是君士坦丁大帝公开表态支持基督会,于是乎罗马人携着古希腊的文化和基督结合了,这是第一个。
然后,更好战的日耳曼人从北方打来了,当时罗马已经分为东罗马和西罗马,西罗马帝国于476年灭亡。这一年,作为分界线,前面是古典时期,后面就跟着中世纪了。中世纪漫漫一千年,东罗马帝国苟延残喘,欧洲真正的主人成了无知好战的日耳曼人。无知要学,好战要改,国家要建,但是他们毕竟是新手,手腕不强,各据一方,没有一个统一的帝国出现,格局就这么定下来了。
这里出现了第二个,这些国王为了维护统治,首领把占领的土地分封给他的战士们。这些战士成为贵族,条件是一旦国王需要军队这些贵族就得供应。但逐渐的这些贵族开始视土地为己有,情况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但也正因为如此,国王的权力一贯薄弱,而"并非所有东西都归国王所有"正是现代欧洲政府思维的基石。所以欧洲搞出了民主,而中国一向专制。
到这里,还剩最后一个,日耳曼蛮族竟然也支持基督。结果是罗马帝国虽然覆灭了,但教会幸存了,带着它那套统治天下的规则,与国王们形成了联盟,当然同时也产生纠葛。直到1400年,这个怪异的联盟才告终结,近代上场了。
首先是15世纪的文艺复兴,"随着文艺复兴来到,欧洲社会开启了它漫长的世俗化过程。"
接着是16世界的宗教改革,文艺复兴还只是回望古希腊,宗教改革却是要革现有教会系统的命。宗教改革其实很简单,就是以马丁路德为首的信徒,开始从教廷手中抢夺《圣经》的解释权,加上印刷术的发明,教廷的权威一落千丈。
在这之后,17世纪,科学革命,18世纪,启蒙运动,人们开始将理性"运用在政府、道德观念、神学和社会的改造上"。随着思想启蒙,著名的英国光荣革命,法国大革命接踵而至。
同样比照旧时代的中国。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就此成为中华唯一的正统,人民的思想创造都不能跳出儒家思想的范畴,否则就不可能得到统治阶级上层社会的认可,不可能实现彼时时代所定义的人生价值。儒家思想无疑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智慧结晶,它对中国乃至亚洲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甚至到如今一些诸如管理学、经济学等新兴学科都能从中汲取到不一样的养分。然而,统治阶级手中的儒家思想客观来说也成为了局限人民思想爆发力的枷锁,遮蔽了无数先贤探索的眼睛。明代"片板不得下海"的海禁则加剧了浮云遮望眼的病症,直到鸦片战争的硝烟刺痛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我们才发现我们的思想究竟落后了西方人几百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人民当家作主,让思想兼容并包,只有做到这两件事,才能真正让中华民族由"后进生"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