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农业服务调研报告(4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到你哟!
农业服务调研报告篇一
(一)组织形式
xx区辖龙宝、天城、五桥三移民开发区,共92个乡镇、街办。xx区农业局下设信息中心,三开发区农业局都设有专门信息部门,各乡镇、街办设有农技站。20xx年我局在余家、李河、分水、响水、甘宁、九池、白土、新田、龙驹、走马十个乡镇建立信息服务站,为每个乡镇配置方正飞越三6230品牌电脑一台和方正文绘1000c彩喷打印机一台。并对100多名农村信息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十个乡镇信息服务站建立后,承担着本地区信息服务工作。今年正在建设的乡镇信息服务站有凉风镇、河口乡、武陵镇、铁炉乡、熊家镇、天城镇、五桥镇、太龙镇、白羊镇。乡镇信息服务站均设在乡镇农技站(乡镇农业服务站)。
(二)工作定位
xx区农业局信息中心负责全区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全区信息网络建设、局中心机房和局域网维护、办公系统和公众网建设维护、综合信息的整理和对外发布。三开发区农业局信息部门负责本开发区的信息体系建设和管理和网络维护,指导乡镇信息服务站开展信息工作。乡镇信息服务站负责向农民直接发布信息、指导生产,对外发布信息并承担上级业务部门布置的各项信息报表和材料的上报。
(一)xx区农业局向社会提供农业信息服务的形式
1、20xx年5月建成xx区农业局计算机局域网,并接入宽带互联网。9月使用xx市农业局统一开发的“xx市农业局信息管理系统区县版(办公自动化)”,用户从互连网通过密码登陆,用户扩大到全区农业系统各单位(包括三移民开发区农业局)和龙头企业、重专大户、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区各涉农部门、各新闻单位和区分管农业的领导,通过办公网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交流。互连网登陆方式特别有利于基层乡镇获取信息并节约通讯经费。
2、xx区农情信息中心、xx区农技站。五桥开发区农业局20xx年建成的五桥农村经济网。
3、、开展农作物病虫可视化预报。按照区政府的.分工,灾情方面我局重点负责农作物病虫灾害的收集和发布。为抓好此项工作,20xx年我局投资6万多元,购置了摄像机、数码像机、非线性编辑卡、高配置电脑、双监视器等全套视频编辑硬件设备,开展了农作物病虫害的可视化预报工作,节目安排在xx区新闻节目之后天气预报之前的黄金时间播出,在农村收视率高达87%,成为我区农村大多数农民必看的电视节目。通过此节目,对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方法及时进行了电视预报,并介绍了大量新农药和农作物新品种(通过播放新农药广告还解决了部分栏目经费),使我区的农技宣传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4、与本地新闻机构密切合作,万州日报、三峡都市报、万州电视台主要从我区农业网络上获取农业最新信息和新闻线索,今年采编发布农业新闻34条,在《万州日报》开辟《金土地》栏目,宣传农业新技术、农业新思路。
5、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经纪人和种养经营大户加入全国农业信息联播“一站通”,鼓励他们利用“一站通”开展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为其分配“一站通”代码,指导他们上网查询资料、发布信息。
6、建立农产品市场价格采集点,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服务。
7、编制《农情快报》,向社会各界宣传。
8、建立重点企业家、重点户通讯录,不定期提供信息,联系企业35家、重点户180户,如鱼泉榨菜厂、太白酒厂、三峡果汁厂、利民粮油加工厂等。
9、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每年定期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宣传农业科技知识、农业技术。
10、通过示范点(示范园区)传递信息。
农业服务调研报告篇二
公益性农业服务体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农业部门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抓手。xx市公益性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如何?带着这个问题,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专家组成调研组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
我市公益性农业服务体系的建设
在调研中我们感到,我市公益性农业服务体系还很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亟需认真解决。
(一)公益性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需进一步明确
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需要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提供服务,更需要政府对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公共性的服务。在调研中我们感到,有的区(市)县对建设公益性农业服务体系,认识不到位,缺乏系统工作目标。因而,抓公益性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时,力度不够,工作不落实,有的地方甚至还出现了农业服务体系“线断、网破、人散”的严重情况。
(二)公益性农业服务的机构设置需进一步完善
以来,我市对农业行政管理体制和公益性农业服务体系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有的区(市)县农业部门进行了改革,并组建了新机构,但公益性农业服务的机构却没有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形成了“局中局、局中办、局里有中心、办里有中心”,难以发挥作用;多数区(市)县设立了农业、畜牧、农机片区站,有效地开展了服务,但有的区(市)县却是应付了事。在设立农业、畜牧、农机片区站上虚晃一枪,形成了“有站无人、有人无站”;有的区(市)县对乡镇与农业、畜牧、农机片区站的管理关系没有理顺,职责不清,管理不到位,既影响了作为乡镇政府组织农业经济发展的职能发挥,也使片区站的工作难以有效开展;有的区(市)县农业、畜牧、农机片区站设置得不够合理,服务范围过大,不利于方便群众,有效服务;有的区(市)县农业、畜牧、农机片区站设置较分散,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有进一步整合和综合利用的空间。
(三)公益性农业服务体系的基础需进一步强化
在调研中我们感到,农业公益性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是近年来我市农村各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较差的。一是办公条件差。市和县级的公益性农业服务机构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缺办公用房、缺设备,设施简陋不配套、整体办公条件差等问题。有的县级公益性农业服务机构由于一个单位没有集中的办公用房,被迫分成七、八个地点办公,据农业部门统计,全市公益性农业服务机构租用或借用办公场地办公的占95%以上;县级和片区站缺乏专用仪器设备和必要的配套设施的占80%以上;县级和片区站无机动交通工具的占73%以上;近远郊三分之二的区(市)县片区站没有集中统一的办公场所。二是人员专业状况堪忧。组建农业片区站时,全市录用的片区站人员中,
性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针对我市公益性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我市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建立高标准的与之相适应的农业服务体系作为保障。我市公益性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条件具备、时机成熟,应当在深化改革、增加投入、强化基础、完善体系、提供服务、增强效能上下功夫。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进一步深化公益性农业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公益性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强化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保障,是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是农业部门“管”农业的重要手段。我们应当把公益性农业服务体系的建设放到重要议事日程上。牢固树立抓公益性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就是抓农业基础地位的夯实,就是抓“三农”工作,就是抓现代农业发展,就是抓新农村建设的观念,切实加强对公益性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领导,切实推进公益性农业服务体系的建设。
(四)要进一步加强公益性农业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我市公益性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应放在基础设施建设
上。建议按照“三化”(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五有”(有办公场所、有设施设备、有专业队伍、有工作经费、有规章制度)的要求夯实基础设施(见:附件3、附件4)。关于市级公益性农业服务机构。应通过现有资源的整合、资产置换和市财政投入等办法,统一规划建设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市级公益性农业服务机构的办公用房,完善其设施设备,使之真正成为全市公益性农业服务体系的龙头。关于区(市)县公益性农业服务机构。应整合现有的农业、畜牧、农机等服务资源,采取市、县财政支持,市财政承担大头的办法,统一规划建设县级公益性农业服务机构办公用房,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使之真正成为承上启下的公益性农业服务体系的纽带。关于乡镇公益性农业服务机构。按照“五统一”(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采取市和县两级财政投入,市财政占大头的办法,建设乡镇公益性农业服务机构的办公用房,配备基本的设施设备,使之真正成为公益性农业服务体系的基础。关于村级公益性农业服务机构。村级公益性农业服务直接面对千家万户。在建设上,不宜大兴土木,应利用村的“活动中心”,调剂出一块作为服务基点的办公用房,再配备必要的设施,使之能真正开展有效服务。
(六)要进一步推动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的配套建设在抓好公益性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还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着力推动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的发展,使之与公益性农业服务体系相得益彰。为此,建议应着手制定和实施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发展,包括农技、动防、繁育、农产品安全、金融、担保、保险、产权交易、防灾减灾等在内的整体规划;着手制定和出台鼓励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发展的政策措施,使其健康发展。
农业服务调研报告篇三
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三农”问题是国家非常重视的问题,不仅关系到经济发展和国民素质,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优化金融服务是支持农业经济的有效发展路径。分析了农业经济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金融服务和政府扶持体系、明确农业产品定位等相关建议。
农业经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
农业经济和优化县域金融机构服务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三农”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和研究的问题。只有对农业产品进行有效规划和定位,对金融服务机构进行完善并服务优化,才能确保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1.1农业经济的发展受到资金需求膨胀和供给约束的阻碍。近年来,随着国家提高对农业的重视度,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升,更加科学专业。农村经济组织成立以及农业企业加入,使得农业生产和经营规模也在持续扩大,农业的资金需求总量也迅速上升[1]。农村经济主体还处于发展初期,资本实力还很薄弱。要想实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就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目前只能通过银行贷款获取资金。虽然社会上很多商业金融机构加大了信贷集约力度,但他们普遍追求低风险高利润的商业化目标,而农业生产属于“低收益高风险”行业,导致很多金融机构不会贷款给农业经济主体。部分地方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开展支农业务,但是只针对相关农产品收购,如粮食、食用油等,对于贷款业务开放的很少。农业银行大多实行城市化的经营模式,对授权和授信以及评级制度等严格要求,无法满足农业信贷资金需求。银行的信贷资金大多供给少数具有规模的民营企业经济,对农业信贷的供给很少。调查显示,大部分农业信贷资金来自当地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成为支农主力,但大部分为农户的小额贷款,只能保障农户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无法满足农业生产规模化和产业化的资金需求。1.2农业市场风险对金融组织的支农业务造成影响。近年来,各项支农政策出台,对农业生产和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落实,促使农业经济不断发展。但农业经济依然受到市场信息滞后的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放缓。同时,受到自然灾害频发以及较大规模禽流感等影响,加大了农业产业的市场风险。因此,金融机构在对规模农户和农业企业进行资金扶持的.过程中,要对农业市场风险和信贷约束进行双重考虑,这就会对农业信贷造成一定影响,阻碍了农业企业化的发展[2]。1.3金融服务无法满足农业经济需求。金融服务无法满足农业经济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信息不对称。一些金融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缺乏积极主动性,对农村和农户的生产资金需求没有进行深入了解,导致支农服务不到位。例如有的农户具有一定的经济条件,但是无法找到合适的担保人,因而无法贷款;有的农户有贷款需求,但是不知道如何申请贷款。其次,信贷工作人员较少,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在金融信贷服务系统中,专职的信贷工作人员较少,无法及时为农户提供信贷服务,造成金融服务效率低下。再次,金融服务机构缺乏科学的贷款定价机制,对农户贷款造成了一定影响[3]。1.4相关政府部门的扶持机制和风险规避机制不健全。农业属于弱质产业,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地方政府的政策性义务和风险。这违背了金融机构的商业化经营理念,也降低了金融机构对农业经济的支持率。这种情况与地方相关政府对市场风险的补贴、信用建设、农业风险投资以及保险等的金融安全运行制度不健全和不完善有一定关系。
2.1完善相关政策,促进金融服务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首先,树立大农业观念,把农业经济发展归纳到县域经济中,严格防范市场失衡现象。其次,加强对农业产业的专业指导,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对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农户和处在成长阶段的农业企业进行专业指导,让农户和企业更加科学地开展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人民银行和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应与地方政府进行沟通交流,对本地区农业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制定明确的金融服务实施计划和意见,引导金融机构对信贷投向进行合理安排和调整,加大对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农户和农业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人民银行可以通过支农再贷款、再贴现等相关政策进行调控,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再次,构建有效的信贷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了解农业项目的发展状况、生产周期以及资产质量等情况,从而对农业产业的信贷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并在金融系统中发布信息,适当开展政策指导与调整工作,从而有效预防农业信贷风险。最后,完善信用建设与评价体系。建设完善的信用制度体系,通过各类媒体大力宣传信用评价。将不良信用者进行公布并拉入黑名单,同时实行相应的惩戒和信用再造,促使人们提高对信用体系的重视,从而促进农业金融协调发展。2.2金融部门应制定完善的制度,明确职责。根据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制定完善的制度,对相关金融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分工,加大金融部门对农业企业的支持力度。首先,农业银行要提高机构运作效率,做好职能转换工作。通过小额扶贫贷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业综合开发等方式,以政策性信贷的方式积极开展助农贷款业务,还可以适当开展粮食加工等商业性信贷业务。对支农布局进行重新规划,对龙头企业、规模农户、农村建设等进行重点支持。其次,农村信用社应当以小额农户贷款和联户联保贷款为基础,对农户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以及其他农产品经营等进行资金支持。再次,制定相应的金融服务公约,对其他金融机构进行引导,使其参与到农业生产中,改善农户资金短缺的状况。还可以引导民间自发性的金融支持,从多方面解决农村资金缺乏问题。2.3完善信贷创新和风险定位体系。首先,开展多样化的信贷业务。金融机构要在现有的信贷种类基础上,对信贷业务进行创新,开展多样化的信贷业务,加强信贷种类的开发工作。例如针对产业链中的个体农户,可以通过龙头企业进行担保贷款,使其形成利益关系,促使个体农户向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对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农户,可以实行抵押贷款;对普通产业化企业,可以实行协议贷款,协议贷款可以先由乡镇政府部门拿出3%~4%的财政收入作为协议贷款风险补偿金存入金融机构,一旦出现风险,先用这部分资金进行偿还,剩余部分由贷款企业和政府部门按照一定比例分别进行偿还。对农业龙头企业实行资产抵押贷款时,政府部门可以进行协调,以多家企业联保的方式开展。其次,提升金融服务质量。金融服务部门除处理信贷业务外,还要开展汇兑、结算、票据以及理财等业务。特别是地方农村信用社要加强业务电子化,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使业务更加快捷高效的开展。再次,完善风险定价体系。金融机构要根据市场风险评估建立完善的风险定价体系,对农业市场进行科学有效分析,根据市场风险进行合理的贷款定价,在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的同时,公平开展金融服务,实现效益与信誉的有机统一。2.4完善政府扶持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首先,各相关政府部门要建立相应的扶持政策,指导金融行业的工作有序开展,从而起到维持市场秩序的作用。其次,地方政府可以将每年的支农资金按照一定的比例,以项目融资贴息的方式进行支付,引导其他社会金融机构投入到农业生产领域。再次,对于优质的农业龙头企业,可以考虑让其发行短中期债券或者加入创业板市场,开展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的融资。最后,政府还可以结合金融部门根据农户的实际情况和生产需求开展财产抵押贷款。农民可通过房屋抵押办理个人经营贷款,还可以通过林权、土地抵押进行大额度的贷款业务。针对专业种植大户的贷款服务可以在贷款期限和额度上给予扶持,如将额度提升到1000万,贷款期限可长达5年等,还可以进行大中型农机具的抵押、农副产品抵押以及“公司+农户”等“三农”特色担保方式提供贷款服务。
农业经济发展离不开优质的金融服务。要不断完善相关金融政策,并根据当地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金融服务实施计划。金融部门自身也要完善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分工,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大力扶持,建立相应的帮扶政策,对金融行业进行指导,维护市场秩序,发挥政府功能,引导更多的社会金融机构参与到农业生产中,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服务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业经济得到快速有效的发展,从而为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农业服务调研报告篇四
为全面掌握河南省__市农业信息服务工作情况,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研究对策,更好地做好农业信息化工作,加快我市农业信息化进程,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农业局、市移动公司组织联合调查组,于20__年3月14日—17日,对我市两县三区10个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6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20家种植、养殖大户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业信息化对发展农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市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种植、养殖大户及农民经纪人的信息化意识不断增强,信息运用取得明显成效。20__年市农业信息中心通过互连网络发布信息18000多条,通过手机短信发送农业信息100多万条户,及时准确地为农民提供了政策、技术、市场等信息,使农民获得信息后,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召陵区老窝镇下堤于村辣椒经纪人于树理20__年购买电脑,接通互联网,经常上网查询政策信息、技术信息、市场信息等,对同行和群众无偿提供信息服务,带动致富人数达400人。20__年于树理从网上了解到辣椒价格将有很大上升空间,及时以每公斤10元的价格收购5万公斤,在较短时间内全部以每公斤20元的价格出售,获得经济效益数十万元。临颍县王岗镇梁岗村的辣椒经纪人黄根民20__年8月在__农业信息网、湖南辣椒网上发布了辣椒供应信息,当月湖南省就有一家经销商与其联系,一次交易就出售辣椒70多吨。
(二)全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形成。20__年我市建成了市级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平台,20__年成立了市农业信息中心,配备了专业信息技术人员。舞阳县、临颍县、源汇区、郾城区建成了4个县级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平台。20__年建成了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44个;培训骨干农民信息员106名,分布在各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农业服务中心。农业信息化示范村建设扎实推进,规模逐步扩大。市农业局还组织20多名专家及技术人成立了涵盖农业政策、农业技术、畜牧养殖、林果种植等10多个专业的专家组,开通了专家手机热线,及时解答农民群众咨询。市县乡村四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三)农民信息化意识不断增强,信息需求不断拓宽。这次调查的8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增强,配有上网设备、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临颍县联泰食品有限公司、召陵区康达实业有限公司已建有自己的网站,宣传企业形象,展示产品,提高知名度。郾城区新店镇周庄草莓种植大户权国强经常到镇农业信息服务站上网查询信息,带动了周边农户草莓品种、种植技术的更新,提高了经济效益。在调查中还发现,农民对信息的需求也在不断拓宽,农民关心的不仅是种植、养殖技术信息,农村政策、农村文化等信息同样受到农民关注。种植、养殖大户及农民经纪人对信息需求方面更加广阔,不是仅局限于掌握当地信息,还要了解全国的市场行情、产品信息和供求情况等。
(四)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渠道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我市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渠道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市农业局与市移动公司20__年合作共同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通过移动短信平台为农民免费提供信息服务,目前,接收到农业信息的农民手机用户已发展到近20万户;20__开展开展“送科技、送信息、送文化”三下乡活动6次,举办专家现场咨询活动20场次,接受农民咨询达2万多人次;印发农村政策、市场信息、技术信息等宣传资料20__0多份,发放农业科技书籍500多册,编发《农业信息》53期。
(五)农业信息带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发展。随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民经纪人及种植、养殖大户信息化意识的提高,对信息的需求日趋增加,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信息传递模式。召陵区老窝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工会联合会配备了上网设备和专职信息员,免费为农民提供信息查询和发布服务;设立了农业科技书籍专柜,免费供农民借阅。源汇区空冢郭乡金色农庄种(养)殖协会组织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发布市场信息,引导农民运用新技术、新成果,掌握市场动态。信息传播、交流促进了农民增收,增强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带动了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我市农业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一)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个别单位有关干部和工作人员对农业信息化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农业信息化对加速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对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把农业信息化建设简单地看作是电脑网络建设。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农业信息化的快速推进。
(二)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市农业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县(区)、乡(镇)的农业信息化工作已经有了明显成效,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有个别县(区)、乡(镇)农业信息化建设推进缓慢,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和农民信息员作用没有很好发挥,县(区)之间、乡(镇)之间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影响了我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整体进程。
(三)信息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目前我市仅源汇区、召陵区经编委批准成立了专门的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其他县(区)均没有专门的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和专职工作人员。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辐射面小,距离较远的农民到农业信息服务站查询信息很不方便,信息传递相对较慢,对于时效性强的信息就失去了意义;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工作人员少,掌握知识不够系统,信息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村级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比较薄弱,全市村级信息服务点数量少,覆盖面小,不能完全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信息需求。
(四)资金投入不足,网络基础设施薄弱。我市农业信息服务网络虽已具备了一定基础,但市、县(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缺乏后续资金投入,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无财政资金投入,网络完善及维护和农村信息员培训经费不足。网络设备、信息采集设备老化,市、县、乡三级农业信息服务机构的信息采集、整理和发布手段都比较落后,信息处理、传播过程缓慢,影响了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市农村上网用户6000多户,占全市农户51.97万户的不足1.5%,部分农户虽已购置电脑,但无法上网。
(五)信息资源缺乏有效整合。目前农业信息资源主要以农业部门和涉农部门拥有为主,信息分布比较分散,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管理机制,各涉农部门之间以及各部门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共享程度低。同时,在信息分类、分级、收集渠道和信息应用环境等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信息结构不尽合理。
(六)农村信息员队伍不健全,农民信息化意识不强。目前我市农民信息员队伍规模小,服务能力不够强,信息互动性差,农民迫切需要的信息反馈不及时,导致部分信息不准确或失去时效性。农民信息化意识不够强,接收信息、利用信息能力弱,成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农业信息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过程。因此,必须从我市实际情况出发,以服务“三农”、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中心,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根本,扎实地开展工作,快速推进我市农业信息化进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推动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对促进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城乡之间沟通,培育新型农民,助推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明确农业信息化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把信息化工作作为服务农业、农村、农民,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手段,切实加强领导,县(区)、乡(镇)政府要有领导兼管此项工作,明确工作职责,做好我市农业信息化工作。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我市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普遍比较落后,要实现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提高我市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级政府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农业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发展农业信息化创造有利条件和提供有力保障。
(三)完善信息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市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工作效率,使市级农业信息化工作步入更加规范、稳定的发展道路,为加快全市农业信息化进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加强县级信息网络建设。加快农业信息网络下延步伐,促进全市农业信息化的稳步发展。加强郾城区、源汇区、临颍县、舞阳县农业信息中心已有网络平台的升级、维护、完善、更新工作,重点抓好召陵区、高新区农业信息网站的开发与建设工作。三是完善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建设。完善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的基础设施,加强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提高服务手段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其上传下达作用。四是加强信息示范村建设。不断扩大信息示范村规模,抓典型,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业信息化在农村的快速发展。五是加强农民信息员队伍建设。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加大农民信息员的培训力度,不断壮大农民信息员队伍,提高农民信息员整体素质,增强农村基层科技信息服务的实力和活力。
(四)加强协调,通力合作,进一步拓宽信息渠道。在开发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广播电视网络、电话网络、报刊杂志等传播媒体,搭建多种信息服务平台,以满足不同层次信息用户的需求。鼓励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种植养殖大户和农民经纪人等信息重点用户上网,并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技术支持。尽快开通“12316”农业系统公益服务统一专用号码,以满足农民千家万户、千差万别的信息需求。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信息质量。要不断加强农业信息专家队伍和农民信息员队伍建设,提高我市农业信息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完善市、县、乡、村信息互通机制,提高信息服务质量。扩大农业信息的覆盖面,完善农业信息数据库,改变宏观信息多、微观信息少,外地信息多、本地信息少,生产信息多、市场信息少的状况。
(六)增强农民信息化意识,提高信息利用能力。农民作为农业信息化的应用主体,培养其较强的信息意识,使农民真正认识到发展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尤为关键。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增强农民信息化意识,提高农民获取运用信息的能力,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