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社会公德文献 社会公德心论文(十三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社会公德文献 社会公德心论文篇一
关键词公共道德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建设道德修养
***
随着经济、科学、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人类正欲以崭新的面貌跨入21世纪。我国人民迎来了改革开放、鼎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盛时期,卫星上天、南极考察、经济腾飞、体育中兴……然而,在物质文明昌而盛之的同时,我们又不能不提出一个事关重大的问题——社会公德的培养和教育的问题。
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个客观标志。自有人类社会以来,社会公德便伴随人类走过漫长历史进程。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在社会公德上也在前进和完善,从而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不断更新。生产力推动着生产关系由量变到质变,由此带动包括道德在内的整个庞大的社会上层建筑发生变化,使社会形态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更迭。然而生产力仍发展与人的发展互为前提。人不仅是生产的主体,而且是政治主体、文化主体、道德主体。公德作为道德的一种基本类型,有其独特性。而其特殊之点在于公德具有着恒广性。任何昌盛发达之邦,所有文明繁荣之国,无不将社会公德培养教育崇尚遵行放在治世重要位置。列宁曾经指出:社会公德是“数百年来人们就知道的,数千年来在一切处世格言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见《列宁选集》第三卷p247)。物质文明愈发达,道德水准就应愈高,社会公德崇尚就愈盛。小而言之,人与人,人与社会在处理日常生活关系时,要遵守共同生活准则,这样才会使人在社会上正常工作生活。早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就已有了“以父为义,以母为慈,以兄为友,以弟为恭,以子为孝”的较为系统的伦常道德。至于日臻完备的道德体系,全于孔孟:孔子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之语;孟子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之言;清代思想家颜元曾有“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修,心尚礼则心泰”的话。外国思想家如古希腊以来的赫拉克里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也有过道德阐述。苏格拉底曾有“知识就是美德”的道德箴言。由是观之,社会公德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公共生活中所形成的,保证社会正常秩序的,人们必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最简单的道德准则。它不是一定阶级特有的行为规范。它不但有广泛的社会性,而且具有国际性。试想自古至今,从中到西,文明礼貌,尊老爱幼,讲卫生,睦邻居,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无不立为金科玉律,被世人共同遵行。社会公德乃道德之核、道德之基、美德之本,渗透于人类社会的诸层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此道德之根本,才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可有人的发展与生产发展的共同辉煌。纵观我国文明史,昔有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美好景观;横觑欧亚诸国,今有西方文明,日韩中兴,经济腾飞,文明发达的美好现实。然则无不以修德养德,恪守公德,遵行公德作为治世基础、为生产发展的促进和保障。公德的建设、培养、教化也是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一个显著标志。英、德等国不吝惜在社会公德教育上投巨资,使本国公德建设达到相当高水平。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崇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注意培养国民公德意识。新加坡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德教育,并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双管齐下,以强化国民公德感,达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资料表明,新加坡等国的做法使得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道德状况良好,犯罪率下降,社会安定,精神面貌好。新加坡已成为一个富饶、文明、礼貌的国度。还有如瑞典、挪威、奥地利等国,也被公认为文明国家。
古人有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古代,人尚且能如此,可是何以进入了20世纪90年代的有着古老文明的中国,却出现了物质文明日益发达情况下的社会公德“礼崩乐坏”的现状呢?
造成我国社会公德不良现状的原因有诸多方面,其中有历史的、社会的,还有来自思想的。
1.历史上盲目地“破旧”,造成了使宝贵的文化遗产惨遭涂炭和摧残甚至毁灭的厄运。马克思主义认为,一旦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束缚之时,生产力就会冲破桎梏,带来变革。在变革中,旧有的生产关系被打破,随之而来的就是上层建筑的变革,以适应生产关系变革的需要。道德应属上层建筑范畴,社会公德这一内容具有一定的惯性,在变革中应保存下来为新的生产关系、基础所用。但是由于历史上种种原因,使得应保留的内容和应解除的内容一道统统被抛弃、被砸烂。致使宝贵的、合理的成份,优秀的文化遗产被破坏。更多的是精神财富被抛却,如泼洗澡水,连同婴儿一起泼掉。砸烂“孔家店”,一概否定儒家思想,使可资师法的精华全部否定。孔子提倡的许多公德观念原本是合理的,现成的都被撇至一边,或大加挞伐,带来认识上的盲从。
2.浩劫式的冰期——“_”——过后思想道德大陆的沉降带——文化、道德的裂谷,已然横亘在行将跨入21世纪的国人的面前。“_”造成的空前灾难、思想混乱、文化断裂,伦理道德在劫难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壕堑式关系之上已然构筑的通衢拦腰被斩断,形成民族伦常的不相沟通、难以逾越的断桥。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相应发展,社会公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然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这一过程的辩证性在于通过善恶斗争表现为曲折式,螺旋式的上升、否定的过程。而否定是辩证的否定,并非抛弃,而是扬弃。新旧公德之间有着继承的关系,表现出历史发展的一贯性,成为人类社会公德统一发展链条中的相联结的环节。人类社会公德是对它以前优秀道德遗产继承的产物。如对封建的“孝”的规范,我们不能进行简单的否定,而要具体分析。
3.一些人头脑中残存着错误观念,认为我国目前的主要任务既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那么别的就可以放弃了。只要把经济搞上去,其他工作上不去,或者下坡也无妨。基于这种将经济建设与思想、文化、道德建设相对立的思想,形成整个社会较普遍的“悖谬”,势必出现恶性循环式的阵痛,甚或出现改革的道德代价、文化代价。此悖谬夸而大之,则是:要发展生产,就必须牺牲公德,就必须牺牲良心,就必须牺牲文化。而要保持公德水平、良心标准,文化结构,就不能进行改革了。于是一是精力光用于赚钱,全力以赴创造利润,举国经商,根本不顾及其余;二是公德等意识形态领域少有问津、倡导不利、不予投资。这悖谬并非今人发明,早在战国时就“有机事必有机心”、“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的论断,以此“证明”社会发展必然带来道德的堕落,从而拒绝使用先进机械。18世纪西方思想家也曾哀叹“人的道德水平,随着技术的进步反而有所降低”。其实这悖谬割裂了改革与上层建筑及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辩证关系,甚至将改革与其对立起来,我们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改革就其广义而言是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体,而发展生产力则是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或曰狭义的改革。谈改革,决不能将发展生产力与其他方位的建设和发展相对立。发展生产与道德完善,是有联系的,是互为前提的,而又相矛盾的。然而,改革的结果不是必然道德沦丧,反之改革的结果也不会使道德水平自然而然得以提高。生产发展可推动人类道德趋向完善,而生产发展也会促使某些人某种道德观念淡漠。消除这种改革与道德的“悖谬”仅从提高生产力方面进行孤军奋战、单方位出击是难以达到目的的。首先,改革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生产力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而道德所表现的则是人与人的价值关系,是人类认识、支配和改造自己的能力。所以二者虽相互联系,但又不可划等号。如前所述,物质财富的增加,不一定必然带来道德进步,借改革之机,乘人之危,坑蒙拐骗,丧尽天良之种种现象虽然不能说就是改革的必然产物,但起码证明了改革不会自动带来道德繁荣。其次,改革推动了生产发展,但是由于除旧布新之间的时间差,以及人们社会心理、风俗习惯的情况之顽固,生产发展也不能自发推出新的标准。改革与道德循着各自轨迹发展,不采取措施促进道德的进步,使其跟上改革步伐,适应改革需要,就会人为地加剧改革与道德的距离,使“悖谬”加深。另外,改革与道德的相互影响并非径直的、自然而然产生的,而是要通过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才能发挥作用,没有这些中间环节,或中间环节出了偏差,就会造成人为的道德退步。
4.域外文化因素的渗入,在人们的思想上产生碰撞,碰撞的结果,造成价值观念、思想方式,道德标准等一系列的裂隙和崩塌,尤其是有毒文化的侵蚀和渗透。统计表明,优秀文艺作品率极低,使得被教育者无所适从,盲目接受,以致形成观念形态的痼疾,黑白颠倒,是非混淆,荣辱错置。开放国门,使得被教育者得以频繁接触种种传播媒介,视野变得开阔,知识面宽,对新事物、新观念特别敏感,对于培养竞争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大有裨益。然而从另一方面看,他们通过传播媒介,窥视了世界上的隐秘。过去,社会信息系统与官方信息系统是一致的,被教育者毫不怀疑它的正确性、权威性。而如今,这种信息的垄断已不复存在,被教育者可以与教育者同时获得同样多的信息,当他们发现从媒体中所获得的信息与从教育者那里得来的信息不相一致时,他们宁可相信媒体。因而对于心理塑造,人格形成,标准的确定,规则的遵守,无不带来无法弥补的缺憾和损害。
5.不容忽视的负面教育和腐败之气荼毒侵蚀,造成极其可怕的虚伪人格。负面教育来自自发的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社会上的种种现象都可以是活生生的教员、教材,与正面教育形成极鲜明的两军对垒。教育者长年累月、苦口婆心的教导,会被社会腐败现象,绯闻丑态,或“新民谣”给抵销;正面进行的是共产主义理想的教育,负面却进行注重实惠、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教育;正面进行的是坚持原则、捍卫真理的教育,负面给予的是注重关系,明哲保身的教育;正面教育是执著的人生观,负面教育为玩世不恭;正面教育要遵守社会公德,讲文明礼貌,负面教育影响人不守交通规则、不爱公共卫生、顶撞老师、忤逆父母,吃点亏就采取报复手段等等,诸类现象暴露出正面教育的脆弱和素质问题。教育者讲违心之言,导致受教育者从小就形成虚伪人格,在公开场合冠冕堂皇,背后别行一套。这样,形成一种普遍的社会不信任感,这自然涣散人的斗志,削弱社会的凝聚力,对被教育者的完善人格、品德修养,乃至世界观形成极为有害。
6.缺乏维护社会公德配套的法律措施。一个社会的风气如何,一个国家的公德面貌如何,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该社会、该国家能否有效地进行社会调控,以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整体。那么道德调控究竟具有多大作用?其调控作用的效果多大?这其中经济调控和法律调控也在起着事关重大的作用。道德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类型,起着一定作用,但决不是万能的。它一方面受政治和经济的制约,另一方面还要有法律来做保证条件。没有法律的道德至少是软弱的。因而公德的建设要有法律做坚强的后盾。只有严刑峻法,建立起完整的社会法律体系,社会才会发展;同时强调修德,只有突出道德调控,才能淳风化俗,保证社会安定与发展,而法制与修德又必须在经济繁荣的基础上。正所谓“仓禀实而知礼节”。因而法律手段和道德修养两者应相辅相成,互为保障。这样才会使公德和建设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公德的培养教育是一项事关重大的事业。因此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这项事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就已明确了全体国民共同遵守的国民公德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公德培养教育关系到整个社会的人际关系,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公德教育建设得好,整个社会人与人关系就和谐美好,人人心情舒畅,有利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开放也要求社会提供一个和谐生动的公德环境,来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公德的教育又是社会其他道德培养教育的基础,因而全社会都有责任将公德建设搞好。
第一,应完善公德教育一整套制约机制,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构筑起强国的堤岸。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部门都要将这项事业行之有效地统领起来,曾经有人提出设“道德法庭”,这种提法虽说不够准确和妥善,但起码反映出一种社会伦理、心理上的需求和趋向。政府应该有这样一种职能机构,这样的机构应发挥作用,来调整、规范、监督、检查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淳化民风,净化社会风气。要有一系列措施。比如设置机构、开设学校,办学习班,制订道德规范,考核评价标准,精神及物质褒奖制度等。
第二,整个社会要大张旗鼓营造一种氛围,正本清源,肃清“_”造成的思想上的余毒。从党做起,带头反贪、肃贪,给全国人民作榜样,端正执政党的形象,端正政府的形象,率先垂范,身体力行。
第三,把教育者的教育提到议事日程。成人的公德教育刻不容缓,全社会要有紧迫感和使命感,拉响公德教育的警钟——救救社会公德,教育者绝不能坐等自己被别人教育,而要主动学习,主动修养。我们不能等待先有一批达到理想人格的教育者,再由他们去培养被教育者的人格。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教育者的身教的重要性要引起高度重视。公德教育者同时又必须是示范者。一言一行可资效法,具有较高公德评论价值。成人要与学校中的学生一道补上公德教育课,让每个社会成员都成为净化社会风气的“活性碳”,留给子孙后代一个没有污染的社会。
第四,要建立社会评审体系和制度,整个社会对每个公民进行道德评价。一是定性评估道德操守;二是量化评价道德表现;三是自评、自省,倡导“三省吾身”,提倡长善救失和修养践履,促进每个公民的公德意识的强化。
第五,政府要花力气在社会公德教育上投资,广开渠道兴办公德教育事业。在这方面,国外一些成功经验可资借鉴。
社会公德文献 社会公德心论文篇二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它有着五千年的博大文化,流传着许多良好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节约用水,拾金不昧,见义勇为。
说到尊老爱幼,我国的“孔融让梨”想必大家都知道,孔融把最大的梨子给了哥哥和弟弟,最小的给了自身,爸爸问他为什么,他说哥哥比我大,弟弟比我小,所以我把梨给了他们。四岁的孔融都知道要尊老爱幼,那我们呢?难道可以无动于衷吗?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父母,我们应该孝敬他们,每天看见他们忙碌的身影,难道不应该为他们做一些事吗?我们可以给父母父母捶捶背、倒杯茶、讲个笑话,帮助他们消除一天的疲劳。
说到助人为乐,我深有感触。每当我需要别人的帮助时,总会得到大家的鼓励与帮助。记得有一天,我的作文写得不错,老师让我把它朗读出来。那是我第一次在大家面前讲话,心里像藏了只小兔子,“砰砰”直跳,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后来,老师带领大家向我鼓起掌来。我定了定神,像吃了颗定心丸,大声地朗读了出来……
说到见义勇为,我在报纸上看过,一个小男孩为了解救落水的儿童,竟牺牲了自身的生命。还有许多见义勇为的例子。英雄们在危险面前,毫不畏惧,置生死于度外,这种精神让人敬佩不已。
还有许许多多的传统美德,比如艰苦朴素、自力更生等等,在这不能一一详述……
我爱我的祖国,更爱祖国的传统美德。我要发扬这些传统美德,让我们的民族之魂永远优秀于世界之林。
社会公德文献 社会公德心论文篇三
祖国是茫茫的大海,是悠悠荡荡的白云,是五颜六色的花儿,是蔚蓝的天空……。
社会公德无处不在:比如在公交汽车上主动让座是种美德,捡起地上的一片纸屑是一种美德,爱护公共设施是一种美德……。
小的时候,妈妈慈祥地抚摸着我的头,轻轻的告诉我:“孩子,我们身上必须要有美的品质,公德”。我朝着妈妈笑了笑,心里暗暗地下定决心:“一定要成为一个有着社会美德的人!”这个理想早巳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
记得那年,万物复苏的春天,我来到轻轨站,兴高采烈地走上轻轨,坐在一张椅子上津津有味地看着书,只听见“哎哟,哎哟”的叫声,正在看书的我被他那呻吟声打扰了,我慢慢地抬头一看,那眼睛里透出了惊疑的神情,嘴巴立刻张成了一个:“o”字形,原来是一们大概六七十岁左右的老婆婆,象是给远方的亲戚送特产,只见她左手拿着一桶鸡蛋,右手拿着一个装得满满的大包,背上还背着一大背篓象是十分沉重。我感忙跑上去给他提东西,老婆婆微微地对我笑了笑,对我说:“谢谢你,小姑娘”,话音刚落,我又连忙叫她坐,老婆婆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我也十分高兴!
在大学城往解放碑的途中,我见到了许许多多好人好事,原来美德一直在我身边,从这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
啊!伟大的祖国让我们传承社会美德,翱翔在广阔的天地间。
社会公德文献 社会公德心论文篇四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民族,它有着五千年的博大文化,流传着许多良好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节俭用水,拾金不昧,见义勇为。
说到尊老爱幼,我国的“孔融让梨”想必大家都明白,孔融把最大的梨子给了哥哥和弟弟,最小的给了自我,爸爸问他为什么,他说哥哥比我大,弟弟比我小,所以我把梨给了他们。四岁的孔融都明白要尊老爱幼,那我们呢?难道能够无动于衷吗?每个人都有自我的父母,我们应当孝敬他们,每一天看见他们忙碌的身影,难道不应当为他们做一些事吗?我们能够给父母父母捶捶背、倒杯茶、讲个笑话,帮忙他们消除一天的疲劳。
说到助人为乐,我深有感触。每当我需要别人的帮忙时,总会得到大家的鼓励与帮忙。记得有一天,我的作文写得不错,教师让我把它朗读出来。那是我第一次在大家面前讲话,心里像藏了只小兔子,“砰砰”直跳,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之后,教师带领大家向我鼓起掌来。我定了定神,像吃了颗定心丸,大声地朗读了出来……
说到见义勇为,我在报纸上看过,一个小男孩为了解救落水的儿童,竟牺牲了自我的生命。还有许多见义勇为的例子。英雄们在危险面前,毫不畏惧,置生死于度外,这种精神让人敬佩不已。
还有许许多多的传统美德,比如艰苦朴素、自力更生等等,在这不能一一详述……
我爱我的祖国,更爱祖国的传统美德。我要发扬这些传统美德,让我们的民族之魂永远优秀于世界之林。
社会公德文献 社会公德心论文篇五
1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现状
2大学生公德缺失原因的分析
3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手段
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社会公德是衡量其个人品质的重要标准,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自我价值,而在于他的社会价值,这一点不仅指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更在于他对社会的责任与义务。要提升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公德意识。笔者认为高校尤其是思政课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站在前沿阵地笔者也试图探索出能内化道德行为意识,外化道德行为习惯的一种模式,从根本解决问题。
教与学结合,注重细节
高校开设“两课”,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门课程站在理论前沿,对于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具有战略优势,高校要抓好时机,利用教的优势,培养学的兴趣。主要体现在课堂的教学环节,要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站稳大学生思想阵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培育学生。在教学方法上要选取真实且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例如在讲授文明过马路时,选取中国式过马路的惊险片段播放,以此加强学生对社会公德的敬畏意识。让教与学间有结合,让学生体会学的必要性、紧迫感。所以要抓住教的细节,切忌过粗、过于形式化的泛泛而谈。文明出游、餐桌礼仪。握手礼仪、水电资源的合理利用、助人为乐等等教学环节。尤其要强调对细节的关注。
信与守统一,坚守信仰
在社会生活中,当面对道德困境时很多大学生往往表现出困惑,例如当问道“有老人路边被撞倒,你是否敢扶?”时,大家会联系到2008年彭宇案,大学生扶老人被判赔万元。同样在2014年,发生在武汉街头,一老人骑车摔倒手骨折,“最美女生”勇敢扶起。所以善恶美丑的鲜明对比更有利于锤炼大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要广泛开展学习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和身边好人活动,用人们信服的榜样进行引领,用令人敬仰的模范先进示范,形成见贤思齐、尊道尚德的浓厚氛围。使大学生群体坚信社会的道德主流是向善的,培养大学生对社会公德的坚守。提高其道德信仰。
理与实结合,注重践行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还应注重理实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学生的课堂扩充到课外、校外,开展多种方式的教育教学,这也是实践教学方式的具体应用。例如:到食堂、图书馆、公园、公交车等公共场所进行调查采访,学生回到课堂做调研报告。通过对社会不文明现象通过亲眼观察谈自身感受。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不文明现象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古语有:“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意思是说在社会生活中,“知”很重要,无“知”就没有人类文明。但是“知”并不是目的,“知”是为了“用”,“知”而不会“用”,不能变成行动,再丰富的知识也无用。所以在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中最终要靠行动去检验实效,所谓不行不足谓之知。即注重践行。总之,大学生个体的道德追求决定着未来社会整体的道德走向,大学生还在接受高等教育时期,对于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的养成要从教育入手,探索出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方式。作为大学生自身来讲也应该将其纳入公民体系,自觉践行社会公德,我们相信只有个体的共同,才会提升社会整体公德水平。
社会公德文献 社会公德心论文篇六
太阳公公在宇宙中孤单单地生活了几十亿年,感到非常寂寞,于是就想起了要成家,找个老伴陪陪它。
地球上的动物知道这个消息后,都纷纷赶来帮忙。大家聚在一起,互相议论。小熊说:“月亮婆婆文静温柔又善良,嫁给太阳公公最合适。”小兔说:“我看还是织女星姐姐最合适,她勤劳,美丽。”小兔还没讲完,突然听见远处传来一阵清脆的马蹄声,只见刺猬把马拉出碧绿的草地,栓在沙滩的木桩上,让马吃沙子。
“哎!有什么办法呢?从古到今,只有一个太阳,可现在太阳公公一成家,就有许多孩子,孩子肯定像父亲。到时候那么多的太阳射出火热的光芒,准会把地球晒得寸草不生,只会有更多的沙子,所以我趁太阳公公还没结婚之前,先叫马练习吃沙子。”刺猬说。
动物们一听,拍着自己的脑袋说:“哎呦!我们怎么没想到呢,差点办了一件大错事啦。”动物们说完拍拍屁股走了。
这件事不知怎么传到太阳公公的耳朵里,他觉得羞愧极了,就偷偷地躲进了大海的深处,大地一下子变成一片漆黑。大家天天到海边求太阳公公出来,可是太阳公公就是不肯出来。
正当动物们心急无奈的时候,一只大公鸡走了过来说:“别急,我有办法让太阳公公出海。”只见大公鸡不慌不忙地说:“喔喔喔,太阳公公没脸见人啦!喔喔喔!”
太阳公公一听,火冒三丈,我没偷没抢怎么没脸见人我倒要看看是谁呢!只见他挂着一张大红脸慢慢地从海里伸出头来,而且越升越高……
社会公德02-06
社会公德文献 社会公德心论文篇七
我的家住在三楼,曾经的邻居极其不讲文明,不仅对人没有礼貌,整天骂骂咧咧,经常为一点小事与邻居们争吵。更过分的是,他还经常把馊掉的饭菜、用过的废纸等垃圾扫到楼梯上,弄得整个楼道臭气熏天。
邻居们非常不满,跑到他家讲理,他对邻居大人大吼一声“少管闲事”,并狠狠地把门一摔,吓得邻居再也不敢上门了。
物业管理人员多次找他,可他不仅不听劝,还蛮不讲理地争执,弄得物业人员见到他就躲。
楼栋有的邻居受到他的不良影响,也开始不讲卫生,果皮、烟头随手乱丢,每次上下楼,我总能闻到垃圾的臭味,连大门都不敢开的太大,生怕臭味儿趁机钻进了家里。
终于,他搬走了,住进来一位很有绅士风度的律师。他很有礼貌,总是笑吟吟地向大家问好。在楼道里遇见老人和小孩,他每次都会主动让路,有时还帮助老人们上下楼梯。对我们小朋友也非常热情,带我们一起唱歌、玩游戏,大家都非常喜欢他。
他很注意公共卫生,发现楼道有垃圾就及时帮忙打扫,在他的带动下,邻居之间也都养成了保持清洁卫生的好习惯,楼道里再也闻不到异味了。
他还给邻居们普及法律知识,整个楼栋的住户相处得非常和谐,谁家有困难,邻里之间都互相帮助。今年,我们这栋楼还被社区评为“五好文明门栋”呢!
讲公德,我们的生活欢乐、美满。
社会公德文献 社会公德心论文篇八
社会公德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根据共同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如遵守公共秩序、讲文明、讲礼貌、诚实守信、救死扶伤等。它对维系社会公共生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公德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我们的行为。只有遵守社会公德的人,才会被人们所尊重。那些违反社会公德的人,将被人们所不齿。社会公德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历史的演变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社会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少不了我们对社会公德的重视。
为了更好的融入社会、处理好人际关系、减少违法犯罪活动,我们必须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什么是个人修养呢?它就是个体在心灵深处进行的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个人修养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我们的行为。只有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的人,才会被人们所尊重。当然,个人修养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实践活动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关于个人修养的研究从古代社会就开始了。古人曾经提出过“修身养性”;近代_建立_时,革除了许多社会陋习,社会面貌焕然一新。新中国把思想品德作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也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之一。
爱岗敬业、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夫妻和睦、助人为乐、勤俭持家、拾金不昧……中华传统美德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当然,我们也应当用与时俱进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公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社会公德文献 社会公德心论文篇九
文盲,无非是那些不认识字的人,应使人们去同情、怜悯。但是,漫画中的这几个“文盲”,是一些不遵守社会公德、自私自利的人。
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季早晨,车站的侯等处有一个妇女抱着刚满月的孩子,很显然她们是在等车。在她们的身旁还竖着一个木牌,上面写着“母女上车处”,是为母女提供方便的。但是,却被四个大男人给霸占了,从他们的穿着上看,衣冠楚楚,应该是很有文化的人,怎么会是文盲呢?当然不是,他们只是图自己一时的方便快捷,而不顾他人,目中无人。那个妇女抱着孩子在那里瑟瑟发抖,却怒不敢言。
最后,妇女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冲着他们大声喊道:“你们难道不识字吗?这是母女上车处!”
“对不起,我真不识字。”一个矮个子男人说“你们不遵守社会公德,难道就不觉得可耻?”“我们都是没文化的人,不知道啥是社会公德。”那个戴口罩的男人一副冷笑。
妇女知道,跟他们斗下去是白费口舌,只好再去排队。
在这几个假文盲身上,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不复存在。在他们华丽的外表下,却是一颗自私丑陋的心。
如今,中国在向文明社会迈进。只要人人都遵守社会公德,讲文明,关心他人,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美好!
社会公德文献 社会公德心论文篇十
一说起爱护公物,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老生常谈,因为类似“爱护公物光荣,破坏公物可耻”、“爱护公物,人人有责”这样的口号恐怕连幼儿园小朋友也能说上几条。
但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又做得怎么样呢?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校园里破坏公物的现象比比皆是:有同学为求近路而不惜践踏草坪;踢球时不小心打碎了教室的门窗;户外运动中弄坏了校园里的公共桌椅、栏杆和垃圾桶;课桌椅上经常会看见各式各样的涂鸦……你有没有想过,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些行为都对公物造成了损坏,也给其他同学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还会增加学校对公物的维修费用,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每每看到这些不文明行为,你也许会皱着眉头嘟囔一句:缺德!是的,这些人所缺少的正是“公德心”,不讲社会公德,不遵规守纪。他们从来也不曾意识到原来自己也是这些公物的“主人”,不知道公物是大家公用的物品,每一个人都有爱护公物的义务。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公民道德的好坏,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一个民族事业的兴衰。一个人的言行,往往表现出个人素质的高低,进而影响整个集体的总体素质状况。一个公民是否爱护公共设施,从小处讲可以反映出一个人道德素质的高低,一个学校校风的好坏;从大处讲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及民族素质的高低。我国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了“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作为_公民,我们都应该按这个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其实爱护公物做起来也很简单,只要拥有一颗公德之心,处处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就能保证公共设施的完好无损与正常使用。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时光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社会公德,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文明礼仪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既是追求个人道德的完善,又是公众利益的维护,公共秩序的体现。
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关于伟大的领袖列宁的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已走了一半。那女工见是列宁,先是一惊,然后赶忙退回去给他让路。列宁却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还有一个故事,是在澳大利亚霍克就任期间,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霍克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霍克一时冲动,骂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霍克举行记者招待会,就自己不文明的语言,公开向这位老者道歉。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生道歉,请他宽容我的不逊。”
听了两位名人的故事,你是否为他们而感慨呢?千万不要以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因为那样你就大错特错了。我们不但要有讲文明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礼仪的民众。
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文明环境,就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正像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首先我们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分辨是非善恶、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还是那就话:“文明礼仪我先行”自身的素质提高了,我们整个校园的素质、整个城市的素质、整个中国的素质才会在真正意义上进步与提高。
社会公德文献 社会公德心论文篇十一
今年暑假姥姥家的院子里发生了一件极不讲公德的事情,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姥姥家院子里有一对新人结婚,喜事之后留下了一大堆气球,都给了我,我乐坏了。随手把它们放在了楼道里,打算明天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儿。
中午的时候,我正在姥姥家里睡午觉,突然一连好几声巨响把我吵醒了,我生气地说:“谁这么没有公德心,大中午的放鞭炮!”我刚要躺下,突然一激灵爬起来,“不对,放鞭炮不可能是这声音,难道……”我抓起衣服就往楼下奔去,“天……天呀,我的气球,你们!”我指着那两个大约10岁左右的男孩子,大吼:“这是我的气球,谁让你们拿来玩儿的!看看看看,满院子的气球皮,你们说该怎么办!”两个小男孩儿手里抱着最后一只气球,大眼瞪小眼的瞅着我,然后使劲儿把气球摔在地上,然后“咣”的一脚把气球踩爆了。“你,你们……”我的怒火一下子窜了上来,追着他们俩满院子跑。
最后我终于抓到了他们俩,气喘吁吁地说:“你,你们只要把院子扫了,我,我就放了你们!”他们对望了一眼,趁我不注意,一下子把我推倒在地,然后撒丫子就跑。我坐在地上愣愣的望着他们的背影,然后冲天大吼:“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没有公德心的人呐!”
我站了起来,望了望这个院子,吐了口气,说:“看来扫院子这活又落到我的肩膀上了,好倒霉呀!”
过了一个小时,院子总算扫干净了,望着干净的院子,我的心情顿时明亮起来,同时也体会到了门卫爷爷的辛苦,可是那两个男孩儿……算了,本姑娘大度,就原谅他们了!再有一次,这院子我可不扫了!
社会公德文献 社会公德心论文篇十二
社会公德是衡量一个国家全民素质水准的重要标志,抓紧对青少年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既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奠基工程,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
据国家教委、中央教科所与端士兰德研究院国际教育发展研究所在全国范围进行《青少年道德行为规范教育》的抽样调查表明:当前青少年学生道德面貌主流是好的,对道德的态度、认识、行为和价值选择,80%以上学生是积极进取的;道德情感是健康的,主流方面保留了社会为本位的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体现了多年来学校德育工作较扎实的功底和东方传统的伦理道德价值。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青少年学生中的道德行为,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不良状况,主要表现在:
1.社会“公德心”淡保在公共场合下,青少年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不敬老爱幼、随地吐痰、乱扔果皮杂物、损坏公物等行为比比皆是。调查显示,“当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见到老人上车时”,急于让座的人占31.2%,想让座又不好意思的占57.3%,11.6%的学生见到老人上车后态度是视而不见或指望别人让座。
2.道德思维存在模糊性和矛盾性。许多中小学生对一些道德观念、道德概念的认知与判断存在有许多困惑与矛盾。大款、大亨、大腕被当作崇拜的偶像,金钱、别墅、宠物被看成辉煌人生的象征。部分学生认为“当前社会道德标准混乱,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已很难讲清楚”,有的则认为“在改革开放条件下,法制不健全,老实人总是吃亏”。综合来看,青少年学生在道德观念上取向杂糅,正确与谬误常常交叉并存。
3.集体主义观念淡漠。自私、懒惰、缺乏社会责任感已成为相当数量青少年的通病,他们崇尚的是以自我为中心。调查显示,“在学校、班集体生活中,对参加集体劳动、值日劳动和公益劳动时,不是自己值日或没有安排给自己任务时”,能主动参加打扫的占37.4%,很少参加打扫的占23.4%。
4.道德知行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表现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道德动机基本正确,由于意志力不强形成言行不一;第二种是因为不良的道德认识或情感动机而引起不良的道德行为,由于老师或集体的压力而说假话,言行不一;第三种是道德认识基本正确,由于未掌握相应的道德行为方式而缺乏实际的道德行为;第四种是道德认识正确,但还没有真正内化为个人的信念,因而在关键时刻无法做到。
5.人生观、价值观在形成过程中扭曲。当代的青少年由于身在社会变革环境中,他们的思想、行为及个性心理特征等与其他时代的青少年有显著不同,特别是社会责任感淡化和社会公德弱化方面表现较为突出。
调查表明:有69.4%的学生表示赞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而有30.6%的学生对此表示异议或认为“个人前途未卜,顾不上忧国忧民;当问及对“关心他人,尊老爱幼,见义勇为”等口号的看法时,只有48.5%的学生认为这是“值得提倡的社会公德,我也要这样做”,45%的学生表示怀疑,还有4.5%的学生认为“这只是一个不现实的口号,遇事还是替自己想想。”报告还披露,在深入调查中,发现在一些学校打架骂人、损坏公物、不守课堂纪律,在很多学生眼里并非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男女学生互相挑逗变成少数人的一种乐趣;也有学生认为“别人偷了我的东西,我就可以拿别人的东西”;而且班上、寝室里有什么东西被盗,一般很难查出,因为即使有人知道也认为“事不关己,没有必要出卖别人”;遇见违法乱纪的事情,很多人采取回避的态度,“免得沾火星”;有65.2%的学生对不良环境采劝躲避”,或听其自然的消极态度。
这些都表明,社会公德教育从中小学抓起,有着十分紧迫的现实性。
我们认为从青少年品德的形成规律着手,抓好明理、激情、导行等关键环节,严慈相济,严格管理,加强训练,促使青少年的社会公德行为由他律走向自律,最终内化为个体稳定的心理品质,进而促进整个社会风气好转。具体他讲,应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理论灌输,提高认知水准。_同志指出:“共产主义信念,社会主义思想,爱国主义精神,应从少年儿童幼小心灵开始扎根,这个基础才能巩固,才能产生对资本主义腐朽东西的免疫力。”可见,社会公德教育从中小学抓起,既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需要。社会公德教育从中小学抓起,首先要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教育系统。
这个教育系统既要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代表的朴素社会观的教育,进行以“爱亲、敬老、尊师、亲友”为内容的伦理教育,进行以“舍生取义”为核心的人生观教育,进行以自强不息为内容的意志品质教育,进行以“修身克已”、“三省吾身”为内容的修养教育。进行上述教育,要抓住以下几个主要渠道:
①抓住小学思品课、中学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这个重要渠道,进行系统的正面灌输。通过正面教育使学生能在复杂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明是非、知荣辱,进而产生公民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为正确履行公民职责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
②抓住学科这个主渠道,进行渗透教育。通过“双纲”“双轨”“双点”同步到位,做到“六有”。根据“双纲”(德育大纲、教学大纲)的要求,充分挖掘社会公德教育的资源,寻找教育和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使教育、教学“双轨”并行,在具体操作中做到有意(强化公德意识,明确意义)、有序(循序渐进,线索清晰)、有法(讲究方法,科学运用)、有机(自然贴切,淡化痕迹)、有度(不欠不过,恰到“火候”)、有效(实事求是,讲求实效)。
③抓住诸如课余党校、少年团校、团队活动、班队会、晨会、校传统活动等多种渠道,进行生动活泼的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社会公德,学会做人。
2.健全各项制度,严格学校管理。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首先要加强对教师的管理。教师的一言一行均有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要通过教师的表率作用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温暖的校园人际环境。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加强校园物化环境的管理,让校园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都能发挥教育作用。此外,必须建立健全以下制度:
①行为规范制度。包括一日行为规范、课堂纪律规范、家庭行为规范、校集会规范、班活动规范等。据此,学生在各种场合下做到有规可循。
②检查评估制度。根据行为规范制度,以学校为主体,把行为规范教育纳入办学水平综合评估之中,定期表彰;以班级为单位每日一检查;以学生个体为对象,每学期进行两次操行评估,一是期中对照检查,二是期末小结评比,并纳入“三好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评比中;对差生除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外,还应设立差生转化“进步奖”,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3.从小严格训练,落实养成教育。无论是理论灌输,还是学校的严格管理,都只是外因,若不触动学生内因,至多只能养成一种他律的人格。要培养自律人格,必须构建一个完整的养成教育系统,主要特征是:
①内容上分层次,形式上易接受。依据各个学段、各个年级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对《中学生行为规范》和《小学生行为规范》加以分解,使之适应不同层次的需要。如将整队的要求概括为“决”、“静”、“齐”,将上搂梯的要求概括为“慢步”、“轻声”、“右行”,使之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②方式上着重抓以下四个方面:“斜“近”“实”“高”。“斜即从点滴抓起,从小事抓起,训练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近”即贴近学生,指教育内容能为全体学生所接受,训练要点经过努力能够达到,设计活动能吸引所有学生参加,鼓励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实”即注重实际效果,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不搞假、大、空,从实实在的事情做起;“高”即在小活动中寓高境界,从小事情中明大道理。
③严慈相济,加强训练。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知、情、意、行几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除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尚需严格训练,反复实践,锻炼其意志,最终达到知行统一,形成稳定的心理品质。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还要在“严”字上下功夫。不仅在学校要严格要求,还应走向社会,到部队接受严格训练,到农村和贫困地区开展“手拉手”活动,接受现实生活的严峻考验,磨练其意志,培养其爱心。
4.充分发挥家庭、社会的教育功能,改善育人环境。毋庸置疑,学校是育人的重要场所,但学校并非处于真空地带,学校教育的效果必然受到来自家庭、社会各方力量的影响。因此,在培养学生社会公德的过程中,我们绝不能仅仅局限于营造学校的育人氛围,而忽视了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功能。学校应该主动争取家长和社会的支技,比如开办家长学校指导家庭教育,建立家长、学校、社会联系制度,争取家长和社会协助学校工作,净化社会环境,开展共建文明活动,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校外活动等。总之,只有改善了育人的大环境,学生在学校所培养的良好行为习惯,才能有效地得以巩固。
综上所述,社会公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从中小学生抓起则是一项奠基工程,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一定要争取家庭、社会各方的支持,把它抓紧抓好。
社会公德文献 社会公德心论文篇十三
社会公德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公共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是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须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它一般指影响着社会公共生活的行为规范,例如: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保护环境、讲文明懂礼貌等。
每个人都应当遵守社会公德。就拿乘坐公交车这个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事来说,它在很多方面都体现了社会公德的重要性。首先上车要排队。现在好多人为了自己能坐到位置,都不排队,而是挤在公交车的门口。这样一些人就会被踩到脚,瘦弱的人甚至会被挤倒,同时还有可能被小偷窃取财物。其次,要主动让座。因为现在主动让座的、富有爱心的人越来越少,所以公交车上专门为老弱病残的人和孕妇设置了爱心座位,车内的广播系统中也有“请主动为有需要的乘客让座,谢谢您的合作”的相关语音提示。可是有些人霸占着爱心座位不让座,头还朝向窗外,就装作没看到有老人或是孕妇,也没听到车里的广播提示。第三,要讲究车内卫生,不在车内吸烟、不乱扔垃圾。经常会看到有男士在车内吸烟,然后被司机劝阻了,可是有些人还不服气,
硬要跟司机争论。另外,在车内乱扔垃圾的也是常见的。甚至偶尔还会看到有人在公交车上吐口香糖。为什么现在公交车车上都有个垃圾篓?为什么会有“请讲究车内卫生,文明乘车”这样的广播提示?其实就是因为有些人不遵守社会公德,公交公司不得不采取以上措施。此外,为了遮挡夏日的太阳,也为了给乘客提供更好的乘车环境,公交公司也为每辆车的车窗上安装窗帘,听说许多发达国家的公交车时没有配备窗帘的。可是一个夏季都没过,那些窗帘不是脏了、破了,就是掉下来了,要是不人为破坏,窗帘的使用寿命是不会那么短的。
遵守社会公德,人人有责。而且对社会具有积极的作用。
首先,遵守社会公德,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社会公德需要社会的每个公民共同遵守。遵守社会公德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其次,符合新时代的主题------建设和谐社会。只要大家遵守社会公德,相互体谅,相互帮助,就可以避免生活上的许多不合谐因素,大家也就能够更好的相处在一起。
第三,有利益提高全民的道德素质。在我们当今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形势下,发扬助人为乐,扶贫助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社会公德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遵守社会公德,更是个人道德素质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