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农业农村个人先进事迹材料(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农业农村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一
在xx乡,提起xx,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从富士苹果到大樱桃,从三季梨到安哥诺李子,35岁的她在xx年间引进了10余个新品种果树。给xx乡的果农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而她引进的壁蜂授粉则引发了一场果树管理技术的崭新革命,这项技术正以xx为中心,迅速向周边地区扩散。
“我引进的角额壁蜂授粉技术在东北是最早的,我们xx乡果农靠这项技术每年就能增收100万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xx骄傲地说。
人工辅助授粉是果树管理中最繁琐的一件事,春季果农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工去做这项工作,但受气候因素的影响,效果并不理想,自xx年春季开始,数十万头的角额壁蜂开始飞舞于xx乡的果园里,取代了人工劳动。据xx介绍,一只角额壁蜂的访花量相当于80只蜜蜂的访花量,用角额壁蜂授粉既省工,又省钱,效果又好,而且角额壁蜂繁殖容易,搭个简易蜂窝就能产卵,第二年春天长成后又可以访花授粉,可以说是一次投资,永远受益。xx是一个聪明人,也是个细心人。xx年秋季,河北省一家公司带了一位意大利客商来到她家果园,双手捧着苹果,说了一通听不懂的外语,直摇头。xx忙向翻译问个究竟。原来外商说她的苹果光洁度和着色度不够,与欧洲市场标准有一定距离,应该采用反光银膜。
反光银膜技术是一种新的果树管理技术,在秋季苹果成熟的最后阶段,按树冠面积将银膜铺在树下,利用反射光谱增加阴面果的光照量,这样可以提高20%-30%的着色度,并能够增加糖份。xx当即决定引进这项技术,她说:“咱这苹果不能总在国内市场折腾,应该在管理技术上下功夫,提高果品的质量和档次,好到国际市场上闯闯。”
如今,学科技、用科技在xx乡已经蔚然成风,在xx的带动下,果农燃起了科技致富的热情。在她家,总有农民在翻阅各类农业科普杂志。xx说:“能为乡亲们做点事,我觉得非常幸福和快乐。”
农业农村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二
鲁绍辉,今年48岁,一个极普通的农村无职党员,有人说他:“爱操闲心,爱管闲事,好了别人,亏了自己”。他自己说:“人一辈子就几十年光景,多做点对大众有益的事,无论对人对己都是值得的”。
板桥河村共有共产党员28名,其中农村无职党员22人。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农村无职党员的光荣感、责任感和进取精神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与党员先进性标准之间呈现出较大差距。不能、不会、不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促进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探索实施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新举措,板桥河村党支部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社会稳定等实际情况,以村党支部为单位,设置村务财务监督岗、科技带动致富岗、外来人口管理岗、精神文明建设岗、社会治安岗、民事调解岗、义务志愿服务岗等岗位,以村党支部为单位,采取自我认岗、支部定岗、群众荐岗等方式,为无职党员定岗定责。
在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则制度推行以后,板桥河村先后涌现出十余名先进无职党员代表。鲁绍辉就是其中一位,他自从上了该村“科技带动致富与民事调解岗”后,充分发挥着作为一名党员的积极模范作用,主动、积极投身于板桥河村的科技致富,科学种田建设当中。老鲁曾慷慨的说过:“作为一名党员,我不怕吃苦,不怕受累,最怕的就是有事不便管,有劲使不上。设岗定责制度的推行,使我成为了一个无职有岗,无位有为的人,让我们这些农村无职党员能够结合自身特长发挥余热作用。”
鲁绍辉曾在板桥河村任科技副村长4年,通过多年的历练,老鲁已从一个年轻、冲动、充满热情的青年,逐渐成为了一个沉稳、果断、责任心强的老革命。他在自家责任田开始引种繁殖野生天麻、党参等多种中药材,为了掌握种植技术,专门到外地种植区参观学习,经过一年的潜心钻研,他成功了,当年收获了万余元,在他的带动下,附近农户也开始种植起来,并逐年扩大规模。同时,他率先种植魔芋,几年中,他成了魔芋大户,随之,板桥河村的魔芋逐渐走上规模,批量流向市场,并成了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主产业。
板桥河村针对当前农村部分党员党性观念退化、组织观念弱化、宗旨观念淡化、知识和年龄结构老化、精神状态消极化等问题,从教育引导入手,在不计报酬、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让农村无职党员“上岗”,协助村、组开展工作,并在农村积极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使农村无职党员有岗、有责、有位、有为,并在全村进行广。老鲁听到这个消息以后,认为应该为村内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民事纠纷调解出份力,所以第一个就积极报名上任“科技致富及民调岗”。在5.12汶川地震发生后,老鲁听到报道又积极组织该义务服务队的其他成员捐资自发奉献爱心,在老鲁的宣传带动下,虽然每个人捐献的不多,10元、20元、50元的都有,仅板桥河村在一天的时间内就集中捐集了一万八千余元,还有很多未来得及赶上的,或者在外地通过其他方式捐献的还不计其数,尤其有几位残疾人手拄双拐,一只腿行走几公里路将自己本来就不多的部分生活费都送了上来,其情景真是叫人感动不已,有的队员自己献了爱心,也交了特殊党费,还让家中其他成员也另行捐献。
农历腊月二十六,春节将至,考虑到还有居住偏远,却拒不入福利院的孤寡老妇人彭远梅,无儿无女,年岁已高,恐怕生活上有困难,于是,老鲁请示村支部后,又商议组织慰问,一行无职党员队伍共8人,年纪最大的已有六十岁,不辞跋涉几十里,冒着冰雪严寒,将凝聚着整个队员及村委干部的一份温暖和爱心,亲自送到彭老妇手中。
上岗后,老鲁为了大家出行方便,能够早一点发家致富,他多方协调,奔波带动全组人民修组级公路,当有很多人不愿出钱出力,老鲁通过自己每天在工地上辛勤的劳作,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终于在他的坚持和带动下,历经两年多时间,这条公路已通往全组的每家每户,正积极的发挥着效益。大家都认为,鲁绍辉最大的精神寄托,是他给予别人的帮助和快乐。“有人说我傻,尽做亏本的事,但我觉得我是共产党员,有义务为群众服务。”老鲁坚定地说,“我付出了那么多,也什么都得到了。只要村里的建设好了,爱护环境的人多了,建新房的多了,富起来的`人多了,我就高兴了。”
作为一名普通农村党员,他身上体现的是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他是一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一个缩影。
作为一名农村无职党员,鲁绍辉收获的除了快乐,还有党和政府对他的信任。老鲁上岗两年多来,一直兢兢业业,村里有什么事都跟他商量商量,村民家里有什么事,也都会找他出谋划策。想起这一年来付出的艰辛和收获,他笑着说:“别人赚钱,我‘赚’的是信任与人心,金钱也许会成为过去,但信任是不会远走的,所以我还要继续努力,争取‘赚’得更多。”板桥河村党支部始终这么觉得:尊重农村无职党员的精神需求,通过设岗定责,赋予他们一定的权力,激发他们全身心投入到为村民服务。只有把农村无职党员的原动力充分激发出来,党组织的凝聚力才能大大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才能快速扩张、党组织的战斗力才能大幅提高。通过让农村无职党员“上岗”,定岗定责,不但给了农村无职党员荣誉,也赋予了他们责任感和使命感。“引”着农村无职党员在各项工作中走在群众的前列,“逼”着他们在发展经济、科技致富、遵纪守法、计划生育、维护稳定等方面发挥模范作用,“促”着他们必须做一名合格的政策宣传员、共同致富的战斗员、维护稳定的安全员、依法治村的监督员和热心群众利益的服务员,进一步增强了他们自豪感、荣誉感、责任感,进一步激发了党组织“细胞”的活力,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农业农村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三
xx,男,现年46岁,19xx年毕业于原xx农学院茶学专业,获学士学位,同年分配至原xx市农业局二级机构xx乡农技站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1990年2月调至铁坡区农技站,93年调至xx区农技站任站长,1998年调至xx区粮油站从事粮油技术推广任站长,xx年2月调至xx区植保植检站从事植物保护和植物检疫工作,任站长,20xx年2月调至xx区农业行政执法大队从事农业行政执法工作,任队长。xx年受聘高级农艺师职称。该同志踏实勤恳,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突出成绩。20xx年3月9日,他不幸身患尿毒症,按照人们常说的是判了“死缓”,他在医院住了整整30天,全局的全体干部职工都到医院里看望他、安慰他,他在我们面前没有流过一滴泪,他对我们说:“我活了40多岁,如果死了,确实遗憾,但人总是要死的,我们共产党人是不怕死的,与那些革命先烈比起来,我幸运多了,只要我不死,我就要好好的活着,好好地工作”。他忠实地履行了一个共产党人誓言,他4月7号出院后第二天就投身到了工作中,从20xx年身患痛风病到现在,除去30天的住院治疗,没有请过一天假,即使痛风加重,双腿步履艰难,也坚守在工作第一线,并出色地完成了局领导交给的任务。在他的带领下,执法大队先后荣获“xx省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单位”、“xx市农业行政执法目标责任考核先进单位”、“全区依法行政先进单位”等荣誉。个人也多次获得区政府嘉奖。
为了提高乡镇农技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几年来,他编写和印发了《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超级杂交稻栽培技术》、《无公害葡萄栽培技术》、《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等专业技术资料500余份,围绕各乡(镇)、村的主导产业,参与主持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8期,累计培训5500人。还结合农时季节参加协助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6期,培训农民1920人次。同时,在生产关键时期,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具体指导,及时解答他们提出的技术难题。
1.是主持实施《xx市郊蔬菜商品化生产综合配套技术项目》,取得显著经济效益。他于20xx年至20xx年,主持实施了xx市农业局下达的农业丰收计划项目:《xx市郊蔬菜商品化生产综合配套技术项目》,项目区严格实行无公害蔬菜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2.主持实施《xx区5000亩礼品西瓜栽培综合配套技术推广》项目,促进了项目区产品质量升级和农民增产增收。20xx年至20xx年在xx镇、芦坪乡共推广面积16568亩,项目区礼品西瓜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瓜农生产技术水平普遍提高,不仅经济效益大幅提升,而且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十分显著。
20xx年实行综合执法以来,他带领执法队员共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00余起,涉及了种子、农药、肥料、耕地质量、农产品安全和农业环境等各方面,其中在耕地质量保护、农产品安全和种子管理方面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
一是狠抓农资市场监管工作,几年来,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活动,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劣农资、未登记(审定)农资、国家禁销禁用农资及标签不合格农资等违法行为,净化农资市场秩序;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保障群众消费安全。为切实加强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坚决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甲胺磷等五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行为,以及掺杂高毒剧毒农药的行为;同时,不定期联合农检站深入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对即将采收和正在销售的鲜活农产品进行采样,通过农残快速检测,及时掌握全区农产品质量状况,保证人民群众吃上安全放心农产品;三是认真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结合区委开展的“xx”活动,每年3月15—21日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四拓展领域,重点查处耕地质量案件。率先开展耕地质量保护执法工作,。几年来,调查处理了违法占用耕地未按照耕作层土壤再利用方案的要求剥离耕作层土壤面积达200亩,有效的保护了全区的耕地质量,为全省这项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宝贵经验
每年到执法大队来投诉的农民很多,他都热情接待,细心处理。他经常带领队员们顶着烈日来到田间地头现场勘察调解,几年来调查处理了农资纠纷案100余起,农民无不感慨地说:像这样的干部才是农民真正的保护神,不要报酬,为民解难,关心农民。他说:农民的事就是他们的事,为农业保驾护航,维护农民的权益是他和队员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农业农村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四
近几年以来,刘楼村党支部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争创“五好”村党支部活动为切入点和有效载体,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围绕富民抓党建,以“双强”工程为重点,抢机遇,谋发展,带领全村广大干群拼搏奋进、开拓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刘楼村支部一班人认为:要兴村富民,大家一盘散沙绝对不行,只有团结共谋发展,刘楼村才会有美化的明天,而党建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因此,刘楼村没有盲目冒进,而是稳扎稳打,始终抓紧抓好党建建设,并始终突出围绕富民抓党建,把富民作为党建工作的目的,既团结了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又把广大群众很好地聚集在了党支部周围。
沿着这个工作思路,特别是近两年来,刘楼村党支部始终坚持把“双强”工程作为支部工作的切入点和有效载体,以班子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双强”能力和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为重点,推进全村快速发展。健全和完善“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每月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运用电教、现代远程教育等载体进行学习;适时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开展民主评议;扎实开展“党员联系户”活动,要求全村每个党员、干部不但自己要在经济上带头致富,对联系户都要从思想上关心、生活上帮助、事业上支持,使其尽快致富等等,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和“双强”带动能力。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刘楼村党支部也把提高党员、干部的“双强”带动能力作为工作重点,采取得力措施,每个阶段突出不同的重点,严格要求,扎实组织,使本村学习动员阶段“全面”、“深入”,分析评议阶段“客观”、“透彻”,整改提高阶段“实效”、“长效”,全村共整改解决6个问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4件,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提升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刘楼村党支部一班人经常说,谋发展不只是口号,不能光喊在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还要通过发展让群众实实在在地得到实惠。为理顺发展思路,村党支部一班人在支部书记高广社的带领下,积极求教于镇党委政府,向高班庄等先进村庄学习经验,向本村有威望的人走访请教,利用过年过节与回家的在外人士交换意见等,逐步确立了自己的工作思路,即:坚持“两条腿走路”,搞好大小结合、内外结合、单多结合,具体讲就是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大搞招商,依托和围绕招商龙头企业,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掘本村人力资源,大力鼓励和支持村民上项目发展,领创办个体私营经济,多点突破,百花竞放。
为尽快带领群众致富,村党支部围绕村情因势利导,通过抓带头促优势,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发挥区位优势,配合镇党委政府搞好招商引资。刘楼村交通位置优越,东临107国道,西临豫01省道,北距新郑市区仅3公里,梨河镇党委政府将工业园区建在了刘楼村,更使该村成为梨河镇招商引资的桥头堡。刘楼村党支部充分认识到了本村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心里也非常明白自己应当充当什么角色,才能有利于全镇经济发展大局、有利于本村群众实现最大利益、有利于本村经济赶上招商快车实现快步发展。在刘楼村党支部的带领下,通过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搞好招商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我村原有企业的基础上,20xx年新引进玻璃制瓶厂、20xx年又引进彩印厂、20xx年增加豪士面包厂,为我村村民提供工作岗位200余,农户收入得到有效保障。
二是因势利导,大力鼓励扶持村民创办个体私营经济。农村本土人才是一个不可小觑的资源,村党支部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采取鼓励扶持措施,积极予以引导,促进百花齐放式的发展。本村村民如果想上项目搞企业,村支部一准一百个支持,从协调场地到资金能帮就帮,就是一个目的:尽快让群众富起来。经过不懈努力,刘楼村如今已有村民创办的企业12家,饭店、商店等个体工商户26家,还发展了大棚蔬菜种植户7户,养殖专业户5户。
刘楼村党支部有3名班子成员,并且都有自己的事业,因此,他们心里明白周围环境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有多么的重要。为充分抓住和利用好梨河镇招商引资“桥头堡”的机遇,村党支部以营造环境、维护大局为己任,通过扎实的工作,用发展的实效,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企业以及本村干部群众的好评。
村支部一是有效利用村基层党校、村广播和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等载体,组织党员、群众特别是青年人,大力开展普法教育,有效提高了群众的法制观念。二是由村干部和党员带头,组织群众认真落实“十户联防”,加强全村治安巡逻,维护了农村的治安环境。三是走进企业建设现场解决问题。特别是新企业落户的时候,用村支书高广社的话说,就不知道自己到底召开过多少村组干部会、多少村民代表会,有多少个夜晚是半夜11点以后才回家的。为了能保证我村一组的两户企业顺利落户、施工、建设,村支部几乎是扎在工地,一方面协助企业施工,一方面协调群众反应的各种问题,做到问题早发现、矛盾早解决、企业早发展,正是在我支部的不懈努力下,两家企业顺利扎根。
村党支部还非常重视本村公益事业。有群众反映“夜里黑,路不好走还不安全”的问题,村支部不等不靠,多方筹资5000元购买36盏路灯,分别安装在村口和大街上,给群众带来了很大方便,群众普遍反映很好。同时,村支部还特别关注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每年支部班子成员都会从各自的收入中拿出2000多元无偿资助五保户、困难户,谁家有了困难也是能帮就帮,近几年来,累计由支部班子成员无偿资助困难群众已近10000元。
扎实的工作,突出的成绩,使刘楼村党支部获得了诸多的荣誉,刘楼村由以前的后进村一跃成为梨河镇乃至新郑市的“五好”村党支部,村党支部书记高广社被评为新郑市“双强”村党支部书记。
农业农村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五
在田间地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位汉子,三十出头,个子不高,皮肤黝黑,时常戴一顶草帽,手里拿着赶蛾棍和笔记本,顶着烈日察看庄稼的病虫发生态势。他不种庄稼,却是庄稼的守护神,他不是农民,却是农民的贴心人。
做为长期奋斗在农业一线的技术人员,xx始终恪守入党誓言,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严谨求实,勤奋刻苦,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优异的工作成绩,赢得全局干部职工的交口称赞和广大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多次被评为省、市、县先进个人,为全县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做了积极贡献。
学习上,他勤于钻研,与时俱进,保持了坚定的立场作为国家工作人员,xx深知,社会发展迅速,形势瞬息万变,唯有加强学习,才能做到及时充电,与时俱进,坚定立场,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为此,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始终做到学习不辍,坚持以学习来充实自己,以知识来武装头脑,进一步坚定政治立场和理想信仰。十几年来,他不断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深入钻研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忠实践行“科学发展观”,积极参与争先创优活动,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坚决执行党的决定,积极履行党员的职责和义务,从而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了党性修养,提高了综合素质,增强了业务能力。同时,他以优秀党员为楷模,坚持向先进学习,向先进看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处处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得组织信任和群众好评。
工作中,他勇于开拓,兢兢业业,干出了非凡的业绩作为农业测报人员,xx深知,他肩上的担子有多重。xx是农业大县,农作物播面之广,种类之多,品种之齐,位居全市之首。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作为全县农技推广工作的重中之重,事关全县农业健康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任务十分繁任,责任十分重大。为此,xx牢牢把住3月播种到9月水稻成熟这一测报关键期,深入田间地头,对水稻、油菜、玉米、棉花、柑桔等五种主要农作物定期进行田间仔细调查和记录,对数据进行全面整理和分析,并及时向全县各级各相关单位发出预报,指导全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在此期间,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空,他始终做到早出晚归,披星带月,没有请过一次假,没有误过一回事。十三年来,他走遍全县40多个乡(镇),400多个行政村,累计下乡600多次,调查农作物面积15万多亩,编写病虫情报240多期,向上级业务汇报20多次,减少农作物损失达500多万元。预报准确率达到了96%以上,为各级党委政府部署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准确可靠的科学依据,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
同时,做为农民的儿子,做为一名基层的农技干部,他深深懂得粮食丰收对于农民而言,不仅关系到一家温饱,而且影响到长远发展。为此,只要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他总是不顾疲劳,满腔热情,有求必应。去年6月,卢峰镇地坪村11组农户刘xx家种植8亩田中有7分田禾苗出现不同程度的矮化现象,刚开始刘xx以为是种子问题,多次找到经销商要求赔偿。xx获悉后,立即深入田间进行实地调查,后确诊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该病被称为水稻上的“癌症”,如果错过防治时间将无药可治。因此xx抢抓时机,积极实施压虱、控病、施肥等综合防治措施,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禾苗很快恢复了生长,不仅使粮食获得丰收,还及时解决了经销商与农户的矛盾纠纷。又如今年7月3日,卢峰镇梁家坡村一位退休老干部反映他家稻田突然出现禾苗发黄现象,并且打了2次药后仍不见好转,刚刚下乡回来的xx听了情况后,来不及擦一擦满脸的汗水,立即带上药到田间查看,经诊断为水稻生理性赤枯病,他一边安慰老人不要着急,一边详细告诉他打药、施肥等防治措施。老人望着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十分感动,硬要送他路费,还要送他回单位,均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说:“这是我的职责,是我应该做的。”
生活中,他朴实本分,乐于助人,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做为共产党员,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遵纪守法,朴实低调,富有爱心,乐于助人,深得领导、同事和群众的好评。如在中都印坪火灾、泗坪火灾、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和今年四次特大洪灾中,他总在第一时间找到党组织,积极主动地向灾区捐款捐物献爱心;在义务献血中,他也总是主动请缨,20xx年来共献血2次,总量达到600ml;在单位里,无论谁遇到困难,他都会主动去看望他们,安慰他们,帮助他们。同时,他还利用工作之余,及时掌握一些经济信息,指导群众发展生产,帮助群众发家致富。
这就是xx,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始终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一名农业技术人员,他始终坚持做好本职工作,服务农业生产,帮助群众致富;作为农民的儿子,他始终保持艰苦朴实、乐于助人的`本色,兢兢业业做事,踏踏实实做人,不愧于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
农业农村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六
市妇联秋发起的帮扶农村留守儿童“爱心妈妈“活动,如一根红线,一头连着留守儿童,一头连着“爱心妈妈“,帮扶抒写着一部部撼天动地的诗篇,唱响着一曲曲“爱心“乐章。亚鑫贸易公司董事长作为“爱心妈妈“,牵手县上镇村十五岁的胡亮。通过四百零二个日日夜夜,演义了一出母子情深的人间正剧。
做母亲,
挑起家庭重担;做董事长,顶起公司的一片蓝天;当选人大代表,尽行风评议之职,承接服务社会的责任,已有几十个春秋了。去做一名“爱心妈妈“,当踏进县上车湾镇郭垸村“留守儿童“胡亮家门的那一刻,心里还没有底,不知道怎样才能当好一个名符其实的“爱心妈妈“,第一步该怎么走呢?这是10月17日《“爱心妈妈“笔记》上留下的一段话。
胡亮十五岁了,在自己的记忆里还不知道穿新衣裳的滋味,他的衣裳多数是花一元钱、两元钱从同学、陌生人手里买来的。胡亮的家不是家徒四壁,而是没有四壁,完全是百疮十孔。去年进了胡家门。村长、组长,乃至镇长,看到上面来了一位“爱心妈妈“,很多人把胡家围得水泄不通,如同赶大集、看大戏一般。既然是来给胡亮做“爱心妈妈“的,于是开诚布公地问:“胡亮,你想得到什么?尽管提出来。“
胡亮低着头,鞋尖已张开口的脚指头在地上磨来划去。乡亲们就热闹了,一个个怂恿着,“快说呀!钱、衣裳、书、球鞋……,不说白不说。“过了老半天,十五岁的胡亮紫胀着脸,嘴巴蠕动着喷出一句话:“我要妈妈“!孩子声泪俱下的投进了“爱心妈妈“的怀抱。流泪了。这个面对几百号人要饭吃,面对公司跌入深谷临危受命,面对千百次艰难危阻,这个钢强女人没有流过泪,也可以说这一辈子打记事起,就不知道流泪。这次面对一个四岁就没娘,十多年父亲远走他乡谋生,祖父病卧在床的孩子,她不得不流泪了。
那天,她做了还是当“知青“时做过的事,摘菜、做饭、扎柴把子,给胡亮衣裳上扣缝洞……临走时,把300元钱、衣服、洗涤用品等交给胡家奶奶,深情地对病卧在床的爷爷说:“我给您带的药要按时吃,不然胡亮会时时挂记您老,搞不好学习的。过几天我会抽空来检查儿子的学业,看望您老的“。
说:做,像妈妈一样的做“妈妈“的事,爱心才能透过血浓于水这层旧的观念,成为今日“爱心妈妈“的新血缘观,才能铸造真正的母子真情。
儿子胡亮虽是十五岁了,个子长得像大人。可是由于缺少家庭教育和引导,读书没有方向,为谁读书?读书了干什么?只知一些表面意义,没有真正理解。连续几个星期天利用胡亮回家拿菜拿米的时机,给他讲述《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孟母掷棱》的故事;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胡亮经过一个学期的家庭教育、思想教育的洗礼,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他从一个年级三十名左右成绩的学生,上升为年级前十五名,成为班里的三好学生。朱河中学的邹校长、吴老师说:“胡亮妈妈,您就不要常来学校了,多耽误您的工作。胡亮品德、成绩现在可以说是本校一流的,照这样发展下去,我们敢保证,一定把他教成品学兼优的学生。“
生活非常简朴,有时一桶快餐面对付一餐。可是儿子胡亮每月的生活费、学费300元不能少,而且按时送到。有一次,天没亮就赶到学校,把他急需的补习读物和《黄冈复习考卷》送到学校宿舍。胡亮接过书和复习资料问:“妈妈,您的裤管么打湿了一截?皮鞋出打湿了?“
“我们顺路去郭垸看了爷爷、奶奶,大雨冲坏了路,车不能开过来,只好涉水过来,我还要赶回沙市上班呢。“
作为一个公司的当家人,不仅没有时间照顾家人、孩子,连自己的饮食起居都没有规律,何况胡亮这个作为义务帮扶的孩子。然而,却把胡亮看得比亲生孩子还重,常常是夜去夜来。《日报》发表过做“爱心妈妈“的事迹,当记者问她到底一年去胡亮家或学校多少次?她说记不清,反正只要有一点点空,常利用双休、节假去办完胡亮的事立即回沙市。当记者问胡亮同学时,儿子说:“妈妈常来,太多了,我都记不清。特点是,双休日来的多。给我钉了衣扣,检查了作业,有时与老师交谈,弄完了,她就回沙市上班。“
春节前,胡亮在短信上告诉:妈妈,我这次期末考试又前进了七名。马上回信:“儿子,我要名次成绩,我更要你获得三好或者五好学生。前几天听爷爷带信说,你每个星期利用回家拿菜的时间,帮家里做家务,还干农活,这非常好!妈妈就是一个用行动证明自己,感动周围的人。“
在帮扶留守儿童胡亮的一年里,她从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是:首先是要突出一个“做“字,让孩子看到大人的行为而感动,先进事迹材料继而模仿。第二是重视一个“引“字,少儿还在成长发育期,你要用思想、情操高尚的事迹去引导他,做什么样的人。第三是牢记“度“字。佛教经典里说:“济事度人“,而的“度“是把自己的脊梁作为“桥“、“船“去帮扶孩子茁壮成长。
农业农村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七
如果站在你的面前,你看不出他与别的农民有任何不同,实在是再普通不过了,他身材瘦小,皮肤黝黑,不善言谈,甚至有点木讷。但在县乡以及附近地区,他却是个名副其实的能人。与他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脱贫致富点子多、帮助别人心肠热的人。在乡,有很多人曾经得到过他的帮助,也有很多人经他带动脱了贫。
“我要让土地发挥最大的效益”
文化程度不高。由于家庭贫困,刚读完初中就辍学了,但辍学没有挡住他继续学习的脚步,贫穷没有压倒他不断进取的志向。他利用进城、串门、走亲戚等一切机会,搜集借阅书报资料,刻苦学习农业科技,学习文化知识,学习党的农村政策。他没有资金,要发展,只能靠一身力气,在自己的承包地里想办法。90年代初,县委、县政府在全县推广地膜洋芋覆盖技术,组织了大量干部进村入户进行推广。当时,大多数群众对这项农业增产技术还持怀疑态度,抵触情绪很大,但他却主动试种了3亩,因为通过平时的学习他知道,地膜覆盖是一项成熟的农业增产技术,特别适用于高寒阴湿地区。果然,到了收获的季节,他覆盖地膜的洋芋产量大大高于其他群众土法种植的,给周围的群众上了生动的一课,当年他将自己吃不完的部分卖掉,增加了经济收入。第二年,大部分群众看到了好处,都开始接受地膜覆盖技术。随着地膜覆盖面积增大,洋芋产量出现了大幅度提高,引起了洋芋价格下滑。由于增加了投入,价格却下降了,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看到这种情况,又在改进种植技术上打起了主意。他想,如果利用地膜的保温作用,把种植时间提前一些,那么新洋芋的上市时间也可以提前,利用干部群众喜欢尝新物的习俗,应该能卖个好价钱。于是,他购买了早熟洋芋品种,提前半个月开始播种。别的群众看了后,都问:“你这么做,能行吗?”他说:“我要让土地发挥最大的效益,想做个试验。”经过精心管理,当年他的洋芋提前上市,受到了、卓尼干部群众的欢迎。由于产品口感好,上市早,价格也比往年高,他的收入提高了20%。在他的带动下,种植地膜洋芋增产增收的群众越来越多,现在,洋芋成了一个品牌,销售范围扩大到了全州大部分县市,而他也实现了发挥土地最大效益的愿望。
“带动大家共同致富才是我最大的心愿”
经过几年的努力,他手里逐渐积累了几千元的资金。从开始,他又动起了农产品经营的脑子。在经营项目的选择上,他考虑了很多。自己资金少,只能从本小利微的项目做起,而自己熟悉农业,搞农产品加工风险不大。于是,他作了大量市场调查,发现在当时的市场,从外地运销的食用油不符合当地群众的口味,而且质量也不高,甚至还有假冒伪劣产品,群众很不接受,有一部分干部职工托人从农村购买农民自己食用的菜籽油,根据调查结果,最后,他选择了菜籽油加工销售。他从当地群众中收购油菜籽,采用土法加工榨制,生产出了品质好、无污染的产品,打出了“绿色”牌。由于他的产品质量好,价格公道,还能送货上门,很快打开了销路,受到了、卓尼两县干部群众和餐饮业经营者的欢迎,一时产品供不应求,而且还有大量的预定,清油的牌子又打成功了。看到本地清油这么受欢迎,
他就动员本村的其他群众一起干,增加收入。村民安元来、常祥娃等在他的带动下,发展迅速,几年来,已经脱贫致富过上了好日子。
在加工销售菜籽油的过程中,又发现了一个粮食收购市场。当地农民要出售家中的余粮,有三种选择,要么自己运到县城去出售,要么售给上门收购的小商小贩,要么以物易物,直接换成了生活日用品。这几种交易方式都对农民不利,使群众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卖不上好价钱,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使当地群众少受损失,增加收入,他于在乡政府驻地上寨村开了一家“益农粮店”,给群众承诺收购价始终高于县城粮食市场价格,目的就是要让农民受益。三年来,仅粮食让利一项,他就为当地群众增加收入2万多元。现在,当地群众有余粮,都愿意出售给他,连附近乡镇的群众也吸引过来了。“益农粮店”还担负着三农服务点的任务,为群众提供农药、化肥、良种等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群众。
对他的做法,乡亲邻居有不少人想不通,认为他傻。但大多数群众都对他赞誉有加,认为他才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是大家做人的榜样。面对大家的赞誉,他却说:“我靠党的好政策走上了富裕路,现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带动一方乡亲是我的职责”。
“挣钱干什么?做些好事我心里舒坦!”
生活改善以后,始终没有忘记父老乡亲,一直在默默地关心和帮助别人。每到春季,他拉运群众急需的化肥等农资产品,以保本的价格向群众出售,每到冬季来临,他就拉运取暖用煤,以低于市场价格销售,对一时没有现金的群众,他就欠账销售,而且从不主动讨要,保证群众的生产生活所需,几年来,困难群众的欠款累计达到了1万多元。他不仅关心群众的物质生活,而且对群众的文化生活也积极参与。,村里举办篮球邀请赛,他主动出资500元。在比赛期间,他还为本队的队员准备了大量的食品饮料等,全力支持球队的比赛。为了扩大活动的影响,专程从新城请来了摄影人员,对比赛的实况进行了拍摄宣传。通过举办比赛,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了全村群众的团结。
5.12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正在青海务工的他却心系灾区,通过手机短信与乡党委书记马清泉取得联系后,委托妻子把1000元现金捐到了乡政府。从青海务工回来后,他又缴纳特殊党费200元。他常说:“过去我家里穷,生活困难,受过不少人的无私帮助,现在生活好了,我也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别人。挣钱干什么?做些好事我心里舒坦!”
“党给了我幸福的生活,我要一辈子跟党走”
由于经常务工做生意,他的眼界更加开阔了,思想上有了很大进步。他认为自己之所以过上幸福的生活,全凭党的富民政策好。因此,他一直在努力学习党的理论,增强致富本领,希望通过不懈努力,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党作更多的工作,为群众更好的服务。7月,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理论,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自己。当他在青海久治收到乡党委发来的全县农牧村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学习宣传资料后,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就提前结束了工作,于5月21日返回村里参加学习。利用10天时间,系统的学习了乡党委提供的学习材料和影像资料,按照要求补写了学习笔记,撰写了题为《理想是不灭的灵魂,信念是行动的指南》的心得体会。通过学习,他看清了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险恶用心,更加明确的认识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藏区人民幸福的生活。他在心得体会里这样写道:“是党给了我幸福的生活,我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一辈子跟党走,决不动摇。”
农业农村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八
如果说世间有平凡的话,那么教师这一职业可谓平凡无奇;如果说社会有清贫的话,那么乡村教师这一角色可谓清贫无比。人们常把教师比作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而长年工作在乡村小学,几十年如一日地奋战在艰苦的条件下的乡村小学教师便是平凡清贫中的红烛,他们默默地发光发热,不问报酬,不计名利。邵焕文老师就是这样一支红烛。
邵焕文,武穴市龙坪镇牛车小学教师。1975的参加教育工作,一直在柘湖点担任一年级班主任工作。该教学点地处落后地区,经济条件落后,教学条件艰难:学校只有平房几间,而且年久失修,一遇雨天,教室里就“雨脚如麻无断绝”。为了改善教学环境,邵焕文同志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日,自备工具和材料为学校整修校舍。经常是一忙就是一整天,别的教职工都回家了,邵老师还在学校忙得不亦乐乎。学校附近的乡亲看到邵老师这么辛苦、这么爱校,都被感动了,都愿意来为邵老师搭手。一次次,一回回,三十年来,经邵老师的手整修的校舍虽然只有那么几间,但它们经过多次维修,一直用到现在。每每看到孩子们坐在修葺一新的教室里安心地读书,邵老师的脸上总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春花最美丽,孩子最可爱;但更可爱的是那些热爱孩子们,爱生如子的老师。2003年邵老师的学生王应珍上课时突然倒地,教师里一片骚动。情急中,邵老师连忙安排好其他学生,自己背起王应珍,往几里外的村卫生所一路跑去。由于王应珍父母外出打工,无人照料,他一个人一直守候在卫生所里,并为该生的抢救治疗垫付医药费。第二天早晨,王应珍同学平安地脱离了危险。而此时的邵老师已在病房里守候了一夜。晨曦透过窗户照在孩子渐渐红润的脸庞上,也照在邵老师鬓间斑斑的白发上,不顾一夜的疲劳,他又迎着朝阳赶往学校上第一节课。邵老师就是这样一个爱生如自己孩子的可爱的老师。
热爱学生才能热爱教育,才能献身教育事业。邵老师在孩子们的眼中是慈父般的老师。三十年来,邵老师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看着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从七、八岁的懵懂顽童长成二十几岁的意气风发的少年。这期间邵老师付出了多少心血,牺牲了多少个人利益,亏欠了家庭多少的感情债。
教学、家访、做学生思想工作,邵老师样样干得好、干得细。邵老师当了三十年班主任。这三十年,中国农村的经济、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的情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十年来,中国农村外运务工的人员增多,学生没有父母管教,大多由爷爷奶奶或亲戚代管,这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由于疏于管教,有些学生很小就学坏了,思想很成问题。怎样教育好这样的'孩子,班主任责无旁贷。教书先要育人,邵老师就是这样履行着一个教师的职责,一个班主任的职责。学生邵杰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加上三代单传的特别原因,爷爷、奶奶特别溺爱这个孙子,在家里要什么给什么,称王称霸;在学校不认真学习,想打谁就打谁。邵老师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决定无论如何要把这个孩子教育好。邵老师联系上他远在异地的父母,讲明这个学生的情况,请家长协同老师一起教育。首先要爷爷奶奶改变观念,改变溺爱孙子的做法,然后找学生谈话,做细致的思想工作。经过邵老师的一番细致耐心的教育,这个学生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成为一个遵守纪律,热爱学习的好学生。
公而忘私,教而忘家,邵老师做到了:在学生眼中,他是一位好老师,在父亲眼中,他是一个不孝之子;在妻子眼中,他不是一个好丈夫。
2005年9月,老父病逝,举家行丧。而邵老师只在双休日的两天完成了最基本的丧礼就回到学校上课。在农村,给父亲行孝是件大事,而邵老师却没有请一天假,没有耽误一天课。
上有高堂,下有幼子,家务事繁多琐碎,邵老师顾不处这些,从没有因家务事而请假,而这切都落在妻子身上,妻子可以说是这个家的功臣。2004年,妻子拖车卖谷,连人带车,从二丈多高的桥上摔了下来。乡亲们七手八脚将她送往医院,邵老师利用午休时间来到医院,握住妻子的手说了声“对不起”,妻子没说什么,因为她知道丈夫爱教育的苦衷啊。
2005年,邵老师不幸患上了恶性肿瘤,手术后,家人和学校领导都劝他多住院休养几天,可邵老师只等伤口愈合就心急火燎地赶回学校。因为他离不开他的学生,他离不开他的教育事业。
有耕耘,就有收获。在“五小”作品竞赛中,他辅导邵晶同学“新型塑料壶”荣获湖北省青少年小发明三等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神圣的事业,它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园丁付出自己的青春,付出自己的热血,倾注自己一生的热爱去执着追求,去不断奋斗。邵焕文老师三十年如一日地工作在边远穷困的农村小学,三十年如一日地矢志不渝地从事着最平凡的教师工作,三十年如一日地用满腔热忱去热爱着教育事业,不愧为平凡清贫中的一支红烛,尽自己的所能,倾自己的心血为农村的孩子照亮一片光明的前程,为农村教育事业奉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农业农村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九
北套村,位于绣惠镇最北部,是远近闻名的“粉皮加工专业村”。全村2300口人,85%的村民从事粉皮加工、销售,群众依靠这一买卖过上了红火富裕的日子,xx年户均收入达到6000元,村集体收入15万元。近年来,该村党支部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构建文明和谐村庄”为奋斗目标,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有力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推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了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开端。
发展粉皮特色产业,夯实新农村建设经济基础
近年来,该村党支部提出充分发挥粉皮加工、销售特色产业优势,以促农增收为目的,在硬件、技术、销售等方面狠下功夫,为群众创造一个优良致富环境的工作思路。一是引导服务,变技术,小旋子走俏大市场。为促进粉皮加工业的发展,该村党支部每年组织村内粉皮加工大户外出参观,学习各地先进经验。粉皮由大变小,村党支部挑选了20户本村粉皮加工大户,统一购置了小旋子机,统一标准,通过严格挑选,其中12户成了村里的加工示范户,现如今已有百余户这样的粉皮加工户。二是建协会,规范管理。去年3月份,由村党支部成员牵头成立了北套村粉皮加工专业协会,积极沟通各地商场、农贸市场,进一步拓宽产品销售渠道,统一价格,避免了相互竞争导致价格下降,有力维护了该村的经济利益,避免了损失。三是打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去年5月份,村党支部书记李冠村带头披星戴月跑关系、找门路,在市农业局的积极扶持下,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顺利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注册“北套”牌粉皮,走出了一条品牌化、产业化的路子,在该村党支部的积极努力下,致富的愿望、优良的环境、全方位的服务,多年来,该村的加工的粉皮,销路一直看好,每年国庆节到春节这段时间,每天都被批发商们大车小车拉出10万公斤销往全国各地,仅此一项年利润就达400万元,人均纯收入3000余元,进一步夯实了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凝心聚力,贴近群众解疑难,务求新农村建设得实效
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不仅要有法子,还要有票子。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冠村积极带领党支部一班人,在自身富裕起来的基础上,积极利用本村在外工作人员较多的优势,多方争取资金,积极兴办各项社会事业,新农村建设成效凸现。
去年以来,该村的公益事业投资已达到150万元,解决了群众的“六难”问题。一是硬化了村内全部大街小巷1.8万平方米,修缮排水沟3500米,同时新安路灯1200盏,解决了群众的行路难;二是实施了卫生所改貌升级,解决了群众的看病难;三是对村小学、幼儿园进行了美化、绿化、硬化,新购微机18台并建起高标准的微机室,同时铺设了北套至耿家村1000多米沙石路,进一步方便了该村学生到镇中读书,解决了孩子的求知难;四是建成了符合“五化”标准的文明一条街,建起了占地1000多平米的休闲娱乐广场,安置了健身器材,设立了读报栏、宣传栏,解决了群众的休闲健身难;五是新打农灌井13眼,铺设地下管道8000余米,修建配电室一处,解决了群众庄稼浇水难;六是为一户残疾户和弱智户盖起了新房,并一年两次走访看望村里的贫困户、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困难。
筑牢堡垒,永葆党员先进性,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北套村党支部在带领广大群众走富裕道路的同时,还始终坚持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村党支部首先从抓党员队伍入手,常年坚持了三会一课、党员联系户、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经常组织党员开展学党章、学科技和义务修路等组织活动,使党员在班子工作中都走在群众前头,全村40多名党员,被群众称为一面旗帜。
其次,村党支部还始终坚持把群众愿望与心声作为工作第一信号,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努力改善群众生活条件,优化村内环境。加工粉皮用水量很大,过去村民为图方便,往往把用过的泔水往街上一泼了事。那时一进北套村,真好像走进了沼泽地。天一冷结成冰,人难走车难行,不仅外地来接粉皮的车进不了村,还埋下了交通隐患。村里出面制止,还为此制定了罚款条例,但群众就是不听套。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有些村干部自己首先做不到,“喊破嗓子,不如作出样子”。近几年,村里经济发展了,各项工程可以说是一个接一个,修路架线、小学维修、卫生所改造搬迁,村干部都盯住靠上,一天从早忙到黑,自家的事想顾也顾不上。麦收遇上阴雨天,别人都往自己的麦场上赶,村干部却只能往地里跑,张罗村里的收割,照应雇来的司机。面对家人的埋怨,村支部书记李冠村经常对村干部说,当干部就认头吃亏,要是村干部不认头吃亏,老少爷们谁还认我们的帐。就说修路架线,不论集资还是出义务工,村干部到街上一招呼,一来就是一大片。今年合作医疗款收取,我们这样一个600户人家的大村,仅用2天就完成了任务,一户也没拉下。
与此同时,村党支部还大力开展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由村两委组建了红白理事会,群众哪家有大事小情、丧事喜事,村两委都准时到场提供服务,村内阵地建设齐全,广播室、图书室、党员活动室等设施,常年对党员和村民开展教育活动。村党支部还年年组织群众开展十星级文明家庭评比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活动,提高了村民素质,保持了全村稳定,全村多年无上访户,无打架斗殴现象。
随着群众民主意识的增强,村党支部还本着公正、公开的民主原则,大力加强和推进了民主政治建设,认真坚持了村务公开制度,村内的财务和大小事情及时向群众公开,认真坚持民主议事制度,村内重大事情都由村两委成员、党小组长和村民代表及全体党员共同商定办理,真正实现了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民主管理,使百姓气顺心平,减少了决策失误,实现了农村稳定,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谈起今后的打算,李冠村书记提出了北套村“六新”建设目标:
村庄总体规划有新蓝图。聘请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对该村进行规划,本着“因村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实现村民生活区、市场交易区、畜禽养殖区和休闲娱乐区合理布局,做到高标准规划,分阶段建设,逐步推进。今年计划新建占地10亩的粉皮批发市场,方便客商和农户粉皮购销。同时加大环境治理力度,通过扩大保洁人员队伍,设置垃圾箱、垃圾池,实现生活垃圾定点存放,定时收集,及时清运,集中处理,消除垃圾乱扔乱倒的现象,确保村容整洁。
集体经济发展有新思路。积极扶持村骨干企业——棉麻机械厂扩大规模,计划协调资金50万元,实施厂房北延东扩工程,并聘请专家指导,进行设备升级、技术改良,增加企业产品附加值,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企业的发展壮大,能解决村里剩余劳力100余人,人均年收入可达万元。同时也将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有力的带动个体加工业户发展,促进他们增加收入。
农业结构调整有新举措。发挥“粉皮加工专业村”的优势,积极帮助村民实施小额贷款,进行粉皮深加工,叫响“北套”绿色粉皮品牌,拓宽销售渠道,促进群众增收,实现粉皮加工业户年均纯收入增加8000元的目标;在现有蒜黄种植面积100亩的基础上,再推广发展塑料大棚蒜黄栽培250亩,实现亩均纯收入5000元的目标。
和谐文明建设有新突破。继续加强村两支队伍建设,建立村干部带班的民兵义务巡逻、邻里纠纷调解、不稳定信息排查等制度,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的目标;深入实施精神文明建设“细胞”工程,每年都开展“好婆婆、好儿媳、好妯娌”、“十佳文明户”、“环境保护先进家庭”等评选活动,对先进家庭给予精神、物质奖励并实行动态管理,促进村风民风文明纯朴;加大民主管理力度,规范程序,阳光操作,让百姓心里明白、亮堂,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群众综合素质有新提高。“建设新农村,关键要培养新农民”。我们将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让群众既富口袋,也富脑袋。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上讲座、“请进来”专家授课等形式,提高群众的种养水平和就业能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建设农村文化大院和小康书屋,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大投入,继续开展“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使村内主干道路都达到文明街标准,让群众在休闲娱乐时不知不觉的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增长知识。
社会事业发展有新进步。继续依靠亲情引资,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步伐。一是实施校舍改造升级,计划投资65万元,新建能容纳10个教学班、300余名学生的二层教学楼,改善师生的教育、学习环境。二是计划投资20万元新打120米的深水井一眼,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三是按照全村户数10%、30%、60%的推进比例,实施家庭改厕工程,切实改善村民居住环境,真正让老百姓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党支部一班人一心一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北套村正在以李冠村书记为“带头人”的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奔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康庄大道。
农业农村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十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自踏入教育这个岗位以来,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现将我在新课程改革工作中的体会作以汇报: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是实践的先导,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实践,一切先进的教育改革都是从先进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而先进的教育观念来自不断的学习,因此,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新课程培训,把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作为我自己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步,把新课程理念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我对照新课程的要求,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讨论反思。通过学习、讨论和反思,提高了认识,深刻地感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与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必由之路。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贯彻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实现五个转变:
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怎样教,更要精心研究学生怎样学;
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不但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培养学生“会学”;
4、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向平等融洽的朋友转变,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5、由教材的接受和传递向教材的开发和创造转变,教师不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教材开发者和创造者。
教与学的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传统的教与学,就是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是知识的主宰者和阐述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和储存者,没有教师对知识的输出,学生就接收不到知识,学生没有自由选择和自主学习的权利和机会,完全处于单一的、被动的接受状态,失去了自主性和独立性。所以,在课改实验中,我狠抓课堂教学,努力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向学生学习引导者转变;由高高在上的权威,向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转移;由单一的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转变。学生要从被动的接受者向主动参与者转变,向学习的主体转变。要创设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真正达到师生交往,平等对话,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目的。经过几年的实践,我的师生关系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居高临下地要学生接受学习,而是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情感交流,与学生交朋友,成为完成学习任务的合作伙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不再是学习的被动者和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合作者,把学生参与教学,探究知识贯穿于整个课堂。小组学习时,让小组长当小老师检查、辅导本组学生,并选出学习好的小组到前边讲台教全班学生读写等等。课堂上师生配合紧密协调,关系融洽和谐,一种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正在消然形成。
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求教师从旧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实践式的学习,着眼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前已初步建立了问题情境—共同探究—多项交流—实践应用的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例如:为了便于学生多感官接受和传递信息,增加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便于学生之间相互切磋,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我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学习互相交流。
以往教学,教师都是一成不变的使用教材,不管教材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心理,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成为教材内容的忠实的阐述者和传递者,而现在我领会了新课改理念后,采用了新的做法,首先要吃透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找例子,灵活的处理教材,展开课堂教学。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老师能把学生的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学习,学习也离不开生活。这种方法更容易达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课改是一个艰巨的工程很多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单兵作战是不行的。我特别注意老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就与同行交流磋商,还定期总结一些问题与同行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使自己的知识得到了丰富,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从开展课程改革实验以来,我们的工作思路就是:实验—反思—调整—改进—再实验。对实验的每一步,我们都要作认真总结,反思,思考,详细分析,成功之点,作为经验,继续发扬;失败之处,作为教训,改进调整,继续前进,并把这些总结的经验教训作为一个专题“课改小结”记录在自己的教案上。这样,不但积累了经验,也使我对今后的实验工作始终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明确的思路。
也正是在我与学生与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丰硕的果实结伴而来,近年来多次参加了镇、县组织的赛课活动,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全体教师的真心帮助,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经验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xx年9月和20xx年9月先后被评为县优秀教师。20xx年7月获得了县级教育科研成果证书。 20xx年3月荣获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结题证书。20xx年12月撰写的论文《数学教学应走向生活化》荣获方正县教育学会颁发的二等奖荣誉证书。20xx年11月在会发镇小学“强效名师帮带工程“活动中做了一节题为《分手的简单计算》的数学课,送教下乡,得到教师们的认可。20xx年5月参加镇中心校组织的小学“岗位练兵”课堂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中做了一节题为《统计》的公开课,得到领导的好评。20xx年10月参加县进修校组织的“进取杯“教学展示活动中,作课《美丽的大森林》荣获一等奖。20xx年11月在会发镇小学教师推进新课程有效教学活动中做了一节题为《整时的认识》,得到好评。在20xx——20xx学年度上学期的教案评选活动中,我的教案被镇中心校评为优秀教案。20xx年4月参加县进修校组织的小学数学“而立杯“教学大赛中作课《平移和旋转》,得到领导的好评发予荣誉证书。20xx年6月在会发镇组织的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中,做了一节题为《找规律》的数学课,被评为二等奖。20xx年6月在哈尔滨市小学数学学科优秀教学课例评选活动中,执教的《统计》一课,荣获一等奖。参加20xx——20xx年度哈尔滨市小学班主任岗位练兵活动,于20xx年6月被市教育局德育办公室评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在领导们的大力支持和同事们的真心帮助下,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点滴的成绩,但这只是我教学生涯的开始,今后的路更加漫长,我将不断地学习,适应新的教学形式,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当一名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