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考研政治文献 考研政治重要文献(十五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考研政治文献 考研政治重要文献篇一
关键词:论说文;文学性;六国论;爱莲说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6-0028-02
要探讨古代论说文的文学性,先要正视和了解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差异性。
古代社会首先出现记事散文,随着社会事物继续发展,才又有论说散文的出现。论说文是一种以议论和说明为表达方式的文体。它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方法的运用,论证道理,得出结论,告诉读者。亦即刘勰所说:“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精研一理者也。”③于论说的内容、功用、方法各有不同, 古人就将“论”作为论说文的总称,从中再分细目。刘勰的《文心雕龙》将“论”列为陈政、释经、辨史、诠文等“四品”以及议、说、传、注、赞、评、叙、引等“八名”。从具有文学表现的手法来考察, 有的论说文又可以作为文学作品来阅读和欣赏。
古代论说文来源于先秦诸子。《论语》虽属片断语录,但已孕育论说成分。现存最早的单篇论文是西汉贾谊的《过秦论》。东汉以后,论说文风格有所变化,如王充的《论衡》,体现了精微朗畅的特征。魏晋南北朝之际,论说文则更趋于自然形成,且颇多气势。如曹丕的《论周成汉昭》、曹植的《成王汉昭论》、西晋陆机的《辨亡论》,文学气息颇浓。迨至六朝,梁刘峻的《广绝交论》问世,此文系针对世态炎凉而发,有感情,有理论,有文辞,可算是文情并茂的骈体论文。到了唐宋时期以,随着两次古文运动的进行,论说文又出现了新的特点 ,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下面以《爱莲说》和《六国论》为例来分析唐宋时期论说文的文学性。
《爱莲说》和《六国论》是唐宋时期的作品。在这个时候,像唐宋八大家的韩愈、欧阳修、苏轼等人也的确创作出了不少审美品位很高的散文作品;但另一方面,古文运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复兴古道,所以更强调政论与说教的载道功能,对文学特征有所忽视,从而减弱了文章的审美色彩,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六朝文学观的退化,但也有一些文学色彩较浓的的作品,如周敦颐《爱莲说》和苏询《六国论》。
《爱莲说》是宋学家周敦颐创作的借物咏志的名篇,它在结构上匠心独运,做到言简而多姿,文短而曲折。明代画家董其昌在《画旨》里说:远山一起一伏则有势,疏林或高或下则有情。此画诀也。”绘画不喜平,为文何尝不如此,周敦颐深明此旨,他的《爱莲说》主要具有以下文学特色。
苏询的《六国论》老辣犀利,博辩宏伟,严谨填密,文采斐然,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格。它以一锤定音之势,揭示文章的主旨;以分陈得失之差,震惊认识上的糊涂;以先辈创业之难,激发悔恨之情;以不得安寝之危,警觉颧预之心;以暴秦无厌之欲,告诫赂秦之人;以古语今事之理,晓谕妥协的人们;以史实的诉说,龟鉴当朝的政治;以大小上下之别,提请局的定夺……娓娓道来,而又振聋发馈,句句在理,而又苦口婆心。所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在《苏明允哀词》中极力称扬苏询之为文,“烦能不乱,肆能不流。其雄壮俊伟,若决江河而下也;其辉光明白,若引星辰而上也。”④以为这些言词并没有多少虚妄的成分。
注释:
①刘勰著、周振甫今译.文心雕龙今译・原道第一[m].中华书局,1986:9-11.
②刘勰著、周振甫今译.文心雕龙今译・原道第一[m].中华书局,1986:10.
③刘勰、周振甫今译.文心雕龙今译・论说第十八[m].中华书局,1986:167.
④曾巩.曾巩集・苏明允哀词[m].中华书局,1984:560.
考研政治文献 考研政治重要文献篇二
考研英语小作文多是辞职信、道歉信、感谢信等应用文体。它的形式是给出提示要点,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表达清楚要点。尽管它并不需要华丽的词藻和吸引阅卷人眼球的文采。但是,它还是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点滴积累,适当训练。以言简意赅的词句及一定的逻辑性,将事情叙述清楚,表意明确。
小作文满分为10分,因为其更加套路化,所以它比大作文更加容易得分。但是,得高分的前提是要在格式、语言和要点等方面下功夫。
称呼:英语应用文称呼有这样的特点,如果是不认识的人,一般称呼为敬词+尊称。例如,dearsirormadam;如果是写给关系正式的某团体或个人,称呼为敬词+尊称+名。例如,或;对于关系较亲密的人可以直呼其名。
正文:正文格式一般格式为首段开头空四个字母,段落之间不空行;现在流行的格式,每段开头不空格,但是各段之间空一行。考生在格式方面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进行选择。只要让阅卷人看得舒服,且完全符合应用文要求的文体就可以。
用词准确是最基础的要求之一。其次,句型多变。例如既有并列句,也有复合句,还有从句。注意语法运用要正确。
再者,正式语言一般是写给具有正式关系的团体或机构,注意这样的情况不用缩略语和口语用法。除了正式的文体以外,其他的文体皆为非正式文体。像写给朋友的书信等。
小作的考查要求中会体现出写该篇的目的和场合。考生在写作时要注意针对不同场合使用不同语言,使交流得以进行。另外,也要注意不同的应用文有不同的用语。建议你对某些应用文的格式和习惯用语,应该加以熟悉和背诵,以便运用自如。
考试时注意在看到题目要求后不要忙于动笔。虽说小作文的字数充其量在一百多个单词,但是依旧要在脑子里理清思路。最好能够在仔细审题以后,认真列个提纲,这样更有利于思路清晰。写作时,注意表达清楚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交代清楚写信目的;其次为了让阅卷者对你的文章结构及表意一目了然,注意关联词或衔接词的运用;接下来,应该对个人的观点进行阐述(在写作有此必要的时候)。
最后,行文间要注意简化描述。用简短的语句代替冗长的语句。在作文完成的时候,应该检查、修改,以免遗漏一些需要表达清楚的要点和细节。
考研政治文献 考研政治重要文献篇三
论说文范文赏析(一):
文章的说理
论说文的主旨是说理论,即说理,即论理。论文是文章的一部分,是论证的一篇文章,它是对论的一部分,它是对事实的一部分,它是对事物的一部分,它是对人对事物的一种看法,它是对一种观点的一种认可。在文章的开头,论证就是论证的主体,论证是对事物的一部分或一种看法的一种说明方式。
论说文是说理论的核心部分,是对论文内容作出科学、客观、公正、合理、规范和科学地评价,是一篇完整的科学说理论文,它是对人对事物的科学说明和论证,是对一切有关事理的事物的一种说明方式。
论说文的主旨就是说明,即论理论,指论文的说理方式,是指论文的论据,是指论证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论证过程中所说的一些基本要法,是论文的总纲、论证方法,是论文的总纲,是论证方法。论文的主旨是论证的中心,论文的最后一个要点是总纲是什么,论文的最后一个要点是什么。论文的说明方法主要是对论文的总纲、论证方法进行科学、客观、规范和科学地评价。
论说文的说理要求论文的语言表达要简明扼要,语言表达要清楚明确,言简意赅。要求论文中的论点要简明扼要、句句通顺,语言要有表意,语言要通顺简明。在说理过程中语言的表达是对论文的总纲、论证方法和说理内容的总体要求,是对文章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检验,是对人对事物的一种检验。
论说文中的论点要精炼、语言准确简洁,语言要准确、鲜明,语言要通俗易懂。要论点,论据要充分,论证要深入,论证方法要准确,论证方法要准确。
论说文的语言要准确、严密,语言要通顺,句子要简明扼要。论文中不得出现错别字,要避免使说错话。论证文语言要通顺简明,语言要通畅、通顺、通俗,不能出现错别字、错别字或病句。语言要规范,要避免使用“歪歪扭扭”的词语;语调要平缓,要避免使用“过度”的词;使用“过度”的词。
论说文的语言要准确、严密,不能出现漏洞;使用“不通顺”的词,不要使用“错别字”;使用“不通顺”的词汇,不能使用“错落”的词、句。
论说文中有许多语言错误,例如:
论说文中的论点,有的含有错别字,有的含有错误的句子。论述文中的论点,论证方法要准确;论证方法要准确。
论说文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内容,那就是说理要准确,说话的语气要庄重,要不然就会引来一场“大战”。
论说文要简明扼要。
论说文中,不得出现
考研政治文献 考研政治重要文献篇四
课文论美的教案设计
一、谈美(回忆导入)
1.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样的人最美?可以结合你所学或所见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自己周围生活中的人物来谈谈你对人的美的认识。
提示:
(1)容貌之美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做观罗敷。” ——《陌上桑》
“一双丹凤眼、两变柳叶吊梢眉,身材苗条,体态风骚”
——曹雪芹《红楼梦》
(2)神态之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徐志摩《沙扬娜拉》
(3)形体之美
“像云一样柔软,像风一样轻……不是天上的仙女,却是人间的女神”
——《给乌兰诺娃——看芭蕾舞后作》
(4)风度之美
“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
“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黄庭坚
(如果你很平凡,优雅的风度能让你出类拔萃;如果你很优秀,翩翩的风度能让你卓而不凡。)
(5)德行之美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大丈夫的英雄气概)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范仲淹的美在于他远大的抱负和博大的胸怀)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言,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的没在于他忧国忧抿的情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文天祥的美在于他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古人感叹“无可奈何花落去”,而龚自珍的美在于他能以花自喻,志在培养一代新人的愿望)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的美在于他退居家乡仍不能忘怀国事的一腔热情)
(杜甫的美在于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文天祥的美在于他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古人感叹“无可奈何花落去”,而龚自珍的美在于他以花自喻,志在培育一代新人的愿望)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的美在于他退居家乡不能忘怀国事的一腔热情。)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的美在于他立功报国的抱负和气概)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的美在于他立功报国的抱负气概)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木兰的美在于她的淳朴勤劳,勇敢坚强的品质和爱国精神)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革命者的美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掌皮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整个角落,手指特别粗大肥圆,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姜孟之《一双手》(这双手的美在于“这只手一天栽1000多棵树,一天往土里插三四千次,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他的美在于劳动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魏巍《我的老师》(蔡芸芝老师的美在于对学生的关爱)
“觉得他满是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鲁迅《一件小事》(车夫的美在于对老女人的行为,在于他勇于负责,正直无私的高尚品格)
“脸颊有许多皱纹……松软的鼻子,胀大的鼻孔……腰弯得几乎成驼背,肥肥胖胖的……”——高尔基《童年的朋友》(外祖母的美在于她的内心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
“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是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邹韬奋《我的母亲》(母亲的美在于她可爱的性格、努力的精神、能干的才具)
“我爱我母亲……她勤劳的一生”——xxx《回忆我的母亲》(母亲的美在于她勤劳简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坚强不屈的性格)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穿衣服太模糊”——鲁迅《藤野先生》(藤野先生的美在于他的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考研政治文献 考研政治重要文献篇五
岁月长河悠悠,我们似鱼般随波游走,但总有鱼儿冲破波浪或高跃或逆游,或许,他们就是英雄。
许是中国起源于大河文明的缘故,农耕文明沉淀下的内敛与保守让我们憧憬着那些异于常人的英雄,充实我们波澜不兴的梦。
在中国历史的潮流中的众多英雄中,荆轲许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生死何须顾,情义一肩挑”荆轲身上有英雄共有的义——“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一袭青衫,三尺长剑,挺身而出 ,担下重任。
“前路凶险,勇往直前。”荆轲身上有英雄共有的勇——“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匕首入图,整装待发,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重义可舍生,有常人没有之勇,中国的英雄共有的特质依附在荆轲身上,以荆轲为代表的英雄让我们心绪荡漾,千古留名的美德让多少文人墨客竟相追狂,以至到了现代的我们也大为欣赏。但在中国式英雄以荆轲为代表的同时,荆轲何不是中国式英雄的缩影?
荆轲刺秦王,以事不就收场,被“八创”的荆轲带着英雄的气节终远的阖上了双眼,这何尝不是最好的结局?如果荆轲成功刺秦,秦的怒火燕北是否能抵抗?秦国的新国君是否能像嬴政一样压制住时局动荡?剩下的战乱不止的战国是否还有6年内统一的希望?
我不知道答案,因为历史如果是荆轲事成收场,那么以后的历史就会不一样。荆轲刺秦失败,秦灭六国统一疆土是历史潮流中一股波浪,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即使荆轲是英雄中一条溯流的鱼,但他纵使跃得再高高到感天动地,也无法改变历史的长河向前流动的轨迹。
荆轲是英雄,是中国式英雄的缩影;荆轲是悲剧的英雄,中国式英雄也或多或少带有一些悲剧性。
美国人也崇拜英雄,美国式的英雄大都是以救世主的形象存在,从美国队长到钢铁侠,他们无疑都可以以一人之力“save the world”。中国式英雄也大多独当一面,但他们无疑无法将现况改变,就像一条鱼无法将河里的水流逆转。
中国人喜爱英雄,不仅仅是欣赏他们的义与勇,更是从他们身上寻求到了一人当关万夫莫开的却在现实中无法体会的快感。很多年轻人爱读无限流小说或许就是因为如此。
但我们可以只沉浸在对英雄的幻想中吗?不能!
只有群体觉醒,才能改变现状;只有人人都是英雄,才有不那么悲剧的结局来收场。历史不是靠一个人来推动的,历史的长河只有无数鱼儿游动才能向前奔流。
如果你是历史长河中的鱼,你是随波逐流,还是独自逆游,或是和其他鱼儿一起向正确的河道流走?
现代的社会中,腾飞的中国一片欣欣向荣,但在这歌舞升平的景象下也隐藏着时代发展的暗流,保守和求稳固然是我们的特质,但一味地随波逐流,终会被时代的巨浪卷走,真正的我们会泯灭在漫长的历史中。
不只是“乱世出英雄”,更不只是乱世才需要英雄,平和的今天也需要英雄。英雄不单单只有勇与义,只要能“站”出来,都是英雄。21世纪的中国,我们需要英雄,文化的英雄,科技的英雄,政治的英雄——中国独有的英雄。
从波澜不兴的梦中醒来,人人都是英雄,你,我,我们都是英雄!
考研政治文献 考研政治重要文献篇六
正面提倡类论说文,指的是题干中给出一个正面时间、正面角色、正面案例,需要我们提倡相应的做法。
面对正面提倡类论说文,建议使用“利大于弊式”结构进行写作。“利大于弊式”写作结构的核心是谈好处或者谈必要,具体写法如下:
第一层:引材料并提出论点。第二层:写整体的好处或必要,至少写两段。(好处和必要的概念存在差别:有好处,则有它更好;有必要,则没它不行。)
第三层:写这个现象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风险、困难。
第四层:最后提方案,表明问题能解决、风险能规避、困难能克服。
第五层:对全文进行总结。
,可以套用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生存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收益,降低成本,规避风险,塑造品牌。
,好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社会总收益,降低社会总成本;2.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3.维护社会和谐稳定;4.促进就业,保障民生;5.节约资源,保护环境;6.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考研政治文献 考研政治重要文献篇七不知不觉,两年半的大专大专生阶段的学习即将结束,当年来到这所美丽的学校开始我的mti生涯的时候,我的困惑似乎多于憧憬。mti的理念提出不久,我也是无意中接触到mti,对专业翻译没有什么概念,仅仅是凭着个人兴趣和希望生活有所改变的想法考上了这个专业,对未来的发展并没有清晰的规划。
然而,我是幸运的,在这里有很多敬业专业的老师,有严格的专业的训练,是你们让我对翻译有了新的认识,翻译能力有了提高。这里也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我的研宄生生活充实有意义。
我要衷心感谢我的导师鲍文老师,她治学严谨,思维活跃,知识渊博,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在学习上给予悉心的指导和鼓励,在生活上给与真心的关怀和支持。特别是在翻译报告的撰写过程中,从选题,文本的翻译,论文构t、,到论文的撰写和完稿的整个过程,她都给了我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在此,表示最真挚的谢意和敬意。
同时,感谢为我们讲授课程的各位老师,在你们的课上,我们接触到了不同的翻译理论,各种类型的翻译,让我收获良多。
我还要感谢两年多来一起朝夕相处的同学,他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给与我不少的帮助和支持,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给了我不同意见,解决了不少难题,感谢大家的鼓励和陪伴。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正是有你们无条件的付出,有你们一路的支持和鼓励我才能开始并且最终顺利完成大专研宄生阶段的学习。
考研政治文献 考研政治重要文献篇八
小学生作文论时间
时间是永恒不变的资源,时间是永不止息,我们大多数的人常觉得时间不够用。但至目前为止,没有一个人能够把时间完全保存起来,等到需要时再拿出来用,顶多只能学习如何有效地运用时间。
庄子说,白驹过隙,忽然而己.有人说,时间像大盗,夺取人们的青春. 时间是不等人的, 生命中的时间没有一分一秒是值得我丧失的, 通常人们都会把时间浪费在玩乐上面。但如果能把零碎的时间拿来作有意义的事,那当然是最好的!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如果你会把握时间,做时间的主人,那么宝贵的时间将属于你,而这些时间你可以用来做很多事,例如:画图、读书、运动、帮助别人,等有意义的事。但是如果我们总是挥金如土的滥用时间,时间就会像箭一般离你而去,而且一去不回。
传说中,妖精、狐仙等所有具灵气的鬼灵精怪,都必须经过百年、千年的时间修炼成人;而人如果想要羽化登仙,除了因缘聚会,就必须靠时间来修行,一等时机成熟,自然可以修得正果,得道成仙。
只要懂得善用有有限时间,发掘无限的`生命深度,我们的生命也有可能成为历史的一大段。
很多人说:时间是不可以改变的.所以我们总是听到许多俗谚形容时间的稍纵即逝、无法追逐,如“光阴似箭......转眼即逝.”“寸金难买寸光阴”再再让我们感觉到时间似乎是不可以改变的,出国旅游时总是觉得时间过得好快,但是当在等待某人或某件事时,却感受到时间的漫长,痛苦的时候,时间总是一分一秒紧跟着,而享受快乐的同时,时间却像是长了翅膀般的悄然飞走。
考研政治文献 考研政治重要文献篇九
今年以来,xx矿业公司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在集团公司政研会的关怀指导下,在公司党委的领导支持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会议精神,围绕集团公司政研会的工作要求,坚持与公司快速发展相适应,与广大干部职工需求相呼应,始终以服务公司做大做强、服务基层为宗旨,以调查研究为抓手,以成果运用为载体,探索新思路、拓展新领域、运用新手段,充分发挥政研会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组织协调和参谋助手作用,取得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的新经验和新成果,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的科学化建设,全面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为公司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现将今年以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特点
1、强化组织领导,提高政研工作力度。
20xx年是公司“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加快发展最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公司原煤生产要实现大幅度提升,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要实现新的突破;控股企业安山煤矿和xx基泰煤化工新建项目面临投产运行,公司发展后劲要不断增强;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迫切需要凝聚和统一。而这些,无疑增加了公司各级政研会工作的难度和深度。为此,公司强化各级政研会的组织领导,及时调整、充实和加强政研会的力量,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把责任心强、有写作和研究能力的党群干部充实到政研队伍,保持政研工作稳步推进。同时,重点通过四个“坚持”和四个“着力”推动政研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提升决策服务能力;坚持把握重点深入调研,着力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坚持整合资源团结协作,着力构建大政研工作格局;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着力加强政研干部队伍建设。
2、把握三个结合,增强政研工作效果。
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贴近实际,围绕中心工作,才能化虚为实,将精神力量有效地转化为物质力量。因此,在政研工作中,我们坚持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快速发展相结合、与加强干部职工作风建设相结合、与构建和谐企业相结合,取得了企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双丰收的良好效果。
3、强化载体建设,不断提升整体素质。
为适应快速发展,提高政研会成员的理论水平,公司进一步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力度。1月15日、19日、21日,公司接连召开6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的工程技术人员座谈会、40多名团员青年参加的共青团工作座谈会和50多名通讯员参加的新闻宣传工作座谈会,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公司党政工领导与来自机关部门、基层单位的同志共聚一堂,倾听职工意见,商议发展大计。
4月28至29日,公司在省委党校举办“解放思想追求卓越”理论研讨会。会上,公司领导、基层单位和公司机关部门的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70人,分别就安全生产、煤炭运销、项目建设、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和党群工作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研讨中,各级领导干部理论联系实际,有理有据地分析了影响企业科学发展的因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5月11日,公司主要原煤生产单位韩家...
考研政治文献 考研政治重要文献篇十
浅析苏轼的文论和散文
宋初提倡古文的学者,当西昆体流行的时候,要求以文章为“道之用”,借以“左右名教,夹辅圣人”(孙复《答张稠书》)。到北宋中叶,古文既已盛行,以苏轼为代表的一些古文家,在强调文章的道德意义和政治作用的同时,还认为文章如“精金美玉”、“金玉珠贝”,“各有定价”,相当重视它本身的艺术价值。
苏轼的散文向来同韩、柳、欧三家并称。他的政治论文如《策略》、《策别》、《策断》里各篇,从儒家的政治理想出发,广引历史事实加以论证,精神上继承了贾谊、陆赍的传统;而文笔纵横恣肆,又显见《战国策》的影响。贾宜纵览战国秦汉之际的历史发展,深究治乱的根源,对汉朝的政治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到北宋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历史经验更丰富了。苏轼从小读书就“好观前世盛衰之迹,与其一时风俗之变”(见《上韩太尉书》),他在仁宗末年所进策论,对当时封建社会带有根本性质的问题和各个问题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是确有所见并提出自己的对策的。他认为“当今之患,外之可畏者西戎北胡,而内之可畏者天子之民也。西戎北胡不足以为中国大忧,而其动也有以召内之祸。内之民实执存亡之权而不能独起,其发也必将待外之变”(见《策断二十三》)。基于他对当时政治的这种认识,他对内主张行宽仁之政;通上下之情;对外主张“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从而争取对敌斗争的主动权。这随贾谊《陈政事疏》的精神一脉相承。他的历史论文如《平王论》、《留侯论》等是政治论文的另一表现形式。《平王论》反对举寇迁都,在南宋政治上起了积极的影响。由于阶级地位的局限,他少年读书,专为应举,“不能晓习时事”(见《上韩太尉书》),他早年的进策和史论,议论多流于空泛,同时表现他政治上的保守态度,如在《劝亲睦》主张恢复小宗来劝导人民亲睦,在《武王论》里以汤武革命为非圣人,在《商鞅论》里以商鞅变法为破国亡家之术等。至于他说范增和义帝有君臣之分,应为义帝诛项羽,说诸葛亮只要费数十万金,就可以离间魏国的君臣,举兵灭之,更是不审察情势,大言欺人的书生之见。他这部分文章虽内容没有什么特别可取,而在写作上善于随机生发,或翻空出奇,对士子的科场考试颇有用处,因此从北宋中叶以来,一直成为应举土子的敲门砖。“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莱羹”(见陆游《老学庵笔记》),这四句秀才们的口头禅就是这样来的。后来他在实际政治中受过较多的锻炼,逐渐改变纵横家的习气。他在元佑、绍圣间针对具体政治问题写的奏议,如《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奏浙西灾伤第一状》等,议论切于事情,精神上更接近陆贽。
苏轼自说少年时读书,每一书分作数次读,一次只注意某一方面的问题,如第一次只注意兴亡治乱的问题,第二次只注意典章文物的问题。他对历史上的重要著作都这样分门别类地掌握了它的内容,当他临文时不论遇到哪一方面的问题,都可以联想起他过去的学习心得加以发挥。他自称这是“八面受敌”的方法。他早年写的议论文,每提出一种意见,都能联系古今史实和前人论著,反复加以说明,看出他这方面的工夫。然而这仅仅是他文章基础的一个方面,这方面的基础使他的散文具有丰富的历史内容,“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见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却还不能说明他的“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的艺术特点。苏辙说他少年时读《庄子》,感叹地说:“吾昔有见于中,口不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见《东坡先生墓志铭》)庄子文章表达的自由、联想的丰富、比喻的恰切,在他早年写的《中庸论》里已看出它的影响。后来他到汴京应试,在《行赏忠厚之至论》里说:“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奉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用以说明法官要严格执法,而君主要宽厚爱人。考取后他去谒见主考官欧阳修,欧阳修问他见于何书,他说:“何须出处?”当然,在政论文里虚构历史事实是不允许的;然而这也正好表现他要求摆脱史书的束缚,更自由更大胆地表达意象的创作精神。谪官黄州以后,他阅历更广,学问的积累更丰富,对现实的体察也较深,使他可以在更其广阔的境界里驰骋自由的联想和曲折无不尽意的笔力,庄子文章对他的影响就更其显著了。
苏轼的父亲苏洵,号老泉,著有《嘉祐集》,弟弟苏辙字子由,著有《乐城集》,也以散文著称。后人合称三苏。
──选自《中国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考研政治文献 考研政治重要文献篇十一
选题背景
研究意义
论文研究内容和研宄范围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公司财务特征与财务重述的关系
公司治理与财务重述的关系
财务重述动因
财务重述经济后果
文献评述与启示
概念界定
财务重述概念的界定
债务融资概念的界定
理论基础
委托代理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
行为学理论
研宄假设
融资需求和财务报告重述的关系
财务报告重述对债务融资的影响
融资需求与财务重述相关关系研宄
样本选取
数据搜集
变量定义
模型设定
描述性统计与差异分析
自变量相关性检验
logistic 回归分析
财务重述与债务融资相关关系研究
样本选取
变量定义
模型设定
描述性统计与差异分析
自变量相关性检验
线性回归分析
研宄结论
政策建议
健全监管制度,加大处罚力度,落实赔偿责任制度
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研宄展望
本专业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全面考查学生在本科阶段在法语读写方面的学习成果,包括:
1)法语笔语表达能力:用法语分析、归纳、陈述、论述所选专题内容。
2)查阅法文文献、分析归纳原文资料的调研能力。
撰写论文本身是一个为将来做科研工作进行学习和训练的过程。
本专业对国际合作办学3+1项目(贸易方向)毕业论文的要求不同于单一语言文学方向论文的要求,根据培养法语本科+专业方向的复合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参照法国商学院对商科
学生实践性写作一般规范,本专业规定3+1项目(贸易方向)毕业论文要求用法文撰写,论文应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1、一篇在法国企业实习的实习报告,撰写要求以法方学校要求为准;
2、一篇小论文或评论,对有关国际贸易专题或法国商科教学方面的选题进行分析、思考和评论。小论文的撰写要求如下:
篇幅为a4纸4号字单倍行距打印稿不少于8页。
要求对选定专题进行分析、归纳和论证,提出个人的见解。
要求有标题、引言、正文(至少3个部分)和结论。
要求用中文和法文各写一篇150字的摘要,并列出关键词。
要求列出参考文献(bibliographie):至少列出3篇正式出版物。
(论文的具体格式详见电子版范例。)
导师主要由法方教师担任,具体安排由法方学校负责。我系教师负责论文的最后评阅和评审。
2)引用必须合理,符合论证逻辑,但一般不应长篇引用文献;
3)对资料中的事实或观点,可以根据论文论证的需要,在说明来源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和概括,但所有参考资料均应列入文后的“参考文献”(bibliographie)中。
论文要求交稿一式二份,并用寸软盘上交word格式电子版。
每份论文必须包括下列各页:
2)提纲或目录(包括各部分的页码);
3)正文,如有必要可为各部分加小标题,部分之间空2行,自然段间空1行,各边适当留出空白,左边留出装订空白;
5)notes(注释);
6)如有必要可加annexe(附件)。
1.毕业论文的评阅工作
论文首先由法语系教授和正副系主任组成的论文评审委员会进行初评。程序是:导师给出初评分数,评审委员会成员进行评阅和复审,确定初评成绩。合格者方可参加答辩。
论文初评的评审标准如下:
1)格式达到要求10分
2)分析论证的逻辑性与合理性25分
3)法语表达的正确与通顺程度50分
4)文献引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15分
(注:严重抄袭者上述2)、3)、4)项均将大幅扣分)。
论文初评满分为100分,60分以上为“合格”,60以下为“不合格”。
2.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
论文初评后,论文评审委员会召开毕业论文
评委根据答辩人表述内容的逻辑性与合理性、法语口语表达的正确与流畅程度打分,然后经评审委员会综合给出答辩评分。答辩的满分为100分。
3.毕业论文最终成绩的评定
论文的最终成绩由初评分占60%和答辩分占40%的比例计算评定。
评审委员会根据最终成绩对论文给出以下评语:
90分以上者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中等”,60-69分为及格,60以下为“不及格”。
4.被评为优秀论文者须提交以下文稿:
1)论文的中文摘要一篇;
2)论文的精彩片断3—4段,原文+中文译文a4打印稿,合计2页左右。
参加“3+1”项目的毕业生应于6月底回国后立即向法语系提交论文,填写规定的表格。
7月1日左右由系评审委员会进行初评。
7月5日左右进行答辩。经评审委员会评定的最终成绩上报教务处。
考研政治文献 考研政治重要文献篇十二
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的体系问题
如何认识和清理中国古代文论遗产的精华,以为建设当代文论之用,对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对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来说,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因为,“没有对古代文学理论的认真继承与融合,我国当代文学理论很难得到发展,获得比较完整的理论形态”[1]。这里涉及到若干具体问题,其中之一,也是近年谈论较多的问题是中国古代文论有无完整的理论体系;如果有,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体系。然而,关于古代文论有无理论体系以及在什么意义上谈体系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因诸多分歧的存在成为学术界的悬疑。或以为古文论家除刘勰、严羽、王夫之等少数大家外,从总体上看无理论体系可言;或以为有潜体系存在,这种潜体系体现为批评家的总体倾向,等等。尽管意见不同,但由于文化认同和知识谱系方面的原因,加之对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理论形态的文化隔膜,而且从20世纪初西学引进中国以来,不少人误以为中国传统的文论、文化是封建性的、前现代的,因而是落后的,与此相反,西方的文论、文化则是现代的、先进的。所以,绝大多数看法都体现了西体中用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即以西方文论的体系为框架,将我国古代文论的范畴、命题尽可能地纳入其中,将中国古代文论作为阐述西方文论的材料,牵强附会地抹煞掉了中国古代文论的特色,致使古代文论处于从属、依附的被动地位。
针对这样的偏差,我认为应当深刻反思在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中实际存在的“西方文化中心论”思想,在全球化文化语境中把中国文论、文化和西方文论、文化放在同一平面、同等地位上,对理论、体系这些基本问题作跨文化的研究。这样,就有可能看到,中国文论和西方文论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具有确实不同的具体形态。缪钺先生在《迦陵论诗丛稿・序》中说:“中国古人论诗,极多精义,然习为象喻之言,简约之语;西方文评,长于思辨,劈肌分理,剖析明畅。中国诗评,宜于会意,西方文论,工于言传。”[2]既然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形态各异,优势不同,那么怎么能够用西方理性主义的哲学文化思维框架去衡量中国古代文论有无理论体系,以及是什么体系呢?全球文化、文论有一些共同的理论、体系问题,而西方文论、文化和中国文论、文化又分别有各自的理论、体系问题。在跨文化研究中,应当特别注重本土民族文化的固有属性和与强势的西方文化有所区别的属性。文论的理论体系问题是和各民族的思维方式联系在一起的。
由于我国古代文论与古代哲学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体系性的问题同样也困惑着哲学领域。德里达惊呼中国没有哲学。他所说的中国没有哲学,绝不是中国和西方的思想谁高谁下。因为哲学是源出希腊的东西,其根基在于本体论的传统,要穷究逻各斯,是西方的传统。他指出,即使中国的思想传统不叫哲学,这个伟大的传统也不会因为名称不同而有丝毫的贬值[3]。看来,无论作何种理解,中国古代哲学和古代文论的存在是一个客观事实。诚然,用西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思维框架来衡量,中国古代没有作为逻辑和体系的哲学,中国古代也没有体系条贯分明的文论,但是在中国却有与西方逻各斯中心主义相区别的哲学思维和文论体系。如果要说理论体系,那么在中国古代文论中,主要的理论体系是非西方、非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体系。德里达在《论文字学》中就提到莱布尼茨认为中国文化是非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思想,德里达说:“当莱布尼茨为传授普遍文字学而谈到逻各斯中心主义时,中文模式反而明显地打破了逻各斯中心主义。”[4]在今天,在多元共存互补发展的文化全球化时代,中国古代哲学和文论非西方逻辑性、非西方体系性的特性被凸显出来,它们的重要性已为众多西方学者所关注。
作为在逻各斯中心体系外发展的有生命力的文化、文学形态,中国古代文论独具特色的魅力却在以西学为参照系的体系性建构中被完全消解。尤其是执中国古代文论没有体系之见者,大都认同与西方人重分析、逻辑推演相比,中国人缺乏逻辑性、分析性的思维传统,所以在他们看来大量以诗话、词话、论文、序跋、书信、札记乃至评点等零散形式出现的古代文论是缺乏严整的逻辑结构的。
当代语言学研究成果表明,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而且还是文化现象,体现着某个民族的思维特点。“从索绪尔和维特根斯坦到当代文学理论的20世纪‘语言革命’之标志,是承认意义不只是用语言‘表达’和‘反映’的东西,它实际上是被语言所创造的东西。并不是好像我们有了意义,或者经验,然后我们进一步替它穿上词汇的外衣,首先我们之所以有意义和经验是因为我们有一种语言使两者可以置于其中。”[5]不同的语言,造成了不同的世界观和思想体系,造就了不同的思维特点。不同民族文化传统、思维方式、理论形态、观念术语的区别,根源在语言上。因而,中西思维特点上的差异,究其根源,应当说是作为象形表意的汉字与西方拼音文字的区别和差异。语言的不同,也就决定了二者文学的存在形态与话语形态、文论的存在形态与话语形态的不同。
汉语言,其能指以字形为主(形、音、义的统一体),属于运用象形会意的意音文字符号系统;西方拼音文字,能指以音为基础(音、义结合体),属于远离形象的表音文字符号系统。所以,中国文字的出现较早,汉语以书面文字为主。文字符号的差异,决定了中国文学从一开始就走向抒情,汉民族没有传世史诗,抒情诗成为“六经”之首;与之相反,西方文字,以发音为主,可以不以文字为基础而进行著述,所以口传文学发达,形成以叙事为主的文学传统。
语言学专家认为,汉语最具特点的是其“观物取象”的具象思维模式,即运用相应的具象使概念生动可感并有所依托,具有重意轻音的虚实感和以形写意的写意性,而不习惯从认识事物包含的所谓理念去建立抽象的法则。从这个意义上讲,汉语是一种艺术型的民族语言[6]。
西方文论的体系性充分体现了西方理论思维的理性主义传统。古希腊以亚理士多德(包括柏拉图)为代表的思维范式,总是要寻求能够解释和说明世界万事万物的最高层次的本质,并将其作为一切理论的出发点。体系,是一个解释框架,指由若干观念术语经由逻辑规律连接而成的层次有序的思维秩序。其间,既有如主干与分支的整体――部分关系,又有思维的逻辑层次体系,亦即理论的各环节都与某个最高层次的本质有逻辑层次关系,从几个方面来覆盖事物,构成思考问题的逻辑体系。如康德借质、量、关系、方式来涵盖人们对世界的把握、认知;文学作品的分析往往从内容、形式两方面切入等等。体系,究其实质,依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框架,一种人为设定的理论构架。
我认为,由于汉语言的特殊性,中国古代文论既呈现出体系性,又具有非体系性特征。而非体系性的文论,则将汉语关注内在意蕴生成的特点发挥尽致。
古代文论具有的体系性特征,是因为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生成、存在方式始终依附着儒家经学典籍,其体系始终随着经学的发展而发展。汉代从《毛诗序》开始便确立了以“宗经”为本的文论体系,将文化的本体归结为圣人、六经。这一套经学体系,囊括了历代对经的注释,形成一种体系性理论。非体系性文论,以严羽《沧浪诗话》为典范,代表了中国思维的特殊逻辑方式,即文论家不对文论中心范畴展开论述,而以自身直觉经验去体验、感悟,来阐释作品的美感创造。
《文心雕龙》和《沧浪诗话》同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经典之作,但二者在结构、体例上具有鲜明的区别。《文心雕龙》以文学理论批评的专著形式出现,全书结构根据《易经・系上》“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九”的规定,“位理定名,彰乎大易之数,其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以49篇来具体论文,以1篇《序志》,即后记,归总50篇整数。而且,“盖文心之作,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结构严谨,系统完备,体大思精。在论述方法上,“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义以举统”,刘勰对历代文学创作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全面总结,并系统论述了各种文体的渊源流变和艺术特征,考察了前此中国文学发展演进的历史轨迹,对历代作家作品及文学思潮、文学现象、文学流派作出较为公允的评价。刘勰明确提出原道、征圣、宗经的纲领,他虽受当时印度佛教传入的影响,但其文论思想构架就是原道、征圣、宗经,实质属于儒家经学文论体系。儒家经学文论体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有形有体,即既有内在思理,又有外在框架的逻辑体系。这一点在《文心雕龙》中体现得比较鲜明。这种儒家经学文论体系的逻辑构成,有与西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理性逻辑相似的地方。鲁迅在《论诗题记》中说:“ 篇章既富,评骘自生,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士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模。”[8]鲁迅在同亚理士多德《诗学》的对举相列中,对《文心雕龙》的推崇,就隐含着对中国文论中《文心雕龙》这样理论体系严整的著作的肯定。由于在20世纪中国传统文论被西方文论彻底消解,中国现代文论体系的主流形态是西方的。所以,以西方文论为准的,《文心雕龙》应是古代文论中成就最高者,它非常符合现代文论的体系构架,为现代人所认同。我们早已习惯于用西方理性主义法则去建立和评价中国过去和现在的学术学科。《文心雕龙》确实是一部体大思精之作,在中国古代文论中确实是一部伟大著作。它的理论逻辑之严整,是可以和西方古代的诗学著作媲美的。在中国古代,《文心雕龙》的严整理论逻辑体系,是空前的,同时又是绝后的。对此,我们叹息了许多年,不知古人为什么不前赴后继地写出若干部《文心雕龙》。其实,历史的客观事实就足以使我们认识到,在中国非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思维传统里,《文心雕龙》式的逻辑理论话语方式是特例,而不是常规。《文心雕龙》理论形态的空前是前此以往的儒家经学理论体系发展积累的集大成结果,而其绝后却无关后人的学养和能力,纯然是后人不愿为,甚至不屑为。在《文心雕龙》之后,我们的古人不但没有继承刘勰的理论思路,反而用片断式、语录式的话语方式,写下大量诗话、词话、画论、乐论。
法国理论家福科的“知识考古学”告诉我们,在历史进展发生断裂的时候,断裂之处一定掩埋了文化的遗体。过去,我们时常跨越裂口,直奔可以和断裂之前相连接的理论形态,而忽视了断裂之处留下的巨大空白。这个过去不为理论批评学术史所重视的空白,应当是中国文论理论思维方式传统的聚居之所。这些理论述说,不去探寻文学艺术和审美的本质和本体,不对文学艺术的形而上学问题作深究和追问,而把思索的焦点集注于文学艺术创造和欣赏的审美活动过程的体悟,对充盈其间的审美感受、审美经验进行动态性描述。这说明,中国相当多的文人不太喜欢经学理论这种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严密的体系性的著述方式,而这种著述方式不适合抽象、细密逻辑思维不完备、并对之不感兴趣的汉民族,不能充分显现汉语言固有的特征。
西方拼音文字,音、义之间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能指与所指之间关系是任意的,因而索绪尔将符号分为能指、所指判然有别的两部分。中国文字的字形暗含着它的音、义,其能指包括着所指的一部分。德里达认为汉字文化是逻各斯中心主义之外的伟大文明,因为汉字不像西方文字跟着声音亦步亦趋,它自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3]汉语较强的表意性,无形态变化,不重视语法构成的稳定的特征,使它宜于会意,具有模糊性、感悟性和领悟性的特点。由于汉语声音、形象、意义同时并出的特殊性,语言与世界的关系因此变得复杂而多样。在中国古代文论中有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言意关系问题。中国古代对言意关系的讨论始终怀疑语言的言说能力,主张从语言的枷锁中解脱出来,不执著于语言文字本身,而体验语言文字外的神秘本体或审美意识。先秦时庄子就认识到语言的复杂性,看到语言表达传递能力的局限,提出“得鱼忘筌”、“得意忘言”之说,力图超越语言所造成的在客体上对物的遮蔽,在主体上对意的遗失。其后魏晋玄学言意之辨的“言不尽意”,到“言有尽而意无穷”,都对言、象、意、物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了阐发。耳熟能详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句话,道出了汉语的这种特殊性对文学创作及理论批评的巨大影响。在唐代,印度佛教与老庄思想融合产生禅宗。禅宗用种种形象直觉的方式或背离常规的语言来表达传递那些被认为本不可以表达传递的东西,用具象的语言回答抽象的问题[9]。这种非逻辑性、非理性语言的运用,成为人类力图打破语言遮蔽性的首次尝试。葛兆光指出,禅宗充满深刻智慧的语言,逐渐成了一种文学的语言。禅的语言转向了诗的语言。那些精彩绝伦的对话和富于哲理的机锋,成为文人表现生活情趣和文学智慧的语言技巧[10]。
《沧浪诗话》以禅喻诗,“论诗如论禅”,首先打破《文心雕龙》的“宗经”传统,要求学诗者“先须熟读《楚辞》,朝夕讽咏以为之本”。郭绍虞先生即指出:“沧浪只言熟读《楚辞》,不及《三百篇》,足知其论诗宗旨,虽主师古,而与儒家诗言志之说已有出入。”[11]在评价取向上背离儒家经学理论,在思维方式、言说体系上必定也与《文心雕龙》式的形态有异。严羽将“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作为艺术的最高价值标准,那么任何形式逻辑的理论言说,在无可言说的艺术品面前就显得苍白无力。《沧浪诗话》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传统诗学境界与不立文字、非理性的禅宗结合起来,不回答涉及的哲学、社会的本体问题,以具体的艺术对象为研究对象,集中讨论美感经验、审美价值的来源及规范,充分体现了汉语的固有特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元代杨士弘的《唐音成》到明代高@①的《唐诗品汇》,从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到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直到近代王国维的“境界”说,无不受其熏染。
像《文心雕龙》
那样擘肌分理、条分缕析的呈理论体系的著作,在“不立文字”的禅宗时代被消解,变为相对零碎支离的诗话、词话。“文论与汉语言的质性隐隐相对应,松散而自由,审美(诗性)趋向占了相当的比重。”[12](383页)以《沧浪诗话》为典型范式的“以禅喻诗”、“以禅论诗”的诗话、词话,不对批评对象作过细的结构分析和系统论证,而是选择一种直觉感性,重视对客观世界和创作事象的感悟、领悟,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将这份感悟生动地传达出来,注重言语方式与所传达对象的审美特性的合一。诗话、词话这种文论形式,以其短小简练、自由随意并具备注释、鉴赏、评述和分析等多种功能特点,成为中国文论的传统,成为体现汉语言本真的主要的文论形态、话语形态。从这个意义上说,非体系性的文论的理论成就及理论意义与《文心雕龙》等体系性文论相较,当不分轩轾。甚至,有学者认为,“碎片是自我体味的、贵族的、名士的,体系是与人共享的、平民的、大众的”[12](391页)。
20世纪西方语言学转向,认为文化之根在文本的符号化过程中。因此,要建构中国古代文论的体系框架,必须沿波讨源,以汉语的语言体系研究为重要切入口,借助西方语言学理论、思想,剖析汉语语言体系,研究汉语的符号化过程,完成中国的语言学转向。只有在完成中国的语言学转向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理解中国古代文论的理论体系问题,重建中国传统文论话语,建构当代中国文论体系。
[收稿日期]2002-04-02
【参考文献】
[1] 钱中文.会当凌绝顶――回眸二十世纪文学理论[j].文学评论,1996,(1).
[2] 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m].北京:中华书局,.
[3] 陆扬.中国有哲学吗?――德里达在上海[n].文艺报,2001-12-4.
[4] 德里达.论文字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5] 特里・伊格尔顿.文学原理引论[m].上海:文化艺术出版社,.
[6] 宋永培,等.中国文化语言学辞典[z].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7] 汪涌豪.范畴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8] 鲁迅研究年刊(创刊号).
[9] 周裕楷.中国禅宗与诗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0]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2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1] 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2] 屠友祥.语言的碎片[a].言境释四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木加秉
考研政治文献 考研政治重要文献篇十三
汪曾祺散文论析
他以散文笔调写小说,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他的小说《受戒》、《大淖纪事》、《陈小手》都是当代文坛的经典名篇,对于他的小说吸收他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京派小说风范评论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而且他的小说那种淡泊恬淡的田园感受,也让很多读者流连忘返。我个人就非常喜欢他的小说,比如看过《受戒》脑子里经常会浮现小和尚和一个小姑娘坐在穿上的画面,也经常会想到两个天真少年在岸边留下的那一对小脚丫。今天我们就来重点探讨一下他的散文。
汪曾祺的散文大多数都写得随意感性又兴致盎然,更接近通常意义上的随笔。汪曾祺的作品多是随随便便、任心闲话、兴之所至的的闲话。他自己曾说,散文是一个大类,也说自己实在无法区分散文和随笔,于是将自己作品中稍长的称为散文,短的称为随笔。——《汪曾祺散文随笔集》自序。他的散文题材非常广泛:个人经历、天文地理、民情风俗、饮食男女、街头巷议、人生世相、文坛曲艺等等无不可以入文。《文集自序》“此集诸篇,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有情致。间作小考证,亦可喜。娓娓而谈,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文求雅洁,少雕饰,如行云流水。春初新韭,秋末晚菘,滋味近似。”他认为散文是一种见性情,见人品,见功底的文体。
汪曾祺散文的平淡质朴,不事雕琢,缘于他心境的淡泊和对人情世故的达观与超脱,即使身处逆境,也心境释然。其实“随缘任运”是汪曾祺所有作品体现出来的一种风格。代表的有《随遇而安》、《猴年说命》、《平心静气》、《觅我游踪五十年》、《我的创作生涯》、《自报家门》、《认识到和没有认识到的自己》、《老年的爱憎》等。他在《随遇而安》中开篇就说:“我当了一回右派,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的一生就更平淡了。”这是对过去苦难的一种淡泊的心境,接着文章中既无凄楚之词,亦无愤懑之声,倒是写了在下放劳动过程中接触到的民情乐趣。他说“批判是一出荒诞戏剧,每一个上场的人都只是角色。”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清醒。张爱玲曾经说过“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而且也有这样一句名言:“眼因流多泪水而愈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温厚。”
汪曾祺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说:“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我希望溶奇崛于平淡,纳外来于传统。”散文方面表现在《泰山片石》、《翠湖心影》等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对崇高、伟大的近似偏激的情绪。“我是写不了泰山的,因为泰山太大。我对泰山不能认同。我对一切伟大的东西总有点格格不入。”汪曾祺坦言“我的感情无非三种:忧伤、欢乐和嘲讽”这与他追求的和谐也是十分合拍的。三种感情都很温和。他在《我是一个中国人》中谈到,“我是一个中国人,那么就必须会接受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影响”“我不是从道理上,而是从感情上接受儒家思想的,我认为儒家是讲人情的,是一种富于人情味的思想。”用一句话概括我的思想:“我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这首先表现在对人的尊重上,汪曾祺这样解释自己的人道主义,即“用充满温情的眼睛看人,发掘普通人身上的美和诗意,努力去感觉周围生活的生意盎然,怀着碧绿透明的幽默感”比如他的《多年父子成兄弟》和《我的祖父祖母》祖父给自己的儿子和孙子讲自己年轻时的一段风流韵事,讲的老泪纵横。“因此我觉得我的祖父是个人”以及他在作品中写到的平民百姓,甚至包括他写的家常小吃。就这样于平淡朴实的生活中写出人生的哲理。
他不去追求反映时代精神的最强音,而是以含蓄、空灵、淡远的风格,去努力建构作品的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美学价值。汪曾祺的散文在于他对个体生存的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的昭示和呼唤,在于他帮助人们发现了就在自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美在身边,美在本分。他散文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魅力,就在于他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给人们的视觉建立起一种原汁原味的“本色艺术”或“绿色艺术”的欣赏,创造真境界,传达真感情,引领人们到达精神世界的净土。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身边的“凡人小事”还没来得及完全呈现自己的意义就被抛到记忆的背后。由此看来,人们除了被“忙”包裹、挤压之外,似乎根本体验不到人生还有什么其他乐趣。汪曾祺的散文在向人们发出这样的吁请:慢点走,欣赏你自己啊!
考研政治文献 考研政治重要文献篇十四
文学是文化与艺术的交融。一个人在生活中,如果不能处处用文学,那么,这个人就会失去自我的思想感情和文学修养,甚至会受到社会的淘汰。
说文学,是文学的基础。文学的精髓在于它所蕴含的价值与真谛,在于它不受世俗的束缚而自由自在的发挥。
文学不仅仅是一种文体,也是一门艺术。它所体现的价值也是最高的价值。因此,我们说文学就是文学的基础。
文学是人类的精神之源。文学的核心价值之一在于它是人类文字发展的精神支柱,在于它具有的价值。人类的历史是一段漫长的历史,从“五四”运动到“五四”运动,中华民族形成了以为核心的三代,他们为世世代代的继承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的事迹也是世界文学的瑰丽瑰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永恒传承。
在中国历史上,文学不仅仅是人类思想的精神支柱,它更是人们精神的载体。它的价值在于它具有的意义。
文学的价值在于它是人类社会的精神支柱。一个的文学价值不在于它的长度,而在于他所具有的价值。
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之林,中华民族是人口最多,文学价值也最高的,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文学精髓都是在于它是文化的精髓,在于它不是被世俗的文化所掩盖。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它的根基在于它的发展。
中华民族的文学价值在于它在世界的文明史中,具有最高的价值。
有了历史,有了文学,我们才能够在这个历史的舞台上展现光彩,才能够有所作为,才能够有所作为,才能够让文学的价值得我们的世界充分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文学就是这样的价值不断发展的,而它的价值却是最高的价值。
文学,是我们民族的根本价值之所在。
考研政治文献 考研政治重要文献篇十五
年以来,矿业公司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在集团公司政研会的关怀指导下,在公司党委的领导支持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会议精神,围绕集团公司政研会的工作要求,坚持与公司快速发展相适应,与广大干部职工需求相呼应,始终以服务公司做大做强、服务基层为宗旨,以调查研究为抓手,以成果运用为载体,探索新思路、拓展新领域、运用新手段,充分发挥政研会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组织协调和参谋助手作用,取得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的新经验和新成果,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的科学化建设,全面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为公司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现将今年以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特点
1、强化组织领导,提高政研工作力度。
20xx年是公司“”的开局之年,是加快发展最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公司原煤生产要实现大幅度提升,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要实现新的突破;控股企业安山煤矿和基泰煤化工新建项目面临投产运行,公司发展后劲要不断增强;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迫切需要凝聚和统一。而这些,无疑增加了公司各级政研会工作的难度和深度。为此,公司强化各级政研会的组织领导,及时调整、充实和加强政研会的力量,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把责任心强、有写作和研究能力的党群干部充实到政研队伍,保持政研工作稳步推进。同时,重点通过四个“坚持”和四个“着力”推动政研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提升决策服务能力;坚持把握重点深入调研,着力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坚持整合资源团结协作,着力构建大政研工作格局;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着力加强政研干部队伍建设。
年初,公司政研会根据集团公司政研会工作整体部署,结合党政中心工作,制定公司政研会工作要点、调研课题和调研计划,组织各级管理干部深入到基层一线进行调研,既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又查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实际调查,真正破解难题、拿出对策,为今后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日常工作中,公司各级党政领导坚持对政研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一方面加强各级政研会的组织建设,把政研工作作为新时期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始终保持主题不变,镜头不换,在巩固、提高、辐射、延伸上狠下功夫,为公司实现快速发展凝心聚力。另一方面,公司各级党政领导身体力行,带头搞调研,亲自写论文。各级领导干部的热情参与,极大地鼓舞了干部职工,有力地促进了政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2、把握三个结合,增强政研工作效果。
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贴近实际,围绕中心工作,才能化虚为实,将精神力量有效地转化为物质力量。因此,在政研工作中,我们坚持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快速发展相结合、与加强干部职工作风建设相结合、与构建和谐企业相结合,取得了企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双丰收的良好效果。
坚持与加强干部职工作风建设相结合,提高公司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在政研工作中,我们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行业特点紧密结合,以文明单位创建为着力点,坚持面向具体、用好载体、带动整体的思路,不断加强干部职工作风建设,有力地提升了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具体就是岗位实际,载体就是文明单位创建,整体就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20xx年以来,公司党委结合不同时期、阶段的工作重点,组织开展广泛深入的主题教育活动。在省委党校举办了“解放思想,追求卓越”理论研讨会,进一步统一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韩家湾煤炭公司开展了科队联责活动,机电安装公司开展了党员干部“下基层、进班组”活动,加强了现场管理,转变了干部作风,促进了工作落实。按照中组部《组工干部“十严禁”纪律要求》,在认真落实的基础上,一并将“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扩大到党员干部,努力打造“创新务实、锐意进取、清正廉洁、团结协作”的党员干部队伍新形象。公司党委还着力推行了以“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机制在一线创新,工作在一线落实,成绩在一线创造,经验在一线积累,素质在一线提高,党性在一线锻炼,形象在一线树立”为主要内容的“十个一线”工作法和“工作日志法”,努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领导能力和执行了,推动公司三个文明建设。
3、强化载体建设,不断提升整体素质。
为适应快速发展,提高政研会成员的理论水平,公司进一步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力度。1月15日、19日、21日,公司接连召开6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的工程技术人员座谈会、40多名团员青年参加的共青团工作座谈会和50多名通讯员参加的新闻宣传工作座谈会,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公司党政工领导与来自机关部门、基层单位的同志共聚一堂,倾听职工意见,商议发展大计。
4月28至29日,公司在省委党校举办“解放思想追求卓越”理论研讨会。会上,公司领导、基层单位和公司机关部门的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70人,分别就安全生产、煤炭运销、项目建设、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和党群工作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研讨中,各级领导干部理论联系实际,有理有据地分析了影响企业科学发展的因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5月11日,公司主要原煤生产单位韩家湾煤炭公司举办了“谋发展、创水平、求卓越”理论研讨会,班组长以上100多名管理人员通过交流、学习和思考,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追求卓越、争创一流,塑造特色军转企业文化,创建陕煤化集团品牌企业。这次理论研讨会上,还对10篇优秀论文进行了表彰奖励。
10月30日,公司召开经济工作研讨会,公司全体领导,机关部门、基层单位负责人和财务、人力、企管等管理干部围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党群等工作分别现场讲演和广泛研讨。研讨内容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深入分析研究当前形势下经济工作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并对各自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以及明年各项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
10月中旬,公司领导带领机关部门负责人先后到铜川矿业公司、蒲白矿业公司、澄合矿业公司、韩城矿业公司和山西平阳重工机械公司五家企业进行考察,学习交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企业文化建设、安全质量标准化等工作的先进经验,对公司加强基础管理和20xx年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在集团公司政研会和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公司政研会通过不断开展思想政治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干部职工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促进了公司发展。截止10月底,公司原煤产量417万吨,预计全年原煤产量突破510万吨,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这些成绩的背后,公司政研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政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基层研究工作开展的情况参差不齐,面上的推广交流工作也不十分到位,出现了工作开展不正常、不平衡现象,总的来说,这项工作存在四个主要问题:一是新建单位组织机构没有健全;二是部分政研会成员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是部分政研会成员深入基层还不够;四是研究成果指导实践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的研究。今后,我们将重点开展好“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课题研究,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提高职工素质、调动职工积极性、做好思想稳定工作方面的优势作用,形成当前条件下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的新思路;要通过研究,提炼概括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规律,形成和创新面对不同职工、不同矛盾的有效载体和手段。
进一步强化“依法治企”的研究。今年年初,公司党政提出了“依法治企,以制度管人”的管理理念,这是公司管理水平提升的根本要求,也是实施“”规划的根本保障。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理论研究工作,使干部职工的思想、行为统一到公司党政的战略部署和工作安排上来,为公司打造一流煤化工企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进一步强化发展多元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研究。结合公司煤炭资源赋存量少、企业规模不大、新建项目即将投产的工作实际,在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工中开展延长产业链,发展绿色、环保、低碳煤碳产业方面的理论研讨和大讨论活动,为公司“”期间科学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智力支持。
进一步强化针对性的研究。今后,我们将结合公司快速发展呈现出来的多样化趋势,针对不同人群、不同所有制组织、多种思潮,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研究,探索各种矛盾形成的原因、特点以及化解矛盾的对策思路,重在对策措施的研究,为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服务。
进一步强化实效性的研究。面对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利因素和复杂环境,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快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新手段和新形式。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围绕干部职工关心的疑点、难点、热点问题,围绕干部职工的生产生活实际,真正走到基层一线去,了解实情,真正走到职工中去,倾听民声,使研究课题来自基层,研究成果服务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