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回忆我的母亲教案两课时(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两课时篇一
1.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日常生活中的爽朗与温情,以及作者由衷的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日常生活点滴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之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把握细节,沉浸感悟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从回忆学习过的鲁迅作品开始,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小说《社戏》《故乡》等,老师经常给我们介绍到鲁迅先生,考试也经常考到鲁迅先生,那么,你平时对鲁迅是如何认识的,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鲁迅先生。谈谈自己印象中的鲁迅。(学生可能因为阅读鲁迅的文章大都比较深刻,含蓄,因此感到鲁迅是深邃的、沉重的、严厉的。)
教师总结: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但在日常生活中的鲁迅也是这样吗?提起鲁迅我们还会和伟大睿智联系在一起,但日常生活中的鲁迅也是不苟言笑的吗?他有没有平凡的一面?我们经常说伟大往往寓于平凡之中,这句话适用于鲁迅吗?我们是否能从他平凡生活中发掘出他伟大的一面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起探究一下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请同学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迅速浏览课文,进行圈画
1、总结课文共写了几个有关鲁迅的片段并加以概括。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善,板书)
明确:笑声
步伐
品评衣着
真诚待友(四处)
与青年们交往
(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品词识人,适时板书)
明确:笑声 明朗 (乐观开朗平易近人)
“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 豁达爽朗的形象跃然纸上
步伐 轻捷
“刚” “一” “同时” (行为描写)
品评衣着 ( 细致 随和 善解人意)
“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一说,你该不穿了。”
真诚待友 体贴而真挚
之一:夜谈:“嘱咐” “一定” “一定嘱咐”
之二:吃韭菜合子:
“笑”--冲
第43小节 “一提议” “必然” “还是” “举着筷子问:‘我再吃几个吗?’以及第44小节,流露出鲁迅对对小辈的体恤,还有妻子敬重与依赖。
之三:两次来访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 不乏幽默
“笑”--一种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之四:冯雪峰来访
与青年人交往:宽容 赤子之心
“深恶痛绝” “但” “每封” “不同角落”
“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睛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三、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内容。
二、感悟平凡鲁迅之中蕴含的不平凡:
(感悟真人鲁迅)
如果说体贴、明朗的笑、幽默体现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然而在文章的最后部分似乎品出了异于常人的鲁迅,有些感动,我们仿佛又看到了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
请学生们再细细品读挖掘文字背后的鲁迅,在那些看似平凡的言行中是否蕴含着不凡之处。
(同学再次研读课文,回答,教师引导深入,适时补充背景)
(要点)明朗背后的澄澈,轻捷背后的坚定,细致背后的宽厚,体贴背后的原则,以及不是流露的天真、处逆境而不弃追求,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鲁迅,即真人鲁迅,而“真”恰恰不易做到,尤其在那样的年代难能可贵,实可谓一字千钧,凡人鲁迅因坚持真实而铸就伟大。
三、深入探讨,回味悟旨,学习写法
1、深入探讨鲁迅:伟人→凡人→真人
2、同学可发表质疑
3、学习作者看似随意,但倾注满腔真挚,善用细节等生活琐事勾勒出真实的人物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教师总结:阅读鲁迅的著作,我们可以感知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今天又通过萧红的回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让我们亲临到鲁迅伟大而平凡的精神,他的关心、扶持青年人和热爱祖国、支持革命是寓于平凡而真实的日常生活中的,或许正如人们所说,伟大正是寓于这种平凡之中吧。
四、作业:《配》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两课时篇二
执教:张沧梅
教学目标 :
1、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纪念刘和珍君》及同学们对鲁迅的传统印象引入。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萧红,19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
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集》、《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鲁迅和萧红之间的动人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范,是敬献于鲁迅灵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
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亲见,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思考:文中的鲁迅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四)深入研读讨论
1、作者作者选择了哪些生活场景来表现鲁迅的性格的?
萧红的这篇怀人散文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材料与材料之间互不关联,形成某种断裂,有些片断即使倒置似乎也无碍于文章的连贯。这就表明,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凡属作者感到有诗意潜质和倾诉冲动的内容她就断断续续写出,用感情的红线将素材的珍珠逐渐织成一幅清晰的画面。
2、作者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试从文中找出这些细微处加以分析。
文章开头就是神来之笔:“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这是萧红用自己心灵感受的非常个人化的鲁迅,是一个使常人敢于走近并能够伸手去触摸的可亲的鲁迅。文中尚有多处提到了鲁迅的笑声:有一次萧红去鲁迅家包饺子吃,“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明朗的鲁迅先生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可见鲁迅绝不是一个不可亲近的人,朋友带给彼此的愉悦由此可见一斑;在校对《海上述林》的间隙,鲁迅见萧红进来,对着几乎天天见面的她,居然说出“好久不见,好久不见”这样随便,这样孩子化的语言,透着风趣,透着玩笑;萧红时时受着鲁迅爽朗的笑声的感染,也居然学会了以自己的好心情来回报鲁迅先生,那一次天晴了,太阳出来了,“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崭然的会心的笑。”这又是一种如何温馨和谐的其乐融融的景致啊。
萧红还形神兼备地描绘了鲁迅的一些习惯动作,比如走路很轻捷,“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这些动作表现出鲁迅一往无前、义无返顾的大无畏精神。淡淡几笔,就画龙点睛般地勾画出一个独一无二、鲜灵生动的“活的鲁迅”。
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得……”他自己就从来不注重穿着,但却从不缺乏审美观,那些美学的诊断足见他独到的眼光,那根桃红色的束发的绸条马上引来了鲁迅的严正反对 “不要那样装饰她……”看来自然朴素、庄重严肃还是鲁迅追求的美的境界。 “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我一说你该不穿了。”如此一句简单的语言哪里可见鲁迅的尖锐与咄咄逼人,它体现了鲁迅怎样的人情练达啊。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两课时篇三
《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本描写鲁迅先生生平的书。本书主要对鲁迅先生的生活进行了记述,下面整理了《回忆鲁迅先生》的节选课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课文的研读,感受伟人鲁迅先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待客、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导读法
教学课时:3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有关鲁迅的资料;
2、课堂选择有关鲁迅的图片;并设计幻灯片;
授 课 人:陈生德
教学过程 :
一、激趣引入,展示学习目标
1、 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生的意义引入;
2、 展示学习的目标
学习目标:
(1)、走近鲁迅,了解鲁迅;
(2)、交流互动,学习文法;
二、合作探究,体会文情
1、 谈谈你熟悉的.鲁迅。(学生可能因为阅读鲁迅的文章大都比较深刻,含蓄,因此感到鲁迅是深邃的、沉重的、严厉的。)
2、 教师结合课件谈一谈鲁迅的相关资料。
3、请你找出本文中比较精彩的生活细节,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设置:
(2)、鲁迅先生对自己的亲人如何?
(3)、课文还有那些让你感动的地方?
4、师生交流有感情朗读部分细节 ;
5、思考:通过对本篇课文的学习,你对鲁迅有没有新的认识?请谈谈你的体会。
三、交流互动,学习文法
1、 细节赏析:找出本文中你最喜欢的细节描写,然后小组交流,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3、 有人说这篇回忆鲁迅的锁记是流水帐,你如何?学生试分组讨论并回答。
教师明确:
(3)、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中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4)、提供局外人所无从了解的生活细节,再现一个真实而又富有人情味的伟人。
四、小结
五、作业:
1、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写在笔记本上;
2、完成课后词句品析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两课时篇四
鲁迅,以前也只是在一些教材书上稍微的认识过他而已。老师跟同学们说鲁迅,说他是一位大文豪,一位民族英雄,还讲鲁迅的伟大,讲他的神话。就这样,在那懵懂的岁月里,鲁迅还真让我当做神明般的膜拜着。
到看了萧红的,鲁迅他非神非圣。而说鲁迅的,也只能让聂绀弩,王士箐,郑学稼之流去颠倒黑白,乱说一阵吧!而像我这肤浅的平民也只能这样乱搞一通了。
在萧红的回忆的笔下,勾勒出了一个生活化的鲁迅,一个亲切的鲁迅。而非神非圣,他也就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朋友,一个好伴侣,一个好父亲。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人的形象呈现着。亲切而又可爱!
鲁迅他有一个正常的生活,一个幸福的家庭。他也笑,萧红写道“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好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的咳嗽起来。”看的出是极易相处的一个人。
不像我老爸,人老实,总是有时候不懂的幽默的情趣。倒是有一点特别形式,就是我老爸不管我老妈是多么的唠叨着也是烟不停手。鲁迅是学医的,知道吸烟不好,可是他却有理的烟不停手,一面烟雾弥漫,一面和客人谈笑。就算是他生病了也还是吸烟不停。和我老爸一样的老顽固,越是劝阻其戒烟,少吸点,越是有古怪的理论:“我吸烟才有精神干活,好养活你们。”就算是咳嗽的厉害也总是小烟在嘴角挂着,老妈也只能干瞪着眼。而鲁迅也有他的理论:“我吸烟虽是吸的多,却是并不吞到肚子里去的。”果然是学医的,有文化的。光是这“烟鬼”的形象就可以看出鲁迅他是多么可爱的一个人啊!
鲁迅也有像我们这帮小毛孩一样的,也挑食。可是他挑的有权威呢,不想吃的.果断不吃!不像我们从小被教育着不可以挑食,哄着骗着要你吃。必要的时候,老妈还是逼着往嘴里塞。要是哪一天有鲁迅那种孩子气的权威,想想也挺好玩挺可爱的吧!虽然挑食,但是鲁迅的家常生活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也很有规律。而且又有许广平这般贤惠的爱人,还有海婴那调皮可爱的儿子,这样一小家子的幸福生活是多么让旁人羡慕的呀!
鲁迅又是个很不错的朋友,他是善于谈话的。从下午两三点起就陪客人,陪到夜里十二点。他们谈知识,谈国家,谈将来,谈过去。我老爸也陪客人,可是谈笑间大多也只是些柴米油盐,左邻右舍的趣事。倒是有一点和我们现在这群小毛孩差不多,我们和鲁迅也都是夜猫子。朋友客人从鲁迅家出去时候也就深夜了,本该是睡觉的时间了,然而鲁迅现在才刚要开始他的工作,开始写作了。拿起笔停不下来也就直接到旭日东升,海婴要去上学了,鲁迅他差不多也刚睡下。而我们这些同学,也就几乎在夜间还生活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偶尔多少学生也还是有学习到日晒三竿的啊!
大家都是人,所以不免有人的弱点。最后鲁迅还是战胜不了病魔的缠身,一身那般奔忙。人总是要死,可是死的早也就什么都结束了!带去的也只剩下太多的留恋。
而在我印象中的鲁迅是不是死了后就是真的成了神了。可是在萧红笔下的《回忆鲁迅先生》里的鲁迅确实是一个非神非圣,亲切而又可爱的人啊!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两课时篇五
萧红是一位多产型的作家,她短暂的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回忆鲁迅先生》便是当中最具代表性最具研读价值的一篇,这篇文章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完整的清新的独特的鲁迅形象:即平凡的普通长者、伟大的文坛尊者及鲁迅对青年人的深沉的爱,从这些形象的塑造中显现出萧红细腻的女性视角和独特魅力。
教学目标:
1.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纪念刘和珍君》及同学们对鲁迅的传统印象引入。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萧红,19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集》、《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鲁迅和萧红之间的动人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范,是敬献于鲁迅灵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亲见,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思考:文中的鲁迅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四)深入研读讨论
1.作者作者选择了哪些生活场景来表现鲁迅的性格的?
萧红的这篇怀人散文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材料与材料之间互不关联,形成某种断裂,有些片断即使倒置似乎也无碍于文章的连贯。这就表明,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凡属作者感到有诗意潜质和倾诉冲动的内容她就断断续续写出,用感情的红线将素材的珍珠逐渐织成一幅清晰的画面。
2.作者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试从文中找出这些细微处加以分析。
文章开头就是神来之笔:“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这是萧红用自己心灵感受的非常个人化的鲁迅,是一个使常人敢于走近并能够伸手去触摸的可亲的鲁迅。文中尚有多处提到了鲁迅的笑声:有一次萧红去鲁迅家包饺子吃,“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明朗的鲁迅先生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可见鲁迅绝不是一个不可亲近的人,朋友带给彼此的愉悦由此可见一斑;在校对《海上述林》的间隙,鲁迅见萧红进来,对着几乎天天见面的她,居然说出“好久不见,好久不见”这样随便,这样孩子化的语言,透着风趣,透着玩笑;萧红时时受着鲁迅爽朗的笑声的感染,也居然学会了以自己的好心情来回报鲁迅先生,那一次天晴了,太阳出来了,“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崭然的会心的笑。”这又是一种如何温馨和谐的其乐融融的景致啊。
萧红还形神兼备地描绘了鲁迅的一些习惯动作,比如走路很轻捷,“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这些动作表现出鲁迅一往无前、义无返顾的大无畏精神。淡淡几笔,就画龙点睛般地勾画出一个独一无二、鲜灵生动的“活的鲁迅”。
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得……”他自己就从来不注重穿着,但却从不缺乏审美观,那些美学的诊断足见他独到的眼光,那根桃红色的束发的绸条马上引来了鲁迅的严正反对“不要那样装饰她……”看来自然朴素、庄重严肃还是鲁迅追求的美的境界。“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我一说你该不穿了。”如此一句简单的语言哪里可见鲁迅的尖锐与咄咄逼人,它体现了鲁迅怎样的人情练达啊。
鲁迅“欢喜吃硬的,油炸的,就是吃饭也欢喜吃硬饭”;就是生病的时候也不大吃牛奶、鸡汤;“鲁迅先生前面摆着一碗酒,酒碗是扁扁的,好像用做吃饭的饭碗”,他从不在意用什么精致的东西,简单随意的生活也隐隐透露着鲁迅刚毅倔强的个性。他虽然胃不好,但对着萧红亲手做的点心,就算做的不好,鲁迅也还是在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言辞间自然地流露出对妻子尊重与依赖的爱意,还有更多对小辈的体恤。
描写特别生动具体的是鲁迅在寓所接待并宴请冯雪峰的场面。萧红笔下的冯雪峰开朗健谈,学问渊博,广闻多见,“走过二万五千里”,被鲁迅戏称为贩卖精神武器的“商人”。冯雪峰dd为毛主席和鲁迅牵线搭桥的人,在触摸巨人心灵的同时,他用自己的思想、学识、胆略,影响着鲁迅,鲁迅亦承认“还没有人解剖过我像我自己那么解剖”的。这个部分鲁迅的诙谐风趣,自然随和,当可为我们所见,对于青年人的爱护,对革命的支持在此文中也进一步得到体现。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他强烈地要求着别人,严格地约束着自己,却仍能宽容地对待别人,谁说鲁迅不可亲近?他对于青年人的爱,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鲁迅的可亲的体温,他是那个寒冷年代的一个无可替代的强大的热源。
(五)小结:
(六)课外延伸
板书:
神态笑乐观开朗平易近人
穿着审美自然朴素人情练达
饮食起居简单随和体恤他人
琐事待人接物爱护青年支持革命
休闲娱乐幽默风趣童心未泯
读书写作博学广识克已待人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两课时篇六
但是,这篇文章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你。开头的第一段就写道:“……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这也是你!原来你并不总是板着脸的,你在平日的生活中不会只表现出你的批判现实的冷峻的一面。这让我想到了你写的《社戏》。《社戏》中的你也是乐观的、开朗的,还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你,也是如此。这才发现是你的《孔乙己》《药》令我模糊了对你曾有的印象;是你的震撼人心的、唤醒民族精魂的文字让我忘记了写过《故乡》的你……庆幸的是,萧红把你――那个生活中平易近人的你又一次地呈现在大家面前,让我们在深入研究你的作品之时,也读懂了你。
文中有一句话说道:“周先生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玩笑。”这一段把鲁迅先生写得太可爱了。原来,这也是你。一个在生活中充满幽默、充满欢乐的你。
对于我来说,你是伟人,你是那么遥不可及、高高在上。而《回忆鲁迅先生》一文让我明白,原来伟人也有喜怒哀乐,同样可亲可敬。
不会忘记那个医救中华灵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严肃的你,更不会忘记那个“很喜欢吃油炸的东西”“走路很轻捷”“笑声就是明朗的”的你。因为,这也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