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研究生学院(4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研究生学院篇一
院系所码 信息工程学院 080901 物理电子学300 41 62院系所码 信息工程学院 080902 电路与系统330 41 62院系所码 信息工程学院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348 41 62院系所码 信息工程学院 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325 41 6
2根据学校有关2008年硕士研究生复试的要求,经学院研究决定,现将我院复试的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复试资格
1. 总分最低要求
07年08年09年07年08年09年 通信与信息系统 348335345信号与信息处理 325335345 电路与系统330320305物理电子学:30031030
52. 单科最低要求:我院各专业复试单科要求与国家线相同
二、复试时间
1.2008年4月12日(星期六)上午8:30进行笔试
2.2006年4月13日(星期日)上午8:00开始面试
三、复试地点
1.笔试地点:武汉理工大学东教合三、合四教室
2.面试地点:
1)通信与信息系统、电路与系统、物理电子学: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鉴湖校区)
2)信号与信息处理: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余家头校区)
四、资格审查
考生务必于2008年4月10日到4月11日到信息工程学院(鉴湖校区)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报名,报名时进行资格审查,考生需携带以下材料:
1.所有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的本校考生带准考证、身份证、学生证和所在学院开具的学籍证明;
2.所有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的外校考生带准考证、身份证、学生证和所在学校教务部门开具的学籍证明;
3.所有国家承认学历的本、专科毕业考生带准考证、身份证、毕业证;
4.所有成人应届毕业的本校考生带准考证、身份证、学生证和网络学院学籍科开具的该生已通过成人高考且2008年7月能准时毕业的学籍证明;
5.所有成人应届毕业的外校考生带准考证、身份证、学生证和所在学校成人教育管理部门开具的该生已通过成人高考且2008年7月能准时毕为业的学籍证明;
6.所有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的考生带准考证、身份证、自学考试的毕业证;
五、复试科目
1.笔试
专业综合(包含电路分析基础、通信原理、高频电子线路、专业外语)
2.面试:英语口语测试、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综合能力测试
六、同等学历加试
1.科目: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
2.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七、体检
我院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持本人身份证于2008年4月11日到武汉理工大学马区西院医院体检。
八、其它
1.考生考试时必须携带本人身份证、准考证参加考试。
2.我院将不再公布复试名单,不再单独发送复试通知书。
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研究生学院篇二
机电工程学院201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安排公告
根据教育部和学校对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要求,经学院研究决定,学校批准,现将我院201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具体安排公告如下:
1.总则
凡满足“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的报考我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或“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考生一起复试考核、分类差额录取;其中,“学术型”考生与“专业型”考生不能转“型”。
复试成绩和专业素质与能力考试成绩合格、且通过导师与考生双向选择确认者方能被录取。
不按规定时间参加复试的考生,将视作自动放弃复试资格,该生复试成绩为零,不予录取。
2.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考生类别 专业
机械工程
学术型
仪器科学与技术
机械工程
专业型
工业工程 308 40 60 320 40 60 总分 单科(满分=100分 单科(满分>100分)
学院不另行向考生发放复试通知单。
3.复试资格审核
根据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根据本人情况,携带以下材料参加复试。资格审查不合格、证明材料不齐全的考生,取消复试资格;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的考生取消复试、录取资格,并追究相应违纪、违法责任。
(1)所有武汉理工大学普通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考生须携带准考证、二代身份证、学生证、所在学院开具的学籍证明;
(2)所有非武汉理工大学普通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考生须携带准考证、二代身份证、学生证、所在学校教务部门开具的学籍证明;
(3)所有往届普通全日制本、专科毕业考生须携带准考证、二代身份证、毕业证;
(4)所有武汉理工大学成人应届本科毕业考生须携带准考证、二代身份证、网络(继续)学院学籍科开具的该生已通过成人高考且2013年7月能准时毕业的学籍证明;
(5)所有非武汉理工大学成人应届本科毕业的考生须携带准考证、二代身份证、所在学校成人教育管理部门开具的该生已通过成人高考且2013年7月能准时毕业的学籍证明;
(6)所有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考生须携带准考证、二代身份证和毕业证;
(7)所有获境外学历或学位证书考生须携带准考证、二代身份证和毕业证及教育部留学中心的学历学位认证原件;
(8)凡是准考证上注明“复试时请出具学历证书认证证明”的考生必须提供学历证书原件及教育部学历认证报告原件或教育部学历认证电子备案表,不能提供者不予复试。
4.复试内容
(1)心理测试: 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及已被我校拟录取的推荐免试生均需参加心理测试。心理测试在校心理健康中心的指导下,考生在校园网上测试、提交填写测试卡。
(2)笔试:专业素质和能力考试(120分钟)
专业素质和能力考试按所报考专业分别命题,学术型考生和专业型考生采用相同试卷,内容包含: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工业工程:人因工程、工程项目管理、统计质量管理
仪器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控制工程基础、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说明:机械设计基础包含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基础内容,在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又名仪器仪表零件及机构。
(3)面试:综合素质和能力考核+英语能力考核
综合素质和能力主要考核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本学科(专业)以外的学习、科研、社会实践(学生工作、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等方面的情况,事业心、责任感、纪律性。面试包含:
自我介绍
英语能力
综合素质和能力
5.导师与考生双向选择、确认
根据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在确定拟录取名单前须进行导师和研究生的双向选择、确认。双向选择、确认须经导师和考生本人签字确认后有效。
6.奖学金评定方法
根据《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的精神,被录取的考生将可获得一、二、三等不同等级的奖学金,每学年评比一次。参加复试,被录取的考生第一学年的奖学金等级按“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分专业、依录取总成绩排名确定一、二、三等奖学金,录取总成绩按比例同时计及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奖学金等级比例分别为50%,30%,20%。
7.复试时间安排
(1)凡参加复试的考生按学校安排时间带身份证到学校医院体检。
(2)考生于4月13日上午7:30在机电工程学院报到(武汉理工大学马房山校区东院机电工程学院大楼),并进行资格审核。
(3)4月13日上午10:30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和推免研究生参加复试工作安排会议,地点:工程实训中心3楼会议室。
(4)心理测试:分四批进行。学院应届本科毕业参加复试的考生(含推免研究生)4月12日下午2:30和4:30分别开始,其他考生4月13日上午11:00和下午5:00分别开始。具体地点在报到时见详细安排表。
(5)笔试于4月13日下午2:30 开始,具体地点在报到时见详细安排表。
(6)面试于4月14日上午8:30开始。各考生具体面试时间、地点在报到时见详细安排表。
(7)4月15日公布具备参加“指导教师与研究生双向选择”资格的考生名单。
(8)导师与考生双向选择、确认:4月16日具备参加“指导教师与研究生双向选择”资格的考生和推免研究生,领取“指导教师与研究生双向选择表”,进行指导教师与研究生双向选择。完成的考生可随时向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提交。
(9)4月18日在学院网站上公示拟录取名单。
(10)复试费 : 100元/生,在复试时凭校财务收据统一收取。
8.成绩计算方法
(1)复试成绩= [笔试成绩(专业素质与能力考试)×30%+面试成绩(英语能力+综合素质与能力)×70%],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均按100分计。
(2)综合成绩=[(初试统考科目成绩之和)/3.5] ×50%+[(初试自命题科目成绩)/1.5] ×15%+复试成绩×35%
(3)说明:专业素质与能力考试成绩<60分,复试成绩<60分的考生不予录取。
9.调剂说明
我院接收少量的第一志愿未报考我院的调剂考生参与复试,要求如下:
(1)第一学历为“211”或“985”高校的普通全日制本科应届生或往届毕业生。
(2)报考的第一志愿为“985”高校“学术型”机械工程专业考生,总分不低于(含)345(单科成绩符合本人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国家复试线),且愿意继续进入博士阶段学习。
申请调剂的考生需填写《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调剂申请表》,于4月10日(下午5点)前提交到学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
凡有意调剂的考生请电话咨询详情。
10.复试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李刚炎
成员:郭顺生 万钊 谭跃刚 卢红 万林波 王三武 王晓光 赵燕 李鹏秘书:徐卉 罗旭
咨询电话:学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027-87218976,徐老师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研究生学院篇三
机电工程学院201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安排公告
来源:机电学院新闻中心审核发布: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4-2 11:11:13点击:89 机电工程学院201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
复试工作安排公告
根据教育部和学校对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要求,经学院研究决定,学校批准,现将我院201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具体安排公告如下:
1.总则
凡满足“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的报考我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或“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考生一起复试考核、分类差额录取;其中,“学术型”考生与“专业型”考生不能转“型”。
复试成绩和专业素质与能力考试成绩合格、且通过导师与考生双向选择确认者方能被录取。
不按规定时间参加复试的考生,将视作自动放弃复试资格,该生复试成绩为零,不予录取。
2.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考生类别
专业
总分
单科(满分=100分
单科(满分>100分)
学术型
机械工程
320
仪器科学与技术
专业型
机械工程
308
工业工程
学院不另行向考生发放复试通知单。
3.复试资格审核
根据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根据本人情况,携带以下材料参加复试。资格审查不合格、证明材料不齐全的考生,取消复试资格;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的考生取消复试、录取资格,并追究相应违纪、违法责任。
(1)所有武汉理工大学普通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考生须携带准考证、二代身份证、学生证、所在学院开具的学籍证明;
(2)所有非武汉理工大学普通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考生须携带准考证、二代身份证、学生证、所在学校教务部门开具的学籍证明;
(3)所有往届普通全日制本、专科毕业考生须携带准考证、二代身份证、毕业证;
(4)所有武汉理工大学成人应届本科毕业考生须携带准考证、二代身份证、网络(继续)学院学籍科开具的该生已通过成人高考且2013年7月能准时毕业的学籍证明;
(5)所有非武汉理工大学成人应届本科毕业的考生须携带准考证、二代身份证、所在学校成人教育管理部门开具的该生已通过成人高考且2013年7月能准时毕业的学籍证明;
(6)所有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考生须携带准考证、二代身份证和毕业证;
(7)所有获境外学历或学位证书考生须携带准考证、二代身份证和毕业证及教育部留学中心的学历学位认证原件;
(8)凡是准考证上注明“复试时请出具学历证书认证证明”的考生必须提供学历证书原件及教育部学历认证报告原件或教育部学历认证电子备案表,不能提供者不予复试。
4.复试内容
(1)心理测试: 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及已被我校拟录取的推荐免试生均需参加心理测试。心理测试在校心理健康中心的指导下,考生在校园网上测试、提交填写测试卡。
(2)笔试:专业素质和能力考试(120分钟)
专业素质和能力考试按所报考专业分别命题,学术型考生和专业型考生采用相同试卷,内容包含:
l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l工业工程:人因工程、工程项目管理、统计质量管理
l仪器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控制工程基础、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说明:机械设计基础包含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基础内容,在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又名仪器仪表零件及机构。
(3)面试:综合素质和能力考核+英语能力考核
综合素质和能力主要考核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本学科(专业)以外的学习、科研、社会实践(学生工作、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等方面的情况,事业心、责任感、纪律性。面试包含:
l自我介绍
l英语能力
l综合素质和能力
5.导师与考生双向选择、确认
根据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在确定拟录取名单前须进行导师和研
究生的双向选择、确认。双向选择、确认须经导师和考生本人签字确认后有效。
6.奖学金评定方法
根据《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的精神,被录取的考生将可获得一、二、三等不同等级的奖学金,每学年评比一次。参加复试,被录取的考生第一学年的奖学金等级按“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分专业、依录取总成绩排名确定一、二、三等奖学金,录取总成绩按比例同时计及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奖学金等级比例分别为50%,30%,20%。
7.复试时间安排
(1)凡参加复试的考生按学校安排时间带身份证到学校医院体检。
(2)考生于4月13日上午7:30在机电工程学院报到(武汉理工大学马房山校区东院机电工程学院大楼),并进行资格审核。
(3)4月13日上午10:30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和推免研究生参加复试工作安排会议,地点:工程实训中心3楼会议室。
(4)心理测试:分四批进行。学院应届本科毕业参加复试的考生(含推免研究生)4月12日下午2:30和4:30分别开始,其他考生4月13日上午11:00和下午5:00分别开始。具体地点在报到时见详细安排表。
(5)笔试于4月13日下午2:30 开始,具体地点在报到时见详细安排表。
(6)面试于4月14日上午8:30开始。各考生具体面试时间、地点在报到时见详细安排表。
(7)4月15日公布具备参加“指导教师与研究生双向选择”资格的考生名单。
(8)导师与考生双向选择、确认:4月16日具备参加“指导教师与研究生双向选择”资格的考生和推免研究生,领取“指导教师与研究生双向选择表”,进行指导教师与研究生双向选择。完成的考生可随时向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提交。
(9)4月18日在学院网站上公示拟录取名单。
(10)复试费 : 100元/生,在复试时凭校财务收据统一收取。
8.成绩计算方法
(1)复试成绩= [笔试成绩(专业素质与能力考试)×30%+面试成绩(英语能力+综合素质与能力)×70%],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均按100分计。
(2)综合成绩=[(初试统考科目成绩之和)/3.5] ×50%+[(初试自命题科目成绩)/1.5] ×15%+复试成绩×35%
(3)说明:专业素质与能力考试成绩<60分,复试成绩<60分的考生不予录取。
9.调剂说明
我院接收少量的第一志愿未报考我院的调剂考生参与复试,要求如下:
(1)第一学历为“211”或“985”高校的普通全日制本科应届生或往届毕业生。
(2)报考的第一志愿为“985”高校“学术型”机械工程专业考生,总分不低于(含)345(单科成绩符合本人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国家复试线),且愿意继续进入博士阶段学习。
申请调剂的考生需填写《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调剂申请表》,于4月10日(下午5点)前提交到学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
凡有意调剂的考生请电话咨询详情。
10.复试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李刚炎
成员:郭顺生 万钊 谭跃刚 卢红 万林波 王三武 王晓光 赵燕 李鹏
秘书:徐卉 罗旭
咨询电话:学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027-87218976,徐老师
附件:复试考生名单(以考号为序)
机电工程学院
2013-03-31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研究生学院篇四
机电工程学院名师风采
○ 姜德生 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现为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光纤传感技术与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会员,美国光学学会(osa)会员,国际spie“传感器与先进制造技术”大会主席,兼任中国材料研究会理事,湖北省机电一体化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光学学会副理事长。获得的荣誉称号有:全国优秀教师、中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
从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纤传感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和产业化工作,尤其在材料与信息的交叉领域作了大量的研究和工程应用实践。采用多种材料加工新技术,攻克了光纤传感敏感材料制备、光纤材料的显微加工与光纤传感光学元件集成设计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形成了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生产技术与装备。先后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科技项目20多项。在光纤传感技术的实用化、工程化、产品化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开拓性工作,研究开发了七大类三十多种光纤传感技术新产品,许多产品贴补了国内空白,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并在石油化工、冶金、交通运输、水利水电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获得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主持完成了“光纤传感器国家高技术示范工程”,建成了目前国内最大的系列光纤传感器生产基地,为推动我国光纤传感技术的产品化进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均排名第一)。近五年来,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20篇,istp收录15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已授权2项。
○杨明忠 教授
1990年被国务院评为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全国机械工业先进工作者,全国汽车工业劳动模范,湖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被国家教委和国家人事部授予在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全国高等工科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工业设计产业创新联盟委员会专家委员,湖北省高级专家协会常务理事,武汉市人民政府科技专家委员会特约研究员,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武汉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意大利ispra研究中心和assoreni研究所作访问学者,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美国斯坦福大学等校作访问教授,法国南锡大学作客座教授。至今共培养了50名硕士和18名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现代设计理论、机械系统检测与控制、先进制造技术与企业信息化技术。近三年承担国家级、省市及企业委托项目13余项。作为第一负责人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wear》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86篇,其中sci收录10篇,ei收录19篇,istp收录15篇。主编出版专著教材4部,申请获得计算机软件版权3项。
○ 周祖德
教授
博士生导师,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数字制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和美国工程师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第四届董事会副董事长,国际杂志《车辆振动与噪声》编委,《国际生物医疗机械和医疗机器人》杂志副主编,国际生产工程研究会cirp会员,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和湖北省机电一体化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武汉理工大学学报》和《数字制造科学》杂志编委会主任。曾为英国伯明翰大学访问学者,英国波尔顿高等教育学院客座教授,香港大学机械系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械系短期访问教授,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工学院兼职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网络数字制造、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先后主持承担了包括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国防预研基金、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以及国家863计划项目在内的数十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先后有20多项科研教学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其中,有4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成果获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60多篇论文被sci收录,200多篇被ei收录,有10多篇论文分获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一、二、三等奖,编写教材著作10部,申请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23余项。
○刘佐民
教授
博士生导师,湖北省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湖北省摩擦学学会副理事长。
主要研究方向:摩擦学理论及其工业应用研究,机械寿命cad/cae技术,高温自润滑材料及其理论研究。自1983年以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其它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国际发明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被sci和ei收录30篇,其中2篇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申请或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
○张云 教授
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光机电一体化及测试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在测窑技术方面共获中国发明专利专利权3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拥有自主专利权,可向国内外使用回转窑的企业提供世界一流的测窑技术服务和测窑系列仪器。这些项目专利技术仪器已在全国近佰条大型回转窑上应用。获2004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等奖6年空缺)1项,获2002年湖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莫易敏
教授
博士生导师,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摩擦学研究所所长。湖北省政协委员,湖北省知识分子联谊会常务理事,武汉市机械工程学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摩擦学、表面工程学、先进管理与先进制造技术。近十年来,先后承担或完成科研项目200余项,发表论文210篇(其中sci、ei、istp收录41篇),首次提出了摩擦自动补偿理论并研制相应的添加剂(在主要钢铁厂应用),研制了钢丝绳连续抽油杆生产线及其成套技术,为“宁夏恒力”成功上市提供了技术保证。获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公司特等奖、高校合作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奖2项,武汉市科技进步奖1项。申请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共8项。
○江征风 教授
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测试技术》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负责人,“机电工程实验实训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负责人,湖北省数字制造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机械实验实训教学中心”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湖北省品牌专业负责人。
主要研究方向: 机械动力学、企业信息化及其集成技术、cad、cae及cam技术。近5年来承担国家级、省市及企业委托项目15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ei收录8篇,istp收录2篇。获奖成果多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 2 项;出版专著2部。申请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共10余项。
○李刚炎
教授
博士生导师,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兼汽车电子与信息集成技术研究所所长,smc(日)武汉理工大学气动技术中心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城市客车专家委员会执行委员,国际学术会议(citsa/ isas)论文评审员,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会理事,湖北省现代设计法研究会秘书长,湖北省机械原理教研会副理事长,数字化纺织装备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武汉市学科带头人,武汉市制造业信息化专题专家组成员,武汉科技学院客座教授,济南大学客座教授;曾任第十届湖北省青年联合会委员,武汉市第三届科技专家委员会现代制造组副组长,法国loria实验室客座研究员, 日本上智大学客座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机电产品设计及其数字化设计方法、汽车电子装置与信息集成控制技术、气动控制技术。近年来,共承担了41项科研项目,21项为各类基金或政府资助项目,获省、市科技奖9项。发表学术论文181篇,ei收录29篇,istp收录31篇。其研究成果8项达国际先进水平,2项达国内领先水平,7项在工程实际中得到了应用。
○郭顺生
教授
博士生导师,湖北省制造业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专家,cims杂志评审专家,国家863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评审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cad/cam/pdm/erp基础理论及应用、智能设计与智能制造基础理论及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应用。近年来承担国家、省市级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及企业委托项目13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2项。开发出了自主知识版权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产品,获得了10个软件版权。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70多篇,被ei收录10余篇。
○胡业发
教授
博士生导师,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数字制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兼任武汉理工大学国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流体工程学会磁悬浮与气悬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湖北省科技发展计划先进制造科技领域专家,教育部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 数字制造、机电一体化、磁悬浮技术。近三年承担国家级、省市及企业委托项目20余项。获得2005湖北省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ei收录18篇,istp收录10篇。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1篇、二等奖1篇。申请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项,发明专利申请2项,软件版权登记3项。学术专著《磁力轴承的基础理论与应用》获得机械工业出版社高水平学术专著的资助,被列为 “十五”国家重点出版图书。
○陈作炳
教授
博士生导师,武汉理工大学建材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武汉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主任,国家级综合性工程训练示范中心副主任。中国建材机械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机械工程协会高级会员。
主要研究方向:建材装备及其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节能环保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近年来先后承担或完成包括国内首创的省级鉴定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咸宁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余篇。申请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共10余项。
○胡正前
教授
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评价专家,湖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湖北省热处理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表面工程及应用、材料加工及控制、机电一体化。近年来主持和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1项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鉴定结论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省级科研、学术成果奖4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论文50余篇,被sci、ei收录11篇。
○卢红
教授
博士生导师,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chonbuk national university、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machine tools and forming technology、chemnitz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onash university访问学者,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机械cad/cam、数控系统开发、测量/重构/制造一体化。近五年,先后主持或承担了国家级、省级及企业合作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余篇。申请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共5项。
○盛步云 教授
博士生导师,湖北省跨世纪青年学术骨干,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计分会委员,武汉市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成组技术学会常务理事,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期刊审稿人。
主要研究方向:网络数字制造、制造自动化、cad/capp/pd。主持项目鉴定3项,参加项目鉴定4项,获科技奖励2项,国家专利2项,软件版权登记6项。承担企业委托项目多项并开发出多种数据库系统产品。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其中ei收录15篇,istp收录7篇,专著2部,参编教材3部。
○谭跃刚 教授
博士生导师,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设计与传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会士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委员,《电子机械工程》杂志编委,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日本东京大学机械情报工学科客座研究员,悉尼科技大学工学院访问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机器人技术与控制、机电系统检测与控制、图像处理及应用。近年来承担国家基金、国家863计划、中科院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科研项目多项。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84篇,其中sci、ei收录20篇,编辑出版教材2部。申请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共2项。
○王晓光
教授
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磁悬浮技术理论及应用。先后主持承担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湖北省基金重点项目课题的研究工作多项。2005获湖北省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委1992年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铁道部大桥局1988年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ei收录8篇,istp收录4篇。申请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共12项。
○章桥新
教授
博士生导师,材料复合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电磁兼容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客座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纳米材料与技术、特种摩擦和磨损、工业工程。近年来主持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础研究项目,国家军工配套项目,总装预研基金,湖北省基 12 金及院所委托项目10多项。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余篇。
○罗亚波
教授
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工业工程,机电工程。近年来承担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青年杰出人才基金项目多项。主要从事复杂系统建模、优化、仿真理论与方法研究和网络环境下的jit运作管理系统研发。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特等奖1项。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教务处 经纬网 理工青年 学工
广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在线投稿 | 管理登录
版权所有: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通讯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205号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邮编:430070 如需帮助请联系我们: 027-87651793(行政办)027-87651796(学工办)
制作维护:beta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