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学生就业认识误区 大学生就业认识3000字(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大学生就业认识误区 大学生就业认识3000字篇一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大学生就业总体形势和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状况,掌握国家、地方和学校就业政策、规定,了解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实现就业的方式。
重点:就业程序,就业方式。
难点:就业形势与政策
学时安排: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就业形势与政策
一、大学生就业总体形势
1.就业进人“大众化”时代。在高等教育进人大众化阶段后,大学生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宠儿”,变为普通劳动者,不存在统包统分问题,而是公平地参与社会竞争。在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的国家,如德国,大学生从事基层的一般性工作,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就业现象。
2.就业竞争加剧。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社会经济发展决定了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不会有大的变化,大学生的就业竞争会更加激烈。在社会需求总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许多单位在选拔人才过程中出现“人才高消费”现象,不同层次毕业生之间挤占岗位的效应将会不断增强,出现研究生抢占本科生岗位,本科生抢占专科生岗位的局面;不同高校毕业生之间的竞争将格外激烈;毕业生求职的成本增加,时间延长;毕业生的薪酬水平也将有所下降。
3.毕业生供需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 一方面,部分地区、行业、专业的毕业生难以寻求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存在“无业可就”情况;另一方面,西部、基层、农村等地区和一些行业,虽然有很大的用人需求,却难以吸引众多的大学毕业生。“无业”可就”与“有业不就”现象同时并存。
出现结构性矛盾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产销不对路”;二是由于思想观念、生活条件、福利待遇等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愿到农村、基层和艰苦的地区工作。
从学科专业看,工科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专业就业形势较好,而一些文科专业就业出现困难,热门行业供过于求,而艰苦行业却供不应求。
从地区之间看,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需求量相对较大,而东北、西北、中部地区的部分省份需求量相对较少。京、津、粤、苏、沪、浙 这六省市仍然是当前毕业生就业热点地区。
4.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尤其是具有一定吸引力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需求的标准越来越高。他们不仅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而且挑选其学校和学历层次;不仅要求毕业生学习成绩好,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高,而且要求身心健康,诚实可信,踏实肯干,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复合型、外向型、开拓型及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日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已成为许多用人单位所要考核的重要内容;取得一些技能证书也成为一些地区和单位接收毕业生的基本条件之一。此外,愈来愈多的用人单位为了选拔到优秀的毕业生,已不局限于参加校园招聘会,而是很早进驻学校单独进行招聘,或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随时物色合适人选。总之,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已从“数量型”转为“质量型”,他们选择人才时更加注重的是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二、大学生就业的新趋势
(1)国有企事业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趋稳
(2)第三产业吸纳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明显增加。第三产业行业众多,集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 1
和技术密集型于一身,能为社会劳动者提供各个层次的广泛就业机会,有较大的就业容纳能力。在许多国家,第三产业是吸纳就业人员最多的产业。
据统计,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大多在70%以上。2005年12月20日公布的中国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04年底我国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比重已达40.7%,但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在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大,发展前景好。
目前我国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人数相对还比较低,而且从业人员结构也不尽合理,尤其是从事新兴服务业的人员很少。目前,我国从事金融、保险、审计、会计、社会福利、社区服务、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的人员,只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的1.67%,而一些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新兴服务业,尤其是社区服务业,如北欧一些国家在社区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已占全部从业人员的40%以上。
近年来,我国的第三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吸纳毕业生就业的数量在逐年增加,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新兴服务业,将会有效地缓解我国城镇的就业矛盾,更多地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机会。
(3)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急剧增加。非公有制经济飞速发展,已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据统计,全国工业部门就业人数为1.63亿,其中在民营企业就业的人数就有1.2亿左右,约占75%。随着非公有制经济规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和吸引力也将逐步加大。
三、近年学校(相关学院和专业)就业形势
1.近三年学校总体就业形势
2.近三年各学院、专业就业形势
四、就业政策和措施
1.国家、安徽省相关就业政策
2.特殊地区就业政策:上海、北京
3.学校相关就业规定
第二节就业程序
一、学校就业工作程序
1.毕业生生源统计
2.发布生源信息,走访用人单位
3.收集需求信息,向毕业生公布
4.办理推荐材料
5.组织校园招聘
6.签订就业协议
7.编制就业方案
8.毕业生派遣离校
二、用人单位招聘录用程序
1.确定并发布招聘计划
2.举办校园宣讲会
3.收集毕业生推荐材料
4.确定笔试面试名单
5.组织笔试、面试
6.确定录用名单,签订协议
三、高校毕业生择业的基本流程
(1)了解就业政策。大学毕业生就业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是国家
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有关大学生就业的行为准则,它将根据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毕生在求职择业时,要了解当年国家在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具体政策规定。
(2)收集信息。需收集的信息大致包含五方面内容:一是政策和法规信息;二是当前经济发
展形势,社会各行业、各类企事业单位经营状况信息;三是就业活动安排信息;四是成功择业的经验、教训信息;五是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
(3)自找分析。包括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自我侧评;分析自己的性格、气质等,自己在择
业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如何杨长避短;问一问自己究竟想做什么,能做什么。
(4)确定目标。从大范围上说,大学生首先需要确定的择业目标是:择业的地域、择业的行
业范围等。
(5)准备材料。包括个人简历、求职信以及有关的重要补充材料。
(6)参加招聘会。招聘会(或就业市场)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社会上的人才市场;二是政
府教育主管部门所属就业指导中心组织的供需洽谈会、就业市场;三是学校组织的供需洽谈会、招聘会;四是各院系自身联系组织的小型招聘会。
(7)参加笔试。笔试检验的是大学生运用大学期间所学知识、所培养技能去处理实际工作问
题的能力。
(8)参加面试。面试是一些用人单位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可以了解学生的表达能
力、思维能力、处事能力,以及其他一些不能通过笔试反映出来的个人素质等。
第三节 就业方式
1.签约就业
签约就业,就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通过双向选择,签订就业协议后就业。随着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接收高校毕业生时都采取签约的形式,而且,签约也是纳入就业主管部门就业方案的必须程序。因此,签约是目前高校毕业生最主要的途径。
2.招考录用
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增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考或招聘,择优录用。
国家公务员的录用程序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有严格的规定,主要包括发布公告、报名、资格审查、考试、考核、体检、录用和试用等。
各高校应届毕业生可以通过考试考核、择优录用的办法来参加国家公务员录用。
国家公务员录用分为国家、中央机关及省、市、县国家公务员三个层次,其中省级国家公务员考试一般与省委组织部选调生考试(全部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同步进行,具体招考范围、报考条件、报考程序由当人事组织部门发布的招考简章确定。
3.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特指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等提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简
称“西部计划”。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从2003年开始,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为期1-2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以及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志愿者服务期满后,鼓励其扎根西部,或者自主择业。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志愿者享受诸多的优惠政策。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自开始实施,就受到了各高校和毕业生的高度重视,应届毕业生纷纷踊跃报名,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极大地促进了西部贫困地区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中一道亮丽的彩虹。
4.立志服务基层
国家全面、大规模地倡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始于2005年,政府人事部门采取了很多措施拓宽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渠道,主要有: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三支一扶)的活动;推进高校毕业生进村、进社区工作;建立待就业毕业生见习基地等。
5.灵活就业
灵活就业是相对于传统就业模式而言的,它不同于正规的全日制、与用人单位建有稳定的劳动法律关系、获有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障的就业。与传统就业模式相比,灵活就业方式的特点是灵活性强、自由度大、适应范围广、劳动关系比较松散。
6.自主创业
大学生毕业后不是向社会“寻求”工作,而是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进行自主创业,毕业生通过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或在某一方面有特长,进而自己或与他人合作创办公司。这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间题,而且也可以为他人创造就业机会。国家大力提倡高校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近年来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给予支持。自主创业目前已成为高校毕业生一种新的就业途径,同时也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7.出国留学
大学生就业认识误区 大学生就业认识3000字篇二
对大学生就业规划的认识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就业难题变得更加严峻和突出。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涉及中国大多数家庭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也是大家极为关注的社会问题。为此,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正确认识这一问题至关重要,规划好自己的就业是大学生应该面对的严峻问题。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并非由一个因素引起的,除了中国高校连续多年的扩招外,还主要有以下几个:
1、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在产业结构,特别是第三产业不够发达造成的;
2、官本位体制是目前造成大学生就业难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学而优则仕”单一的教育标准存在两个负面的作用,一个是对个人的成长发展来说,使思想变得很僵化,不能够解放思想,不能够多维思考,使我们社会的创新人才总是处在匮乏当中。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大学生就业的困难;
3、教育结构性错位导致大学生就业艰难。当前,我国一些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培养模式市场定位不准确,高校在加速扩招的同时,未能及时将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导致了高校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
4、教育投入不足导致大学生质量下降。中国用了更少的钱培养了更多数量的学生,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中国高等教育越来越粗放式经营,高校本身由于经费不足,大量借贷,处于经济困境中的学校很难给学生提供因材施教的培养方案,大学生质量不高就很难获得社会的认可。
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从国家来说,制定了许多促进
就业的相关政策,1、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有效地保障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利益。新发颁布后一些企业就很难再像以前一样,利用后期把大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开始许诺干得好就录用,但试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后一个都不留。
2、百万大学生见习政策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了新思路。见习制也可以有效缓解目前紧张的就业局面,在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式相对紧张的情况下,见习可以将学生就业时间后延,见习制发挥了“蓄水池”作用。同时这项制度如果能落实好,可以为企业和见习生带来双赢。
3、对应届大学生进行预征兵,鼓励大学生投身国防建设,参加预征的高校毕业生经过体检、政审被确定为预征对象后,仍可选择就业。
4、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到西部工作。大学生到基层、西部就业有应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四大途径。
为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就业还可以有以下三政策:
1、增加教育投入,提高大学生质量。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国家应该通过立法,规定教育投入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例,确保教育健康发展。国家应该尽可能的增加对高等院校的投入,这样才能让高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因材施教,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多样性人才。同时,高校要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全程化,将就业指导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渗透到学校教学、科研、治理的各个方面。第一年,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就业状况;第二年,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爱好、专长,帮助学生选择专业;第三年,帮助学生了解雇主资
料和市场需求,参加社会实践和招聘会,让学生直接感受就业市场;第四年,指导学生写求职信,传授求职要领和面试技巧等专门技能。
2、调整高等教育结构,转变学校的教育体制。要将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实际联系起来,确定好招生规模,做好学校教育发展规划。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政策,给高校教师到社会其他行业挂职锻炼的机会。
3、增加对大学生的社会需求。(1)大力发展“大学生密集型产业”;(2)努力推进法制化进程;(3)学校要切实重视与就业市场特别是用人单位的联系,同用人单位开展良好的互动合作,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培养人才,建立畅通的就业渠道;(4)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关键是国家有关政策能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以及能够建立一个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指导、扶植的平台。学校应注重宣传创业成功的先进典型,使大学生完成从“就业”到“创业”的观念转变。
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国家、学校的政策只能起到一个促进作用,要解决好就业问题关键还是提高学生本身的质量。大学生要注重培养情商素质,在学校应该积极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质,成为一名具有良好心理素质,“自信、自尊、自力、自强”的人才。提高外语、计算机和普通话水平,既要懂得专业知识又要懂得管理。
在寒假的时候我在一所快餐店打过工,虽然打工时间只有半个月,但获益颇多。通过短暂的打工精力我认为为了将来能够顺利地就业应该树立良好心态,在工作中懂得忍辱负重,成熟但不冲动,提高
承受挫折的能力,在工作中谦虚请教前辈,对工作中的缺点和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及时改正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另外在还要学会及时转变角色,从校园走出后要懂得自己进入了社会,正视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学会处理好与同事、上司之间的关系,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让自己逐渐成熟稳重。还有,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还应不断自身素质,提高自己的职业力,克服就业困难,培养自己分享、合作的能力,保持一颗良好的心积极就业。只要规划好自己的职业及做好就业应有的准备将来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满意的工作。
大学生就业认识误区 大学生就业认识3000字篇三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用多维视角和发展观的思维审视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不难看出现象的背后有很多令人深思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多是发展中、前进中出现的。清醒地分析、科学地把握会找到多渠道解决的方案。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问题 就业指导
一 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再认识
1。不同专业的就业形势
外语专业学生将继续抢手。历年来外语专业学生就有比较好的去向,中国进入世贸组织后,增加了国际化交流,外语类人才会十分紧俏。英语专业如此,小语种,尤其日语可望有较好的就业前景。
入世后,社会最需要营销、管理、金融、财会等方面的人才,几年来,这些专业的学生都有较好的去向。另外,懂得世贸组织规则的经济类、管理类和财会类人才会十分抢手。计算机类、电子类专业将会有所改观。随着it业的逐渐复苏,社会对这类专业会有更高的需求,学生的就业可能比较乐观。
由于中文专业学生的适应面广、有一定功底,社会提供的许多岗位如编辑、记者、秘书、行政管理,都适合他们去做。历史、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专业,尽管随着每年公务员岗位的增加,报考公务员可以解决一部分这类学生出路,但由于公务员岗位竞争十分激烈,因此将持续走下坡路。
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水平虽然会不平衡,冷热不均,但是社会对不同专业的需求量会有所变动。如果能够放低期望值,愿意到西部、到基层去工作,应该说无论是热门专业的学生,还是冷门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找到工作。
2。用人单位的理性思考
大部分用人单位一改印象中非名牌、高学历毕业生不用的状况,现在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有资料表明,一些高级技工的薪水甚至可以超过研究生。可见,用人单位更多的是从实际需要出发来选择不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其招聘行为的理性化程度大大提高。而这样一种环境,无疑将给专科生和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他们当中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将来会加入“未来的高级技师”这一行列。
二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
1。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
调查实证研究证明,“就业难”不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
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我国四年一个周期的高校专业设置决定着专业人才的产出量,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周期有较大的关联。调查中发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后面带来的是职业、职位、岗位的变化,四年前还是社会需求的热门职业,四年后变成了滞销专业,供给与需求错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2。准备不足,生涯模糊
大学生就业不是到了大四才开始准备,而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就有思想基础。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我们在调查后的比较分析中发现,美国的学生为了能从大学毕业,上了大学才开始认真学习,在读大学时也在研究市场,把知识放在实践中学习感悟(如斯坦福大学),中国学生为了能考上大学拼命学习,上了大学就不再认真学习了,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较低,注意力和精力都应付考试了。多数学生对职业目标相对模糊,没有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结合。
3。依赖性强,创造力弱
十八岁标志着人生进入了成人阶段,“独立”这一概念应是很强的。而在现实生活中,“独立”在青年人身上只有小事自己做主,大事还得家长拿主意,我国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五靠”:考大学靠压(家长监督学习);报自愿靠拍(家长定);上大学靠供(家长投资);找工作靠关系(家长运作);选择职业靠感觉(没有科学的分析,家长凭经验);大学生完全独立完成自己的意愿选专业、定职业,找工作的在被调查的群体中占 40%。我们经常看到人才市场找工作的大学生后面经常有家长陪伴,与用人单位谈话,家长急于先介绍,这种长期以来养成的依赖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就业意向成交率。
我们的家长在培养子女问题上应做到不管少管,支持发展,大学生的成长是家长一次次放手的过程。
4。理念滞后,能力危机
理念是核心价值观,正确的理念带来正确的行动,正确的行动才会有正确的结果。树立正确就业理念是大学生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到哪就业,干什么工作都应辩证地、发展地、全面地看待。小企业有重要岗位,偏远地区有最适合发展机遇,最艰苦的地方,最能磨练人的意志,祖国需要的地方也是青年人成长最快的地方。
能力是人就业、从业的核心支点。当今社会已开始从身份社会向能力社会转变,职业再生能力一直伴随着大学生就业和从业的职业生涯始终。提高就业率要从提高就业能力入手。我们在日常人才市场运行中发现,就业率高的专业毕业生和易于找到工作的大学生,自身的就业指数都很强,这些大学生平时很注重自己适应性的培养;按就业岗位说明书指标进行修炼;不断增强自己与目标企业需要的岗位能力;善于挖掘自己从事岗位工作的潜力,这些都属就业指数,把握这些并不断提升,就业就变成了快乐事情。
三 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建议
1。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引导学生建立人生发展方向:
2。与学校合作,提供模拟的招聘会和面试机会。
3。树立自己就业的信心。大学生数目的增多,只能说明自己所处的平台更高,更宽,应该对自己就业有所信心,坚信自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企业和岗位!
4。树立找到适合自己职业发展机会和平台的理念。适合的是最好的!
5。应该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品德素质要足够重视,不应该受冷落。品行兼修,并且都优秀!
大学生就业认识误区 大学生就业认识3000字篇四
对当前严峻就业形势的认识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一方面急缺大学生人才,而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就业率却在不断下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09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2010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基本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业形势也随之变动。21世纪头20年中国16岁以上人口以年均550万的规模增长,到2020年劳动年龄总人口将达到9.4亿。但由于我国产业结构中劳动力密集、就业弹性系数大的第三产业比例偏小,整体经济的就业弹性系数偏低,因此劳动力供应远远大于需求的现实在短期内难以迅速改变。未来十年内,就业将始终是个大问题,这其中就包括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大学生是人力资源生产和再生产的产品,而大学生就业,则是产品进入消费的过程。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产品能否进入消费过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使用主体对产品要有需求;二是供给主体必须提供符合使用主体需要的效用,即有效供给。这两个条件的满足,体现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就是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的双向选择的成功。在双向选择的过程中,任何双方的需要不能达到协调一致,大学生就业就不能实现。
1、从供给方面讲
人力资源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供需基本平衡,是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客观要求。而现实中,中国高校毕业生在数量、质量、结构上的供给均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这种供求的不一致是大学生就业市场供求关系失去平衡的直接原因。
(1)数量矛盾。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引起了社会劳动大军的变化,各股劳动大军纷纷涌向劳动力市场。与此同时,需求的增长则相对缓慢。大学毕业生的增幅明显高于社会需求增幅,待就业毕业生人数持续上升,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与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的矛盾突出。
(2)结构矛盾。由于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发生了变化,现有大学生劳动力的知识、技能、观念、区域分布等不适应这种变化,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造成劳动力供需出现了错位,使得职位空缺与失业并存,这是结构性失业的最显著特点。第一、从地区看,大学生青睐东部沿海和经济较发达地区,而不愿到西部偏远的省份去。于是出现了一些大城市人才高消费现象,同时大量的中小城市、县城,特别是西部地区,却面临高学历人才的严重短缺,地域性结构失业十分突出。
第二、大学毕业生素质结构、操作技能不适应市场需求也是造成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即他们的劳动力质量不合格,造成产品卖不出去。这要从教育体制和教育结构上找原因,大学课程结构的不合理以及大学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过程,直接影响到大学毕业生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和对市场的适应能力,降低了大学生劳动力的质量。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
2、从需求方面讲
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取决于经济发展规模、速度、产业结构状况以及经济发展战略。如果人力市场需求能随劳动力供给同幅度增长就不会发生失业率上升。
(1)经济增长对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贡献不大。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却有所下降。而第三产业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来源。西方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一般都在2/3,远远高于我国。因此,中国经济的增长对持续膨胀的高校毕业生劳动力资源并不是呈同比增加的。
(2)经济落后地区对大学生的需求不足。贫困地区、中西部、中小城镇及农村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没有特点,缺乏高新科技产业,同时财政又紧张,没有能力吸纳大学生。而大学生由于地区经济差距也不愿意到这些地区就业,又造成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迟缓,形成恶性循环。
三、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1、发展生产力,增加第三产业比重,有效增加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劳动力的需求。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就业岗位的增长远远落后于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长。从1999 年起,我国大学招生规模连续扩大。与此同时,需求则增长较少,造成大学生就业率持续走低,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可见,要想根本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大力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加速发展第三产业,扩大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劳动力的需求是最有效的途径。
2、加快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缩小经济落差,拓展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空间。
和其他任何产品一样,劳动力也具有“逐利”性质。因此,我们应当积极采取措施促进西部地区和农村的经济发展。提高这些地区的吸引力促使大学毕业生这样的高质量劳动力产品向西部及农村地区流动,拓展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空间。
3、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增强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市场竞争能力,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首先,教育理念必须从“知识本位、技能本位”向“素质本位、人格本位”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职业适应能力。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在校要不断的提升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强自身素质。其次,要变就业教育为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和冒险精神以及相关的创业能力。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趋势。第三,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克服期望值过高心理。调整就业心态,正确定位待遇。从而给自己合理定位而不盲目求高,这才是正确的择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