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高考语文 古文(4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语文文言文句子翻译技巧篇一
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章的倾向性,在此基础上再去翻译,当事半功倍。如不知全文大意,不知作者褒贬态度,缺少语境意识,译文就可能失于准确。
例: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屈原列传》)
如果将“夺”译为“抢夺”,从字面上看很通顺,但想到两人的身份均是朝廷重臣,而抢一份草稿不符合他们的身份特征,结合上下文语境就知道,上官大夫和屈原所代表的政治集团不同、执政主张不同,“夺”应译为“更改”。如果能注意作者在文中所持的褒贬态度,本句还可以更精确地译为“怀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强行更改它,(可是)屈原不答应”。
实词理解为根本,词类活用必译出
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语义及特殊用法,是读懂文言文,顺利进行翻译的基础。
逐字对应重直译,古今异义词语替
文言文考查强调逐字对译,所以切不可漏字,尤其是实词。
例: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如果译为“公子不能从魏王那里得到帮助,不想独自活着而让赵国灭亡,于是就约请宾客们驾着百余辆车,想去和秦军拼命,和赵国一起去死”。看似通顺,其实三处加点字均未译出,第一处“自度”应为“自己考虑”,第二处“约”应为“整治”,第三处“以客”是“率领着门客”或“凭借(这些)门客”。
注意句式之特点,增删调换不可少
文言文中有大量语句与现代汉语的语法顺序不符,我们称之为文言特殊句式,此处主要谈一下翻译中如何处理特殊句式问题。我们概括为四个字“增删调补”。
1.“增”是增加语句中省略掉的成分,古文用语减省,经常省略些成分,有时还是主要的成分,译时要补出。
例:永州之蛇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此句补齐主语后的文句应是“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如果不能补齐这些省略的成分,就很可能翻译成“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纹;这种蛇碰到草木,就全都死了;如果蛇咬了人,没有能够抵挡毒蛇的办法”。
2.“删”是删去不必要的词语,文言翻译时大致有三种词语可以删去。
一是删去无意义的虚词,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译成“沛公的侍卫樊哙”即可,语尾助词“者也”不用翻译。但不是说一切语气词都不译,如“夫战,勇气也”中的“也”字,最好译出——“打仗,靠的是勇气啊”。
二是删去偏义复词中的衬字,如“冀缓急或可救助”(《谭嗣同》),“缓急”意在急,“缓”为衬字,翻译时删去。
三是删去同义连用中的一个词,如“许诺”“允诺”“即已”“忤逆”“亡去”,等等。
3.“调”是指将文言语句的成分按现在汉语语法进行调整。比如,“沛公安在”(《鸿门宴》),如果看不出这是疑问句的宾语前置句,不把它调整为“沛公在安”的语序,就可能翻译乘“沛公哪里在”。
多数时候不调整语序并不会造成句意理解的错误,但考试时是要扣分的。比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如果不调整语序,直接翻译为“蚯蚓没有爪子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劲”,意思正确,但没有达到“达”的要求。
4.“换”主要有两个意思:一是将古汉语的一些说法换成现代汉语的说法,典型的如“吾”换成“我”,“汝”换成“你”;二是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古汉语多是一字一义,现代汉语则双音节化倾向非常明显。如古汉语的“求思”二字译成现代汉语为“探索、思索”。
遇有特殊的语句,还常会综合运用增、删、调、换等方法,如“公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句就要综合运用增/调两种方法,将语句变化成“公视廉将军与秦王孰(威)”,然后再翻译。
人地馆名原样存,虚词因句定意义
古汉语中经常出现一些官名/地名/年号/器物等名词,翻译时可保留,如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洗马等都不用翻译。
虚词能译出的要译出,如表示“的”的“之”,表示反问的“其”,作为关系连词的虚词,作为介词的虚词等,但是表示特殊句式结构的词就不要翻译,如表示取消句子独立性关系的“之”,表示定语后置的“之”,表示提宾的标志词“之”“是”等。
文化常识多积累,专有名词要译出
影响句子理解的有关文化历史知识的转悠名词一定要译出,如“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张衡传》)一句中的“下车”一定要翻译成“到任”。“琴瑟不调”一定要译出“夫妻感情不和”,“入秋闱”要翻译成“考中乡试举人”,不能翻译成“进入了秋天的宫殿”。此外,“致使”是“退休”,“乞骸骨”是“申请退休”等,都要有所了解。
直译不通辅意译,信达雅工重流利
有些文言词句确实不能直译的可以考虑辅以意译的方法。
例:今南海(康有为)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谭嗣同传》)
此句是谭嗣同对梁启超说的话,如果直译为“现在康先生的生死不能预料,程婴、杵臼,月照、西乡,我和您分别充当他们”,不是不可以,但是原文的程婴、杵臼、月照、西乡的典故意思没有翻译出,生死关头谁选择什么没有译出,因此这句就应辅以意译为“现在康先生的生死不能预料,我要像杵臼、西乡那样为变法而死,你要像程婴、月照那样为变法出走以图将来”。
高考语文文言文句子翻译技巧篇二
考场上不但要保持自己稳定的心态之外,还必须有科学的策略、合理的方法、规范的格式。文言文是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之一,以下是百分网小编搜索整理的关于2018高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供参考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针对文言文阅读试题多以叙述性文字为主的特点,在进行整体性阅读时,要用心去查找文中的人和事,尽量把文中下列相关的内容圈点出来:人有几位,如何称谓;主角是谁,与他人关系怎样;事有几件,由几人所干;事件关系,有何意义,大体分分层次。接着审清题目,带着这些问题再去研读文段,不在无关处纠缠,要在紧要处下工夫。
1、文言实词的理解: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构特点.采取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选项中给出的解释,可代入句中,结合上下文,反复印证。另外要特别注意词的多义、词的活用、词的古今异义、通假、词的偏义等文言现象。平时我们积累的一些成语中个别语素的解释,有时也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也要为我所用。
2、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理解句意为前提,根据词在句中的位置化虚为实,断定词性和用法。
3、“筛选信息”和“把握文意”:这是文言文阅读的.最后两道题.要注意整体把握.尤其最后一道“把握文意”题,该题四个选项的设置.大多是按原文内容先后顺序排列的,往往选不恰当的项,这既对理解全文有帮助,也为解前面的题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此处宜稍放慢速度,力争做正确,做完后,回过头来检验前面几个题的正误。
1、要学会圈圈点点,因为第i卷使用答题卡,圈点是可以的。把人物、主要事件划一划。
2、要先读文言文的最后一题,即内容的概括分析题。这个题实质上可称为“文言文的白话译文”,它对人物、对全文内容、对事件的分析都十分清楚明了。所以先读了此文.就相当于读了译文之后.再去看原文.事半而功倍。
3、要借助原文推断词义。不要想当然,要调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储备。
4、文言文的翻译,要先看此句前面的文字含意.因为上下文是最好的提示。前面的句子理解了,后面的句子自然会水到渠成。
5、除了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外(大纲规定的120个),还要在考前看一看课本中注释的其他文言实词,只看注释即可。
6、文言虚词要在“而、与、乃、其、所、为、焉、以、因、于、则、之”等常用词语上,再复习一下。
高考语文文言文句子翻译技巧篇三
古文翻译是对古汉语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训练。近年来,在高考语文试卷上,加大了文言文的主观题,体现着新的《语文教学大纲》中“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的要求。如何做好文言文的.翻译呢?准确、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表述习惯,没有语病;能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力求做到文笔优美、生动、富有表现力是文言文翻译的标准。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八种方法。
(一)单音节变双音节。如:
1、前辟四窗,垣墙周庭。(《项脊轩志》)
译文:前面开辟了四个窗子,障壁围着院子(或“绕着院子砌上围墙”)。
2、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二)同形异义词取古义。如:(1)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2)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3)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4)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久已疲。(《赤壁之战》)上述四例中,(!)“妻子”,今义指男子的配偶,即爱人(女方);古义为妻子和儿女。(2)“绝境”,今义指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义为与外界隔绝的地方。(3)“宣言”,今义是表示政见的公告或声明;古义指公开扬言。(4)“不过”,今义为转折连词,古义是不超过的意思。
(1)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指南录后序》)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3)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
(4)备盗之出入也。(《鸿门宴》)
(5)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论积贮疏》)
(6)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深浅。(《石钟山记》)
(1)“利害”只有“害”的意思,没有“罚”的意思;(2)“异同”只有“异”的意思;(3)“作息”只有“作”的意思;(4)“出入”在课文中只有“入”的意思;(5)“饥穰”只有“饥”的意思;(6)“深浅”只有“深”的意思。
此外,有些词语只有语法作用而没有实在意义,如一些语气词、发语词、助词以及表敬称或谦称中没有实在意义的词,无法译出,可删去不译。
古汉语中,如果还有并举两数,那么就以其乘积表数了。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项脊轩志》)“三五”之积为十五,“三五之夜”指阴历每月十五的圆月之夜晚。同样,“年方二八”,“二八”即十六岁的花季年龄。
(一)完型式。如“秦地,天下三分之一。”(《汉书。地理志》)“三分之一”的分数形式,从古代延续至今,已保留下来了。
(二)简略式。如“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十”为分母,“一”为分子,“十一”即十分之一。
(三)嵌入式。(1)分母+“分”+“之”+分子。如“方今大王之众不能十分吴楚之一。”(《史记。淮南衡山王列传》)“不能‘十分’吴楚‘之一’”即不足吴楚的十分之一。(2)分母+名词+“之”+分子。如“大都不过三国之一”(《左传。隐公元年》)“三国之一”,即国都的三分之一。(3)分母+“之”+分子。如“然民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矣。”(《治平篇》)“十之一二”,即“十分之一”至“十分之二”。
(1)淳于髡一日而见七人于宣王。(《战国策。齐策》)(人名)
(2)战于长勺。(《左传曹刿论战》)(地名)
(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绝句》)(朝代)
(4)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官名)
(5)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起义》)(年号。秦朝的第二代皇帝胡亥)
(6)是岁谷一斛五十余万钱。(《三国志。魏书﹒武帝传》(量具名)
高考语文文言文句子翻译技巧篇四
1.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3.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4.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5.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由此)形成无数山峰。
6.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
7.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8.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这个人一一为桃源中的人详细的说出他所听到的。
9.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找原来所做的标记,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原来的路。
10.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11.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闲快乐。
12.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越。
——抄完,跑者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13.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已经成年,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
14.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驱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名人和他们交游,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15.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那位前辈道德高,声望高,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但他并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16.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我站在他的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17.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徙,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破鞋子,走在深山大谷里,严寒的冬天寒风凛冽,积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我)还不知道。
18.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到了书馆,四肢冻得僵硬了不能动弹,服役的人拿热水来(给我)浇洗,用被子围着、盖着(我),很长时间才暖和过来。
19.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寄居在旅店里,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食品味道的享受。
20. 同舍生皆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和我在一个书馆的同学们都穿着绣花的丝绸衣服,戴着用红缨和宝石装饰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制成的环,左边带着佩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就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毫无羡慕的意思。
——现在在太学里学习的各个学生,朝廷每天有米粮供给,父母每年给(它们)冬夏的衣服,没有受冻挨饿的担心。
22.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
23.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4.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
25.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叙述很详尽了。
26.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
27.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28.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泠泠地发出声响。
29.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美丽的鸟儿彼此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30.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