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是一本书阅读题答案(7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人是一本书的阅读答案篇一
我在深圳给小有名气的大款方先生开车期间,他正追着一位姓申的女大学生。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方先生终于与申小姐有了第一次约会。共进午餐后,申小姐接受了方先生的进一步邀请,坐车来到了方先生的住处--位于龙华的一幢豪华别墅。
下车后,我们看见门柱上斜靠着一个懒洋洋的乞丐。他身上裹一件脏兮兮的棉衣,瑟瑟发抖地望着我们。
心情很好的方先生赶紧上去问他:你是不是想吃点什么?
还想什么?方先生从口袋里掏出100元钱,晃动在乞丐眼前,调侃地追问道,别难为情,尽管说吧,我会满足你的。他料定一个乞丐的要求不会特别难以应付。
方先生一下子愣住了,一方面,他惊奇于这个乞丐非常寻常的奢求;另一方面,他羞愧自己满足不了这个乞丐这一简单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让申小姐目睹了自己的窘迫!
乞丐也看透了方先生的尴尬,急忙说:天底下没书的人很多。只是,我没想到这家房屋的主人也会没有。不好意思,打扰您了。说罢,抬腿欲走。那溢于言表的鄙薄与不屑令在场的人都很难堪。
一直在一旁不动声色的申小姐急忙走上去,将随身携带的一本文摘读物递给乞丐,和言悦色地说:也许,你会喜欢这本书,不妨读读吧。
乞丐接过,连声道谢,然后席地而坐,旁若无人地读了起来。
(这天送走申小组后,方先生满腹心事.)看来他想博得申小姐的满意尚有一定的障碍。
不久的一天,方先生突然作出决定:阿伟,送我去书店。
小姐说:当然愿意。不过,我们这儿无什么大生意可言,只有书,您任意选吧。
方先生将支票扔到小姐面前,说:我才懒得选,拜托你了。下午两点,我来取货。
只要是书,只要有名气。方先生头也不回地说。
下午两点,我们驱车来到书店。那位小姐将支票还给方先生,并说:很抱歉,我们经理不想接受这笔生意。
方先生再一次愣住了。他咆哮道:你们的经理呢?让他出来见我。
不必了。小姐笑笑,我们经理看过支票,就知道您是谁了。他要我一定转告您:本书店没一本可以束之高阁的废书。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生命,都有情有独钟的恋人,最终总会归其所爱。
1.小说中哪些材料表现了方先生物质上的富有,哪些材料表现了他精神上的贫穷?(各举两例)
2.根据小说的情节发展,找出表现方先生心理变化的词语。
和申小姐来到别墅( )--乞丐提出讨一本书的要求( )--送走申小姐后( )--开2万元支票买书( )--购书受到婉拒( )。
3.在小说中找出两个与第八自然段加点词窘迫意思相近的词。
4.这天送走申小姐后,方先生满腹心事。你能说出方先生心事的内容吗?
5.根据文意你能猜出书店的经理是谁了吗?
《想讨一本书》答案
1.物质上的富有:有私人汽车,住豪华别墅,开2万元支票买书等;精神上的贫穷:满足不了一个乞丐想到他书屋挑一本书的要求,把买书视为做一笔大生意等。
2.心情很好惊奇、羞愧满腹心事财大气粗愣住、咆哮
3.尴尬 难堪
4.想如何捞回因乞丐讨书在申小姐面前丢的面子以博取申小姐的芳。乙。
5.申小姐。
人是一本书的阅读答案篇二
阅读散文形散神不散,要抓住散文的“神”也就是它的中心思想并不难。一般散文都有一条主线贯穿全文,有一些代表性的线索,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 翻开春天这本书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江南的春天,总是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悄悄来临的,“杏花春雨江南”,这是上了名诗之页的。数落我经历的几十个春天,总是乍暖还寒,反反复复需要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因此春光很金贵,春色也往往只能雨中窥视,总在不经意中,只一眨眼,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了,常常令人生出春光难觅的感慨。
(2)珍爱春天,是热爱生活的一种执著,这也是对照冬天的岁月,有比较而有鉴别的一种实际行动。虽然说,冬天的寒冷对于世界,是净化,是考验,是生命的再生前提和生活的新生要素。这也是一种反衬和折射: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谁去判定青松的高洁?但是那似乎是哲学的命题和诗人的想象。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
(3)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说的,翻翻一部唐诗吧,那里面尽有李白、杜牧、韩愈、李贺们的春感慨。摆着道学面孔的人物,是不是不咏唱春天呢?北宋理学家程颢写下了《春日偶成》,还成了《选本千家诗》的第一首。朱熹更是有名的“老夫子”,他面对朗朗春光,盈盈春意,也唱了“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日》诗。和尚是讲究四大皆空的佛门子弟,也不能不被春天打动“凡心”。唐朝的志雨和尚写下了这样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中国的古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们从各个角度歌唱春天,从春风、春水、春雨、春草、春柳、春鸟、春山、春游、春宵、春眠等来尽情歌唱,进而从欣赏春天写到珍惜春光。
(4)品味春色,沐浴春光。可以感受生活,感悟人生。这可以说是中外一致,概莫能外。“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如果这位生在封建时代的女子奈何不了这种生活,那么现代的那位美国哲人桑塔耶那则更有想得破,甘愿为春天俘虏的意味了。这先生长期在哈佛教书,50岁那年,春日的有一天在讲台上,偶有知更鸟飞来,立在窗格子上,他注意到了,感受又一个春天的到来,他回过头来,向学生们说,我与阳春有约!冲出教室,开始了他云游欧洲大陆之行。
(5) 生命四季,是我们每个人都共有的,而春天更能开启人们的感情之源,心灵之泉,难怪首次在甲骨文里露面的形声字就是“春”,难怪古人殷殷切切地寄语他的友人“此行江南去,千万和春住”。居住在大观园中的湘云更是大声疾呼:“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可是事实上春光难永驻,有来必有去,谁也挡不住“落花流水春去也”的结局。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是表现了时间之易逝的自然迹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
4、根据第(5)段内容写字、解释加点的词。(4分)
开qǐ( ) 易shì( ) 难驻( ) 别去( )
5、读第(1)段,你感到在作者的笔下,江南的春天有什么特点?(2分)
6、用一句话概括第(3)段的内容。(2分)
7、第(3)段中白居易的诗句“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与朱自清的散文《春》有异曲同工之妙。说说《春》是怎样具体体现这两句诗的意境的?(3分)
8、第(4)段画线句子中的“这”具体指什么?(2分)
9、第(4)段中那位封建时代的女子和那位现代美国哲人难能桑塔耶那面对同样的春天,心态却明显不同。请借助文中“悔”和“冲”两个词分析他们各自的心态。(2分)
10、作者从春天里得到了怎样的`人生感悟?(用文中的话回答)(3分)
11、照第(2)段画线句子仿写。(3分)
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谁去评判青松的高洁?
4、启 逝 驻:停留 别:另外、别处(解作“离开”亦可)
5、多雨、短暂、来得艰难(春光金贵,春光难觅,雨水多)
6、谁者承认春天是美好的。(无论谁都承认春天是美好的)
7、《春》通过总写“一切都欣欣然张开了眼”和具体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事物的生机盎然,表现了“遇物尽欢欣”的诗意;通过写孩子们的玩耍和大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去各做各的事情,写出了“爱春非独我”的诗意。
8、品味春色,沐浴春光,可以感受生活,感悟人生。
9、“悔”字表现了怀春思夫的女子内心的压抑和无奈,而“冲”字则充分显示出了桑塔耶那的自由奔放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
10、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表现了时间之易逝的自然迹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由当常驻于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
人是一本书的阅读答案篇三
(1)江南的春天,总是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悄悄来临的,“杏花春雨江南”,这是上了名诗之页的。数落我经历的几十个春天,总是乍暖还寒,反反复复需要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因此春光很金贵,春色也往往只能雨中窥视,总在不经意中,只一眨眼,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了,常常令人生出春光难觅的感慨。
(2)珍爱春天,是热爱生活的一种执著,这也是对照冬天的岁月,有比较而有鉴别的一种实际行动。虽然说,冬天的寒冷对于世界,是净化,是考验,是生命的再生前提和生活的`新生要素。这也是一种反衬和折射: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谁去判定青松的高洁?但是那似乎是哲学的命题和诗人的想象。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
(3)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说的,翻翻一部唐诗吧,那里面尽有李白、杜牧、韩愈、李贺们的春感慨。摆着道学面孔的人物,是不是不咏唱春天呢?北宋理学家程颢写下了《春日偶成》,还成了《选本千家诗》的第一首。朱熹更是有名的“老夫子”,他面对朗朗春光,盈盈春意,也唱了“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日》诗。和尚是讲究四大皆空的佛门子弟,也不能不被春天打动“凡心”。唐朝的志雨和尚写下了这样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中国的古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们从各个角度歌唱春天,从春风、春水、春雨、春草、春柳、春鸟、春山、春游、春宵、春眠等来尽情歌唱,进而从欣赏春天写到珍惜春光。
(4)品味春色,沐浴春光。可以感受生活,感悟人生。这可以说是中外一致,概莫能外。“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如果这位生在封建时代的女子奈何不了这种生活,那么现代的那位美国哲人桑塔耶那则更有想得破,甘愿为春天俘虏的意味了。这先生长期在哈佛教书,50岁那年,春日的有一天在讲台上,偶有知更鸟飞来,立在窗格子上,他注意到了,感受又一个春天的到来,他回过头来,向学生们说,我与阳春有约!冲出教室,开始了他云游欧洲大陆之行。
(5) 生命四季,是我们每个人都共有的,而春天更能开启人们的感情之源,心灵之泉,难怪首次在甲骨文里露面的形声字就是“春”,难怪古人殷殷切切地寄语他的友人“此行江南去,千万和春住”。居住在大观园中的湘云更是大声疾呼:“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可是事实上春光难永驻,有来必有去,谁也挡不住“落花流水春去也”的结局。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是表现了时间之易逝的自然迹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
4、根据第(5)段内容写字、解释加点的词。(4分)
开qǐ( ) 易shì( ) 难驻( ) 别去( )
5、读第(1)段,你感到在作者的笔下,江南的春天有什么特点?(2分)
6、用一句话概括第(3)段的内容。(2分)
7、第(3)段中白居易的诗句“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与朱自清的散文《春》有异曲同工之妙。说说《春》是怎样具体体现这两句诗的意境的?(3分)
8、第(4)段画线句子中的“这”具体指什么?(2分)
9、第(4)段中那位封建时代的女子和那位现代美国哲人难能桑塔耶那面对同样的春天,心态却明显不同。请借助文中“悔”和“冲”两个词分析他们各自的心态。(2分)
10、作者从春天里得到了怎样的人生感悟?(用文中的话回答)(3分)
11、照第(2)段画线句子仿写。(3分)
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谁去评判青松的高洁?
4、启 逝 驻:停留 别:另外、别处(解作“离开”亦可)
5、多雨、短暂、来得艰难(春光金贵,春光难觅,雨水多)
6、谁者承认春天是美好的。(无论谁都承认春天是美好的)
7、《春》通过总写“一切都欣欣然张开了眼”和具体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事物的生机盎然,表现了“遇物尽欢欣”的诗意;通过写孩子们的玩耍和大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去各做各的事情,写出了“爱春非独我”的诗意。
8、品味春色,沐浴春光,可以感受生活,感悟人生。
9、“悔”字表现了怀春思夫的女子内心的压抑和无奈,而“冲”字则充分显示出了桑塔耶那的自由奔放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
10、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表现了时间之易逝的自然迹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由当常驻于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
人是一本书的阅读答案篇四
由于诵读困难症的困扰,我从来不喜欢阅读。孩提时代,我常常把时间花在阅读火车时刻表,而不是古典名著上。我也很喜欢把欧洲的一个个偏远小镇,在脑海中完美地联成一张网。因为这种癖好,我对欧洲地理了如指掌。
30年后,作为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我发现自己身处全美一场激烈争论的中心,这一争论的焦点是该不该把大学研究出来的技术,转让给外国公司。我很快就应邀参加了两次产业和政府间会议,一次在佛罗里达,另一次则是在加利福尼亚。
两次会议中,会场的饮料都是一公升玻璃瓶装的爱维养(avian)矿泉水。和其他与会者不同的是,由于自幼勤读火车时刻表,我非常清楚爱维养的地理位置于法国的爱维养距离大西洋超过500英里。因此这些厚重的玻璃瓶必须穿越1/3的欧洲大陆,再横渡大西洋,才能到达我们手中。而假如开会地点在加州,玻璃瓶还得再跋涉3000英里的路程。
于是,我们一方面热烈讨论如何保护美国电脑工业和电子科技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却连这种在美国本土举行的会议中,都没有办法供应美国出产的饮用水。
今天,在我眼里,这个爱维养矿泉水的故事并不代表法、美之间的矿泉水之争,而是说明了原子(atom)与比特(bit)之间的根本差异。传统的世界贸易由原子之间的交换组成。以爱维养矿泉水为例,我们用缓慢、辛苦而昂贵的方式,耗费很长时间,把大量笨重而缺乏生气的“质量”(mass)——也就是“原子”——运送到千里之外。经过海关的时候,你需要申报的是原子而不是比特。即使是采用数字录音方式制作的音乐,都以光盘(cd,compact disc)的形式发行,无论在包装、运送还是库存上的成本,都相当可观。
这一切都在发生急剧的变化。过去,大部分的信息都经过人的缓慢处理,以书籍、杂志、报纸和录像带的形式呈现;而这,很快将被即时而廉价的电子数据传输所取代。这种传输将以光速来进行。在新的形式中,信息将成为举世共享的资源。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曾推动了图书馆概念的发展,主张人民有权免费查阅图书资料。但是这位美国开国元勋绝对料想不到,200年后,2000万人居然可以凭借电子手段进入数字图书馆,免费从那里撷取资料。
从原子到比特的飞跃已是势不可当、无法逆转。
奔向临界点
这一切为什么会发生在今天?因为变革是呈指数发展的——昨天的小小差异,可能会导致明日突发的剧变。
孩提时,你有没有解过这样一道算术题—假设你工作一个月,第一天挣一分钱,此后每天挣的钱都比前一天增加一倍,最后能挣多少钱?假如你从新年的第一大起开始实施这个美妙的挣钱方案,到了1月份的最后一天,你在这一大挣的钱会超过1000万元。算术题的这一部分大多数人都还记得,但大家没有认识到的是,采取这种工资结构以后,假如1月短少了3天(就好像2月的情况),那么到了月底的那一天,你只能挣到130万元。换句话说,你在整个2月的.累积收入大约是260万元,远远不如有31天的1月所赚到的2100万元。也就是说,当事物呈指数增长的时候,最后3天的意义非比寻常。
而在电脑和数字通信的发展上,我们正在逐步接近这最后的3天!电脑正以同样的指数增长形态,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目前,35%的美国家庭拥有电脑,而且,一半的青少年,家里有个人电脑。据估计,3000万人加入了互联网络(internet);1994年全球卖出的新电脑中,65%进入了家庭;今年将要卖出的新电脑中,90%将带有调制解调器或光盘驱动器(cd一rom drive)。这些数字还不包括1995年每辆汽车上平均安装的50个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或是那些在你的烤箱、恒温器、电话应答系统。激光唱机和问候卡中的微处理器。假如你觉得我说的数字有误,敬请稍安勿躁。
生存的新定义
①这些数字增长的速度十分惊人。一种用来浏览互联网络的电脑程序mosaic在1993年2月到12月之间,每周的使用增长率都超过11%。使用互联网络的人每月增加10%。如果照这个速度持续发展的话(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到2003年整个互联网络的用户数将超出地球总人口数。
②有些人担心,社会将因此分裂为不同的阵营:信息富裕者和信息匮乏者、富人和穷人,以及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但真正的文化差距其实会出现在世代之间。当一个成年人说,他最近发现了光盘的新天地时,我可以猜得出他有一个5到10岁的孩子;当一位女士告诉我,她知道了 aol公司(america online)时,也许她家中的孩子正值花季。前者(光盘)是一本电子书,而后者(网络)则是一种社交手段。在今天的孩童眼中,光盘和网络就好像成人眼中的空气一般稀松平常。
③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庞大的中央计算机——所谓“主机”(mainframe)——几乎在全球各地,都向个人电脑俯首称臣。我们看到计算机离开了装有空调的大房子,挪进了书房,放到了办公桌上,现在又跑到了我们的膝盖上和衣兜里。不过,还没完。
④下一个1000年的初期,你的左右袖扣或耳环将能通过低轨卫星(1ow——orbiting satellite)互相通信,并比你现在的个人电脑拥有更强的计算能力。你的电话将不会再不分青红皂白地胡乱响铃,它会像一位训练有素的英国管家,接收、分拣,甚至回答打来的电话。大众传媒将被重新定义为发送和接收个人化信息和娱乐的系统。学校将会改头换面,变得更像博物馆和游乐场,孩子们在其中集思广益并与世界各地的同龄人相互交流。地球这个数字化的行星在人们的感觉中,会变得仿佛只有针尖般大小。
⑤我们经由电脑网络相连时,民族国家的许多价值观将会改变,让位于大大小小的电子社区的价值观。我们将拥有数字化的邻居,在这一交往环境中,物理空间变得无关紧要,而时间所扮演的角色也会迥然不同。20年后,当你从视窗中向外眺望时,你也许可以看到距离5000英里和6个时区以外的景象。你观看的电视节目长达1小时,但把它传送到你家中所需的时间也许不到1秒钟。阅读有关巴塔哥尼亚高原(patogoda)的材料时,你会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你一边欣赏威廉·巴克利(william buck1ey)的作品,一边可能和作者直接对话。
出书的悖论
那么,我为什么还要用古板的老办法出书,而且是一本没有一张插图的书呢?为什么克诺夫出版社(alfreda,knopf)还要把《数字化生存》作为原子而不是比特来发行呢?和爱维养矿泉水不同的是,这本书的每一页都可以轻易地转化为数字形式,而它原本也是从数字化世界中来的。
我这么做有三个原因。第一,无论是企业管理人员、政治家、家长,或所有需要了解这种数字新文化的人,手中都没有足够的数字媒介。尽管在有些地方,电脑已经无所不在,目前的界面(interface)却仍然原始而笨拙,还没能发展到像你所希望的、即便蜷缩在床上也能使用的地步。
第二个原因是,我在《连线》月刊上开辟了一个个人专栏,这家杂志迅速而惊人的成功表明,有一大批读者迫切希望了解有关数字化生活方式和数字化一族的信息,而不仅仅是有关数字化理论和设备的知识。几年来,我的专栏得到了许多发人深省的反馈,我决定重新思考过去发表过的文章的主题,因为即便这些文章问世时间尚短,有许多变化已使它们显得过时。这些变化包括电脑制图(computer graphics)、人类通信(human communications)和互动式多媒体(interactive multimedia)等全新系统的产生。
第三个原因比较个人化,略带点苦修意味。互动式多媒体留下的想象空间极为有限。像一部好莱坞电影一样,多媒体的表现方式太过具体,因此越来越难找到想象力挥洒的空间。相反地,文字能够激发意象和隐喻,使读者能够从想象和经验中衍生出丰富的意义。阅读小说的时候,是你赋予它声音、颜色和动感。我相信要真正感受和领会“数字化”对你生活的意义,也同样需要个人经验的延伸。
我期待各位真正把这本书“读进去”。尽管我本人并不是那么喜欢读书的人。
1. 下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 jie二声)
2. 本文是作者为自己的专著《 》写的序言。
(数字化生存)出书的悖论第一段,答案都在文本中找,除了文学常识。
3. 根据文意,“一本书的悖论”所指的是 。
(一本强调数字化重要性的读物,却不以数字化的形式出版,而是以原子即纸质形式出版)
4.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作者举爱维养(avian)矿泉水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原子和比特的根本差异。
b 和传统的信息传输的缓慢、费力、昂贵相比,数字传输具有即时、省力、廉价的特点。
c 孩提时的算术题旨在表明当事物呈指数增长时的最后3天会发生剧变。
d 生存的新定义是指数字化生活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存方式、时空观念和传统价值观。
(c 引算术题最终目的是让人们了解电脑和数字通讯也已经达到剧变阶段)
(“也许”“可能”都是表推测,对于20年后的数字化普及状态的展望,删去就过于绝对,可能与事实不符。)
人是一本书的阅读答案篇五
一个寒冷的冬日,我驱车去接方先生和他刚相识的申女士。共进午餐后,申女士接受了方先生的邀请,来到了方先生的住处——位于龙华的一幢豪华别墅。
下车后,我们看见门柱上斜靠着一个乞丐样的人,他身上裹一件脏兮兮的棉衣,似有所求地望着我们。
心情很好的方先生赶紧走上去问他:你是不是想吃点什么?
还想什么?方先生从口袋里掏出100元钱,晃动在乞丐眼前,调侃追问道,别难为情,尽管说吧,我会满足你的。他料定一个乞丐的要求不会特别难以应付。
方先生一下子愣住了。一方面,他惊奇于这个乞丐非同寻常的奢求;另一方面,他羞愧自己满足不了这个乞丐这一简单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让申女士目睹了自己的窘迫。
乞丐也看透了方先生的尴尬,急忙说:天底下没有书的人很多。只是,我没想到这家房屋的主人也会没有。不好意思,打扰您了。说罢,抬脚欲走。那溢于言表的鄙薄与不屑令在场的人都很难堪。
一直在一旁不动声色的申女士急忙走上去,将随身携带的一本文搞读物递给乞丐,和颜悦色地说:也许,你会喜欢这本书,不妨读读吧。
乞丐接过,连声道谢,然后席地而坐,旁若无人地读了起来。
送走申女士后,方先生满腹心事。不久后的一天,方先生突然决定:阿伟,送我去书店。
小姐说:当然愿意。不过,我们这儿没有什么大生意,只有书,您任意选吧!
方先生将支票扔到小姐面前,说:我才懒得选!下午两点,我来取货。
只要是书,只要有名气,都要!方先生头也不回地说。
下午两点,我们驱车来到书店。那位小姐迎了出来,把支票还给方先生,并说:很抱歉,我们经理不想接受这笔生意。
方先生再一次愣住了。他咆哮道:你们的经理呢?让他出来见我。
不必了。小姐笑笑,我们经理看过支票,就知道您是谁了。她要我一定转告您:本书店没有一本专作摆设的废书。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生命,最终总会归属于那些真正爱书的人。
1.本文以为线索,通过对和两个情节的描写,深刻表达了一个人,物质的匮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的荒芜,理想的泯灭的主题。
2.本文的情节描写十分出色,从文章后一情节中的等动作描写可看出方先生是一个的人;从等语言描写可看出方先生还是一个的人。
3.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一组并分析其作用。
5.请结合自己的读书实践,谈谈你对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生命的理解。
6.请写两句你平时积累的有关书的格言警句。
1.书
讨书(或乞书、要书)
买书(购书)
2.拍、扔
财大气粗,没有修养(只填粗野、粗俗亦可)
我才懒得选
只要是书,只要有名气,都要
不爱读书(填不学无术、虚荣心极强、精神贫乏等亦可)
3.例:一组:方先生与乞丐的对比。方先生有别墅,可没有一本书,说明他不爱读书,这与乞丐想读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是精神乞丐,一个是物质乞丐,这一鲜明对比,更加突出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物质的匮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的荒芜、理想的氓灭。(或:这一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地揭示了不读书者的可悲。)二组:申女士的言行与方先生的言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方先生见到乞丐以调侃的语气说话,粗俗傲慢;而申女士对乞丐是和颜悦色地说,礼貌诚恳。这一鲜明对比,突出了申女士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彬彬有礼、知书达理的形象,衬托出方先生是一个不学无术、粗俗鄙薄的人。三组:方先生整个别墅没有一本书与申女士随身携带书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鲜明对比,衬托出方先生是一个不学无术、不爱读书的人。
4.书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用书装点门面,是对书的糟蹋。书应该属于那些热爱书、热爱知识,把书视为有灵魂的生命的人。
5.例:我觉得书是有灵魂的生命。我曾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面对一次次挫折,仍执著地追求理想的精神,让我震动。每当我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保尔.柯察金的形象便浮现在眼前,使我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6.示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人是一本书的阅读答案篇六
一个寒冷的冬日,我驱车去接方先生和他刚相识的申女士。共进午餐后,申女士接受了方先生的邀请,来到了方先生的住处——位于龙华的一幢豪华别墅。
下车后,我们看见门柱上斜靠着一个乞丐样的人,他身上裹一件脏兮兮的棉衣,似有所求地望着我们。
心情很好的方先生赶紧走上去问他:“你是不是想吃点什么?”
“还想什么?”方先生从口袋里掏出100元钱,晃动在乞丐眼前,调侃追问道,“别难为情,尽管说吧,我会满足你的。”他料定一个乞丐的要求不会特别难以应付。
方先生一下子愣住了。一方面,他惊奇于这个乞丐非同寻常的奢求;另一方面,他羞愧自己满足不了这个乞丐这一简单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让申女士目睹了自己的窘迫。
乞丐也看透了方先生的尴尬,急忙说:“天底下没有书的人很多。只是,我没想到这家房屋的主人也会没有。不好意思,打扰您了。”说罢,抬脚欲走。那溢于言表的鄙薄与不屑令在场的人都很难堪。
乞丐接过,连声道谢,然后席地而坐,旁若无人地读了起来。
“只要是书,只要有名气,都要!”方先生头也不回地说。
方先生再一次愣住了。他咆哮道:“你们的经理呢?让他出来见我。”
1.本文以 为线索,通过对 和 两个情节的描写,深刻表达了“一个人,物质的匮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的荒芜,理想的泯灭”的主题。
2.本文的情节描写十分出色,从文章后一情节中的 等动作描写可看出方先生是一个 的人;从 等语言描写可看出方先生还是一个 的人。
3.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一组并分析其作用。
5.请结合自己的读书实践,谈谈你对“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生命”的理解。
6.请写两句你平时积累的有关“书”的格言警句。
1.书 讨书(或乞书、要书) 买书(购书)
2.拍、扔 财大气粗,没有修养(只填“粗野”、“粗俗”亦可) “我才懒得选” “只要是书,只要有名气,都要” 不爱读书(填“不学无术”、“虚荣心极强”、“精神贫乏”等亦可)
3.例:一组:方先生与乞丐的对比。方先生有别墅,可没有一本书,说明他不爱读书,这与乞丐想读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是精神乞丐,一个是物质乞丐,这一鲜明对比,更加突出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物质的匮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的荒芜、理想的氓灭。(或:这一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地揭示了不读书者的可悲。)二组:申女士的言行与方先生的言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方先生见到乞丐以调侃的语气说话,粗俗傲慢;而申女士对乞丐是“和颜悦色”地说,礼貌诚恳。这一鲜明对比,突出了申女士“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彬彬有礼、知书达理的形象,衬托出方先生是一个不学无术、粗俗鄙薄的人。三组:方先生整个别墅没有一本书与申女士随身携带书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鲜明对比,衬托出方先生是一个不学无术、不爱读书的人。
4.书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用书装点门面,是对书的糟蹋。书应该属于那些热爱书、热爱知识,把书视为“有灵魂的生命”的人。
5.例:我觉得书是有灵魂的生命。我曾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面对一次次挫折,仍执著地追求理想的精神,让我震动。每当我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保尔·柯察金的形象便浮现在眼前,使我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6.示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人是一本书的阅读答案篇七
人是一本书。
看人如读书。
人的外表,不就是封面吗?
人的内心,不就是内容吗?
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样高雅;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等粗俗。有的人,封面很不起眼,内容却精彩无比;有的人,外表包装得如金似玉,内心却不堪入目。
好人自然是一本好书,你打开扉页就有一缕鲜花的芬芳迎面而来。
坏人自然是一本不好的书,你才揭开封面就能嗅到一股难闻的气味。
( )的人像一本散文集,( )的人是一本抒情诗,( )的人如同一本幽默辞典,( )的人仿佛一部科学论著。那些祸国殃民最终遗臭万年的民族败类,不就是一套活生生的反面教材吗?而那些为国为民洒尽一腔热血的志士,又多像一卷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啊!
做人如写书。
然而,总有一些人把不该删除的真诚删除了,结果自己这本书中没有了纯洁的位置。他们都忘记了:在生命的版面上,应该写下高尚,应该填上纯真,应该刻画奉献,应该描绘进取。
也许,你写了一生也成不了杰作;也许,你写了一世也成不了名著。但决不能因此而粗制滥造,随便应付,哪怕写出的书无人阅读,也要篇篇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如果有了漂亮的开头,就应该追求完美的结局;如果有了精彩的材料,就应该将它打磨成实在的文章。
如果人们常常把你亲切地朗读,那就是你无上的光荣;如果人们永世把你深情地背诵,那就是你最大的幸福。
1.写法体味贯串全文的一个比喻句是:
2.要点概括这篇文章中能概括地表达全文要点的句子是:
3词句理解将下面四个短语分别归位于文中括号,其先后顺序应是:
思维缜密 洒脱飘逸 多愁善感 乐观风趣
5.内容探究本文最后一段话给我们的暗示是:
6.情感体验以人生为话题,写一个短小精美有内涵的句子:
1.人是一本书(2分)
2.看人如读书做人如写书(2分,每处1分)
3.洒脱飘逸 多愁善感 乐观风趣 思维缜密(2分,每处0.5分)
4.在生命的版面上,应该写下高尚,应该填上纯真,应该刻画奉献,应该描绘进取(或:你自己这本书,主要还得靠你自己来写用你的勇气和力量,用你的聪明和才智,用你的心血和汗珠)(2分,选写以上两句之一者给2分,选写其他句子给1分或不给分)
5.我们每个人都要写好自己这本书,争取做一个非常优秀的人(与之相近的表达也可)(2分)
6.(答案不惟一,要符合题目要求)(2分,写得很优秀的给2分,写得平平的给1分,完全不合题意的不给分)以上共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