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读书心得体会500字 《人生》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九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人生》读书心得体会500字 《人生》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篇一
高加林的人生充满了无法统一的矛盾:农民与城里人的身份矛盾,巧珍和亚萍的伴侣矛盾。
高加林的教师被下,但他不甘于在土地刨挖一辈子,他开始意志消沉,在他自暴自弃的时候,巧珍出现了,给予了他最真诚的关心,也给予了他最纯真的爱。他开始试着与这片土地相处,去接受自己农民的身份,但大地并不能让他施展抱负,这让他既痛苦也无奈,可是生活并没有给他选择。当马占胜给他提供捷径的时候,让他有了选择,他满心欢喜的进城了,他抱着一丝侥幸享受了权利带来的便利。
他开始努力工作,毫不吝啬的施展他的才华,他过上了向往的生活,才华有了施展之地,社会地位也提高了,自尊心也得到了满足,生活似乎开始给他选择了。
生活有了选择,人生也就开始了选择。当亚萍出现的时候,他不再是自卑的那个少年,他可以兴奋的在县文化馆和亚萍高谈阔论,从国际问题谈到文学;当巧珍出现的时候,他不再是对她亲热的少年,他对巧珍的家长里短感到乏味,他排斥巧珍用钱对他的关心。当他把亚萍的诗装进口袋的时候,当他送巧珍红头巾的时候,他的初心开始挣扎了,他依旧忘不了是那个亲切可爱的巧珍陪伴自己度过了灰暗时期。
但是,当他把爱情和前途联系在一起时,他做出了选择,放弃了初心,巧珍成全了他,他开始了和亚萍的罗曼蒂克,他的心也开始飞向了大城市。
当他以为他已经在城市扎根的时候,他忘了埋住他这条根的只是浮土而已。当他走后门的事情被举报,他才知道眼前的不是一座桥而是一道他不愿承认的虹。他又要成为农民了,和亚萍之间消失的鸿沟又出现了,生活收回了给他选择的权利,但他却依然得挣扎。幸运的是,当他重新扎根回那片土地时,土地又重新接纳了他,但巧珍已嫁做他人妇。 人生面对选择时,是没有办法逃避的,倘若能不忘初心,那不论如何选择都不能太后悔。一个选择也许会影响一个时期甚至是一生,但还好,人生不只一个选择。
《人生》读书心得体会500字 《人生》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篇二
“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出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马寨一中实施感恩教育已经仅十三个年头,学校从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等几个方面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我们今天探讨的主题是“如何实现感恩教育的规范化与效能提升”,发言称不上,我只是想谈谈自己对感恩教育的一些浅显的认识和理解。
申校长在工作报告中提到目前学校在感恩活动中存在两大难题:一是缺乏理念引领,二是缺乏活动创新。理念层面学校通过邹越老师的团队等对师生进行了一系列培训和学习,在感恩教育中起到了高屋建瓴的引领作用。我想重点谈两个方面的问题:
马寨一中的感恩教育在各个方面已经做得相当成功,我想能不能在学校做好感恩教育的同时带动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例如:哪些家庭的感恩教育做的相当好的,可以请这些家长和孩子一起向全校师生分享一下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还可以改编成剧本、小品演出,制成感恩小视频、电影、电视等向社会传播正能量。
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讨论等形式,澄清与抵制各种消极的、错误的道德意识,正确认识自身不足。激励学生不断反思现状,设计未来的价值理想,让学生在这种不断的“获得”、“反思”、“设计”的活动中,不断自我否定与自我生成,从而自我提升人格境界。
感恩教育各校都在做,各个阶段都在做,有的做得扎实有效,有的只不过是在课堂或者小范围内做了一些碎片化的、不够系统的感恩教育活动,这是学校德育教育中感恩教育的缺失或不足。现如今我们不是流行这样一句话:大学生小时候学知识,大学生活学礼仪。所以我们要培养孩子从小就树立一种感恩情怀。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世界各族人民都应该具有的最基本常识,感恩教育不仅仅是所有学校的事,更是一个民族乃至世界的大事。所以学生的感恩教育应从幼儿、小学就得常抓不懈,并且还要将感恩教育活动作为链条式的教育模式推广到每一所学校,让感恩教育在学校与学校之间起到无缝对接。
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齐美尔在《忠诚与感激》中提到,“感恩的独特之处,不在于回报而在与意识到无法回报。”,既然恩情无法回报,就应当以施恩的形式将恩情传递给其他的人,形成一个“感恩之链”。有了这个“感恩之链”,我们的社会将成为一个互爱、互助、文明、友善的大圆圈,我们的生活也将更加美好。
《人生》读书心得体会500字 《人生》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篇三
静静地看完路遥的《人生》,让我的心无法平静,一直深思领悟着那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人生是什么?有人说人生如五彩泡沫,所有的追求最后都是一场幻灭;有人说人生像五味瓶,酸甜苦辣都要去尝;而我想人生是一盘棋,每人只能下一盘棋,但谁都不能保证全盘运筹帷幄,步步为营,但我们依然是人生的主宰者,要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地等待五彩幻想的破灭,更不要被动地品尝命运强加的各种滋味。
《人生》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背景,叙述了高中毕业的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的曲折人生过程。高加林与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纷,也正是选择悲剧的体现。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戏曲的`奇妙在于故事的曲折,人生的奇妙在于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高加林是高中毕业的文化青年,他眼中那崇高的职位——民办教师,被村支书的儿子挤下去,他却只能做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对此结局他是抗拒的,他不甘愿这样碌碌无为下去,他为此郁闷,甚至连去县城卖馍都难以启齿,就在此低谷期,他遇上了巧珍,是爱情的力量,使他渡过难关,决心做一辈子农民。但由于叔父回乡,他当上了通讯员,情节的曲折跌宕,激起我心中的浪花,加林的前半生,是官僚势力浇灭了他梦想的火苗,又是爱情像温存了他的梦想,最终是官僚主义再次成就了他。我不禁感叹道,改革开放时期官僚主义是多么腐朽,而自由而萌发的爱情是多么珍贵又伟大啊!
正值他事业平步直上的时候,却遇到了感情的纠葛,他的高中同学黄亚萍,是个典型的新时代的女青年,她爱上了高加林,不顾他人的眼光毅然与男朋友分手了。高加林经过思想斗争后,为了未来的前程,还是与巧珍分手。他的这种罗曼.蒂克的爱情是他想要的,是大胆炙热的,甚至有点让他飘飘然,不习惯于黄亚萍,这种纠结是加林的选择所逾越的彷徨,加林、亚萍和巧珍,我认为他们都有错,谁都没错,他们错在选择时虽然在痛苦的深渊里挣扎过,但最终还是选择偏向自已利益的一方。然而他们为了自己,又是为了自己理想,有什么错呢?
正值加林事业爱情春风得意之时,一场灾难难似的打击向他袭来,他的事业堕入了低谷,失去了他的理想工作,他的爱情也就此了结,亚萍与巧珍都与他向背而去,乡亲们并不有冷嘲热讽,而是同情热心伸出一双双粗实的大手,正如德顺爷爷所说:“一个男子汉,不怕跌跤,就怕跌倒了不往起爬,那就变成个死狗了。”最终加林深受感动“一双失去光彩的眼睛重新飘荡起亮点火星”扑到这片土地上。
漫漫人生路,让我们慢慢去走,去体验,去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直到有一天,我们老了,回首往事时嘴角能流淌出几个小小的故事,不也无憾吗?
《人生》读书心得体会500字 《人生》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篇四
看了好多天,才把这中篇小说看完,看的过程很漫长。
这中间自己也随着主人公跌荡起浮的人生经历而走入了他们的生活,我似乎就在他们身边,看着他,她和他们的喜怒哀乐,我已经进入了角色,和他们密不可分了。看来当初我真应该报考电影学院啊,那里比较适合感情丰富的人,哈哈。
跑题儿了,在说回来,当初‘路遥’写完[人生]后,大获全胜,得来了很高的荣誉,但[人生]里的主人公——‘高加林’,却备受争议,因为他的背叛,因为他的浮躁,因为他那太理想化了的理想。
但我不那样想,就拿他背叛‘巧珍’去和他的同学‘黄亚玲’谈恋爱这件事来说,我觉得以‘高加林’当时的身份,当时的思想,当时的经历来分析他的所作所为并不过分,都可以理解,而不能因为这个就去批判他,他的本质是善良的正直的,而且他也确实爱着‘巧珍’,但在那时他必须选择他的同学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从情感上我们虽然接受不了,但理智上我们应该宽容地去理解他,理解他做为一个好不容易才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有着出色才华的年轻人的思想,理解他的浮躁,理解他的虚荣。
如果中间没有那一段被告发后,停职发回农村的经历,也许他真就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可命运偏偏会捉弄人,应验了那句老话——你爬得越高,就跌得越重。
全书的结尾也是有争议的,有的人说为什么要让这么有才华的年轻人回到农村那,但作者说了,不是他要他回去的,而是主人公自己的命运走到这一步的。
如果没有这个‘回去’,那他这一辈子都不会知道‘土地’对他意味着什么,家乡对他意味着什么,‘巧珍’对他意味着什么了。这‘回去’等于是一个教训。但回归土地并不是他人生的结局,他还可以再出去的呀,但以后再出去,可和以前不一样了,这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啊。
所以‘高加林’在结尾跪在地上,抓着黄土,大喊一声;‘我的亲人啊’也就可以让人理解了。
那时,路遥写完这篇小说是1988年,离现在已经20年了,那时的路遥就能那样的现代,就已经在尝试写一个开放式的结尾了,真是叫人佩服佩服啊,他能在文坛独树一帜,自有他的魅力啊。
《人生》读书心得体会500字 《人生》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篇五
再读《人生》时,已过而立之年。记得初读路遥的《人生》,刚刚读初中,彼时的年纪,只嬉笑或惋惜于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故事,对于作者煞费苦心隐蕴文中的描写和哲思,则无法参透。当十多年后,静心再次品读,有种入身三分的浸入之感,久久无法平静。
多年来,对于人生的探究是我和身边同龄的朋友们热议的话题,但一直无法有清楚的答案。我常常会想,我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我的人生?我的价值……路遥的《人生》,通过小说的故事发展,展现每个人对自己人生的选择,而这些选择有出于惯性、本能、环境、也有欲望、梦想,在时间推移中,人物在不同境遇下通过行为表达自己的人生。
《人生》的创作背景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小说主人公高加林以农村知识青年身份出现,有激情、勤奋、才华、理想,在现实社会一次一次打击下依然坚持努力去实现梦想,但另一方面,欲望、虚荣充斥着他矛盾的内心,并最终被冲破。刘巧珍一位勤劳、朴实、善良的农村女性,她渴望知识、敢于追求、热爱生命、忠于现实,她给人以正面形象,或许表达着作者心中对一些事物美好寄托。黄亚平和克南虽都在城里长大,但成长环境的不同也使他们形成了不同的性格。文中最后,直至被去除教师资格的高加林在农田里对德顺说“德顺爷爷,我一开始就想把最苦的都尝个遍,以后就什么苦活也不怕了。”可谓一语中的,震撼人心!究其然,人最怕面对的是脆弱的自己,而最强大的则是内心的坚韧。高加林还是高加林,虽然故事结尾他回到了高家村,但我想所有人都清楚只要他梦想不灭,此段经历会必会成为他最宝贵的财富。
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记得自己当初因为一份不甘心,离开了家乡优越、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报考了机关。等到了大城市、挤进机关之后才发现,现实中的荣耀远比想象中的要骨感,而困扰却远比想象中的要丰满很多。拥挤而寂寞的都市,风光而重负的工作,热闹而孤独的生活,人生的矛盾在这里体现了极致,内心的纠结甚至后悔总是如影随形。与我有相似经历的朋友曾作过描述:回想这几年的生活,我一直是在追求理想的生活。但是,我却忽视了一点,那就是对于每个人来说,理想的生活却是各不相同的。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工作,却意味着要没日没夜的加班加点;呆在大城市的某一个角落,却意味着过着一种平民的生活;在各地出差奔波,却意味着与家人聚少离多。与以前相比,我的外表已变得朴素,内心已变得粗糙。
说实话,什么叫忙碌的不可开交,这几年算是感同身受。有很多个晚上,我和同事们都是坐在电脑边,核实各类数据、整理各种工作情况报告。很多不了解我们单位的人,根本无法理解,甚至难以置信在机关怎么会这么辛苦。工作压力之大,神经之紧绷,都是我职业生涯的挑战。至于逛街、美容、泡吧、看电影、旅游,尽管都不是我很热衷的事情,但感觉已是非常遥远的事情了。有那么一段时间里,我曾深深地迷茫过,甚至怀疑过自己最初的选择。
前些时日,出差时与一位老县委书记偶然聊起关于人生和人生价值的话题,他的话语朴实却有力,让我印象至深:“你们这代人不像我们这代人,受过很多苦,对我们而言,特别珍惜现有的工作和条件,我们只想踏踏实实的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但你们代表着未来,有活力,有理想,敢于质疑和抗争,这些都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但你们也应正视自身存在的浮躁,摒弃浮躁,才能静心做事,未来的人生方向固然遥远,但只要明晰自己的阶段性目标,心怀坚韧,努力的做好,享受奋斗过程也不失为实现人生价值啊!”
是的,人生的道路上,幸福的目标是什么?一个身无分文的穷人说:有钱就幸福;一个忙忙碌碌的富人说:有闲就幸福;一个寒窗苦读的学子说:能放假就幸福;一个婚姻破碎的女人说:能被爱就幸福;一个双腿截肢的残者说:能走路就幸福;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说:能看见就幸福…… 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和感受都不一样,积极心理学把这种理解和感受称为“主观幸福感”。不管你是通过追求什么到达幸福,所有人在这种主观幸福感中都体验到了两种共同的情绪:快乐和满足,并且这种快乐和满足不是稍纵即逝的,而是一种长久保持的并且持续对生活施加正面和积极影响的。而努力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是人生的一种精神状态,是对生命的一种赤子之情。一心努力可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想获取可谓道路逼仄,天地窄小。所以,与其规定自己一定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获得什么东西,不如磨练自己做一个努力的人。志向再高,没有努力,志向终难坚守;没有远大目标,因为努力,终会找到奋斗的方向。做一个努力的人,可以说是人生最切实际的目标,是人生最大的境界。
那么,今天,明天,无论怎样,我都必须首先使自己成为一个很努力的人,然后,为了自己理想的生活而继续努力。
《人生》读书心得体会500字 《人生》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篇六
《人生》这本小说以高中毕业生高加林为主线,描述了他回到土地,离开土地又回到土地的过程。在此期间他与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发生了情感纠葛,使得小说资料更加跌宕起伏。
在我看来,高加林身上体现了自强不息,敢于向命运挑战的品质,他热爱生活,有着远大的梦想和抱负,关心社会问题,能够融入时代变迁之中。但他却不能认清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差距,使得他在人生路上尝尽酸甜苦辣。人生或许就是这样充满着变迁,当高加林拒绝了刘巧珍,和黄亚萍开始了短暂的幸福生活,当高加林被人举报他进城背后的故事,当高加林重新回到农村感受到家乡人的淳朴。他最终认清了现实,他最终褪去了骄傲。
贯穿整部小说,我虽然喜欢高加林有梦想,有追求的性格,但他却不能坚守本心,在名利与金钱面前放弃爱他的人。相比高加林,刘巧珍的坚强豁达,勤劳贤惠,通情达理,对高加林矢志不渝的关怀不禁让人感叹,即便最终刘巧珍嫁作他人妇,而她身上体现的完美品质却让人难忘。
人生或许就是从得到中失去,从失去中得到。正如小说中所说:“生活,有时让梦想变成现实,有时候让现实变成梦想”,所以要想在社会中立足,必须分清现实与梦想的差距,不必患得患失,做最好的自我就能够了。除此之外,人生中充满了选择,所以我们要坚定信念,不被外界环境所动摇。正如小说中顺德爷爷所说的:“娃娃,你不要灰心,一个男子汉不怕摔跤,就怕跌倒后爬不起来了,那就变成死狗了……”
人生犹如一条小路,有时蜿蜒有时平坦,可是路再难行我们也要坚定地走下去。人生没有十全十美,样样顺心,我们活着,经历着,坚持着,谁也无法预知以后会发生什么,会经历什么,我们要用豁达的胸襟经历人生,宽广的胸怀去生活,而不是怨天尤人,这样才能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路漫漫其修远兮对于我们即将踏入社会的人来说,前路漫漫,考验和诱惑随处存在,如何选择会变得极其重要。可是我们不必惊慌,只要我们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气和意志,即便不成功,也无憾。
《人生》读书心得体会500字 《人生》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篇七
买这本书,起先是因为作者是写出了《平凡的世界》的,但当我看完第一遍这本书的时候,作者是谁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个故事给我带来的体验。
故事是平铺直叙的,没有多么华丽的词藻,也没有多么晦涩高明的哲理,它就像一杯白水,遇到什么样的人,就自然的散发出什么气味的"生活气息",以及什么程度的"生活营养"。更没有条条框框的灌输你一堆客观的道理和规则,而是让你自发的从中思考总结并且吸收其中的"经验"。
我想这也是小说在哲学方面的魅力所在吧。
故事阶段性分明,总共三个阶段:高加林回到土地;高加林离开土地;高加林再次回到土地。
我是个小众读者,不会过多的去关注小说体现的社会矛盾,但我喜欢关注故事中人物在人性上的表现,去体验这些表现中体现出的人物的心理,再将这些心理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包括我自己)相联系起来,以此得到我想要的收获。
故事中,最吸引我的,有四个地方。
一是,高加林强烈的自尊心、远大的抱负以及融入县城的强烈欲望与现实状况的剧烈冲突下,剧烈的心理反应。
二是,刘巧珍在对高加林飞蛾扑火般的爱情中,那种只付出不索取的心理描述。
三是,德顺爷爷的生活态度。
四是,黄亚萍在高加林进入县城到离开县城这个过程中,激烈而直白的心理活动。
每每读到这四个地方,我都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朋友的影子,父母的影子,甚至是名人的影子,因为人性是相似却又不同的呀。
从中,看到故事人物面临着和自己相似的困惑时,心里也跟着矛盾困扰,作出决定后,又跟着人物内疚难受并且难以执行决定,当结果证明决定错误的时候,也跟着人物懊悔无助,又有那么一丝庆幸那种经历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
初次读完之后,那极其浓烈的人生滋味聚集于脑海,随着每一分每一秒的持续发酵,趋于浓稠,就差一壶清水,将其稀释成一壶清酒。而这盛着我一字一句的一席白纸,便是清水了。
真真是:“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答:“你有故事,我便有酒。”
人生若清酒,万般皆滋味。
《人生》读书心得体会500字 《人生》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篇八
《人生》是路遥的成名之作。它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叙述了农村青年高加林回到土地、离开土地、复又回去的曲折人生历程。在城乡间辗转,他既选择过努力与坚持,也选择过放弃与告别,其间与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剪不断、理还乱。
读罢《人生》,心中五味杂陈。高加林的人生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
小说一开始描写了高加林代课老师的名额被挤,回到农村务农。读过书的他不甘心也不好意思下地干活,他的命运从天堂一脚踏入地狱。人在落魄或是落寞时总是很脆弱,尤其是感情,就在这时候巧珍出现了。上天不会把人逼上绝境之路,巧珍的温柔、热情和对他覆水难收的爱着实感动了高加林,也感染了他的生命。爱的暖流漫过了精神上的冻土地带,新的生机便勃发了,他积极地开始新的生活。
却没有想到,就在高加林安于现状,接受农村姑娘巧珍的爱情之后,他的叔叔转业到地方做了劳动局局长。他稀里糊涂地做了县委通讯组干事,生活在一瞬间发生巨大转折。他平步青云,他的世界一下又变得多姿多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让人眼花缭乱,他的心也乱了。内心深处的不安分,对梦想的追求,加上城市姑娘亚萍的主动,他选择了和巧珍分手。就在他梦想着美好的生活、光明的前途在不远处向他招手时,因告发走后门,亚萍离他而去,他又重新回到了农村,此时,巧珍也已经嫁人,他悔恨莫及。
这一波三折的人生历程,唏嘘的同时,让人深思:是命运捉弄人?还是人的本性决定了命运?
人生的选择,有得必有失。人生无论选择那条路,人生都是不完美的。就像高加林为了美好的前程与亚萍在一起,失去了金子般的巧珍。我们无法评价高加林选择的对错,或许这一波三折的命运,才是人生。
高加林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贫困农村青年,有着梦想,有着挣扎,有着追求,有着对现实不公的愤恨,更有着跳出现状的勇气。作者没有写高加林完整的一生,最终也没有给我们一个完美结局。或许,就是让高加林有机会来自省,修正自己的错误吧。我想,经历过大起大落,经历过离别痛苦,高加林的人生会更加的精彩。
柳青说:“人生的道理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人生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的岔道口,可以影响人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美国诗人罗伯特说:“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人生其实就是不断的选择与取舍。路遥通过平凡的人物,真实的人性,告诉我们:梦想的取舍,缘分的离散,都不是我们所能强求的,人生应该接受命运但不卑怯。愿我们在面临每一次选择时,都能拥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也愿我们在每一次选择时也都能无悔!
《人生》读书心得体会500字 《人生》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篇九
20xx年半年就这样过去了,算算博士毕业回来2年余了。回头想想,这两年来,我们经历了很多,大到国家,小到个人,有欢笑,有泪水。奥运成功,载人火箭发射,当时激动的泪花似乎很遥远了。而留在脑海里,印象更深的反而是一些不幸的事,西藏、新疆动乱,尤其是最近震惊全国的南平“医闹”事件;2007年7月博士毕业典礼时闪光灯和欢呼声仿佛似乎已经淡得想不起来了。反倒是一些患者的呻吟声、死亡患者家属的恸哭声犹如就在耳边。
小时候,村卫生所只有一个医生,大人们都说他会看病。有一次,脚丫被碎瓷片割了一个很深伤口,用水洗洗,没管它,竟然化脓了。自己涂红药水和伤口撒盐,没效果,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下肢沿着淋巴管红得不得了。父亲带去村卫生所打针,印象中那医生、护士是坐在浓浓的药水味办公室,连打三天就好了。那浓浓的药水味和神奇的疗效,第一次让我觉得医生护士象天使一样。
1991年高考报考是医学专业,到广州读书、考研。记得当时不能留校,很是郁闷。分配在在一七五医院,小是小点,但也是三甲。当医生虽然很苦,很累,很枯燥,这却是我在社会可以立足的一技之长。后来又有幸去读博士了。到了博士一个新的平台,才看到医学专业知识有着多少日新月异的突破,自己的心应该有多低,低到我只要努力解决我自己分管的那几个病人疾病痛楚。“宁静致远”四个字,我把它写在我的本记本电脑桌面。我的很多棱角和性格渐渐已经被磨去,变成一个性格温和的人。原来的张扬和不可一世,渐渐成为现在的很平和,很安静。
我总希望给别人带去快乐,尤其是自己喜欢的朋友和爱的人,可是我的心里总是有很多的忧伤。2007年博士毕业,以为自己期待的幸福就要到来。可是,我很笨,总是自己爱的人受伤。整天加班,小孩的事几乎不管,而病人一个话随时可以把我叫到科室。每天不管加班到深夜几点了,我爱人都等我回去才愿去睡。最严重干扰生活的是,一些病人在凌晨或中午休息时打电话来。一次可以理解,二次可以理解,一百次呢?从科里回家一趟,就会伤人一次,就象一把把盐撒在爱人伤心的地方,慢慢地渗透,一次比一次伤得更深。
有时我想不当医生算了,但我不当医生,我还有其他对社会有用的地方吗?我能关掉手机吗?手机不通、不知道就不用操心了,反正有值班医生。但我从来不敢关机,病人打电话肯定是事的,不管大事,还是小事,都是患者放心不下或在担忧的事。非常幸运的是,丈母娘克服千万种困难来帮带小孩、管家务,挽救了我的家庭。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总是觉得很累。医生,儿时对医生的那种仰慕已完全消失,渐渐对医生这个职业有点厌烦。可是我为什么总不能懈怠自己、放松自己,每天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胆颤心惊,确定每一个诊疗方案都如履薄冰。或许,是因为我每每被患者感动和落泪,真实的东西总是能直指人心。也许,在这个冷酷的商业社会里,我们并没有麻木。
今年春节前,科室有一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是一位漳州知名的企业家,入院后很快出现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家属对疾病不了解、期望值非常高,也提出转诊省或上海更大的医院。当时我正在复习准备晋升高级职称的考试,压力已非常大了,并且如今社会的医患关系已把医生逼在悬涯边了。自己提醒自己:2000多项考试内容呢,我要复习。不管他了,是家属吵着要转的,签个字让他转院算了,转诊过程时死掉或病情恶化也不关我的事;但是,医学常识告诉我,病人合并呼吸衰竭、病情太重了,转诊肯定会使病情恶化、他院继续抢救成功率几乎为零。心底的良知让我不能放弃,于是耐心地与家属沟通后,把全部的精力放在抢救上,连续十多个日日夜夜守在病房里。在全科以及许多相关科室的共同努力下,终于使病人转危为安。突然的,我和患者说我请假两天去考试,患者紧紧地握着我的手流下眼泪,我的眼眶也不禁湿润。这十多个日日夜夜,我和患者似乎感同身受、一起经历着生和死的决择,患者对于医生的感激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
一次次成功抢救,换来了患者对我的医术的肯定。什么是医术呢。我认为医术,是智慧和经验的积累,是团队的力量;从内心讲,我相信每个医生都希望自己医术高超,犹如华佗在世。把患者当亲人,当作自己的亲生父母、子女,我目前还无法做到。但是,我们医生履行的是一项特殊职业,医德是我们的规范和指南针。医德就是医术的核心,是医术最基本的元素。良好的医德,才能成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