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说课稿幼儿园 说课稿高中语文(6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说课稿幼儿园 说课稿高中语文篇一
《观察叶》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本课由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四个板块组成。观察、讨论都将围绕“叶有什么特点呢?”这个问题展开。
探索部分设计了观察各种各样的叶”、“同一棵植物的叶都一样吗?”、“画一片叶”,三个活动。一个“叶有什么特点呢?它会怎样变化?”的研讨,一个做叶画的拓展。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课安排在学生观察了一棵植物之后,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叶的共同特征和特定植物叶的特征进行更加具体的观察,也为下一课《这是谁的叶》做好铺垫。
一年级孩子对叶比较熟悉,对叶的结构、外形也有一定的认识,因此本课的重点是观察叶的外部特征。
教学目标为:
(一)、科学概念目标
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生长、会变化也会死亡。
(二)、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三)、科学态度目标
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対植物的叶表现出探究兴趣。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的)
教学重点:知道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是有生命的,会生长、会变化也会死亡,认识到植物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难点: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课标指出:低年级科学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适当利用一些游戏,增加趣味性,注重实践性,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感性经验和直接感受,因此在整个教学中,我通过设计活动让孩子去收集、观察、讨论、游戏、整理来创设课堂的教学情境,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实践活动,让孩子去亲身体会。
(一)教法:(我采用了搜集、观察、探究发现、小组讨论法、作品制作法五种方法。)
搜集法:(课前带着孩子们搜集校园中的落叶。使学生初步了解信息搜集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搜集、整理、分析、交流信息的全过程)
(2)观察法:引导孩子去观察观察叶,指导观察方法。
(3)探究发现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找出叶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体会叶是多种多样的,在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
对于探究发现法,我设计了以下过程。)
小组讨论法:,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有关专题,在小组的群体中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学习,从中获得对该问题深入认识或进一步了解的方法。
作品制作法:作品制作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使用工具、材料,制作作品的活动,比较符合低年级儿童喜欢动手,爱玩的天性。在后边的作业设计中得到体现。
(二)、学法:
(由于一年级孩子性格比较活泼好动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孩子们喜欢的观察活动、对比学习、游戏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首先让学生观察各种各样的叶,然后小组活动——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亲身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最终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的树叶,学生活动手册,彩铅笔。
教师准备:校园中收集到的各种形状的叶,一根长有叶芽、嫩叶、老叶的植物枝条,(6组)、课件。
教学过程
依据教学目标我设计了整个教学环节—
(一)、虚拟情节,由画引入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我请来了孩子们喜欢的动画人物熊二,用课件展示了它做得一幅叶画,以故事情节把孩子们带入我设计的问题:“你想和熊二一样做一幅美丽的叶画吗?”从而引出课题—观察叶。
(二)、教与学
1、课件出示需要观察的叶的图片,这些叶需要课前带着孩子们在校园中搜集,目的是让学生参与搜集、整理、分析、交流信息的全过程)
2、提出问题“这些叶是什么样的?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指导孩子进行小组合作观察,学生会发现这些叶都有叶柄、叶片,叶片上都有叶脉。当然这些名称学生可能表述的并不规范,教师可以帮助纠正,鼓励学生能尝试着用一用这些名称就可以。)
根据观察结果提出下面的问题:
3、提问:“是不是只有几片叶是这样的呢?你有没有在其他的叶子上见过相同的部分,通过这个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叶具有相同的结构,也为后面的“画一片叶”的活动打基础。)
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叶是多种多样的。
1)出示叶的图片,除了我们搜集的,还可以增加一些我们身边常见叶。教师可提前为每小组准备好这些叶,让孩子和图片做比较,判断这些是什么叶,这个活动能让孩子的思维从图片转换到实物的辨识上,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提出问题:这些叶有什么不同之处?
之前在第二课《观察一棵植物》的学习中,孩子已经学习了一些观察方法,这节课教师再次示范通过看、摸、闻的方法进行比较。
这里我设计了一个表格,表格的呈现使学生更清晰更有目的去比较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的不同。(在比较过程中比较难的就是孩子对叶形状的描述,能说出像什么就行,对于不同颜色的枫树叶,教师提示:叶在不同生长期颜色可能会发生变化。整个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观察之后,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对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和整理。
得到结论: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 大小 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4、教师组织“猜叶子”的游戏。
请出可爱的熊二来出题,学生回答。
例如:这个叶的形状像一把小扇子,这是什么叶呢?
这片叶子颜色像火,形状像小鸭子的脚掌这是什么叶呢?
也可以鼓励学生学熊二这样来出题,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叶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也锻炼着孩子的倾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1、先出示一根长有嫩叶和老叶的植物枝条,让学生比一比,判断它们是不是同一种树叶。)
2、(给每个小组提供一根枝条,提出观察任务“它们有哪些不同?”
让学生对这根枝条上不同生长阶段的叶进行比较。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关注到颜色浅、比较小的是“小时候”的叶,颜色深且比较大的是“长大后”的叶,教师可以顺势告诉学生“我们通常把这样的叶分别称为嫩叶和老叶”。这时我课件出示叶子从发芽到枯死的过程揭示叶是有生命的,从叶芽开始,会长大、会死亡,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
以上三个环节的设计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中的科学概念目标和科学探究目标。
3、教师组织研讨活动。
研讨问题:“叶有什么特点?它会怎样变化?”
此次研讨放到观察完一棵植物的叶之后进行更有利于学生观察发现叶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有利于“叶是有生命的这一概念的建立”
在研讨过后,给孩子观看一组破坏树木的漫画进而对学生进行爱护植物、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教育。)
为了进一步更为细致的观察,了解叶的结构特征。组织学生开展
画一片叶(活动手册)
目的是用图画的方式让孩子描述和记录叶的特征。
1、先让孩子选一片叶说说需要画出叶的哪些部分。
2、教师指导绘画。
教师在示范时,可以手持一片叶,边观察边画,学生跟随模仿,先画叶片、再画叶柄,最后画叶片上的叶脉,画完后教师提示学生要填好记录表。
3、对活动成果进行积极评价。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画让其他同学来猜一猜画的是哪一片叶,在活动中体会叶的结构特征。对于画的差的学生,要少批评,多鼓励,以增加学习科学的自信心。
(做叶画)我和熊二比比赛。
再次出示熊二的画,说一说画中都用了哪些叶子,以建立做画的自信心,调动做画的热情。
2、教师示范作画过程
我利用课堂上收集比较简单的凸显外部特征的叶子做了一幅叶画让孩子们欣赏,学习做画的过程。
3、提出叶画要求
1明确自己要做的画。
2、收集做画需要的叶子。
3、回家后把你今天学到的科学知识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并且邀请他们和你一起来完成这幅画(共同享受亲子时间)。
4、进行作品交流与展示。
①说一说你的画,(例如我用柳树的叶,做了画中的小草。用槐树叶做了小鱼的身体等。)目的是让孩子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对植物产生更大的兴趣,并且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想法。
②教师对做得好的进行表扬,大家互相学习,并对优秀作品进行展出,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节课中动画人物的引入,孩子对叶的特征的描述,以及做叶画的过程设计,巧妙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中的科学态度目标。
纵观整节课,我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习惯为任务,强调了合作交流的意义,注意提醒孩子对叶进行有条理的观察,还让他们要养成注意倾听和乐于表达的习惯。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理解和处理,不足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指导。
说课稿幼儿园 说课稿高中语文篇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鸟语》。 这是一篇颇有情趣的散文,作者细致描述了“我”与鸟儿交谈,倾听并揣摩鸟语的情景,揭示了鸟儿与人类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表达了对鸟儿的喜爱之情。这篇课文充满童趣、是对学生朗读训练、情感熏陶的好教材。学生天生爱鸟,爱动物,所以学习兴趣会很高,但对想象鸟的语言,懂得鸟是人类朋友的理解上有一定困难。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我初步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用“疏忽”和“倍感亲切”造句。
3、懂得鸟儿是人类的朋友,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鸟的感情。
其中目标1和2是教学重点,目标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计划用两课时完成以上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接着,结合初读检查,再读课文,在这一过程中,着重对“ 催,猜,顽,愣,冶”等字正音。鼓励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等方式理解“犒赏、知音、怠慢”等词的意思。在学生初步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梳理课文。通过三个不同层面的读,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课后布置抄写等巩固练习。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这一课时,我主要通过“情景导入,激发兴趣;精读品悟,体会乐趣;拓展延伸,升华情感”这三个环节的教学,让学生懂得鸟儿是人类的朋友,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鸟的感情。
上课伊始,播放鸟儿的图片,录音,呈现鸟儿的各种身姿。紧接着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说说,听了鸟语,你有什么感受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相机板书:增添乐趣、语言丰富。随即以“你从哪里感受到鸟语的那份有趣和丰富呢?”为阅读话题,随即进入第二环节的学习。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4~7自然段,圈画出三处鸟语,再细细品读思考。交流从哪里感受到鸟语的有趣、丰富?多媒体出示所有的鸟语。
这是本课的重点,我打算分以下3步进行教学:
一读,了解鸟语的内容,感受内容丰富;
让学生读一读这些鸟语,说说这些鸟语在讲些什么?组织学生交流后,明白这些鸟语有跟劳动有关的,有跟收获有关的,有跟心情有关的。从而感受到鸟语的内容真是丰富啊。
再读,从语言的特点中悟出有趣。
引导学生再读读这三处鸟语,说说你觉得这些鸟语读上去怎么样?组织交流后,让学生明白这些鸟语句尾都押韵,而且句式简短,读起来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然后指导学生模仿鸟语练习对话,注意读出节奏,从中感受鸟语的乐趣。
三读,悟出鸟语对人的帮助、启迪。
鸟语不仅内容丰富,给人增添乐趣,而且还能给人怎样的帮助与启发呢?引导学生三读鸟语,说说分别体会到了什么?组织学生交流后,
学生再读,分别体会。得到犒赏、声声催促、给予希望
“还有画眉啦,黄莺啦,百灵啦??它们的语言丰富极了”
抓省略号,感受乐趣,相机板书:编织故事
◎除此以外,我们还能从它们身上学到些什么呢?
出示段落,交流说说,相机板书:学到可贵精神
引导发现最后一句的语言特点,(1)排比,(2)词语富有变化:“认识”“懂得了”“学到了”能否都用“认识”?(3)“终日忙碌的”“飞行整齐的”“搏击风雨的”这些修饰的短语能否删除?此处我打算用比较阅读法指导揣摩表达的特色。在学生充分感受到这些特点之后,适时抓住句末的省略号,进行拓展仿写。
引导学生通过“亲切”“分明”“无拘无束”“有趣”等词语体会“我”与布谷鸟交流的亲密无间。然后依据课文内容,,读出“我”对布谷鸟辛勤忙碌的领悟。随后进行拓展,除了书上的鸟语,还能听出什么?让学生试着说说。而后引读第五自然段,抓住“无拘无束”“有趣极了”“呆愣愣”“说傻话”“愣着干啥”等词句体会“我”已经沉浸在与布谷鸟倾心交谈中的乐趣。再通过“立即”“跑”“不敢疏忽怠慢”等词来体会“我”读听出了布谷鸟对“我”学习上的叮嘱。从中感悟鸟语的丰富,有趣(板书:丰富 有趣)。
第二步,倾听喜鹊报喜声。让学生读读第6自然段,说说鸟语还有趣在哪里?让学生想象喜鹊报的喜事都是指哪些事。并抓住虽然??但是??这一关联句来体会作者对喜鹊的喜爱之情。
第三步,领悟精神。引导学生读第7自然段,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知音”是“知己”的意思,而作者自认为是鸟儿的知己。通过倾听鸟儿们丰富的语言,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接着,我设想运用多媒体演示燕子、大雁、苍鹰等帮助学生感悟它们的精神,鼓励学生完成这样的小练笔:从
--- 那里,我认识到---;从---的那里,我懂得了---;从---那里,我学到了---。 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习语言,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最后总结全文,抓住“的确”一词让学生回顾上文。既然鸟儿的外形那么美,“语言”这么丰富,人类又可以从鸟儿身上得到这么多的启示,那么鸟儿当然是人类的“好朋友”,让学生产生爱鸟、护鸟的情感。(板书:朋友 爱鸟、护鸟)
1.启发学生为“爱鸟周”写一句广告语,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2.仔细观察一种喜爱的鸟儿,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板书:
内容丰富
鸟语 爱鸟、护鸟
(朋友) 增添乐趣
感受精神
说课稿幼儿园 说课稿高中语文篇三
首先进行教材分析
古人云:责有攸归,义无旁贷。在人的众多优秀品质中,责任最为淳朴与可贵,它是中华民族所有传统美德的根基。加强对学生的责任教育,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立德树人的需要。因此,我选择了我们学校校本教材《德育实践活动指导手册》(高二年级版)第三个专题“崇高的责任”来设计本节课,该部分内容隶属于中华传统美德第15个德目“敬业尽责”。
依据这个主题的内容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
1)引领学生感知责任的内涵,帮助学生初步树立责任意识。
2)引导学生体验责任的重要性,明确不同责任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立足日常,践行责任,用责任创造美好生活。
围绕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领学生感受责任的魅力,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依据: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学生只有明确责任的重要性,才能自觉践行责任。
难点:引导学生立足日常,践行责任。依据:高中生在道德认知方面已具备一定的能力,但在行为约束和道德选择上往往缺乏一定的自控性。
本着尊重学生、彰显学生个性特色、帮助学生追求幸福的教育理念,我积极践行生态育人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情景探究、故事分享和活动体验等教学方法,力求为学生展示一个生活性、开放性的课堂,以实现育心、育德、育人的教育目的。
德育实践活动课与传统主题班会课不同,它最大的特点在于自主性和体验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参与课堂体验。
(一) 课堂导入:
首先播放一个短片,通过音像效果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发学生对责任的感悟与思考,由此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堂。
(二)课堂展开:
这个环节我设置了三个篇章:
第一篇章感知责任:什么是责任呢?我先和学生分享了一个故事(展示),学生通过对相关问题的讨论与思考,深入浅出、水到渠成地明白了责任的内涵,然后又引导学生通过名言警句的搜集和整理加深了对责任的理解。
第二篇章体验责任: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设置了一个“搭积木”的体验活动,分四步进行体验:
第一步,每人任选5块积木随意搭配,学生一下子找回了童年的感觉,顿时热情高涨,所搭积木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个性和风采。
第二步,每人选择四块积木,用便签纸分别标上自我责任、集体责任、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自行搭配。由于给积木赋予了不同的责任,学生一下子认真和严肃起来,由此体会到了责任对个人的约束力。最后每个人搭的积木都不一样,学生进行展示、分享和交流,并阐述了自己这样搭的理由,实际上也就是分享自己对这四种责任关系的理解。这样就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第三步,每人用手中的四块积木和组内同学合作搭配,要求发挥每种责任的最佳效能,使搭建的积木既漂亮又稳固。学生积极积极参与,五分钟后各小组争先恐后地进行展示、分享和交流,在此过程中他们认识到:这些积木都是由不同的责任交织而成的,之所以稳固是因为正确处理了各种责任的关系,从而构成了一个和谐有序的整体。学生对责任的理解进一步深化提升。
第四步,每个人都从刚才的积木中抽掉一种责任,观察整体的变化。尽管学生小心翼翼地抽,最后所有的积木还是倒塌了。同学们在惋惜之余也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悟,认识到:无论哪种责任,都很重要,当个人不想履行责任的时候,整体就会越来越糟糕,直到崩溃。
这个活动层层深入,切合主题,没有空洞的说教,完全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中通过小组合作、分享交流认识到:人生如同搭积木,责任就像积木块,只有个人积极践行责任,才能构建和谐整体,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整个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德育发展规律。
第三篇章践行责任:首先借助三张图片,让学生明确人的角色不同,承担的责任也不一样,然后引导学生用“当。。。。。。。的时候,因为责任感,我……”的句式写句子,目的是让学生立足日常生活明确自己的责任,反思自己的行为。最后我把班级分成四个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层面进行思考讨论,根据思考的结果每人写出一件打算要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装进瓶子里。全班把所有瓶子收集在一起,每人随机取走一个,并在课下完成自己打算要做的和瓶子要求的做事情,由家长和班委会监督完成,并适时向班主任反馈。
这里我是模拟了qq漂流瓶游戏,不仅趣味性强,寓教于乐,而且也具有很强的实效性,注重了课后拓展延伸,让学生把课上的责任教育转化为课后的一种道德行为。
(三)课堂总结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我向学生推荐了两本书。最后师生齐唱《责任之歌》,在和谐的氛围中结束课堂。不仅升华了情感,提高了认知,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为美好生活而践行责任的热情。
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多媒体展示)。整个板书以责任为主线,逐层深入,既体现了课堂设置与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也彰显了责任与美好生活的联系,符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维递进规律,简洁明晰,直观形象,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我的说课完毕,感谢您的聆听和指教!
说课稿幼儿园 说课稿高中语文篇四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雪》,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散文诗。下面我将从五大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及教学目标的设定:
《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明朗的抒情篇章之一。文章篇幅不长,却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江南雪"与"朔方雪"两幅雪景图,在雪花纷飞与凝思的幻想中,为人们谱出了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编者把它放在这个单元第一课,主要是因为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情感含蓄,寓意深邃,体现出散文诗的突出特点。单元通过这篇课文,一是想让学生在前个单元最后一课《再塑生命》中,对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诗歌借景抒情的写法,学习抒情性语言,对本单元散文诗的学习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二是想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境,领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基于以上两点考虑,本篇课文的学习目标将分三个维度设定
1、知识能力目标:
①反复诵读,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境,领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②学习本文内蕴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借景抒情的写法。
2、过程方法目标:在反复诵读中合作探究,流利地表达自己的阅读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3、情感态度目标:品味文章内涵,体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培养学生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拼搏的精神。
二、学生情况分析、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和课时安排。
1、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阅历较浅,心理不够成熟,理解感悟能力偏低。再加上鲁迅先生内蕴深刻,生涩难懂的作品风格,学生阅读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这些都会影响他们对文章深邃寓意的理解和把握。所以,情境导入,反复诵读,消除学生的畏怯心理,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分解、弱化难点是教学的一大关键。
基于这点考虑,再结合前面对教材的分析,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设定为: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而把体会文章的深邃寓意,学习散文诗借景抒情的写法作为难点。
2、这首散文诗我安排1个课时完成教学。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体验感受、对话交流、探究思考、拓展延伸"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罗素曾经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新课标也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并将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情境体验""诵读感悟""四边对话""合作探究""比较阅读"是我这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开展不同形式的朗读、探究活动是我落实这些教学方法的途径,也是我这一教学设计的亮点。为了创设情境,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 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本课在学法指导和学习习惯培养方面注重以下几点的指导教学:
1、用普通话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默读方法。
3、在合作学习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4、敢于向教材、老师及学习伙伴发问质疑。
5、利用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五、教学流程
㈠、情境导入:(播放〈塞北的雪〉)
这一首歌曾经传唱过祖国的大江南北,打动了千千万万的音乐好者的心,因为洁白的飞雪,不仅孕育出秀美的春天,而且令人遐思万千。请同学们来说说你对雪的感觉是怎样的? (等学生说完后,教师接着说)同学们的想像非常丰富,表达也非常贴切。雪花是冬天的精灵,是春天的使者。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为雪花的纯洁与漂洒所陶醉,为它写下了名传千古的优美篇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再去感受另一番雪世界的美妙与精彩。
(这样设计导语的目的:用图片音乐、文学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迅速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激发兴趣)
㈡、教师解题,介绍写作背景。以帮助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㈢、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1、 自由诵读,说原始体验。(学生可能会说文章语言很美,或把雪写得很美等)
2、 如何把美的语言用美的情感表现出来呢?
学生简单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一要注意朗读感情处理,确定感情基调;
二、要注意朗读的语速、语调。
三要边听边在头脑里想像文章所描绘的图面。
3、 小组合作,尝试性美读,揣摩朗读技巧。
4、 教师随意抽一名学生朗读,师生合作评议。
明确:本文要以两种不同的感情基调来读:首先是江南的雪的部分,应读得柔婉,温和。而北国就得像东北大汉豪爽,大气。所以读北国的雪应读得慷慨激昂,富有气势。
5、 听课文录音,边听边在头脑里想像文章所描绘的图面。
6、 分角色朗读,女生读江南雪部分,男生读北方雪的部分。
(这一环节安排一系列的朗读活动,是想引导学生与文本反复对话,学生容易获得自己的独特体验,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主旨。)
㈣、合作探究,品味内涵
1、两幅雪景图为我们描绘出两种独特的具有鲜明地方特点的雪,你更喜欢哪个地方的雪?为什么?你能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吗?
2、你认为作者更倾向于赞美哪一个地方的雪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3、作者借朔方的雪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设计层层深入的话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体会文章深邃寓意。为了更好地突破这一难点,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运用多媒体投影有关鲁迅思想及写作背景的资料,让学生了解鲁迅的斗争精神,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然后引导学生明确并学习散文诗借景抒情的写法,突破难点。)
㈤、深层研读,妙点揣摩
1、用圈点批注法,勾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地方,美美地读一读,然后用句式说话:我觉得 写得好,好在它写出了
的特点。
(教师应在师生对话中,围绕教学重点,结合课后练习二,补充文中的一些关键语句,引导学生探究领会,从而更深地品味文章内涵,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品味完语言后,引导学生积累,让他们背诵自己最喜欢的句段,并作美词佳句积累卡,扩大词汇量。
㈥、体验反思:
在黑暗的社会现实前,鲁迅先生选择了不屈斗争,这是最伟大的精神。如果给同学们一个选择,问问你的心灵最深处,你会选择什么:假如你的脚下出现了两条路:一条平坦宽敞,路旁开满了美丽鲜艳的花,眼前仿佛已有成千上万的蜜蜂在嗡嗡地飞着。另一条路却芳草萋萋,落叶满地。如果你面临这样的选择,你将会选择哪一条路?希望同学们说出你们的心底话,做出慎重的选择。
(这一环节,是想灵活把握教材的弹性度,培育学生思维由课堂向生活延伸的多种触角,引导学生对课文主旨作更深层次的思考,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升。)
㈦、作业设计:阅读选自柯蓝的《朝霞短笛》中的散文诗《雪》,试比较在写法上与课文有什么相同之处。
(设计这一作业,是想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㈧、板书主要围绕南方雪和朔方雪的不同,以及作者通过朔方雪借景抒情这一线索来设计,力求直观、简洁,突出本文知识要点。
说课稿幼儿园 说课稿高中语文篇五
我这次所讲的是湘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课《新疆好》,教案是本次“教学设计大赛”时现场备的课。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出发,我用“说新疆、听新疆、看新疆、唱新疆、歌舞赞新疆”的过程来设计本课内容。下面我对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做一具体的说明。
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歌曲《库尔班大叔喜洋洋》。这是一首具有浓郁新疆风格特点的少儿歌曲,曲调活泼风趣,生动形象,表现了以库尔班大叔为代表的新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热爱,体现了他们豁达、乐观的精神面貌。全曲为2/4拍,七声羽调式,二段体组合。第一乐段连续的后十六分节奏,显得欢快活泼,表现出“库尔班大叔”愉快的心情和轻盈的步伐;第二乐段节奏舒展,旋律高亢,与第一乐段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现代新疆人民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和对家乡的无限深情。听赏《新疆是个好地方》,则是在初步了解新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新疆的认识和学习的兴趣。它是流传于新疆哈密地区的维吾尔族双人歌舞曲之一,舞曲短小精悍,情绪欢快活泼。歌颂了新疆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和物产丰富的家乡。
教学目标:一、学会用欢快、风趣的声音和喜悦的情绪,并能积极地参与歌舞表演活动;二、听赏《新疆是个好地方》,了解新疆风土人情,在愉快的歌声中,培养对新疆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能学会用欢快风趣的声音,喜悦的情绪演唱歌曲。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声音、情绪表现两个不同的乐段,并积极参与表演活动。
(一)说教法。根据音乐新课标要求,音乐教学应以“审美”为核心,注重感受和体验,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设计了“说新疆、听新疆、想新疆、唱新疆、歌舞赞新疆”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新疆的热爱。以“库尔班大叔”为线索,引导学生在学习和表演、评价中,体验和探究,突破教学重难点,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
(二)说学法。全体学生在轻松的律动和新疆歌曲的回顾、听赏,及图片的观赏中感受新疆的美;在教师的提问指导下,反复聆听感受歌曲情绪、内容;结合音乐形象的模仿、想象,点拨学生反复体验、比较,在合作、表现中探究学习,在积极自主的评价中得到提高。
(1)创设情境,感受“新疆美”。
播放歌曲原声,全体学生律动进教室;歌舞演唱熟悉的新疆歌曲《娃哈哈》;听赏《新疆是个好地方》,了解新疆的特色;观看经典图片,激发对新疆的兴趣和学习愿望。
(2)反复聆听,体验模仿。
设计问题,引领学生反复聆听3遍,并以“库尔班大叔”的情绪、表情、动作为线索想象、模仿,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3)指导体验,比较探究。
在平时的训练和充分聆听基础上,听唱一遍;用“、、、”活泼欢快和“~~”优美抒情,点拨学生积极参与比较和体验探究,准确区分两个乐段,突破教学重难点;对学生遇到的难点,可根据难易由学生或老师示范、讲解,并结合“大叔”的形象来解决。(“铃声撒一路耶。。。”和下滑音)
(4)展示表演,及时评价。
结合新疆的舞蹈特点,用“大叔”的帽子激励全体想象创编;请有特点的上台表演,其他人观看并评价,找到优点和问题;教师用“戴帽”鼓励后,给予动作及表情的指导;完整地演唱歌曲,同时根据理解歌表演或选择不同的节奏型用打击乐分别为两个乐段伴奏,将本节课推向高潮。最后,在欢快的歌舞中,走出教室。
(5)课后引申。
出教室前,指导学生从音乐的特点和视角,搜集有关新疆的“多民族歌舞”资料,并实践模仿不同民族的“标志性”舞蹈动作,下节课开“新疆民族音乐会”。避免脱离音乐课的学科特点,变成语文或品德的文字、语言交流。
本节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想象新疆的美丽和热情,了解了新疆是个瓜果飘香、物产丰富、牛羊成群的好地方。注重面向全体的教师指导和观察、探究;一顶新疆帽,激励了同学们的求知欲,师生和谐、气氛融洽。但也留下了些遗憾:在处理两个乐段时,没有及时将“”活泼欢快和“~~”优美抒情板书出来;电脑出现了故障,没能展示出来;为了及时地开关录音机,在听赏时的示范动作是在讲台的右侧进行的。
总之,每次讲课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状况,不能尽如人意,但也总是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为今后的教学和成长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说课稿幼儿园 说课稿高中语文篇六
《陈太丘与友期》处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的第25课,语文第一册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让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提出语文素养这一宏观的全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文学素养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都起着极大的作用。本课作为古文阅读在第一册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过程与方法: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情感与态度:学习古人懂礼知义的优秀品格。教学重难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本文是学生接触的第四篇古文,由于我班学生基础差,如何教学,促进学生学好本文,培养学生懂礼守信的好品质,是老师思考的重点。
新课程标准在关于古文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注意语言品味,语感的形成,情感熏陶的基础上突出文体色彩,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突出探究性。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阅读法:读时品味人物语言,体会人物表达情感。
探究法:交流读时的感受,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评价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人物进行评价。
朗读法: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熟读背诵。
合作法:交流自己对这篇课文所探究的点,进而形成开放式话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使用活动目的导入 导语引人。 展示课题。 渲染气氛,促使学生思考。
整体感知
范读,引导学生勾画重点词语。 1、听朗读。
2、自主学习课文。
3、朗读。
4、掌握重点字词。
5、初步疏通文意。
6、复述课文。
7、表演课文。 1、出示教学目标。
2、多媒体显示需要重点掌握的字词。
3、多媒体显示补充省略部分的意见,并作强调。 生自主读文,独立解决问题,师引导讨论解决,并总结解决字词的方法。生复述课文,其他学生评价,老师指导点拨,统一意见,加强对课文的理解。
分析质疑
提出问题。
1、小组讨论。
2、集体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3、指导背诵课文。 1、出示问题。2、多媒体出示无标点的原文。 在学生再三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指导学生掌握背诵古文的技巧。
合作探究
1、老师参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质疑。
2、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点拨。 1、学生讨论,提出可探讨性的问题。2、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讨论,老师点拨。
3、请学生谈谈从这则故事里学到了什么? 归纳出示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参与讨论,以便掌握情况;老师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归类。老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争辩,不一定要求统一对问题的认识。
拓展训练
1、完成表格。
2、阅读《世说新语》里另一个故事,你从中学习到了什么? 多媒体出示拓展训练。 巩固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同时适当的扩大知识量,检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这堂课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将礼、信和《论语》联系起来,体现了文章中人物思想之本,使学生对儒家思想有了初步的认识。做到深入浅出。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就不会因为只解决一篇短小的文章显得单薄。
2、去掉文章的标点符号,还古文之原貌,请学生朗读。这一设计使学生更多的认识了古文,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很好的效果。学生的反应较好,较新鲜。
3、对于课文的研讨,设计由学生自己讨论出问题,再讨论解决问题,突出体现了两个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强调了学生对文本的体验,符合课改的要求;而老师参与讨论,并适时点拨、引导、小结,体现了师生交流,由于学生是在没有框架的情况下发问、研讨,这就对起引导作用的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4、学生课本剧的表演,使学生对本文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充分发挥学生的小组合作和学生的主体性。
5、花较短的时间,请学生谈谈学习的感受,进入文本,再从文本中走出,高于文本。这一设计,看似简单,却在整个课堂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没有了老师最后力尽声色、略显乏味的小结,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使整个课堂凸现学生为主体这一特点。
6、作业的设计,讲究了课内、课外的衔接,讲究由浅到深,讲究运用、积累知识。
对话的背景:友人不至,太丘舍去
陈太丘与友期 对话的过程:友人发怒,元方对答
对话的结果:友人惭引,元方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