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说学情(4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说学情篇一
《地砖的周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第四课时。本节课突出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认识正方形的周长,解决实际问题。本节是本单元的第四节课,由于学生对周长的概念、以及怎样计算图形的周长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和生活经验,因此教材中创设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情境——帮我的女儿丫丫测量和计算装修房间所需的相关数据,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索和归纳出计算正方形周长的正确方法。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充分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设想:
通过计算“地砖的周长”这一真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量、算、归纳、说、拼等手段,加深学生对正方形的周长的认识。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爱心意识,从小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将数学课与生活融合在一起。
教具准备:
正方形图片、实物(地砖)、题单、课件。
学具准备:实物(地砖)、尺子。
教学流程:
1。师:同学们师:同学们,前两天大家已经初步认识了图形的周长,那谁能用一句话告诉老师,什么是周长?怎样求图形的周长?
2。出示正方形。
师:请说出图形的名称。
正方形的特点是什么?
如果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需要测量它的哪些边的数据?
师:真是一群能干的孩子,那现在林老师遇到了一些问题,你们愿意用你们学到的这些本领来帮助林老师,做一个能干、又有爱心的孩子吗?
【设计意图:巩固旧知,为今天的.新课做好铺垫,奠定基础。】
1。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儿,名叫丫丫,就快满五岁了,和你们一样,她非常非常渴望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漂亮房间,所以呢,我按照装修师父的要求买了一些材料,需要同学们来帮助老师测量和计算一些数据,你们可以吗?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同时,帮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知道原本属于大人的世界,小孩子也可以参与,并有能力去解决一些问题,更在情境创设中培养他们乐于助人的爱心意识。】
2。教学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a。展示实物(地砖),请生观察其形状。(板书:地砖的)
b。学生分组测量地砖边长数据,(提示:测量是尽可能的取整厘米数。)并用至少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出地砖的周长。抽生说算理,师板书。
方法一:10+10+10+10=40(厘米)
方法二:10×2+10×2=40(厘米)
方法三:10×4=40(厘米)
c。全班讨论:你觉得那种方法最好记忆,最简便?为什么?
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20厘米、30厘米、40厘米呢?
由此得出:(板书)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生齐读公式两遍,并在题单上默写。
师:边长代表什么?4代表什么?
师: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可以求出什么?
【设计意图:从实际情境出发,充分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独立思考,通过探索、交流、观察、归纳等形式推导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判断题:
(1)正方形的周长等于它的边长的4倍。
(2)两个正方形的边长相等,周长也相等。
(3)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周长是25厘米。
(4)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4米,边长是6米。
【设计意图:对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加以巩固。】
丫丫的一张正方形照片,边长30厘米,要给这张照片做一个边框,边框有多长?
丫丫的正方形窗帘,边长为100厘米,给三边做漂亮的花边,需要多长的花边?如果做两层呢?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并能在此基础上加以灵活运用,同时,为学生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
(1)学生分组用2个地砖拼大的长方形。
(2)计算其周长。
(3)请生说说想法。
(4)与原来两块地砖的周长相比,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手“拼一拼”的操作,再求出新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并组织小组及小组间的交流,肯定不同的方法,提倡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说学情篇二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说课内容】
《商中间有0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
【教材解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及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及进一步应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这部分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基本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依据课标要求和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中间商0的道理,掌握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应用意识;学会用估算判断计算结果,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
情感与态度: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笔算。
【教学难点】
理解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不够商1应在十位商0占位的道理。
【教具及学具准备】
一堂课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学具:428根小棒每组一份
二、教法与学法指导
(一)教法指导
数学教学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教材特点,教学中将采用以下教法:
1、尝试教学法 2、直观教学法 3、启发式教学法
(二)学法指导
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等于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渗透以下学习方法:
1、动手操作法。 2、合作交流法。
三、教学程序设计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积极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和学法的基础上,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由于教材中提供的参观果品厂的情境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因此我创设了参加全运会火炬传递的情境。先播放画面,深刻感受全运会火炬传递的盛况,然后教师出示情境并指出:全运会火炬也来到了我们济宁,我们学校为部分有幸参加全运会火炬传递的同学准备了太阳帽。引导学生找出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在分析题意后列出算式:428÷4。通过生活化的情境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去。
(二)自主探究,领悟算法
本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又分以下五个层次进行教学:
1、估算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列出除法算式并板书:
428÷4。先让学生估一估商是多少,并汇报不同的估算方法,这时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估算结果:大约100或比100多一些.
(估算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商中间的0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如果漏了商中间的0,那么商就不是三位数了,就比100小了。)
2、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基础尝试计算,可以独立思考、同位讨论,还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在独立探索后进行全班交流,我鼓励学生汇报并展示不同的算法。学生可能会出现摆小棒或以下几种算法(课件出示)。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再根据估算结果,得出第1、2种做法是错误的。
3、直观演示,理解算理
对于第三种方法,我让学生借助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适时小结,并采用直观教学法,借助课件演示分的过程,同时老师板书竖式:先把四百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100根,也就是4个百除以4商1个百,在百位上商1;再分2捆小棒,2捆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不够分1个十,所以应在十位上商0;把2捆小棒和剩下的8根合起来变成28根小棒,也就是28个一除以4得7个一,把7商在个位上。在这里重点使学生理解2个十平均分成四份,每份不够分一个十,所以十位上应该商0的算理。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再一次思考: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商十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通过全班讨论交流,使学生深刻理解当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时,应该在十位上商0占位的道理。
4、明确竖式简便写法
对于学生的第四种做法,我重点让学生明确:为什么2除以4不够商1,在十位上商0后,0乘4得0为什么不写呢?理解: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所以这一步可以省略。同时板演规范的简便竖式写法。
5、灵活处理,掌握算法
当学生掌握了428÷4的正确算法后,我直接板书204÷2,引导学生独立进行笔算。通过汇报交流学生会出现两种写法。这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十位上的0除以2该怎么办?使学生理解十位上的0除以2直接在十位上商0占位,由于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所以中间一部分可以省略不写。通过对比两种写法,使学生体会第二种写法的简便,同时教师板书简便写法。
总之,在新知建构的过程中,我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满足了学生内心的探究感和成就感。
(三)自主练习,拓展应用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本课的练习充分体现了趣味性、多样性、层次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既有基本练习,又有拓展练习和能力提高题。
1、课本41页第1题。先估算再笔算,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说一说为什么商的中间商0?进一步理解“十位上不够商1,应商0占位”的算理,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
2、我当小老师。引导学生用手势进行判断,并说一说错题的原因是什么,以后再做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要注意什么,你想提醒大家什么呢?通过此项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解决问题。本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以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达到了拓展升华的目的。
这三组练习层次清晰,起到了促进学生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又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了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
(四)课堂评价,总结升华
本环节中,我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然后揭示并板书课题:商中间有0的除法。然后让学生畅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思考在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要注意什么,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最后通过自评、互评、师评来比较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以此树立信心,明确努力方向。
总之,
在全课的整体设计中,我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力求做到结构严谨、环环相扣、步步紧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确保了课堂学习的高效性。
四、板书设计
都说好的板书是“微型教案”,所以,本课的板书设计简洁明快,重点突出,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对学生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说学情篇三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使学生认识、读写几分之一的数,会比较大小。2、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其中我把“认识、读写、比较大小”确定为本课的重点。把“理解含义”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教学中,我采用“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方法,力求知识让学生自己学会。同时利用、图形等辅助教学。
下面,我就把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展示给大家。
(一)第一个环节:复习导入,计划2分钟完成。首先我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秋节吃月饼导入复习。我是这样导入的:中秋节的时候你们吃月饼了吗?今天啊,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月饼,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你们愿意吗?(出示复习题)①把4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块?②把2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块?③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块?从而引出课题:这半块月饼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应该怎样表示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几分之一”。(板书、齐读课题)
【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切入,既激发了兴趣,又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第二个环节探究新知,计划用20分钟完成。
1、第一个步骤自主探究。我出示自学指导:①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②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③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④先自己看书自学,想一想,填一填,再和同桌说一说。(时间3分钟)
【自学指导的设计,能够更加明确地引导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过程中,我要深入其中,了解学情督促自学,为汇报作准备。
2、第二个步骤汇报交流,①我组织学生逐题汇报,并借助帮助学生理解1/2的含义: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板书)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说理训练,通过练说、指名说、互说等形式理解的1/2含义。
②接着引导学习读写。重点强调书写顺序,并介绍各部分名称及读写方法。1/2读作二分之一(板书)。
③1/4、1/3的认识方法与1/2基本相同,但要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自主理解1/4、1/3的含义。(我适时板书)
④接下来设计了一个拓展练习:举出生活中几分之一的数,说说它的意义。【使学生知道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可以用几分之一的数来表示,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最后进行小结:像1/2,1/4,1∕3,这样的数都是分数。(板书)
3、第三个步骤动手操作。共设计2个操作活动:①第一个活动按要求折出一个长方形的1/5,并涂上颜色。②第二个活动拿出喜欢的图形,折出几分之一涂上颜色。
【这个环节将例1和例2的活动进行了有机的整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的含义。】
汇报时组织学生到前面边演示边汇报,并贴在黑板上,观察不同的折法,异中求同。
4、第四个步骤比较分数的大小。(5分)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借助实物比较分数大小,并总结规律:分子
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以上就是探究新知,也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我采用想、说、折、比等活动强化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说来强化思路,培养思维能力。】
(三)第三个环节:巩固提高,计划10分钟完成。
我设计了3组练习题
1、看图写分数2、判断对错。3、写分数,比大小。
【通过各种不同层次的练习,巩固本节课知识。】
(四)第四个环节:本课总结(2分钟完成)
【让学生谈收获,总结归纳本课的内容。】
(五)第五个环节:课堂作业(5分钟完成)
【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1、填一填:1/5读作( ) 三分之一写作( )
2、比大小:1/4()1/5 1/6() 1/3
最后设计了一道思考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发展。】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说学情篇四
各位评委、各位领导:你们辛苦了!我叫***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树有多少棵》,它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简要阐述我的教学思路。
《小树有多少棵》这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第2、3页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上学期已经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基础上,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教材利用三捆小树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探索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也是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基础,为第四单元、第六单元学习笔算乘除法打基础。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口算训练,既能培养学生迅速的口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注意、记忆和思维能力,同时也是学习笔算的基础。
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经能熟练掌握一位数乘一位数的表内乘法,能运用已学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对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⑴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⑵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正确计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发现规律,将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迁移到乘数是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中。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发现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个“发现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发现方法,发现规律,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练习法,练习在数学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本节课在新课后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通过一系列灵活多样,一定量化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3.迁移法,由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当运用迁移规律,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旧引新。乘数是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就可以从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中进行迁移,这样的知识迁移,最后转化为技能技巧,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我用激励的语言祝贺孩子们成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欢迎他们重新回到学校。
以美化身边的环境为契机引出情境图。
1.探索新知
(1)仔细观察并说出数学信息。(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3)试着解决问题:3捆小树一共有多少棵?
(板书课题:小树有多少棵)引出:20×3=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是教学的必要手段,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并巩固复习乘法的意义,为新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2.讨论算法。(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交流算法)
(1)20+20+20=60(2)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3)2×3=6,20×3=60 先不看20后面的“0”,2×3=6,乘完后再在6的后面加一个“0”,所以就等于60.
3.优化算法:以上算法你认为哪种更简单?
由于学习过乘法的意义,所以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经验排除加法,很自然地选择第三种方法。而第三种方法是本节课希望学生掌握的口算方法,所以教师抓住机会及时总结、强化。
4.小结:在乘的时候先不看乘数末尾的“0”,乘完以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同样多的“0”。
5.师生共同将题目补充完整,教师板书为学生做好示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6.追加问题:4捆小树有多少棵?5捆呢?(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进一步强化口算的方法。)
二、 迁移应用,探索规律。
1.出示练习
3×2 5×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学生通过独立计算,得出算式的结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几组题目,找一找竖列算式的规律,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能够发现,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的末尾依次多一个“0”,积的末尾也多一个“0”。学生已经把整十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迁移到整百数乘一位数,此时进行方法的强化,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计算的方法,既训练学生的思维,又发展学生的语言。
2.拓展训练
1、3000×2 5000×4 6×7000
在学生总结出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基础上,随即出示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生能够类推出相同的方法,使学生真正理解添上同样多的“0”的含义,并且把这种口算的方法熟记于心,达到内化的目的。
2.数学游戏
教师事先准备好卡片,以同桌为单位开展游戏活动。
游戏规则:一位学生取一位数,另一位学生取整十、整百或整千数,然后两个学生都计算这两个数相乘的结果,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
(设计意图创设游戏环节,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培养学生的思维独立性和灵活性。)
三、 变式练习,积累内化。
1.口算练习:(学生独立计算,指名说说算理。)
2页3题30×4 50×8 9×600 40×5 60×7 800×4
3页2题70×8 30×6 600×9 4×60 20×7 3×800
90×5 8×50 700×4
2.归纳巩固
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先不看()末尾的“0”,乘完以后再在()的末尾添上()的“0”。
2、布置作业。
解决问题:3页3题(利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复习乘法的意义)
四、说板书设计
小树有多少棵
20×3=
① 20+20+20=60
② 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
③ 2×3=6,20×3=60
【设计理念:简洁明了,能让学生一目了然,黑板的右边空出来,方便学生自由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