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简短(十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简短篇一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悬念叠出,篇末解疑是本文的主要特点。读这篇文章,会让你产生许多疑问。文题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文本也设置了一系列的悬念。这位青年是谁?他的金鱼为什么画得那么像?当别人惊叹他画得好时他为什么毫无反应?等等这些层见迭出的疑团,直到文章最后才一下全都解开,使读者恍然大悟。这样写,不仅能紧紧吸引读者的兴趣,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其次,本文对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是一篇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于一体的很好的语言学习范例。一方面,学生可以从青年人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的感染,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另一方面,可以学习作者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能合理运用部分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几句话。
2、品味“游”字,懂得一个好的文题更能吸引读者。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练习抓住人物特点,用简要的语言描写外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抓住人物特点,用简要的语言描写外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一、导题
板书:鱼游到了纸上
有什么疑问吗?
是啊,鱼只能画到纸上,怎么可能“游”到纸上呢?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那就自己去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第一遍读:带着疑问自由读。
反馈:你心中的疑问解决了吗?
小结:同学们读得特别有味道,我想很多同学就是被这个“游”字所吸引。如果文章的题目用“鱼画到了纸上”,恐怕这篇文章就不能这么强烈激起我们读书的欲望了。你们看这就是一个好文题的魅力所在。同学们也可以尝试给自己的作文取这么一个充满吸引力的题目。
2、第二遍读:带着任务仔细读。
要求:(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划出与课文题目相照应的句子。
反馈:字词检查
第一组词:花港 厂徽 聋哑人
指名读,联系课文内容用上这几个词说话。
第二组词:清澈见底 一壶茶 金鱼缸 赏心悦目
联系课文内容用上这几个词说几句话。
书写指导:港 澈 壶 徽 (指导重点:写正确、端正)
三、品读“游”
1、交流:文中那些句子于课文题目相照应。
小结:给文章确定题目的时候,这是一种很常用的方法:引用文中的一句话,或者对文中的一句话、一个说法进行提炼,作为文章的题目。
2、出示句子:“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1)指名读,引导读出这样惊奇的感觉。
(2)小女孩为什么这么惊奇?他仿佛看到了一条怎样的金鱼?
小结:把一句话就读成了一幅幅画面,是很好的读书方法。如果,我们再能把脑海中那幅灵动的画面又浓缩成这样一句话,相信你会读出新的感觉。
(3)练习感情朗读。
四、研读外貌描写
1、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神奇的青年?请你划出文中描写青年外貌的一句话。
2、口头填空:他( )身材,长得( ),一对大眼睛( )。
3、读了这样的外貌描写,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青年?
小结:带给你这些感觉的无非就是括号里的这几个词。大家看,青年的外貌描写语言非常简洁。可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一个青年的形象已鲜明地展示在我们眼前。看来描写一个人的外貌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抓住特点,三言两语,也能把一个人物形象写的鲜活。
4、出示小女孩图片,抓住人物的特点,试着用一两句话来写一写她的外貌。
五、研读动作描写
就是这么一位秀气的青年,竟然把鱼给画活了。想不想看一看他究竟是怎样画鱼?找出描写青年画画的自然段,读一读。
1、出示描写青年画画的段落。
2、青年在怎样地画画?用这段话中的一个词来形容。
“一丝不苟”是什么意思?
你平时会一丝不苟地做那些事?
3、圈出描写青年画画动作的两个词。
工笔细描挥笔速写
怎样画是工笔细描?怎样画又是挥笔速写呢?你能比较一下这两种画法不同在哪里吗?(速度,细致程度,内容)
4、练习朗读,读出两种画法的不同感觉?
小结:青年不管是工笔细描,还是挥笔速写,都是那样一丝不苟,才把金鱼画得惟妙惟肖,让人觉得是鱼游到了纸上。其实青年不仅画画是如此一丝不苟,他还有更多的时间在一丝不苟地干什么?让鱼游到纸上的真正秘诀是什么?我们下堂课再讨论
语言的学习需要范例。这篇课文写作特点鲜明,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挖掘的地方。但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怎样的语言学习才能最有效,这是我在做教学预设时思考得比较多的问题。教学预案几经易稿,最后确定把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
(1)文题的特点解析。文章题目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文题与文本内容相照应,是本文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做了必要的点拨,引导学生懂得这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有利于提高学生作文时确定文题的能力,取得一定的实效。
(2)外貌描写的品读与写作模仿。由于对本文的外貌描写已抓住特点,故学生在仿写时对这一写作要求了然于心,在课堂中也出现了一些仿写得精彩的句子,教给了学生一种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
(3)人物动作描写与人物的精神内涵。由于课堂节奏没有掌握好,前半节课有些松散,后半节课就显得仓促了。原来预设的从人物动作领略人物精神内涵的目标落实得不到位,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在课堂生成与预设有出入的时候,教师要能够及时调整教案,要以追求学习的实际效果为目标,而不是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已完成。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简短篇二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的27课《鱼游到了纸上》一文,通过对聋哑青年观鱼、画鱼表现的细致描写,赞美了其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观察细微、构思巧妙成文,写得有情有趣,有声有色,生动感人。其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是学生很喜爱阅读的一篇课文。下面是我对《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反思,主要是从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教师语言还需斟酌,
一、课堂气氛还需调动课堂气氛没有达到教案预设时的轻松愉悦的气氛,孩子们发言不是很积极,老师只能一个劲地鼓励学生多动脑、多举手发言,但是效果不明显。课后,其他老师建议我教案设计上可以创新点,设计还是显得传统,老师提问太多,没有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学、去悟。反思后,我确定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对教材钻研还要再深入,要紧扣整本书、整个单元去备课,不能只一篇课文去设计教案,只有把握了整体,才能让整个知识链连接起来,孩子学起来也更容易。
三、对课堂把握经验方面还需向更多其他的老师学习,如如何调动课堂气氛、孩子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回答如何应答,体现老师的课堂机智。
四、在语言上还要多去锤炼,在平时的常态课中就要灌输此意识,老师要讲得少而精又能点出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以上是我上完课后的反思及今后的努力方向,收获颇多。希望自己能够慢慢成长,能够把每堂课都上成孩子心中的精品课。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简短篇三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阅读教学 “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魏书生老师的阅读教学注重“科学、民主”。因此这一课的设计理念是:使课堂教学成为多元对话的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体验成功快乐的过程;成为学生生命价值的自然生成的过程。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组中的第三篇课文。第七组教材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认准目标,不懈努力”这个道理都明白,但往往在挫折中放弃,因此,要把本文作为一个很好的范例,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来感受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的品质。
《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写了青年看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这篇课文共分两课时进行教学。
因此,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以及魏书生的教育思想,结合文本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确定了两节课的学习目标分别是: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
2、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根据学习目标确定两节课的重难点。
第一课时: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重点:理解课文。感悟“鱼游到了纸上”的内涵。
难点:学习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四年级的学生聪明活泼,思想活跃,敢于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敢于向书本挑战,有极强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张扬个性的平台: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在合作中、探究中掌握了知识,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在教学中,我运用学生的无意注意,有意注意组织教学,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情境法、演示法、识字法、预习法……再现了文本的情境,集形、情、境于一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主动学习、创新学习,注意力集中而稳定。下面重点谈谈其中的两种教法。
1、情境法
课堂中,我创设了“青年忘我”情境的再现:“全体起立,随着老师的语言想象:你就是这位举止特别的青年,桌面就是鱼缸、文具就是金鱼,我就是游客和作者。好让我们一起再现这‘呆呆、静静、从来不说一句话’的状态吧!”如果这一情境单独拿出来,是很难想象的。但是前面已经做了大量的铺垫:演示理解“聋哑”一词、创设“走进玉泉寻找青年看鱼身影” 的情景:……这样学生会在润物无声中走进了文本,走进了青年的内心世界……
2、演示法:演示法教学效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把抽象的思维具体化、简单化。如:理解“融为一体”一词。我采用猜一猜方式。我形象的演示:把可乐倒入矿泉水中,“融为一体”很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理解“青年和鱼融为一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法,就如同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掌握了方法就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里任意遨游。在这节课中,学生主要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从学习问题的提出,到学习问题的解决过程,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合作性、更深的探究性。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具体表现在“自学督查”中的前半部。学生带着问题,通过一找、二画、三批注、四读的形式自主学习。初步感知到了鱼为什么游到了纸上。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具体表现在“自学督查”中的后半部。学生自主学习后,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交流自主学习后的成果。进一步感知到了鱼为什么游到了纸上。
3、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具体表现在“合作探究”这一环节上,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的点拨。更加深入的感知到了鱼为什么游到了纸上。
这三种学习方法既独立又互相渗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多方位、多角度、立体的络。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简短篇四
这篇课文是第八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材料”。积累材料是以仔细观察作为前提的。只有通过仔细观察,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这一课有两个观察角度:一个是作者通过仔细观察青年的一举一动,把聋哑青年写“活”的;二是聋哑青年通过仔细观察鱼的每个部位和鱼游动的样子,把鱼画“活”的。
1、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学习课文中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格。
2、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4、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学习作者怎样留心周围的事物和积累作文材料的。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3、给课文分段,并学习第一段。
二、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合作学习课文二、三、四段。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的方法:
1、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合作学习,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2、突破的方法和途径:
(1)、紧扣“游”,渗透整篇文章。
(2)、通过幻灯、质疑、小组讨论、朗读、精心设计练习等多种形式来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达到解难释疑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读、思、做、议、说的语文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二、品味课题。
1、板书课题,审题质疑,激发情趣。
引导: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7课,板书:《鱼游到纸上了》。看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老师归纳梳理,出示两个主要问题:
(1)、为什么鱼会游到纸上?
(2)、鱼怎样才能游到纸上?
2、各小组自读课文,体会理解课题中“游”的意思。
(学生答)板书:画
三、品读“勤奋画鱼”。
出示学习提示:a、自由朗读课文:边度边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b、讨论,并完成填空练习;
c、体会理解所填的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1 默读课文,划出青年画鱼的句子。板书(画鱼)
2 小组之间按提示要求讨论交流,合作完成。
小组推荐代表读 填空练习: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3 小组议说——从所填词语中得到的体会。
师:有不理解的词吗?(用文中的句子理解这两个词。)(用自己的话理解)“工笔细描、挥笔速写”
用自己的话谈谈你的理解
师:你能想象青年有多细致吗?画得怎么样?
生:(鳞、鱼眼)
4 出示图片
师:哪张是工笔细描,哪张是速写?为什么?
生:细描(细致)速写(形象生动)
5 师:我们怎样用读来表达青年画鱼的感觉呢?,试着读读吧!
生:自由读
生:评价
师: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吧!齐读
6 品读“鱼游到的纸上”
师:从同学们朗读中我们仿佛看到一条条鱼游到纸上。当时在场的一个小姑娘怎么说的?
生:指名读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好?
生:“游”
师:一个人鸟画得好,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说?(鸟儿“飞”)
一个人猫画得好,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说?(猫儿“跳”)
一个人花画得好,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说?(花儿“绽放)”
师:这使我想到平时同学们在写作文要学会用词恰当,词用准确了,也就将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师那就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哟……啦”
生指名读 齐读
7指导朗读有关“画鱼”的段落,小组比赛读,达到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8 观察课文插图,学生即兴表演围观者的赞叹、议论,肯定青年画画所取得的成绩。(创设情景)
四、体会“青年爱鱼”。
1师述:大家赞叹、议论、甚至惊叹,而他有什么反应呢?
生:(“专注”“聋哑人”“与鱼融为一体”)
2师: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青年与融为一体,画鱼很专注。
4 生 :找句子 轻声朗读这两段话
5 师:眼睛看的,笔下画的,心里想的全是鱼!他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用书上的话说,这就是-----(忘我)
6师:让我们悄悄地走进青年画鱼的境界中,谁能把老师也带到那种境界,读读这两句话:
7 出示(围观……一体了我仍旧……忘记了自己。)
还不够痴,谁再读
8 你们能够将鱼画到指上吗?看见了为什么画不出来?青年有什么特别之处?
9各小组自读第二段,边读边想:他是如何观鱼的?并划出描写他“举止特别”句子。
10小组充分展开讨论,合作解疑。
小组推荐代表读:表现他“举止特别”的句子。
出示比较句子:
a、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b、他一个人站在金鱼缸边,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不说一句话。
比较两个句子的异同,体会哪个句子更好。
11生评议说:从“老是”、“呆呆”、“静静”、“从来”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12 创设情景理解观鱼忘我。
师:同学们,你们是否留意“每个星期天”什么叫每个星期天?
是这样吗?我们去看看!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社的后院,你看见……他老是……
在一个烈日炎炎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社的后院,你看见……他老是……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社的后院,你看见……他老是……
在一个寒风凛冽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社的后院,你看见……他老是……
13师:孩子们这位青年从春天到夏天,从夏天到秋天,从秋天到冬天,就这样呆呆的,静静的看着池中的金鱼,他可能忘记了——,忘记了——还有可能忘记了————
用书上的话说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将一个观鱼如痴如醉的青年展现在我们眼前。
14指导朗读“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的句子。
通过练习、朗读、议一议、说一说这个重点句子的含义。
a、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b、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师述:我们体会到这位青年的确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废寝忘食地观鱼,做到了“眼中有鱼 ”;一丝不苟地画鱼,才使鱼跃然于纸上。
15处理课前学生疑问1、为什么鱼会游到纸上?
16点燃学生对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的钦佩和感动。
师述:这位聋哑青年身患残疾,学画不到一年多,就把鱼画得栩栩如生,你们有何感想?(生议说)
生板书:勤奋专注 身残志坚等
五、感悟“画鱼心得”。
1各小组自读第四段,边读边想:鱼怎样才能游到纸上?
2划出有关句子。“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板书:鱼“游到了心里”
3分组合作讨论,交流反馈。
“游”怎样理解?(生答)刻或印或记 ……板书(记)
4师述:胸有成竹再画竹,心中有鱼才画鱼 。
换课题为:鱼画到了纸上。
换句子:把鱼画到了纸上。
鱼被画到纸上。
生议说:行不行?哪个更好?板书:(活)
5师生共同合作,突破难点,理解“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关系。
生用箭头表示“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里”的关系。
出示句子训练: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说成一句话。
“鱼游到了纸上”
“鱼游到心里”
6落实单元训练重点-----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师述:由此可见,不仅要做到眼到,而且要做到心到,才能做到笔到。换句话说,只有全神贯注,细观察,做到心中有数;在加之勤练笔,多积累,才能做到下笔有神。
板书:细观察 勤练笔
师述:这就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平时作文就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就能写出内容丰富、生动的作文。
六、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八、板书设计
27、鱼游到了纸上
(勤练笔) 画 勤奋专注
(细观察) 记 身残志坚
活
鱼游到了心里
教学反思: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走进文本、走进主人公
1、抓重点内容,巧设质疑点,在探究中激活思维:
学生围绕课题和本文一个含义深刻的语句提出了“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为什么说“先游到他的心里”这样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恰恰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透过这两个问题就能体会聋哑青年专注、勤奋。课堂上,当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探究的时候,他们的思考会更加深入,理解会更加深刻。
2、抓重点词,精选训练点,在实践中发展语言:
教学中,我抓住了表现青年人看鱼时的神情“呆呆地”“静静地”等词语,设计填空、比较、关联句等语言文字训练题。通过这样专项的训练,使学生既感受到青年的专注和忘我,又感悟到这些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不仅读出词语表层的意思,还读懂了词语的内涵。在这样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实现了三个维度的整体推进。
3、抓重点句,挖掘生成点,在体验中受到熏陶:
青年人精湛、高超的绘画技艺引来了围观的人,人们赞叹着、议论着,可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我抓住“人们赞叹着、议论着”教材这一生成点,利用文中插图,创设情景,即兴表演,由一个小女孩惊奇的叫起来为引子,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不同人物角色,与文中主人公零距离对话,达到师、生、文本、作者的情感共鸣。
4、抓重点段,解读知识点,在品读中积累语言:
阅读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课文第七自然段细腻、生动地描写了青年人作画时的一丝不苟和技艺娴熟,把金鱼画的栩栩如生。教学时通过想象情境、品味词句,把“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进行对比,反复朗读,学生进入了文本,渐入佳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熟能成诵,积累语言,实际上是水到渠成。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简短篇五
1、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看似无疑,其实有疑之处进行生疑,从而触及学生“最近发展区”,引导他们进入思维的高一级阶段,也就提高了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
2、问题提出来以后如何解决,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从具体的语境中去找答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自己的感悟,从而又提高了学生的解疑能力。鼓励学生在读书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读书中解决问题,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长期坚持这样做,不仅能形成学生勇于探究的心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的基础。
3、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合理。
在揭示课题时问学生:“鱼是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呢”并用彩色粉笔在“游”字下面重重地画了个“…”符号,留给学生一个悬念。在引导学生反复讨论、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大屏幕显示出几条金鱼游动的姿态,教师边演示边做小结。一个“游”字,画龙点睛,学生比较轻松地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同时悟出了课题的深刻含义,水到渠成地归纳出中心思想。
4、加强了读的训练。
教学过程体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特别是读的训练。自读课文给以足够的时间,全体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读书,边读边思,真正地读书,不是走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读书能力和读书习惯。当理解了内容,学生为聋哑青年忘我、专注的品质所感染,情感的闸门打开的时候,教师适时地指导学生朗读,渲染了气氛,加深了内容的理解,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思想教育。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简短篇六
领着学生学完了《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觉得这节课的教学,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方面,做的还是比较到位的。具体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在教学青年观察鱼、画鱼的句子时,引导学生抓住“呆呆地”“静静地”等词语品读句子,采用多种形式地读,引读、指名读、同桌练习读、男女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一边品读语言文字一边体会聋哑青年那种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坚持不懈的精神,学生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一步步加深。
制定教学目标体现学段特点和要求,符合教学的实际,既不随意拔高,又不随意降低。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抓住描写青年神态、动作的词语感受青年长期、细致地观察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迁移。”课前活动请一些同学观察鱼,下面的同学观察上去观察的同学。接着从文本中抓住描写青年神态、动作的词语感受青年长期、细致地观察的方法,最后让学生看学生观察鱼的视频,把自己观察到的写下来,并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它写具体。前面的观察、抓词语理解都是为了后面学生的写话做铺垫。教学指向明确,训练集中又有梯度。从执教老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来看,都能立足学段要求来制定目标也都在课堂教学中达成了。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规定: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今天上课的两位老师能以学法决定教法,把教法转化为导法,在导法中渗透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追求,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在教学《鱼游到位了纸上》时,提出了自学要求: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青年观察鱼的句子,读一读,圈出描写青年观鱼的词语。有感受、发现的可以用一两个词在旁边作批注。在默读、勾画、批注、交流、朗读,这一过程体现了“以学定教”的理念。注重学法渗透,无疑是落实课标“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要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搭桥铺路。
不足之处: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如拍摄的视频,如果能更逼真自然些,或许更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语言会更精彩。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简短篇七
上过这节《鱼游到了纸上》第一课时后,我认为我的教学设计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引导学生反复以各种方式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从而引导学生从“游”字切入,以带“游”的句子贯穿全文,以“游”字为线索,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在40分钟的课堂里学生都是愉悦主动地学习,谈出了自己的理解,读出了自己的体会,简单地悟出了文章的含义,学习了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由此来体会这是一个怎样的青年。
我认为在这节课中好的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以“游”字为出发点。当学生通过自由读书并找出带游的句子,自由朗读比较难读的句子,指名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读了带“游”字的句子后,我又通过引读与七名学生借“游”字通读课文,把整篇文章的大意很巧妙的展现出来。这样的读文形式新颖,别致,避免了泛泛的枯燥读文,也激起了学生的读文兴趣。
通过送给孩子们一份猜谜礼物(一缸金鱼),不仅让孩子们积极地去动脑思考及学习,还让孩子们感受到本篇课文题目的新意,让孩子们体会到“鱼游到了纸上”和“鱼画到了纸上”这两种题目的不一样,从而使孩子们学会引人入胜的写作题目的好方法。金鱼与孩子们一起上课,一起回到青年看鱼画鱼时的认真与忘我。
我在教学中抓住了表现青年看鱼时的神情“呆呆地、静静地、忘我的境界”的语句,进行语言文字的品析。通过让学生看鱼并和全班同学互动表演,在让孩子们体会到“呆呆地、静静地、忘我的境界”这些词语的深层含义之余,也让孩子们领会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青年。在表演的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鱼互动,由表及里,即懂了句意又挖掘了生成点,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与此同时也达到了课堂的高潮。
本节课我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来阅读课文,通过自由读、引读、默读、品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文使学生在朗读中,培养了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朗读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学生明白了这是一个细心观察、全神贯注、勤奋专注的青年。
我认为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虽然我这节课按自己的预设思路完成了教学目标,但也有一些遗憾。
例如:在课的后半部分引导得不够深入,出现了急于求成的现象,有个别学生没能真正体会到青年的品质,应该多请几位同学回答,层层深入就更好了。
这节语文课我一共讲了四次,教案和课件都有四次改动,每一次改动都让我多思考一次文章的内涵。虽然讲课后还是觉得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我觉得自己每一次都在慢慢地进步。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简短篇八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这是小学阅读的心理规律。阅读教学应顺应这一规律,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课伊始,从题目入手引导复习: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然后根据学生的疑问,对不理解的共性问题引导读、悟:鱼怎么游到纸上?为什么能游到纸上?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两者是什么关系?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发挥教师的引领价值。
“教学决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杜威语)”语文课还要上出十足的语文味,这语文味就是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即听、说、读、写的训练。这节课上,我通过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精心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体会,了解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培养敏锐的语感。如“静静地看”一词组,先让学生说出什么是静静地看?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你平时是怎样看鱼的?和你相比,青年的看显得更加认真、更加专注、更加入神。通过对比,感受到词语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这样静静地看,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带着想象,抓住“静静”读。学生轻松地感受到青年的如痴如醉。又如,引导学生理解“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时,我超越了单纯回忆生活经历的简单做法,要求学生找到文中可以理解的词语去体会、去琢磨。这样真正立足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体会青年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基础上,再出示“鱼游到了心里”,结合最后一段来理清两者的关系,此时有水到渠成之感。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再给学生充分发表独到见解的同时,适时地利用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或“只有……才”来对这两句加以归纳。然后再问课文学到这,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谁说,说什么?让学生对所感悟的内容有个总结,有个提升。
每一篇课文都是习作的范例。每篇课文的学习中都引导学生了解、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厚积薄发”,到习作时才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本课在学生感受到鱼栩栩如生后,引导学生想象:这么活灵活现的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有白发苍苍的小孩、有天真可爱的老人、有和蔼可亲的阿姨…听!他们议论着、赞叹着……,你听到了吗?他们在说什么?引导学生大胆地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的阿姨()地说:()。”这样的句式写话。渗透习作中抓住人的外貌、神态、语言写,同时让学生了解,这节课只是初步学习的,今后的学习还要逐步深入学习积累材料的方法,写出更好的文章来。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简短篇九
首先我从课题入手,上课开始我就设计问题:同学们,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第一个印象是什么?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随即引出“鱼怎么会游到纸上?是真的游到了纸上吗?是谁让他游到了纸上?”让学生带着疑问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并进行探究。
我在教学过程中能把握文章重点,体现语言文字的训练,特别是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巧设导语,精讲点拨,引导学生在品句训练中逐步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体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从句子“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中的“游”字可以感受年轻人鱼画得很逼真;从“哟”字可以感受到小女孩的惊奇、惊喜。从“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从“老是、呆呆地、静静地”这几个词体会年轻人的专注。并从“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引导学生理解“一丝不苟、工笔细描”,体会年轻人画鱼时的神态、动作。并通过各种形式地朗读,让学生从语段中体会青年的专注。通过朗读,读出青年的专注,读出青年的投入,学生也体会到了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执著追求的品质,并受到感染。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师生间的配合比较默契,但整个课堂气氛感觉有点闷,师生之间有点拘谨,没能达到更好的活而和谐的境界。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简短篇十
学校要听老师的课,名日“考核课”,为了上好这节课,我选择了〈鱼游到了纸上〉一课。这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八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文章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劳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深。课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入神;二是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教学的难点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整堂课我主要是按照以下的思路展开教学的:
(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感知人物形象。我首先让学生自渎一遍课文,在学生自渎的基础上,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位聋哑青年的初步印象,初步感知人物的形象。
(2)细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品味语句,体会人物品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在课本上画出描写青年人观鱼、画鱼的语句,在读议中,通过对这些句子的理解,认识到聋哑青年勤奋专注、执著追求、做事一丝不苟的品质,进而启发学生从青年人身上学到了什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应该如何去做。
(3)美读课文,表达情感,积累运用语言。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采用指名读、教师范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通过朗读,从而加深了学生对青年人美好品质的认识。
反思:一节课下来,我有许多感想,虽然能根据教材的要求,能按自己预设的思路完成教学任务,但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对学生评价的语言欠缺,读中感悟落实不到位。同时也认识到,课堂教学中,教学机智十分重要。我们一直说:备课,最重要的是备学生。但是,我觉得,教师的备课,除了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备自己。因为,教师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者,必须准确地把握教材,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才能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设计精彩的课堂语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老师牵着走。同时,教师还要有收放自如的应变能力:当课堂中出现问题时,要及时解决,让课堂教学始终围绕一条主线,把教学目标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语文,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每一次的遗憾和失败,虽然让我心情沉重,但也让我在语文的教学之路中不断地看清自己的不足,带来思考。人,只有自省,才能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