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教学反思与评价(七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麻雀》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一
学习语言是语文的主要任务,也是这节课的重点之一。对于这些字词的体会,采用的方法就是在阅读中进行。不同词语用不同的方法,比如七嘴八舌这个词,我采用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七嘴八舌会说些什么,进而感受到七嘴八舌的意思,而这样的教学学生对七嘴八舌的意思也就不言而喻,这样,学生不仅知道词的意思,还知道这个词该用的场合。而妨碍这个词就更难理解,先让学生说说妨碍的近义词什么吗,然后用妨碍说句话,并且问学生做没做过妨碍别人的事,并相机进行教育,这样学生就知道妨碍的意思,并且知道自己不应该做妨碍别人的事情。在教学中,我始终把它放在语境中让学生读中体会,最后学生通过读懂得妨碍在句子中的意思是打扰,影响的意思。对于谴责一词,我则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谴责一词通过看图,深入理解谴责的含义。总之,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词语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轻松地学习语言。
另外我还抓住文中的空白处创设了两次说话的情境,一是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做过妨碍别人的事。另一处是小麻雀脱险后会说些什么。让学生在情境中发挥想像,运用语言,生发个性化的语言。
读是很好的阅读手段,语言的感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熏陶也是读出来的,教育论文《《 与众不同的麻雀》教学反思》。这节课中我把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前三个自然段的学习,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对话反复读文,在读中品味语言,在读中体会词语的意思,在读中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读出作者的情感,读出麻雀们对小麻雀的不理解与不赞同。再通过读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后四个自然的学习我也是通过引导读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意思。特别是重点难点的学习,我也是通过读来实现的。首先通过范读借助风声渲染气氛,让学生体会小麻雀的紧张,读懂麻雀们对那只小麻雀的歉意。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切身地体验到了危险,很自然地想到多亏有这只与众不同的麻雀救了大家,所以后面学生就说出对不起这只麻雀等话。这样通过自读自悟难点也自然就突破了。总之这节课我采用我多种不同方式的读,在读中求懂,在读中求会,在读中提高,在培养学生朗读方面。我深知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把句子读通、读顺,这是对全体学生的要求。在感悟课文部分,我采用以多种方式读,有全体学生在座位的练读、分角色朗读、深入理解情感的读等来感悟课文。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悟。这样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有感情的读,充分的与文本进行对话。
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多的缺点和不足,比如对于对话部分,我应该再多给学生一些充足的时间去感悟,去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进而会更好的抓住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在这部分重点内容的处理,我就有些过于着急了,没能让学生充分的理解感受。另外,学生对于这部分对话内容应该分角色朗读一下,而我在备课时时这样备的,然而课堂上却忘了这一环节,以至于对全篇内容都理解后,才进行了分角色读文。
一次历练,一次蜕变,希望自己能够在这样的活动中,让自己成长起来,也让自己能够真正的把教学落到实处,把课堂作为学生求知的主战场,真正的让学生在课堂收获更多。
《麻雀》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二
《麻雀》是一百多年前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这是一篇散文化小说、诗化小说,记叙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课文内容比较简单,如何在六年级上出深意是我所要思考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正如语文老师常说“要教会学生阅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新的阅读方法,这是阅读教学的主要路径。本节课我意在从三个环节指导阅读:1、看故事角色,梳理故事情节;2、靠近文章,仔细阅读原文,品尝原文的语言;3、拉开距离,看作者文集及写作背景,分析作者写作意图。
本节课的教学,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下面是对本堂课的简单小结:
一、通过猜测故事结局来梳理故事情节
教学伊始,我先出示麻雀以及相关文字,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觉得小麻雀是一只怎样的麻雀?从哪儿看出来的?通过交流,学生认识到:小麻雀是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是一只从树上摔下来的小麻雀;是一只无可奈何的小麻雀??这些内容都能从相关字词中找到,猎狗形象认识也采用这种方法。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两个角色的故事结局会怎样。引出下面环节现在如果故事增加角色,故事情节会怎样展开呢?课堂一开始我营造了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其和文本去对话,主动地去读书,专注地读,兴致勃勃地读。
这个环节效果是还没有充分调动学生氛围,学生对角色、情节的初体验不够。上这一个环节时在出示两个角色后我忘了两小步: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此时小麻雀和猎狗的现场氛围吗?假设你现在是猎狗或者麻雀你会怎么想?如果加上这两步,我想一开始孩子们就能被我带入角色的体验中,对于下文老麻雀的形象分析会更有利。
二、训练学生抓重点词语谈体会
这节课上我继续从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句子,结合重点词语谈体会来理解课文入手,逐步培养学生抓重点词体会感悟句意的能力。比如:我重点引导学生结合书上句子,理解老麻雀的形象,体会它面对猎狗时内心的怕与不怕,让老麻雀的形象丰满起来,也让学生学习借鉴作者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来描绘动物形象。这一部分的交流孩子们的表现不错,不光自己说,还能就同学的回答做出评价和补充。我相信,在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品词析句这方面的能力会逐步提高上来的。
这一个环节我在学生的回答后缺了一个总结,学生一开始的回答有点乱,需要我做一个梳理,这里如果我用句式“它怕,所以( );它不怕,所以( )”让学生填写并朗读,再引导到我的诗歌合作读,这样对比的手法更加鲜明,老麻雀的形象也会更深地烙在孩子们心里。
二、引导学生更准确地理解作品主题。
本课老麻雀全力保护小麻雀的爱子之情是令人震撼的,是学生看了课文后就能感受到的。这是老师不教也能理解的。作者仅仅是表现母爱的伟大吗?这个时候我引入作家资料,让学生结合整本书的内容更好把握课文主题,学生基本能说
出,弱小生命抗争恶劣环境的勇气和不屈服命运的战斗精神,引导我们尊重每一个生命,所有的生命都是美好而可爱的。这时我再提醒孩子们以后阅读节选的文章有必要联系整本书阅读,这样才能更好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总之,以上是自己对这一课教学的简单小结,还有许多问题存在,今后需要我不断探究不断改进。
《麻雀》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三
在同智共同体同课异构活动时,我执教了《麻雀》一文。《麻雀》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选读课文,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这篇文章及讲述了一只刚出生的小麻雀被一阵大风刮在地上,被猎狗发现,正当要被猎狗吃了的时候,老麻雀从高高的树上飞下来,不顾一切的保护自己的幼儿。
本课主要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老麻雀的爱子之情,感受母爱的无私伟大。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通过反复朗读感受爱的力量——比死或死亡的恐惧更强大。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麻雀的可爱、老麻雀的勇敢。
多媒体出示画面,播放音乐,让同学们说说看到了什么,由此感受麻雀一家人的温馨与幸福。然而这种安宁很快就要结束,一场灾难正悄悄逼近。由此导入课题。 “请打开课本168页——《麻雀》,齐读课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将面临什么危险。”学生们畅所欲言,然后安安安静静的书写课题,孩子们慢慢地走进去。这样以来,就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示: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有哪些角色?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在阅读过程中,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变化。
任务一有助于孩子整理整个文章的脉络,任务二便于把住文章的基调。
好文不厌百回读,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象,看看哪些地方感动了你,写下自己的感受。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班内汇报。并同时进行阅读指导,在读中感悟提升。
这是文章的重点,也是难点,要让学生通过品词酌句去了解老麻雀的救子心切,体会它的大义凌然,剖析它的奋不顾身。在这里我做了几个不同方式的处理 -----1、找出关键词,反复朗读,体会老麻雀的伟大。2、和老麻雀对话感受母爱的力量。3、变换角色,走进文本,身临其境,感受小麻雀的无奈、老麻雀的无畏,猎人的感动。最后让孩子们对麻雀***赞颂呼之欲出。
人文性的教育贯穿在整堂课中。最后通过《来自天堂的短信》故事的迁移,让学生从书中麻雀***爱联系到我们身边的母爱。特意选了《天空之城》这首歌做背景来渲染课堂气氛。这堂课上下来,学生能够体会到这强大的力量是母爱,重难点已经突破,并且能在我的引导下,感受到伟大的母爱,甚至感受到妈妈爱的无痕与无私。在指导朗读中,也基本能够以情促悟,以悟促读。每个环节也基本能准确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
但细细想来,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果能引导学生“从读悟写、读写结合”那就更好了。其实这篇文章练笔的点比较多,如写写生活中的母爱故事,再有就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从动作、神态、外形三方面把小麻雀描写具体的”,感悟写法,进行仿写练习,说说小狗向主人要吃的时的动作、神态、外形,进一步体会应用,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麻雀》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四
读了屠格涅夫的《麻雀》,我确实被老麻雀那种伟大的母爱精神所感动。我反复地思索着:小小的生灵竟然有人性之爱?!我选择了本课上研究课,就是因为感动。课堂伊始,从“课文动画,激情导入”到“初读课文,初步感知”到“细读感悟,合作探究”再到“精读课文,感悟思想”的每一个环节,无一不是为了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而设置的。在教学的同时,我注意体现以下两点:
过去在阅读教学中,长期存在烦琐的内容分析和千篇一律的教学程式。使语文教学的情趣淡漠了,形象破碎了,美感削弱了,特有的魅力坠失了……《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经过充分的朗读,获得了感知印象,并和已有的感知经验碰撞、接通,于是心有所悟,豁然开朗。由于语言文字隐喻性很强,许多词汇可意会不可言传,可体验而无法表达,有的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有的是“尽在不言中”。正是由于语言的模糊性,增强了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使符号化的文字被重新贯注了生命的血肉,抽象化了的概念重新赋予了生活的感性力量。
为了提高学生评议朗读的质量,教师应相机教给学生一些评议方法。比如:评议别人的朗读时,先评优点,再论不足;先看是否做到正确流利,再看感情处理;从整体效果到局部语句;先自己读一读,与他人比较后再作评议;根据语句的意义,评议朗读时轻重缓急、语气语调是否恰当;推敲重点语句,从而确定朗读时重音、停顿等是否合适,等等。掌握了评议的方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才会进一步得到提高。
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程标准》语)。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自由、愉悦、和谐的实践氛围,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多读、多动、多思、多说、多听,尽情舒展生命活力。
在教学《麻雀》一课中,从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到精读课文,理解课文,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我都引导学生自已读,自已学,自己汇报,自己评价,亲自参与学习实践活动。从找老麻雀、小麻雀、猎狗的特点,到发现老麻雀救小麻雀时的矛盾的表现,再到体会“一种强大的力量”。整个过程,老师仅仅起到点拨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麻雀》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五
《麻雀》出自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他以新颖的构思,精练、优美的语言文字,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文中通过对不同的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不仅刻画出小麻雀的弱小,猎狗的凶暴,“我”的同情怜爱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机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果敢形象——热情地歌颂了“亲子”“母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2.体会第4、5自然段中描写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引导学生“从读悟写、读写结合”。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第二单元关于“了解文章叙述的顺序”这个专题主要是了解写景文章是怎样按顺序描写变化的景物的。在此基础上学习叙述性文章常见的表达顺序——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
在学习课文过程中,不仅要学生了解叙述的顺序,还让学生按照课后题第二题的要求:根据所给的段意实际划分一下每部分的内容。这样做,不是把“分段”作为目的,而是把它作为训练手段,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叙述的,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方式。通过“从读悟写,读写结合”的训练,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学生在回答“课文写了几个主要角色?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两个问题后,再来概括“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2.鼓励学生“抓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时,我引导学生“抓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从“画出描写小麻雀的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入手,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悟。学生从“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体会到了小麻雀的稚嫩幼小,从“呆呆地”“无可奈何”拍打着小翅膀,体会到了小麻雀的可怜无助。
3.巧借学生的失误,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堂上,当一个学生说:“我认为小麻雀很调皮,因为它不在巢里好好待着”时,我并不急于表态,而是让其他同学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并说出理由。通过回答很自然地引出“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这一环境描写,从而为后面的它“从巢里掉下来的”推断提供依据,加深了课文内容的理解。
4.领悟写法进行仿写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在学生熟读、有感情地郎读描写小麻雀的句子后,让学生回答“作者是哪几方面把小麻雀描写具体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从动作、神态、外形三方面把小麻雀描写具体的”,感悟写法,进行仿写练习,说说小狗向主人要吃的时的动作、神态、外形,进一步体会应用,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的成功之处是:整节课,教师适时的引导、恰当的点拨,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自主探究、感悟理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平等、讨论交流充分体现了课堂的民主和谐,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轻松。
仿写一处,学生说得不够理想。如果我提供一些图片效果可能会好些。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通过初读课文,饱含情感,结合自己对老麻雀的认识,完成填空(任选一题):⑴()的老麻雀⑵老麻雀,()(答案:勇敢、令人尊敬;你真棒,我爱你……)接着精读(4—5自然段,体会情感:带着对老麻雀的敬佩之情,伴着音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4—5)段,并画出最使你感动的句子。然后通过对重点段落的教学,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最后课堂表演:《我来当小记者》,由学生扮演小记者、猎狗、老麻雀、小麻雀、作者;小作者即兴组织语言,采访猎狗、老麻雀、小麻雀、作者。
《麻雀》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六
会双脚行进跳和四散躲闪跑。
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商量表达表现的形式,大胆表演。
1、物质准备:老鹰头饰3个。
2、环境创设:在操场四角创设小麻雀的家,在操场中间放一些小石子当小麻雀的食物。
一、引题。
1、引导语:我们都是稻草人,把来吃粮食的麻雀都赶跑吧。
2、引导幼儿模仿稻草人,做挥、拍、摇等驱赶麻雀的动作。
二、介绍玩法。
选2~3名幼儿扮老鹰,其余幼儿扮小麻雀。"小麻雀"一边念儿歌"小麻雀"喳喳叫,能飞能跳真灵巧,来到草地把食找,、感受用常见物品制造声音的乐趣。老鹰来了快快跑,一边跳到草地上找食。当念到"快快跑"时,"老鹰"去捉"小麻雀","小麻雀"四散躲闪跑回家。待老鹰抓到4~5只"小麻雀"后,游戏重新开始。
三、交代规则。
"小麻雀"应边念儿歌边双脚跳。
四、放松活动。
"稻草人"自由表演,庆祝赶跑了麻雀,保护了粮食。
小班孩子喜欢各种动物,用动物作为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同时根据孩子们爱模仿的特点,本节课用麻雀妈妈这一角色带领小麻雀们学习本领,使幼儿更加形象、直观。
《麻雀》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七
《麻雀》一文记叙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本课教学主要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老麻雀的爱子之情。本节课的教学,有优点,也有不足的,简单小结如下:
我在这节课上从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句子,结合重点词语谈体会来理解课文入手,逐步培养学生抓重点词体会感悟句意的能力。比如:教学伊始,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觉得小麻雀是一只怎样的麻雀?从哪儿看出来的?让学生从书上找出相应的词语谈体会。通过读书,有学生认识到:小麻雀是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是一只从树上摔下来的小麻雀;是一只无可奈何的小麻雀……这些内容都能从书本上找到相应的词语,而后我在进行归纳整理,进行总结。以此来训练学生抓关键理解词句的能力。
在此之后,我又引导学生结合书上句子,理解猎狗的形象,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的做法。虽然,学生用找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理解体会还很生疏,但是,从这节课我能感受到学生进步的迹象,我相信,在进行一点时间的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会逐步提高上来的。
本课老麻雀全力保护小麻雀的爱子之情是令人震撼的。动物界能有如此令人敬佩的情感,我们人类则更应该拥有。在教学的最后,(在学生知道体会到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之后),引导学生找自己身边家人对自己的关爱,从而触动他们,让他们从文本中受到熏陶。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放手不够,学生的主体地位没能很好地体现出来,课堂气氛显得沉闷。在让学生体会老麻雀拯救小麻雀的做法这一教学环节时,由于学生自学体会时间不充裕,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所以学生在谈理解时,不够深入,气氛没有烘托起来,教师又过于急功近利,将学生应该自己体会的内容强硬的说出来,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被老师剥夺了,掩盖了学生的想法,代替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氛围很沉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大胆放手,体现教师主体作用,还学生主体地位。
以上是自己对这一课教学反思,今后会不断改进不足,让课堂更加和谐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