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反思(12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篇一
一、教学观念上的反思
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地执行教材或者教参上的观点,只是在简单的重复甚至照抄。学生也只是对教师的授课全盘照收,教师讲什么就是什么,教师说什么就听什么。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都没有自主性,没有对知识进行研究,课堂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要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合,不断思考教学目的、教具准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例如学习“应激性”概念时,我先做一个简单的小实验:用黑板擦敲打讲台桌发出声响,结果学生循声观望。这一情景引入后,我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很容易得出应激性概念,“声响”是刺激,“观望”是反应,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现象就是应激性。事实证明,这种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能将抽象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东西,比一味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
二、课堂教学进程反思
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包括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
课前反思就是指备课环节的反思,教师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要教而有思,思后有得。备课要有一定的预见性,这个预见性是建立在对教材和学生深刻了解的基础之上的。教师要深刻把握教材,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切实准确地确定一节课的教学深度、广度,才能确定重点、难点,才能合理安排时间并且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课中反思是在课堂中及时发现问题(包括一些意外生成)并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前反思的基础上,还要具备良好的应变调控能力,这种能力并不是先天具备,而是在无数次的教学实践中积累的。课中反思包括: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反思,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反思,对学生情感形成的反思。如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学生发现用毛细吸管不容易把滤液细线划细划匀,甚至有时还会把纸划破,此时笔者提问:“你能找到替换毛细吸管的更合适的划线工具或划线方法吗?能否用其它蔬菜代替菠菜?效果如何”?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课后反思是一种最为普遍的教学反思,也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渠道。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后,再一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式等进行剖析,进行思索和总结。这样使自己对课堂的教与学和得与失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对如何再教这部分内容做些思考,写出“再教设计”,从而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三、教学方法反思
现在的教学,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生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将自己作为一个教学参与的平等的首席。积极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多采用讨论式、引导式、过程式的教学。在学科内综合的教学中,可多采用引导式教学。例如,复习细胞分裂就可以采用引导式,什么是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有哪几种方式?每一种方式有何特点?细胞分裂对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有何意义?细胞分裂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何联系?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一步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串成链、连成网。在一些跨学科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热点的内容中可以多采用讨论式的教学。在探索性的实验教学中应多采用过程式的教学。不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我们都要把落脚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能力上。也就是说要以发展学生能力为基础来选择和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识图、实验设计和操作、求同存异思维等方面的能力的发展。因为这些能力在高考中常会考查到。
四、生物实验反思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是生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各地的会考、高考中纷纷加大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核。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步骤,到要学生改正实验错误、分析实验现象等。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加大了。因此,在教学中,要放开学生手脚,让学生在实验中亲自操作,积极动手、动脑,放开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使其真正掌握实验的每一步骤和基本方法,而不是在教师的一步一步指导下,照着教材依葫芦画瓢。同时应增加一些探索性的、开放性的实验,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动手操作,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篇二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新形势下,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思索的现实问题。
教学反思一:夯实基础,注重学科内的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近几年来高考试题加强能力测试,但不是说我们可以忽视和放松基本知识的教学,恰恰相反,生物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离开了知识的积累,能力是很难形成的。
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主体知识,注重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构建生物学知识的网络体系。在复习课中,不少教师喜欢用括号的形式把知识点的有关内容括起来,认为这就是知识网络,我认为那只是概括了一个知识点的内涵,是某个知识点或某方面知识的具体化而已。要把它扩展为一个知识网,应该是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尽量联系与此有关的知识点,并使它们有机地连成一体。例如,光合作用是一个知识点,它的内涵包括光合作用的概念、条件、场所、意义和过程、反应式等。把光合作用与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与呼吸作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水分代谢及矿质代谢(从光合作用的原料、酶的组成、atp的组成等方面看)等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才是一个知识网。这个网还可以进一步扩展与农业生产中作物增产、社会热点问题(如温室效应)等联系起来。
教学反思二:教学过程的反思。
新课标提倡;“探究式学习”。体现在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的训练;加强了对学生收集信息能力的要求;知识总量减少并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术的内容。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研究能力,有丰富的教学设计方案和知识储备,能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障碍,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确的评价。例如,在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内容时,教材中并没有指明细菌是如何转化的,转化的机制是什么。因此,教师备课时,在指明“该实验设计的原理,成功的关键之处”的基础上,应设计下列探究问题: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r型菌使被“杀死”的s型菌复活了,还是被“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种活性物质使得r型菌转变成s型菌呢?如果是后者,该活性物质又是什么呢?该活性物质又是如何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呢?教师在备课分析教材时,只有把这些探究问题设计出来,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运筹帷幄。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篇三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这节课位于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分子与细胞》(必修1)第2章2节,本节内容包括:氨基酸及其种类、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蛋白质的功能三部分,并且与以后涉及的载体蛋白、酶、抗体等知识紧密相关,同时也与《遗传与进化》(必修2)中基因表达的内容密切相关。因此,蛋白质的内容是学习高中生物课程其他模块的基础。本节内容是高中生物非常重要的一节,下面我将对本节第2课时进行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涉及到了有机化学的相关知识,所以了解学生的有机化学知识基础非常重要。而高一新生在初中没有学过有机化学的内容,高中化学还没进行到有机化学部分,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有机化学知识不足,要补充有机化学基本概念的讲解,避免学生不理解。其次,在教学时结合学生的认知,把人的躯干比作碳原子,两臂比作氨基(—nh2)和羧基(—cooh),双腿比作氢原子(—h),每个笑脸比作侧链基团(r基)进行了教学设计,由于侧链基团(r基)的不同从而区分不同的氨基酸,使学生很形象的理解了本节课的重点。又进行了让的学生手左手持印有(—cooh)的纸张,右手持印有(—nh2)的纸张,现场演示脱水缩合形成多肽的过程,同时结合ppt和板书,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很好的突破了本节的教学难点,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蛋白质功能部分考虑不足,以教师讲授为主,造成课堂中教师讲授时间过多,留给学生的时间过少。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较好,课堂气氛活跃,较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学习生物的兴趣,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也存在很多的不足,比如:在时间分配上,教材内容的处理上,板书设计上,学生模拟演示的指导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1、由于对时间把握不够准确,脱水缩合及相关计算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但是只用了约一半的时间,剩下蛋白质功能用了接近一半的时间,还有课堂练习时间较少。应该增加脱水缩合及相关计算部分的演示时间和讲解时间,增加课堂练习的时间,减少蛋白质功能所用的时间。
2、脱离课本,没有充分利用好课本资源,过于依赖多媒体和学生演示,没有指导学生回归课本,使整节课脱离了课本,不利于学生的课后复习。特别是蛋白质功能部分完全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蛋白质的功能,避免教师过多讲述。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一笔带过,没有进行总结归纳。
3、板书设计不够完善,没有完整地把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的相关计算公式总结归纳在黑板板书中,板书过于仓促,不够美观,而且同学进行演示在讲台上把板书遮住了,这是课前没有考虑到的地方。
4、没有充分发挥学生演示的作用,让学生扮演氨基酸进行脱水缩合的演示可以把抽象的过程形象生动化,但是参与演示学生太少无法形象地演示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应该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在课前用纸张黏贴好的多肽链,这样可以很直观的让学生体验到氨基酸种类、数目不同,排列顺序不同,空间结构不同是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甚至可以让全班每个小组的多肽链链接起来可以给学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1、如何让一节课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老师成为真正的引导者?
减少教师讲授时间,增加学生活动时间很容易做得到,但是这样学生就真的是有效的主体了吗,教师要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效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上一个高效的自主学习者呢。
2、如何合理使用多媒体、板书、教具演示等几种教学手段?
每种手段都它的优点和缺点,如何让这些手段可以在教学中互补又不相互冲突或重复是每个教师要考虑的现实问题。多媒体容量大,可以播放图片视频动画等,生动直观,但是一闪即过;板书容量小,但是直观条理,可以把整节课的内容条理展示,利于课堂小结;教具演示生动直观,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是课前需要大量的准备时间,可控性稍差。如何根据不同的课程选择不同的组合是值得深入细致思考的。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篇四
回顾本学期高三复习教学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复习方向:与高考命题思路及范围较好地保持了一致。体现在主干知识复习范围及深度及实验题型把握准确,复习知识内容有四分之三时间用到与高考试题接轨的方面。
二、复习的指导思想和依据:高考说明,生物学教学大纲,生物课程标准,高中生物必修、选修课本。
三、复习内容:
1、认真复习基础知识。生物知识能力的考查离不开基础知识,基础不牢,反应迟钝。复习中,把课本梳理一遍,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理解和掌握知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基本的实验原理、操作、设计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路。
2、系统整理所学知识。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认真分析做过的试卷及练习题,查找试题练习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对知识进行网络整理,建立起知识体系,通过比较、归纳、综合、分析等方法再现知识,让知识在大脑中形成联系,进一步督促学生去理解知识,加强审题,提高正确率,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3、精练精讲,注重解题策略。制定解题方案,明确解题思路。考试题目中,容易题、中等题占3/4,较难题仅占1/4,平时练好基本功,作好基本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基础好的同学,可做一些综合能力较强的题目,争取拿高分;基础较差的同学,以基本题目的练习为主,保证不丢基本分。领略解题技巧,寻求正确的解题策略。
4、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复习中应时刻关注学习社会、生活热点问题,寻找与生物知识的切入点,掌握好衔接,熟悉情景,在解题的时运用知识原理分析和解决新情景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人类基因组计划、生物芯片、生态农业、以及疯牛病、口蹄疫等。
四、复习策略:
1、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讨论,绝大多数的学生能迅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并且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
2、布置分层作业。老师在设计作业题时,应遵循“三性”即针对性、量力性和典型性的原则。针对性就是针对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选择那些学生易错而又能突出教学目标的题目;量力性就是作业题的难易度要适中,数量要适宜,估算过学生的努力,在规定时间内尚能完成,做到既不超量也不过少;典型性就是题目要有代表性和层次性,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搞死记硬背。
五、复习缺陷:
1、复习进度把握不准,速度较慢,导致与外校联考内容不统一,影响学生的成绩,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2、补缺补差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篇五
:分层教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实施分层教学不仅挑战教师的耐心、心理承受能力、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还挑战相关部门对学生和学校的评价方式。因此,要落实分层教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也要不断更新观念。
:高中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xx)12-0350-240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我校属于偏远地区学校,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学生个体间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逐渐增大。仍采用传统的“齐步走”方式进行授课,对班级内的中等生可能是适合的,但是会严重阻碍班内优生和后进生的发展。优秀生“吃不饱”,而后进生“吃不消”,结果导致尖子生冒不出,差生又跟不上。为落实我校“给每个学生以希望,让每一个体都发展”的办学理念,近几年来我校生物备课组尝试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经过几年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但是,分层教学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分层教学的基础,学生分层的客观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分层教学目标及其效果的实现。因此,实施分层教学前教师要充分掌握学情,不仅要记住所教的每位学生的姓名,还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和知识储备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更为合理的分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测试成绩等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每位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尤其是后进生,使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可见,要做好分层教学,教师就要投入更多的课余时间,付出更大的耐心,关注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多交流,和学生做朋友,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心理状况。
实施分层教学就要做好备课分层、授课分层、练习及作业分层,教师作为分层教学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新课改的精神,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对生物知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其次,分层备课是分层教学的前提,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以及高考大纲。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考纲的要求,结合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针对各个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进而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生物科学知识,又要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再次,授课分层是关键。实施分层授课,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对所授课程的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了如指掌,课堂教学中要落实好针对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很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够沉着应对由于分层教学而导致课堂上发生的突发事件。最后,分层练习要精心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练习,既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合”,又要有促优、补差性质的“分”,同一练习内容,可分层要求。既要有提升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也要有提升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适合中等水平学生的练习巩固题,还要有落实基础知识的简单练习,使各层次学生在课堂练习过程中都有事可做。可见,要实施分层教学,不仅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还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教师要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在备课上要多花时间,多下工夫,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实施分层教学首先要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知识储备以及学习潜力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分层。这种人为地把学生进行三六九等的划分,会让后进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造成学习上的消极态度。课堂分层授课,课后分层练习,会让部分学生感觉自己常常受到教师的冷落和歧视,得不到信任,久而久之,他们丧失了进取心和勇气,甚至自暴自弃,还有可能产生对优生的仇恨心理,对优生偶然一次失败,幸灾乐祸,甚至恶语中伤。优秀的“尖子生”课堂上反应速度快,理解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常会得到教师的信任,教师总认为他们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但是,笔者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优生把自己摆得过高,偏向对疑难问题的钻研,不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在解决较简单问题时“眼高手低”。可见,在分层教学中要实现各层次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还应积极组织各种能够促进学生团结、增强凝聚力的课外活动,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合作和交流的机会,淡化学生之间的排他心理。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实施分层评价就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给每个学生都提供表现自我,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体验学习生物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但是,高考制度作为教育评价方式的带头大哥,仍然是靠成绩说话,一考定终身,因此社会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仍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依据,最终学校也只能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业水平的主要依据。目前来说,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而得不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的认可,不能大范围推广。教师只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部分班级逐步尝试分层评价,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李朝晖.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教育,20xx(10).
[2]张孝军,李莉.论分层教学模式的负面影响[j].教学与管理,20xx(1).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篇六
近些天来,赵春玉校长给高二年级做了专项的教学辅导工作,另外还就育英高中的现状写了文章。通过学习并反思以往教学,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显的紧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希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教学在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方法的处理上,主要是突出教师的主体能力,没有很好的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考虑进去。我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教师教知识,一堂课下来,学生消化吸收的速度也慢。这样教学目标就很难在课堂中完成,重难点的不明确使学生学习被动,知识框架混乱。
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课本内容逐渐的浓缩为主要的知识点,思考,活动环节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这方面的处理上,为了完成任务,我没有很好的处理课本内容与活动环节的关系,生搬硬套的痕迹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成为课堂累赘。
因此,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评价。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在教学中,由于没有注重学生的层次性,以同样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不同学生的进步。同时,很多学生在课后仍然对一些基础知识不明确。
所以,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以书本知识为基础,认真构建知识框架,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对图形的分析上,学会读图,了解题目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课后及时辅导和解析,让他们更直接、更具体的接受知识。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篇七
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和进步的过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学生发展的意识,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对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的优化,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反思评价而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方案,树立学生的自信,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生物;教学;改革;反思
在当前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出现了“吃老本”的现象,课堂教学效率大受影响。众所周知,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和进步的过程,只有通过反思,结合教学实践而查找其中的不足,针对不足而思考相应的对策,这样才能构建出适合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模式,否则,举步不前只能让课堂一尘不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提倡反思性教学,立足教学实践,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通过反思而反观课堂教学,从中汲取经验,查找不足,从而更好地推进生物课堂教学改革。
教学理念是广大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目标指向,是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从高中生物教学来看,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以能让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为目的的,故而该观念落实到教学中就体现为以知识传授为主。而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这种观念指导下所培养的学生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要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而不能将生物课程限制在狭小的学科知识传授范围内,而要从学生发展角度来看待生物学科,要能从宏观层面去剖析生物学习对学生的发展作用。
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树立学生发展意识,首先要树立学生主体意识。传统生物教学以生物知识传授为主, 教师成为课堂的控制者,以讲授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在生物课程学习中较为被动。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就是要在课堂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课堂练习,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其次,要能摆脱升学率、优生率等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生物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生物素养培养,而这是建立在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故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还要注重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断发展。以概念教学为例,不仅要让全体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而掌握概念,还要让学生在了解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其内涵,然后应用概念去分析并解决问题。
教学流程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达成教学目标而安排教学内容的基本过程,在传统高中生物教学中,从始至终都是教师在讲,“一讲到底”的流程让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而新课程下的高中生物则提倡让学生主动参与,要注重以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问题而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活动,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指导,然后再辅以针对性的练习,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活动生物知识构建。反思教学流程的设计,以探究为主线,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这对提升生物教学效率意义重大。
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为例,以讲授的方式而让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较为困难,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基因在细胞中的位置,以教材中的插图为辅助,引导学生观看并分析配子的染色体与体细胞的染色体的区别,从而引入减数分裂的概念,在对减数分裂的概念探究中,引导小组学生围绕“对象”、“时期”、“特点”、“结果”而进行总结。以flash动画演示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引导小组学生分析精子形成过程中减数分裂的过程,从而引出精子形成的过程,然后再组织学生对精子形成过程进行探究。如此,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展开探究活动,而不是被动接受,其学习体验得到丰富,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学生对教师所采用的方法特别关注,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应用提问来启发学生,而一些教师则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活动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反思教学方法目的就是要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而对自己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需要而选择最优的方法用于教学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生物课堂教学。从当前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来看,以形象直观的手段而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具有较好作用,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
以概念教学为例,如果课堂中教师直接讲解概念,学生虽然能通过背诵的方式记住概念,但无法理解其内涵,应用也就较为困难,而如在教学中能以直观材料引入概念,然后再引导学生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剖析,辅以针对性练习就可较好地促进学生掌握概念。以《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中“杂交育种”的概念的探究,教师先以古代“选择育种”的方式作为铺垫引导学生分析其缺点,然后以幻灯出示案例,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如何才能得到矮秆抗病的优良品种并绘制育种过程的遗传图解,在次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杂交育种”的概念,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给予补充、点拨,然后再以袁隆平杂技水稻的案例说明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评价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很多教师都习惯了以成绩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而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从而让一些学生失去了学习自信。其实,课堂评价并不是要对学生做出“优”或“差”的评断,而是要以评价为手段,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取长补短。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反思评价,教师定要明确评价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而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然后展开评价。
如教学中将学生分为a、b、c 三层,然后再结合层次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等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如c 层学生基础较差,在预习中该类学生完成预习题只要达到60 分,教师就可给其加分,而b 层和a 层则要分别达到70 分和80 分才可加分。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得到教师的关注,其学习自信得到提升,学习会更加积极。
教学理念是教学实践的指导,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只有树立学生发展的意识,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通过对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的优化,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反思评价而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方案,树立学生的自信,这样才能让生物教学得到不断发展,学生也才能在这样的课堂中更好地构建生物知识,得到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1]吴全华.教师反思时认知冲突的生成途径[j].教师教育研究.20xx(04)
[2]张乐.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j].教育探索.20xx(05)
[3]石兆胜,刘力.如何实施反思性教学[j].当代教育科学.20xx(19)
[4]叶国坤.对反思型教师教育的认识与思考[j].教育探索.20xx(05)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篇八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质的运动、物质结构及变化、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同时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以技术应用广泛、知识创新快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不断的创新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作为一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牢牢把握“求实、进活、求新”的教学三原则,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
1扎实严谨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当扎扎实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需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生物概念规律的模糊感。在习题讲析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抽象生物情境,提出规律列式求解,做出结论并加以讨论等,做到解题过程步骤完整,推理严密。
2联系实际
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在课堂讲授中,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
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生物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方法科学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建立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的科学方法。
2灵活多变
在课堂讲授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生物问题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应当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
“求实、求活、求新”三原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有机的统一体。二者相辅相承,层层递进,求实是基础,求活是关键,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备扎实严谨的基础知识,才能转变成灵活的思维方法,最终表现出独特的创新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篇九
弹指间时光流逝,我又送走了一届毕业剩。回首过去一年的教学,有喜有忧,有可取之处,亦有不足的地方。
我所教的班级有150,也有平行班152。针对各班学生的特点,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自认为在以下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xx是新课程高考。研究新课程标准及湖南省命题思路十分重要。在复习中我以新课标为依据,集中精力,重点突破核心和主干知识。这样,在复习中就具有里很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高三的课堂教学既要源于教材,又要对教材资料进行调整拓展和深化。从往年的高考看,不管试题怎样变化,但考查的资料仍是书中基础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以教材为依据,抓住教材知识的主线,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类。对教辅资料则以合理应用,并再三强调学生不可陷入资料的提海而不顾教材的复习。
高三复习能够说是一个枯燥无味的过程。如果按照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可能走两个极端:一心走入高校大门而刻苦学习以苦为乐的学生;对前途感到迷茫对课堂教学感到厌烦而自暴自弃的学生。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不受学生欢迎的。因此,我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
专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学科内综合潜力行之有效的方法。针对各班学生基础不同的特点,我主要进行了以下专题训练:选取题专题。选取题是平行班学生得分的关键,进行这项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得分效率。图表曲线专题。图表曲线考查学生图文转换潜力,是学生的弱项。遗传变异专题。遗传变异既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难点,更是学生的难点。实验专题。包括实验题型的归纳讲解和生物学实验设计的讲解和分析及题型训练。
五调整学生复习心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高考是实力加心态加机遇的一次综合大演练。具备健康向上勇于进取自信自强的用心心态是搞好复习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考成功的关键。高三学生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和竟争压力,心理极其脆弱。如果教师处理不当,会对复习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要给学生更多的关爱和耐心,不能因为一次考试失误就打击漫骂。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篇十
高三新教材知识资料多,刚进入高三,知识突然增多,难度加大,学生会觉得不适应。学习的难度虽大,但是仍然注重考查基础知识,这时就应放慢教学速度,使学生在课堂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帮忙学生慢慢过渡,逐渐适应高三的生物学习。
要认真理解生物学的各个概念、定律。看书解决不了问题,实际上学生们对概念的要点一般都是清楚的,对概念还需要理解,要下工夫研究理解,不要搞题海。学生做题里面的错误一般都是概念的理解错误,或者理解错了,或者概念模糊,这样造成的错误是超多的,而且这些错误如果不去发现,不去真正的搞懂它,你会错很多次,而自己还不明白怎样错的,所以要弄清楚概念,要把概念搞清楚,错了一道题,要明白到底错在什么地方?是概念哪些地方理解的不到位,只有经过这样艰苦的思索的过程,才能有所提高。没有反复思考,对概念的理解就深入不进去。不要匆匆忙忙做题,对于典型的题目,过去高考代表性的题目要很好的思考,看看应用哪个概念以及规律?怎样用?只有这样才能把概念搞清楚。高三复习阶段切忌脱离课本,利用超多的参考书和练习册。教科书是最精练和全面的,对它要读熟、吃透
高三第一学期的教学任务主要是第三册书,但是高三的新教材知识是在高二知识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的一些深入的应用,从高考的最终任务出发,最好方法就是以旧代新,把高二两本教材的资料加进来,先复习,逐步深入,再引出高三教材的新知识,这样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帮忙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此外还应注意,此刻的学生,初中学习的生物知识所剩无几,高中课本对这些知识的涉及也很少,但是高考对知识的考查十分全面,复习时应有目的的把一些重要的初中知识整合到高中所学得知识中,帮忙学生全面的复习。
由于高三教材中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比较多,资料相比较较抽象,课堂教学中要把握住运用多媒体的过程,我针对教学的资料查阅了超多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按照自己的教学意图修改后,运用于课堂教学,例如框图,表格,图片,录像等媒体方式,能够把抽象的知识形象直观的呈现出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新知识,同时也节省了课堂写板书的时间。
近几年来,生物高考愈发注重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基因工程、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等。对于理论联系实际的考察也逐渐增多,例如:无土栽培与植物的矿质代谢、癌变与生物的变异、环境与生态学知识、光合作用与粮食增产等等。所以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去关心跟生物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并且学会将学到的生物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
连续几年的高考试题都十分强调考生的实验潜力。有的题目是改正错误的实验步骤、有的是要求设计实验步骤、有的要求预测实验结果或分析实验现象等。这些题目从方案到结果的分析都是开放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真正是在考潜力。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肯定不行;照着教材的实验设计依样画葫芦做实验也不行。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务必让学生真正弄懂实验原理,弄清实验中每一步设计的科学依据。要让学生掌握整个中学阶段生物学实验所涉及到的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如比较实验法、单因子实验法等。同时应增加一些探索性的、开放性的实验,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动手操作,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潜力。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篇十一
过去的生物教学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一为地完成大纲任务,这样的做法扼杀了学生创造力和学习积极性。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基础。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操作呢?
学生的情感一般来自于直接的体验,观察是最根本的。没有观察就没有感受,就不能表现出那么高的激情,就没有想参与的冲动,就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大胆创设观察的素材。学生不是封闭的个体,他们的认知、情感、价值观念需要相互的交流、相互促进、相互弥补,所以参与是教学的核心。身体活动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广泛提供活动的空间。有活动就有体验,体验是自然生成的,教师是无法代替的,所以必须以尊重学生为前提,鼓励学生有独特的见解,有规范的肢体表达。只有让学生去大胆的尝试,才会有亲身的体验,有了体验才会有新的追求,有了追求才会有创新。多方位的营造体验的氛围。
。
不要限制学生的想象和追求,充分了解学生,增加师生交流的频度,增进师生接触的密度,关注学生的需求,力争去满足她们,激励她们,帮助她们达到目标。
过去的教学是单一的信息交流,学生只有听教师的,现在主张信息的立体交叉,学生要全员的参与教学过程,老师是学生的朋友,学生也可以是老师的老师,平等互动的关系,促成了民主氛围,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谐、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真正接受到生物教学的全过程。
学生的学并不等于弱化教师的教,教师的主导,自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教师的指导、调控是让学生掌握技术、技能的前提,如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环节的展开,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评价的激励,这都应是教师主导的。
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场景、资源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愉快中得到真实的体验。
不讲学习形式不等于不渗透学习方法,只不过不是强加给学生的,给学生选择的权利,教师要引导学生怎样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自我生成生物学习的策略,这是学生自我建构的,符合生物教学规律的。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篇十二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能力为主要特征的高中新课实验在我们省开展已两年多了。怎样在新课程背景下上好高中生物课,我把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反思提出来与同行们商榷。
高中生物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包括三个必修模块、两个选修模块。选修模块是必修课程的拓展和延伸。在新的知识体系里,必修模块具有生物基础知识普及型,内容覆盖面广,知识延伸不深入的特点,很多知识的拓展留给选修模块来完成。
必修模块选择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必修模块对于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这3个模块的学习必须以必修模块的学习为基础。
面对生物知识模块的重新划分,刚接触新课程的我们,往往不能正视新的知识体系,总想增加一些教材拓展内容,造成了授课课时紧张,授课节奏加快。致使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接受和消化新的知识,从而不能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更谈不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为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的准备阶段,教师应认真学习动态的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新课程的理论与目标。深入研究教材,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在中学生物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前、后教学内容的联系,思考可以把教材分解为哪些部分和阶段,重点、难点是什么,各部分与阶段怎样联系与过渡,各部分的教学要求是什么,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反应和学习困难,哪些内容可以设计搭建出适合学生思维与能力发展的平台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灵活选择授课内容,从容地运用教材进行教学。
对学生的调查与分析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知识技能基础和学习动机,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习惯和一般特点,如感知特点、思维和认知风格、表象和记忆特点等。还要了解学生的态度特点、情感特点以及情感发展水平、情感需求、性格心理特点等非认知特点。
经过初中新课程洗礼的高一年新生,思维活跃,探究意识强,自我表现欲望高。然而,由于义务教育阶段知识要求层次较低,很多学生基础不够扎实,对有些学科知识只是似曾相识,但表达不清或不到位,特别是一些生物俗语、生物方程式模糊不清,一知半解。鉴于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继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弘扬学生的探究精神,激发他们相互交流以及师生交流的的热情,在教学设计上要重视生物观念和价值的教育,学习方式的引导;重视生物核心知识、技能、生物方法的教育;加强问题意识、分析探究能力、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如在设计选修本第三册中的“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时,本节课的第一部分内容是动物细胞融合,在必修1细胞膜的流动性时曾例举过人鼠细胞融合,学生容易理解。第二部分单克隆抗体是重点也是难点。我把制备原理和第一次筛选放在人鼠细胞融合后,单抗制备前,目的是分散难点。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选择亲本,细胞融合,进行筛选和培养。第二次筛选更难理解,而且教材上没有给出克隆化培养的具体过程,专门用一张幻灯片进行处理。最后小结时出示植物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达到教学目标。最后对单抗的制备过程总结出“五个二”。这种教法就是在分析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上设计出来的,既能顺利地引入新课,又能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教无定法,但教不可无法。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知识、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同时还要结校本条件进行教学。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对教材进行教学。这样在引领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在一定的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我们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巩固基础,提高学科基本素养,为今后进一步进行学科知识探究打好基础。因此,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习惯和一般特点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到,学生虽然有获取知识的热情,但是不能自觉地巩固知识,在学习中还缺乏主动记录一些自身或师生共同探讨总结出的相关知识,导致学过的知识遗忘率高。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在适当的时候提醒学生做好相关的记录,培养学生对活动内容的取舍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设计一些讨论的问题或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相关基础知识,为进一步深入探究打好基础。
教辅材料顾名思义就是用来辅助教师借助教材进行教学的,其中运用较多的是课后习题册。然而,现在很多教辅习题却只是旧教材的辅助书换了个封面就上市出售,如果学生用了这样的书就会在旧的知识体系里摸爬打滚。而学生在遇到现阶段没学过的内容就会拿来请教老师。如果有比较多的学生拿同样的问题来请教老师,刚从应试教学模式走出来的老师看到较多的学生在钻研一些跟高考要求有关的知识,有可能就会不自觉地用一定的时间来讲授,由于讲授的内容缺乏前后知识联系,授课时间短,教师讲不清透彻,学生也不能很好的领悟。居于此可以说,选错教辅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新课程实践的进程。因此,教师在选用教辅材料时应认真地对照新课标和本校所选用的教材进行选择,最好是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自行编制。我们学校是根据课标、教材和学生掌握的情况按“知识疏理、基础训练、能力拓展”三方面来编制习题的。实践证明,这样的习题有利于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学习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
结合研究性学习课进行教学要求教师要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及时地提炼些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让有兴趣的同学带着课题到课外进行自主探究,再带着探索成果到课堂展示给同学。使学生通过课题研究,发展多元、主动和创造性的思维,培养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团体协作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使之成为掌握生存常识和技能、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善于探索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人。前面提到的,在设计必修本第三册中的“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先在课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在课堂上将有关的资料与同学交流讨论。这样一方面能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又能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爱好和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热情,提高教学效益。
以上是我在高中新课程实践中的一些教学反思,可能是一孔之见,但愿能得到有志于钻研新课程高中生物教学的同行的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