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与评价(九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一
因为是自读课文,这篇课文我准备一个课时就完成,重点在让学生去感受课文,品读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多彩的生活,快乐的生活。首先,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们回忆前面所学的三课给他们的感受,把几篇课文能紧密联系,孩子们也都能回答出来,深深的让我感受到,自己在前面几节课的功夫没有白下。然后,透过一个问题,引出课题并板书,与前面的文章进行比较,发现课题的不同,区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并再次观察略读课文的特点,发现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并进行归纳总结。随之,引导学生利用学习提示学习课文。因此,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觉得槐乡的孩子真!让学生透过各种方式的读,谈自已读了课文后的的体会。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槐乡孩子的勤劳,对此学生感受最深,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点出来了。
由此可见,教学中也存在着些许不足,有待不断完善。
一、学生能够透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函,但总结的潜力不行,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是老师也直接参与指导方法,一步步引着走,属于半放半扶。随着学生学习潜力的提高,以后的略读课我会尝试更大程度地放手,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和学生一齐学习。
二、自读中给学生的要求还应更明确,帮忙学生养成会读书的好习惯。
三、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质疑,充分激发学习的兴趣与思维的空间,让其成为略读课文学习的主角。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二
记得那是第三周吧,听说校领导要来听我的推门课,因为我是新来的老师,所以我选取了第四课《槐乡的孩子》,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文字生动,字里行间处处洋溢清香,恰如文中槐米之香,丝丝缕缕,清淡不绝;意境之美,又如槐乡孩子们身上透现的勤劳、质朴、善良的品德之美。因为是自读课文,所以我准备一个课时就完成,重点在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感受课文,品读课文。
上课一开始,我从家乡的树引出槐树,从槐乡引出“橘乡”“鱼米之乡”。既理解“乡”,又扩充了生活积累。
课中,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槐花图片,意在让学生对槐米感兴趣的状况下,抱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去学习第二段槐米的作用,目的之二,是学习怎样仔细观察,有序表达。图文并茂,讲读结合。
在读到“八月,天多热。”这句话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想象在炎热的天气里各种事物的表现,自己在最炎热的时候的感受。透过调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既让他们体会到了槐乡孩子的辛劳,也让他们感受了那份快乐。
最精彩的环节是,读了课文后,我让孩子们谈谈对槐乡的孩子的印象。学生叽叽喳喳就说开了:很勤劳――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他们背着水葫芦,带着干粮,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上小山上了。天没亮,他们就去摘槐米了;很自立、自强――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持之以恒――只要是晴天,孩子们又将投入到火热的劳动;很勇敢――男孩敢爬那么高的树;懂合作――男孩子爬树削槐米,女孩子捡槐米;爱学习――透过劳动赚到钱就能够读书,他们努力劳动,就是为了能读上书……
最后我再拓展的环节问学生:“生活中,你从事过什么劳动,他们给你带来了什么收获和快乐?”学生的回答也十分精彩。
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源头活水不断;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显得厚重和丰富;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真正为学生所喜爱。这节课我觉得上的很简单愉快,我相信我的学生也会有如我一样的感觉。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三
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独学,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在此基础上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从文中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这时学生边自读边勾出描写槐乡孩子的词句后在小组内交流,为接下来的汇报打下了基础。班级大展示时学生的热情分外高涨,你问我答,相映成趣,在大家七嘴八舌的补充中弄清楚了文中难理解的词句。
一是抓住“槐树是一种怎样的树和槐米的用途?城里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见过槐树,因此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图文资料解决了学生在认知上的疑难点。然后在了解“槐米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这个问题时,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弄清“槐米”称谓的所指、由来、功用、槐乡孩子采集槐米的原因,在疏解课文的同时也就理解了全文的背景,在此基础上朗读,以声释情,传达出了孩子们对槐米的喜爱和自己采摘槐米换学费的自豪。
二是抓住“槐乡的孩子上学和我们现在上学有什么不同呢?”有的学生说槐乡的孩子采摘槐米自己挣钱交学费的事情;有的学生说出自己上学读书都是爸爸妈妈挣钱交学费。然后围绕这一问题深入的讨论,从而体味到槐乡的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以苦为乐的情怀。在感受槐乡的孩子劳动快乐的同时,也感受到他们收获的喜悦。
总之,在教学中一定要把学生放在首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自主地学习,积极思考问题,努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同时,还要抓住语文课与社会、人生相结合的特点,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四
《槐乡的孩子》是一篇略读课文,这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略读课文,如何让孩子区分略读课文和讲读课文的区别,真正让孩子们自己学习,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认真阅读导读,明确学习目标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让孩子认真阅读导读,用笔划出问题及要求。学生很快找到三个问题:⑴读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⑵和同学交流一些读后的感受。⑶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自学提示,落实学习任务
将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用自学提示的方式出示给学生,包括认字词、读句子、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等等,让学生自己找答案再逐一汇报。针对本课,我出示三个自学提示:⑴自由小声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随后老师通过出示词语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⑵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和同学讨论讨论。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可以先用填空式帮学生降低难度。⑶细细品读第三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孩子们采槐米的句子,并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联系全文想想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我抓住重点段落,重点句子来学习,条理很清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讲到槐乡的孩子顶着烈日,早出晚归,不怕辛苦地采摘槐米赚取学费时,我问道:“你们夏天是怎样过的呀?你们和他们比起来幸福多了,可你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了吗?有多少人,每天要妈妈守着才写作业?有多少人,还要妈妈帮着收拾书包,自己的事情都不会自己做?你们和槐乡的孩子比起来……那一刻,孩子们沉默了,有的低着头,有的眼睛里有泪花。此时的我,心里有些欣喜,看来课文对他们有所触动。
3.归纳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课文上完后,让学生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学习的?相信下一次略读课文孩子们上起来会更顺手。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五
教学情境一
师:孩子们,读了槐乡的孩子一文后,你觉得槐乡的孩子可爱吗?
生:可爱。
师:你从课文中那些地方的描写觉得槐乡的孩子可爱呢?请再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并用线把它们画出来……
接下来这个时间很长----教室里一片静寂。学生的反映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怎么办,情急之下,我突然意识到,因为我的一个“可爱”把同学们的思维限制住了。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可爱究竟可以怎么理解呢?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太抽象,太笼统。这个词语在稍大的孩子的理解可能会更宽泛一些?于是我灵机一动,马上改变教学语言。
教学情境二
问题改为:孩子们读了课文《槐乡的孩子》一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学生思考后就开始说
槐乡的孩子很勤劳,书中这样写到
槐乡的孩子,不问自己的父母要钱,会自立
槐乡的孩子很勇敢,你看男孩敢爬那么高的树
槐乡的孩子不怕热,起得早……
这是孩子们通过读课文,自己的独特感受。这个问题的设计,就很容易使孩子们思维活跃起来,显然课堂上一个关键的提问是整堂课取得成功的关键。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中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事实证明一个问题的两个问法导致不同的课堂情景和教学效果。这就告诉我们在新课改的形式下,我们要提高各种各样的技能.要和学生很好的互动和沟通,就要我们每一位教师认真搞好学习,学习各种各样的技能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发展学生的思维创新出发,那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变成精彩的课堂,自主,平等的课堂。让我们共同努力去认真,细致的去寻找那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六
《槐乡的孩子》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时尽量放手,多给学生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不论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是对语言体会和品味,都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
教学时,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什么样的课文是略读课文和怎样学习略读课文,使学生明确这一类课文的学习要求,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在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
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
第二个问题是重点,是一个统领全文内容的问题。通过学生充分的讨论与交流,使学生明确槐乡的孩子是可爱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这从对他们唱着欢乐的歌,满载而归,从他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课文中有关孩子们的劳动场面,写得欢快,轻松,活泼,一点不给人以辛苦,劳累的压抑之感,也说明了孩子们的以苦为乐。
学完课文后,我组织学生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所从事过的劳动,比如参加公益劳动,在家里帮助家长做家务。先想一想准备说哪方面的内容,想好以后,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并把它真实的记录下来。
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又练了笔,真是一箭双雕。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七
要向学生介绍什么样的课文是略读课文和怎样学习略读课文,使学生明确这一类课文的学习要求,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槐乡的孩子的快乐、勤劳。
掌握方法
心灵敞亮
合作交流
领悟文字
谈话导入
整体感知
二、过程与方法
三、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ppt《劳动最光荣》歌曲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你觉得什么事让你感到最开心,最快乐?
生:爸爸带我到深圳野生动物园去玩最开心。
生:爸爸妈妈带我到东部华侨城玩我最开心。
生:我过生日的时候最快乐。
师:真好!我们快乐的生活着。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认识一群孩子,去感受一下他们的快乐。(出示课题)
师: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生:什么是槐乡,(师正音槐字)
(出示课件:欣赏槐树)
(理解槐乡就是有很多槐树的乡村)(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课题4前面加了星号。
师:说对了,这篇课文和前面的三课不一样,前面三课是精读文章,这一课是略读课文,是让我们自己多读、多想、多发现(板书发现)、多表达。
[让学生主动去发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去构建知识体系,如: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读了课题,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发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咱们一起打开书本,让我们到《槐乡的孩子》这篇课文里去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生活,好吗?
生:(高兴地说)好!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生:(先独立识字、读课文,再合作检查)。
师:下面请几个同学分段读读课文,请别的同学当评委。
生:(分段读课文和评议,重点是生字和词语)。
师:通过读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槐树高大。槐花是淡黄色的,小花苞和米一样大小,叫槐米,清香好闻,可以做药。
生2:我知道了槐乡的孩子爱自己的家乡。
生3:我知道了槐乡的孩子爱劳动,自己挣钱交学费。
生4:我知道了槐乡的孩子生活得很快乐。
三、细读课文,合作交流
师:同学们读得真仔细,知道的东西真多。槐乡的孩子爱家乡、爱劳动,在劳动中得到了快乐。让我们再仔细读读课文,体会槐乡孩子的快乐。并把描写他们快乐的句子或段落作上记号,多读几遍。
生:(认真读课文、找句子、作记号)
师:谁能读读找出的句子和段落?
生1: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生2: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生3: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
米。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
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
鸭子。
……
师:你们能够读出槐乡孩子的那种快乐吗?
生:(高兴地说)能!
师:下面哪几个同学能用快乐的语气读出这几个句子呢?
生1: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师:从这一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甲:我体会到了孩子们起得早,当大人们生火做早饭的时候,他们已经唱着歌儿高高兴兴地回来了。
生乙:我体会到了孩子们很辛苦,但是他们以苦为乐。
生丙:我体会到了孩子们收获很大,非常高兴。
师:体会得深刻。谁还要演练?
男同学: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
女同学: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师:男女同学读得真好!你们从哪些词中感受到了他们的快乐?
生1:我从爬到树上,落下来感受到了快乐。
生2:我从上下飞舞着感受到了快乐。
生3:我从像觅食的小鸭子感受到了他们的快乐。
[课文对槐乡男孩、女孩采槐米劳作的情形写得非常细致,是课文精彩之笔,通过动作的实践体验和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调动了学生读悟的积极性。]
师:同学们找的句子都对,剩下的句子你们分组交流吧。
生:(学生分四人组交流)
师: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听出了槐乡孩子们生活的快乐。
[这一环节看似普通,先由学生读课文,找快乐,再进行四人小组的交流。但从学生的表现来看,教师确实恰到好处地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先独立自主地完成一项学习活动,接着允许他们去交流自己的想法,从中享受学习的愉悦。]
四、小结归纳,掌握方法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是怎样学习这篇略读课文的?
生1:我们先借助拼音和查字典读准字音。
生2:我们再根据课文前面的提示来边读边思考。
生3:我们最后和同学们互相讨论来解决疑难问题。
师:同学们说的方法都很好!老师还有一点要提醒你们,那就是要靠自己读,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尽量自我思考、自我质疑,力争自己做出新的发现。
五、联系实际,心灵敞亮
师:同学们,槐乡的孩子爱故乡、爱劳动。我们是城市的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大家讨论。
生:(讨论)。
师:谁愿意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生1:他们爱故乡,我们也要爱我们的第二个故乡——深圳。
生2:他们爱劳动,我们也要爱劳动。
生3:他们削槐米不怕热和累,我们在这么好的环境中学习更不怕累。
师:大家说得很好。你们参加过哪些劳动,有什么感受?
生1:我在家里整理房间。爸爸妈妈夸奖我做得好,所以,我觉得劳动是件快乐的事。
生2:我帮助生病的同学值日——擦窗户。我认识到了帮助有需要的人是一件快乐的事。
生3:我自己洗衣服,也感到快乐。
生4:我给家里人烧饭。
生5:……
师:你们真是爱劳动的孩子。快把自己劳动的经过或者劳动后的感受写下来。再和同学们交流吧。
生:(写作)。
师: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是一件快乐的事,劳动是一件光荣的事。让我们来唱一首歌吧!
师生:齐唱《劳动最光荣》。
[在学生对课文有较深入的理解后,让学生联系实际,可促使他们从文本与生活的结合上进一步加深感悟。通过多次对比,我们认识了槐乡的孩子,让学生畅谈劳动后的感受,懂得“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在学生心有悟而不能言或言不尽时,教师以简练的语言恰当地点示,学生也许瞬间会觉得心灵敞亮,精神得到一次升华。浸润内化语言、提升精神。]
整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从学生回答的效果和课堂的表现来看,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发展。本堂课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在教师的引导、鼓励,通过精美的课件,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生自主深入地读文本。“感人深者,莫先乎情。”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时时注意到学生的需要和渴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把学生当作主体,自然地流露出对学生的关爱。新时代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比较富裕,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怎样使现在的孩子们从小爱劳动,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呢?本课教学先通过自读课文,观看课件,认识槐乡的孩子爱劳动。再通过品读词句,来体会槐乡孩子们在劳动中感受到的快乐,最后通过说自己的实际劳动与感受、齐唱歌曲,得到情感升华。逐步完成“使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这一教学目标。这样设计非常合理。这堂课教师做到了少扶多放,突出重点、难点,围绕快乐进行讨论交流,先放手让学生找“槐乡孩子的快乐”,接着合作交流。整堂课思路清晰,上得轻松愉快。
课中,老师准备槐花图片,意在让学生对槐米感兴趣的情况下,抱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去学习第二段槐米的作用,并且结合学生在网上查找资料,大家来交流。这一环节的设计也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他们查找资料的兴趣。准确理解重点词、句子,教师借助生动的课件,重视引导学生理解、体味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作用,做到图文并茂,读解结合,从而引导学生产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重视从整体入手,读全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重视多种形式的读,有自由读、轻声读、分角色读,品味完重点句后指名读,师引读,齐读等。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第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设计上考虑多放手,自己去发现,最后得出了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先借助拼音和查字典读准字音,根据课文前面的提示来边读边思考,最后互相讨论来解决疑难问题。反思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合作交流学习,但有老师参与指导方法等,属于半放半扶。下次的略读课老师打算完全放手,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和学生一起学习,更能体现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新理念。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八
《槐乡的孩子》这篇略读课文,也是学生入学以来接触的第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说:这篇略读课文让我和学生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思考。因此,一节课下来,感想挺多的。
因为是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要求安排一个课时来完成,重点在于让学生去感受课文,品读课文。板书课题,与前面所学的文章进行对比,引导孩子发现课题的不同,区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再次观察略读课文的特点,发现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并进行归纳总结。随之,引导学生利用学习提示学习课文。因此,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槐乡的孩子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觉得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谈自己读了课文后的体会。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以及槐乡的孩子勤劳,对此学生感受最深。槐乡的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点出来了。
由此可见,教学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有待今后不断完善。
新课程理念当然是课堂上应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当然也是由此发展而来的。而刚刚由低年级才走入中年级的孩子,合作学习的能力、方法都不具备,在合作学习中,给一些学生提供了偷懒的机会。大多数学生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涵,但总结的能力不行;本节课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是老师也直接参与指导方法,一步一步引着走,属于半放半扶。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后的略读课我会尝试更大程度地放手,设计好问题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组织一起学习。
多给学生思考、质疑、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让其成为略读课文学习的主角。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九
《槐乡的孩子》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朴实、明快、带有浓浓乡土气息的语言,把本来辛苦的劳动描述得轻松快乐。体会文中一些词句的表达效果,让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曾听一位老师这样执教这篇课文──
学生读好课文后,老师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一个学生提出了关于词句的问题:月落柳梢是什么意思?
老师让这个孩子读出月落柳梢所在的句子:月落柳梢,劳累了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
老师说:联系下半句,你就知道月落柳梢是──
孩子回答:是晚上。略一沉吟,孩子又问:那为什么课文写月落柳梢,而不写晚上呢?
老师有备而来,惊喜地说:问题问得好!文中还有这类表示时间的词句,你们能找出来吗?
学生兴趣盎然地回到文中,很快找出了相关句子:他们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到小山上了。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
师:没等云雀开始歌唱黎明是──
生:清晨。黎明。
师: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是──
生:傍晚。傍晚时村里人开始做晚饭。
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
生:这样写,读者一读就知道是什么时候,具体生动。
(对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个问题以学生的回答语言更具体生动作了终结。接下来转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师:你还有不同的表示清晨中午晚上的词句吗?
生:烈日当头可以表示中午。
生:公鸡开始喔喔地歌唱表示黎明。
生:华灯初上夜幕降临太阳落山可表示傍晚。
师:你们积累的可真多。
本案例中教师语言文字训练的意识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课后我细细推敲,总感觉这一教学环节有些到喉不到肺。语言文字训练不能只是单纯地理解文本表面意思,而应该引导学生品出字里行间的精妙,品出字词背后的东西。要做到这一点,该架桥体验的要架桥体验,该点破的要点破,该讲解的要讲解。
傍晚夜晚黎明等仅仅是时间,而课文中月落柳梢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没等云雀开始歌唱黎明等既是对傍晚夜晚黎明这一时间概念的展示,也是对槐乡环境的诗意描绘早晨,云雀欢唱,歌声悠扬,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傍晚,缕缕炊烟袅袅升起,温馨的感觉跃然纸上;夜深了,明月皎皎,垂柳依依作者用图画式的语言写出了乡村的诗情画意,生活气息浓郁。这种诗意与孩子们以苦为乐的劳动互为衬托,给人以无限的美感和遐想。
而这位老师的教学,仅仅是把这些诗一般的语言替换成相对应的时间概念,句中的诗意孩子毫无所感,这样处理,实在是可惜了这些韵味无穷的句子。
对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的理解,老师只是以学生的一句语言生动优美来作结,我觉得这样是远远不够的。这是一种怎样的具体生动?学生不见得有多少感触。如果老师再引导学生往前走一步,把黎明傍晚夜深了替换到相应的句子中,让孩子们读一读,把替换后的句子和课文的原句比一比,让文中的描写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画面;如果学生的体验还不到位,教师还可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渲染,如:窗外,明月皎洁,垂柳依依,晚风轻拂,如水的月光透过窗户洒进屋子,温柔地抚摸着劳累了一天后刚刚进入梦乡的孩子,梦中的他们嘴角挂着甜甜的微笑相信这样一来,就能够达到文意兼得的效果,学生就能够沉潜到语言文字的深处,对为什么这样写的认识又往前走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