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水教案中班(八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水教案中班篇一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读读文中的小诗,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 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 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出示第7页彩图,让学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中。
6.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如:《梓童山的传说》等。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3.请学生听一段家乡的五音戏,并介绍五音戏的由来。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水教案中班篇二
1、 经历佷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保温杯的活动过程。
2、 经历研究哪种保温方式保温效果好的活动过程。
3、 能把知识融会贯通,尝试对科学现象人出解释。
:经历佷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保温杯的活动过程。
:经历研究哪种保温方式保温效果好的活动过程。
: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热水、温度计
1、今天老带来这么多杯子,知道这些杯子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
2、如果在杯中倒入同磁多的,相同温度的水,你们觉得哪个杯子中热水会凉得慢一些?
3、学生做出推测,并说出理由。
4、 观测实验,交流汇报:用手捂在不材料石子的杯壁上有什么不同的感觉?什么原因引起的?
5、 小结: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所以水温降得快;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水温降得慢。
1、偿们有什么好办法让杯中的热水凉得慢一些?
2、小组讨论:使热水凉得慢的办法。
3、小组交流,老师板书。
4、你们认为那种保温办法最好?
5、学生实验。引导学生注意倒水的时间,水的温度等变量要保持一致。
6、交流实验结果。
1、小组合作制作一只保温杯。
2、交流各组制作保温杯的方法。
3、评出最佳保温杯。
1、你们有办法让热水始终保持原来的温度吗?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保持热水原来温度的方法。
4、假如保温杯外的温度比里面水的温度高,热是怎么传递的?
5、小结:保温杯只能减缓物体温度的变化,而不能保持物体原来的温度不变。
水教案中班篇三
1、通过阅读和观看初步,了解水在大自然中的变化:水会变成云、雾、雨。
2、学念儿歌,学习表现象声词。
1、一本大书。
2、和幼儿人数一致的图画书。
3、图卡:云、雾、雨。
4、幼儿事先收集资料:大自然中的水还可以变成什么?
一、出示绘本图书《水会变哦》,回忆书名及一些水在生活中的变化。
请一名幼儿说说书得名称,水在生活中有哪些变化?
二、迁移幼儿生活经验,了解云、雾、雨及水和大自然的关系。
1、和幼儿讨论:天上的云、雾、雨是不是水变来的?怎么变的?幼儿可以根据经验来发表意见。
2、让幼儿观看视频,了解水如何变成云、雾、雨,根据所理解的内容大胆表达水是如何变成云、雾、雨的。
三.仔细阅读,整理幼儿对书中出现的经验提出问题。
1、雨下得太多成暴雨发生洪水了怎么办?
2、有重要的活动不想要下雨怎么办?(例如幼儿园运动会、奥运会)引导幼儿思考。
四、阅读全文
1、教师领读,幼儿跟读完成朗诵全文。
2、在朗读过程中,注意培养幼儿对作品中描写水变化的优美语言和重点语句的敏感。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来表现儿歌中的象声词:用轻声念淅沥淅沥表示下小雨了,大声念哗啦哗啦哗啦表示下大雨了。
水教案中班篇四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蒸馏水与天然水区别,会用简单的方法区分硬水与软水。
(2)观察和操作净化水的实验,通过与同学交流合作,了解净化水的一些基本方法,如沉淀、过滤、吸附、蒸馏,能把简单净化水的方法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设计并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2)通过对水净化过程的初步探究,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水污染的了解和对净化过程的参与,教育学生关心、爱护、珍惜水资源。
(2)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水净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感受化学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欲。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解决简单的水净化处理问题。
探究水净化的一般过程。
实验探究为主结合其他形式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置情景
导入课题
设问过渡
设问过渡
活动与探究
教师引导
学生动手
制作过滤器
学生讨论
设问过渡
活动与探究
预留问题
设问过渡
投影
设问过渡
活动与探究
阅读探究
预留问题
阅读探究
教师提问
投影练习
设问过渡
学生讨论
学生思考
学生深思
总结教育
布置作业
同学们,自然界的水是否都是无色无味,澄清透明呢?展示三杯水样:井水、河水、污水,请大家看一看。请前面的学生闻一闻自备的玉带河水,能否尝一尝,为什么?
我们怎样把这些浑浊的水变得较为纯净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下水净化的一般过程。投影课题。
同学们,你们家在没有用上自来水之前,饮用的是河水,还是井水?你们家是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对水进行简单净化的?
教师见机提问:
这些白色物质是否有净水作用呢?
同学们,我们如何把这些沉淀和水分开?请大家举出日常生活生产中把固体和液体分开的实例。教师先举例,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实例:用滤布把豆腐浆和豆腐渣分离;用沙层滤水等
(教师表扬学生,夸奖他们是生活有心人)
这些分开固体和液体的
实例,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倾听、总结
实验室通常用过滤装置(展示事物)把不溶于水的物质和水分开。
教师示范
投影:操作提示,并进行指导
同学们比较过滤前后的水,清澈程度如何?山泉水为何总是很澄清?
教师倾听
大家再闻一闻、看一看过滤后的水,和过滤前相比哪些性质基本无变化?
如何把水中的颜色、气味也除掉呢?
大家参看教材
p57~58
,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自制简易活性炭净水器
教师展示制作较好的简易净水器,表扬肯定学生。
请大家看一看,闻一闻滤后的水,和处理前有什么不同?
借助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课件投影),简介活性炭。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可以吸附掉水中一些溶解性的杂质。如:去色去嗅。
活性炭净水器的进水口为何在下面?
同学们知道我们所用的自来水的水源来自于何处?自来水厂是如何把浑浊的长江水净化为我们能饮用的自来水呢?
播放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影片。
经过上述处理过的水,澄清透明,比较洁净,是不是纯净物?
若水量不同,肥皂的量不同,现象又有何不同;用不同硬度的水洗衣服时,产生肥皂泡沫是否相同。
请同学们回忆日常生活,长时间烧开水的茶壶内壁有什么物质?这些物质如何形成?生活中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一杯是加明矾并过滤后的井水,一杯是纯净水,你能采取什么样的简单方法加以区分。
刚才经过静置沉淀、过滤、吸附这些操作净化后的水能否用作医疗上的注射用水?
在实验室,我们可以使用装置(投影蒸馏装置,并展示实物),采取蒸馏的方法制得净化程度较高的水
—
蒸馏水。请同学们说出蒸馏净水的原理,其中包含了水的哪些物态变化。
通过水的汽化和液化,可以使水得到较高程度的净化。事实上,得到净化程度较高的水的方法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上网,查资料等作一下了解。
同学们,我们要使被污染了的河水,得到初步净化,要经过哪些操作?
由此我们看到,若使污染的河水变得更清更蓝,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水的净化很复杂,洁净的水来之不易,我们要爱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我们都要为身边的水资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好。
社会调查:请同学们调查,了解当地政府采取了哪些举措来治理污染的水。
一位学生用透明的杯子盛接一瓶教室里的饮用纯净水,展示。大家看一看,该学生闻一闻,尝一尝。同学们说一说这种洁净的水的有关物
理性质。
学生回答:
井水、河水
……
加明矾
……
把明矾加入盛井水的杯中搅拌、静置,观察并记录现象,交流
……
(有白色物质生成)
阅读教材
p55
,回答。(明矾溶于水后形成的白色物质,能够吸附悬浮于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使它们从小颗粒变为大颗粒,从水中沉降出来。)
学生激烈讨论
……
学生甲:用漏勺子将煮熟的饺子和汤分开;学生已:用地漏盖子将固体垃圾和水分开
……
学生思考,归纳。
回答:都是用一种液体能通过,固体不能通过的物品,把固体和液体分开。
同桌之间合作,动手制作过滤器,并过滤加明矾静置后的井水。
学生回答:
过滤后的水较澄清。当山泉水通过山上的小石块、沙层时,小石块、沙层起到了过滤的作用。
学生回答:
仍有臭味、仍显黄色。
动手制作简易活性炭净水器,互相评价,取长补短。把过滤后的玉带河水通过简易净水器净化处理。
学生回答:
基本无气味,无颜色。
课后讨论探究,解答。
学生回答:长江水,东城河水
……
欣赏观看。看后简要说出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
两位学生分别用硬水(准备的井水),软水(教室里的纯净水)(用水槽盛装)加肥皂水洗涤毛巾(水量同,肥皂的量同),其他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
p56
内容回答。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
p54
内容,了解硬水有哪些危害。
思考,回答
……
思考,回答
……
不能,因为净化程度不高。
学生回答:汽化和液化。
学生集体回答
……
写调查报告。
通过熟悉的事物进入课题。
发挥学生的语言智能。
借助课件告知目标。
发挥学生运动智能。
发挥学生语言智能,
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迁移到课堂,以建构知识。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展现和发展学生运动、人际关系智能。
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并体现运动智能。
。通过评价他人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展现和发展自我认知智能。
拓展课堂知识,延伸课堂内涵。
通过影片,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比较实用的知识。
拓展课堂知识,延伸课堂内涵。
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能力,
借助熟悉的生活知识,学生自然得出结论,体现建构知识。
及时巩固,加深印象。
教育学生关心、爱护、珍惜水资源。
水教案中班篇五
1、利用不同的材料制造人工雨。
2、创造下雨情景,感受想像创造的乐趣。
1、提供一些供幼儿制造降雨的材料如:瓶盖有孔的可乐瓶、洒水瓶、树叶、奶粉勺、海绵、塑料袋、针筒等放在材料筐内。
2、“种子生长过程”的活动教具一套。
3、音乐《小手歌》、《小雨沙沙》、《大雨和小雨》。
4、室外有花园的场地,准备桌子、几盆清水,每人一块毛巾。
一、活动导入
1、音乐《小手歌》导入
2、出示活动教具
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在幼儿园的花园里藏着很多小的种子,瞧这里就有一颗小树的种子,种子们好像尝一尝春雨的味道,你们有没有办法把雨变出来呢?
3、幼儿讨论――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想象。
二、幼儿操作
1、初次探索
为幼儿提供洒水壶、瓶盖有孔的可乐瓶,让幼儿用这两种材料进行人工降雨。第一次操作,老师观察,不加使用上的指导,让幼儿独立自主完成装水、拧瓶盖、洒水的过程。提醒幼儿注意别把水洒在自己身上和小朋友的身上。
2、教师小结:
谁能告诉我,这两个宝贝为什么能把水变成雨?――瓶盖和上壶口有洞
出示活动教具,我们来看种子有什么变化?――发芽。
3、第二次探索
这一回在老师准备了很多不同的宝贝,你们还能把水变成雨吗吗?(材料针筒管、树叶、海绵、塑料袋、奶粉勺)请你们自己选择几种不同的宝贝用不同的方法来变雨。教师巡回观察,对能力较弱的幼儿给予恰当的指导,仍然提醒幼儿别把水弄到自己和他人的身上。
4、出示活动教具
教师小结:快来看,小芽发生了什么变化?――变成了小树。多亏小朋友把水变成了雨小芽才能长大,谁愿意介绍一下你是用什么宝贝把水变成雨的?
(1) 针筒小雨,用针筒抽水,然后把针管往前推就下雨啦;
(2) 树叶雨,用树叶舀水,向上一洒就有雨啦;
(3) 海绵雨,把海绵放在水里,然后拿出来一挤,就下雨啦;
(4) 塑料袋雨,用塑料袋装水,然后拉出来就下雨啦。
(5) 勺子雨,用勺子舀水,向往下一洒就有雨啦。(下面有小孔,我们拿着也会下雨);
5、第三次探索
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些工具也能把水变成雨?你们觉得小手可以吗?
请幼儿用自己的小手变出大雨和小雨。
6、出示活动教具
教师小结:小树又长大啦!变成了大树。谁来告诉我,你是怎样用小手变雨的。
(用小手舀一把水洒洒是小雨,捧一捧水淋下来就大雨了。)
三、放松活动
音乐《大雨和小雨》,幼儿尝试用肢体动作自由展现下雨的样子。
水教案中班篇六
1、感知水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懂得水的宝贵。
2、能积极设想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并乐意参与保护水资源的行动。
水的教学课件,一瓶干净的水和一瓶污水。
1、(师放有流水声音的课件)听!什么声音?生:答。
你知道水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水还有什么用处?幼儿回答后教师放幻灯片。(课件展示水的作用有饮水,灌溉,灭火,染布等)水的作用大不大?
小结:我们人不能没有水,动物不能没有水,植物也不能没有水,水的用处真大呀?
2、那如果我们生活中没有水会怎么样?(幼儿回答)
课件展示没有水的后果。再次总结不能没有水。
1、(拿出玻璃瓶中的污水)老师手里拿的这瓶水,就是在离我们幼儿园不远的小河里取来的。这水怎么样?这里的水能不能喝?如果人喝了会怎样?动物、植物喝了会怎样?你知道污水是怎样形成的吗?
2、这么脏的河水你喜不喜欢它?(听)脏水河知道自己不能为人类和动、植物做事情了,很伤心,她说她有一肚子的委屈想说给咱们班的小朋友听,那咱们就一起来听一听吧!(放课件:《小河的自述》)
(录像中小河自述自己曾经是一条美丽的人见人爱的小河,但是人们不爱惜她,象她的身体里排放污水、仍垃圾,结果使她变得又脏又臭,她非常难过,希望有人能帮助她?可是谁能帮助她呢?)
3、提问:小河有什么委屈?那她以前是什么样的?她现在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小河最后一句话是怎么说的?你们愿意帮助她吗?怎样帮助她?
我们除了要爱护小河,还有节约用水,小朋友你们能想到哪些节约用水的办法呢?
生:答。 教师总结。
我们小朋友想到了这么多办法,但是我们身边的人不知道怎么办呢?把自己的办法告诉身边的人,让大家都知道要节约用水、保护水,好不好?我们就先来把自己的办法告诉我们班的其他小朋友和老师。
水教案中班篇七
1.通过观察和分析数据说出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
2.通过尝试解读数据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比较法进行探究的能力。
3.分析资料,并能举例说出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加强对有限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1.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
2.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3.解读实验数据的技能训练。
学生准备:多种新鲜的蔬菜水果、计算器、水彩笔、多种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测干小麦种子含水实验装置、多种图片资料、制作cai课件。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方案一:在教师诗般的语言中想像大海、江河、雨雪、绿茵、麦浪,联想到水是生命之源,以此进入情境。
方案二:观看录像,展开联想,进入情境。以抒情的语言激发学生情感,进入情境。
播放录像。
方案一:四人小组合作,针对课题内容写出1~2个想探究的问题,实物投影上展示。
方案二:针对课题内容和课前准备,举手提问1~2个想探究的问题。巡视、指导,参与讨论,点拨引导。
聆听,鼓励学生大胆表明观点,点拨引导。三、进行新课:
1.水在绿色植物体中的分布。方案一:四人小组合作,动手试从果菜中找到水,全班交流,设计验证干小麦种子是否含水实验方案,分组实验。方案二:动手试从果菜中找到水,设计方案,观察教师演示实验。
强调实验位意事项。 演示实验,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2.水在绿色植物体中的含量。
方案一:观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方案二:课前收集有关资料,交流探讨。
出示ca1,指导分析。
对不同意见进行补充和交流。3.水对绿色植物生活的重要作用。
方案一:四人合作,联系生活,调动经验储备,讨论交流,相互补充。
方案二:根据提示,深层挖掘内涵。
指导、点拨、归纳。
出示cai进行提示。
方案一:独立计算和画出直方图,实物投影展示,全班交流,谈启发。
方案二:四人小组合作计算和画直方图,组间交流点评,谈启发。提出要求,巡视、指导。
指导分工,控制时间。
方案一:展示课前收集过的有关图片资料,阐述观点。
方案二: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分析出水的分布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实物投影展示,对学生的课前活动进行鼓励性评判。
出示ca1,点评。分析李白诗句。
方案一:四人小组合作,分析交流,找出诗中的缺憾,并谈从中所受的启发。
方案二:观察分析,找出诗中的缺憾,发出节水倡议。巡视、点评。出示cai提示,补充,点评,情感教育。
水教案中班篇八
[生]乘积等于1×10-14
[师]溶液的酸碱性由什么决定?
[生]由h+和oh-浓度的相对大小决定。
[引入新课]既然溶液中h+和oh-浓度的乘积为一常数,那么只要我们知道溶液中的h+或oh-浓度,就会知道溶液显酸性还是显碱性,如某溶液中h+浓度为1×10-9moll-1,我们一看就知道该溶液显碱性,但对于很稀的溶液,离子浓度小,用h+或oh-浓度来表示其酸碱性很不方便,因此,在化学上常用p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我们这节课就学习ph的有关计算。
[师]我们已经知道,ph=7时溶液呈中性,ph>7溶液显碱性,ph<7溶液显酸性,那么ph与溶液中h+浓度有何关系呢?规定,溶液的ph等于h+浓度的负对数。
[板书]ph=-lg{c(h+)}
[讲述并板书]若某溶液c(h+)=m×10-nmoll-1,那么,该溶液的ph=n-lgm
[师]请同学们根据ph的计算方法填写下表。
[投影]
c(h+) moll-1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0-10 10-11 10-12 10-13 10-14
ph
[学生填完后,指定学生汇报结果,最后得出下列结论]
c(h+) moll-1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0-10 10-11 10-12 10-13 10-14
ph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酸碱性
—————酸性减弱 中性—————碱性增强
[问]在上表中,c(h+)=10-3moll-1的溶液中c(oh-)等于多少?
[生]10-11moll-1
[师]你是怎样求出来的?
[生]用水的离子积除以c(h+)。
[师]请同学们做以下练习。
[投影]1.求0.05 moll-1的h2so4溶液的ph。
2.求0.5 moll-1的ba(oh)2溶液的h+浓度及ph
[指定两个学生板演]
=1 2.c(h+)= =10-14(moll-1),ph=14
[师]如果我们已知某溶液的ph,怎样求该溶液的h+或oh-浓度呢?下面我们看一道题。
[投影][例]:计算ph=2的h2so4溶液中浓度及溶液中oh-浓度。
[问]根据ph的计算公式,可推出由ph计算溶液h+浓度的公式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c(h+)=10-ph
[师]下面我们来算一下这道题。
[副板书]解:c(h+)=10-2moll-1
[以下师生边分析边板书]
因为1 mol h2so4电离出2 mol h+,所以c(h2so4)= c(h+)=0.5×10-2moll-1=5×10-3moll-1
因为c(oh-)= ,所以c(oh-)=
[师]请同学们自己完成以下练习:
[投影]求ph=9的naoh溶液中的c(oh-)及由水电离出的c(oh-)水。
答案c(oh-)=10-5 moll-1 c(oh-)水=10-9 moll-1
[问题探究]已知100℃时,纯水的离子积为1×10-12,此时纯水的ph等于多少?呈酸性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答案]此时纯水中的但并不呈酸性,而是中性,。因为此时水中的c(h+)=c(oh-)=10-6 moll-1,和h+和oh-的浓度相等,所以水仍是中性的
[师]那么请同学们计算一下,100℃时,ph=7的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的?
[生]因为100℃时,ph=6的溶液是中性的,ph>6的溶液中, c(oh-)> c(oh+),因而ph=7的溶液碱性的.
[总结]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在常温下,才能说ph=7的溶液显中性,温度改变时,中性溶液的ph可能大于7,也可能小于7。
[师]下面我们看一看溶液在稀释时ph有何变化。
[板书]①溶液稀释后ph的计算
[投影]1.常温下,取0.1 ml 0.5 moll-1的硫酸,稀释成100 ml的溶液,求稀释后溶液的ph。
[师]请同学们先求一下稀释前溶液的ph。
[学生计算后回答]ph=0。
[师]稀释后h+的物质的量是否改变?
[生]不变。
[师]请同学们算一下稀释后溶液的ph。
[一个学生板演]
c(h+)= =1×10-3 moll-1
ph=-lg1×10-3=3
[师]碱稀释后如何求溶液的ph呢?下面我们再做一道题。
[投影]=13的naoh溶液稀释1000倍,求稀释后溶液的ph。
[师]ph=13的naoh溶液中c(h+)和c(oh-)分别为多少?
[生]c(h+)为10-13 moll-1,c(oh-)为10-1 moll-1。
[师]naoh溶液中的h+来源于什么?oh-主要来源于什么?
[生]h+来自水的电离,而oh-主要来自naoh的电离。
[讲述]naoh溶液稀释时,由于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所以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也有很大变化,但由naoh电离出的oh-的物质的量是不变的,所以稀释时溶液中oh-的物质的量几乎不变(由水电离出的oh-可忽略不计)。在计算碱溶液稀释后的ph时,必须先求出稀释后溶液中的oh-浓度,再求出h+,然后再求溶液的ph。下面我们做一下第2题。[以下边分析边板书]
解:ph=13的naoh溶液中c(oh-)= =10-1 moll-1,稀释1000倍后,c(oh-)= =10-4 moll-1,所以c(h+)= =10-10moll-1
ph=-lg10-10=10
[投影练习]
1.常温下,将0.05 ml 1 moll-1的盐酸滴加到50 ml纯水中,求此溶液的ph。
=10的naoh加水稀释至原来的100倍,求稀释后溶液的ph。
答案:=3 =8
[师]如将ph为5的hcl溶液稀释1000倍,溶液的ph为多少?
[生甲]ph=8
[生乙]ph接近于7但比7小。
[师]酸稀释后可能变成碱吗?
[生]不能。
[师]所以甲的回答是错误的。[讲述]在上述的几道题中,实际上我们都忽略了水的电离。但当溶液很稀,由溶质电离出的h+或oh-浓度接近10-7 moll-1时,水的电离是不能忽略的,忽略水的电离,会引起很大误差。下面我们共同计算ph=5的hcl溶液稀释1000倍后的ph.
[副板书]
解:设ph=5的hcl取1体积,水取999体积。
则稀释后:c(h+)= ≈1.1×10-7moll-1
ph=7-lg1.1<7
[师]同学们从以上的几道例题可以找出溶液稀释时ph的计算规律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
=n的强酸稀释10m倍,稀释后ph=n+m;
=n的强碱稀释10m倍,稀释后ph=n-m;
c.若按上述公式算出的ph改变了溶液本身的性质,则稀释后ph一定接近7,酸略小于7,碱略大于7。
[师]下面我们再讨论溶液混合时ph的计算方法。
[板书]②溶液混合后ph的计算
[投影]1.将ph=8和ph=10的两种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c(h+)最接近( )
a. ×(10-8+10-10) moll-1
b.(10-8+10-10) moll-1
c.(1×10-4+5×10-10) moll-1
d.2×10-10 moll-1
[分析]两种性质相同的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浓度可根据溶质和溶液体积分别相加后,再重新求解,要求碱溶液的ph,必须先求混合液oh-浓度。
[副板书]解:因为ph=8,所以c(h+)=10-8 moll-1
则c(oh-)= =10-6 moll-1
又因为ph=10,所以c(h+)=10-10 moll-1
则c(oh-)= =10-4 moll-1
等体积混合后:
c(oh-)= ≈ ×10-4 moll-所以c(h+)= =2×10-10 moll-1
所以答案为d。
[投影]2.常温下,ph=4的hcl和ph=10的naoh等体积混合,求混合液的ph。
[启发学生思考]酸的c(h+)和碱的c(oh-)分别为多少?盐酸和naoh以等物质的量反应后生成什么?
[结论]混合液ph=7。
[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ph=5的盐酸和ph=10的naoh等体积混合溶液显什么性?
ph=3的盐酸与ph=10的naoh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什么性?你从中可找到什么规律?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
强酸和强碱等体积混合
[讲述]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了ph的计算方法,从ph的取值范围我们可以看出,当h+或oh-浓度大于1 moll-1时,用ph表示溶液酸碱性并不简便,此时ph会出现负值,因此,对于c(h+)或c(oh-)大于1 moll-1的溶液,直接用h+或oh-浓度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
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溶液的ph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是综合科目考试的热点,下面请同学们讨论以下两题:
[投影]1.人体血液的ph保持在7.35~7.45,适量的co2可维持这个ph变化范围,可用以下化学方程式表示:h2o+co2 h2co3 h++hco 。又知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体积分数约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快而且太深的呼吸可以导致碱中毒。(ph过高)
b.太快而且太深的呼吸可导致酸中毒。(ph过低)
c.太浅的呼吸可导致酸中毒。(ph过低)
d.太浅的呼吸可导致碱中毒。(ph过高)
答案:ac
2.生物上经常提到缓冲溶液,向缓冲溶液中加少量酸或少量碱,ph几乎不变。举例说明生物上常见的缓冲溶液加酸或加碱时ph几乎不变的原因。
答案:常见的缓冲溶液:①na2co3与nahco3 ②nah2po4与na2hpo4 ③nh4cl与nh3h2o等。
以nh4cl与nh3h2o为例说明:在nh4cl与nh3h2o的混合溶液中,nh4cl====nh +cl-,nh3h2o nh +oh-,加酸时nh3h2o电离出的oh-中和了加进去的h+,使nh3h2o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溶液ph几乎不变。加碱时,溶液中的nh 与oh-结合,生成nh3h2o,使溶液ph几乎不变。
●板书设计
2.溶液的ph
ph=-lg{c(h+)}
若c(h+)=m×10-nmoll-1,则ph=n-lgm
①溶液稀释后ph的计算
=n的强酸稀释10m倍,稀释后ph=n+m;
=n的强碱稀释10m倍,稀释后ph=n-m;
c.若按上述公式算出的ph改变了溶液本身的性质,则稀释后ph一定接近7,酸略小于7,碱略大于7。
②溶液混合后ph的计算
强酸、强碱等体积混合
本节的重点是溶液ph的计算,但在给出ph的计算公式之后,求出h+浓度,再代入公式求ph学生是很容易掌握的。本节课在教学中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在使学生掌握ph的简单计算的同时理解以下几个问题:①ph≠7 的溶液不一定不是中性的;②要计算碱的混合液的ph,必须先求oh-浓度,再求h+浓度,最后再求ph;③溶液稀释,混合时ph的计算规律。从而使学生从更深更广的角度认识ph。
1.某溶液在25℃时由水电离出的h+的浓度为1×10-12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hs-、hpo 等离子在该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b.该溶液的ph可能为2
c.向该溶液中加入铝片后,一定能生成h2
d.若该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它一定是酸或者是碱
解答提示:“由水分子电离出的h+浓度为1×10-12 moll-1,这是水的电离平衡被抑制的结果。抑制水电离的物质,可能是naoh等碱,也可能是hcl等非强氧化性酸,还可能是hno3这样的强氧化性酸,另外也可能是nahso4这样的盐。”
答案:ab
2.25℃,naoh溶液ph为a,某酸溶液ph为b,a + b=14, a≥11,将两种溶液按等体积混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混合溶液的ph必定为7
b.混合溶液ph≤7
c.向混合溶液中加入cl2溶液,可能生成mg(oh)2沉淀
d.混合溶液中可能有两种溶液
解答提示:酸溶液中的酸可能是强酸,也可能是弱酸
答案:bd[
3.在25℃时,若10体积的强酸溶液与1体积的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之前,该强酸溶液的ph与强碱溶液的'ph之和应满足的关系是( )
答案:ph酸+ ph碱=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