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植树问题教案及设计意图(14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植树问题教案及设计意图篇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的规律。
2、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分析具体的数学问题。
3、经历数学问题的探究过程,体验用不同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
4、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但是,这个内容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特别是中下的学生。因此,在这基础之上,要让学生借助围棋盘,动手摆一摆,通过小组合作来一起探讨封闭曲线中的植树问题。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总结规律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投影仪,每小组一副围棋。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创设情境教师投影出示教材第120页例3情境图。
教师:图上两位小朋友在干什么?(下围棋)
你对围棋有哪些了解?
师:在这小小的围棋盘下可有不少数学问题呢!
板书课题:
让学生畅所欲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教师投影出示围棋盘。
师:在围棋盘上一个点可以放一个子。
(2)出示例3。
围棋盘的最外层每边能放19个棋子。最外层一共可以摆多少个棋子?
师:同学们算得都正确。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围棋盘最外层摆的棋子数等于最外层每两个棋子间的间隔数。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动手在围棋盘上摆一摆,数一数,小组合作探究。
(3)学生汇报。
通过动手摆,认真的观察判断,分析比较,从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动手能力。
三、反馈应用
(1)教材第121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投影出示情境画面,出示第1题。
(2)教材第121页“做一做”第2题。
①讨论:可以怎么摆放?
②最少需要多少盆花?
(3)教材第121页“做一做”第3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汇报。
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然后教师指名汇报,全班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二)
a.19×2+17×2=72(个)
(19+17)×2=72(个)
b.18×4=72(个)
c.17×4+4=72(个)
封闭图形:植树棵数=间隔数
植树问题教案及设计意图篇二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
:
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一端要种、两端不种三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课前谈话:
今天来这里上课,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老师挺高兴的,这么多人,正好做一个公益宣传,请看--
春天,是植树的最佳时间,在座各位朋友,同学,为了我们地球生命,给这些孩子们一个健康的环境,请爱护树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多多种树!支持的,鼓鼓掌!谢谢!
1、揭示课题(2分钟)
师:你们觉得种树与数学有联系吗?
生:间隔,米数等等问题。
师:种树与数学之间确实有联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在种树问题上研究数学。(课件出示课题:植树问题)
2、出示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同学们在全长1000米的小路一旁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理解信息(2分钟)
师:能看懂吗?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生:全长100米,每隔5米等等
师: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两棵树之间的“间隔”;
师:“间隔”这个词听过吗?能举几个例子吗?
比如同学之间,手指之间......都可以看作是间隔。
师:两端要种什么意思?
生:头和尾各要种一棵。
2、形成猜想(1分钟)
师:如果,把这条路的一旁看成一条线段的话,猜猜看,需要几棵树?看谁想得快!
生1:200
生2:201
生3:202
师:三个猜想答案,到底哪个答案才是对的?我们有什么办法知道?
生:验证。
3、化繁为简(4分钟)
师:是的,可以画图,模拟种一种,数一数,就能知道正确的答案了。
师:(课件演示)请看,用这条线段表示这条路。“两端要种”,先在开头种上一棵,然后每隔5米种一棵......大家看,种了多少米了?生:35米
师:才种了35米,一共要种多少米?
生:1000米。
师:这样一棵一棵,一直种到1000米?!同学们,你有什么想法?
生:太累了,太麻烦了,太浪费时间了。
师:英雄所见略同,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方法是对的,但确实太麻烦了。其实,像这样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大家想知道吗?
生:想
师:这种方法就是: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课件出示:研究方法:复杂问题--简单问题--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3、举例验证(5分钟)
师:比如:1000米的路太长了,我们可以先在短一点的路上种一种,看一看,是不是有什么规律,找到规律了我们再来解决复杂的问题。(课件出示:100米--
师:你认为取多少长的路,画图种树,比较好验证呢。
生:5米,10米,15米,20米,25米。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长短不同的“路”,把它想象成“路”,行吗?你可以把它看作是10米,15米等等,现在请你用笔,独立在这些“路边”种树,并列出算式,把你的发现也写在纸上,开始。(学生独立活动,2分钟后,)
师:把自己的发现,轻轻地告诉小组里的同学,并做好向全班同学汇报。
4、反馈交流(如何操作还是一个问题)(5分钟)
请一个小组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在黑板上。
师:请你代表这组同学,把研究的过程,和得到的规律,向全班同学解释一下。
师生互动
师:这空在这里是怎么回事?
生:间隔5米;
师:为什么是空了4个间隔?
生:20米里正好有4个5米;
师:怎么算出来的?
生:20除以5等于4
师:4个间隔数,空了4次
师:这样种(板书:两端种),可以吗?)
5、揭示规律(0.5分)
师:运用化繁为简的解决策略,同学们发现了植树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律,那就是:(板书:两端要种:棵树=间隔数+1)
6、解决问题(3分钟)
师:现在你能运用这个规律,解决刚才复杂的问题吗?请独立列出算式。然后向同座说一说解决思路。(请一位学生板演,并说解题思路,老师追问:这里的200指什么,为什么要减1。)
师:(指着猜想答案)当时你是怎么猜想到200棵的。
师:虽然你猜测的答案是错的,但你敢猜想,证明你有学数学的胆量,正因为出现了不同的答案,才让我们走上探索之路,所以,我们得谢谢你!
7、巩固练习(6分)
(1)从王村到李村一共设有8根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约有多远
(2)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1、过渡设疑
2、形成猜想
3、验证猜想
4、得出结论
5、打通联系
师:其实植树问题并不只是与植树有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现象与植树问题很相似。
(1)同学们排队跑步,队伍长4米,每两人之间的距离是1米,这队学生有多少人?
1)4÷1+1=5(人)2)4÷1-1=3(人)3)4÷1=4(人)
(2)一根10米长的木条,工人叔叔按每段2米长的标准来锯开它,需要锯几次才能完成任务?
1)10÷2+1=6(次)2)10÷2-1=4(次)3)10÷2=5(次)
(3)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街道一边一共有几个车站?
1)12÷1+1=22(个)2)12÷1=20(个)3)12÷1-1=9(个)
师:其实,同学们的收获才刚刚开始。多个点等距离排列成一条直的线,点的数量与间隔数之间有一定规律;如果,多个点等距离排列成一个方阵;如果,多个点等距离排列成一个圈,或等距离排列成其它形状,这里面蕴含着更深奥的数学,期待同学们去发现!
植树问题教案及设计意图篇三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20页第八单元例3
本次教学内容属于第二学段中“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教学。
“课标”中要求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尝试独立地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建议“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课标的要求,又考虑到前两个例题都是围绕植树这一情境展开的,因此我将教学内容由“围棋盘的最外层每边都能放19个棋子,求围棋盘最外层一共可以摆多少个棋子”的问题改为为学校设计花坛,在古柳周围正方形台面上摆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为学校贡献力量的集体主义意识。
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植树问题,会解决在一条线段中的植树问题,了解了栽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本课主要研究封闭图形上的植树问题,如何让学生建立起封闭植树和线段植树的联系,在头脑中建立解决此类问题的模型是教学的重点。
学生对动手操作、自主设计等教学活动比较感兴趣,因此我创设了为学校设计花坛的情境,设计了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环节,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提供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探索、掌握解决封闭图形中植树问题的方法。
2.通过多媒体课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考过程中,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
3.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封闭图形植树问题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发现封闭图形情况下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本次教学内容为请学生扮演设计师角色为学校设计不同形状的花坛,学生对此内容感兴趣,对动手设计等教学环节比较感兴趣,课堂气氛应非常活跃。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能够自主探究出封闭图形中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并从中发现问题中存在的一般规律。最终达到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一、创设情景,引入问题
1.播放花坛中由鲜花拼摆出的不同形状的图案,学生欣赏图片,从中感受到鲜花排列的整齐特点。
2.进而教师提问:想不想用鲜花设计属于自己的花坛?今天这节课大家就来设计一个自己喜爱的花坛来装饰校园。
3. 出示问题一:古柳周围正方形台面要摆花,边长是9米,每隔一米摆一盆,请大家帮助算一算,只摆其中一边需要多少盆花?
4. 组织学生反馈::9÷1+1=10盆
小结:同学们用以前学习的植树问题帮老师解决了这个数学问题。
5.出示问题二:如果古柳周围的正方形台面四周都要摆上10盆花,一共需要多少盆花呢?
预设生1:40盆,生2:36盆。
5.提出建议:到底是36盆还是40盆,要知道哪个答案是对的,老师建议大家用画一画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到底是需要多少盆。
〖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花坛中鲜花组成的图案,结合生活实际创设装点校园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二、多元表征,感知模型
1.出示学习建议:
(1)请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在纸上画一画,圈一圈。并写出算式。(花盆可以用符号表示)
(2)画好后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说一说你的方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放手让学生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2.组织反馈:你是怎么想的?由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和列式。(先把学生的四种方法都用投影展示出来,再讲评每一种方法)
预设:生1:10×2=20,8×2=16 20+16=36;生2:9×4=36;生3:8×4+4=36;生4:10×4-4=36; 〖通过多媒体投影直观展示学生思维过程和解决方法,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回顾方法:刚才我们这四种方法解决了问题。(课件动态演示)
〖通过信息技术动态展示不同的解题策略,引导学生从不同之中找到相同点,将各种算法统一起来,散而不乱,达到了多样化之后的优化,让学生经历多元表征,充分感知数学模型,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
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认真思考,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探索出了这四种不同的策略来解决了同一个数学问题。
三、探索规律,有效建模
1.延续情境,提出问题:除了给古柳树周围正方形的台面摆鲜花外,学校还想再建一个大花坛,其中需要把红色太阳花摆在三角形台面上(每边6盆),把粉色的月季花摆在六边形的台面上(每边4盆),请你算一算各需要多少盆。)
每边6盆,一共要多少盆?每边4盆,一共要多少盆?
2.组织反馈:你是怎么算的?(结合图说明算式的意思)
3.组织讨论: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告诉我们这些封闭图形上每边摆花的盆数,求花盆总数可以怎么求呢?
小结:我们将正方形,三角形,六边形等图形作为研究的材料,发现了在这样的封图形上植树的棵数就是(每边盆数-1)×边数=盆数
4.拓展练习、提出问题:圆形花坛一周全长16米,如果沿着圆坛一圈每隔2米放一盆花,一共需要几盆花?
学生利用材料自主探索。
5.组织交流评价:一共种几棵?你是怎么想的?你觉得在圆上放花有规律吗?有什么规律?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投影展示学生的设计方案,引导学生将在圆坛上摆花的问题和线段上的植树问题联系起来)
小结:花盆数=间隔数
〖组织学生利材料自主设计,并进行交流讨论,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思维碰撞中学生们认识到在圆坛上摆花的问题可以和线段上的植树问题联系起来,轻松地找到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
6.提升:在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上摆花盆的总数与间隔数是不是也具有这样的关系呢?
(1)学生利用材料自主探索
(2)组织交流反馈
(3)动态演示:将这些图形拉伸为圆,并转化为线段。
小结:其实在所有封闭图形上,都具有花盆数=间隔数这样的关系。所以我们要求花盆总数,可以先求出间隔数。
〖通过电脑动画的演示,学生可以直观地发现所有的封闭图形植树问题都可以转化为在圆上的植树问题,并且有和在线段上一端栽树的情况一样。这样,又一次沟通了各个封闭图形之间的联系,轻松突破的本课难点。〗
四、拓展提升,实践应用
1.学校为了美化校园环境,引进了60盆花,如果想在学校门前的空地上摆出一个漂亮的图案,可以怎么摆?请和大家说说你的设计方案。
2.组织学生汇报。
3.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植树问题教案及设计意图篇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题及相关练习。
: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发现并理解段数与棵树之间的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让学生经历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实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分析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感觉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的成功喜悦。
:引导学生发现植树与间隔数的关系。
:理解间隔与发现植树棵数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课件、学生用尺子、纸等。
:
1、讲故事:(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在说话、做事情时不能信口开河,不加思索来完成。
2、揭示课题:
明天就是“六一”儿童节,我们的节日有很多,同学们你们知道吗?3月12日是什么节?(植树节)其实,“植树”这件事还很有数学上的学问,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1、出示准备题:
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去植树,每隔5米分为一段,一共可以分成多少段?
100÷5=20(段)
2、出示例题
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读题分析理解:“一边植树,两端要栽”的意义。
可能许多同学列成:100÷5=20(棵)
(2)学生试做。
让学生讨论。
3、感知间隔的含义
请你们伸出右手,张开,数一数,5个手指间有几个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空格叫做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的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是在几个手指之间?
4、学生依次画图,课件依次演示画图过程的算法。
段数棵数
12
23
34
56
通过上面的分析,你发现了什么?
棵数=段数+1
或:段数=棵数-1
5、完成例题。a:先要求出段数:100÷5=20(段)
b:再次求出棵数:20+1=21(棵)
6、再次感知,找到规律
课件上做习题栽了8棵树,有()个间隔。(两端都要栽)
有20个间隔,栽了()棵树(两端都要栽)
课件:1、园林工人沿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2、做书上的练习p122(练习二十)。t1、t2写在书上。
1、打开书p117读书,思考。
2、你在这一节课有什么遗憾?
3、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
4、联系生活举例,加深理解。
植树问题还有许多学问,今天我们只是解决了两端都栽,如果两端都不栽,封闭图形(如圆形花坛)栽树又怎样计算等待下一节课再去研究。
板书设计:
段数棵数学生练习板演
12
23
34
45
规律:棵数=段数+1
或:段数=棵数-1
植树问题教案及设计意图篇五
1. 使孩子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2. 初步培养孩子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的能力。
3. 让孩子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孩子的应用意识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孩子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指出:“孩子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力求发挥孩子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植树吗?你植过树吗?(生答)植树能绿化环境,造福人类。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在路的一边、间隔一定的距离植树,这就需要计算准备多少棵树苗。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比如在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呢?
1. 能根据相关条件,求出需要多少棵树苗或计算两树间的距离。
2. 能利用植树问题,灵活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
1. 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读题)
师:你会计算吗?(让孩子回答)你算的对吗?请同学们自己动脑来验证一下。
学习提示:(媒体出示)
①假如路长只有10米,要栽几棵树?如果路长是20米,又要栽几棵树?请你画线段图来看看。
②通过上面的分析,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和同桌或小组内说说。
③现在你能算出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吗?
④你还有别的想法吗,在小组内说说。
2. 孩子自学探讨。(师巡视)
3. 班内交流。孩子回答后,师媒体演示间隔数和间隔点数的关系。
总结规律:栽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完成例题。
1. 做一做:118页孩子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怎么想的,重点让孩子明确先求出间隔数,即36棵树有35个间隔。
2. 122页第2题。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可一生板演。
1. 在一条长400米的马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每隔8米种一棵树。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树?
2. 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3. 从王村到李村一共设有16根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约有多远?
孩子完成后师批阅订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植树问题,并能利用植树问题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解答时要重点分清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间的关系,后面还有一些不同的情况,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灵活处理。
植树问题教案及设计意图篇六
1、知识与技能
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挂图、数字卡片。
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天师播种的季节,为了今后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绿色,今天我们就要去进行植树活动。
1、出示挂图,观察图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每组3人,可以分多少组?”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列出“36÷3”的算式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计算。
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1、 46÷2 84÷4 630÷9 96÷3
66÷3 100÷5 720÷8 48÷2
2、7元84元
⑴、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⑵、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倍?
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在里填上“>”“<”或“=”。
48÷4 84÷4 720÷8 720÷9
24 × 3 24 × 2 26÷2 26 × 2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可以先用除数去除被除数中整十的部分,再去除被除数的个位数,然后把两次除得的结果合起来。如果有道理,也可以用你喜欢的其他方法来计算。生活中有很多问题的解决都要用到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同学们要做一个有心人,下课后,我们可以试一试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还能解决哪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作业本上的作业。
植树问题教案及设计意图篇七
课型新授使用人
(学生会很快发现: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作 业 设 计
1.填一填。
(1)下面的线段有( )个点,共有( )小段,不封闭图形的点数和段数的关系是( )。
(2)在一条长300米的公路两边种树,每隔4米种1棵(两端都要种),这样一共要种( )棵。
(3)如下图,在一条防风带上每隔30米种1棵树,这条防风带共种( )棵树,由此可以
推断出两端都种树时,树的棵树比间隔数( )。
综合:
2.选一选:
(1)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36米,每隔4米摆一盆花,一共需要( )盆花。
a.8 b.9 c.10 d.11
(2)一座楼房每上一层要16个台阶,小红每天回家要走80个台阶,小红家住( )楼。
a.5 b.6 c.7 d.8
拓展提升:
3.一条走廊长24米,每隔3米放一盆花,走廊两端都要放。一共要放多少盆花?
植树问题教案及设计意图篇八
植树问题一共分三种情况,教材在编排时将它们分成三个例题进行教学,分别是两端都种、两端都不种、只栽一端。本节课我对教材进行了整合,在第一课时就将三种情况全部呈现,并且将重心放在探究只种一端时,棵树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其实只要是只种一端,不管路是几米,间隔数和棵数始终相等,因为树和间隔始终一一对应。处理好了这层关系,理解了一一对应,那么两端都种和两端都不种就可以根据对应思想,通过迁移发现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
1、通过探究,发现在一条线段上植树的问题的规律,理解并掌握不同种法中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
2、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等能力,初步渗透“一一对应”思想。
3、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理解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建构数学模型。
建立模型及“一一对应思想”的应用。
1、恰好3月份,植树节即将到来,因此在第一环节通过询问植树的好处,渗透环保意识,并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来源与生活。
2、第二环节我主要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通过小小设计师,将枯燥的解决问题转变成灵动的设计方案。先引导学生理解“每个5米种一棵”什么意思,有些学生可能认为只有两棵树之间的5米才是间隔,一边不种树的话那个5米就不是间隔,因此我将示意图这样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间隔。再引导学生猜测并画图,让学生经历一个“猜想——验证”的过程。
第二层是本堂课最关键的部分,首先请学生展示作品,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在说的过程中询问学生分了几个间隔,为什么分4个间隔,它是怎么来的。接着引导学生观察三种画法,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沟通三者之间的联系,并揭示每种种法的名称。然后将探究的重心放在只种一端的情况上,通过列算式,解释算式意义,并通过质疑,引导学生猜测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联系,为探究埋下伏笔。有些学生虽然对树和间隔的对应关系有点了解,但难以用语言概括,因此我在课件中用不同颜色描出树和它对应的间隔,闪烁树和间隔,并用圈一圈的方法,便于学生区分和发现,之后安排学生对照着左手,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同桌,深化对对应关系的理解。因为本节课的规律属于不完全归纳法,单靠一个例子是不科学,没有说服力的,所以我增加了300米的小路种树,想象着种树的过程,理解为什么只一端种时,棵数始终等于间隔数。最后运用迁移,理解为什么一个加1,一个减1。
第三层引导学生观察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它们第一步都是先算什么?数学广角这类题目建模是关键,但没有解决问题的策略,就会使课显得空洞,这一层主要让学生形成一个策略:要知道一共有几棵树,必须先求出间隔数。接着通过例题,使知识得到一个巩固,最后展示生活中的植树问题,感受数学不仅来源于生活,更要运用于生活。
第三环节中设计了两道习题,第二题是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主要为了培养学生从字里行间寻找隐藏信息的能力,接着通过变式,隐去一座房子又会怎样种。其实在画图时会有这样一个疑惑,为什么那一端空在那不种树,而这道题目可以给出很好的说明,有时候在解决问题时还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作为新教师,对于这类课我是比较难把握,数学思维如此缜密,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难免有所疏忽。
1、语言不够精炼,会不自觉地重复学生的话。在讲解只种一端的时候,学生对一一对应还是明了。
2、评价语有些生硬,对于学生的回答有时不能及时得做出点评。
3、探究得太少,自己说得太多。使课堂不够开放。
4、本节课虽然渗透了解决的方法,先求间隔数,但没有明确间隔数的求法。应该在板书上指明。
植树问题教案及设计意图篇九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例2。
:
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两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母亲节刚过,我们马上又要迎来一个快乐的节日──“六·一儿童节”,这也是全世界少年儿童共同的节日。其实,一年中有意义的日子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能说几个吗?(生说)
大家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植树节)你参加过植树活动吗?植树不仅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而且植树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①课件出示图片。
介绍:这是我县新修的一条公路。公路中间有一条绿化带,现在要在绿化带中种一行树,怎么种呢?
出示题目:这条公路全长1000米,每隔5米种一棵树(两端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②理解题意。
a.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指一指哪里是这根小棒的两端?
说明:如果把这根小棒看作是这条绿化带,在绿化带的两端要种就是在绿化带的两头要种。
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④反馈答案。
方法一:1000÷5=200(棵)
方法二:1000÷5=200(棵)200+2=202(棵)
方法三:1000÷5=200(棵)200+1=201(棵)
师: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而且每种答案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了呢?
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①画图实际种一种。
课件演示: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这条绿化带。“两端要种”,我们从绿化带的这头开始,先在头儿上种上一棵,然后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的种下去......
师:大家看,已经种了多少米?(45米)这么长时间才种了45米,一共要种多少米?(1000米)要一棵一棵一棵一直种到1000米呀?!同学们,你有什么想法?(太累了,太麻烦了,太浪费时间了)
师:老师也有同感,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确实太麻烦了。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大家想知道吗?这种方法可不是一般的方法。大家听好喽,这种方法就是: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比如:1000米的路太长了,我们可以先在短距离的路上种一种,看一看。大家想不想用这种方法试一试?
②画一画,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a.先种15米,还是每隔5米种一棵,画图种一种,看种了多少棵?比一比,看谁画得快种的好。(板书:3段4棵)
b.跟上面一样,再种25米看一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板书:5段6棵)
c.任意选择一段距离再种一种,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2段3棵;7段8棵;10段11棵。)
d.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植树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律,那就是:
(板书:两端要种:棵树=段数+1)
③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a.课件出示:前面例题
问:应用这个规律,前面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了?那个答案是正确的?
1000÷5=200这里的200指什么?
200+1=201为什么还要+1?
师:这个“秘方”好不好?
通过简单的例子,发现了规律,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了这个复杂的问题。以后,再遇到“两端要种”求棵树,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b.解决实际问题
运动会上,在笔直的跑道的一侧插彩旗,每隔10米插一面(两端要插)。这条跑道长100米,一共要插多少面彩旗?(学生独立完成。)
问:这道题是不是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的?
师:看来,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类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
小结:刚才,我们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两端要种”求棵树用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棵树和段数又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1.猜测“两端不种”的规律。
猜测结果是:两端不种:棵树=段数-1
师:到底同学们的猜测是不是正确呢?我们还是用前面学习的方法,举简单的例子画一画,种一种。
要求:每人先独立画一段路种种看;然后4人一组进行交流。你们组发现了什么规律?
2.独立探究,合作交流。
3.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发现规律,验证前面的猜测。
小结:同学们太了不起了,通过举简单的例子,自己又发现了“两端不种”的规律:棵树=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求棵树,你会做了吗?
4.做一做。
①在一条长20xx米的路的一侧种树,每隔10米种一棵(两端不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学生独立完成)
②师:同学们注意看,这道题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闪烁:将“一侧”改为“两侧”
问:“两侧种树”是什么意思?实际要种几行树?会做吗?赶紧做一做。
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植树问题的两种情况。发现了两端要种:棵树=段数+1;两端不种:棵树=段数-1。以后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清是“两端要种”还是“两端不种”。
1.一根木头长8米,每2米锯一段。一共要锯几次?(学生独立完成。)
8÷2=4(段)
4-1=3(次)
问:为什么要-1?这相当于今天学习的植树问题中的那种情况?
2.我们身边类似的数学问题。
①看,这一列共有几个同学?(4个)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的距离是1米,从第1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如果这一列共有10个同学呢?100个同学呢?
②这一列还是4个同学,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是2米,从第一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呢?
3.在一条路的一侧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41棵树。从第1棵树到最后一棵树的距离是多少米?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的规律,而且还学习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那就是遇到复杂问题先想简单的。植树中的学问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继续研究。
植树问题教案及设计意图篇十
本册教材的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方法。它通过生活中常见实际问题,让学生发现规律,抽取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再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课时是本单元的第2课时,是探讨关于一条线段并且两端都不栽的情况。
“两端都不栽”与“两端都栽”的区别是比较明显的,可以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建立两者的表象,再正确建立数学模型。
1、建立“树的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能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建立模型,应用模型,建立初步的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3、 体会数学模型的生活意义与作用,体验到学习的喜悦。
学习重点:建立“树的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学习难点:“两端都不栽”与“两端都栽”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在一条12路的一侧种树(两端都种),每2米种一棵,共需种几棵?
1、揭题:植树问题。
2、呈现问题,请学生解决。新课标第一
3、反馈解法,强调“两端都种”与“间隔数+1”。
在一条12路的一侧种树(两端都不种),每2米种一棵,共需种几棵?
1、提出研究课题:要是两端都不种呢?
2、呈现问题,请学生思考后试解。
3、反馈解法,强调“两端都不种”与“间隔数-1”。
4、比较:“两端都种”与“两端都不种”有什么不同?
1、画示意图,完成p118例2,注意“两端都不种”与“两旁都种”。
2、画示意图,完成做一做1,注意“两端都种”与“两旁都种”。
3、画示意图,完成做一做2,发现“锯的次数=段数-1”。
4、完成补充题,知道“四层楼三个间隔”。
植树问题教案及设计意图篇十一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植树问题
(1)理解植树问题中一条线段两端都植树的特征,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2)通过猜测操作,验证,交流的方式探究两端都不种的植树问题。
(3)从封闭曲线(方阵)中发现植树问题的规律。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新知。
:在探究活动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并能够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基本规律的提炼和方法的应用。
:课件
练习本
同学们,学校旁边有一条长100米的小路,老师要在栽几棵树苗,想请你们当回小小设计师帮忙设计行吗?(行)今天我们来研究研究植树问题中的奥秘。
(一)1.出示题目
这条小路长100米,每5米栽一棵小树苗(两端要栽),一共可以栽多少棵?可能会有部分学生会马上列出算式:100÷5=20(棵)
①理解题意
a、 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 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实物演示。
指一指哪里是小棒的两端?
说明:两端要栽就是小路的两头要种。
②学生动手操作。
拿出小棒,同桌间互相说一说,画一画,摆一摆。
③同桌互相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
a、指名说一说:你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
上黑板上来摆给大家看一看。
b、数一数你们刚才摆的小棒,它们之间有几个间隔?一共摆了几根小棒?
c、间隔与种树的棵数有什么关系?
④师说明:开始大家算出的100÷5=20,这个20并不是表示可以栽20棵树,而是指共有20个间隔。
2.改变题目条件变为:
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请按照每隔5米栽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理由。(可用线段图表示)
1.学生试解答
2.用小棒检验
3.说一说你的想法
间隔数与栽树的棵数又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试说后,教师小结。
4. 基本练习:同学们做操,某竖行从第一人到最后一人 的距离是24米,每两人之间相距2米,这一行 有多少人?
5. 提高练习: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栽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二)出示例2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①“两馆间的小路”指的是哪一段?
②“小路两旁”指的是要栽几边?
2、学生互相合作,用小棒摆一摆
师提示:我们现在可以假设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18米,其它条件不变,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
要求完成:
①你一共摆了几根小棒?
②每一边的小棒根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
这种情况属于两端都不种的植树问题,即植树棵数=间隔个数—1。
(三)用摆小棒的方法教学例3
教师小结:两端封闭的情况下 植树棵数=间隔个数
1.一要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2. 在教学楼前植树,每4米栽一棵,20米内可以在多少棵树?
植树问题教案及设计意图篇十二
教科书106页例1及相关内容。
1.通过猜测、实验、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培养学生通过“化繁为简”从简单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发现并理解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棵树之间的关系。
运用“植树问题”的解题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直尺、学习纸。
1.师:同学们,记得上一次上课前老师给同学们除了一个谜语,同学们一下子就猜出来了,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个谜语。
师说谜语,学生回答(手)
师:真厉害!现在举起你们的右手,手心向我,尽量把五指张开,大家看,每两个手指间都有一段?(距离)。在数学中,我们把这一段距离就叫做一个间隔。(板书:间隔)5个手指间有几个间隔呢?(4个),4个手指呢?(3个),3个手指呢?(2个),2个手指呢?(1个)。好,同学们可以把手放下了。
2.现在请第一小组的前5位同学站起来,站起来的这5位同学之间有没有间隔?(有)。从第一位同学到最后一位,一共有几个间隔呢?(4个)后面一位同学也请站起来,现在有几位同学?几个间隔呢?(6位,5个),再站起来一位,现在是?(7位同学,6个间隔)。好,请坐,谢谢你们。
手指之间有间隔,刚才站起来的同学间有间隔,我们在植树时,树与树之间也要有间隔,那么今天我们就以植树为例探讨与间隔数有关的问题。
:植树问题
1.出示例题:植树节到了,同学们要在100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m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2.理解题意:
师:在这道题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回答(总长度100m,5m一棵)。课件演示。
师:每隔5m一棵是指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m,我们把这个距离叫做间隔长度。
师:还要注意哪些重要的信息?生:一边。师:一边是什意思?路有左右两边,只要在一边栽树,另一边不栽。生:两端要栽。师:路的起点和终点都要栽。
课件演示。
3.学生猜想:
师:你们猜一猜,一共要栽多少棵树?谁来说说。
生回答。怎样得到的。师板书:100÷5=20(棵)等等。
师:到底要栽多少棵呢?哪一种猜想是对的,我们要检验一下,你们认为怎样检验?(画图)100m的小路每5m画一棵,5m画一棵,这样画下去你们觉得?(太麻烦)。为什么麻烦?(100里面有20个5m),怎么办呢?
像这样数据大、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情况入手进行研究,我们可以选择100m中的一小段,如果是15m的小路,可以栽几棵?20m呢?
4.学生操作: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习纸,我们用线段表示小路,把小路的长度缩小100倍,学习纸上15cm的线段表示15m的小路。20cm表示20m,我们用5cm一个间隔表示5m一个间隔。可以用你喜欢的图案表示一棵树。画好后,完成下面的表格。
学生操作。师巡视。画好的互相检查。
5.学生汇报:
师:请一个同学汇报一下结果,15m的小路?生:3个间隔,4棵树。
师:同意吗?我们来演示一下栽的情况。首先起点处栽一棵,隔5m栽一棵。
第3棵树时,师问:还要栽吗?(要)为什么?(两端都要栽)起点栽一棵,终点也就是末尾也要栽一棵。
大家看,15里面有几个5m?(3个),也就是3个间隔。1、2、3,3个间隔,1、2、3、4,4棵树。3个间隔4棵树。刚才那位同学的回答是正确的。20m的小路?(4个间隔,5棵树)。我们来看,(课件演示)还是5m一个间隔,终点还要栽一棵。20里面有几个5m?(4个)几棵树?(5棵)。4个间隔5棵树,回答正确。
6.尝试列式: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不画图,你知道25m要栽几棵树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列式。汇报,师板书:25÷5=5(个间隔)5+1=6(棵)
学生说列式想法:5m一个间隔,25m里有几个5m就有几个间隔,求出的是间隔数,棵数比间隔数多1,所以要加1。
师:为什么要加1,你怎么知道棵数比间隔数多1(从刚才表格得到的规律)你们同意吗?(同意)。
7.理解规律:
如果说5个间隔就栽5棵树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我们来看,一个间隔对应一棵树,5个间隔就是5棵树,这样栽完了吗?(没有)为什么?(末尾没栽,这是一端栽一端不栽)5个间隔栽5棵树行吗?(不行),应该栽几棵?(6棵)。
要使两端都栽树,棵树和间隔数有一个怎样的关系呢?谁来说。
(棵树比间隔数多1,反过来,间隔数比棵树少1)
8.巩固强化,得出结论:
师:同学们都明白了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树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现在老师出几道题考考大家,7间隔栽几棵树?20个间隔栽几棵树?9棵树之间有几个间隔?20棵树之间有几个间隔?非常好!
如果用一个等式来表示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应该怎样写?
间隔数+1=棵树(棵树—1=间隔数)
大家把这个关系齐说一次。
要求棵数必须要知道?(间隔数)
已知总长度和间隔长度怎样求间隔数?
总长度÷间隔长度=间隔数齐读一次。
9.运用方法,验证例题:
师:现在我们回到例题,100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m栽一棵(两端要栽),到底要栽多少棵树?你猜对了吗?
看看黑板上这种做法对吗?生回答,集体讲评。课件出示正确列式。
1.同学们在全长400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8m栽一棵树(两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学生完成,板演,讲评。、
把一边改为两旁,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2. 工人叔叔正在架设电线杆,相邻两根间的距离是200m。在总长3000m的笔直路上,一共要架设多少根电线杆(两端都架设)?
师:这道题和我们今天学的植树问题有联系吗?(有)谁来说一说。
生回答,师引导找到联系,在课件上标示。
学生独立完成,板演,集体讲评。
3.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m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学生独立完成,师提醒:先求间隔数。
(略)
植树问题教案及设计意图篇十三
本册教材的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方法。它通过生活中常见实际问题,让学生发现规律,抽取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再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课时是本单元的第3课时,探讨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如果是矩形,每边可看作一端种另一端不种)。
1、建立“棵数=间隔数”的数学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建立模型,应用模型,建立初步的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3、体会数学模型的生活意义与作用,体验到学习的喜悦。
建立“树的棵数=间隔数”的数学模型
为什么“树的棵数=间隔数”?
……
在一条20米路的一侧种树(两端都种),每2米种一棵,共需种几棵?
在一条20数路的一侧种树(两端都不种),每2米种一棵,共需种几棵?
……
在一条20米路的一侧种树(一端种),每2米种一棵,共需种几棵?
1、揭题:植树问题。
2、呈现问题,请学生解决。
3、反馈解法,说说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方法。
用围棋摆一个正方形,每边摆7个,一共需要多少围棋?
1、议:7×4=28对不对?
2、根据要求及图形,用自己的方法解决。
3、反馈各种解法,说说自己的方法的怎么避免重复计数的?
4、议:(7-1)×4的理由是什么?
1、完成p121做一做-1,3。
2、完成p121做一做-2,并讨论最多的情况。
3、画图完成第3题。
植树问题教案及设计意图篇十四
四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且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
“植树问题”原本属于经典的奥数教学内容,而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维方法。本册“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这个数学内容既需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而例1是探讨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并且两端都要栽树的情况,让学生先通过画线段,再来发现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从而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新课标》提出:“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所以解题不是本节课教学的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从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培养学生通过接触这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的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
1、理解间隔概念,知道间隔数与棵树之间的关系,初步建构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2、能根据数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1、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自主实验、探究、交流,从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过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能够应用本节所建构的植树问题的数模以及探寻到的规律,针对实际情形灵活的来解决问题。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会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建构数模,探寻规律。
课件、实物投影仪、每组一张表格
1、猜谜语
师:“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猜到了吗?”“对!就是这双勤劳的双手。请同学们伸出左手五指张开,看看你能想到哪个数?”“5是指5个手指,胡老师想到了4,你知道在哪吗?”“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些空格叫做间隔(板书: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间隔数是4。”
“现在看老师的手变魔术了,5个手指有4个间隔,4个手指有3个间隔……你们找出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了吗?”(指名说)
2、找间隔
“生活中的间隔随处可见,请看大屏幕。你找到间隔了吗?”(出示课件2—4)
“我们的身边还有间隔吗,一起来找找吧!”
3、揭示课题
出示课件5、6。师:“你更喜欢那组画面?怎样才能拥有这样美丽的环境呢?”
“对!植树造林,美化环境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说到植树,大家知道吗?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植树可是有一定的学问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植树问题。”(板书:植树问题)
师:“春天到了,为了美化校园,我们学校也要植树,想当环境设计师吗?看看具体要求。”(出示课件7、8)
1、设计不同方案
师:“画一条线段表示12米的小路,你想怎么载就用示意图或线段图画出来吧!”教师巡视。
2、展示不同方案
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设计方案,问:“你是怎么画的?”
师板书三种情况,分别是: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探讨两端都栽的情况。”
3、小组探索、加强体验
(1)提出问题
出示例1(课件9)学生默读题目,找出关键词并做解释。
师:“需要多少棵树苗呢?”指名说出不同的答案并板书。
师:“现在出现了3种不同的答案,而且每种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对呢?”小组讨论,并说出理由。
(2)验证猜想
演示课件9师:“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这条路,两端都种,先在头上栽一棵,再一棵一棵的栽……这样栽下去,你有什么感受?”(太麻烦)“老师也有同感,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想知道吗?就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在这里100米太长了,我们可以先在短距离的路上种种看。”(出示课件10)
分组画出不同路长的栽法,小组展示栽的棵数。师“为什么这么画?”
(3)总结规律
小组内填写表格,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板书规律
“刚才通过画图知道了棵数,能不能通过计算得到呢?”
师:“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你知道例1的答案了吗?会列式计算吗?”(出示课件11)
4、运用规律
(1)现在我们的小手的5个手指看成5棵树,你能说说今天发现的规律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2)出示课件12“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有8个间隔共要种几棵树?有10个间隔共要种几棵树?如果已种了6棵树有几个间隔?如果已种了10棵树有几个间隔?
师: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周围有许多类似于植树问题的现象小明就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了,咱们来看看吧。
1、公共汽车上(出示课件13)
2、公路上(出示课件14)
3、上楼梯(出示课件15)
4、钟表上(出示课件16)
引导:师边模仿钟响边板书,学生击掌感受第一响与第二响之间有间隔。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对!今天你们发现了植树问题中的重要规律,我们是怎么得到的?”“你还学到了什么方法?”(复杂问题简单化)
“收获方法比收获知识更重要,祝贺大家!”
植树问题
两端都栽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路长÷间距
路长=间隔数×间距
100÷5+1=21(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