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每周会议记录(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教师每周会议记录篇一
地点:xxx
出席人员:xxx
主持人:xx
缺席人员:无
记录人:xxx
会议纪要:
1、日常管理检查:(1)班主任每周2次进公寓检查、值班均要到位;(2)教学情况反馈表每周必须上交,便于班主任了解学生上课动态;(3)晚自习检查仍要坚持继续;(4)班主任值班晨练签到;(5)班主任严格按照学院请假规定办理相关手续;(6)春季流行性感冒严重,班主任关注学生健康状况;(7)班主任关注学生学习状况,专职辅导员每周到班听课1次,兼职辅导员、班主任每学期到班听课3次,期末交听课记录。
2、安全方面:(1)学生不允许集体外出春游;(2)学生外出聚餐控制饮酒,注意酒后形象,造成恶劣影响的系部将追究责任严肃处理;(3)个别学生打扫卫生时将垃圾扔下楼,个别宿舍将垃圾置于门口,班主任交代学生杜绝此现象,一经发现,宿舍当天分数为零。
3、二课照片仍有部分班级未交,截止时间为3月12日,届时未交者证书因故未未办理将落实到责任人。
4、实训班级需领用肥皂的到孙春霞老师处开领料单领取,每班每周实训领用4个肥皂。
5、关于贫困生建档、调档的通知
6、本周开展主题班会班级网上已有提醒,班主任按照计划正常开展,如有调课需办理相关手续。
7、宿舍卫生分数已公布,班主任核查分析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8、宿舍夜不归宿现象班主任要认真对待,如遇当天无法办理请假手续则必须在第二天办理好所有手续,时间拖长按夜不归宿处理。
9、x级心理互助员于今天下午x到2#公寓集合,参加院学工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活动。
10、x级社团需规模化、手续化、正常化开展活动。
11、班主任关注女生安全问题。
教师每周会议记录篇二
会议议题:
1.新教师上课情况反馈;
书记动员新教师参与社团活动
一、x书记发言
1.学校社团发展情况;
2.学生社团的运作方式;
3.新教师参与学生社团活动的方法;
4.典型学生社团介绍;
xxx发言,询问社团的规模、怎样发动学生参与、学生社团与科组学科竞赛之间的关系?康摇生发言,询问可不可以组织一个以历史为中心的社团?
对于上述的问题x书记认真解答,并真心邀请各位新教师参与到社团活动中,加快接触学生的步伐,并且出成绩、形成特色。
二、各位新教师轮流发言,述说这两天上课的基本情况与困惑。
上了模具101、102两个班的课,感觉两个班有明显差别,感觉到一部分学生心思不在学习上面,总是找机会说话,而且班级有起哄的苗头。模具102班容易控制一些。
说明:两个班的差别,三二分段班学生的能力稍强。班级部分学生不学习是不争事实,但要尽
可能争取他们学习专业知识。将讲课的语速降低,保证学生能够听得清。
感觉到学生的层次低,思考能力很弱。上课则从学生的末来出路引入、分析职校学生的就业情况、反思在学校里要学什么等。模具103与104相比,模具104的纪律稍好,但学生更容易趴台睡觉,要经常提醒学生。问:如果学生一直睡觉怎么办?
说明:学生睡觉时要及时提醒,可以从讲台上走下来,一边讲课一边轻轻敲他的桌子,不要有身体上的接触,再睡再提醒。从长远来说,要增强讲课生动性,尽可能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中。
我教两个年级,感觉高三年级的班特别喜欢说话,也隐约感觉到机电092班更有爆发力。模具112班好很多,课堂纪律容易控制。
一开课我就注意不能与学生对立起来,要互相交流,沟通才能保证与学生能够长久地交流。
教的班级是女生班,没有那么多问题,课堂可以顺利地进行。还有一个男生班还没有上课。
今天上了两节课,学生的纪律很好,测试了一下学生的能力,每个班都有七八个学生的能力很强,整体水平也很好。上了两节课只是觉得嗓子很累。
总结上课的情况。
(1)备课要充分,如果备课充分教师的专业水平一下子就体现出来了,学生如果佩服你的专业能力就会听你的课。
(2) 上课说话、睡觉等情况一定要及时跟进处理。
(3)提前到课室,了解学生的情况。
(4)上课尽可能与学生多交流。
(5)还要努力学习,学习相关的地方语言,多看新闻、科普知识,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吸引住学生。
感觉xx的纪律很难控制,声音要很大才行,上课也很累。说明:建议多从当地企业的文化、管理等情况入手,吸引学生。练习发声,自如地控制音量。寻求班主任的帮助。
请相关的科长、班主任多关心、指导新教师,每一名教师初上讲台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大家一起动手,让新教师能顺利、愉快地走向成熟。
教师每周会议记录篇三
会议时间:20xx年x月x日
会议地点:小二班活动室
会议议题: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与资源利用
主讲人:x老师
记录人:xx
参加人员:
班长:xxx
教师:xxx
会议内容:
1、生态环境让孩子们认识自然萌发环境保护意识。
2、墙面环境引发孩子思考 , 激发孩子积极参与的热情。
3、区角环境引发孩子活动欲望 ,培养孩子主动探索的习惯。
4、开发社区资源让孩子走进社会。
1、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失调。
2、以教师的意愿为主淡化了幼儿的需要教师在环境创设中不能以包办代替制约幼儿主体性的发挥:环境创设的目的是引发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作用,因此幼儿是环境创设中不可缺少的参与者。
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实际上是教师教育观、儿童观的体现。
教师不能把精力放在“‘我想怎样布置,我想怎样创设”上,而应将精力放在
3、环境缺少变化
1、提高家长的认识
2、发动家长参与其中
教师每周会议记录篇四
:20xx年x月x日下午第二节课
:展室
:校长、副校长、全体教科研工作人员
一、确保“课堂教学研讨月活动”的实效性
在组长的带领下,全体教师的通力协作下,学校的“课堂教学研讨月活动”在扎实、有序的进行。示范课阶段全部结束,实验课阶段已经启动。
各位组长现在要思考的是:积聚智慧、总结成果、提炼经验。带领组员建设适合本年级本学科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真正的收到“减负”、“增效”的实效。
10月底组长交“活动小结”。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去总结,寻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模式或途径。
(1)整合本组所有授课教师课堂教学的“亮点”;
(2)凝结教师突破教学内容重难点的方法;
(3)归纳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等。
二、进一步规范教师集体备课
学习《xx市20xx——20xx学年度初中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评价细则》中“教研常规”评价细则,明确教研常规工作的内容,进一步规范教师集体备课。
教科室对各组集体备课的安排有不妥之处请迅速反馈,将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确定后报教科室。
各组每次集体备课都要求有成果粘贴在《xx二中教师集体备课记载本》上。
三、学校课堂教学研讨月活动后一阶段活动安排
把学校的“课堂教学研讨月活动”同市教科院十月“教科研月”、市电教馆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相结合,贯彻落实《xx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20xx年xx市“教科研月”活动的指导意见》
(1)5000字的学习笔记,听、评课记载完成在《教师专业发展报告册》,并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报告册》,准备x月份的继教验章;
(2)x月底,授课教师交教案、课件、教学反思(自评“亮点”),每位教师交x篇教学随笔,x月x日前,围绕本次“教科研月”活动主题“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每位教师交1篇教学论文,比如如何真正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中怎样有效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如何根据“三维目标”的要求有效评价课堂教学等。
(3)各组本周做好准备,下周开始各组要通知管科领导参加本组的集体备课。本周的实验课因20、21日上午全市英语、思品学科在我校举行活动,原定在学术报告厅讲课的学科的组长速将变更后的时间、地点报教科室。
(4)x日前,教研组长上交“名师讲坛”、观摩课安排,26日—30日,各学科以教研组为单位举办“名师讲坛”、观摩课;
(5)x月x日—x日,举办优秀教案、课件、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论文评比;
(6)x月x日—x日,举办教师成果、学生成果展示,组织优秀作品参加市电教馆举办的“五优”评选。
教师每周会议记录篇五
时间:20xx年x月x日
地点:校长室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主持人:xxx
会议内容摘要
各位老师,下午好!
今天咱们将在一起共同探讨“怎样的提问方式是学生所喜欢的”这一大家平时都关注的问题。大家要畅所欲言。
首先,我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我在自己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同学们积极地抢答。当有的问题被提出来,很多同学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毫无反应,甚至已经举起的手也放了下来。此时我就在想,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才会造成如此冷场。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通过与学生的书信交流,他们告诉我,我的提的问题在语言表达上出了问题。他们根本没有弄清楚题意,又怎样去解答这个问题呢?从这一课堂现象中,我明白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是明确的,不能模零两可,从而使学生有着一个明确的思维方向,也就能很快求得正解。
我们倡导的是启发式教学,要让学生每一堂课下来都能有所收获。而收获来源于对问题的解答。所以提出一个或者几个能让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尤为必要。比如我们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中,我们必须围绕“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中心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问题,然后通过认真地研读文本,从而从文本的朗读中得到答案。所以我认为,能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必须是学生心中潜藏的问题,只有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所想,在此基础上,我们把问题抛到学生面前,我想学生一定会调动自己的思维潜能,去探寻真相。
我最近上网看到了看到了一些资料,觉得说的挺好的,现在读给大家听听。
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并且是教学中用得最多而又很难用精、用巧的艺术。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事实上,课堂提问是教师业务功底、教学经验的公开亮相,是对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的驾驭。因此,在语言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第一,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过大、过深、过难的问题,全班站起来一大片,谁也回答不了,最后只好由教师自答,这虽然完成了提问的形式过程,但只是在学生的陪衬下表演了一下教师的高明。过小、过浅、过易的问题,学生不假思索即能对答如流,不仅无助于思维能力的锻炼,而且在表面上看似繁荣的背后,会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那么,如何正确地掌握课堂提问的"度"呢?有位教育家说得好;要把知识的果子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着的位置。这个比喻生动而准确地告诉我们: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大脑积极思维后获得正确的结论。
第二,课堂提问要以一当十。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准确的针对性。出发点就是每节课的教学要求;针对性包括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两部分。教师不应偏离教学目的提出一些又偏又怪的问题,应精挑严选所提问题,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
第三,课堂提问要积极评价。课堂提问能鼓励和督促学生对课程进行及时的消化、认真的复习。提问的效果则可以优化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在整个提问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随时进行判断,对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应的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等进行公开评价。
提问中的评价,首先要肯定学生回答得"好不好",通常教师应复述一遍完整的答案,不能用学生的回答代替教师应做的工作。其次要评"好不好",教师都要做出标准的示范。最后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都应"对事不对人"。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应该做到:①以表扬为主。批评也要体现爱心,不能出现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字眼。在课堂提问中,常常会遇到"会说想着说,不会说抢着说"的现象,也许一个抢答的学生根本就未答对,还干扰了正常教学秩序,对此教师也不应"怒形于色",而应循循善诱。②鼓励求异。教师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不要轻易下"不正确""错误的"等结论,即使课堂时间不允许深入探究,也应该在课堂后给学生有所交代。③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学生站起来?quot;不会",情况是复杂多样的:有时是对题意没有正确领会,有时是由于紧张而无从说起,有时是虽基本掌握但不够满意,因而不敢回答等。这时教师不应马上叫学生坐下,可以再复述一遍问题鼓励学生回答;也可改变提问的角度或添加辅助性的问题引导回答。有经验的教师总不放弃回答问题的任何一个学生,即使多次起而不发,也请学生先坐下,让他听别人的回答,然后请他复述一遍。这种评价的做法对转变差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大有益处的。④鼓励学生积极评价。不要把评价变为教师的'专利,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问和评价活动,使学生不仅感到"教师在教",也要感到"自己在学";不仅是教师"要我学",而更多的是"我要学"。可以说,对课堂提问的衡量评价也是师生双向参与、进行积极教学活动的好形式。
"学贵知疑"。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掌握了课堂提问的技巧,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
教学是师与生的对话过程。我们要让学生进入对话的过程,那就应该有一个好的话题。往往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就是一团发酵的面粉,能让教者和学者不自觉的投身其中。而在这饶有趣味的交流中,学生不自觉地达到了教者所预设的教学目的,而教者也以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改变了自己不爱回答问题的不好的习惯。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是问号。”科学合理、情趣浓郁的问题“是深入的阶梯,是长进的桥梁,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所以我们一定要深入的研究提问的方式,去探寻提问的艺术。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都有前面戴老师说的问题,我想这就是提问不当引起的。我觉得教师在提问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联系我的教学实践,我觉得以下四个原则必须遵循:
1,有效性原则
只有获得真实信息反馈的提问才是有效的。一些教师热衷于追求课堂上热烈的气氛,常常提问:“是不是?”“对不对?”殊不知学生的齐声回答并非他们学习效果的真实反映,这样的提问往往是无效的,应尽量避免。
2,科学性原则
课堂提问的问题必须准确、清楚,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切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还应当避免答案不确定或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数学课上教师提问:“对角线相互平分是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条件?”正确的答案是充分必要条件,但对初中学生而言,学生回答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也不算错,答案的不确定使问题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3,层次性原则
提问的深度取决于问题层次的高低,模式识别、知识回忆,形成联系之类的问题属于低层次的机械记忆问题,其主要特征是问题答案局限于课本知识的范围内,这类问题应提问那些学习一般的学生。综合理解、分析应用,总结评价类的问题属于高层次的认知问题,其特征是问题答案必须通过分析、比较、对照、总结、扩展、应用、重组或评价等方法,改变已知信息的形式或组织结构,经过高级认知思维方可得出,这些问题让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回答,有点免为其难,又影响讲课进度,比较适合那些程度较好,善于思考的学生。
4,整体性原则
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不应置大多数学生不顾而形成“一对一”的回答场面。有的教师先点名,后提问,其他学生因预知提问与已无关而袖手旁观,不动脑思考,以致达不到提问的整体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