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研讨会心得感悟(五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感悟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感悟,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感悟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感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研讨会心得感悟篇1
我有幸参加了今年的市中考语文研讨会,从各方面综合的情况来看:从大的方面说,今年中考语文和去年的中考语文在题型、题量和结构、分值等问题上保持一致,基本上没变化。我还有幸聆听了许多老师的讲座,深有感触。
首先,我再次感受到做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真不容易。做一个语文老师,要经常思考一个问题:未来社会对学生语文的要求是什么?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的性质:运用语文交流,吸收优秀文化,提高思想修养,促进精神成长;课程理念:获得语文素养,培养实践能力,倡导自主学习,关注社会需要。其中,精神层面及语文素养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国民素质的提升,这是关键。我想,教育的功利性,目光短浅的应该教学,实在是背道而弛。尽管这与现实的中考矛盾重重,但不妨碍我们倡导新理念。做“大师”,不做“匠人”。
其二,对于初中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则可,合作探究,则不必太过于纠结。优秀的语文课,应该是一种安静思考、文思飘扬的情境,有静心,有耐心,不浮躁,才能提高真正语文素养。想想我的语文教学实践,正是如此。当思维火花在课堂碰撞,又能冷静表达时,效果是最好的。
其三,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兴趣和习惯。语文是不能速成的。积累的习惯与愿望,对语文学习而言,相当可贵。从教语文二十多年,我有一个很深的感触,兴趣是学好语文的根本!试想,缺失兴趣的语文教学,还能走多远?就像中考复习,题海战,实在是得不偿失。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传统的写字教学不能丢;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教材为本,吃透教材,用好教材;注重学法指导,适当训练提升,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践行语文学科综合性、实践性的特质。开辟语文的自由天地。
语文研讨会心得感悟篇2
本次学习的过程与感受,刘燕老师已经在其个人工作室中做了详细的介绍。在此,我将学习到的内容整理归纳,呈现给老师们,希望能给其他老师以启发和帮助。(由于当时几经波折,当我们进入会场的时候,只有最后面角落里的凳子可以坐了。音响效果也一般,有些内容没能清楚明白的记录下来,所以,只能充当一回不太合格的传声筒了,望老师们谅解。)
一、新课标的启示。
在语文教学中应进一步明确语文的交际工具性,重视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强调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多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合理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二、中学语文课堂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防止逐字逐句的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要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的书。
三、注意新课标中增加的新内容。
初中7至9年级增加14篇:《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汉乐府;《木兰辞》(唧唧复唧唧)北朝民歌;《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陈子昂;《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崔颢;《卖炭翁》(卖炭翁)白居易;《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南乡子》(何处望神州)辛弃疾;《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已矣);《礼记》一则(虽有佳肴);《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吾于何逃声哉?);《与谢中书书》,陶弘景;《湖心亭看雪》,张岱;《河中石兽》,纪昀。
减少两篇: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此篇移至小学阶段);《观刈麦》(田家少闲月)白居易。
四、作文要写自己的话,教师要教会学生像人一样的说话。
切忌学生作文堆砌古人、古诗和名言。内容假大空,千篇一律,无病呻吟。初中阶段的作文,能流畅地把事情讲清楚即可,要写自己的话。谷教授举例:一个学生一年写了56篇作文,全都是罗列李白、陶渊明和苏轼,但每次都能得高分。这样下去,是很可怕的。
五、课改的推行是举步维艰的,甚至是悲壮的。
吕叔湘说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能力,而不是传授知识”“给学生一把钥匙,教会他动脑筋”。但是,应试教育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课改没能真正落实,学生的负担反而更重了。语文教师应该改变“满堂灌”的课堂形式,注重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培养语感,阅读和写作能力。我们应该重视占90分的阅读和写作,而不是只盯着30分的基础知识。要想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必须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实践能力。
六、课改可以给枯燥的语文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力。
潍坊的课改经验值得我们语文教师学习借鉴。他们对初中毕业生进行回访时发现,学生对初中语文的认同度很差,认为语文课“没意思”“背诵太多”“死板,师生不互动”“课文枯燥”……有一句话一针见血地写出了语文课堂的弊病:“一篇三分钟即可读完的课文要讲三节课,一本三天即可读完的课本要学半年”针对这些问题,潍坊的做法是:“三不讲”学生自己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不理解的,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知识。
这样,提高了课堂效率,节约出了宝贵的时间学生们大量的阅读。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了,语文的成绩更好了,关键是,语文的素养提高了。聊城课改的经验也是围绕“读写”展开,提出了“读书使人高尚,写作使人善良”的口号。重新编排语文课:教材基础课,阅读课,阅读交流课,随笔交流指导课。(在听报告的时候,我强烈地意识到,我们学校为学生配备了大量的图书,装备了阅览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起来。课改势在必行,观望只会耽误学生,并且让自己落后)
七、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有激情的教师,教师的美丽在于激情。
没有激情的课堂平平淡淡,没有激情的教学兴味索然。26号下午的三节课,让我们惊叹于三位教师的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深厚而文学底蕴和澎湃的激情所折服。我的拙笔不能形容听课的感受,请大家在网上搜索“乐陵陈万太视频”和“临沂二十中学刘晓凡”,亲自感受他们的魅力。
我的体会总结为一句话: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可以是幸福的。
语文研讨会心得感悟篇3
上周四有幸去参加语文研讨会,真是受益匪浅,让人耳目一新,我有很多的感触。如果我不来,我不会觉得自己还有很多要学习;如果我不来,我不知道我还有很多地方要改变;如果我不来,我不能迫切的想做这么多的事。
我的收获:上午给我们讲课的是福民巷小学的王亚丽老师。主题是回归语文本色 感悟语文魅力。
一、 依标定向,把握教学重点。
1、明确目标 : 由“教课文”向“教语文”转身 课程内容不可替代,教材内容可替代
教语文要注重方法。时间管理 发现问题就要找问题根源。
2、分清学段,关注训练重点。我知道了一二年级主要是训练句子,三四年级主要是训练段落,五六年级主要是训练篇章。学写段落,从文章中学会一些写作方法。
二、解读文本,从细节入手。
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具有以下特征。
文本细读的主体是学生。细读直接指向言语。教师在场。介绍科学实用的方法。细读
类读、品读、拓读、巧读。上下求索,左右勾联。
二十四字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
语文课流程:阅读感悟 基础达标 设问导读 精读感悟 巩固练习 拓展延伸
识字课:会认、会写、会读、培养语感。初读感知 精读感悟 自学生字(识记字形)展示点拨 巩固练习 拓展延伸
阅读课:低年级 学会阅读 中高年级 通过阅读来学习
自学感知 基础达标 设问导读 精读感悟 巩固练习 拓展练习
写作课(习作课)三年级要教的好玩 四年级要教的有感知 五六年级要教到心里去
活动作文 要中规中矩的教三年级的《老师变魔术》1、在交谈中观察老师,并写下来。2、在闭眼的状态下猜想变魔术情况。3、睁开眼睛观察现场发生的变化。《考考你的记忆力》运用排比句式写段,重点写一个物品通过摸、闻、尝等方法。《难忘一堂语文课》1、本次活动内容和规则。2、活动开始前,心里活动和准备情况。3、活动开始后发生的最有趣事件。4、活动发生的其他有趣事件。5、谈本次活动的感受。复习课和试卷分析课的流程。
导学案在语文课上的作用。对学生的训练要落实到写上。自学检测生字词。精度感悟重在问题引读和句段训练。拓展延伸重在类读和运用。
这些内容我印象很深,我想通过实践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好学 深思 力行。
语文研讨会心得感悟篇4
今天,我参加了临沂七小举办的“小学语文同课异构课例研讨会”,活动为期一天,上午观摩了两位位老师分别讲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之后是做课教师说课及各学校与会教师的交流和评课汇报,下午由来自潍坊的名师做了报告。
可以说这次活动的举办是非常成功的,虽然两位教师讲的都是同一课题,但他们对课文的解读角度不尽相同,驾驭课堂的技巧各有千秋,对新课程理念的落实也各有侧重。尤其是上午的交流研讨,让我静下心来再次反观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我们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要做好一节课,课前的准备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我们要有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感知和深入把握,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去丰富、拓宽、延伸教材内容,快速、大容量地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以期做到高屋建瓴。其次要有对学生学情的透彻分析,学情不仅包括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等。同时还要做好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甚至做好相关预案,以期做到以变应变。
要做好一节课,目标的明确是不容置疑的。首先我们要明确整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目标务必要具体明确。不管你想怎么建构这节课,其教学目标是不变的。然后我们要明确课时目标和各环节目标,目标的确立要有教学理念的支撑。比如阅读课中的字词教学,我们务必要明确抓哪些词语来认读,为什么抓这几个词语?抓的这几个词语分别怎么处理?处理到什么程度?
这次研讨活动给我留下深刻感触的还有老师们的评课,这既是个人专业素养的展示,更是学校集体智慧的体现。与之相比,我们的认识有些肤浅,更别说上升到理论、理念的高度。这种压力感应该促动我们多读书,多思考,多去关注一些教育前沿的东西,让自己不致逐渐落后。
语文研讨会心得感悟篇5
本周末有幸去郑州听了两天特级教师的语文课,真是受益匪浅,让人耳目一新,我有很多的感触。如果我不来,我不会觉得自己还有很多要学习;如果我不来,我不知道我还有很多地方要改变;如果我不来,我不能迫切的想做这么多的事。
这次的学习机会我非常珍惜,每天早早的到学校,坐在最前排,聆听老师的教诲,感受那些特级教师的魅力所在。感受那些特级教师的授课精华。
第一天上午,听的是蒋军晶老师的课,一个瘦瘦的年轻老师,真的能做到引人入胜么?真的能达到课标么?之后的讲课是毋庸置疑的,他很轻松的做到了,学生学的也很轻松。
这节课我很感兴趣,正好是五年级的课,我有很多借鉴的地方,当讲到《我和祖父的园子》我很兴奋,蒋老师先是让学生齐读题目,又讲了回忆是什么,在学生读的时候还让学生思考:想想,说说萧红想起了那些人,那些事?尤其注重读,师还和学生同读,讲解读书速度与方法。告知读书语调、感情。
而在背书的时候,要注意方法,找规律记内容,用强记,分句。在讲到最后当目标达成以后,老师又延伸了一下,让学生学习萧红,一下子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了那个时期,头脑里能感到萧红的困苦与对童年的怀念。当讲到“祖父真劳动?我也真劳动?”时,既感觉有趣,又使我们能迅速的理解课文意思。每一个内容都显得那样的连贯,那样的水到渠成。蒋老师有这样的本领,不是简单地教会学生认字,而是教会学生读的能力和说的能力。
尤其在这次的学习过程中,我感受的最深的是蒋老师很注重学生的读书能力,他总是自己亲身的去读书,给孩子推荐更好的书,让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因为他深知学生会写作文不是老师给的,是他们的遗传所致,而真正的写好作文,靠的就是读书,多读书就会有语感,能写出很多的好东西。所以,作为一个老师要善于读书,多读书,使我们的自己学会思考,通过读书去积累各个领域的`知识。通过读书去认识形形色色的人,最终提高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孩子的阅读心理,要多读书,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他们对生命感兴趣。其次重要的是尽量的、适度的扩充,而不是为了制造一些学习气氛,让课文内容很大,内容很广泛。
第二个授课的是戴建荣老师,他讲的是《静夜思》,简简单单的古诗,孩子们在幼儿园就会背了,他却讲出了别样的味道,给学生和听课老师一种美的享受。他说了,他要把中国的传统发扬光大;他说了,吟唱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应该是最不陌生的;他说了,能做到“读、唱、吟、舞”是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说了,他的老师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又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老师,可他却将诗教的传神,给了我们莫大的感动。
此人虽其貌不扬,但绝对是“大师”。幽默风趣是犹如相声演员;慷慨激昂时,犹如沙场壮士。课堂上他时而婉转动听,时而铿锵有力,时而俏皮幽默,时而稳重深沉。
戴老师从纠音开始,又从平仄入手,这样在唱的时候、再吟的时候,就显得那样的水到渠成。当老师讲到他们的学生时,眼里流露的是思念与兴奋,他说了,如果要教好你的语文课,首先你要爱你的学生,还是热爱。
当王老师说出于永正的名字的时候,大家都兴奋了,当王老师说于老师也要讲《我和祖父的园子》时,我又激动了,同样的一课,他又会看到什么呢?他又会从哪里入手呢?给学生哪些感动呢?
当学生回答问题时,于老师总会说,问题想好再说,说好话不容易。当学生回答萧红在祖父的园子里干什么时?学生用了很多还有,于老师又做了及时的纠正,他说“还有”只能用一次。
于老师注重学生用眼睛看;又注重学生用心看;还让学生多读书学会思考。在这里记的最深的是,于老师给学生读书,当于老师声情并茂的读出以后,学生也学会了那种感情。也学会了读,体会文章的感情,当学生说出那么多的关于祖父和“我”的性格的词语时,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水到渠成,因为要读谁像谁。要学会读每一句话每一句话的表情、语气。
在这节课里,于老师不仅注重学生读的能力,还注重学生写的能力,让学生写写自己的童年趣事,告诉学生写的时候要写好字,读好书,做好文。同时,于老师还对我们有了很大的要求,每个人要多有几手本领,本事越大,师德越高尚,赢得学生崇拜的砝码就越有分量。
像说话一样的读书,感受句子的温度。培养学生在读书中要学会关注,留意。培养学生的言语、概括能力。这要求教师在对教材的把握上多做处理,把握好对教学的安排。让学生学会体会,课堂上不用多提问。重点培养“读”和“写”的能力。
这次的听课我总结以下几方面的所得:
一、读。应多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教师要做到多读课文,多读,多感受。
二、写。每一节课设计一些写的内容,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抒发。
三、多读书。培养自己好读书,多读书的习惯,让学生在自己的带动下多读书,读好书。学会自己的母语。
四、多研究。教师要善于学习,采百家之长,才能开出属于自己的花朵。
五、多规范自己的板书。板书好了给了学生一个提示,一个榜样,做好学生的示范。
六、多学一技之长。自己在课余时间多充电,多学习更多方面的技能,使自己做学生崇拜的学生。
七、热爱自己的学生。只有一个人做到了热爱。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孩子,才会干出非凡的工作。
一个人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全部忘记,剩下的才是素质。这就是教育,语文要教的就是学生的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多学习,多应用,使自己,使孩子的母语学习能更快乐、更充实。
语文研讨会心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