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作文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作文议论文【精选三篇】
有用 的标准或许表现在推动人类社会物质发展、进步上,可美的或许从来不是那些具有被世俗定义的 有用 属性的。单纯以有用或无用将二者对立,这本身就是个错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作文,供大家参考。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作文第一篇
人走在路上,脚踩的只是那一寸地,而旁边不需要踩踏的空地,似乎是无用的。但庄子早在战国时期就提出:有用之用,方为大用。既然其他地方都没用,如果把其他地方全部挖至无尽深,只留下一条走的路,你还敢闲庭阔步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人们习惯于将事物分成有用与无用,科举制的时代,百姓传唱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用狭隘的人才观来看待人,中第便是人才,落榜便不是。
过去如此,现今亦然。我们从小就被家长灌输有用论的观念,从小就被问 学这有什么用 ,步入中学,接受填鸭式的教育,学校只学考试内容,其余一概不学。推及社会,现在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就是施政者追求产值,牺牲环境,功利化发展带来的结果。
社会被实用主义所裹挟,太过于功利,导致对成功和金钱失去理智地膜拜,对精神价值一类的不自觉地藐视,一概贴上无用的标签,社会开始急躁,渐渐失去那一份安宁。这一现象的出现源于社会的趋利浪朝,也源于个人的认知。
轻易地划分有用与无用往往是因为肤浅的认知。富兰克林邀请他人来看他发明的避雷针时,一位女士提出,可这又有什么用呢?他回答道,那么新生的婴儿又有什么用呢。富兰克林用时间的观念来提醒她,只是暂时没用。就像庄子用空间观念反驳的那样,人不只是需要脚踏的那一寸土地。由此所见,个人肤浅的认知是一重要原因。
无用之用,方得从容。《庄子》中写道: 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陈道明喜欢从 有用 的世界挣脱出来,做一些 无用 之事:读书,练字,下棋 冯小刚取笑他他这么做远不如一场饭局来得有用,陈道明却淡淡回应: 不为无用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有用,意味着一种奴役;无用,才意味着从容自得。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乔布斯大学退学后学习的美术字体在当时看似没用,而后来应用到电脑设计上,使得苹果电脑一推出便大获成功。当时只是兴趣爱好,后来却成为了他成功的钥匙。人生最忌急功近利,留一些无用的时间给自己,培养一两个无用却真正喜欢的爱好,久而久之,无用,也能成为大用。
无用之用,淡淡的人生味;有用之用,浓浓的胭脂香
人要生活,也要生存。生活需要诗意,生存需要功利。二者可相互转化,相辅相成。切记不可极端化,一味高举无用主义大旗,抛开生存空谈生活,只会沉浸在老庄哲学,安逸于世外桃源,与世界脱节;一味高举实用大旗,急功近利,眼中只有生存,终究会变成一个 空心人 ,落的一身疲惫。
在有用的世界中寻找那看似无用的一抹空白。某天,手中的丑石也能变成陨石,划破星际,璀璨一片天。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作文第二篇
文学和科学,一直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探索、钻研的两个学派。二者一文一理看似对立,实则也有相通之处。或许世人皆知文理,可真正懂得其中奥秘的,实在是少之又少。
莫言说: 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计么用处,但是文学的最大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是啊,众生皆谈文学,却几乎都认为它无用,大多将其作为茶余饭后消遣的谈资罢了。可难道一样事物只能 有用 才算 有价值 吗?恰恰相反,我认为文学内涵的精髓,恰恰在于它的无用。
试想一幅这样的场景:秋日一个闲暇的午后,你用完午饭后准备小憩,于是来到阳台,发觉阳光正好,而圆桌茶几上正好放着你喜爱的书,随后你便捧起书,窝在一旁的吊床里开始翻阅。午后的阳光金黄又不耀眼,透过斑驳的树影洒在你身上,枕着舒适的吊床,沐浴在暖融融的熙日下,欣赏美好的文字,伴着书页特有的香气,抿上几口淡茶或是咖啡,累了便沉沉睡去。这样的生活不就是多数人向往的生活吗!而文学在其中充当着必不可少的角色。如果没有书,或许远处再美的风景,再好的阳光,似平都少了点什么陪伴。这时只需一卷书,生活就变得充实起来。万物都沉下来,不再只有空虚寂寞的心灵在孤独地呐喊了。时间仿佛静止,美好的瞬间定格在此刻。
这就是文学的作用。它就是如此渗透在你生活的角角落落,做你孤独灵魂的陪伴者,影射你的内心,你的生活,你的世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文学浸润你的生活,带给外心灵上的慰藉。
庄子说, 人皆知有用之有,而莫之无用之用也。 诚然,科学带给人类社会的有用之处是显而易见的。可我认为,文学给人带来的用处却是更高、更深层次上的东西。文学是精神的寄托,是心灵的栖息地,它丰富人的思想,提升人的品位,健全人的人格,陶冶人的心灵,培养人的才华气质,滋润人的内心。古语有云: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又云 腹有诗书气自华 。是的,一个满满腹经纶、热爱文学的人必定气度不凡,谈吐间尽是一个读书人的气质,行为举止也一定是一个有修养、有素质、有内涵的人。这种人,天生就有一种深沉的味道,那文学的气息吸引着他人。
你看,古往今来,哪个读书人不是这般?林语堂先生、钱钟书先生、胡适先生、鲁迅先生,还有国外的太宰治先生,泰戈尔先生,雨果先生 太多太多文学才子,他们或温柔儒雅,或高冷深沉,或风流清旷,可浑身都散发着文学者的气质,是那样的迷人,令人陶醉、沉沦。
所以说,文学塑造一个人的身心、人格。文学给人带来的是精神层次的东西,充盈你的生活,让你成为一个有思想、有素养的人。美不在外表,而在心灵,在内在。照此这般,文学真是一项伟大的 发明创造 。
乔布斯说: 我愿意拿我全部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谁不想呢?文学没有门槛,如孺皆老幼可享受文学。且文学是人与人思想的交流碰撞,每当你觉得与另外一个热衷于之学的人有着很深的共鸣、相同的看法见解和人生观持一致态度,那会是一件多么美妙而又神奇的事情啊!文学没有那么高深莫测,它是每个人都可以玩味其中,发现文学之美的。都说一个人生命的价值不在于他的高度,而在于他的厚度。文学就是那个为其增加厚度,深入内心,让你的生命变得更精彩,也更有深层次涵养的宝藏。
周国平先生曾有那么一句话: 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文学的意义不正在此么?我愿就如此 无用 也无妨,只要有文学存在,人生便 有味 了。念至此,足矣!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作文第三篇
对于生活中种种有价值的美好,我们总是忽视大于停留。我们被告知什么是 有用 ,因而丧失了选择甚至辨认出美的能力。米兰 昆德拉把如今这个时代称为 绝对现代化的时代 意象学家肆虐的时代 。梦想、冥想、黄昏时的驻足、一本经典、百无聊赖的时光 种种能引我们通向灵魂深处的事物往往在不经意间突如其来地降临,可现实挥舞着冷漠无情的旗帜用 无用 定义了它们。所以我们宁可埋头题海也不愿,甚至没有意识到它们的存在。
有用 的标准或许表现在推动人类社会物质发展、进步上,可美的或许从来不是那些具有被世俗定义的 有用 属性的。单纯以有用或无用将二者对立,这本身就是个错误。科学、实学让我们看到 自我 人类整体力量的伟大,文学、哲学、艺术、梦想 生活中一闪向过具有非凡意义的每个瞬间则教给我们生活的智慧。忽视了后者的发展,导致的或许将是整个人类群体对 美学 的鉴赏能力的丧失,乃至灵魂的肤浅与空洞。
因此,歌颂那些 无用 生命中一道不可承受之轻。
Ⅱ.未来
《木星时刻》中,人类活在了机器界定的 一二三四 之下。一切都消失了,打鸟、懒觉和种种无关紧要的事情。到那时我们做的真的只有 有用之事 努力工作,精准的一日三餐。日益发达的科技与人工智能编织成一张巨大的网将人类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
可是这样的我们活得是否有价值?如果一切都成了 一二三四 ,我们和运转的机器又有什么区别?
我总觉得现在的我们也有一点点固步自的危险。过度的 有用 ,将会导致过度的理性。正如浪漫主义所颠覆的那样,过度的 理性 也将面临崩溃。
也许能拯救这种局面的,还是 无用 之物。我们总是被荒诞侵占灵魂的每一个角落,在寻求人生意义的道路上彷徨。时至今日,我们还是会渐渐信仰加缪,信仰萨特,信仰存在主义,信仰在每个被宇宙抛弃的命运使我们终究能完成从无意义到有意义的转变,信仰希望,信仰自我超越。如果 无用 之物真的如它们所意味着的那样,或许人类早就沦为没有自由意志的奴隶,文明覆灭,西西弗的岩石也不再滚动着,指引夜行者在仅存的一点希望下前行。
时间会记住经典。这足以表明, 无用 之物从来都不会是无用的,相反它们构筑的是精神世界 它远在现实之外,真实只是经由它折射的影子。我们的每一个行动,都处于它无一例外的掌控之下。
Ⅲ.永恒
我希望以一个庄重的姿态开始这个话题。事实上,它或许存在于不远的将来,或许存在于我们永远到不了的乌托邦,我们永远只能窥见它一点美妙而神秘的影子,又或许,它从未存在过。
人类从亘古时期开始就对 永恒 这两个字眼格外着迷,我们渴望着 长生 ,我们创造出盘古的改事,还有伟大的众神祇。可时直今日,关于 长生 ,我们还未曾实现。医学的可悲就在于它的局限性,科学也是一样。
科学并没有带领我们走向终点。科学仍在半路徘徊,这逐渐将人类的希望扑灭。而文学、哲学、艺术等等看似无用的种种,却将已被科学毁灭的希望在人们心中重新点燃。
谁又说最后走向终点的一定会是科学呢?意识、思想的流动, 无用 ,却洋溢着智者的思索。 有用 与 无用 ,只是我们抵达那个极限的两种不同道路。
但我相信它们起源于一点,也交汇于一点。因为它们,都是智慧的同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