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多彩贵州导游词(3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多彩贵州导游词篇一
小镇,名青岩,位于贵阳花溪南12公里处,城门上大书“定广门”三个字。城门左右两边有逶迤城墙,上筑敌楼、垛口、炮台。全部用方块巨石筑就,一派青灰苍黑。
小镇隶属贵州省贵阳市,迄今已有620多年的历史。古镇曾有九寺、八庙、三宫、三阁、一院、一楼,还有石牌坊、城墙等古建筑群。原为土城,经数百年历史沧桑,经多次整修扩建,由土城而渐成街巷纵横错综之石城。
贵阳境内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层层岩石堆垒,异军突起处,即为山。山多石就多,石又厚厚薄薄,逐一分层,使用极为方便。因此,贵阳城郊民居多以石片当瓦、石块垒墙。大石屋连着小石屋,青苍苍一片,是当地山乡特别的一道风景。青岩镇依山傍岭,城门城墙全用石头建造成也就顺理成章了。是的,古镇的盎然古意首先来自苍然青石。
古镇的建筑依山就势,布局合理,石雕、木雕工艺精湛,蕴含着许多神话传说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令人叹为观止。一条条纵横四方的青石板路和弯曲狭长的小巷,分列两旁的、古老的石柜台和木柜台,门窗间精雕细刻的小棂,石坊上倒立的石狮,无不引人发思古之幽情。信步走进一条叫做“背街”的小巷,立即感到一种强烈的时间和空间的莫大距离,青石板铺的路、青石板垒的墙,仿佛是一条石板制成的时空隧道。
还有令人称奇的,小小古镇居然同时有古老的寺庙、肃穆的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被人称为“三教并存”。站在定广门上远远望去,尖顶的教堂与巍然的百岁坊遥遥相对,东西方文化矛盾而又统一地在小镇上合理地存在着。初一、十五,寺庙里香火不断,而周日到教堂做礼拜的人也络绎不绝。偏远的地方多宗教场所并不足为奇,奇的是,镇民与生俱来的、对外来事物的宽容与大度,使本不属于这方天地的宗教信仰也在此生生不息。
站在青岩镇的城楼上远眺,尖顶的教堂和肃穆巍然的贞女牌坊遥遥相对,你不觉得它们之间的突兀,反倒感觉出一种参差文化的不对称美,就像那镂空花窗、玻璃青瓦和五颜六色的现代商品,流露出的是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扯不断、理还乱。
青岩最好的是现代人梦寐以求的淳朴民风。累了,镇民会挪出自己的椅子让你歇歇脚;渴了,会端上一碗清凉的苦丁茶,还要为你说上一段青岩的典故,让你的精神也解解乏。这一切,是可以随意享受的,如果你执意要给钱,一句“随便拿一点就行”或“几块钱就行”的话语更让你从心眼儿里喜欢这个小镇。
青岩镇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文明市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革命传统文化底蕴,多民族聚居。全镇总人口中,汉族占总人口数的61%,少数民族占总口数的39%。少数民族人口中,苗族、布依族占绝大多数。经济以农业为主,林业为辅。以磷化工、建材、保健三大支柱产业为龙头的乡镇企业发展快速。20xx年,全镇乡镇企业营业收入43063万元。依托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源和区域优势,旅游经济收入上升趋势明显,与乡镇企业互为补充,行成该镇两大经济支柱。
多彩贵州导游词篇二
织金古建筑群位于贵州省织金县。
织金古城,山清水秀,溪涧纵横,古迹众多,门类齐全,包括佛寺、道观、文庙、书院、会馆、祠堂、衙署、宝塔、泉井、津梁、古道、民居、店铺、作坊等方方面面,分布在一座座大理石小山上和流经城内的贯城河畔。
织金古建筑多为倚崖傍洞或濒水临泉建造的干栏式吊脚楼。大部建于“改土归流”之后,仅从康熙五年(1666)至十年(1671),即建有武庙、文庙、斗姥阁、隆兴寺、东山寺、财神庙、城隍庙、马王庙、黑神庙、炎帝庙、地藏寺等10余座。其后屡有修建,形成现在的“四庵”、“四阁”、“四祠”、“八大庙”。
华桥位于城关镇贯城河中段。原名“奢香桥”。始建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清顺治十八年(1661)整修。东西向,跨贯城河。三孔石拱桥,长18米许,宽4.7米,主孔净跨15.7米,矢高约10米。
东山寺位于城关镇工业路东端。建于康熙八年(1669),光绪五年(1879)重加修葺。坐东向西。依山就势而建,由山门、前殿、正殿、钟鼓楼、观音阁组成。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xx平方米。现存山门、前殿、正殿、钟鼓楼。前殿坐东西向,面阔五间,通阔21.5米,进深三间,通进深8.7米,穿斗式木结构悬山青顶。前带廊,深2.1米,置斜靠背栏杆。正殿又名梵帝宫。坐东西向,面阔五间,通面阔16.7米,进深三间,通进深7.8米,穿斗式木结构悬山青瓦顶。正殿前左厢为钟楼,右厢为鼓楼。
回龙庵位于城关镇清泉路东段南侧。建于康熙八年(1669),光绪十三年(1887)扩建、维修。坐北向南。由前殿、后殿、右禅房、左山门、得月楼组成。占地面积约36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40平方米。后殿面阔三间,通面阔10.84米,进深四间,通进深8.51米,前后带廊,抬梁穿斗混合式悬山青瓦顶。殿内设须弥座神龛。前殿面阔三间,通面阔10.8米,进深四间,通进深8.5米,前后带廊,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悬山青瓦顶。得月楼面阔三间,通面阔8.36米,进深五间,通进深6.24米,带周围廊,深约1米。穿斗式木结构重檐歇山顶。
炎帝庙位于城关镇城南路中段东北侧。建于康熙十年(1671)。坐北向南。由大殿、戏楼组成。大殿面阔五间,通面阔19米许,通进深19.5米,穿斗式木结构悬山青瓦顶,前后带双步廊,深1.9米。戏楼二层,通面阔9.12米,通进深7.12米,穿斗式木结构歇山青瓦顶。
太平桥位于城关镇沿河路中段西侧。建于康熙年间。东西向,跨贯城河。二孔石拱桥。长28米许,宽13米许,西侧主孔净跨23米许,东侧泄洪孔小,上为引桥,矢高8米许。1976年增设大理石浮雕望柱、栏板。
日升桥位于城关镇沿河路中段西侧。建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因与下游月华桥共取“日月升华”之义,故名“日升桥”。乾隆十三年(1748)建成,连接东西桥头,为贯城河上5座桥梁之首,人称“上水关”。光绪十三年(1887)整修。东西向,跨贯城河。单孔石拱桥。长20米许,宽5米许,净跨14米许,矢高5米许。
童生桥位于城关镇沿河路中段。因位于城关镇北永安门东北河口,故又名“永安桥”。相传所拨银两恐不够支出,全州童生捐资助建,名“童生桥”。俗称“下水关”。始建于乾隆十三年(1748),次年(1749)告竣。1962年扩建后更名“重兴桥”。东西向,跨贯城河。单孔石拱桥,长25米许,宽7米许,净跨19米许,矢高12米许。
斗姥阁位于城关镇沿河路中段南侧。建于康熙六年(1667),乾隆十八年(1753)重修。坐东向西。原由阁、左右凉亭、正殿、武侯祠、偏殿等建筑组成。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现存0,三层三重檐六角攒尖青筒瓦顶。一层长方形,面阔11.75米,进深8.15米。二层四边形,长9.5米,宽6.3米。三层六边形。撑拱、隔扇门窗、风窗等木雕精湛。
多彩贵州导游词篇三
织金古建筑群位于贵州省织金县。
织金古城,山清水秀,溪涧纵横,古迹众多,门类齐全,包括佛寺、道观、文庙、书院、会馆、祠堂、衙署、宝塔、泉井、津梁、古道、民居、店铺、作坊等方方面面,分布在一座座大理石小山上和流经城内的贯城河畔。
织金古建筑多为倚崖傍洞或濒水临泉建造的干栏式吊脚楼。大部建于“改土归流”之后,仅从康熙五年(1666)至十年(1671),即建有武庙、文庙、斗姥阁、隆兴寺、东山寺、财神庙、城隍庙、马王庙、黑神庙、炎帝庙、地藏寺等10余座。其后屡有修建,形成现在的“四庵”、“四阁”、“四祠”、“八大庙”。
华桥位于城关镇贯城河中段。原名“奢香桥”。始建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清顺治十八年(1661)整修。东西向,跨贯城河。三孔石拱桥,长18米许,宽4.7米,主孔净跨15.7米,矢高约10米。
东山寺位于城关镇工业路东端。建于康熙八年(1669),光绪五年(1879)重加修葺。坐东向西。依山就势而建,由山门、前殿、正殿、钟鼓楼、观音阁组成。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xx平方米。现存山门、前殿、正殿、钟鼓楼。前殿坐东西向,面阔五间,通阔21.5米,进深三间,通进深8.7米,穿斗式木结构悬山青顶。前带廊,深2.1米,置斜靠背栏杆。正殿又名梵帝宫。坐东西向,面阔五间,通面阔16.7米,进深三间,通进深7.8米,穿斗式木结构悬山青瓦顶。正殿前左厢为钟楼,右厢为鼓楼。
回龙庵位于城关镇清泉路东段南侧。建于康熙八年(1669),光绪十三年(1887)扩建、维修。坐北向南。由前殿、后殿、右禅房、左山门、得月楼组成。占地面积约36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40平方米。后殿面阔三间,通面阔10.84米,进深四间,通进深8.51米,前后带廊,抬梁穿斗混合式悬山青瓦顶。殿内设须弥座神龛。前殿面阔三间,通面阔10.8米,进深四间,通进深8.5米,前后带廊,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悬山青瓦顶。得月楼面阔三间,通面阔8.36米,进深五间,通进深6.24米,带周围廊,深约1米。穿斗式木结构重檐歇山顶。
炎帝庙位于城关镇城南路中段东北侧。建于康熙十年(1671)。坐北向南。由大殿、戏楼组成。大殿面阔五间,通面阔19米许,通进深19.5米,穿斗式木结构悬山青瓦顶,前后带双步廊,深1.9米。戏楼二层,通面阔9.12米,通进深7.12米,穿斗式木结构歇山青瓦顶。
太平桥位于城关镇沿河路中段西侧。建于康熙年间。东西向,跨贯城河。二孔石拱桥。长28米许,宽13米许,西侧主孔净跨23米许,东侧泄洪孔小,上为引桥,矢高8米许。1976年增设大理石浮雕望柱、栏板。
日升桥位于城关镇沿河路中段西侧。建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因与下游月华桥共取“日月升华”之义,故名“日升桥”。乾隆十三年(1748)建成,连接东西桥头,为贯城河上5座桥梁之首,人称“上水关”。光绪十三年(1887)整修。东西向,跨贯城河。单孔石拱桥。长20米许,宽5米许,净跨14米许,矢高5米许。
童生桥位于城关镇沿河路中段。因位于城关镇北永安门东北河口,故又名“永安桥”。相传所拨银两恐不够支出,全州童生捐资助建,名“童生桥”。俗称“下水关”。始建于乾隆十三年(1748),次年(1749)告竣。1962年扩建后更名“重兴桥”。东西向,跨贯城河。单孔石拱桥,长25米许,宽7米许,净跨19米许,矢高12米许。
斗姥阁位于城关镇沿河路中段南侧。建于康熙六年(1667),乾隆十八年(1753)重修。坐东向西。原由阁、左右凉亭、正殿、武侯祠、偏殿等建筑组成。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现存0,三层三重檐六角攒尖青筒瓦顶。一层长方形,面阔11.75米,进深8.15米。二层四边形,长9.5米,宽6.3米。三层六边形。撑拱、隔扇门窗、风窗等木雕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