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开课教学反思幼儿园(10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公开课教学反思幼儿园篇一
我选择的主题是制作猪年贺卡。考虑到明年就是猪年,以制作猪年贺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就是说课稿了,我拿了恩昭老师的说课稿当范本,再加上说课评价表里评分的标准,认真地核对自己的说课稿,自以为很满意了。可是给师父看时,发现有很多重要的东西忘记写了。于是在师父的批改下,我的第一份公开课说课稿完成了。
公开课之前,我们组开了个小会,我们三个相继进行了说课。组里的老教师也分别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给出了不足与肯定的地方。结合这些不足,我又重新修改了教案。再次在师父的批改下,我的第一份公开课教案完成了。
20xx年 11 月 2 日上午第三节我的第一次公开课开始了。看到一个一个老师进来听课,我紧张了,脑袋里面一直思索着教案里的新课是怎么导入的。整节课在教案的设计下结束了,每个步骤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学生的反应也在我的预料当中,自我感觉挺顺利的,心里还期盼着评课的到来。
燕芸的课由于冲突我听不到了,下午听完碧莺的课。她的课注重知识点的传播与迁移,师生互动性很强,让学生上台操作的机会也很多。于是就意识到自己早上的公开课的不足。之前自我感觉良好的想法一下子没有了,换来的是等着评课时挨评。
评课开始了,我们三个一起被评,宏宇老师先说了我们三个的肯定之处,再分别一个个点评。我的不足之处如下:
1 、教案里的教学目标有些夸大:比如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目标没有体现知识迁移;能力目标没有体现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德育目标没有体现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
2 、遗漏了画图的重点:在画一幅画时,画布的定义是很重要的,可是我却没有体现出来。
3 、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在学生练习时,我很认真地收集学生遇到的问题,可是却是把它们统一起来讲,应该一发现问题就立即讲出来,这样学生就会记忆深刻。
4 、教师基本功的不足:在上课过程中,没有做到耳听八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都没听到,忽略了某些学生的想法。
5 、师生互动的不足:整堂课下来,都是我演示完学生练习。学生基本上是被我牵着走,虽然有完成任务,但是缺少了学生自己的想法。应该在老师的作品没展示之前,让学生先想着怎么做,然后让学生上台操作。最后跟老师的作品进行比较。导出老师的作品是怎么画的。
6 、教学设计的不足:我注重的是小猪怎么画出来的,而不是画图工具程序的窗口与 windows 窗口的链接,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
公开课教学反思幼儿园篇二
每一位教师在上完每一节课后都要对上过的课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但到底总结什么、反思什么,对这个问题还很模糊。学习了《教师怎样上好公开课》一书后,对怎样撰写课后反思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反思实际就是教后想想,想后写写,认真思考一下得与失。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射门、深刻的反思、探究忽然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然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公开课教学反思幼儿园篇三
学校的远程教育课堂教学竞赛开始了,我选择了八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综合实践活动“莲文化的魅力”,算是对自己的一个挑战。因为我一直没有正儿八经的上过规范的活动课,也几乎没有现成的教案可以借鉴。一些教师认为,语文课嘛,不就是几个环节罢了。导入,讲解,提问,板书,作业等几个环节都有了,加上课堂气氛活跃,就是一堂成功的课。我认为,语文教学中的几个环节,还得看教师如何把握,“度”把握得好,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那么,语文教学中“度”的艺术怎样把握呢?笔者谈谈几点看法:
在语文教学上,教师在传授知识中,引征一些古典史籍、名人轶事等来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是当用的。但一定要切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切忌旁征博引、故弄玄虚,教师口若悬河、夸夸其谈,而学生却摸不着头脑、充耳不闻,有的甚至昏昏欲睡,把教师的旁征博引却当催眠曲,这样对牛弹琴,是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所以,教师在导入时要注意内容、结构的亮度,要让学生能通过亮度,一下子明白教师将他们带向何方。
一些教师认为,讲解课文,只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讲解或让学生分析,教师偶尔点拨就可以了。其实,讲解课文应抓住重难点,针对学生实际,教师点拨的力度适中才妥。那种过深、过浅的讲解都是不可取的。文章的分析讲解不能是蜻蜓点水,也不能大刀阔斧的讲座式。这样,在学生的情绪上就觉得枯燥无味、兴趣索然或产生畏难情绪,在知识的接受上可能出现不知或难知。
作为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打破传统的教学法,力求使课堂气氛活跃一些,这是必要的。但一些教师却认为课堂气氛越活跃就越好,有时活跃得让学生忘记了是上课,这样的活跃算好吗?其实,课堂活跃的目的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宗旨,教师只能是把学生引导在一种活跃的氛围中轻松学习,让学生在乐中学,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那种一味追求活跃课堂气氛而哗众取宠的做法是不妥的,学生就会只乐不学;为此,教师在活跃课堂气氛时要适度,要适可而止,学生才会又乐又学。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提问要灵活多变,问题也要有针对性,探究性和创新性,提问题时还要随机应变、见机行事。不能只提某些学生或某几个学生,这样,就调动不起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毫无目的的遍地开花,更不能毫无目标的随便抓兵点将,这样,会使课堂教学冷场或陷入困境,导致教学难以继续。
在课堂教学中,板书设计尤为重要。有的教师只注重板书的条理性、逻辑性,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性;只顾将那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而不分主次地板书一整板,结果使学生用笔写不及,用心记不住,到头还是等于零。于是,教师必须注重板书设计的精度,板书设计要精确、简要,让学生透过精简的板书就能抓住课文的主旨,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作业布置是教师获取教学信息的一种手段。那种过浅、过深、过多、过少的作业设计都不利于学生掌握接受新知,巩固旧知。因此,作业布置要精妙,要紧扣内容,科学地、创新地、区别地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要做到难易适度,题量适中。这样,既能使学生得以复习巩固,也不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这不两全其美吗?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好比操纵杆,如何操纵,得看自己怎么把握,只有“度”把握得好,才能顺利驶向彼岸,愿我们都把握好这“度”,做一个永不落伍的船夫吧!
公开课教学反思幼儿园篇四
这周校领导听了我的一节语文课《春雨的色彩》,并提出了宝贵意见,现在结合他们所讲和我自己的感悟进行一下反思:
在备课时我将课时设计为三课时,第一课时讲会认的生字,第二课时分析课文,第三课时讲会写的生字并做一些练习。在第一课时中,我先范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这个时候,学生齐读了,不符合我的预想。读完之后让学生圈出会认的生字,大约过了几分钟,我又领着学生圈了一遍生字,并且括出生字所在的词语。然后把生字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给生字注音,完成之后带拼音读。读完之后正好下课了,第二课时开始我先把拼音去掉,再让学生读。接着视线转移到大屏幕上,我带着学生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的去品读课文,借助图片去理解不熟悉的词语,比如纺线、杜鹃花、油菜花、蒲公英花等词语。最后简单地介绍了一下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1.三课时设计的过长,一般两课时足够。一节课学习基础知识,掌握生字,包括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另一节课分析课文,处理课后练习。
2.教学环节重复死板,浪费时间。学生自己圈生字,老师又带着圈生字,这样重复作业浪费了时间。两次可以合二为一,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另外,逐段分析课文效率低下,可以根据学生的引导情况选择段落,打破僵局。
3.学生读得太少。第一课时中学生总共读了两次课文,还有一次没按老师的要求做,这个时候完全可以叫停。第二课时中老师读得多,并且示范效果不佳,感情不到位,学生练得少。因此,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做足功课,起码起到好的示范效果。
4.课堂秩序欠佳。刚开始学生表现很好,但后来学生的秩序情况越来越差,而老师没有发觉或无暇顾及。所以,一定要把整顿课堂秩序放在首位,宁肯叫停也要把课堂秩序掌控好。
公开课教学反思幼儿园篇五
教材选编这篇课文,本身就体现了其思维的创新。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教学过程本身也有一定的创新性。
每当学生觉得所学教材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所学内容倍感亲切,则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规律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尽其所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启发、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积累,创设某种情境引导学生去体验。
对二年级孩子来说,“有些客观事物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种抽象概念,还不大能明确地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师使用了猜谜语的方式,让学生去体验、感受风的存在和特点:
师:听说咱们班同学最爱猜谜语了,我这有个谜语你们猜猜看,它是什么?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
师:对!这就是我们一年级学过的谜语。(板书:风)你知道风什么样吗?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有多大?有多高?你见过吗?这样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画吗?可这三个小朋友就画出来了。
通过揭开谜底,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了兴趣。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入新课的学习,学生对课文中的几位小朋友能设法在画面上表现出风的存在,是会感到佩服的。这既具有启发性,又从某种程度上落实了有关情感态度方面的教学目标。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由于低年级孩子自己学习的能力和习惯都还没有很好地形成,怎样在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孩子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本课教师在这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尝试性探索,比如自己读通课文,小伙伴互相检查互相帮助,教师巡回督促、鼓励、指导。又如,在练习朗读时,教师引导孩子自己探究怎样读能表现出课文中孩子的“聪明劲儿”,在引导孩子在学习小组里互相揣摩,进行合作学习的培养。
教材是新知识的载体,老师摒弃课文“逐段讲解”的传统做法,截取课文中最能展现三个小伙伴“画风”的思维过程的三个自然段,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读,感悟三个小伙伴画出“风”后的不同心态,体验成功的乐趣。然后,教师不失时机进行板画,并创设探究点“为什么说三个小伙伴画出了风?”
◇宋涛的画
1、师:宋涛怎样画风的?指名读句子(手势)
2、师:你看到风了吗?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看见白云在飘就知道是风来了。(你看宋涛观察得多仔细呀!只画了朵白云,就让我们感受到风了。)再读读。
◇陈丹的画
1、陈丹怎样画的风?你从陈丹的画上感受到风了吗?
2、自己再读读,闭上眼睛想象。
3、师:风来了——“嫩绿的柳枝被风吹得弯弯的,就像在翩翩起舞。”
生:睁开眼睛,再读读!指名读。
◇赵小艺的画
1、你们看!这就是她的画。出示赵小艺的画
2、师:这怎么能看出风呀?生:木船在大海上航行,白帆鼓鼓的。(“鼓鼓的”再读读)
3、师:赵小艺也画出风了,她心里特别——?(自豪)那你们能读读吗?指名读。
4、生:当别人都画出风时,赵小艺一声不吭,他没有模仿别人,而是动脑筋想的和别人不一样。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课文内容,以读代讲。通过读加深体验,感受白云在飘、柳枝翩翩起舞和鼓鼓的白帆,都是风吹的,向学生渗透做事要善于动脑筋。
新大纲特别强调指出:小学阶段应“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阅读教学中,经常有计划、有选择地启发学生从教材内容出发,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地展开自由联想,并模仿课文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要说的内容,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及时抓住学生刚刚学完课文,急着说出自己想法的时机,设计了一个简短的口语交际训练:
师:如果让你也来画风,你会怎样画?
(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师:我想在你的脑子里也画出风了,现在就快把你画的风讲给小组里的同学们听吧!
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法精彩纷呈。通过讨论培养了学生认真思考,勤动脑筋的好习惯,并鼓励学生把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在教学活动结束时,请同学们再把自己脑子里的这幅画面画在纸上满足他们的愿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分析课文时,以读代讲,指导学生通过自主读书、自主发现,逐渐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发展了他们的思维、想象等方面的能力,使之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公开课教学反思幼儿园篇六
很荣幸参加了此次公开课活动,也很有幸听了其他几位老师的公开课,觉得受益匪浅。
其实是因为我们的活动相同,所以特意观摩了一下魏老师的活动。她是一个亲和力很足的老师,对于上课的各个细节都把握的比较好,并且她很耐心的讲解了各种蔬菜以及示范了每种蔬菜印出来的印子有哪些不同,让孩子们的认识更加清楚了。但是美中不足就是魏老师还是有点紧张,有时候说话不顺畅了。另外就是通过这个活动,突然想到,平时我们上课也有很多用到墨水或者颜料的活动,幼儿园是不是应该给孩子准备一些套袖或者围裙,供各班孩子们轮流使用,这样一来老师上课会更加方便一些。
这是一节趣味性很强的活动,动手又动脑,很新鲜会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而且她的材料准备很足,水草配上蝌蚪,整个活动完成之后孩子们的作品会显得很有画面感,很完整很有意境,但是,巴老师对提问的问题把握还不准,虽然大屏幕显示了小蝌蚪,但是巴老师的问题对于孩子们来说很抽象,她问:“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样子”对于小朋友来说可以是颜色也可以是形状,当孩子们回答完黑色之后,还继续问“是什么样子”,那么小朋友就会继续回答是“黑色。”可以换一种引导性的提问方式,比如小蝌蚪头是什么形状啊,尾巴是什么形状等等。
总体来说这节活动进行的比较流畅完整。现在的孩子都自立能力比较弱,什么事情都是父母做主父母包办,而宋老师则是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自己做决定,比如该准备哪些,比如路线,或者遇到什么情况应该怎么解决等等,虽然有时候孩子们想的并不充分,可是相比较在父母的庇佑下生活,孩子们反而会更快更好地成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鉴于小班幼儿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比较弱,所以选择了这节活动《蔬菜印画》,因为这个活动比较有趣,趣味性够了,才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就会更愿意自己动手去做,就会做的比较好,能够较好地提高动手能力,同时学会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此次活动中有一个目标就是让孩子懂得玩耍之后要将工具或者玩具物归原处,不要将地方弄得很脏,但是,我却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问题,所以我做的不妥之处就是一边给孩子发工具一边强调要将用过的蔬菜放到指定的盘子里,但是有的孩子依然没有听,因为他们的注意力都已经集中到了老师正在发放的活动工具上了。
另外,我提醒了孩子不要将各种颜料混在一起用,因为在我们的感觉中,这样是比较脏乱的,但是有的小朋友依然将颜料混在了一起,而印出来的画颜色画面还是比较漂亮的,这个是完全出乎意料的。
还有一点,就是我高估了孩子们的知识储备量,孩子们知道的蔬菜太少,而我没有拿出准备好的蔬菜提示一下,而是仅仅用了口头提示,对于处在认知初级阶段的孩子们来说,是有些难度的。还有就是孩子的操作时间没有把握得很好。
最后,整个活动总体下来没有让人惊艳的亮点,太过平常了。
公开课教学反思幼儿园篇七
《麻雀》是一百多年前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记叙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文章的篇幅不长,但语言凝练而传神。刚读到这篇课文时,我就被文章新颖的构思和优美的文字所吸引,之后就被老麻雀的精神感动了,因此毅然决定上这篇课文。为了指导学生学好课文,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特别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让学生感知、体验、品读。
一、课前交流,激发兴趣
上课前,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回顾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报之后进入品读阶段。
二、精读课文,情感共鸣
1. 播放课件先让学生说出对小麻雀的形容。
2. 找出文中描写小麻雀的语句,说一说这是怎样的一只小麻雀?
3. 老麻雀的什么行为震撼了你的心灵? “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说明了什么?“蓬起全身的羽毛”是怎样的情景?“绝望”的老麻雀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尖叫?从中能体会到什么?(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学生明白了老麻雀充满了对小麻雀无限的爱,准备与猎狗决一死战,所以文章用“石头”比喻“老麻雀”,突出了老麻雀拯救自己幼儿的毫不犹豫的决心和勇气。)
4. 老麻雀明知没有希望,为什么还要从树上飞下来?“一种强大的力量”指什么?(通过比较“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与“它不能站在树枝上”理解母亲拯救自己的幼儿,保护弱小者、战胜庞大凶残者所产生母爱的巨大力量,体会母爱的伟大)。
三、教学中的闪光点—音乐渲染,体会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把学生的阅读体验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悟全文,使学生更深的认识到老麻雀这种不顾一切的行为对小麻雀是多么大的震撼,从而更加体会到老麻雀伟大的爱子之情;更好地感悟老麻雀的果断、勇敢,体会爱力量的伟大。
在最后我将文中的这种爱深化,拓展延伸,让学生欣赏一则小故事伴有音乐运用音乐加强对故事的理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篇文章。
四、教学中的不足
在本节课中我虽然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但读书的形式单一化(指名读)缺乏
多样化:默读,自由读,齐读……在授课环节中细节设计不紧密(板书),时间驾驭的不是很合理。同时,还应该注意教师的常用语要加以规范。这些足以说明在教学中我存在的一些问题,还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上好一堂课,真的不容易。有人说一位充满教育智慧的教师,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而智慧来源于学习与积累,因此为了使自己以后在课堂上能够得心应手,我一定多学习。通过这一次教学实践活动,我觉得平时应踏踏实实,虚心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公开课教学反思幼儿园篇八
立定跳远是三年级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学重点是两脚同时起跳,落地平稳。所以教学应着重解决两个问题:
1、培养学生正确的跳跃姿势,为学生以后的发展与提高打下基础。
2、学会轻巧落地的方法,增强安全参与体育锻炼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如果一味的跑和跳,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不愿意学。据观察了解,小学生十分乐意和小动物交朋友,为了能使本课的情境更符合学生的心理,将主要教学内容用以“小青蛙捉害虫”的.方式贯穿,以“小青蛙”来命名立定跳远。安排“青蛙捉害虫”的游戏来改变练习手段,让学生带着他们各自喜爱的角色去练习,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情境教学变换进行,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开动脑筋,积极参与。使学生懂得害虫是庄稼的最大的敌人,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我们都应该知道保护它。
现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个身心健康,能独立面对社会挑战,具有主体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处事态度,具有探索创新精神,能接纳他人的身心健康的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是小学阶段体育课的重要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个目标,将其归纳为:“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这里的“练”是发展能力的手段,而“乐、动、玩”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
1、设计新颖的组织形式
本课力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像在玩耍一样,设置一个亲切和谐、灵活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除了采用指令性集体练习外,也采用了非指令性的结伴练习形式,同时强调学生个体自由发挥的练习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能力的广阔空间。在练习中,注重鼓励学生自我表现,让学生显示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
公开课教学反思幼儿园篇九
在教学人教版第三册《统计》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不同的情境、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实践方式,收到了不同的效果。下面,我从这三个方面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课本上的情境地是统计课本,但集体在统计的情况生活中几乎是没有的。第一次上这节课时,正巧学校马上要召开运动会,我想不如创设运动会买t恤衫的情境。学生下了课问我:吴老师,为什么开运动会就要买t恤衫呢?的确,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根本没有参加过运动会,对运动会一无所知,这个情境并不是学生所熟悉的,于是第二次上这节课时,我又创设了一个情境:夏天到了,今年暑假,学校要组织小朋友们参加夏令营活动,想给小朋友们每人买一件漂亮的t恤衫,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小朋友们,你们最喜欢哪种颜色的t恤衫?因为学生通过电视等渠道,对夏令营有所感知,他们都乐于参加夏令营,可以玩,还可以学到知识,所以学生表现出的热情相当高。可见,创设的情境越是贴近生活与实际,越有吸引力。
第一次上课,我想让学生全员参与到统计过程中去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调查的过程。所以一开始,我把问题提出来,让学生想办法统计全班喜欢四种颜色t恤衫的情况。学生想了好多办法,然后,我让学生每人设计出一张表格,离开坐位进行调查。这种,课堂上学生自由调查:请问你喜欢哪种颜色的t恤衫?课堂气氛挺好,很活跃,我觉得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但是课下思考:学生虽然每人都经历了统计的过程,但是他们50多人都用同一种方法进行调查;一个一个地问。由于统计对象、范围不同,因而难免遗漏、重复,根本无法得到统一的结果,统计结果也难以说明问题。而学生想到的很多方法难以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无法体验成功,也不得取得统一的意见。能不能让学生既经历统计的过程,又新生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使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呢?于是,我把离开坐位调查这一环节改为:把全班同学分为6个小组,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小组内确定调查方法,喜欢哪一种方法就用哪一种。经过分组调查,学生投入到他们喜欢做的事情中,结果确实令我吃惊。
他们第一小组的方法各有不同,充分地体现了小组分工合作的意识。在中心发言人的组织下,记录员如实地记录了统计结果,课堂活而不乱,每一个成员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积极参与,各抒已见。这一方法,使我体会到:合理分工、方法得当,是组织有效学习的必备条件。
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调查的方法,我又创高了一个孔校长想知道全校20xx名学生喜欢哪种颜色的t恤衫多的情境。
学生们的想法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但能不能让学生真正在一种具体情境地下去做一次统计呢?上这节课时,正好市骨干教师到我们学校听课,台下有几十名老师,正好给了学生一次实践统计的机会。接着我指出:以后我们在调查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调查,这样,学生既经历了统计的过程,又体验了统计的意义。
学生通过对小组统计和对听课教师进行统计实践及帮孔校长想统计办法,亲身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获得了不同的学习体验。学生经历了“做”数学的过程,收获是不同的。教师经过两次统计教学,收获也是不同的。由此我想到,教师应变“孝中学”,为“学中教”,真正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合作的同时,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公开课教学反思幼儿园篇十
这两个学期以来,一直在尝试实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这学期又经过几轮的公开课,对这种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过去,教师大多沿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教师一走上讲台,便苦口婆心地开始他的课程传授,照本宣科,口若悬河,教师成了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有听的份儿,懂也得听,不懂也得听,学生无精打采,事倍功半,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自学,在学生充分自学的过程中,提出问题,然后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则真正起到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作用。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让学生“先学”老师“后教”,能让学生知道自已要学什么,自已什么地方不足,要认真听老师讲解。“先学后教”能真正体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我通过近段来的教学实践,充分认识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这样一来,由过去教师教的过程,现在变成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习的过程,变成了学生探索、追求、创新的过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担当幕后导演的角色,教师们有的放矢,针对疑难问题给予引导、巧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素质教育目标便得到了较好的落实,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一步一步地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是:
1、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很好方法,但推行时应逐步推进,不能操之过急。刚开始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预习,并提出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来思考与交流,再用以往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系统的学习知识与方法,然后慢慢的过渡到完全由学生课前自学的形式。
2、必须逐渐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阅读能力的培训,加强学生对例题分析方法的指导,以提高他们自学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应加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以提高自学的效果。
3、在典型例题的解答上,无论是问题的分析、解答过程的书写、方法的归纳与反思等环节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系统性的学习,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减少不良思维定势的产生。因为现在的教材内容多,课程时间少,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来复习,这样更需要进行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了。而学生在校自主学习的时间很少,几乎上课到校、下课就离校,这样,为达到这个目标仍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学生对知识与方法等进行系统性的探究,这是在课堂上必须加以解决的。同时,课堂上必须以练习来检查与巩固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掌握,否则久而久之学生的成绩就会下滑,他们对学生的兴趣也就减谈了。
总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课堂教学模式把“时间还给学生,健康还给学生,能力还给学生”,从而实现“高效课堂”,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