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反思(九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反思篇一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不仅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材内容以适合现代学生审美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重组教材,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在教学《龟兔赛跑》时,我安排了欣赏三段不同的音乐:第一段是兔子、小鸡和小猫;第二组是乌龟、鸭子和小羊;第三组是大象、小熊和老牛。第一步让学生聆听音乐并思考:这段旋律表现了哪一组小动物呢?第二步问为什么你会认为这是这组小动物呢?此时学生会根据他平时积累的经验告诉我们:大象的腿很粗,它走起路来很笨重,所以它的音乐听上去很强也很沉重,而乌龟呢,它爬得慢,但身体没有大象那么庞大,所以音乐听上去很平稳。而小兔子是一蹦一跳的,所以音乐听上去很轻松,也很活泼。第三步让学生聆听音乐模拟这一组动物走路的情景。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内化,体会音乐艺术的美感。
由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多样化的,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的音乐教育观,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显示发展水平。联系学生的客观实际,根据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灵活设计课堂教学的音乐审美、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目标,提高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度,增强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性,真正起到教学目标的导向、调控、评价作用,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在设计《乌龟赛跑》这一课时定下了三个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的节奏、旋律,速度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2、通过创编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3、通过创作表演第二次龟兔赛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渗透团结友爱的思想教育。通过反思,围绕着学生年龄特征和音乐感知等特点,重新设立教学目标:“通过对教具的直观介绍及有关乐曲欣赏,充分体验学生丰富的表现力,同时形象感受和理解作品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及情绪。”课堂上,通过讨论欣赏、比较欣赏、选择欣赏等多种教学策略进行反思。
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平等的融入学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教学。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策略,尽可能的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全身心的感知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音乐的反思性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科学反思。从成功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成功?”“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学的设计与过程有什么特色?”“如何锦上添花富有创意?”等等,从中总结规律,提炼经验、指导实践。从失败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理念的问题,是目标的设定还是内容的失当、是教学设计还是方法手段的应用等等,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教学随笔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反思篇二
定语从句是中学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语法项目,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所在,针对近年来高考题的特点,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注重基础知识复习,注重高考中易错题的分析和复杂问题的点播,使是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觉得有的听。
学生比我想象的要积极,积极听课,积极回答问题,师生配合很融洽。
达到了预期效果:使学生对定语从句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起到了拔高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做题技巧和应变能力。
内容太多,有一部分没做完,这在以后的设计中要引起注意。
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反思篇三
在教《zcs》中,我能体现课改新理念,灵活驾驭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
主要有如下几个优点:
1、一开始,我用歌曲导入法。播放歌曲,与学生边歌边舞,在美妙的歌声中走进拼音王国。
2、我能充分利用情境图,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起来,既有利于学习拼音,帮助记忆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强了学习兴趣。
3、我能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调参与,如:用火柴棒和红线摆一摆字母,记忆字形。做游戏“摘苹果”,苹果背面注有音节或字,读对了苹果就是他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感都得到了升华。
教师要想得到儿童方面的生动活泼的反响,归根到底取决于他对儿童的态度。课堂上,我热情的语言不离口,如:“你真棒!太厉害了!哇,你真行!”等,加上一个向他们竖起的大拇指,一个个鼓励、赞赏的近乎夸张的表情,时时撞击着学生无拘无束的心灵。
此外,音节的拼读比较枯燥,我就采用夺红旗比赛,比一比哪一小组夺的红旗比较多。学生的竞争意识立刻得到了张扬。
1、让学生自编顺口溜,学生会编“像个2字z、z、z,像个半圆c、c、c……”
2、在教学第一组音节的拼读之后,我让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我课前发下去的音节卡片,一起学着拼读第二组音节。虽然,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不是很强,但他们的合作意识开始了萌芽。
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反思篇四
教师应还给学生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在教学中先应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摆正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以老师为辅,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在实际中有些做法却和这种想法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所以教学中往往存在着这样两种现象:一种现象体现的是虚假的主体性或肤浅的主体性。
比如在语文课上,老师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大声读课文,实际上学生只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表面上热热闹闹,而根本没有思考问题,因为只有默读才能真正思考问题,这种主体的`实质就是假的——根本没有思维活动的参与,或者由于老师提的问题太浅,学生根本无需过多思考,只好装模作样地读课文,实际上学生只在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表面徘徊,根本没有语言水平和思维水平的提高,那这种主体就是肤浅的。另一种现象体现的是脆弱的主体性。教师为了营造一种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氛围,采用奖罚的方法(如小红花、罚站或批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小手如林,跃跃欲试,想一想,学生浓厚的兴趣,课堂上的和谐热闹并不是来自于知识本身的兴趣,而是在教师奖罚下所获得的一种暂时的满足感和压力感,既然是暂时,就不具有长期性,最终肯定会夭折。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主体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我想用八个字来概括:自主、合作、主动、互动。
比如在教学《梯形的认识》,教师首先从学生出发,让学生观察后自己概括梯形的定义,学生由于思维不严密,这样概括: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图形叫梯形。显然,这个定义不准确,教师不急于肯定或否定:“其他同学,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经过观察后修改: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这个定义仍然不严密,教师这时巧妙引导,发挥了主导作用,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图形是不是梯形,为什么?”这样学生经过观察比较发现,最终得出: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这样学生经过观察比较,一方面弄清了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区别,同时又明确了梯形定义中的两个重要知识点(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和四边形)为判定梯形做好了铺垫。
显然这一环节的设计就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种主体性的发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在这种前提下,要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还应该采取一些具体的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反思篇五
《丑小鸭》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学生对这篇童话很感兴趣,引发了他们很多方面的思考。在教学中,学生的发言,远远超出了我预想的范围。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应对教学中的“变”。
在教学《丑小鸭》这课时,我是用课前看有关丑小鸭故事的方式激趣导入新课的。故事放到一半时,我对学生说:“我们要上课了,故事只能看到这了,你还想了解丑小鸭的哪些事?”在上课前我也曾设想过学生会提哪些问题,比如丑小鸭以后的命运会如何?后来大家喜欢丑小鸭了吗?可学生提的问题和我原来设想的完全不同。他们有的说“想知道丑小鸭为什么这么丑?”有的说“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呀?”有的说“丑小鸭会找到他的天鹅妈妈吗?”还有的说“天鹅蛋为什么会跑到鸭妈妈那?”显然,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就是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所在,如果不理会他们的问题,依旧按照老师设计的教学思路走,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也会使提问环节形同虚设,肯定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把学生的问题巧妙的融合到预定的教学设计中。我设计的教学思路是请学生谈谈通过读课文,都了解了丑小鸭的哪些事,让学生以读悟情。当学生说到知道丑小鸭长得很丑时,我就适时将问题推出,问:“丑小鸭为什么这么丑哇?”学生说他的样子丑,和别的鸭子不一样,和鸭子比,他个又大,嘴又扁,羽毛还是灰色的。难怪哥哥姐姐欺负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还有的说,他根本不是只鸭子,是只小天鹅。这时我又顺势引出课前的问题“丑小鸭显然不是只鸭子,那天鹅蛋为什么会跑到鸭妈妈那里?”这两个问题都是学生提出的,所以他们特别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有的同学说,是天鹅妈妈粗心,把蛋下在了鸭窝里;有的同学说,是鸭妈妈好心帮天鹅妈妈孵蛋;还有的同学说,是因为天鹅妈妈要到南方去过冬,来不及照顾小天鹅了。我肯定了学生的说法,告诉他们,天鹅是一种候鸟,和大雁一样每到秋天都要到南方过冬,他们都是集体一起活动的,天鹅妈妈必须和队伍一起走,不能掉队,也许就这样留下了这个天鹅蛋。这样,不但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向学生潜移默化的渗透了个人要服从集体的意识。以学生为主体,适时的改变教学思路,也增强了教师自身的驾驭课堂,驾驭教材的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个“变”,“变”得有价值。
由于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路开阔,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资源。比如,当讲到离家出走后的丑小鸭,仍然受欺负,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时,一个学生提出:“我认为猎狗傻,他为什么无缘无故追赶丑小鸭呢?”这时一个学生说:“猎狗有他自己的生存领地,当别人闯进他的领地,他就会把那个动物赶出去!”这时我肯定了他的说法,并告诉学生动物在大自然中都有他自己的生存法则,群体生活是他们保全生命的唯一方式。一旦离开他生存的领域,离开他的伙伴,就会有生命危险。这样学生不但了解了丑小鸭离家后生活的艰难,还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尽管这只是课堂上偶然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稍加点拨,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又何乐而不为呢?
在《丑小鸭》的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一个扩展的环节。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后,我用优美的语言引导学生回味全文:“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他离家出走想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没想到外面的世界,更加冷酷,他只好一个人悄悄的过日子。困境让他变得越来越坚强,终于,他熬过来了,在丁香开花的季节,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这时我请学生推荐一名同学,配上《秋日的私语》的钢琴曲,朗读全文。然后,我提问学生:“你们现在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吧!你想说给谁听?丑小鸭?鸭妈妈?他的哥哥姐姐?养鸭的小姑娘?小鸟?猎狗?还是农夫?”可当配乐朗诵时,教学时间已经到了。我想,学生已经在听配乐朗诵时,进入了课文的情景,如果在这一时刻就用优美的语言结束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也许会更好。所以,我临时改变了原来的设计,用这样一段话结尾:“丑小鸭经历了夏天、秋天、冬天的磨难,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我想他的爸爸妈妈也一定会从南方飞回来与他团聚。幸福的新生活才刚刚开始,让我们为他祝福吧!”结束语突出了人文关怀,为丑小鸭的经历设计了一个幸福的结局,又回答了学生课前的问题“丑小鸭会找到他的天鹅妈妈吗?”,意境回味无穷,深深触动了孩子小小的心灵,受到了美的教育,使他们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望。这个“变”,一举数得,“变”得妙!
我想,应用教学机智,灵活的应对教学中的“变”,更有利于学生主动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学中求“变”,教中求“变”,将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反思篇六
在讲分数的产生时,曾提到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常用分数来表示,这实际上已经初步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分数的意义时,讲到把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也蕴涵着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但是都没有明确的点出来,现在学生知道了分数的意义,再来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只要除数不为0,不论被除数小于、等于、大于除数,也不论能否除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这样可以加深和扩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讲解假分数以及把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做好了准备。
1.读懂教材编写意图,准确把握每个例题的安排。在例1的教学中是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列出算式,根据分数的意义计算结果,使除法计算与分数联系起来。在例2教学中,列式比较容易,但是计算结果相对有些难度,但是对于部分孩子来说,可以得出计算结果,但是为什么学生说不清楚,因此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际分一分,学生知道了其中的结果,能根据分的结果说出所表示的意义。
2.留给学生充分时间,让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的方法在合作交流中探索出计算的结果。在操作中出现了以下三种方法:
(1)先把每个圆剪成4个四分之一块,再把12个四分之一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得到3个四分之一块,也就是分得四分之三块。
(2)把三个圆摞在一起,平均分成四份剪开,得到四分之三块。
(3)先把2个圆摞在一起,平均分成2份,剪成4个二分之一块,分给四个人,每人得到二分之一块,再把1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四分之一块,最后把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合起来,就是每人分得四分之三块。
(4)1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四分之一块,3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3个四分之一块,是四分之三块。
对于除法算式的两层含义,个别学生还是有些混淆。
让学生正确区分分率和实际数量的区别,以便更好的理解分数的意义。
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反思篇七
结束了一周的工作,思考教学成绩不高、学生能力不强的原因,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其中的关键问题。
1、课堂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的知识基础、性格爱好等特点,不能盲目施教。
2、老师要多分析教材、课型、导入方法等,对教材进行提炼与整合,熟练掌握不同课型的流程操作,并做到激趣引入,使学生投入饱满的精神状态。
3、课堂上,如果教师在课堂提问、任务布置、活动组织等环节没有兼顾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肯定会导致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如果教师忽视课堂教学的管理,对于课上游离课堂的学生视而不见,更会导致教学效益低下。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不是他们“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愿不愿”的问题,缺乏学习动机,缺乏积极的情感态度,教师如果不精心策划课堂,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神经,即便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也难于起到很好的效果。
1、积极做好课前辅导:通过课前的预习,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学案上的`任务,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我们老师需要做好课前的辅导工作。
2、高效利用课堂时间:有时课堂容量大,思维量大,训练量大。要做到真正在45分钟高效,就必须高效完成课堂的每个环节。要做到教师点拨不超过10分钟,就要做到教学语言的高效应用:⑴教师要控制自己的语言数量,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⑵要提高话语的质量,让教师话语不仅起着组织课堂的作用,而且起着促进学生语言学习的作用;⑶要在语言输出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形成有效的语言输出。
3、高质量备课:导学案必须是高质量的,要重点要突出,难易要适中,设计要分abc层次,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切勿使导学案习题化。学案必须提前一天发给学生,有指导要求,有收有批,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4.、学生高度参与:平时做好后进生的思想工作,以鼓励为主,抓住奖励契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这样才能使得这部分学困生有更多的信心和兴趣投入到课堂上。
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反思篇八
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大部分教师都追求在课前进行尽量完满的教学设计以便顺利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但是也难免会有部分的教师通常在课程结束后忽略了对本堂课进行应有的回顾与反思总结,甚至认为教学反思是一本无用功可有可无。其实不然,教学后的反思对教师的业务成长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它具有一定的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有助于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评价和总结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年轻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时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非常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尤其可以使年轻教师对学科教学的认识逐渐上升到更高更新的理论层面上。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旧有理念及不适当的行为就很难改变,其结果他的教学将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而止步不前。可见,教学反思对教师职业成长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一个人或许工作20年,如果没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经验的20次重复。而对于教学反思到底应该如何落实发挥其重要作用,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
一堂课下来,总会感觉有些地方在设计上引起了师生的共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尤其作为新教师更应该及时详细得当地把这些之处记录下来,为以后教学作参考。具体的操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1)新课导入是如何承上启下富有创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的?(2)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如何最大程度辅助教学内容的?(3)板书设计是如何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4)采取了什么方法使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5)课堂当中采取了什么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6)采取了什么手段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我们都知道由于学生的个体存在差异,导致心理思维和认知方式的不同,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的不可预知性和复杂性,加之我们新中公师资因为教学经验缺失导致对教学实践估计不足,一堂课下来是难免会有疏漏、失误之处的。面对这些不足之处,我们不应该只让它变成懊恼与遗憾,而是应该把它看作是成长的'催化剂,看作是使我们逐步成为一名教师的阶梯。所以,我们应该及时地对教学中的失误之处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与剖析探究,这样可以为今后的教学不断积累经验以便提升教学质量。那么具体的操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反思:(1)教学设计是否妥当?(2)预设的目标是否脱离学生实际?(3)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4)课堂节奏控制是否游刃有余?(5)课堂气氛是否和谐、学生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3)课堂效果是否明显、学生是否能够活学活用?
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间思维与情感的不断碰撞,年轻的新师资思维的活跃性往往会因此得到激发,就会产生一些瞬间的灵感,而有时这种无意间的巧合就会很好地解决问题、完善了教学设计。由于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同时也会因时间的流逝而烟消云散,所以作为年轻老师应该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加以捕捉与记录,为以后的教学设计添砖加瓦。同样,一个班级里几十个不同的学生,就会有几十个不同的疑问,几十个不同的创意,原先预设的教学框架随时都可能因此打破,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后年轻教师应进行深刻反思,捕捉动态生成资源中的有意义成分,寻找隐含在背后的理论依据,加以推敲总结,使之上升到一定高度,获得规律性认识。
总之,只有通过不断地有效地教学反思,年轻教师可以重新审视自我,发现自我,使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得到修正,完满之处得以升华,在不断积累沉淀的过程里我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才会不断地提升。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教学反思的过程为我们年轻教师夯实业务素质、积累教研素材、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专业化成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反思篇九
我们为什么要吃食物?
鱼也睡觉吗?
为什么有的车跑得快,有的车跑得慢?
小兔和鸟儿身上的毛一样吗?
月亮为什么有圆缺变化?
月球的表面是怎样的?
假如你是一名宇航员,在登月之前要做哪些准备呢?
科学课上,这一个个鲜活的问题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一节课上,同学们往往为了一个问题争论不休,互不相让,对于有疑问的问题,课下可以通过实地观察、讨论、请教别人、查阅资料的方式来解决,久而久之,必将促进孩子们对科学课的新认识,对他们智力的发展也大有裨益。
目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青少年科技活动的组织和开展,美国早在八十年代就确定了自然科学和数学要居世界前列的目标。我国更是在《课标》中对科学的重要性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所以小学科学课程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曾强调:“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孩子的'兴趣。”所以每一节课上我总是先从孩子们的兴趣入手,激发其好奇心,然后使孩子们在好奇心的带动下来学习科学知识。
科学是一门自然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有些科学知识必须让学生亲手实践,亲身经历之后才会明白,然而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有些知识只能是单纯的观看和说教,不利于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另外,孩子们的个别差异性也太大,有些孩子在有小的时候的大量阅读成为其终身受益的财富,课堂表现及其活跃,思维特别敏捷,但是个别孩子知识面很贫乏,一学期也很少发言,所以课外阅读也是要引起重视的,在这个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获取了知识,重要的是一种思维能力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