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15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一
一、用心地去爱学生。
朱老师在书中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我一直认为教书太枯燥!现丰看来,是以前的我不曾用心,不曾将爱付诸于行动中;不懂将学习与生活接轨。所以一开始热情高涨,决心在其中描绘出灿烂的未来。可日复一日纠缠在“对”与“错”中,一次次在苦口婆心的劝说中走来,对学生终有了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与苦恼。虽然做老师已经四年了,但是我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受学生喜欢的好老师,我在用自己的严厉慑服学生。如今,这种震慑只会加深和加宽我和学生之间的鸿沟,永远使它无法复平。正如书中所说的,“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深得学生喜爱的教师,能放下教师的‘架子’,走进学生心灵的教师。”我对学生也充满爱心,但因为我的严厉和“架子”使学生无法体会。怎样与学生对话,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心田,是我现在苦苦追求的。我相信借鉴书中所说,多点时间和学生交流,一定能让学生真正认识我,了解我,喜欢我。
二、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
在教坛埋首耕耘了许多年,目睹教育现状,我也产生了很多困惑,却无处寻觅到完美的答案。感谢开展的这次读书活动,让我聆听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思想,让我审视自己所做一切的意义,让我寻找到一条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道路。朱老师说“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有要有激情。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朱老师的这席话拨动了我的心弦。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的我,是有着自己的目标的,那就是做一名有责任心的好教师,希望自己能教好每一名学生。一转眼,过去了四年。回忆自己过去的教育历程,仅用“平庸”一词即可概括,最大的收获也仅是一次获得先进的称号,充其量算是一个说得过去的教书匠而已。“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这么多年来对于这些,仅是教育中平庸一员的我从没有过一丝想法。
朱老师给想做教育有心人的教师提出了一个建议:“每天写教育日记吧,把每天教育中的所思、所想、所感原封不动的记下来,在写笔记的时候教师能够与自己对话,这种领悟是一个人成长的最重要的法宝。”其实早在骨干教师培训时就有过这样的提议,让我们做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为自己的成长积累财富。但回想自已,深感惭愧。整天泡在学生堆中,与孩子们一起贪婪地享受着成功的快乐,共同体验着成长路途中挫折和失落,可是很多时候激动了一下,兴奋了一下便不了了之,正像书中书说的那样“这些‘火花’不久就烟消云散了”。虽然在这几年里也记下了一些教学随感,但因为恒心不够,总会为自己找一些客观的借口而疏于动笔。为了心中的梦想,从现在起我要挑战我的恒心,磨练我的意志。
读罢《新教育之梦》,掩卷沉思,我心潮澎湃。它带给我更多的是憧憬,是信心,是思考,更是心灵深处的豁然开朗。感谢朱朱老师让我正走在理想教育的路上,感谢朱老师让我明白做一个“书香教师”的重要性,感谢朱老师让我正尝试着去做一名理想的好教师。我一定会让我的教育之梦在书的陪伴下越飞越高。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二
朱永新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不是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是突出“一切人”。朱教授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家长的发展也没有学生的发展。教育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要关注学生和教师、校长、家长以及社会上所有人的发展。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贵的;无论他是愚昧的,还是睿智的;无论他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都应该让他们快速地发展。
朱教授说,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态度,真正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他认为,参加新教育实验的所有学校的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成功,相当部分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成才。所有参与实验的人都要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成长并快乐着。
朱教授说,目前以成败论英雄、以金牌论英雄、以升学多少论英雄的观点是错误的。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的关键是,教一些让学生一辈子真正有用的东西。朱教授说自己是苏州大学毕业的,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比北大、清华的学生差。他说,我甚至可以到北大、清华去做老师做教授。关键是怎么样让学生有一个真正辉煌的明天,而不仅仅是辉煌的今天。
朱永新非常推崇“学生走出校门,忘记学校所教内容后剩下的东西才是教育的成果。”许多人认为这非常精辟地诠释了教育;也有人认为就剩不下什么了(我想,这里学校所教内容,主要是指一些纯粹的应付考试的东西,这些东西,好多在实践中是用不上的,注定是要忘记的;而那些在实践中一刻也离不开的,是根本不会忘记的。
在这一方面,他专门做过调查:平江实验小学的一些教师提出,作为教师都想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也希望在快乐活跃的氛围内进行教学,可现实是现在的学生和教师都没有讲话、活动的时间,没有活动作文怎么写?尤其苏州现在已取消学生的春、秋游,他们不得不将时间花在那些重复的题海里,以至于学生一听到放假就欢呼雀跃,学习已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对此,学校固然可以按照新教育实验逐步改善以往的办学理念,可更大的压力是来自社会的压力,甚至出现有的家长看到作业少了就责怪老师的情况,社会究竟对新教育是个什么样的态度?
为此朱永新指出,学生的课外活动一定不能少,该做的还是要做,只要是省内游,安全工作做细一点,可以恢复学生的户外游。不仅如此,还要多搞些这样的户外活动,哪怕是附近的博物馆、园林等,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大自然中得到实践。教学最关键的是如何让学生更活跃一点,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现在很多教师和学生埋怨没有时间,那时他们都将时间用在了加班加点上,试问:加与不加究竟有多大的区别?不如将这些时间让学生自由支配,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书,现在有些学生对有些科目的什么定律、定理、公式都了如指掌,可遇到题目就不会做,原因就是没看懂题目,这非常值得教师们反思。相信只要学生确实是进步了,社会会给予新教育一份肯定。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三
我知道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新教育的身体力行者首先要从改变自己开始,做一个理想的教师是我行动的目标。
一、用心地去爱学生。
朱老师在书中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我一直认为教书太枯燥!现丰看来,是以前的我不曾用心,不曾将爱付诸于行动中;不懂将学习与生活接轨。所以一开始热情高涨,决心在其中描绘出灿烂的未来。可日复一日纠缠在“对”与“错”中,一次次在苦口婆心的劝说中走来,对学生终有了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与苦恼。虽然做老师已经四年了,但是我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受学生喜欢的好老师,我在用自己的严厉慑服学生。如今,这种震慑只会加深和加宽我和学生之间的鸿沟,永远使它无法复平。正如书中所说的,“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深得学生喜爱的教师,能放下教师的‘架子’,走进学生心灵的教师。”我对学生也充满爱心,但因为我的严厉和“架子”使学生无法体会。怎样与学生对话,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心田,是我现在苦苦追求的。我相信借鉴书中所说,多点时间和学生交流,一定能让学生真正认识我,了解我,喜欢我。
二、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
在教坛埋首耕耘了许多年,目睹教育现状,我也产生了很多困惑,却无处寻觅到完美的答案。感谢开展的这次读书活动,让我聆听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思想,让我审视自己所做一切的意义,让我寻找到一条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道路。朱老师说“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有要有激情。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朱老师的这席话拨动了我的心弦。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的我,是有着自己的目标的,那就是做一名有责任心的好教师,希望自己能教好每一名学生。一转眼,过去了四年。回忆自己过去的教育历程,仅用“平庸”一词即可概括,最大的收获也仅是一次获得先进的称号,充其量算是一个说得过去的教书匠而已。“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这么多年来对于这些,仅是教育中平庸一员的我从没有过一丝想法。
朱老师给想做教育有心人的教师提出了一个建议:“每天写教育日记吧,把每天教育中的所思、所想、所感原封不动的记下来,在写笔记的时候教师能够与自己对话,这种领悟是一个人成长的最重要的法宝。”其实早在骨干教师培训时就有过这样的提议,让我们做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为自己的成长积累财富。但回想自已,深感惭愧。整天泡在学生堆中,与孩子们一起贪婪地享受着成功的快乐,共同体验着成长路途中挫折和失落,可是很多时候激动了一下,兴奋了一下便不了了之,正像书中书说的那样“这些‘火花’不久就烟消云散了”。虽然在这几年里也记下了一些教学随感,但因为恒心不够,总会为自己找一些客观的借口而疏于动笔。为了心中的梦想,从现在起我要挑战我的恒心,磨练我的意志。
读罢《新教育之梦》,掩卷沉思,我心潮澎湃。它带给我更多的是憧憬,是信心,是思考,更是心灵深处的豁然开朗。感谢朱朱老师让我正走在理想教育的路上,感谢朱老师让我明白做一个“书香教师”的重要性,感谢朱老师让我正尝试着去做一名理想的好教师。我一定会让我的教育之梦在书的陪伴下越飞越高。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四
在无意间发现了一本书——朱永新的《新教育》。一直以来,我总以工作忙、没时间为理由,没有看书的习惯了。又一次偶然间,我拿起了这本书。
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
书中朱永新先生提到“新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一直在思索怎样做一位合格的教师。读完这本书,我领悟到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以下几方面素质:
一、激情。读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时,无时你不感觉到愉悦与冲动,让你感觉到你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聆听一位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大师在演讲,大师用他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位读者。作为教师,我们用肢体与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文明,如果我们没有激情,我们就无法感染学生,我们就无法调动学生,生动课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转换,课堂教学就很难成效。
二、爱心。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很实在,在我们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爱心是唤醒学生和谐美妙的音乐,是激发学生动听悦耳的语言,是照亮学生黑暗中的明灯。教师富有爱心可以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教师理解信任学生,学生尊重依恋教师。教师富有爱心,可以给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感受,便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知识。要胜任新课改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很容易驾驭课堂,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来丰富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另外,扎实的基础,使我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书中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这段话给了我警示和启迪。年轻的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书中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五
我知道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新教育的身体力行者首先要从改变自己开始,做一个理想的教师是我行动的目标。
一、用心地去爱学生。
朱老师在书中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我一直认为教书太枯燥!现丰看来,是以前的我不曾用心,不曾将爱付诸于行动中;不懂将学习与生活接轨。所以一开始热情高涨,决心在其中描绘出灿烂的未来。可日复一日纠缠在“对”与“错”中,一次次在苦口婆心的劝说中走来,对学生终有了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与苦恼。虽然做老师已经四年了,但是我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受学生喜欢的好老师,我在用自己的严厉慑服学生。如今,这种震慑只会加深和加宽我和学生之间的鸿沟,永远使它无法复平。正如书中所说的,“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深得学生喜爱的教师,能放下教师的‘架子’,走进学生心灵的教师。”我对学生也充满爱心,但因为我的严厉和“架子”使学生无法体会。怎样与学生对话,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心田,是我现在苦苦追求的。我相信借鉴书中所说,多点时间和学生交流,一定能让学生真正认识我,了解我,喜欢我。
二、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
在教坛埋首耕耘了许多年,目睹教育现状,我也产生了很多困惑,却无处寻觅到完美的答案。感谢开展的这次读书活动,让我聆听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思想,让我审视自己所做一切的意义,让我寻找到一条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道路。朱老师说“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有要有激情。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朱老师的这席话拨动了我的心弦。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的我,是有着自己的目标的,那就是做一名有责任心的好教师,希望自己能教好每一名学生。一转眼,过去了四年。回忆自己过去的教育历程,仅用“平庸”一词即可概括,最大的收获也仅是一次获得先进的称号,充其量算是一个说得过去的教书匠而已。“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这么多年来对于这些,仅是教育中平庸一员的我从没有过一丝想法。
朱老师给想做教育有心人的教师提出了一个建议:“每天写教育日记吧,把每天教育中的所思、所想、所感原封不动的记下来,在写笔记的时候教师能够与自己对话,这种领悟是一个人成长的最重要的法宝。”其实早在骨干教师培训时就有过这样的提议,让我们做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为自己的成长积累财富。但回想自已,深感惭愧。整天泡在学生堆中,与孩子们一起贪婪地享受着成功的快乐,共同体验着成长路途中挫折和失落,可是很多时候激动了一下,兴奋了一下便不了了之,正像书中书说的那样“这些‘火花’不久就烟消云散了”。虽然在这几年里也记下了一些教学随感,但因为恒心不够,总会为自己找一些客观的借口而疏于动笔。为了心中的梦想,从现在起我要挑战我的恒心,磨练我的意志。
读罢《新教育之梦》,掩卷沉思,我心潮澎湃。它带给我更多的是憧憬,是信心,是思考,更是心灵深处的豁然开朗。感谢朱朱老师让我正走在理想教育的路上,感谢朱老师让我明白做一个“书香教师”的重要性,感谢朱老师让我正尝试着去做一名理想的好教师。我一定会让我的教育之梦在书的陪伴下越飞越高。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六
好久一直听闻朱永新的《新教育》,所以,借名师工作室的读书要求,从网上买了这本书,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在翻看的时候,发现这本书没有像传统的教育类书籍一样,通篇的理论和说教,于是就接回家细细研读。
在《新教育》这篇文章中,作者主要阐述了新教育的精神,它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追寻理想的执着精神,也可以称之为“理想主义”;第二、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也可以称之为“田野意识”;第三、共同生活的合作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合作精神”;第四、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公益情怀”。这四个方面是新教育实验目前所追求的质朴精神。读着这本书,我被新教育的理念深深吸引。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我非常认同作者说的:把教师的发展看作是学校发展的起点,一切为了教师,为了一切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同成长,让教师和学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学校管理最最灵魂最最核心的东西就是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成长,则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快乐,那就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我都不快乐,我会让你快乐吗?如果教师他不能充满激情地去拥抱他的教育生活,如果教师不能每天用心去发现他的教育世界,那么教育始终是一种缺陷。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学生和教师精神成长而准备的图书,那就是学校。阅读让我们精神起来!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是一个习惯,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每天吃饭喝水一样。人只要有精神的饥饿感,才会阅读,一天不阅读则很难受。
其实,对于这本书,对我震动的是两句话---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专业写作,在反思中成长。“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
现在的高中教育,已经不仅仅成为朱老师书中所说的“带着脚镣跳舞”,而且这个脚镣已经沉重的压得老师抬不起头来。而不多的薪酬与较长时间的在校工作时间,家庭的压力等等,让老师们尽心教课以及照顾家庭之余,根本无暇思考,更不要提反思。所以,一直以来,比较有名气的教师,有几个出自高中,还是小学与初中更多一些。
但是,饭还是要吃,路还是要走。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我们也只有让自己将这种变形的舞蹈尽量跳的更好。
因为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个孩子都是那么的可爱,所以,尽量让自己每一节课都有收获,每一次与孩子的交流都是那么的开心。让自己在付出大量的努力后,将自己的所得记下来。这样,你的努力才能得到体现。
朱教授说:“真正的教育家也应该具备诗人的品格,永远憧憬明天。”虽然这样的定位对自己来说有些过于高了,但其中所包涵的对生活、工作的冲动与渴望却是每一位优秀的教师所应当具备的。就像朱教授所说的:“与理想相伴的一个词汇——坚守”,这份坚守是我最需要去坚持的,既然我无法改变别人,也不可能改变社会,那我只能改变自己。虽然只有三尺讲台,虽然无法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里,但哪怕只是几个,能够真正地影响着他的人生,那也是很大的价值了!
重整行囊,听从新教育的呼喊,跟随理想的脚步,站到涨潮的海上,乘风破浪,向着彼岸,开始教育人生的又一次出发!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七
《新教育之梦》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
在这样一个高呼素质教育然而应试教育仍然牵绊着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教师的时代,在拜读这一本《新教育之梦》的时候,让我最有感触的那章理想的美育。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认为,在力量的王国,人与人以力相遇,因而人的活动受到限制;在伦理的王国中,人与人以法律相对峙,人仍要受到限制;只有在审美的王国中,人可以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因而给社会带来和谐,也使人成为和谐的整体。
这无疑揭示了审美与创造的内在机制,也就是说,通过审美解放了人的感性,激发了人的灵性,开拓了人想象的空间,从而开发了人的创造性。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创造“已经和”感受与鉴赏”,”表现”等一起作为教学领域的内容,如果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鉴赏能力,想象能力,而只让学生成为题海战术的牺牲品,那这样的教育是不健全的。
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与自然融为一体,与自然和谐,感受自然的灵气,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才能真正感受到美。但现在的学生已经远离了大自然,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句话来形容也不为过。
当学生被关在教室里接受什么叫美育的时候,早已经不懂什么是小桥流水的幽雅情趣,什么是大江东去的磅礴气势了。离开了美育的源头活水----大自然,美育从何谈起!
朱光潜先生有句名言:要求人心净化,先要 求人生美化。毫无疑问,美育的终极目标是指向人性的,学生健康完美的人格是一切美好行为的前提条件,如今,我们已经不再担心学生的智力问题,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却是作为父母,教师更应该警觉的。
我们现在的教育太直面现实,有太多社会阴暗面的实况转播,于是,在孩子们的心中,没有了纯真,没有了纯正,没有了童话和梦想,没有了对生命一往情深的哀怜和呵护,以及对人生的憧憬与向往。有了完美的人格,才能引导学生走向美好的人生。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八
开学后,我细细品味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受益匪浅。它让我了解了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的新教育理念;知道了只有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的行动论;懂得了爱心才会产生奇迹的定律等。新教育赋予了我新的教育理念,为如今有点迷茫的我,找到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学理想课堂,走教学新路
我认真学习了新教育所阐明的理想课堂的六个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我深刻领会了这六个度的实质,反思以往的课堂,觉得前五个度还做得较好,但延展度还远远做得不够,通过这次学习,更加坚定以后更应该重视延展度,这样才能拓宽幼儿的视野,才能让幼儿学到更全面的知识。为了构筑理想课堂,我在今后的每堂课中都要全面执行这六个度,课前让幼儿做好预习,在预习本上记录积累学懂的知识,提出不懂的问题,广泛收集资料;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课堂上,教师根据幼儿的预习情况提炼有价值的问题,让幼儿在小组内讨论找到答案;然后小组人员上台展示成果,教师时时引导,时时给予肯定,给予奖励,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评价,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体会到成功。
二、彰显大语文教学观,让阅读成为悦读
新教育明确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由此可见,让阅读变成孩子一生的习惯,让悦读成为孩子一生的心灵港湾,是多么的重要。在教学中,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其次,借鉴新教育提倡的营造书香校园,营造书香班级,让孩子们养成晨诵,午听,暮省的阅读习惯,最后以活动促阅读。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心得交流,小小故事会等。通过这些途径,让孩子们喜欢阅读,让童书战胜电视,让童书战胜电脑,让童书战胜游戏机,让阅读真正成为悦读。
读过《新教育》后,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教育不仅仅是幼儿成长与进步的过程,更应该包含教师的成长与进步,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算是一种完整的教育。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应该得到提升,那就从阅读开始吧!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九
还记得刚走上教师这个岗位的时候,谭校做了一件让我们很意外的事,那就是让我们每周都写一篇博文,而且还以很“强悍”的手段“逼”着我们去完成,当然谭校同时还做了一件事,就是给每个老师都发了一本书,目的就是要我们认真地读书和写反思。当时是我拿到的书便是朱永新教授写的《新教育》,这样说来,我拿到这本书还真是有蛮久了哦,可是真正却是这次才来写一写自己的心得体会。
要说这心得体会该写什么好呢?《新教育》这本书让我觉得有很多的可写之处,但是就是因为这样也让我觉得无从写起。新教育中的许多理论我们都能经常听谭校说起,什么要“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啊及“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啊等等。有些事却是谭校一直带领着我们在做的事情,如“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经典诵读”等等都是。这样一来,我们其实是每天都在感受着新教育,也算是活在其中吧。
对于新教育的理念,我还只是在慢慢的摸索着前进,但我在这里想和大家一起分享的便是《新教育》中提到的网络对教育的推动和如何克服网络的负面影响。
如今的社会日新月异,电脑走进千家万户,人类进入了网络时代,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也同样进入了网络时代。随着教育进入网络时代,于是小学阶段便多了一门新的课程——信息技术。网络的发展不过短短几十年,可它的地位却着实不轻,如今的社会,不会使用电脑等于算是半个文盲了,各行各业都在用,它成为了我们生活和办公的一种必需品,也正是因为其重要,我国便从小学便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于是我们的教师队伍中又多了一个信息技术老师,而我就是一个小学信息技术老师。
作为一个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老师,对于网络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自然是非常清楚,而《新教育》中把网络对教育的推动作用总结了三个方面。“一是对教师成长的推动作用。二是网络为教师的培训提供了无限充足的信息。三是网络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的“三中心”的挑战和冲击是必然的。可是,任何新的事物在体现它的优点的同时,也会带来相应的负面影响,这个好比事物的光面和暗面。我们的网络在方便我们的生活和升级我们的教育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烦恼。
如今对于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等现象是许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不得不烦的一件事情,有些家长在面对网络的负面影响时,给我们的学生采取的措施便是不能其接触网络,我在担任电脑班培训的时候便听许多的家长说起过,很多的家长都不许自己的孩子报电脑培训班,其主要原因就是怕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但是我们一味的阻止学生进入网络世界,便就能杜绝其伤害了吗?我想,不是的。我认为引导青少年主动接触网络、利用网络才是当务之急。
《新教育》中提出的一些对网络教育的措施让我大受启发,书中是这么说的“应通过各种培训,加强青少年网络知识教育,给青少年充分的‘网上空间’。要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专门设立宣传正面信息的网站,丰富为青少年服务的形式。要适应网络时代青少年社会化的特点,重点培养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让青少年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鉴别,学会选择。要在思想上为青少年修筑一道‘防火墙’,让青少年形成对网络道德的正确认识,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养成道德自律。要加大网络立法力度,对青少年进入网络社会进行法律保护,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
21世纪,青少年要学习的最重要的能力是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网络是获取这种能力的工具,计算机及其网络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巨大载体,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将有利于青少年未来的发展。所以,我们不能因为网络的负面影响便将其拒之门外。
通过读《新教育》,让我对网络的利与弊了解的更加透彻,让我在教师岗位上有了理论依据和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课堂教育效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我们和学生共同成长,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十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是抱着一种完成任务的态度去看的,因为要交一篇读后感。但是在我通读朱永新的这部著作之后,才发现为什么学校建议我们来读这样一本书。对于像我这样刚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来说,这确实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书籍。
作者朱永新以澎湃的激情把他的教育理想书写在《新教育之梦》之中,在他的眼中,教育是一首命名为热爱和未来的诗,教育是一个让人充满期待的梦想。一番翻阅以后,他超凡脱俗的热情和诚恳的文深深地感染了我,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教育家,在书中,他是这样向我们畅谈着远大的教育理想,他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宏伟的教育蓝图。
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教育理想”系列摒弃了“书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教育主张。这样的教育著作因其避免了过多“博大精深”的理论阐述和学术语汇的堆砌而能直指教育实践本质,引起了一线教师的共鸣,成为广受欢迎的教育学著作。《新教育之梦》是一本现代气息浓厚的教育资讯集,一本如何做好教师、好校长、好学生、好家长的“教育指南”。
有人认为朱永新先生对中国教育“理想”有余,批判不足,这种将理想和批判人为对立的思路殊不可取。我以为,作者之所以有理想,除了“心中有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实有缺陷。不破不立,朱永新先生对教育问题的批判不可谓不尖锐。比如,在《理想的德育》中,他批判说“学生最不满意在课堂上和办公室里用两种声音说话的教师,最不满意用那些连自己也不相信的东西来征服学生的教师,最不满意那种盛气凌人、以教育者自居的教师”;在《理想的教师》中,他批判说“我们的不少教师,没有爱心,不是担任教书育人的角色,而是担任‘教育警察’的任务,不是肯定成绩,而是发现缺点。在《理想的美育》中,他批判说”我常常看到天真无邪的孩童欣赏昆虫之间的厮杀,欣赏蚯蚓被踩成两截之后的挣扎,欣赏受伤后的蝙蝠无助的颤抖……这样的孩子无论他在学校表现如何品学兼优,我认为其人格构成都是有缺陷的。“他对名校校长们说:”你得意可以,但不要忘形,因为不是你的教学水平特别高,而是你的学生造就了你和你的学校、你的老师。“(《理想的教师》)这些批判因为立足学生、教师、教育研究者、代表社会公平的教育行政官员的角度,所以能直指教育”病灶“,至深至切,刀刀见血!朱永新对于”理想的教师“提出了八点要求。这些要求为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同时也让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任何一个岗位都充满着竞争,教师间的竞争往往又是多于合作的。目前,教师这个行业的职业特点,工作制度,评价方式都需要竞争。但是作者在书中说,一个不善于合作的教师走不了太远,因为这个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社会如此,教师职业也是这样。从书中,可以看到作者对教师间合作的渴望和信心。”只有双赢才识真正意义上的竞争“这句话说得多好啊!当今社会除了竞争,合作也是非常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呼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社会需要合作,教师也要学会合作。教师要成为受欢迎的教师,作者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换位,二尊重,三互惠。这三点建议同样也在告知人们怎样学会合作。
如果说今后我还将有梦,那么我将永远记住那本书——《新教育之梦》,是它让我懂得”我们的教育不能没有梦“,是它告诉像我这样的新教师应该做怎样的梦,也将是它激励我为梦的实现而奋然前行。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十一
品读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字里行间感觉似有一股甘甜清冽的涓涓细流,我顺溪而下展现在我眼前的是无限广阔、无限美好的教育伊甸园。
在这教育的伊甸园里我看到了五个光芒闪耀的花环悬挂在高高的苹果树上,它们的名字叫作德、智、体、美、劳。我看到了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和一片和谐向上的爱的海洋。
在《新教育之梦》一书的序言中,朱永新讲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真实故事:一位叫布罗迪的英国退休教师,在布满尘埃的阁楼上整理旧物时,发现了一叠发黄了的旧练习册。它们是他50年前31位孩子的习作,作文的题目是《未来我是---》。31个孩子有31个梦想,有想当总统的,有想当驯狗师的,有想当领航员的,有想当王妃的……
那位老师突发奇想: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他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启事,不久,一封封回信送到了布罗迪的手中,他们中有功成名就的学者、企业家、官员,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
一年过去了,布罗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维的作文本。他写在作文本上的梦想是当一名内阁大臣,他认为,在英国历史上还没有盲人进入内阁的先例,他要创造历史。
正当布罗迪猜测着各种可能,满怀遗憾地准备把作文本送进一家私人博物馆时,他意外收到英国教育大臣的来信,信中的内容让他大吃一惊,同时也感动万分。
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不需要那个本子,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一直就存在我的脑子里,没有一天放弃过。
50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实现了当初的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的30位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戴维的行动使朱永新教授获得启迪: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
我感到很荣幸,因为我拜读了朱教授的理想,找到了教育的伊甸园里属于自己的那棵苹果树。因为我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权利和责任分享朱教授爱的教育、理想教育的梦想,并用它提醒和改写自己从今往后的实践和追求。因为我也有一颗充满理想和激情的跳跃的心。如果你要问我的梦想是什么?那就是我愿我的青春永驻苹果树下!
今天,我终于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找到了追寻已久的答案。朱永新教授告诉我们:“要挖掘你生活中、职业中的内在魅力。”
教师,作为小学教师这一职业可能永远达不到职业排名榜的最前列,但是我相信,一个优秀的、理想的教师,一定会在自己的内心把它排在最前列!
是啊!细想一下,我们的心态一般都比同龄人要有活力很多,这是我们的职业,我们的孩子给予我们的美丽,是孩子们影响着我们,带动着我们,年轻着我们,使我们的青春延续再延续......
拜读了《新教育之梦》一书之后,我不再怕自己老了怎么办?不再问自己还要教多少年书?因为我知道了“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朱教授说“一些人,他教了一年,然后重复了五年,十年,及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
因此,我追求作一个实实在在的教师: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老师;一个自信、自强、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不断挑战自我的老师;一个善于合作,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老师;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老师,我相信那必将是一个永远年轻老师。
花儿不会因为畏惧凋谢而后悔绽放,小溪不会因为畏惧干涸而放弃流淌,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生命中最精彩的“一阵子”,它们都知道抓住每个最精彩的“一阵子”去赢取一辈子的生存价值。
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怀着“新教育之梦”谱写自己辉煌的“一辈子”!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十二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是抱着一种完成任务的态度去看的,因为要交一篇读后感。但是在我通读朱永新的这部著作之后,才发现为什么学校建议我们来读这样一本书。对于像我这样刚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来说,这确实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书籍。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作者朱永新以澎湃的激情把他的教育理想书写在《新教育之梦》之中,在他的眼中,教育是一首命名为热爱和未来的诗,教育是一个让人充满期待的梦想。一番翻阅以后,他超凡脱俗的热情和诚恳的文深深地感染了我,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教育家,在书中,他是这样向我们畅谈着远大的教育理想,他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宏伟的教育蓝图。
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教育理想”系列摒弃了“书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教育主张。这样的教育著作因其避免了过多“博大精深”的理论阐述和学术语汇的堆砌而能直指教育实践本质,引起了一线教师的共鸣,成为广受欢迎的教育学著作。
所谓理想,就是对未来事物的想像或希望。朱永新先生凭着对教育的至爱和理解,利用自己游学讲学、出访考察的机会,以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多重身份和国际视野、专业眼光,向我们介绍、描绘了一幅幅理想教育图景:比如在《理想的学校》中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全世界十所最好的特色学校;在《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中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苏州、上海、南京等地有声有色的学生社会活动、体验教育基地;在《理想的校长》中干脆自己提出创建校园文化氛围的具体建议……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理想之所以不是空想或幻想,就在于它是有根据的(扎根成功的教育实践),它是合理的(符合教育发展要求)。至于在书中俯拾即是的教育故事、教育案例等教育素材更是让人大开眼界。对一切与教育沾边的人而言,《新教育之梦》是一本现代气息浓厚的教育资讯集,一本如何做好教师、好校长、好学生、好家长的“教育指南”。
有人认为朱永新先生对中国教育“理想”有余,批判不足,这种将理想和批判人为对立的思路殊不可取。我以为,作者之所以有理想,除了“心中有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实有缺陷。不破不立,朱永新先生对教育问题的批判不可谓不尖锐。比如,在《理想的德育》中,他批判说“学生最不满意在课堂上和办公室里用两种声音说话的教师,最不满意用那些连自己也不相信的东西来征服学生的教师,最不满意那种盛气凌人、以教育者自居的教师”;在《理想的教师》中,他批判说“我们的不少教师,没有爱心,不是担任教书育人的角色,而是担任‘教育警察’的任务,不是肯定成绩,而是发现缺点。在《理想的美育》中,他批判说“我常常看到天真无邪的孩童欣赏昆虫之间的厮杀,欣赏蚯蚓被踩成两截之后的挣扎,欣赏受伤后的蝙蝠无助的颤抖……这样的孩子无论他在学校表现如何品学兼优,我认为其人格构成都是有缺陷的。”他对名校校长们说:“你得意可以,但不要忘形,因为不是你的教学水平特别高,而是你的学生造就了你和你的学校、你的老师。”(《理想的教师》)这些批判因为立足学生、教师、教育研究者、代表社会公平的教育行政官员的角度,所以能直指教育“病灶”,至深至切,刀刀见血!
朱永新先生是一位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他深知,“我们不能希望所有的教师都能够成为理想的教师,那是永远不可能的,因为人是有差异的,人的价值观也是有差异的。”朱永新先生又是一位满怀激情的理想主义者,他说:“教育需要理想,只有燃起理想的火焰,才能使我们整个民族变得强盛,变得有凝聚力,我们才能在与世界各国的竞争中站住脚。”教育没有理想,既是教育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
朱永新对于“理想的教师”提出了八点要求。这些要求为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同时也让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任何一个岗位都充满着竞争,教师间的竞争往往又是多于合作的。目前,教师这个行业的职业特点,工作制度,评价方式都需要竞争。但是作者在书中说,一个不善于合作的教师走不了太远,因为这个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社会如此,教师职业也是这样。从书中,可以看到作者对教师间合作的渴望和信心。“只有双赢才识真正意义上的竞争”这句话说得多好啊!当今社会除了竞争,合作也是非常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呼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社会需要合作,教师也要学会合作。教师要成为受欢迎的教师,作者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换位,二尊重,三互惠。这三点建议同样也在告知人们怎样学会合作。
从《我的教育理想》到《新教育之梦》,一股“理想旋风”正在中国教育界兴起。朱永新先生成功实践了这种新的教育理论文体——“教育理想”文体,而且“教育理想”的“专利”也不再属于朱永新,千千万万的教师们正将这种理想具体化、系列化。在教育在线网站上,我就读到了许多教师写就的教育理想:理想的语文课堂、理想的语文教师、理想的班主任、理想的教育科研等等。这种理想是建设的,也是批判的。我们坚信,当整个教育被理想的光泽和批判的锋芒照耀时,那将是多么美丽和纯洁!每一位教师都将从教育理想中寻找到差距和动力,寻找到职业的魅力和尊严!而站在建设与批判的交点上实践并书写自己的教育理想,正是新时代教师的职业选择!
《新教育之梦》告诉我,智育不能独领风骚,也不只是一串阿拉伯数,或是一纸文凭,一张入学通知书,它“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德育不再是空中楼阁,它还应让学生“自警、自诫、逢励”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让学生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德性,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体育不只是追求四肢发达,它应“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培养学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并能完善自我,体现人性之崇高”;美育不只是提供休闲消遣,它“应该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优化生命,激扬生命”。
我们怎么办?读了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又一个问题在轻叩我的心扉。
如果你是教师——那么你“应该是胸怀理想、善于合作、充满爱心、富有创新、勤于学习、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如果你是校长——那么你“应该是一个能够清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使命,具有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的人”;如果你是学生——那么你“应该是品行端正、善解人意、热爱生活、富有理想、朝气蓬勃的人”;如果你是父母--那么你“应该是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努力培养孩子追求卓越、独立自主、持之以恒、勤俭节约等个性品质和良好习惯的人”。
如果说今后我还将有梦,那么我将永远记住那本书——《新教育之梦》,是它让我懂得“我们的教育不能没有梦”,是它告诉像我这样的新教师应该做怎样的梦,也将是它激励我为梦的实现而奋然前行。
作为一个刚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在自己还很迷茫的时候我读了这本可读性很强的书。感谢学校开展的这次读书活动,让我聆听朱永新的新教育思想,让我审视自己所做一切的意义,让我寻找到一条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道路。我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不久的将来,新教育理想一定会实现。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十三
我认真地阅读了朱永新写的《新教育》这本书。畅游在书中,我感受到了新教育带给老师们激情和工作热情,因为新教育是行的教育。新教育不但是梦想,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即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新教育不但有十大行动,更有以十大行动为基本方法的系列课程。其中以“晨诵——午读——暮醒”为核心的儿童课程,力求恢复儿童生活的幸福完整,以“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为核心的教师课程,则力求恢复职业尊严和自信,以有效教学为基础,以发掘知识魅力为核心,以追求知识、生活、生命共鸣为最高境界的理想课堂,力求让师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求知的愉悦和幸福。
新教育非常注重老师和儿童一起成长,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时刻关注。在新教育的理念里,老师的教育生涯是幸福的,是快乐的,是充满激情的。老师与其抱怨教育的这也不是那也不是,与其不断地批评应试教育让我们戴着镣铐跳舞,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跳出精彩的镣铐舞呢?我们为什么不利用每一个人的能量。行使每一个人的权利,在每一堂课上,在和孩子交流的每一分钟,用心去发现,用心去行动,探索中国教育的未来?
新教育注重老师的专业阅读和成长,引导老师在读好书之后,要写出每节课的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学生之间的教育故事等等。然后朱老师开通了教育在线网站,依托网络平台,让很多老师找到了自我,找到了成长的精神家园,这里大家可以进行交流,可以进行探索,老师共同进步。从这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教师。
在新教育实验中成长了一批名师,也幸福了一批孩子们,让孩子们和老师一起感受到了教育带给他们的幸福生活。
很多老师都认为写作好像都是语文老师的事情,其实不然,在新教育实验中,有很多数学老师也成长为了名师。因为优秀的数学老师,他们所使用的,所教学的,是曾经被人类视为上帝语言的奇妙的数,是被伽利略称为书写“宇宙之书”的三角形、圆形等几何图形。无论是中国人对圆形的迷恋,还是魔比斯环的神奇,以及日常生活背后隐秘地运营着、支配着这个世界的数字,都让人不得不对数学学科怀着敬畏。同时,数学的思维方式,也是一切思维中最为严谨可靠的。可以说,我们称之为科学的事物。在一定意义上指的就是符合数学的以及接近数学的理论及事物。也因此,明代徐光启在翻译古希腊数学名著《几何原本》时说:“能精此书者,无一事不可精,好学此书者,无一事不可学。数学家哈代则说,发现数学真理是人类最奇妙的经验。是的,数学并不是冷冰冰的图形和数据,而是自然、社会、历史背后的神秘,是人类探索世界过程中发现的最可靠的武器、工具。优秀的数学老师,同样能够在课堂上发掘出数学的独特魅力,并让学生重视这个发现数学之神奇的过程。而且,在所有学科教学中,数学是目标最为清新,最能全面训练、准确反馈,以及提供智力挑战的学科,数学的课堂上,应该完美地实现这一切。”
这一切,诚如帕克,帕尔默所言:“通过对我们认知的探索,一个真理的概念突现出来,真理是怀着激情和原则就重要事物进行的永恒对话。”
当我阅读这段话的时候,我深深地为自己是一名数学老师而感到庆幸和骄傲。数学的魅力只有执教这门课才能深深感受到,数学是所有学科当中最严谨、最具有探索性的一门科学,也是延伸最多,范围最广的,只要老师善于挖掘教材资源,每一节课中都会发现很多数学知识都可以进一步去引导学生,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探索数学的过程不是苦闷的,不是枯燥的,而且充满着刺激和快乐的。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十四
前阶段我有幸拜读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一书,感慨颇深。《新教育之梦》一书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教育的美好画面,看了使人振奋。该书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内容—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方面来写的,以朴实,通俗的语言剖析总结了现行教育中存在的盲点和缺点,以典型的事例提炼论证了中外教育名家的理念精华。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提出了理想的教育追求和目标。
清晰地记得书中这样一句话“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我们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的东西是他的职业。你不爱这个职业,这个职业也不会爱你。没有了“爱”,你就不能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乐趣。
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的我,是有着自己的目标的。那就是做一名有责任心的好教师,希望自己能教好每一名学生。一转眼,过去了8年。回忆自己过去的教育历程,仅用“平庸”一词即可概括。最大的收获也仅是几次获得“校先进教育工作者”的称号,充其量算是一个说得过去的教书匠而已。
记得在书中还有这么一段话:“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因为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尤其是我们从事的小学教育。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他们年龄小,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弱,离开家长和家庭进入一个新环境有太多的不适应,需要我们老师细心的呵护和关爱。面对烦琐的一日工作,没有一颗童心、一颗爱孩子的心是不行的。我们只有用全身心的爱去安抚、滋润每一颗幼小的心灵,才能让孩子们喜欢你、家长们信任你。我想当我们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精心呵护、关爱下,渐渐地变得聪明能干、健康快乐的成长时,我们一切的辛劳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我们会深切地感受到了一种幸福!
一种其他职业所不能体会到的特有的幸福!
还记得初任班主任,受“严师出高徒”的影响,为了维护自己的“师道尊言”,我常常脸似玄冰,冷面说教,动则呵斥,嘲讽并且以“爱学生,就要爱在心里”为自己的行为辩驳。渐渐的,我发现学生与我疏远了,仿佛有一道看不见的墙横在我们之间,班级工作也越来越难以开展。痛定思痛,深刻的反思后,我发觉自己的“严师”理论已经不适应当今的孩子们,我必须来一番彻底的改变。爱孩子,既要爱在心中,也要让他们看得见,感受得到。我选择了微笑为溶合剂,用微笑来传递着对孩子们的关爱,显示着对他们的信任,表达着对他们的理解。孩子因紧张答不出问题时,我用微笑表示鼓励;孩子们做错事惴惴不安时,我用微笑表示宽容;孩子们有进步时,我用微笑表示肯定与奖励;孩子们遇到困难时,我用微笑给他们信心和力量……我以一颗爱心真诚地对待学生,学生也把我当成了知心朋友,喜欢上了总是面带微笑,总能把话说到他们心坎上的李老师。成功了,孩子们第一个给我报喜;受委屈了,找我倾诉;有问题了,找我解决。在与学生和谐的交往中,我体验到了教书育人的快乐。
成长的经历让我慢慢知道了怎样为人师,今天拜读了朱老师的著作后又让我更深一层的了解到教师的。一个优秀的教师拥有浓浓的师爱还是远远不够的,在以后的日子中怎样让自己成为一个理性和感性、经验和理论完美结合的孩子们所喜爱的老师将是我努力的方向,就象朱老师书中所写的那样: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成长,坚信好梦开始的地方是“理想教育”,为梦奋斗的结果必将是“美梦成真”!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十五
用了三周的闲暇时间,将朱永新的《新教育》通读了一遍,并对重点部分做了标记和注释。
“新教育”一词,是作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和实践,逐渐新兴的现代名词。书中讲述了新教育的学理基础、四大改变、十大行动、每月一事等内容,简言概括为:不断提升自我,用心教好每个学生。
读完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就是,书中提出的好多理念确实很好,也有部分学校正在借鉴,但想将它实践于所有学校,的确有点乌托邦。要想搞新教育,学校、家庭的教育二者缺一不可,但在放眼当今教育,唯分数是论,漠视孩子心灵的成长,家长对孩子德育教育的淡化,无不表现出与新教育相违背的思想或行为。当然,我也不是将教育矛头指向家长,学校的确有教育孩子的责任,但不要忘了,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好比盖楼,地基都没有,想盖高楼大厦,那也只是痴人说梦吧。在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要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千万不要一味地想着未来多么的美好,而忽略当下。
我常在想,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德行越来越差?为什么天天上补习班还是那点可怜的分数?呵呵,如果在根上出现了问题,那还谈何理想,谈何抱负?突然想起师父曾和我说的一句话:只顾低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如今的教育也是如此吧,盲目地以分数论天下,而忘却了教育的初衷,前方的路都没了,还会有光明大道吗?再加上教师的职业倦怠、家长不注重家庭教育,无一不是将孩子推向深渊的黑手。
因为自己还年轻,还有一腔热血,对未来还有憧憬,但单凭一己之力,与大环境抗衡,简直是大象与蚂蚁,自不量力。不管怎样,还是尽自己所能,管好一方热土吧。
新教育,故然好,想全面铺展开来,需要很多对教育充满激情的家长和教师,愿,我能看到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