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字(十二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字篇一
一、先苦后甜还是先甜后苦
“自律”被作者分为几大类,但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由一个实例引发的思考。一个女财务分析师因经常拖延工作而去向心理医生求助,但他们始终找不到原因,直到作者无意当中的一个问题解开谜底“你喜欢吃蛋糕吗?”因为这位分析师喜欢将工作像吃蛋糕先吃奶油一样,先完成容易的再去完成困难的事,导致她整体速度极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注意,先苦后甜固然比先甜后苦更有利,但人们止不住先尝甜头的用功,往往事倍功半。这种习惯如果不在童年时养成,长大便无法改善。所以导致拖拉,中国的许多学生会产生这种行为,往往是因为贪图一时安逸而造成的。
二、家庭教育成就孩子一生
父母的教育对孩子们至关重要,家是人们的第一所学习,也几乎决定了孩子未来生活的发展趋势。有许多父母习惯用严厉的体罚教训孩子,本质上不上教育,而是发泄怨气和不满。这样的家庭中出生的孩子往往会成为问题少年。所以,父母应当学会关爱孩子,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能对症下药地解决孩子的疑惑。让孩子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当然忙于工作无心照顾孩子的家长也会使孩子不懂自律,无法无天。毋庸置疑,父母的爱,决定了家庭教育质量的优劣。充满爱的教育带来幸运,缺乏爱的教育只能导致不幸。只有孩子在童年时能得到父母的爱和照顾,长大后内心才会拥有安全感。
三、必不可少第认真倾听
在我们六年级之前,常会拉着父母不断地说话,没完没了,滔滔不绝,往往父母会不理睬或假装倾听,实际忙自己的事以及有选取性第倾听。但应对青春期的孩子,这些方法明显不适宜。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有个人思想便更加需要父母的关注和倾听。用心倾听,是一种爱的行为,能从孩子口齿不清,语句不通中品味更伟大的不同,从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发掘不平凡之处,将个人想法放在一旁,尽可能低体会说话者的感受,使彼此得到自我完善、
为什么人人都爱逃避问题?是因为我们心智还未成熟,本书作者点明了一个人们从来不敢说的,也不愿承认的话:几乎人们都有心理疾病,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是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但我们不能逃避它们,而就应勇敢滴应对自己的问题,踏上心智成熟的旅程。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字篇二
这本《少有人走的路 –心智成熟的旅程》是自己内心感觉彷徨无助的时候看的,我想这本书,它给予我最多的是勇气,它告诉我人生苦难重重,人生错综复杂,人生悲喜参半,它告诉我应以勇气,以责任感,直面属于自己的责任,自己的人生问题,而不是逃避他。只有直面自己的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才能超越自己,自己的心智才有可能慢慢的变得越来越成熟。
这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也是一本伟大的心理学著作,在这本书里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他第一次说出了人们从来不敢说的话,提醒了人们从来不敢提醒的事,这就是: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
在现今社会,很多人一遇到难题,就双手一摊:“这不是我的问题。”是他们果真技不如人,还是不敢面对自己的问题?……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故步自封,逃避挑战,可说是人性的基本特征之一。不管现在如何变化,我们都有自我调节的能力。逃避挑战是人类的本能,但不意味着它是恰当的态度,不意味着我们无法作出改变。我们必须超越自然。和原始人相比,现代人已经发生诸多的变化,这说明我们完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与生俱来的本性,发展第二天性。人之为人,或许就在于我们可以超越本性,乃至改变本性,尝试去做不合本性的事情吧?
斯科特激励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不要逃避。直面问题,我们的心智就会逐渐成熟;逃避问题,心灵就会永远停滞不前。所有逃避者,都是阻碍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的。
接受挑战,才可以爱来真正的安慰……我们只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我们就踏上了心智成熟的旅程。
引用书中的一句话,“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里疾病的根源。”
几乎人人都会出现心理问题,或者说我们的心灵总会面对天性的弱点。比如只顾当下,比如懒惰。然而让人觉得释怀的是,趋利避害是人类的天性,大部分人都是如此,都面对着如此的命运。
然而想要成长为一个心灵健全的人,就绝对不可以去选择逃避,但是懒惰,抱怨,借口,却总是与我们如影随形。我们时不时的还要面对来自外界的各种诱惑。所以我们总是在和我们的弱点抗争,并且时有输赢。
人生的问题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没有勇气去面对它,如果能以坚毅果敢的勇气面对它,百折不挠的精神去解决它,那么问题这个东西,对我们来说将不在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笔非常难得的精神财富。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所学校能教给你的。你的问题只有你自己能解决,除了你自己谁也帮不了你。
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问题是我们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但是要做到战胜恐惧,克服懒惰,就必须要学会自律,缺少了自律人生不可能会解决任何问题。
每天都规划好自己要干什么,每天把自己要学的东西,要完成的进度都记在本子上,每天都按照自己安排好的计划来进行学习,生活,工作,运动。我想这就是自律,通过自律,培养出自我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在面对麻烦时,能够以坚毅果敢的态度去选择,去面对。
自律的原动力是爱,觉得派克很了不起的原因之一,是觉得他非常睿智豁达,也非常平和包容。他所说的爱,并不是过去自己认为的狭义的男女之恋情。而是一种大爱。一种即包容自己,也包容他人的爱。自己越是爱自己,便越是爱他人。
内心没有爱的人,心灵里是一定没有能量的。
派克医生给爱下的定义是:爱是一种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的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爱能帮助他人进步,也能帮助自己更加成熟。
爱是什么呢?我觉得他使人有了信念,催发人生理想,甘愿面对困难承担责任。
一个懂爱的人,一个有爱的人,他一定是一个自爱,自律,自立,自信,自强的人。
因为心里有爱,《老人与海》中的老人,一次又一次的和鲨鱼展开殊死的搏斗。
因为心里有爱,《黑客帝国》中的尼奥,明知有死无生,面对着强大无法战胜的史密斯,说出那句“my choice”。
因为心里有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能够忍受长达两年被“姐妹帮”殴打,而不屈意志,保持尊严,历经将近20xx年,在长度约有3个足球场那么长的臭气熏天的下水管道中,逃出升天。
因为心里有爱,红军长征二万五,等等,这样子的例子不胜枚举。
然而这条心智成熟的道路又是多么艰难,我们如何才能勉力克服自身的种种局限?
我想如何做到,也只有靠我们自己去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书上也说了,没有任何一位先哲会拉着你的手向前走。一切或许只能靠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应该经历的人生历程,都有自己应该面对的人生选择。
少有人走的路,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会来走!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字篇三
深入心灵,是一段艰难的旅程,也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打开这本书前几页看到一些名人名家对此书的评论,整整占据了两页半,每个人都用一小段话或者三言两语道出了自己对此书的看法,因为经历不同所以视角不一样,关注点不一样,感悟也不一样,但是大家都一致肯定了这本书对自己心灵成长的帮助,让自己的思维更睿智思想更成熟。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名心理医生,他在多年对病人的心理治疗接触中,以及自己生活中所得出的一些看法、直觉、感悟。就像他自己说的,读者之所以会为这本书感动,是因为他说出了别人长期的思考和感受,但缺乏勇气,不敢说出来的东西,就像是“我们长期以来的想法和感受,有一天会被某个陌生人一语道破。”这是一本心理学范畴的书籍,以我现有的水平看这本书其实是感到了一点困难的,一些专业的心理学甚至一些物理范畴的名词,我看不太明白的时候需要去百度一下,这让我想起了我很小的时候,喜欢看故事书,但是经常在书中看到不认识或者不理解的字词常常会去翻字典,后来这让我翻字典的速度比别人快很多倍,上小学有一次查字典比赛得了第一。这就是因果关系,有什么因就会结什么果。不管是好事坏事其实追根到底都是有原因的,就像书中所说,来接受治疗的一些病人,很多人患上了这样那样的心理疾病,但却不敢诚实面对,当医生让他们说出生病原因时,一些人闪烁其词或者避重就轻,其实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了,却被自己说成只有这一点点焦虑而已,因为不敢坦诚自我剖析,追踪真正的原因,所以常常会耽误病情而导致长期治疗无效,或者病情反反复复,而医生有时候需要在病人的潜意识里面去发现挖掘真正的原因,一个人的潜意识可能是某天说的一句话,一个不经意的动作眼神等等,所以心理医生就需要仔细观察聆听病人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从而去发现病人潜意识中的真实想法。
本书开篇说到了自律,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最重要地方法。自律就是推迟满足感,比如我们知道的棉花糖效应,一群两三岁的孩子给他们每人一块棉花糖,然后大人离开前,告诉他们如果坚持三十分钟不吃的话将会得到更多的棉花糖,几分钟之后就有的孩子吃了,有几个孩子也忍不住要吃,但他们有的用唱歌来忍住糖果的诱惑,半小时后大人回来,寥寥无几的几个孩子得到了理所当然的奖励,后来人们还跟踪发现这些忍耐力强的孩子,在成年后事业更成功生活更幸福。而我们现在作为成年人,推迟满足感也是很有必要的一种能力,比如我自己,当很多工作上的事情堆积如山,我却不想去做的时候,总是在想等吃完东西再去弄,等看完电影再去弄,等……反正就是假装自己还有很多其他很忙的事情,每每要到临交工作任务的时候不得不去做,而且在做的时候觉得极度痛苦,心情非常不好,这种拖延症,其实就是不自律的表现,推迟满足感的原则就是,学会先苦后甜,拥有足够的自制力,比如把困难的事情做完再去吃东西看电影,这样做自己喜欢的事,心情会更放松更愉快。
书中提到的恩典,一个人对于恩典意识和接纳的态度,就是一个人走向心智成熟的旅程。仔细回顾自己的生活很多“千钧一发”的时刻,带给人神奇的体验,记得在单位,有一次我的工作伙伴来接我班的时候,比以往早了一会儿,等我下班离开没多久,电线突然短路一阵火光乱窜,后来听说当时情况非常混乱,而我是个特别胆小的人,当时还在想,幸好当时不是我当班的时间啊,觉得好幸运,其实现在想起来就是恩典的降临啊!再比如网上报道有人因为临时取消航班而幸免于一次空难,还有比如在天灾人祸中幸存的人,书中提到的交通事故中原本可能成为牺牲品的人,竟然从破破烂烂的汽车里爬了出来,而且伤的并不重。生活中我们也见到过有人从高楼坠落下来,却毫发无伤的事情,这种近乎奇迹的好运,神奇到我们人类无法用现有的理论来解释的事情,其实就是一种恩典的存在。但是这样的事情并不是常常都有的,因为大部分的人没有意识到恩典的来临而拒绝了恩典,不相信奇迹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心智的不够成熟的人,是不会意识到恩典的来临。
潜意识也是恩典的一种形式,比如心理医生有时要对病人做催眠的治疗手段,让病人在潜意识中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人的梦境其实也是一种潜意识,这点我深有体会,记得读书时有一次重要的考试,我梦到了自己的分数,也梦到了另一位同学的分数都合格了,还有一位与我关系比较好的同学我却没有梦到她得分数,后来那次她考试不合格,而我和那位我梦到的同学的分数居然和梦境中一模一样,当时在想,这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甚至有的时候我第一次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旅游的时候,有些建筑物风景区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当时我真的觉得是件不可思议,而且很神奇的事情,现在才明白这就是人的潜意识。本书作者描写第一次去新加坡旅游看到一个建筑,他的妻子问他这是什么地方,他可以马上说出“新加坡板球俱乐部”,而一说出口自己也被吓到了,因为他从未来过新加坡,也没有见到过任何一家板球俱乐部,后来他们朝前走,走到了建筑物的正门看到“新加坡板球俱乐部”。这让他无比惊奇,“我是如何知道自己本不该知道的事情?”因为我们的思维常常不承认奇迹的存在,但是思维本身就是个奇迹。恩典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但确实存在的一种力量。在心理学类的书籍中,字里行间感觉是在宣扬一种东西,但这东西中蕴含的力量又是人们不可抗拒的,你甚至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如何把这种力量转化成让人幸运的奇迹,这就需要我们意识的觉醒。
书中说,心智成熟之旅艰苦卓绝,无论思考还是行动,你都离不开勇敢、进取和独立的精神。这几点都是需要我长期好好学习的品质。做一个自律而勇敢的人,让心灵的力量不断汇集,慢慢的融入自己的血液里,成为身体的一部分,就像有句歌词“门外惊心动魄,门里我泰然自若”。一个心智成熟的人,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冷静分析,积极思考,妥善处理,这就是一种睿智。
读完此书,在心灵成长的道路上我感觉自己迈出了一小步,收获了一点点内心的充实感。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字篇四
本书开篇即说: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为解决问题而付出努力,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断成熟。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而人生的问题和痛苦是客观存在,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学会理解他人,找到真正的自己,练就一个强大的内心是我们唯一可选的路。
书中提到这样一个实验,实验人员给几个四五岁的孩子每人一块糖,然后告诉他们如果现在就吃也可以。但是如果能够等到明天早晨还没有吃,那么就可以再得到一块糖。然后观察这些孩子,有的孩子忍不住马上就吃了,但是也有的孩子忍住了,坚持到了第二天的早上,并得到了第二块糖。在这之后,实验人员跟踪观察这些孩子,发现那些坚持住的孩子在他们长大后都获得了成功,成为杰出人士。想想就会明白,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就能够面对糖的诱惑,做到了推迟满足感,这种自律的精神和能力在今后的成长中会给他很大的助力。
为个人行为承担责任,难处在于它会带来痛苦,而我们却又想极力规避这种痛苦。我们力图把责任推给别人或组织,就意味着我们甘愿处于附属地位,把自由和权力拱手交给命运、社会、政府、上司。为远离责任带来的痛苦,许多人甘愿放弃权力,实则是在逃避自由。
我们是否有可能完全逃避心灵的痛苦呢?或者说,我们是否能把心灵的痛苦降至最低呢?答案是否定的。世界需要有能力的人,心智成熟者则是最好的人选,他们的内心拥有强大的力量,能做出各种决定。在全知全能的状态下做决定,远比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下,要经历更多的痛苦。譬如说,两位将军各带一万名士兵外出作战,在一位将军眼里,一万名士兵不过是战略工具而已,而在另外一位将军看来,士兵不仅仅是作战的工具,他们个个都是独立的生命,是家庭的一份子。
那么面临生死关头,哪位将军更容易做出决策呢?也许你认为心智成熟的人,绝不会成为前面那位将军。但很明显,答案就是前者,因为他不必忍受心智成熟者所要经历的痛苦。类似上述情形,也会发生在企业主、医生、教师、父母身上,人人都有可能碰到这种情况,做出影响一生的选择。但容易做出决策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决策者。最好的决策者,愿意承受其决定所带来的痛苦,却毫不影响其做出决策的能力 。
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才能够使心灵变得健康。学会推迟满足感,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式。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字篇五
这是一本美国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写的关于心理学的书,里面讨论了我们心理现象中一些比较本质性的问题。书中提出,当我们能够自己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解决自己所有的心理问题时候,我们也许不再需要宗教,至少,能够比较正确的看待宗教,把它当做一种真正实际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精神寄托或理论。
书中提到,在西方一些神学家的眼中,佛教不算真正的宗教因为佛教不承认永久的“神”的实在性,而缺少这种第一因的宗教不是真正的宗教。但作者却不这么看,并非所有的宗教都必须要有一个神存在,比如科学本身就是一种“宗教”,只是特殊的地方在于这种宗教不承认“神”的存在,或者说即使承认“神”的存在,也是必须通过实验来验证的。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佛教倒是真的相比于其他宗教来讲更接近于现代科学一些。
作者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宗教,只是也许自己不知道而已。当你坦然面对自身的问题而且每时每刻都在不断改善自己的时候,你就离“神”越来越近,甚至于,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是可能达到“神”的境界的。很感叹作为一名西方学者,能够提出这样的观点并且在长时间的行医生涯中能够去践行它。是的,离开了现实的土壤的学说是没有意义的,即使崇高如哲学或者宗教,也必须如此。现在这个社会,人们很多已没有明确的宗教信仰,人们转而信仰科学,这是社会的进步。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科学,正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传统宗教所起到的作用。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宗教的认识会越来越清楚,宗教中的正面成分会越来越展现,而负面的东西自然而言得以消弭。但愿大自然能够给人以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这种提升。
所以看看吧,心智成熟有多么难,让心灵成长有多么难,我们如何才能勉力克服自身的种种局限?或许我们会排斥宗教,或许我们会认为科学深奥难懂,或许我们会认为艺术过于高雅我们无法涉及,再加上由于现在分工极细的因素,我们往往只局限于自己的行业中,似乎掌握更多的知识成为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我们往往安居狭小的心灵一隅而自娱——到很难进入须臾纳芥子的境界;事实上“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而怀疑、自省、反思、进取、追求,的确是那么难。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字篇六
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这条路。可以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丰富而又不失快乐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有理解心的人。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么样才能找掉一个,并做一个真正的自己。
它不仅仅是一本书、一条路、它更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慷慨的行动。
在成长的道路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帆风顺的。很多事情,总是需要我们去面对、去克服、去解决。对待这些问题,我们或勇敢、或忐忑、或自信、或犹豫、或从容、或焦急、或谨慎、或突兀、或潇洒、或无奈……,有太多的问题考验着我们的意志,促使我们成长,走向成熟。然而很多事情,往往虽然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却少有人能做到,也少有人去分析其中的原因。往往有的事情,多些沟通、多些勇气、多些自信、多些慎重就会变得迎刃而解。
成熟的人,应该是心态沉稳的人,做事理性的人,务实自律的人,知错而改的人。用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这四条来约束自己,做到静卧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心胸坦荡,以诚待人。
我曾经看过一本意林,名字记不太清了,好像叫《成功在久不在速》来罢,上面有一篇文章,有一句话让我感触尤深:“我不会把自己看做是最好的,但我会把自己看成是最努力的;我不会把对手看做是最差的,因为我们都是一起走过来的。”即便是对手,也应该被尊重,对手也有自己的人格权利,我们特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去议论他们。闲谈莫论人非。
少有人走的路,在此希望,希望走的人会越来越多。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字篇七
我们小学教师最容易见证的就是一个孩子的成长,但是有多少成人真正成长为心智成熟之人呢?在假期期间,我迟迟未动笔的原因来自于我整个假期期间读的这本书——《少有人走的路》。
在偶然上猫扑论坛,看到一个关乎自我成长的帖子,帖子中推荐了这本《少有人走的路》。上网搜索了下,这本书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上榜近 20 年,盛名不衰,好奇心的驱动下我辗转买上了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 m · 斯科特 · 派克 , 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归根结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书中对我们平时有感觉,但却神秘的情感做出了详尽深刻的剖析,不仅有说理还有案例,让人看了不禁反思自己的生活:为什么要自律?揭开爱的神秘性,如何做才是真正的爱?成长与宗教有什么关联?
我是一名女性,毫无疑问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爱的话题。在此书中关于爱有这样一段论述:“古往今来,关于爱,有过各种荒谬的认识。最常见的误解,就是把男女恋爱,尤其是把坠入情网当成是爱,或者说,坠入情网起码是爱的体现。”看到这句话,我不禁疑惑:难道不是吗?难道我误解了 20 多年?我想可能很多人都和我有相同的认知。看了后我才明白:每个人从孩提时代最初发育开始就会衍生出“自我界限”,这种自我界限能让自己产生安全感,并且有利于自身心理发展。但是永远活在“自我界限”中,只会给人带来孤寂,不快乐。但大部分人还是渴望摆脱寂寞,冲出自我界限的牢笼。坠入情网,似乎能够使之实现“逃亡”,摆脱孤独和寂寞;坠入情网,意味着自我界限的某一部分突然奔溃,是我们的“自我”与他人的“自我”合而为一。我们突然冲出自我界限,情感就像决堤的洪流,声势浩大地涌向所爱的人,于是寂寞消失了,代之以难以言喻的狂喜之感。
坠入情网,是情感和心灵的退化现象,是一种幻觉。与心爱的人结合在一起,跟童年时与父母相伴的记忆彼此呼应,这种感觉就和一个两岁大的幼儿,自认为能称霸世界一样不可理喻。现实会击碎一切。
影片《泰坦尼克号》中, rose 和 jack 因为阴差阳错相识,彼此吸引, rose 跟随 jack 在下等舱尽情舞蹈,跨出甲板上在船头感受海风,并与之坠入爱河。 rose 和 jack 之所以互相吸引,是源于他们的不同,生活背景、经历、环境,这些不同让 rose 看到了与众不同的 jack, 在她内心本身就隐含着冒险的因子,想要离经叛道,想要在她的那个生活圈子与众不同。他们打破了自我界限,触角互相融合,被吸引,产生冲动,想把激情乃至生命献给对方。泰坦尼克号遭遇海难,这场海难让这份感情得到永恒。
试想一下,如果船没有遇到海难,他们的感情还能维持下去吗?可能彼此生活环境、成长背景、思考方式都会成为这段感情发展的桎梏,最后无疾而终。真正的爱,一定要痛苦地打破自我界限,让自己的触角不断延伸,延伸到一定程度就会归于消失,而我们的心智就会成熟。爱能不断释放,自我与世界的区别也越来越模糊,最终我们与外在世界融为一体。这种爱会更加稳定和持久,也使我们更为满足和惬意。
诚如对爱的认识,每一种人生体验都会在挫折、痛苦中得到升华,只有承受这种种生命之痛,心智才会得以成长,找到真正的自我。静下心来,细心体会才能真正感受生命的厚重。最后以泰戈尔的一首诗作为结尾:
在山中
寂静涌起
以探测山峰自己的高度
在湖里
运动静止
以静观湖水自己的深度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字篇八
与《撒下好运的种子》一样,《少有人走的路》同样属于心理辅导方面的书籍,出自美国杰出的心理医生作家斯科特·派克之手。斯科特的杰出不仅在于他的智慧,更在于他的诚恳和勇气。因为通过本书,他第一次说出了人们从来不敢说的话,提醒了人们从来不敢提醒的事,面对了人们从为不敢面对的问题。
今天竟然用整整一天的时间浸泡其中,绝不是心血来潮找书打发时间,只觉得,自己的心智还很不成熟,精神还过于肤浅,自身太需要这方面的滋养与润泽。
作者认为,人生苦难重重,唯有自律方能消除人生的痛苦,而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是实现自律的四大原则。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承担责任,告诉我们敢于面对,主动选择和决定,付出更多的爱,才可拥有承担责任的勇气与能力;尊重事实,告之我们敢于接受外界的质疑和挑战,不让自己生活在封闭的系统里;保持平衡,意味着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
如果将这四种原则持之以恒地实践,任何人都能够使精神、心理和灵魂达到更高的层次。
对此观点,本人感同身受,特别是“尊重事实”这一原则,好似让我看到了身边诸多没有尊重事实而被困扰或束缚的人和事。
“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断协调和谈判。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地图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是啊,任何人来到世界,没有伟大与卑微、高贵与贫贱之分,上帝也没有给谁绘制过地图,但我们在不同的时期,必须给自己绘制不同的地图,才会拥有准确的人生航向,愉快的人生旅程。为此,显然要付出代价。
很多人,因为得意于自己的经验与资历,从未有过绘制地图的意识与做法,纯凭感觉做事,遇到麻烦,不是积极面对,而是拒绝新的资讯,甚至指责新的资讯混淆是非,因此,常常埋怨人生的道路总是荆棘密布,障碍重重,好似上帝不公,时时被命运捉摸。
当然,有一部分人,曾有过蓝图,对自我成长有过规划,但时这境迁,也不更新。原有的地图日渐窄小、模糊、粗略,对世界观的认识狭隘而偏激。对于新的信息与资讯,不是难于对付,就是漠不关心,因此,生活中,常处于恐惧与无奈状态,碰壁也成了寻常之事。
极少数的幸运者,勤于努力,从未放弃过自己的追求与梦想,不断地更新和调整自己观察世界的角度,不断地修订自己的地图,对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不会漠然,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与惊喜。还会发出如此的感叹:我们贫穷时,世界是一种样子,我们富有了,世界又是另一种样子;社会在前进,我们唯有尊重事实,不停地修订地图,方可让心灵获得成长,让心智走向成熟。
我以为,给自己绘制前行的地图——是每个人必做的功课。
《自律》部分,只是《少有人走的路》的第一个篇章,就让我获得了如此厚重的馈赠,相信其它三部分同样精彩。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字篇九
一直都没有好好地看完这本书,总是觉得好像书里的文字认识我我却不认识他。但是看过之后有一种浅尝辄止的感觉。一本书文字不在于能看多少,在于你理解了认识了多少!其实它里面所谓的各种心理问题我不是很理解,但是我唯一看懂了就是面对和勇气。
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面对苦,面对饿,面对困境,巴尔扎克有句名言:“困难,对于弱者来说是一个万丈深渊,对于强者来说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面对这么一个巨大的财富,我们当然要捡起来,人生就是积累的过程嘛。期待成长就要面对所谓的生活烦恼,看过这本书,我突然明白了人生就三件事:微笑,面对,然后接受。
作者说过,放弃人生的某些东西,一定会给心灵带来痛苦,而其剧烈的程度甚至如同面对死亡。任何的放弃在一定高度上说都是放弃自我——放弃速度、放弃情感、放弃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甚至个人人生理念,这种痛苦可想而知;但若不经历这种痛苦,我们就无法超越自己、自己的灵魂。可为何要追求这种自我精神的发展呢?作者坦言,“或许你可以找到答案,或许怎样努力,你都与最终的答案无缘。”面对放弃,面对痛苦,其实人生重要的不是行为,重要的是态度。
我能理解的另一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勇气,所谓勇者无敌,好多人都说年纪越大胆子越小啦。还是懵懂的小孩的时候,心怀大勇,好像上刀山下火海都不怕,都说青春期叛逆,但是只有在青春期我们才能看到最完整的自己,陽光青春然后无畏。
作者首先让我们认识到问题,面对问题,并研究问题的根源,慢慢地教会我们爱的方式,鼓励我们坚定信仰,真正的爱,不是一味的追求,不是执着于痛苦,而是微笑,面对然后接受,树立人生追求,努力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生活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教会我们让心灵成长,让心智成熟。并且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前程,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读《少有人走的路》不知不觉就想起这样的诗文,做一个幸福的人其实很简单,给我们的心涂上幸福的颜色,面对困境,把它融入海一样的胸怀,面对痛苦,把他留在春天一般温暖的陽光下。
书中反复强调真正的爱,我们每个人对爱的定义不一样,有过爱才能了解爱,有过执着才能放下执着,有过面对,才可以真正无畏。
少有人走的路并不一定是所有成功人士的道路,而是一条充满幸福快乐充满爱的指引人心灵的道路。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字篇十
成熟似乎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它代表了青春的流失和梦想的褪色。但是,走向成熟是人生的方向,况且,一种持久的平和的幸福人生离不开成熟。
1、”轻视异性”
能够“轻视”异性,不把异性当回事,这是成熟的标志,所以把它放在第一条,因为它是人生迈向成熟的第一步能够不把异性当回事,这对于人们、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是困难的,唯其难,所以它才成为一种成熟的象征。
那里说“轻视异性”,不是指性别歧视,它既指男人不要把女人当回事,也指女人不要把男人当回事。肤浅的人可能会有肤浅的疑问:不把异性当回事,这,这能行吗,这不是太无情了吗?其实,那里说“轻视异性”,主要是指能够用一种平和、健康、冷静的心态理解和交往异性。轻视,不是拒绝对异性的好感和感情,而是拒绝见到异性就心惊肉跳骨头软的不健康的心理和表现。
少男少女天真单纯,对异性充满了好奇心、神秘感,而这些都是不成熟的表现。有一天你会明白男人但是如此,女人也但是如此。我们能够对异性怀有好感,而不必好奇神秘。这神秘感好奇感将导致人们情绪的起起伏伏,为之欢欣鼓舞,为之痛不欲生,为之幸福,为之痛苦。也许恋爱中的人们不能持续应有的清醒,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也能常常见到人们在异性面前的种种失态。不把异性当回事,不是让你对生活失去热情,而是少一些失望,少一些伤害,以及能够表现得自然和从容。
2、否定自己
否定自己、不断地否定自己,是走向成熟的必要条件,也是成熟的重要标志。否定自己是深刻的思想活动,是出于对真理和对自我的认知,而不是妄自菲薄和自轻自贱。否定自己是思考的结果,而不是“触景生情”。只要你时时地反省和应对自己,你就会时时地否定自己。
认识自己并不容易,否定自己同样困难,人最容易自以为是和固执已见。
在真理面前,没有谁有资格自负。有句话说的好,我们最需要改变的可能就是我们最坚持的东西。但是,人们往往认为自己总是对的,把傲慢当作成熟,把固执当作个性,最后只能是“追悔莫及”。其实人们的认识本就浅薄,再加上一切都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你们如何能够不改变?事物在变化,时局在变化,真理也在变化,这就要你们不断在改变自己原先的认识,否定自己曾坚持的东西。
3、学会宽容
宽容不仅仅象征成熟,宽容更是一种境界。幼稚的心从来不会宽容,他们偏激、暴怒、盲目行动、“疾恶如仇”,而且自己却屡犯不可“宽容”的错误,他们追求完美,却并不明白自身所存在的缺憾。另外,暴君和强权也从不宽容,他们心胸狭隘、噬血如命、杀人无数,最后,愚蠢只能导致他们的覆灭。
盲目追求抽象的正义,使“敌人”的观念在人们心里得到强化。实际上,没有谁是天生的敌人。记得哪位作家说过,一片落叶不经过全树的允许,是掉落不下来的。同样,一个人所以沦为了罪犯,并不仅仅仅是个人之过,整个社会都是有职责的。况且,在大多数状况下,所以敌人、罪犯都但是是权势强加的人为的定性,而并不是根据正义的标准。
宽容不是容忍,因为容忍仍是一种消极的反抗,这种并不明智的情绪其实是暗暗跟自己过不去。生活的阅历、生命的体悟,构成了宽容的前提与基础。宽容别人,也是宽容自己,这体现了对人性缺陷的包容和理解,因此,宽容不但是一种成熟,也是智慧。其实,这“不宽容”也是值得宽容的,因为他们的幼稚。伏尔泰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有缺点和错误,让我们互相原谅彼此的愚蠢,这是自然的第一法则”。
4、重视简单
从思考潜力的角度讲,成熟的标志就是对“简单”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不再把简单看作简单,或者说,不再轻视简单。真理就是简单的,而这简单的真理就是在平常的朴素的日常生活当中。能够从简单处寻找和发现真理,你就得到了最深刻的真理。
无知的人总是认为自己无所不知,什么都不瞧在眼里。无知的人以及少年最常说的话就是:我懂、我明白、这太简单了,如此等等。在一个有思想和有探求精神的人那里,没有什么是简单的,尽管他们能够举重若轻。一个苹果的落地,科学家能够思考到天体运行的规律,一粒简单的沙子,哲学家能够透过它发现一个新的世界。
理论学术的建立,是在简单、原始概念之上的;思想的产生和深入,也是来源于人们对朴素世界、简单问题的深入思考。恩格斯有一个观点我觉得很好,他说哲学的根源“在于蒙昧时代的愚昧无知的观念”。我们能够作这样的理解,哲学(深刻的思维)就是来自对于简单事物和朴素世界的思考。如果真正懂得了简单,那么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复杂。
因此,你若想寻找真理,就不要轻视那些你所轻视的简单的事物,就要善于从寻常的生活、习见的事件中领会和获得并不寻常的道理。
我明白很多人看了之后,却不知从何下手,因为大家还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这样,那么,我还推荐大家看一下《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这是一本经典之作,必读之书。
它的中文版序:
人能够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能够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心智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艰苦的旅程(我们的一生只是追求心智成熟的一个过程)。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也是一本伟大的心理学著作,它出自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斯科特的杰出不仅仅在于他的智慧,更在于他的诚恳和勇气。他第一次说出了人们从来不敢说的话,提醒了人们从来不敢提醒的事,这就是: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但是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但是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
斯科特激励我们要勇敢地应对自己的问题,不要逃避。直面问题,我们的心智就会逐渐成熟;逃避问题,心灵就会永远停滞不前。
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逃避问题的人比比皆是:你是老板,你必须会明白你的手下有几人敢于承担自己的职责;你是父母,必须明白你的孩子为什么总是躲躲闪闪;你是公务员,你必须会明白,面临问题时,你是在用心主动解决,还是在消极回避……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碍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
如果你是一个渴望成熟的人、一个正在成熟的人、一个因拒绝成熟而导致心理障碍的人,那么,请你勇敢地翻开这本书吧!只要你有勇气翻开这本书,你就必须有勇气应对自己的问题;只要你勇敢地应对自己的问题,你就踏上了心智成熟的旅程。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字篇十一
很少有书,我看了之后会写读后感的。偶然的机会看到这本书,读了之后感觉很有道理,有的地方写得很好,对将来会有所帮忙,因此写下读后感,算是加深一下理解。
首先这是一本心理医生写的,教你如何使“心智成熟”的书,其中有详细的逻辑分析,也举了很多病例解释它
心智成熟即“精神”的成熟。
要想心智成熟,务必要有“自律”,遇到问题时能直面问题并解决它。我身边就有一个人,天天过得浑浑噩噩的,放纵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尽情享乐。她也明白这样不好,但是一向改不了,就是因为她缺少自律。而自律的原动力是"爱",真正懂得爱的人,懂得爱自己和周围的人的人,必然懂得自我约束,以此促进周围的人的成长,促进他们心智的成熟。
随着自律的不断加强,爱和人生经验一并增长,我们会越来越了解自身成长的世界,以及我们在世界中的位置,构成我们自己的世界观。很多人从未有过大规模跳跃,也就无法实现真正好处的成长。那里要指出的是,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人很不“成熟”,尤其是那些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他们将要承担很多的职责,但内心还是很幼稚,这对他们的下一代都会有很大的影响。或者一些上级领导,心智同样需要成熟,这对下级的发展是必需的。
要建立与现实相适应的世界观,我们务必不断学习,增进对世界的认识。
阻碍心智成熟的障碍是“懒惰”,即自律的反面。而懒惰的特殊形式“邪恶”则是指主动捍卫自己的懒惰,它们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着。(这下明白“邪恶”的另一种定义和本质。)书中同时提出“潜意识”这个概念,及如何利用病人不经意流露出的“潜意识”解决病人遇到的问题――因为心理疾病就是由于我们自己的意识抗拒潜意识而产生。这是一个独特的理念,对于很多人包括心理有问题的人都有帮忙。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倾听自己的潜意识,虽然很多时候它深深藏在你心底。
最后,心智成熟的最终好处何在?我们在心智逐渐成熟的旅程中,需要不断自我纠正和自我调整,最终我们了解人生的真谛,清楚我们在想什么、在做什么,我们将拥有驾驭人生的强大力量,我们就会感觉舒适而愉快。这种幸福快乐的感觉在其他方面是很难体会到的,而那些不了解这些真谛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的人也是很难体会到的。当然,我们走了“少有人走的路”――通向心智成熟的路,我们到达了顶峰,周围有很少人和我们在一齐,前面也没人带路,我们不明白前面的路之后怎样走,这时我们可能会难以采取行动,同时我们会产生孤独感。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字篇十二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是美国杰出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写的。1978年首次出版,五年之后才出现在畅销图书榜单上,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上榜近20xx年。这本书创造了空前的销售记录,至今长盛不衰。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本书共分四个部份:自律、爱、成长与宗教、神奇的力量。其中以“爱”为中心 ,书中告诉我们什么是爱的本质,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告诉我们如何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获得心智的成熟。
这本书的副标题就是:心智成熟的旅程。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而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问题的倾向,因此大多数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无几。因此作者斯科特.派克尖锐指出: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碍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的。
本书开篇即说:人生苦难重重。人生是一连串的难题。而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其中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反映出人们不愿意推迟满足感的心理。直面问题,会让人感到痛苦。而问题不会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而且可能会衍生出更多的问题和更大的痛苦,持续的时间也会更长。例如:我现在正在写这篇读后感,其实已经拖了很久,总觉得有个事没完,令我心神不安,但是不写永远不会有。当我面对现实,放下有趣的游戏和小说,虽然这个过程中做了很多的心理建设,但是静下心来去写的时候,,心理上却感到很轻松下来。也许需要绞尽脑汁,没有了玩乐的轻松,当我写完之后,感到心情舒畅,好像放下了一个包袱。而类似的事情其实经常会出现,有时候会我们能够直面问题,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它,而有时则推三阻四,能拖就拖,得过且过。而且越是安逸的时候,越是不愿意积极面对,也就是不愿意推迟满足感,这也许就是古人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吧。
记得有过这样一个实验,实验人员给几个四五岁的孩子每人一块糖,然后告诉他们如果现在就吃也可以。但是如果能够等到明天早晨还没有吃,那么就可以再得到一块糖。然后观察这些孩子,有的孩子忍不住马上就吃了,但是也有的孩子忍住了,坚持到了第二天的早上,并得到了第二块糖。在这之后,实验人员跟踪观察这些孩子,发现那些坚持住的孩子在他们长大后都获得了成功,成为杰出人士。想想就会明白,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就能够面对糖的诱-惑,做到了推迟满足感,这种自律的精神和能力在今后的成长中会给他多大的助力埃
自律是人类心灵进化的重要手段,自律的原动力则是——爱。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把爱和自律结合起来,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才能体验快乐的极致。爱,就要不断的努力,促使自我和他人获得成长,从而促进心智的成熟。真正的爱不仅仅是付出,不仅仅是奉献,更重要的是你的爱是否令自己获得成长,同时使你爱的人也得到成长。就像我们爱自己的孩子,但绝不愿意将他们放在自己的羽翼下,而是要让他们去搏击风浪,在风雨中变得更坚强。而那种处处包办代替,时时嘘寒问暖绝不是真正的爱。因为在包办代替中,是责任心的缺失;在嘘寒问暖中是自理能力的退化。“付出真爱的人,应该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
作者是一位心理医生,所以在这本书中,作者用了许多心理治疗的例子来解释自己的观点,因此使人在看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枯燥乏味,而且作品中不乏精辟的观点,凝练的语言,读后令人深思。
“成熟的心灵必须保持中立,能够容纳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悖论,特别不要轻易受到伦理观念的影响。”
“勇气,不意味着永不恐惧,而是面对恐惧也能坦然行动,克服畏缩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来。”
“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
“你只能自行选择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艰辛与磨难,最终才能达到人生新的境界”。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而且值得精读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