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百字读后感(6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百字读后感篇一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作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记事性强、报道性强的作品。作者斯诺真实的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 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得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作者斯诺向全世界真实的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真实情况。
一个外国人,在一个混乱的国家,深入西境,不远 万里来采访中国革命者,这一点是我值得敬佩的。
我觉得他可以去采访采访蒋介石。让他谈谈对毛主席的看法,形象。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加的了解,认识毛主席。全书精致的刻画了红军领袖的形象,细致的描写红军领袖的故事。读完这本书 我体会到了红军与国民党的斗争多么不容易。同时还要打小鬼子。可谓“腹背受敌”啊。这本书写的是红军与国民党的斗争,对我们以后学历史有一些帮助。
中华上下 五千年之余,封建千年。始于秦皇,腐于满清。有高祖斩蛇起义,有汉之明君,有强盛之唐, 有元之疆阔,亦有昏庸之清皇。如若不是满清之废庸,人权之不等,怎生会使华夏大地饱受沧桑焉?
人民起义,自有其理。中华大地,千年之余。尔等倭寇,速速退去!
吾,自豪为之炎黄孙,来世还做华夏儿!
二百字读后感篇二
当我还没读过《天蓝色的彼岸》的时候,死亡,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
《天蓝色的彼岸》说的是小男孩哈里因和姐姐吵架去骑车买笔,没想到车祸让他到了另一个世界,正等着去天蓝色的彼岸,但他还挂念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姐姐、老师和同学们,可是不知如何传达自己的心声,直到他碰上一个叫阿瑟的幽灵。阿瑟带着哈里偷偷溜回人间,来向亲人和朋友们告别,并向他们表示歉意和爱……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明白,没有必要害怕死亡,死亡并不是生死离别。作者用单纯而清新的文字很好的解释了死亡的意义。当我们活着的时候,新鲜的空气,一个舒适的午觉,以及向晚的微风,各种美好的事物都会让人感到惬意。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死了,会不会不能享受这些美好的东西?如果我死了,爸爸妈妈还看得到我么?如果我死了,真的要去喝那所谓的”孟婆汤“然后进行所谓的”转世“吗?当读了这本书的时候,你就会知道这一切一切的答案。
《天蓝色的彼岸》里的哈里死了以后,他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跟他的家里人道歉,没跟她的姐姐雅丹道歉,而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了愧疚。如果死亡了,真的和本书中说的一样,可以完成遗憾吗?很多人都在说:“来生我一定给你做牛做马”之类的话,但真的有来生吗?我不敢有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本书的作者艾利克斯·希尔女士在文中写过一句话:决不要在你怨恨的时候让太阳下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你睡觉前,请不要仇视任何人,特别是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爱的人。说不定,你睡着后,就再也起不来了……而这次的仇恨,则成了你终生的遗憾。用《天蓝色的彼岸》里面的道理说,你就得一直游走在天国。
我现在突然觉得,活着是多么的美好。如果死了,就会失去那半辈子拼命赚来的东西,钱,势力,地位。但在天堂里,这些东西都不适用。
可是人们总是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如果你突然死了,会发现有很多事都还没做:在充满阳光的绿地上躺一个下午;连续吃很多很多的冰淇淋;去万里长城旅游;拥有一台自己的电脑……生命是脆弱的,现实是残酷的。我们要珍惜身边的每一样东西,真诚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要学会宽容,体谅……
最后,我感谢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关于死亡的许多道理,我们无须害怕死亡,无须躲避死亡,要没有遗憾的,微笑着面对死亡!
二百字读后感篇三
这是部浪漫又现实的爱情。爱情没有浪漫就失去其美好的色彩了。但是小说中种种关于门当户对,以及财富对婚姻的考量却充斥其中。
伊丽莎白为自己家人的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万分懊恼,达西也因此劝宾利先生离开简,后来自己也是在理智与情感较量之后万分矛盾地向伊丽莎白吐露心事。所以说什么是爱情?那种纯粹的感情,爱的不顾一切,单纯的洁白如雪的爱情是不是真如镜中花水中月,是不是只不过是人们心中的美好幻想和追求罢了,而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寻找二者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伊丽莎白在知道威克姆的真实面目前对其充满好感,她的姨妈却说这样的青年托付终身不会幸福,因为他没有财产没有稳定收入,伊丽莎白接受这样的看法,并且主动克制了自己的感情,呵呵这样并没有给伊丽莎白抹黑,只会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理智的伊丽莎白,聪明理智的姑娘。
达西继承祖业,生活无忧无虑,在上流社会里也是受人尊敬,在那样的地位,一切的美德都不为过,慷慨大方,助人为善,这些东西无助与对他形象的丰富,对他倒是没什么评价。
有一个细节的描述很有意思,伊丽莎白和她的舅妈舅舅到彭伯利-达西的庄园去游玩时,不小心遇见达西之后和达西先生的交流让伊丽莎白非常满意,她觉得达西应该知道自己的亲戚不都是那种举止让人厌烦的人。这样的心理描述的确很有意思,伊丽莎白已经非常在乎达西的感受了,如果不是的话,她的亲戚如何的糟糕又关达西何事?再者,伊丽莎白是不是也有那么一点的虚荣心呢,这无损她的可爱,反而使她更加可爱!谁不有一点点呢?
在追求爱情的路上,一定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要因为金钱、名利或其他原因而草草决定,要坚持寻找真爱。如果对方的某些缺点是自己所不能容忍的、而且也是自己所无法改变的话,就应该果断选择放弃;当然也应该要珍视彼此,不要由于别人的一些话就改变自己的决定,幸福要自己去经营。
二百字读后感篇四
有句流行语说“清风吹书读哪页”。在我,这“清风”主要是兴致与心境。
这是一本人本主义心理学有关“人的潜能和价值”讨论的论文集。主要选录了马斯洛有关人心理学价值观点的文章。作为人本心理学现在的代表人物,著名的心理治疗家和教育改革家罗杰斯的文章也有大量选录。另外还有心理分析社会学派代表人物弗洛姆,机体论或整体论学说的代表人物哥尔德斯坦等人的论文。回到了以前写读后感的感觉,没有为写论文找材料的那种功利主义倾向,不去理会个别难缠的概念,反倒领略不少趣味。滋举一二,与大家共同分享。
马斯洛在致力于研究真正健康的、高度发展和成熟的、自我实现的人时,描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的没受过教育的家庭妇女却是奇妙的厨师、母亲、妻子和主妇,花很少的钱让自己的家十分美好。她做的饭菜堪比盛宴,她在台布、餐具、玻璃器皿和家具上的情趣总是别出心裁。她在家务的领域,全是独到的、新颖的、精巧的、出乎意料的、富有创造性。马斯洛说,“我从她那里以及像她一样的其他人那里学到:第一流的汤比第二流的画更有创造性。”他的意思是,创造力,不专属于诗人、小说家、艺术家、科学家或发明家,创造力是出生时就被赋予所有人的、或大多数人的潜能。这些固有的基本特性,由于人适应社会上存在的文化,就被掩盖、或被抑制而大多丧失了。做自我实现的人,就是要重新激活或找回这种潜能。
而奥托则说,“据我最近估计,一个人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百分之四。”可能吗?怕你不信,奥托启发说:你也许记得你的金色童年。当你走出房门,空气是何等的新鲜,万物的颜色是何等的灿烂!你也许有如此体会,父母走进屋子,一言未发,然而你已经预感到他们将说什么,什么事情将会发生。这种感觉的能力到我们成年后就逐步消失了。在未开化的部落中,在新近对自主神经系统的科学研究中,都能找到人类潜在能力的证明。在正常情况下工作的人,一般只使用了其思维能力的很小一部分。这又是为什么?因为,我们生活在经验之中,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粘住”或“冻僵”了不少的人。陈规旧习阻止我们接受新体验。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能力,挖掘更大的潜力,就要敢于接受新挑战,让新的经验和信息输入,“重新写你的历史”。
顶尖潜能学家安东尼罗宾说的好:“更好地发挥潜能和你的价值观是分不开的。许多人牺牲自己的价值观,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这就是他们不能发挥他们潜能的原因。”该做老师的人做了企业家,该做企业家的人却跑去当老师;该做管理员的跑去做推销员,该做律师的跑去当医生,应该做医生的却自己创业做老板——这种入错行的人太多了。他们注定要失败,因为他们没有选择能激发潜能的生活。马斯洛说过:“音乐家作曲,画家作画,诗人写诗,如此方能心安理得。”每个复杂的体系,不论它是一部机器,或是一台电脑,其各部分的结构都得协调一致,相互支持,方能达成最佳的运作;如果各行其是,没多久便会停机。
人类也不例外。我们的行为若无法与内心最重要的愿望相符,那么便会在内心产生对立,成功也就遥遥无期了,更甭谈什么发挥潜能了。如果一个人正在追求某件东西,但在内心里却与是非黑白的信念相冲突,那他就会陷于内心混乱的地步。我们若想发挥潜能,若想能改变、成长、兴盛,就得清楚自己以及他人的法则,同时确实知道衡量成败的标准。否则,我们只是个富有的乞丐。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们在具体的观点上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共识:人有能力创造出一个对整个人类以及每个人说来是更好的世界。《人的潜能和价值》,意在激发读者自觉发掘自己的潜能,攀越生命的高峰。该书内容丰富,与其他心理学著作相比,语言也不算晦涩。细读一遍,犹如做一次心理保健。写到此,自己感觉到庄严,同时更感受到心底深处的悲哀,我又挖掘了自己多少的潜能呢?我的价值又是在很好的实现吗?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希望能和大家共勉。
二百字读后感篇五
<受戒>是汪曾祺的代表作,是一篇极美的小说。写一个小和尚和一个叫小英子的小姑娘清清爽爽,朦朦胧胧的感情。全篇有一万二千多字,几乎没有什么故事情节,但却极富诗情地展现了三十年代苏北里下河的田园风光。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少女的初恋被作家描绘得如诗如画,醉人心田。文章发表之前,有人问汪曾祺:“你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东西呢?”汪曾祺说:“我要写,必须要把它写得很美,很健康,很有诗意。”写成后,汪曾祺宣布:“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这些话,我们都能够把它看做是汪曾祺创作这篇小说的初衷,也是作家透过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受戒>。
一、诗意和谐的生活空间
<受戒>表面上的主人公是明海和小英子,实际上作者追求和张扬的就应是种“桃花源”式的自然纯朴的生活理想。作者特地选取混乱时代极为难得的“人不生病,牛不生灾,也没有大旱大水闹蝗虫,日子过得很兴旺”的几年时光,以促成这个桃花源的生成。这个桃花源中诸多的人物不受清规戒律的约束,其情感表露十分直接而且质朴,他们虽然都是凡夫俗子,却没有任何奸猾、恶意,众多的人物之间的相互自然的爱意组成了洋溢着生之快乐的生存空间。作者以一种通达的甚至理想化的态度看待这种生活,没有丝毫的冬烘头脑与迂腐习气,他塑造的这个空间是诗意的,而又充满了梦幻色彩。但是明海和小英子虽然不能完全算作这篇小说的主人公,他们那种纯洁、朴素、自然而又有一点苦涩的感情却确实能够给这种理想赋予一个灵魂。
在汪曾祺笔下,小和尚明海是聪明的、善良、纯朴的,小英子是天真、美丽、多情的。他们之间朦胧的异性情感,呈现出浪漫的、纯真的色彩,在人生的旅程中奏出了一曲美的旋律。这种情感发自还没有受到俗世污染的童心,恰恰股以成为这个桃花源的灵魂的象征,所以作者把它表现得个性美。譬如,明海受戒后,小英子接他回来时,问:“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明子先是大声然后是小小声说:“要——!”英子把船划进了芦花荡,小说之后这样描述:“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檫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小说中的少女小英子保存着最为自然的本性——透明的性情,由这一带清秀山水培养起来的水一般的阴柔性情。她有着本乎自然的欲望,纯真的情爱。在她身上,似乎找不到焦虑或受压抑的阴影。她的焦虑与欲望被掩藏或装饰了起来,恰如那一片密密的芦苇荡子。小英子生存的空间是桃源式的环境。这一片空间里的人,与自然是充分混溶的。他们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忌讳”的约束。小英子初次见到明子,就很自然地把半个莲蓬扔给他吃,以后就熟如一家人,明子也老往小英子家里跑。小英子的母亲斥责明子时,径直叫他“儿子”,之后干脆把他认作了干儿子。明子帮着小英子姐妹画绣花,帮着做田里的农活,一齐踩水,一齐采荸荠……“男女授受不亲”的秩序被彻底打破了,少男少女在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里滋养起了一种最自然的相互依恋的情感。在那里,性爱被表述为一种如水一般流淌的、再自然但是的事情。小说自始至终渲染的这种古朴淳厚的民风得到了升华与深化。“受戒”与“情爱”这两个看似对立的命题在那里奇特地统一齐来了。
二、纯朴自然的生活方式作者在小说里叙述的是一种独特的生存环境中奇异的人情风俗及其人群的生活方式。这个世界中人的生活方式是世俗的,然而又是率性自然的,它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同时又有一种超功利的潇洒与美。首先,故事的行为“空间”——“这个地方的地名有点怪,叫庵赵庄”。“庵赵庄”这一符号,指称着两重涵义:庄上大都姓赵,庄上有一个庵。庄以族为名,是中国传统社会注重血缘聚居的一种反映;庄以庵名,则可见这座小小的菩提庵对庄上人家的重要性。“出和尚”便是这个地方的一大特色。例如,在当地,出家仅仅是一种谋生的职业,它既不比别的职业高贵,也不比别的职业低贱,庵中的和尚不高人一等,也不矮人三分,他们照样有人的七情六欲,也将之看作是正常的事情,并不以之为贱:“这个庵里无所谓清规,连这两个字也没人提起。”——他们能够娶妻、找情人、谈恋爱,还能够杀猪、吃肉,唱“妞儿生得漂漂的,两个奶子翘翘的,有心上去摸一把,心里有点跳跳的”这样的酸曲。人的一切生活方式都顺乎人的自然本性,自由自在,原始纯朴,不受任何清规戒律的束缚,正所谓“饥来便食,困来便眠”。庙里的和尚是如此,当地的居民也是如此,英子一家的生活,男耕女织,温饱无虞,充满了一种俗世的美:
“房檐下一边种着一棵石榴树,一边种着一棵栀子花,都齐房檐高了。夏天开了花,一红一白,好看得很。栀子花香得冲鼻子。顺风的时候,在荸荠庵都闻得见”
小说中自然、纯朴的民俗世界实际上是汪曾祺自然、通脱、仁爱的生活理想的一个表征。他说:“有评论家说我的作品受了两千多年前的老庄思想的影响,可能有一点。……我自我想想,我受影响较深的,还是儒家。我觉得孔子是个很有人情味的人,并且是个诗人。……超功利的率性自然的思想是生活境界的美的极致。……我觉得儒家是爱人的。因此我自诩为‘中国式的人道主义者’”
<受戒>中表现的就正是这种传统文人追慕的“超功利的率性自然的思想”,这种“生活境界的美的极致”。他对人的关心、尊重和欣赏,超越了政治、形态等功利层面,直指人的生命形式和生存形态,这便是他塑造这些人性完全被释放了的和尚形象的原因,也是他淡泊和谐的审美追求得到的进一步落实。
二百字读后感篇六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北京城里一个车夫祥子的故事。
青年农民祥子来到城市,他对充满了憧憬,希望有自己的一辆洋车。在祥子的努力下他买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车,但车被乱兵抢走;当他再次攒足钱后,又被别人敲诈一空;后来他被迫和虎妞结婚,因虎妞难产卖掉了第三辆车。他心爱的小福子自杀,他心中的希望消失了,从此,他成了“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我看完后,为祥子的命运所感叹,更为当时的黑暗的社会感叹。
祥子变了,在三番五次的打击下,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成了自甘堕落的人。以前的祥子是那样的积极向上的青年。把他变成这样的是什么?
是那个黑暗残酷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不断努力的祥子却不断遭受着打击,变成了堕落者。祥子只是这千千万万堕落者中的一个。
其实祥子一开始也在努力地与生活斗争,只是他失败了。而他的失败就败在没有坚持,不过就算他坚持了,在残酷的社会中,他又有几成的把握能买到一辆洋车,过上幸福的生活呢?
在希望破灭后,他明白了,像他这样的底层人是不可能得到幸福的,所以他放弃了自己。
现在我们的生活好了,但并不代表我们的社会是好的,在历史中,社会没有改变,再追根,是人贪婪的本性没有改变。
我们不能改变社会,但可以改变自己,自己坚持自己的梦想,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