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读后感作文450字(六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草房子读后感篇一
《草房子》带给我的是一种纯真而又无言的美,书虽然已经读完,但思绪总是被它牵动着,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浮现在眼前,久久挥之不去。
有时抬头眺望窗外,一排排金黄的草房子仿佛伫立在眼前,房子里蹦跳着调皮但富有正义感的桑桑;天真而纯洁的纸月,站在窗边托着脑袋遥望;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杜小康用坚毅的眼神凝视黑板,企图改变红门里的命运。草房子外的草地上,一个瘦小的江南小蛮子,怕在草地上数着羊,丝毫不理会别人异样的眼光,这就是细马。
秃鹤对尊严的执著追求,秦大奶奶在生命最后一刻闪耀着的人格光辉,杜小康与抵抗厄运时的悲怆与优雅······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眼里,也让我们感到荡漾在草房子里的悲悯情怀。
草房子里的每一个故事都撼动人心,由始至终充满着美感,让人无法言喻。独有的温情,在人与人的关系日趋疏远、情感日趋冷漠的今天,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温情,也显得弥足珍贵、格外感人。
窗外,推土机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尘土飞扬在高楼中,让人看了别有一番滋味;道旁树木的枝叶早已枯萎,皱皱巴巴地低垂着,连新抽出芽的嫩叶,也裹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树上一段枝干躺在地上多日,竟无一人将枝干移走,只记得绕道而行。草房子里随处可见的温情,在繁华的城市里,随着城市的发展,如同水在锅上,滋滋几声蒸发在冷漠中不再是无数人挥洒眼泪的地方。
温情,不应该再是一种语言,而应是一种品质,让城市不再冷漠,不应再是无数人挥洒眼泪的`地方,让爱溢满人间!
草房子读后感篇二
在这个暑假,我读了《草房子》这本书。
这本书曾获:国家图书获,冰心文学等大奖。书里主要讲了了油麻地和附近一些村庄所发生的事,还有油麻地小学里的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不怕困难。
令我最难忘的是主人公桑桑得了一场病,但他坚持下来,他爸爸带着他四处求医,但是怎么治也治不好。后来,他们知道了在省外有一个治病的高手。由于在省外,那父子俩日夜兼程,走了三天才到了医生的家。原来桑桑患了“鼠疮”。
令我难忘的是桑桑他不怕困难,在求医的期间中,他接受了火针,一根烧得通红的针,向他的肿块扎下去。桑桑虽然生病了,但还是坚持上学。换了是我们,是就请了假,在家里休息。而且我们的学习条件比他们的学习条件好得多。我们的书本不见了还可以去书店买,他们的书是按人数订的,不见了就和别人合用一本课本到学期末;他们的房子是用草做的,而我们的房子都是用砖头盖成的。
《草房子》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要不怕困难,勇敢地面对困难。
草房子读后感篇三
我是城里的孩子,整日在娇生惯养中度过,不了解外面的世界,甚至有一点小脾气,总爱以自我为中心。读了曹文轩的《草房子》后,我才了解到乡下孩子的生活和最纯洁的友谊。
桑桑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他是一个调皮、善良、具有同情心的一个小男孩,他叫了许多和他年龄相仿的好朋友:文静聪明的纸月、想获得别人尊重的陆鹤、家庭富有的杜小康、年事已高、善良的秦大奶奶、撑起家庭重担的细马,个个都是勇敢的。
乡下的孩子们都很淘气,动不动就要打架,来回抛砖头,在我看来非常危险,特别随便,但是,所有的孩子都是那么纯真,那么可爱。
纯净的美。文弱、恬静、清纯、柔和的纸月,不仅学习好,而且生性善良、懂事,她是那么完美,她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感染和改变着周围的每一个人,仿佛是真善美的化身。
陆鹤是个秃顶的孩子,常常被人戏弄,陆鹤十分苦恼,孤独,常常坐在河边偷偷的哭泣,想尽办法掩盖自己的缺陷。但他从不放弃对自己尊严的守护,勇敢的承担了学校参加汇演的秃头角色,并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让同学和老师对他刮目相看。
杜小康家曾经是油麻地最富有的人家,生活在高大阔气的红门里,但是一夜之间,父亲病了,为了给父亲治病,他的家里变得一贫如洗,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他,不得不辍学在家,和父亲一起到离家很远的大芦荡里去放鸭。
杜小康,他没有自己怜悯自己,更没有让别人来怜悯他。他用稚嫩的肩头毅然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在学校门口摆起了小摊,让每个人都看到了他坚韧之后的美丽与优雅。杜小康的故事告诉我,富有的时候,不能浪费,不能高傲自大,贫穷的时候,也不要自卑,尽自己所能,克服种种困难,想尽一切办法渡过难关。
这就是人性之美散发出来的独特力量,《草房子》用这些最纯真的爱告诉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充满了酸甜苦辣,苦难和幸福犹如白昼和黑夜一样,永远与我们相伴,当苦难来临的时候,我们不能逃避,要满怀希望,微笑着去面对。
草房子,洗涤人们身心的书本。
这是一篇,作者对文章理解深刻,走近了每个人物的内心,感受到生活的艰辛。
草房子读后感篇四
《草房子》是我国著名作家曹文轩的代表作之一。《草房子》主要写的是小男孩桑桑对自己刻骨铭心的童年回忆,其主人公有桑桑、秃鹤、纸月、细马和杜小康这五位少年。
在这五位少年中,桑桑和细马是最令我难忘的。
桑桑,一位顽皮可爱,有正义感的孩子。记得有一次,桑桑得了一种大脖子病,桑桑的爸爸桑乔为了给桑桑看病,每天东奔西跑的看医生。面对医生的治疗,桑桑总是一声不吭,即使有时候会疼,桑桑也从来不说一句疼,只是默默地忍受。从这里,我可以看出桑桑是一个坚强的孩子。
坚强、乐于助人、有正义感等这些品行,是我们要向桑桑学习的。
虽然桑桑的坚强引得无数人的关注,但是,要说是男子汉的,还要数细马。
细马是邱二爷领养的孩子,邱二爷把细马领回家就是要他继承家产。细马是个厌恶学习的孩子,由于他的语言与当地不同,不禁闹出了不少笑话。邱二爷和邱二妈拿细马不上学没办法,于是让他去放羊。他在欢乐的田野生活着。细马从原来开心的牧羊生活到后来公然上校门口去挑衅,从而,我发现了一个厌恶学习生活却想融入集体的心。最后,邱二爷的家被水灾冲毁,而邱二爷又得了绝症而去世。这时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细马身上。细马以为“妈妈”造红砖房为目标,最后实现愿望,成了家中的顶梁柱。
《草房子》中虽然没有太多的好词好句,但货真价实的事件却打动了我,我要向桑桑和细马学习。
草房子读后感篇五
这个暑假,我看了曹文轩的《草房子》。里面最让我感动的就是第九章——药寮。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桑桑的脖子上长了一个包,油麻地和市里、区里的医生都治不好。于是桑乔就带着桑桑去寻找土方子,这时油麻地来了个老医生。他听了桑桑的病,来看桑桑,并留下了能治这个病的医生的地址,最后桑桑在中考前病被治好了。
里面最让我感动的是桑乔去给儿子治病的画面,他遇到了许许多多的挫折却毫不放弃,一心想为儿子治病,不畏艰险、坚持不懈。即使所有的医生都断定桑桑会去世,就算只有一丝希望他也绝对不会放弃。他一定要治好儿子的病。
看着桑乔对桑桑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爸爸和爸爸在我生病时为我所做的一切、拉着我四处找药的情形。
那是一个天气爽朗的早晨,鸟儿在唱着歌;蝴蝶在跳着舞;鱼儿在吃着饭······到处生机勃勃,而我却一直不舒服,一直呕吐不止。爸爸说:"可能是吃了什么过期的东西,也可能是昨天晚上着凉了。"我一边揉着肚子一边回答道:"我想起来了,我昨天喝了一口放了三天的冰红茶。"爸爸又说:"那可坏了,你肯定吃坏肚子了。"说罢他就拉起我的手带我去看医生。到了医院打针、吃药······都没用,该吐得还是吐,药效一点都没用,一点也止不住。妈妈说:"要不我们上网百度一下,看看有哪些方法可以止吐。"爸爸马上打开电脑查了起来,这样的病例还真不少呢!电脑上说把生姜片放到大动脉上可以止吐,于是我就照做,可仍然呕吐不止,一吃东西就吐。爸爸又带我去打针、看病······可依然没用。渐渐地,爸爸发现我一吃有油的东西就会吐,吃没油的就不会吐。于是,妈妈给我做了一顿没油的晚餐。虽然不好吃,可毕竟吃饱了,晚上也不会饿了。我晚上睡得可香了。第二天早上起床病就好了,我又背着书包去上学了。
父爱是温暖的,父爱是伟大而又无私的。从桑乔身上我看出了这一点,更从我爸爸身上看到了这一点,我相信世界上所有的爸爸都有这一点。
爸爸我爱你,永远、永远······
草房子读后感篇六
在书店里,我看到了《草房子》一书,我第一眼看到它,就十分喜欢这本书。既因为它的封面,又因为这本书是曹文轩大作家写的。所以我买下了这本书。
回到家中,我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书本。很快,我被这本书中所讲的故事吸引了。仿佛我就是桑桑,我也拥有那么多好朋友。这本书主要写了桑桑六年来的所见所闻。当我看完《秃鹤》这个故事时,我觉得秃鹤是个好孩子,虽然他曾经拿别人喜欢摸他的光头为由头要让大家拿东西给自己,让别人摸头,也曾经为油麻地小学带来过耻辱。可秃鹤后来,在演《屠桥》时,一丝不苟,把伪军连长这个角色演活了,使得油麻地小学又尝到了胜利的喜悦;《白雀》讲的是一个有纠纷的爱情故事,讲了白雀和蒋老师之间发生的事;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艾地》,这是一个催人泪下、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讲了秦大奶奶一开始不喜欢油麻地的小学生到和学生们关系亲密,最后自己死了的事。当我看到《艾地》的第一章时,我的眼前就仿佛涌现出了在油麻地小学西北角上龟缩着的秦大奶奶的那座小房子的样子。学校与地方联合,要将秦大奶奶逐出这片土地,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我对秦大奶奶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竖起了大拇指。当我看到秦大奶奶为救掉进水里的乔乔而落水时,秦大奶奶这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让我流下了眼泪。当我看到秦大奶奶为了一个掉进水里的油麻地小学的南瓜而落水淹死时,为秦大奶奶爱护小学里的每一样东西,我热泪盈眶,珍珠似的泪珠落了下来。当我看到桑桑的一绺头发随着秦大奶奶永远地去了时,我的心变得十分沉重。
合上书本,我坐在椅子上,纹丝不动,好像在咀嚼营养,体会读书的乐趣。回想一下,无论是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还是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沧与优雅;不论是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所闪耀的人格光彩,还是残疾少年对尊严的执着坚守……这一切,都清清楚楚的刻在了我的脑子里。
草房子,金色的草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