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学生作文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500字(13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学生作文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500字篇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居住空间有限而闲暇时间也极少的教师来说,读书无疑是开阔视野最好的捷径。我在读书的过程中便常常感叹于“开卷有益”的道理所在。读书是一种享受,可以暂时忘却自己所处的空间位置,忘却繁杂的琐事。尤其是读教育类的书籍时,经常对号入座,感觉身边发生的好多事和书上讲的比较类似,在书中可以学习怎样教育教学,能从中获得许多启迪,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从容,这样的感觉很真实也很充实。
“做一个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过一种有尊严的教育生活。”是我作为人民教师的一个目标。读了李老师的书,感触颇深。
感受之一:作为教师,应该多读书,读各种各类的书,尤其是文学名著更要捧读不辍。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确实有这种感觉,读书不仅增长见识,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借鉴。李镇西老师经常向学生推荐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的动力。当然,推荐给学生读的书李老师都是先读过的,有的学生甚至从李老师的书架上借书去读。这一点特别值得我学习,虽然我曾今是教美术的,但我本身一直认为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读书伴随着积累,然后在需要的时候才能“厚积薄发”,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精神营养。最近,我也经常看《输在坏习惯》,《每天多做一点点》等等,看了之后,觉得轻松愉快,心灵上有很大的触动,我可以把这分精神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也每天多学习一点点。
感受之二: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李镇西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他也认为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在这里,我之所以用“也”这个字眼,是因为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认识,而读到这里的时候就和他产生了共鸣。我也和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坦然自述的一样,是个急脾气的人,有时和学生之间难免因为急躁而发生不该有的误会,特别是和那些学习、纪律上的困难生,还经常怨声载道的,每次过后,我都后悔不迭,但学生从来不跟我记仇,有时我真诚地向他们道歉,他们却说:“没事,老师,你都是为我好”;反思一下,作为老师觉得很惭愧,常常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多么天真无邪呀!今后,在和学生相处中,我要格外注意树立教师的形象,用真心喜爱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爱学生,才能对学生的缺点宽容处之,慢慢等待他们战胜自我,取得进步,并和学生一起成长;爱学生,才能细心指导学生,如李镇西老师在给新生的信中,对新学期的准备就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爱学生,就有耐心和学生真诚沟通,用谈心、写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评去教育学生。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鉴。上学期里
的“阳光体育”运动中,我们班级那么多弱小的家伙,输给别的班级是不可避免的了,按着我以前的急性子,也会批评他们的。但我深深的感到,他们尽了很大的努力,也想为班级争光,也非常富有集体荣誉感,我不能伤害他们,所以我一直安慰他们,一直鼓励他们,其实这个过程中不仅他们很开心,我也很开心,有些事很容易释然的。
感受之三:做老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师职业,固然辛苦,但却极富挑战性。在和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相处中,要针对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材施教,面对一个个活生生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工作要时时创新,但更应遵循教育的规律。在《爱心与教育》的前半部分,李老师教给学生的自我激励方法是“每日九问”,而在“手记三”中他在指导优生学习时提出了“每日十问”的要求:“一问今天在家早读外语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没有?五问今天预习明天的功课没有?六问今天做过闲事没有?七问今天“过电影”没有?八问今天计划完成没有?九问今天有未弄懂的难题没有?十问今天有无浪费的时间?”他要求学生把这十个问题制成表格,每天按实际情况填写。并鼓励学生“一两天做到这每日十问并不难,但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唯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步入学习的良性循环。”我对比了一下,我也经常建议学生问问自己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今天复习巩固了吗?今天预习下一课了吗?一部分学生真的在做这些事了,而有一部分学生还是学无习惯,乱了一团,所以必须经常指导个别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爱心与教育》给我感受颇深的就是: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还有,教师也应该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师在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成功事例反复证明的那样:“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而离开了老师的爱心,感情的建立便是无源之水。
对于我这个年轻的教师,要学习还很多,要把握好素质教育的实质,着眼于人的培养,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对得起学生那一声声“老师”的呼唤!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学生作文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500字篇二
我很庆幸在我最浮躁最没有方向的时候读到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尤其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的时候,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
学校如同军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们当老师的一生教过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我们经常会听到退伍的老兵怀念和感谢自己在军营里度过的岁月,因为那是他们最受益匪浅的时光,毅力、勇气、忠诚、友情等等等等都会在当兵的时候得到。那么我们的学生呢?我们的学生在若干年后还会怀念甚至感谢他们在学校里、在我们的班级里所度过的岁月吗?肯定有,但是苦涩、后悔甚至怨恨的人也大有人在。这是为什么?我相信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应该根据苏霍姆林斯基的那句话扪心自问:我有让每一个从我手中走出的学生都幸福地过一生吗?或者退一步,至少要问问:我有没有可能让每一个从我手中走出的学生都幸福地过一生呢?
要实现让每个学生幸福的教学目标,做一个好老师,我觉得教师迫切要做的就是自我认识与反省。
一、教师要有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世界观。
要让学生感觉到幸福,就要给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如果老师自己都是不知所以,整天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只为拿点工资打发时间的话,又怎么谈得上教育别人呢。作为老师,我们也要经常给自己充电,多看有益的书籍,多做有益的事情,多思多想,让自己作为一个老师的生活也丰富多彩起来。同时老师也要有自己的理想,这种理想不要仅仅局限在物质方面,可以更多地去考虑作为一个老师应该有的理想,淡泊名利,活得开心充实就行。并且老师也要为自己的理想不懈地追求并奋斗着,言传身教,给学生们树立榜样,促动孩子们为自己的目标奋斗。
二、要有成为一个好老师的决心和信心。
作为老师,我们要不仅仅会纸上谈兵,叫学生积极向上,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我们自己也要切实地实践起来,争取做个“品教兼优”的好老师。在工作方面,我们应该本着为学生负责,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的基本原则,认真备好、教好我们的每一节课,改好每一本作业,争取在成绩方面让班级的学生处在同龄儿童的前列。正如我们教育学生“也许你不是天生资质聪慧,但是你一定要尽力”一样,虽然我们老师也不是每一个都能把自己的班级教到名列前茅,但作为老师我们就要尽力,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即使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再怎么不理想,都不要轻言放弃,因为一旦放弃,可能就改变了某些孩子一生的命运。同时我们也不要吝啬自己的优点,不仅要让学生看到我们作为老师的优点,也要让孩子们看到我们作为大人表现出来的成熟、稳重等优点。总之,要让学生从你的课堂上学到东西,也要让孩子从你这个人身上学到东西。
三、要为自己是个老师而自豪。
如今社会“利”字当头,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金钱就代表着地位和权力。教师的工资和待遇不算很高,虽然现在国家出台政策不断在上调教师工资,
但是一些中小城市教师的工资基数本身就小,上调的幅度相对物价飞涨的生活来说也是杯水车薪。所以我们老师如何自处,是个很重要的问题。90年代流行下海,现在很多老师又蠢蠢欲动,看到周围的人都发达了,也想搞点副业。心不大的做做家教,搞搞补习班,心大的利用课余时间自己也开个店。另外一些老师自己不会去做,但是看周围的人发财了,不禁开始抱怨学校,抱怨政府,教学的积极性也慢慢减退。更有甚者发展成为“混日子”的。这些都只能证明我们有些老师思想认识不深刻,不明理。从公了讲,教师教学,根本目的在育人,商人经商,根本目的在盈利,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老师和其他人的目的不一样,没有可比性,要想发财,干脆学前人下海经商,不要做着教师,学着商人,两头误,自己误了不说,最重要误了学生;从私了讲,商人接触的环境使得商人有机会赢取更多的利润,老师呢?老师周围的书香之气也是旁人无法企及的,我们老师也可以利用这个优势继续读书深造,我们可以在职读研,可以深造,往一线城市去发展,待遇也会相应提高,又何必怨天尤人!老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当我们桃李满天下的时候,那种快乐应该比金钱带给我们的快乐更持久更有意义。
老师,是一个多么神圣的称谓,它之所以神圣,不仅仅是因为别人在歌颂它,而是因为别人在看着这个称谓下的一群人,看着他们默默付出,看着他们始终守着那片净土,耕耘,播种,施肥,开花结果!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学生作文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500字篇三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我来说,家庭生活和学校工作,让我闲暇时间不在向学生时代那么充实,读书自然无疑是开阔我个人视野最好的捷径。尤其是读教育类的专著时,经常便会对号入座,感觉身边发生的好多事和书上讲的比较类似,可以在书中学习到怎样教育教学,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迪,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从容,这样的感觉的确很真实也很充实。
回顾教书生涯,已走过了18个年头。随着现今教育发展的态势,当前要“做一个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过一种有尊严的教育生活。”可为是作为今天的人民教师的一个终极目标。近些天里,我在一个星期内,细细研读了当代堪称教育名家李镇西老师的代表作《爱心与教育》。感受颇深,在书中受到了很多启迪。
体会之一:教师更应多读书,读各种各类的书,尤其是名家名著更要捧读不辍。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确实有这种感觉,读书不仅增长见识,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借鉴。李镇西老师经常向学生推荐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例如:他在给杨守丰书信中的结尾推荐他阅读陈祖德的《超越自我》和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以及《傅雷家书》。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的动力。当然,
推荐给学生读的书李老师都是先读过的,有的学生甚至从李老师的书架上借书去读。这一点特别值得我学习。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读书伴随着积累,然而才能在需要的时,才能活学活用,信手拈来,对于教师更能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精神营养。
体会之二: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李镇西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他也认为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在这里,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认识,我也和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坦然自述的一样,是个急脾气的人,有时和学生之间难免因为急躁而发生不该有的误会,特别是和那些学习、纪律上的困难生,还经常怨声载道的,每次过后,我都后悔不迭,但学生从来不跟我记仇,一节课的时间,他们又和你玩在一起;反思一下,作为老师觉得很惭愧,常常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多么天真无邪呀!今后,在和学生相处中,我要格外注意树立教师的形象,用真心喜爱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爱学生,才能对学生的缺点宽容处之,慢慢等待他们战胜自我,取得进步,并和学生一起成长;爱学生,才能细心指导学生,如李镇西老师在给新生的信中,对新学期的准备就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爱学生,就有耐心和学生真诚沟通,用谈心、写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评去教育学生。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鉴。例如:我
班的彭宇航同学,性格憨厚,思维缓慢,做什么事都拖拖拉拉的,尤其是每次作业,所有同学都能当天完成,可他待到第二天也不能交纳,错误率高。面对这样的孩子,我时常表现急躁催促,对他大发雷霆,可是于事无补,成效不佳。时后与他拉近距离,细心谈话,加以耐心辅导,发现他的数学思维不是我之前个人认为那样不可救药。所以我们对学生真正了解了,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关爱他。你才会体会到我们的孩子是懂事的,是会对老师有种莫名的感激之情。
体会之三:做老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师职业,固然辛苦,但却极富挑战性。在和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相处中,要针对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材施教,面对一个个活生生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工作要时时创新,但更应遵循教育的规律。在《爱心与教育》的前半部分,李老师教给学生的自我激励方法是“每日九问”,而在“手记三”中他在指导优生学习时提出了“每日十问”的要求:“一问今天在家早读外语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没有?五问今天预习明天的功课没有?六问今天做过闲事没有?七问今天“过电影”没有?八问今天计划完成没有?九问今天有未弄懂的难题没有?十问今天有无浪费的时间?”他要求学生把这十个问题制成表格,每天按实际情况填写。并鼓励学生“一两天做到这每日十问并不难,但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唯有这样,你才
能真正步入学习的良性循环。”我对比了一下,我也经常建议学生问问自己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今天复习巩固了吗?今天预习下一课了吗?一部分学生真的在做这些事了,而有一部分学生还是学无习惯,乱了一团,所以必须经常指导个别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爱心与教育》给我感受颇深的就是: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还有,教师也应该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师在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成功事例反复证明的那样:“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而离开了老师的爱心,感情的建立便是无源之水。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学生作文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500字篇四
《爱心与教育》终于读完了,花了几个晚上,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这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
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我一直固执的认为,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是相当少,怎样悲观的估计都不过分,而且到现在,爱心越来越成为教师身上的稀缺元素)。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
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一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万同勾起的回忆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
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
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我读书喜欢反观自身,一路阅读中,我在问自己:如果万同是你的学生,你会怎么做?我相信我也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我也会如镇西师一样耐心细致地对待他,谈心,讲道理,但我会容忍他太多的反复吗?我想不会,我会伤心,会愤恨,会觉得万同是不可教育的学生,会搬出孔夫子的“朽木不可雕也”来劝慰自己,会理直气壮地让万同清除出班级,而自己没有半点良心上的不安,因为自己已经尽了力,而“教育不是万能的”……
然而,教育,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这一点,镇西师多年以前就意识到了。所以,在爱心的背后,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甚至有对学生必要的惩罚。而镇西师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学养,更使得镇西师的思考超出一般成功教师,而进入到了对教育本质,特别是德育本质的思考,《德育观念十大碰撞》就是这一思考的产物。我相信,正是因为有了诸如《爱心与教育》这样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考,才会有后来的《民-主教育论》,那是镇西师真正成熟的教育理论!
即使如此,对《爱心与教育》,我在感动乃至于震撼之余,还是有几丝隐忧。
我听到一种说法,李镇西不可学!
不可学之一,李镇西每天工作多长时间?细细一想,这个问题并不可笑。这笔帐并不难算,还不包括物质上的付出。有很多时候,节假日甚至春节,镇西师是和学生在一起的,那么,镇西师算不算一个合格的丈夫,合格的父亲?
不可学之二,教育是万能的吗?一个调皮的学生,需要教师调动多大的精力?而在世风日下的今天,在讲求效率的当下,教育者能与世俗对抗多久,对抗到什么程度?
不可学之三,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今天,学校给李镇西们究竟留下了多大的空间?学生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重视分数以外的东西?当整个教育体制并不特别有利于人的发展的时候,一个普通教师如何能够与整个制度对抗,从而一步步地落实自己的理想?
这些问题值得思考,然而正是这些问题,反衬出了镇西师的伟大,反衬出了镇西师的人格魅力!
是的,所有读过这本书的同行,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李镇西老师出发,传送这份珍贵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学生作文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500字篇五
“教育仿佛是行驶的列车,老师就好像是乘务员,不同的时段迎来不同的乘客,这一批乘客我们还没等充分了解,也许在下一站他们就要离开这列火车,同时上来另一批乘客。这些乘客也许来自同一个省份,也许来自全国各地,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搭乘这列火车到达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风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气有多恶劣,将这批乘客安全送达,将是我们最基本的责任。珍惜上来的每一批乘客,关心每一位乘客,为他们送上最贴心的服务,最真诚的问候,最美好的祝愿,让每一位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都得到心灵的享受,这样的旅途才算愉快。”——题记
借助学校争先创优活动的开展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之际,花了一些时间,捧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读完了一部分,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这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一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详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这是值得让我认真思索的问题。
是啊,一个专业知识扎实,人格魅力不同寻常的老师也许会吸引学生,让学生去敬畏他,喜欢他,但能够达到李镇西老师这样跟学生成为一生的知己的老师却为数不多。当一位老师开始真正爱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就会凭借这种深深的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甚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心血。正如他所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学》中这样说过:“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扩大而兴奋,因走到小朋友的心灵深处而带给他们快乐,而感到无比幸福。这些不是凭借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体会到的。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他所做的一切,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我想说,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在独生子女日益成长为社会建设者的同时,我们才渐渐发现他们责任感的缺失和爱的缺乏。真诚与善良似乎在这个社会成了一种无能的表现。看看时下充斥的书籍,多半是为升学而准备的辅导书,其次是幽默故事书、漫画书,真正净化学生心灵的书籍少之又少。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懂得如何张扬个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们知道要考上大学,却不知考上之后该做些什么;他们明白要踏实工作,但方向在哪里却从来都不明确。这分明是一种责任心与爱心的缺乏。 现在国家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作为教师恰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爱世界,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在一个充满仁爱的大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才不会让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李老师的教育手记,让懂得了理解的微笑,平等的交流,内心的宽容,真诚的关怀,不仅仅是为了当一名好老师应该这样做,而是发自心灵深处的爱的驱使,让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 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凭着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把幸福与快乐送达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我们会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努力做教育这趟列车上的爱心传递员,让真诚、善良、友爱陪伴学生走过以后的人生旅程。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学生作文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500字篇六
“教育仿佛是行驶的列车,老师就好像是乘务员,不同的时段迎来不同的乘客,这一批乘客我们还没等充分了解,也许在下一站他们就要离开这列火车,同时上来另一批乘客。这些乘客也许来自同一个省份,也许来自全国各地,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搭乘这列火车到达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风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气有多恶劣,将这批乘客安全送达,将是我们最基本的责任。珍惜上来的每一批乘客,关心每一位乘客,为他们送上最贴心的服务,最真诚的问候,最美好的祝愿,让每一位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都得到心灵的享受,这样的旅途才算愉快。”——题记
花了一些时间,终于把《爱心与教育》读完了,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这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一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
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这是值得让我认真思索的问题。 是啊,一个专业知识扎实,人格魅力不同寻常的老师也许会吸引学生,让学生去敬畏他,喜欢他,但能够达到李镇西老师这样跟学生成为一生的知己的老师却为数不多。当一位老师开始真正爱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就会凭借这种深深的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甚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心血。正如他所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学》中这样说过:“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扩大而兴奋,因走到小朋友的心灵深处而带给他们快乐,而感到无比幸福。这些不是凭借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体会到的。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他所做的一切,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我想说,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几年的教学,让我渐渐明白,老师的行为在学生们的心里会种下怎样的印象。以前我的两个课代表喜欢冲着那些学习后进的学生大喊大叫,我发现之后并没有当着大家的面批评他们,而是先让他们停止叫喊,然后走到这名看似有错的学生跟前轻轻地询问缘故。之后我的课代表意识到他们的这种做法并不能顺利解决问题,反而会把矛盾激化,她们不但向我承认自己做得不够好,还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办法。一次日记中,他们曾这样写道:“长大之后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当我的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不是先去责骂他,而是先问明原因,然后虚心地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知道到他们能这样想,我很欣慰。
在独生子女日益成长为社会建设者的同时,我们才渐渐发现他们责任感的缺失和爱的缺乏。真诚与善良似乎在这个社会成了一种无能的表现。看看时下充斥的书籍,多半是为升学而准备的辅导书,其次是幽默故事书、漫画书,真正净化学生心灵的书籍少之又少。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懂得如何张扬个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们知道要考上大学,却不知考上之后该做些什么;他们明白要踏实工作,但方向在哪里却从来都不明确。这分明是一种责任心与爱心的缺乏。 现在国家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作为教师恰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爱世界,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在一个充满仁爱的大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才不会让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李老师的教育手记,让懂得了理解的微笑,平等的交流,内心的宽容,真诚的关怀,不仅仅是为了当一名好老师应该这样做,而是发自心灵深处的爱的驱使,让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 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凭着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把幸福与快乐送达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我们会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努力做教育这趟列车上的爱心传递员,让真诚、善良、友爱陪伴学生走过以后的人生旅程。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学生作文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500字篇七
假期里,我完整地通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这部己经打动过无数人的教育著作《爱心与教育》,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怎样地爱他,真是让人感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尤其是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生动故事深深地吸引震撼着我。我更是对他万分崇敬。
在“手记一”里,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撼!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什么叫享受教育?这就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老师就是这样的幸福者!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对于工作多年的我来说,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当我读到李老师的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使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给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他把学生比作“容器”,要向这个容器里面注入高尚的道德思想,美好的情操教育。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讲的万同的故事。万同是书中的一个典型的后进生的形象,在李老师对他所写的近五十页的教育手记中,我深深地感到转化一名后进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与耐心。教育不是神话,它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渐变的,甚至会经常周而复始地回到原点。在我看来,我们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有爱心的,然而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稀缺的就是耐心与恒心了。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不断反思自己:假如万同是我的学生,我能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羞愧无比!我想我做不到,我会伤心、愤恨、绝望、无奈,会搬出孔夫子的“朽木不可雕也”来宽慰自己,理直气壮地把万同清除出我的心灵之外,因为教育不是万能的……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是的,“爱”只一个字,但做起来谈何容易,那需要真心地付出。
《爱心与教育》让我受益匪浅,不仅知道了怎样跟学生怎样相处,怎样教育学生,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具备的“三心二意”。三心——指爱心、信心、耐心;二意——善意和诚意。我读了这本书后,一定会好好反思,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不忘李老师的警句,把教育工作认认真真的做好!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学生作文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500字篇八
爱可以创造新的生命,爱能创造新的奇迹!爱能创造教育的辉煌!
近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我们应该扩大内心的爱".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一定不能让自己的爱打折,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投桃报李"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吗 相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善举来回报这个世界的.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机械拼凑,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 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我一直固执的认为,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是相当少,怎样悲观的估计都不过分,而且到现在,爱心越来越成为教师身上的稀缺元素.)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 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两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学生作文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500字篇九
“教育仿佛是行驶的列车,老师就好像是乘务员,不同的时段迎来不同的乘客,这一批乘客我们还没等充分了解,也许在下一站他们就要离开这列火车,同时上来另一批乘客。这些乘客也许来自同一个省份,也许来自全国各地,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搭乘这列火车到达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风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气有多恶劣,将这批乘客安全送达,将是我们最基本的责任。珍惜上来的每一批乘客,关心每一位乘客,为他们送上最贴心的服务,最真诚的问候,最美好的祝愿,让每一位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都得到心灵的享受,这样的旅途才算愉快。”——题记
花了一些时间,终于把《爱心与教育》读完了,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这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一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这是值得让我认真思索的问题。 是啊,一个专业知识扎实,人格魅力不同寻常的老师也许会吸引学生,让学生去敬畏他,喜欢他,但能够达到李镇西老师这样跟学生成为一生的知己的老师却为数不多。当一位老师开始真正爱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就会凭借这种深深的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甚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心血。正如他所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学》中这样说过:“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扩大而兴奋,因走到小朋友的心灵深处而带给他们快乐,而感到无比幸福。这些不是凭借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体会到的。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他所做的一切,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我想说,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几年的教学,让我渐渐明白,老师的行为在学生们的心里会种下怎样的印象。以前我的两个课代表喜欢冲着那些学习后进的学生大喊大叫,我发现之后并没有当着大家的面批评他们,而是先让他们停止叫喊,然后走到这名看似有错的学生跟前轻轻地询问缘故。之后我的课代表意识到他们的这种做法并不能顺利解决问题,反而会把矛盾激化,她们不但向我承认自己做得不够好,还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办法。一次日记中,他们曾这样写道:“长大之后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当我的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不是先去责骂他,而是先问明原因,然后虚心地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知道到他们能这样想,我很欣慰。
在独生子女日益成长为社会建设者的同时,我们才渐渐发现他们责任感的缺失和爱的缺乏。真诚与善良似乎在这个社会成了一种无能的表现。看看时下充斥的书籍,多半是为升学而准备的辅导书,其次是幽默故事书、漫画书,真正净化学生心灵的书籍少之又少。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懂得如何张扬个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们知道要考上大学,却不知考上之后该做些什么;他们明白要踏实工作,但方向在哪里却从来都不明确。这分明是一种责任心与爱心的缺乏。 现在国家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作为教师恰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爱世界,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在一个充满仁爱的大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才不会让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李老师的教育手记,让懂得了理解的微笑,平等的交流,内心的宽容,真诚的关怀,不仅仅是为了当一名好老师应该这样做,而是发自心灵深处的爱的驱使,让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 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凭着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把幸福与快乐送达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我们会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努力做教育这趟列车上的爱心传递员,让真诚、善良、友爱陪伴学生走过以后的人生旅程。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学生作文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500字篇十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这些是我在看李镇西名著《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中所摘抄下来的句段。李老师是我最崇敬的名师之一,今读了他的《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我更是对他万分崇敬。在“手记一”里,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撼!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
整篇文章里,没有华丽的辞藻装饰,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全是记载着李老师与他的学生们之间发生的最平常的事,可这些事又极其的不平凡!给学生送上生日祝福,为贫困学生捐款,这些我们大多数老师也做过,可是有几个能像李老师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而且我们有几个能做到像李老师这样对学生是一种纯粹的、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爱呢?大多时候,我们老师对学生的所谓“爱”,是否建立在某种“功利性”的成分上呢?这些值得我们好好地去反思。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李老师是我们的楷模,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好好地去学习。李老师所采用的一连串教育方法更是令我茅塞顿开,受益无穷。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以李老师转化你的成功事例为榜样,以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住: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为指导思想,耐心地去对待我的任何一个学生。
“玉不琢不成器”!每一个人都是一块璞玉,如果你不经过一番“精雕细刻”,就算你天赋多么的高,也不可能变成一块玲珑剔透的好玉。这是我看《爱心与教育》手记三“锻造卓越人格”得出的最深刻的感悟。
手记中的程桦、杨嵩、黄金涛分别是不同类型的孩子。程桦爱好广泛,学习非常优秀,可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胆子小;杨嵩脑子灵活,悟性很高,可很“调皮”,上课时有些“不务正业”; 黄金涛自控能力较差。针对他们的性格特点,李老师采用了因材施教的办法。对于程桦,李老师从谈心入手,推荐书籍作铺垫,
一步步引导他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能力,逐步向树立远大志向发展;对于杨嵩,李老师从引导他战胜自我开始,逐步过渡到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对于黄金涛,李老师则发挥了“日记”这个教育载体的作用,让黄金涛用日记记下自己的心路历程,通过不断地总结、反省来达到教育的目的。经过李老师费心地调教,三个人都渐露出耀眼的光芒,为他们以后的成材之路作了很好的铺垫。
李老师的教育手段是特别的,教育成效是卓越的,看着他的教育实例,我也在心里记下了他所说的在培养“优生”的问题上,应注意的几点:
第一、引导“优生”树立志向。
第二、帮助“优生”认识自己。
第三、教育“优生”保持童心。
第四、激励“优生”超越自我。
第五、训练“优生”受挫心理。
第六、培养“优生”创造能力。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陶行知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李镇西在他的《爱心与教育》手记四“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中用自己的行动很精辟地诠释了这个观点。
李老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非常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这是我们当下很多教师忽略的问题。传统的教育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唯分数论”的思想严重侵蚀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所以也就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的现象。随着课改的春风吹进,很多教师意识到学生的思想健康也不容忽视,德育问题也毅然被摆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然而,也许是由于教育体制的不够完善,对教师考核方面的条例欠缺,抑或是教师本人对理论认识的不到位,总之,也还存在着“以分数论英雄”的观念。
在轰轰烈烈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李老师给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应该把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踏踏实实地落实到位,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应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只要赢得了学生的尊重,教育也就水到渠成的事了。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学生作文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500字篇十一
再次捧起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一书,带给我的依旧是感动,是钦佩。还记得刚拿到书的时候,本想在孩子们午睡时打发一些时间,却被书中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深深吸引,甚至潸然泪下。
没有夸夸其谈,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言语之间,是一种幸福的味道,和谐的师生关系,快乐的校园生活。“爱”,正是本书的主调。“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李老师如是回答。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习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这段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越过该阶段而扩展到终身。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爱,懂得儿童时期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并善于开发其生命潜力。
书中所描述的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对学生的爱,而这些一般的老师恐怕难以做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让我由衷地佩服、尊敬李老师!
书中宁玮的经历让人有一丝遗憾,却又佩服她的善良与勇敢;万同的反反复复让人揪心,最后的结果又让人舒心;程桦、杨嵩、黄金涛、王铜勇于挑战自我,克服了自己的弱势,不仅学业有成,更是锻造出了卓越人格。这些都和李老师的培养是分不开的。李老师是那么富有爱心、童心、真心,也正是因为是这样的人,李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也正是因为这样,李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教育获得最终成功!
从李老师的手记里,我们还可以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首先是认清自己的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要在学校里读书,通过读书获得一定的扎实的知识,更需要终生有读书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并且有能力自己学习,有能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有能力吸取这些知识。这样的人才还要能够正确地处理社会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经历顺利和艰难、成功和挫折的考验。他们需要有知识,更需要有理想,有坚强的意志,有优良的品质。”
李老师的教育手段是特别的,教育成效是卓越的。李老师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给我们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它启发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像李镇西老师那样,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以一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子!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学生作文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500字篇十二
“教育仿佛是行驶的列车,老师就好像是乘务员,不同的时段迎来不同的乘客,这一批乘客我们还没等充分了解,也许在下一站他们就要离开这列火车,同时上来另一批乘客。这些乘客也许来自同一个省份,也许来自全国各地,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搭乘这列火车到达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风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气有多恶劣,将这批乘客安全送达,将是我们最基本的责任。珍惜上来的每一批乘客,关心每一位乘客,为他们送上最贴心的服务,最真诚的问候,最美好的祝愿,让每一位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都得到心灵的享受,这样的旅途才算愉快。”——题记
花了一些时间,终于把《爱心与教育》读完了,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这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一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这是值得让我认真思索的问题。 是啊,一个专业知识扎实,人格魅力不同寻常的老师也许会吸引学生,让学生去敬畏他,喜欢他,但能够达到李镇西老师这样跟学生成为一生的知己的老师却为数不多。当一位老师开始真正爱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就会凭借这种深深的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甚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心血。正如他所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学》中这样说过:“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扩大而兴奋,因走到小朋友的心灵深处而带给他们快乐,而感到无比幸福。这些不是凭借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体会到的。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他所做的一切,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我想说,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几年的教学,让我渐渐明白,老师的行为在学生们的心里会种下怎样的印象。以前我的两个课代表喜欢冲着那些学习后进的学生大喊大叫,我发现之后并没有当着大家的面批评他们,而是先让他们停止叫喊,然后走到这名看似有错的学生跟前轻轻地询问缘故。之后我的课代表意识到他们的这种做法并不能顺利解决问题,反而会把矛盾激化,她们不但向我承认自己做得不够好,还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办法。一次日记中,他们曾这样写道:“长大之后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当我的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不是先去责骂他,而是先问明原因,然后虚心地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知道到他们能这样想,我很欣慰。
在独生子女日益成长为社会建设者的同时,我们才渐渐发现他们责任感的缺失和爱的缺乏。真诚与善良似乎在这个社会成了一种无能的表现。看看时下充斥的书籍,多半是为升学而准备的辅导书,其次是幽默故事书、漫画书,真正净化学生心灵的书籍少之又少。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懂得如何张扬个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们知道要考上大学,却不知考上之后该做些什么;他们明白要踏实工作,但方向在哪里却从来都不明确。这分明是一种责任心与爱心的缺乏。 现在国家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作为教师恰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爱世界,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在一个充满仁爱的大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才不会让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李老师的教育手记,让懂得了理解的微笑,平等的交流,内心的宽容,真诚的关怀,不仅仅是为了当一名好老师应该这样做,而是发自心灵深处的爱的驱使,让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 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凭着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把幸福与快乐送达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我们会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努力做教育这趟列车上的爱心传递员,让真诚、善良、友爱陪伴学生走过以后的人生旅程。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学生作文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500字篇十三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我来说,家庭生活和学校工作,让我闲暇时间不在向学生时代那么充实,读书自然无疑是开阔我个人视野最好的捷径。尤其是读教育类的专著时,经常便会对号入座,感觉身边发生的好多事和书上讲的比较类似,可以在书中学习到怎样教育教学,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迪,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从容,这样的感觉的确很真实也很充实。
回顾教书生涯,已走过了18个年头。随着现今教育发展的态势,当前要“做一个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过一种有尊严的教育生活。”可为是作为今天的人民教师的一个终极目标。近些天里,我在一个星期内,细细研读了当代堪称教育名家李镇西老师的代表作《爱心与教育》。感受颇深,在书中受到了很多启迪。
体会之一:教师更应多读书,读各种各类的书,尤其是名家名著更要捧读不辍。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确实有这种感觉,读书不仅增长见识,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借鉴。李镇西老师经常向学生推荐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例如:他在给杨守丰书信中的结尾推荐他阅读陈祖德的《超越自我》和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以及《傅雷家书》。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的动力。当然,推荐给学生读的书李老师都是先读过的,有的学生甚至从李老师的书架上借书去读。这一点特别值得我学习。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读书伴随着积累,然而才能在需要的时,才能活学活用,信手拈来,对于教师更能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精神营养。
体会之二: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李镇西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他也认为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在这里,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认识,我也和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坦然自述的一样,是个急脾气的人,有时和学生之间难免因为急躁而发生不该有的误会,特别是和那些学习、纪律上的困难生,还经常怨声载道的,每次过后,我都后悔不迭,但学生从来不跟我记仇,一节课的时间,他们又和你玩在一起;反思一下,作为老师觉得很惭愧,常常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多么天真无邪呀!今后,在和学生相处中,我要格外注意树立教师的形象,用真心喜爱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爱学生,才能对学生的缺点宽容处之,慢慢等待他们战胜自我,取得进步,并和学生一起成长;爱学生,才能细心指导学生,如李镇西老师在给新生的信中,对新学期的准备就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爱学生,就有耐心和学生真诚沟通,用谈心、写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评去教育学生。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鉴。例如:我班的彭宇航同学,性格憨厚,思维缓慢,做什么事都拖拖拉拉的,尤其是每次作业,所有同学都能当天完成,可他待到第二天也不能交纳,错误率高。面对这样的孩子,我时常表现急躁催促,对他大发雷霆,可是于事无补,成效不佳。时后与他拉近距离,细心谈话,加以耐心辅导,发现他的数学思维不是我之前个人认为那样不可救药。所以我们对学生真正了解了,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关爱他。你才会体会到我们的孩子是懂事的,是会对老师有种莫名的感激之情。
体会之三:做老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师职业,固然辛苦,但却极富挑战性。在和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相处中,要针对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材施教,面对一个个活生生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工作要时时创新,但更应遵循教育的规律。在《爱心与教育》的前半部分,李老师教给学生的自我激励方法是“每日九问”,而在“手记三”中他在指导优生学习时提出了“每日十问”的要求:“一问今天在家早读外语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没有?五问今天预习明天的功课没有?六问今天做过闲事没有?七问今天“过电影”没有?八问今天计划完成没有?九问今天有未弄懂的难题没有?十问今天有无浪费的时间?”他要求学生把这十个问题制成表格,每天按实际情况填写。并鼓励学生“一两天做到这每日十问并不难,但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唯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步入学习的良性循环。”我对比了一下,我也经常建议学生问问自己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今天复习巩固了吗?今天预习下一课了吗?一部分学生真的在做这些事了,而有一部分学生还是学无习惯,乱了一团,所以必须经常指导个别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爱心与教育》给我感受颇深的就是: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还有,教师也应该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师在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成功事例反复证明的那样:“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而离开了老师的爱心,感情的建立便是无源之水。